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白菌素类---PCP

合集下载

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指导临床用药优化

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指导临床用药优化
组与 推荐 的最 高剂 量 3 0 0 mg / d组 之 间 的疗 效 。治 疗 过程 中需 根据 患者感 染 部位 、 病情 严重 程度 、 治疗 反 应性 等 多方 面 因素 进行 适 当的剂量 调整 。
作 为 浓度 依 赖 性抗 真 菌 药 物 , 增 加 剂 量是 否 能 增 加疗 效 ?为此 , B e t t s 等l 8 ] 在侵 袭性 念珠 菌 病成 人
显示 , 5 0 mg / d可 有 效 抑 制 念 珠 菌 生 长 , 而 1 0 0
后血药浓度可维持在有效 目标浓度以上。进一步研 究发 现 , 若 首次 给药 7 0 mg , 之后 每 E t 给予 5 0 mg的
维 持量 即可 保 证 血 药 浓 度 始 终 在 有 效 治 疗 浓 度 以
E l 1 5  ̄7 ( ) mg不等 的剂 量 , 结果 显示 仅 有 7 0 mg组
血药浓度始终 在 1 mg / L以上 , 而5 0 n g 组在给药 3 d
疗食 管念珠 菌 病 剂量 也 为 1 5 0 mg / d l 1 。 ] 。血 液 系统 恶性 肿瘤 患者 血浆 药 物浓 度 的药 动 学 、 药 效 学 研究
Na n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Na n j i n g 2 1 0 0 0 2 , C h i n a )
免疫抑 制人群 的增 加 、 抗 菌药 物 的广泛 应 用 、 重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8 1 2 7 O 0 6 4 ) 。
作者单位 : 南京大学 医学院 临床学院 , 南 京军 区南 京总 医院呼吸 与
危 重 症 医学 科 , 南京 2 1 ( ) 【 ) ( ) 2 。

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与优化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作者:邸秀珍王睿真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是免疫抑制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

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有吡咯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氟胞嘧啶类及丙烯类等。

新型抗真菌药物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 包括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 和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具有独特的干扰真菌细胞壁的作用,成为传统真菌治疗的替代药物,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如何优化治疗是棘白菌素类应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将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 的研究进展及优化治疗介绍如下。

一、作用机制、抗菌谱和耐药机制棘白菌素类属于环脂肽类化合物,通过非竞争性抑制真菌细胞壁(1,3)-β-D - 葡聚糖合成酶,干扰葡聚糖聚合物合成,破坏细胞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加速细胞溶解和死亡。

棘白菌素类是广谱抗真菌药,主要对念珠菌属、肺孢子菌、组织胞浆菌、曲霉属的抗菌活性强,但对镰刀霉属及新生隐球菌抗菌活性弱,对唑类及两性霉素 B 耐药的念珠菌有效,对念珠菌属具有杀菌作用,对曲霉属具有抑菌作用。

目前棘白菌素耐药的报道较少.主要有Fksl 基因突变,Fkslp 和Rholp 是(1,3)-β-D- 葡聚糖合成酶的2 个亚基,Fksl 基因突变后,真菌对棘白菌素类的敏感性降低,可导致交叉耐药;其次,在较高药物浓度下,真菌会出现异常生长,菌体细胞增大,丝状结构缺乏并出现异常隔膜,细胞壁(1,3)-β-D- 葡聚糖含量降低 2.7-7.8 倍,而几丁质含量增高4-6.6 倍,出现耐药;还可能与真菌细胞壁的外排泵系统耐药、cdr2p 基因与卡泊芬净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增高及cdrlp 基因有关。

二、主要适应证及不良反应棘白菌素类作为念珠菌菌血症、念珠菌性食管炎、侵袭性念珠菌病、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经验治疗的一线用药,其临床疗效不亚于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是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如骨关节、播散性念珠菌病)或不能耐受的侵袭性曲霉病治疗的二线用药。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刘秀书;邹爱英
【期刊名称】《天津药学》
【年(卷),期】2014(026)006
【摘要】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是21世纪初开发的最新型的一类广谱抗真菌药,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β-(1,3)-D-葡聚糖的合成,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导致真菌细胞溶解死亡,是一种具有全新作用机理的抗真菌药物,对很多耐唑类药物的真菌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其通过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真菌作用,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该类药对人体的毒性较低,是迄今为止安全性最高的一类抗真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该类药对念珠菌为杀菌剂,对曲霉菌属于抑菌剂,无交叉耐药性,是目前用于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的一线药物.目前国外已上市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有三种: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其中卡泊芬净已在国内上市.本文对棘白菌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抗菌谱、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简要综述.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刘秀书;邹爱英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的研究新进展 [J], 蒋正立;林建群;陈文红
2.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米卡芬净的药理与临床评价 [J], 夏路风;李扬;傅得兴
3.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卡泊芬净 [J], 陈大斌;凌保东
4.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米卡芬净研究进展 [J], 关亚鹏
5.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 [J], 李岷;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嵩老师讲堂——PCP

张嵩老师讲堂——PCP

张嵩老师讲堂——PCP典型特征:·不问病史,光看病人一眼。

· PCP男性患者多,所以他们看人的眼神一定是有问题的,不是回避你,对男性他们是带着现场的眼光去看的。

50岁老头我还没问病史就冲我笑,我直接就考虑PCP了。

·第二点也是真正重要的一点,PCP患者都缺氧,所以他的面色基本是深红色的。

·所以面色加眼神基本很确定个大概。

这些是一家言,估计大家现在不困了。

·肺孢子菌是真菌··肺孢子菌于1909和1910年分别由Chagas和Carini在感染锥虫的豚鼠和大鼠肺组织中发现。

·我希望我讲完大家就规范这个词,不要在叫卡肺什么的了。

· 1912年,Carinii夫妇认为这些是寄生于鼠体的一种新寄生虫,命名为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

