工业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工业化进程

从18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经历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是16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和随后的工业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即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当时德国走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实现了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和生产体制的重大变革,促进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在有机化学研究方面实现超越,并实现产业化。19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科学中心由英国转移到德国,经过20年的发展,德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三是20世纪下半叶,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工业化为主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转变。当今世界工业化发达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工业化也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工业化进程

我国现代工业化进程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1949年,全国只有1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生产技术落后,原始的采掘业和工场手工业占40%以上,工业基础十分脆弱。1949年之后,中国开始了新的现代工业化进程,历经多年建设,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工业基础显著加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门类逐步齐全的重大转变。工业生产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工业产品数量和种类基本满足社会需求;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区域分工逐渐明确清晰;工业技术和工艺水平持续提高,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就业容量大,层次不断提高,并吸纳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力量和拉动因素,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996年,我国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为3314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9%;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858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2%。1979~1996 年,我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以年均9.9%的较快速度增长。1991~1996年,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4.5%,明显快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2%的幅度。1995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税

金总额4034亿元,占当年全国税收的66.8%。

二、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工业产品结构尚未适应买方市场的新形势。目前我国工业产品已从部分买方市场进入全面买方市场,不仅绝大多数工业消费品在数量上已处于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的状况,而且主要的工业生产资料也已实现了供求平衡,这就要求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及时调整工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但是在多数工业领域,工业产品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市场相对饱和的低加工和粗加工产品过剩,市场潜力较大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不足。例如,煤炭工业原煤的洗选率不足12%,钢铁工业钢材的板管比仅达到40%,机械工业数控机床占机床产量的比例只有3%左右,电子工业软件销售与计算机销售之比只达20%,轻工业新闻纸占纸及纸板产量比重仅为3%,纺织工业商品成衣率刚超过50%,化肥工业高浓度氮肥比重尚不足50%,建材工业旋窑水泥比重仅占18%。

2.工业生产结构与多层次的需求结构不对称。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层次已逐步拉开,城乡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居民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表现出明显差异;多种生产方式和技术方式的并存,也要求提供不同层次的工业生产资料。然而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结构从总体上看还比较单一,分层次、多样化、各具特点的工业生产体系远未形成。例如,轻纺消费品的生产还主要盯着城市居民和沿海居民,较少考虑农民消费需求的特点;汽车工业中需求潜力较大的经济型轿车迟迟推不出价格性能俱佳的合理化产品;原材料生产的品种不够丰富,规格和档次不够细化;机械电子产品的选择范围还相当有限。

3.工业行业结构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八五”以来,我国已进入在轻工业得到一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重工业的阶段,但消费品工业、原料工业和装备工业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断层,发展较快的消费资料工业未能有效地带动原料工业和装备工业,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投资自我扩张。目前,产业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原料和引进技术装备来弥补。例如,每年纸及纸板进口300多万吨,化纤及化纤原料进口200多万吨,设备投资中67%用于引进设备。

4.工业布局结构趋同化的现象相当严重。受到过去各地建立相对独立工业体系和目前全国统一市场尚未形成的影响,我国各地工业结构相当接近,地区之间专业化分工程度较低。主要工业产品中,全国30个省区市都生产的有电力、食用植物油、饮料酒、毛绒、锯材、家具、水泥等,29个地区都生产的有硫酸、化肥、塑料、钢、钢材、锅炉、泵、拖拉机,28个地区都生产的有烧碱、合成氨、轮胎、平板玻璃、铁合金、机床、风机、黑白电视机,27个地区都生产的有农药、铅、电缆、电话机、彩电,26个地区都生产的有铜,25个地区

都生产的有纯碱、内燃机、表,另有20~24个地区生产丝、煤油、自行车、船舶、洗衣机、空调器、钟。

5.工业出口结构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86%左右,但多为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工业制品,创汇额主要靠数量支撑。例如:1996年服装出口80多亿件,60%为衬衫等一般产品,平均每件服装创汇只有3美元。机电产品出口也多为一般简单机械和电子辅配件,出口家用电器的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较低,机电设备出口刚刚开始起步。

6.工业技术结构中研制与生产、引进与消化的关系仍未理顺。国有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大部分非国有企业缺乏科技开发所需资金和人才。国家科技投资使用分散,用于产业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比例有限。政府对引进技术的阶段性方向指导不够,企业和行业主体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动力不足。

7.工业企业结构仍未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虽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机制还未建立。国有企业既在税收、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承受着负担沉重的“低国民待遇”,也在资金、资产、人才等方面享有一定的“超国民待遇”。内资非国有企业机制较活,但多数还处于原始积累和起步发展阶段,短期内尚难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中担当起支撑主要产业发展的重任。企业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作的体系尚未建立。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革、改组和改造力度不够。

8.工业管理结构存在很大缺陷。按条条块块管理工业的弊端日益突出,同一工业行业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现象严重;同一工业部门中又形成行业交叉、企业封闭的自我生产与服务体系。部门内企业虽能吃到偏饭,但统得较死,缺乏活力;部门外企业得不到平等竞争环境,缺乏行业指导和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