· 1942年,Van Der Meer和Brug在英国儿童保健院首先在患浆细胞肺炎患儿肺组织中发现肺孢子菌。

·所以PCP最早是见于免疫低下儿童,不是后来这些原因。

· 1952年,病理学家Vanck和Jirovec报道这种浆细胞肺炎与早产和营养不良有关,证明该菌对人有致病力。

· Jirovec大咖正式登场。

· 1988年以前,按其形态、超微结构、生物学某些特性及对抗菌药的敏感性等将其归属于一种致病力较弱的孢子虫纲原虫。

·分水岭出现了。

· 1988年,Edman和Stringer发现肺孢子菌的核糖体RNA与真菌类似,因此将其归为真菌。

耶氏肺孢子菌是致病菌·起初认为引起肺孢子菌肺炎的病原菌是卡氏肺孢子菌,但在2002年通过对其rRNA基因序列进行研究后发现,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才是真正的致病菌,而前者只能引起豚鼠发病。

·卡氏肺孢子菌不是致病菌,一定切记。

非HIV感染血液病患者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ECIL治疗指南

非HIV感染血液病患者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ECIL治疗指南

非HIV感染血液病患者的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ECIL治疗指南引言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是一种由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

传统上,PCP主要发生在免疫受损的患者中,尤其是HIV 感染者。

然而,近年来,非HIV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也出现了PCP的病例。

这些患者通常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化疗、器官移植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为了指导这些患者的治疗,欧洲血液感染症治疗研究组(ECIL)制定了针对非HIV感染血液病患者的PCP治疗指南。

诊断ECIL指南建议在怀疑PCP的患者中进行高分辨率胸部CT扫描以检测典型的PCP影像学表现。

同时,还应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或经口插管进行气道标本的采集,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或PCR技术进行耶氏肺孢子菌的检测。

治疗方案对于非HIV感染血液病患者的PCP治疗,ECIL指南建议以下治疗方案:前期治疗1.非重症患者:•第一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的药物联合治疗,包括戊唑酮、氨苄西林等。

•第二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的单药治疗,如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

2.重症患者:•推荐静脉给药的药物联合治疗,包括戊唑酮和氨苄西林的联合治疗。

治疗持续期1.全部患者:•治疗时间一般为3周。

•对于治疗反应较慢或有复发的患者,治疗时间可延长至4-6周。

2.对于重症患者:•在治疗的初始2周内,静脉给药的戊唑酮和氨苄西林的剂量应增加至治疗剂量的两倍。

预防对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非HIV感染血液病患者,ECIL指南也提供了PCP预防的建议:•推荐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戊唑酮进行PCP的维持治疗。

•在免疫抑制剂的停药后,应继续进行至少4周的PCP预防治疗。

结论ECIL制定的非HIV感染血液病患者的PCP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针对这一特殊患者群体的治疗建议。

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PCP的发展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由于该指南的制定是基于目前的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因此在具体治疗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并密切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棘白菌素的比较

棘白菌素的比较

药物
轻度肝功能损害 Child-Pugh 5-6
中度肝功能损害 Child-Pugh 7-9
重度肝功能损害 Child-Pugh >10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AUC 55%
AUC 76%
No data
50 mg QD (70mg load) 35mg QD (70mg load) -
No data
AUC/Cmax 22%
1
100
0.5
100
Pfaller MA. JCM 2008. 46(8):2620–2629
体外抗近平滑念珠菌活性
2009IDSA念珠菌病指南
CID 2009:48 (1 March):504-535
棘白菌素对近平滑念珠菌药敏检测 (体外实验)
P<0.05
P<0.05
P<0.05
Spreghini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2 May 25.
1.5
总共 5,346 株念珠菌分离株
1.25
1
0.75
0.5
0.25
0
白念
光滑
热带
克柔
卡泊芬净 阿尼芬净
近平滑
米卡芬净
卡泊芬净
阿尼芬净
季也蒙
总体
米卡芬净
念珠菌
样本量
5346
MIC90 0.25
%≤2 99.9
MIC90 2
%≤2 98.8
MIC90 1
%≤2 100
氟康唑耐药株
315
0.25
100
CID 2001; 33:641–7 N. Engl. J. Med. 2003; 348:1546–1554.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7; 13: 1072–1076 BMC research Notes 2011,4:42

棘白霉素类药物:一类新型的抗真菌药物

棘白霉素类药物:一类新型的抗真菌药物

棘白霉素类药物:一类新型的抗真菌药物
汪令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年(卷),期】2004(025)002
【摘要】新型的抗真菌药物--棘白霉素类药物抑制真菌细胞壁的β-D-葡聚糖的合成,目前开发的有以下三种:卡泊芬净、micafungin和阿尼芬净.他们的抑菌谱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属和卡氏肺孢子虫,但对新型隐球菌无效.他们毒性低,起效快,一天服药1次.本文主要介绍第一个获得许可的治疗侵入唑曲霉病的棘白霉素类药物卡泊芬净药代动力学、药物的交叉反应和一些临床研究情况.
【总页数】2页(P92-93)
【作者】汪令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
【相关文献】
1.酰基酶在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J], 冯国栋;王文广;方祥年;江辉
2.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的研究进展 [J], 孟国彬
3.新型N-(2-芳基氨基苯基)-2,3-二苯基喹喔啉-6-磺胺类药物作为潜在抗疟疾、抗真菌和抗细菌药物的合理药物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J], Ahmed Hassen Shntaif;Sharuk Khan;Ganesh Tapadiya;Anand Chettupalli;Shweta Saboo;Mohd Sayeed Shaikh;Falak Siddiqui;Ramkoteswra Rao Amara
4.棘白霉素抗真菌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观察 [J], 杜长华;王菲
5.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 [J], 赵丹;孟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棘白菌素类药物对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真菌活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棘白菌素类药物对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真菌活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尽管真菌耐药性逐年增强,但是,2000年之后上市的抗真菌类药物并不多见,棘白菌素则是其中一类。 棘白菌素类是2001年上市的新型脂肽类抗真菌药物,目前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3种。同其
他种类的抗真菌药物相比,该类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少,更基于该类药物良好的抗菌活性,使其成为临床常规 真菌用药治疗失败时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卡泊芬净是在Glarea lozoyensis发酵产物基础上合成的脂肽,由德 国Merck公司研发;米卡芬净是日本藤泽公司从真菌Coleophoma empetri的发酵产物研制而得,2002年12月 在日本上市,2005年经美国FDA批准上市,是继卡泊芬净之后FDA批准的第2种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阿 尼芬净是在构巢曲霉发酵产物基础上的半合成脂肽,由Vicuron制药公司研发,后被辉瑞公司收购,2006年 在美国上市。尽管该类药物上市时间不长,且可致使菌体破裂、死亡¨],但是,其耐药性和抗真菌活性目前
虫堡捡坠医堂盘盍2Q!:生!旦筮≥§鲞箜Z塑垡!地』L生丛鲤:』!!Y!!!!,y!!:堑,丛堡!
.专家论坛.
棘白菌素类药物对念珠茵的耐药机制 及抗真菌活性检测的研究进展
苏建荣丁秀荣
【摘要】
棘白菌素类作为新一代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表现出良好的杀菌活性,但随着应用时
问的延长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也出现由不同的耐药机制导致的抗念珠菌活性降低。人类的血清、体外 培养温度和培养介质的pH值等因素对该类药物抗念珠菌活性检测结果有影响,矛盾生长现象有其 特殊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该药物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临床耐药情况报告不全面。因此,研
under different statu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醌流J Lab Med,2013,36:588-591) 【Key words】Echinocandins;Paradoxical effect;Drug resistance,fungal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结构与微生物合成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结构与微生物合成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结构与微生物合成
滕云;陈正杰;郑玲辉;姚善泾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年(卷),期】2010(41)10
【摘要】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为一种新型脂肽类化合物,通过非竞争性抑制真菌细胞壁中的β-1,3-葡聚糖合酶活性进而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已有caspofungin、micafungin和anidulafungin三种药品成功上市。

由于来源微生物的多样性,该类化合物的氨基酸组成、脂肪酸链以及侧链修饰均存在差异。

本文从化学结构与生物合成的角度出发,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棘白菌素类药物的化学多样性、产生菌的生物特性以及它们在发酵生产中所面临的工程问题等。

【总页数】7页(P776-782)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棘白菌素;pneumocandin;含硫脂肽;综述
【作者】滕云;陈正杰;郑玲辉;姚善泾
【作者单位】浙江省抗真菌药物重点实验室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生物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犹他游动放线菌SW1311中阿库来菌素A酰基酶在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J], 冯国栋;许永锋;陈建烽;赵万忠;王欣;张小晟;江辉
2.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结构与微生物合成相关问题研究 [J], 姚洁文;
3.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预防侵袭性念珠菌血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李莎; 戴立波; 姚海涛; 孔旭东
4.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J], 张诗琪; 程德云
5.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分析 [J], 张灵;杨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品生产技术《棘白菌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药品生产技术《棘白菌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棘白菌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棘白菌素类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拟大,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故此类药物均不能口服给药,多采用静脉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后主要分布在肺、肝、脾和肾,皮肤和软组织中浓度相对较低,脑组织内浓度极低,脑脊液中根本检测不到。

另外,棘白菌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以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为代表的棘白菌素类主要在肝脏代谢,可引起肝功能的异常,几乎不影响肾功能。

由于真菌对棘白菌素类与唑类耐药机制不同,因此棘白菌素类与唑类药物无明显的交叉耐药性,棘白菌素类联合三唑类或多烯类药物可产生协同作用,故临床上常将棘白菌素类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仅对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有效,对隐球菌、毛孢子菌、接合菌和镰刀菌感染无效。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张诗琪ꎬ程德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ꎬ成都610041)㊀㊀DOI:10 3969/j issn 1006 ̄2084 2020 05 030通信作者:程德云ꎬEmail:cdyhuaxi@163.com中图分类号:R453.2ꎻR519.8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2084(2020)05 ̄0986 ̄05㊀㊀摘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随着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而逐年升高ꎬ对患者危害性极大ꎬ病死率高ꎮ当前可选用的抗真菌药物较少ꎬ棘白菌素是目前最新型的抗真菌药物ꎬ其靶向作用于真菌细胞壁ꎬ具有独特的抗真菌效应ꎬ且安全性高ꎬ对念珠菌属㊁曲霉菌属及部分对唑类耐药的真菌类均有抗菌活性ꎮ现已获得批准上市的棘白菌素类药物包括卡泊芬净㊁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ꎮ深入了解棘白菌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ꎬ对提高临床抗真菌感染的疗效至关重要ꎮ关键词:棘白菌素ꎻ卡泊芬净ꎻ米卡芬净ꎻ阿尼芬净ꎻ抗真菌药ResearchProgressinEchinocandinAntifungalDrugsZHANGShiqiꎬCHENGDeyunDepartmentofRespiratory&CriticalCareMedicineꎬWestChinaHospitalꎬSichuanUniversityꎬChengdu610041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ENGDeyunꎬEmail:cdyhuaxi@163.comAbstract:Themorbidityofinvasivefungalinfectionshasbeenrisingyearbyyearwiththewidespreaduseofantibioticsandimmunosuppressiveagentsꎬwhichisextremelyharmfultopatientsandhasahighmortalityrate.CurrentlyꎬtherearefewantifungaldrugsavailableꎬandEchinocandinisthenewestantifungaldrugthattargetsonthefungalcellwallandhasaspecialantifungaleffectwithhighsafety.TheantimicrobialactivityofEchinocandinincludecandidaꎬaspergillusandpartofazole ̄resistantfungi.ExistingapprovedEchinocandinsincludeCaspofunginꎬMicafunginandAnidulafungin.Deeperunder ̄stand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seEchinocandinscanbetterguidetheclinicalapplicationandisessentialforimprovingtheclinicalantifungaleffect.Keywords:EchinocandinꎻCaspofunginꎻMicafunginꎻAnidulafunginꎻAntifungaldrugs㊀㊀近年来ꎬ真菌所致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ꎮ念珠菌是我国深部真菌感染中占比最高的菌种(91%)ꎬ其中白色念珠菌㊁热带念珠菌㊁光滑念珠菌以及近平滑念珠菌占念珠菌总数的95%ꎬ其余较常见的真菌依次为曲霉菌㊁马尔尼菲篮状菌(原称马尔尼菲青霉)㊁隐球菌和毛霉菌等[1 ̄2]ꎮ近年来ꎬ对三唑类抗真菌药不敏感的非白色念珠菌逐渐取代白色念珠菌成为最常见的致病念珠菌属[3]ꎮ目前ꎬ临床上可选用的抗真菌药物仍然较少ꎮ棘白菌素是一种新型抗真菌药物ꎬ目前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ꎬFDA)批准的棘白菌素类药物有卡泊芬净(美国默沙东药厂研发ꎬ2004年在美国上市)㊁米卡芬净(日本安斯泰来公司研发ꎬ2005年在日本上市)以及阿尼芬净(美国Vicuron制药公司研发ꎬ2006年在美国上市)ꎮ国内外于关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及研发进展已有报道ꎬ现对以上药物的作用特点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ꎮ1㊀药理学特点棘白菌素是真菌天然产物经化学修饰所得的一种半合成脂肽大分子(分子量约为1200000)ꎬ其结构特点是含有N ̄链酰基脂侧链的两亲性六肽环(图1)ꎬ侧链的位置和构象对药物的抗真菌活性㊁稳定性及水溶性至关重要ꎬ其与真菌细胞膜的磷脂双层嵌插ꎬ使棘白菌素通过非竞争抑制β ̄1 ̄3 ̄D葡聚糖卡泊芬净C52H88N10O15ˑ2C2H4O2㊀㊀㊀㊀㊀㊀米卡芬净C56H70N9NaO23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阿尼芬净C58H73N7O17㊀㊀㊀㊀㊀㊀㊀图1㊀三种棘白菌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合成酶破坏细胞壁的结构ꎬ导致真菌细胞内的渗透压力不平衡ꎬ最终致使菌体破裂死亡ꎬ菌丝形成也被抑制[4]ꎮβ ̄1 ̄3 ̄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分ꎬ其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ꎬ因此该类药物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ꎮ棘白菌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0.2%)ꎬ临床上常采用静脉注射给药ꎮ药物进入人体后被红细胞吸收转运至肝脏(一部分在肾上腺和脾脏)降解ꎬ非活性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胆汁 ̄粪便排出体外[5]ꎮ棘白菌素不需经肾脏清除ꎬ在肾功能不全时不需要调整剂量ꎬ这是其主要优势ꎮ棘白菌素为浓度依赖性药物ꎬ且具有长效抗真菌后效应[5]ꎮ每种药物的化学性质及代谢途径的不同也导致其半衰期及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表1)ꎮ表1㊀三种药物的药动学特点[4 ̄5]项目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药物消除半衰期(h)9~1111~1724~26血药峰浓度(mg/L)8~1010~166~7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mg h)/L]87.9~114.8111.344.4~53.0蛋白结合率(%)96~9799.884药物分布容积(L/kg)0.140.22~0.240.5脑脊液浓度(%血浆)低低<0.1清除率[mL/(min kg)]0.150.16~0.180.16~0.26肾功能不全时是否需调整剂量不需调整不需调整不需调整肝功能不全时是否需调整剂量需降低剂量不需调整不需调整2㊀抗真菌谱卡泊芬净㊁米卡芬净以及阿尼芬净具有相似的抗菌谱㊁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体内疗效ꎬ对白色念珠菌㊁光滑念珠菌㊁热带念珠菌等大部分念珠菌属有抗真菌活性ꎬ对多数曲霉菌属有抑菌作用(表2)[6 ̄7]ꎮ美国传染病学会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会均建议将棘白菌素作为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一线治疗药物㊁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二线治疗药物㊁重症监护病房中疑似念珠菌病的首选经验性治疗药物[8 ̄9]ꎮ棘白菌素的抑菌谱有限ꎬ对毛霉菌属㊁隐球菌属和镰刀菌属均无活性ꎮ有学者认为ꎬ毛霉菌㊁镰刀菌的1 ̄3 ̄β ̄D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较低ꎬ因此影响了棘白菌素的抑制作用[4]ꎻ而隐球菌细胞壁中的1 ̄3 ̄β ̄D葡聚糖被细胞壁外的厚荚膜掩盖ꎬ限制了药物发挥作用[4]ꎻ肺孢子菌只有包囊表达1 ̄3 ̄β ̄D葡聚糖ꎬ而滋养体不表达ꎬ因此棘白菌素只能抑制包囊ꎬ而不能根治肺孢子菌肺炎[5]ꎮ表2㊀棘白菌素类药物的抗真菌谱及抗菌活性[6 ̄7]真菌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烟曲霉菌+++新型隐球菌 ̄ ̄ ̄毛霉菌 ̄ ̄ ̄镰刀菌 ̄ ̄ ̄丝胞菌 ̄ ̄ ̄皮炎芽生菌 ̄ ̄ ̄粗球孢子菌 ̄ ̄ ̄荚膜组织胞质菌 ̄ ̄ ̄㊀㊀+:有抗菌活性ꎻ-:无抗菌活性3㊀临床应用棘白菌素类药物的分子量大ꎬ蛋白质结合程度高ꎬ半衰期较短(需每日给药)ꎬ通过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在肝㊁肾㊁肺㊁脾等脏器组织ꎬ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眼部的渗透性小ꎬ且尿液中也检测不到有效的药物浓度ꎬ因此不推荐用于中枢神经系统㊁尿路或眼部的真菌感染[4 ̄5]ꎮ由于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和p ̄糖蛋白转运系统ꎬ棘白菌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小ꎮ棘白菌素类药物虽有着相似的抗菌谱ꎬ但因代谢途径㊁用药剂量和安全性方面的不同而影响了临床用药策略ꎮ3.1㊀卡泊芬净(商品名科赛斯)㊀卡泊芬净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棘白菌素类药物ꎬ最初只被批准用于侵袭性曲霉病㊁念珠菌感染或不能耐受其他抗真菌治疗的真菌感染ꎬ2008年被批准用于治疗儿童(3个月至17岁)念珠菌感染[4]ꎬ目前也被推荐用于治疗怀疑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侵袭性曲霉病的补救治疗ꎬ但暂未批准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药物ꎮ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ꎬ卡波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未明确病原菌的真菌感染的有效率达65%以上[10]ꎮ卡泊芬净可自发降解ꎬ也可通过N ̄乙酰化进行肝脏代谢ꎬ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清除ꎮ临床推荐卡泊芬净首剂70mgꎬ次日起每日50mg的维持剂量ꎻ对于3个月至17岁的患者ꎬ建议剂量为每日50mg/m2ꎬ最高70mgꎬ次日开始予以70mg/m2的负荷剂量ꎻ对于重度肝功能障碍者ꎬ推荐减少剂量ꎬ次日起每日剂量为首日剂量的50%ꎬ这与另外两种棘白菌素药物不同[4]ꎮ研究发现ꎬ对于肥胖患者需要给予高于推荐剂量的卡泊芬净(150mg/d)才能达到药动学/药效学指标[11 ̄12]ꎮ3.2㊀米卡芬净(商品名Mycamine)㊀米卡芬净是继卡泊芬净后FDA批准的第二个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ꎬ其对成人和儿童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已通过各种临床试验得到验证ꎬ也是临床上唯一经认可的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药物ꎬ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热处理上米卡芬净优于卡泊芬净[13]ꎮ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显示ꎬ恶性血液病患儿接受米卡芬净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率达76.6%(49/69)ꎬ且重症监护病房内疑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新生儿使用米卡芬净治疗的有效率达85.7%(12/14)[14]ꎮ另有研究显示ꎬ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使用卡波芬净预防真菌感染的有效率和安全性与伯沙康唑无明显差异[15]ꎮ此外ꎬ近年来有多项关于尿路念珠菌感染使用米卡芬净治疗有效的案例报道ꎬ考虑其有效性与增加的药物剂量或个体差异相关[16 ̄17]ꎮ米卡芬净在肝脏通过芳基硫酸酯酶和儿茶酚 ̄O ̄甲基转移酶途径进行代谢ꎬ其代谢产物经粪便和尿液清除ꎮ美国感染病学会推荐的给药方案为每日1次ꎬ每次100mgꎬ无负荷剂量ꎬ对于肝肾功能不全㊁需要透析者不需要调整剂量[9]ꎮ一项研究显示ꎬ对于体重达115kg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ꎬ米卡芬净的推荐剂量为150mg/dꎬ对于体重超过115kg者ꎬ米卡芬净的推荐剂量为200mg/dꎬ但针对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肥胖患者的推荐剂量还需探讨[7]ꎮ3.3㊀阿尼芬净㊀2006年ꎬFDA批准阿尼芬净在临床使用ꎬ但该药至今仍未在国内上市ꎮ阿尼芬净被批准用于成人念珠菌血症㊁侵袭性念珠菌病和念珠菌性食管炎的治疗ꎮ阿尼芬净因较低的肝毒性ꎬ更适用于合并症较多的患者[18]ꎮ阿尼芬净在儿科中的应用尚未得到批准ꎮ阿尼芬净对烟曲霉㊁土曲霉以及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均强于对黄曲霉的抑菌活性ꎬ对新生隐球菌㊁毛霉㊁根霉㊁犁头霉等无抑菌活性ꎮ阿尼芬净是唯一一种在血浆中通过化学降解和非特异性肽酶降解ꎬ而非经过代谢途径降解的棘白菌素类药物ꎬ降解产物经胆汁由粪便排泄[5 ̄6]ꎮ目前国外治疗念珠菌感染时建议首日给予负荷剂量200mgꎬ次日开始转为每日100mg静脉输入ꎮ3.4㊀棘白菌素的联合用药㊀棘白菌素独特的作用机制引起了研究者们对联合抗真菌疗法的关注ꎬ尤其是在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方面ꎮ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270例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ꎬ伏立康唑单药治疗6周死亡率为27.5%(39/142)ꎬ而伏立康唑+阿尼芬净治疗6周的死亡率为19.3%(26/135) (P<0.05)[19]ꎮ体外研究表明ꎬ米卡芬净与艾沙康唑联用治疗黄曲霉㊁土曲霉以及灰色小克银汉霉病时可产生协同效应ꎬ且这种协同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20]ꎮ此外ꎬ关于肺孢子菌肺炎的研究表明ꎬ当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失败时ꎬ棘白菌素联合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挽救治疗方案[21 ̄22]ꎮ由此可见ꎬ合理地将棘白菌素同其他作用机制的抗真菌药物(三唑类或多烯类)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ꎮ因此ꎬ真菌感染患者对单药治疗反应不佳或不能根除病原菌时可考虑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ꎬ但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ꎮ4㊀不良反应与临床使用局限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好ꎬ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ꎬ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ꎬ但明显低于三唑类和两性霉素B制剂ꎮ皮疹㊁瘙痒㊁低血压㊁支气管痉挛以及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可通过减慢输液速度和提供支持性护理控制[5]ꎮ其他潜在毒性主要是心脏毒性ꎬ国外有多项关于棘白菌素致心动过缓㊁低血压㊁心脏射血分数下降等的报道[23 ̄24]ꎬ因此应用于危重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时需谨慎ꎬ如果需要则应仅用于外周血管通路ꎮ目前这3种棘白菌素都被归类于C类妊娠剂ꎬ因此不推荐用于孕妇[25]ꎮ棘白菌素类药物因成本高㊁缺乏口服制剂而限制了临床应用ꎮ关于光滑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也有报道[26]ꎮ近年来光滑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的耐药性从2%~3%上升到13%以上ꎬ考虑可能与编码β ̄D ̄葡聚糖细胞壁合成的FKS基因的突变有关[26]ꎮ目前已开发出一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FKS突变的光滑念珠菌的方法[27]ꎮ棘白菌素的耐药性突出了药动学/药效学优化剂量及适当的抗真菌治疗的重要性ꎬ如果在临床实践中棘白菌素的耐药性增加ꎬ该药物的应用将进一步受限ꎮ5㊀应用前景5.1㊀在生物膜中的作用㊀生物膜是附着在非生物或生物表面上的复杂的外聚合化合物ꎬ是可嵌入细胞外基质的微生物ꎮ生物膜的形成使真菌细胞逃避了宿主的免疫反应及传统抗真菌药物的作用ꎬ细菌 ̄真菌相互作用并协同生长ꎮ生物膜使病原菌留置在关节滑膜㊁黏膜或医疗设备(如中心导管)表面ꎬ常规抗菌治疗很难将其治愈[28]ꎮ念珠菌属是真菌中最易与细菌共同致病的菌属ꎮ在白色念珠菌细胞中ꎬβ ̄葡聚糖层被外部甘露蛋白所遮蔽ꎬ免疫系统基本无法发挥作用ꎮ低浓度的卡泊芬净可使β ̄葡聚糖层暴露ꎬ从而发挥抗菌作用ꎮ一项研究表明ꎬ一种共价固定的卡泊芬净涂层钛表面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28]ꎮ另一项研究表明ꎬ用气体等离子体聚合法在12孔板和硅片上涂覆卡泊芬净可使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菌落较对照组减少98%以上[29]ꎮ目前此类医疗器械正在研发中ꎮ5.2㊀免疫调节作用㊀研究发现ꎬ棘白菌素除具有抗真菌作用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ꎬ其通过干扰β ̄1ꎬ3 ̄葡聚糖的合成抑制真菌生长ꎬ同时通过调控Dectin ̄1受体㊁Toll样受体及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等位点ꎬ激活宿主的固有免疫反应ꎬ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杀灭真菌的效果[30]ꎮ一项动物研究发现ꎬ预先使用米卡芬净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ꎬ延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大蜡螟幼虫的寿命[31]ꎮ关于棘白菌素在人体内的免疫调节功能还需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ꎮ5.3㊀新型β ̄葡聚糖抑制剂㊀目前正在开发新型β ̄葡聚糖抑制剂ꎬ其中包括新型长效棘白菌素CD101[32]ꎬCD101由阿尼芬净衍生而来ꎬ具有独特的稳定性㊁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长的半衰期(>80h)ꎬ可实现每周1次静脉给药ꎮ据报道ꎬ在体内CD101不仅对念珠菌和曲霉属具有活性ꎬ同时对FKS突变的白色念珠菌和野生型念珠菌㊁光肩孢霉㊁热带毛霉等也具有同卡泊芬净和阿尼芬净一样的活性[33]ꎮ目前该药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ꎬ明确新型棘白菌素在治疗中的地位有助于指导未来的研究及新药开发ꎮ6㊀结㊀语棘白菌素具有良好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ꎬ且安全㊁耐受性好ꎬ虽然抗真菌谱较窄ꎬ但覆盖了侵袭性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两种病原菌念珠菌和曲霉菌ꎬ是极具价值的一类抗真菌药物ꎮ近年来关于棘白菌素类药物国内外研究取得许多进展ꎬ如该类药物的免疫调节功能㊁在生物膜中的作用等ꎬ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复杂的耐药机制㊁矛盾现象㊁肥胖患者和儿童的剂量ꎬ并探索间歇性给药策略的作用ꎬ以期为棘白菌素的临床使用提供更好的参考ꎮ在期待具有更广抗菌谱㊁更低不良反应的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同时ꎬ还应严格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ꎬ利用药敏试验㊁基因型检测等技术手段尽量避免过度治疗和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ꎬ并注意联合用药ꎬ以期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ꎮ参考文献[1]㊀何小羊ꎬ任秋霞ꎬ杨英.2008~2017年我国深部真菌病原谱及流行特征国内文献系统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ꎬ2018ꎬ13(4):229 ̄234.[2]㊀GuoLNꎬXiaoMꎬCaoBꎬetal.Epidemiologyandantifungalsus ̄ceptibilitiesofyeastisolatescausinginvasiveinfectionsacrossurbanBeijingꎬChina[J].FutureMicrobiolꎬ2017ꎬ12:1075 ̄1086. [3]㊀EnochDAꎬYangHꎬAliyuSHꎬetal.Thechangingepidemiologyofinvasivefungalinfections[J].MethodsMolBiolꎬ2017ꎬ1508:17 ̄65.[4]㊀Aguilar ̄ZapataDꎬPetraitieneRꎬPetraitisV.Echinocandins:Theexpandingantifungalarmamentarium[J].ClinInfectDisꎬ2015ꎬ61Suppl6:S604 ̄611.[5]㊀DenningDW.Echinocandinantifungaldrugs[J].Lancetꎬ2003ꎬ362(9390):1142 ̄1151.[6]㊀CarmonaEMꎬLimperAH.Overviewoftreatmentapproachesforfungalinfections[J].ClinChestMedꎬ2017ꎬ38(3):393 ̄402. [7]㊀NettJEꎬAndesDR.Antifungalagents:Spectrumofactivityꎬphar ̄macologyꎬandclinicalindications[J].InfectDisClinNorthAmꎬ2016ꎬ30(1):51 ̄83.[8]㊀CornelyOAꎬBassettiMꎬCalandraTꎬetal.ESCMID∗guideline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Candidadiseases2012:Non ̄neutropenicadultpatients[J].ClinMicrobiolInfectꎬ2012ꎬ18Suppl7:19 ̄37.[9]㊀PappasPGꎬKauffmanCAꎬAndesDRꎬetal.Executivesummary: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forthemanagementofcandidiasis:2016updateby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J].ClinInfectDisꎬ2016ꎬ62(4):409 ̄417.[10]㊀ZhangXꎬHuJꎬHuYꎬetal.Efficacyofcaspofungininunclassi ̄fiedinvasivefungalinfectioncase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patientswithhematologicalmalignanciesinChina[J].MedSciMonitꎬ2018ꎬ24:5258 ̄5270.[11]㊀Ferriols ̄LisartRꎬAguilarGꎬPérez ̄PitarchAꎬetal.Plasmacon ̄centrationsofcaspofungininacriticallyillpatientwithmorbidobesity[J].CritCareꎬ2017ꎬ21(1):200.[12]㊀PayneKDꎬHallRG.Dosingofantifungalagentsinobesepeople[J].ExpertRevAntiInfectTherꎬ2016ꎬ14(2):257 ̄267. [13]㊀MaximovaNꎬSchillaniGꎬSimeoneRꎬetal.Comparisonofefficacyandsafetyofcaspofunginversusmicafungininpediatric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recipients:Aretrospectiveanalysis[J].AdvTherꎬ2017ꎬ34(5):1184 ̄1199.[14]㊀LevergerGꎬTimsitJFꎬMilpiedNꎬetal.Useofmicafungin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neverydaypediatriccareinFrance:ResultsoftheMYRIADEstudy[J].PediatrInfectDisJꎬ2019ꎬ38(7):716 ̄721.[15]㊀ParkHꎬYoukJꎬShinDYꎬetal.Micafunginprophylaxisforacuteleukemiapatientsundergoinginductionchemotherapy[J].BMCCancerꎬ2019ꎬ19(1):358.[16]㊀KaneLEꎬMuzevichKM.Micafungininthetreatmentofcandiduria:Acaseseries[J].MedMycolCaseRepꎬ2016ꎬ11:5 ̄8.[17]㊀MultaniAꎬSubramanianAKꎬLiuAY.SuccessfuleradicationofchronicsymptomaticCandidakruseiurinarytractinfectionwithincreaseddosemicafungininaliverandkidneytransplantrecipient:Casereport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TransplInfectDisꎬ2019ꎬ21(4):e13118.[18]㊀VekemanFꎬWeissLꎬAramJꎬetal.Retrospectivecohortstudycomparingtheriskofseverehepatotoxicityinhospitalizedpatientstreatedwithechinocandinsforinvasivecandidiasisinthepresenceofconfoundingbyindication[J].BMCInfectDisꎬ2018ꎬ18(1):438. [19]㊀MarrKAꎬSchlammHTꎬHerbrechtRꎬetal.Combinationantifungaltherapyforinvasiveaspergillosis:Arandomizedtrial[J].AnnInternMedꎬ2015ꎬ162(2):81 ̄89.[20]㊀PfallerMAꎬRhombergPRꎬMesserSAꎬetal.Isavuconazoleꎬmicaf ̄unginꎬand8comparatorantifungalagentsᶄsusceptibilityprofilesforcommonanduncommonopportunisticfungicollectedin2013:TemporalanalysisofantifungaldrugresistanceusingCLSIspecies ̄specificclinicalbreakpointsandproposedepidemiologicalcutoffvalues[J].DiagnMicrobiolInfectDisꎬ2015ꎬ82(4):303 ̄313. [21]㊀HuangYSꎬLiuCEꎬLinSPꎬetal.EchinocandinsasalternativetreatmentforHIV ̄infectedpatientswithPneumocystispneumonia[J].AIDSꎬ2019ꎬ33(8):1345 ̄1351.[22]㊀KoshyRꎬChenT.Combinationtherapywithtrimethoprim ̄sulfa ̄methoxazoleandcaspofungininacaseofseverepneumocystispneumonia[J].IDCasesꎬ2019ꎬ15:e00496.[23]㊀FinkMꎬZerlauthUꎬKaulferschCꎬetal.Aseverecaseofhaemo ̄dynamicinstabilityduringanidulafunginadministration[J].JClinPharmTherꎬ2013ꎬ38(3):241 ̄242.[24]㊀LichtensternCꎬWolffMꎬArensCꎬetal.Cardiaceffectsofechino ̄candinpreparations ̄threecasereports[J].JClinPharmTherꎬ2013ꎬ38(5):429 ̄431.[25]㊀PilmisBꎬJullienVꎬSobelJꎬetal.Antifungaldrugsduringpreg ̄nancy:Anupdatedreview[J].JAntimicrobChemotherꎬ2015ꎬ70(1):14 ̄22.[26]㊀PristovKEꎬGhannoumMA.ResistanceofCandidatoazolesandechinocandinsworldwide[J].ClinMicrobiolInfectꎬ2019ꎬ25(7):792 ̄798.[27]㊀ZhaoYꎬNagasakiYꎬKordalewskaMꎬetal.RapiddetectionofFKS ̄associatedechinocandinresistanceinCandidaglabrata[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ꎬ2016ꎬ60(11):6573 ̄6577. [28]㊀KatragkouAꎬRoilidesEꎬWalshTJ.Roleofechinocandinsinfungalbiofilm ̄relateddisease:Vascularcatheter ̄relatedinfec ̄tionsꎬimmunomodulationꎬandmucosalsurfaces[J].ClinInfectDisꎬ2015ꎬ61Suppl6:S622 ̄629.[29]㊀CoadBRꎬGriesserHJꎬPelegAYꎬetal.Anti ̄infectivesurfacecoatings:Designandtherapeuticpromiseagainstdevice ̄associatedinfections[J].PLoSPathogꎬ2016ꎬ12(6):e1005598. [30]㊀严妍ꎬ于文君ꎬ李妍.棘白菌素类药物对宿主固有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ꎬ2016ꎬ33(1):115 ̄118. [31]㊀FuchsBBꎬLiYꎬLiDꎬetal.Micafunginelicitsanimmunomodula ̄toryeffectingalleriamellonellaandmice[J].Mycopathologiaꎬ2016ꎬ181(1/2):27.[32]㊀SofjanAKꎬMitchellAꎬShahDNꎬetal.Rezafungin(CD101)ꎬanext ̄generationechinocandin: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andassessmentofpossibleplaceintherapy[J].JGlobAntimicrobResistꎬ2018ꎬ14:58 ̄64.[33]㊀WiederholdNP.Theantifungalarsenal:Alternativedrugsandfuturetargets[J].IntJAntimicrobAgentsꎬ2018ꎬ51(3):333 ̄339.收稿日期:2019 ̄05 ̄09㊀修回日期:2019 ̄11 ̄22㊀编辑:辛欣。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具体药物及抗菌谱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2.根据感染类型①肾盂肾炎:念珠菌属--氟康唑、次选两性霉素B。

②血流感染:念珠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次选两性霉素B。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次选棘白菌素类。

④阴道炎:念珠菌--局部用药选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全身用药选氟康唑。

3.侵袭性真菌病--曲霉菌、隐球菌①预防性治疗: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②诊断性试验治疗:可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③经验治疗: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④目标治疗:确诊者。

停药指征:①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灶消失;②微生物学清除;③免疫抑制状态逆转。

其中确诊分为:疑似、临床诊断、确诊。

粒缺伴发热且长期使用抗细菌药物者为疑似病例,可以考虑经验性治疗;确诊主要指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发现真菌;临床诊断指开放性如痰培养或痰涂片发现真菌。

★曲霉菌属:诊断后即予强效、快速、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见上表格。

初治时静脉给药,多部位感染时或初始无效时予联合用药。

注意:纠正粒缺至关重要,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记忆口诀:第九章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记忆口诀:第九章

学习攻略—收藏助考锦囊系统复习资料汇编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助:逢考必胜高分稳过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记忆口诀:第九章抗菌药物1.青霉素【适应证】①G+球菌——A组和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属所导致的心內膜炎(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②G+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破伤风、气性坏疽、白喉、放线菌病;③G-球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④螺旋体——鼠咬热、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奋森(Vincent)咽峡炎。

青霉素·记忆口诀废草溶了长葡萄,白喉破气放心瞧。

勾搭梅毒鼠咬奋,上面还能治流脑。

2.苄星青霉素——预防风湿热;控制链球菌感染。

【记忆口诀】——变脸易得风湿热。

3.半合成青霉素青V耐酸口服好爽,产酶奈苯甲氟氯双。

阿莫氨苄阴阳都强,羧苄哌拉铜绿能抗,阿洛美洛还有替卡。

①天然青霉素——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较窄;②青霉素V——耐酸的口服青霉素;③甲氧、苯唑、氯唑、双氯、氟氯、萘夫-西林——耐青霉素酶类,对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作用;④氨苄、阿莫-西林——广谱,作用于G+菌以及部分G-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等;⑤羧苄、哌拉、阿洛、美洛、替卡-西林——抗某些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4.头孢分代一头孢唑林、拉定、氨苄、羟氨苄、噻吩、硫脒二头孢呋辛、孟多、替安、克洛、丙烯三头孢他啶、哌酮、曲松、甲肟、噻肟、克肟、泊肟、唑肟、匹胺、他美、地尼四头孢吡肟、匹罗四代头孢——记忆口诀因为喝了留下米粉,氨苄坐林一定拉肚。

夫妻辛苦替俺克丙,梦多。

三代太多不记啦!四匹骡子比谁更污?5.【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口诀】头孢(7)——哌酮、孟多、替安、匹胺、尼西、甲肟+曲松;7个头孢——派孟多替俺劈了你家曲松!6.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口诀】啊!罗红结婚,克拉钻戒!7.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利50载!8.大环内酯类典型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严重时难以耐受。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矛盾现象”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矛盾现象”


体 外研 究
尽管棘 白菌素类 抗真 菌药 物“ 矛盾现 象 ” 的判 断
尚无统 一标 准 , 一般而 言, 棘 白菌 素 类 抗 真 菌 药 物
“ 矛盾 现象 ” 是 指在棘 白菌素类 药 物低浓 度 时真菌 表
珠 菌属 确实存 在对 卡 泊 芬 净 的 “ 矛盾现象” , 且 该 现 象存 在 念珠 菌种 属差异 性 。 同时 , C h a mi l o s等 研 究 证 实 , 米 卡 芬 净 和 阿 尼 芬净 对念珠 菌 属“ 矛 盾现 象” 的发 生率 与卡 泊芬 净 有 所不 同 , 其 对 白念 珠 菌 、 热带念珠菌、 近 平 滑 念珠

念 珠 菌随着 卡泊 芬净 药 物 浓 度 的 升 高 , “ 矛盾 现 象 ”
的发生 率分别 为 2 5 . 0 、 8 3 . 0 、 3 7 . 5 , 说 明热 带
念珠 菌 更 容 易 对 卡 泊 芬 净 表 现 为 “ 矛盾现象” 。而
C h a mi l o s 等 的研 究发 现 , 白念 珠 菌 、 热 带 念珠 菌 、
Me di c a l C o l l e g e,N a n j i n g 2 1 0 0 0 2,Ch i n a )
棘 白菌 素 类 抗 真 菌 药 物 为 葡 聚 糖 合 成 酶 抑 制 剂, 主 要包 括卡 泊芬 净 、 米 卡芬 净 和 阿 尼 芬净 , 其 通 过非 竞争抑 制 真 菌 j 3 — 1 , 3 - D 一 葡 聚糖 合 成 酶 , 造成 细 胞壁 中 B 一 葡 聚糖 含量 减 少 , 从 而 导致 细 胞 壁 结 构破
与危重症医学科 . 南京 2 1 I ) 1 ) 0 2 。
菌、 克柔 念珠 菌 、 平 滑念 珠 菌“ 矛 盾现 象 ” 的发 生率 分 别 为米 卡芬净 0 、 0 、 7 0 、 6 0 、 0 , 和阿 尼芬净 4 ( ) 、 0 、 2 0 、 0 、 0 。上述 研 究 结 果 证 实 , “ 矛盾现象” 的 发

卡泊芬净 抗菌药应用指南

卡泊芬净  抗菌药应用指南

之阿布丰王创作卡泊芬净卡泊芬净(cagpofungin)是第一个批准上市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属、曲霉属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并可抑制肺孢子菌生长,对隐球菌属无效,为浓度依赖性抗真菌药物。

一、说明书摘要 1.目前国内批准的适应证:(1)经验性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可疑真菌感染;(2)治疗念珠菌血症以及念珠菌感染导致的腹腔脓肿、腹膜炎和胸腔感染;(3)治疗食道念珠菌病;(4)治疗对其他药物无效或者不克不及耐受两性霉素 B、两性霉素 B 脂质体、唑类抗真菌药等患者的侵袭性曲霉病。

2.用法用量:本品应静脉滴注,成人推荐首日负荷剂量为 70 mg/次,随后 50 mg/J,最大推荐剂量为 70 mg/d。

治疗疗程应该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部位、患者的临床和真菌学进展情况而定。

老人、肾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不全、血液透析者均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肝功能不全在给予首次 70 mg 的负荷剂量之后,剂量调整为 35 mg/d。

3.注意事项:对重度肝功能不全尚无临床经验。

二、超说明书用药 (一)超适应证1.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 (1)预防 HSCT 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病:意大利 GITMO 指南推荐用于异基因 HSCT 患者预防霉菌感染;ESCMID 旧。

推荐卡泊芬净用于异基因 HSCT 粒细胞减少期预防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推荐其为HSCT 患者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初级预防药物(C 级)。

(2)预防细胞毒性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DSA 念珠菌病治疗指南一。

和加拿大 AMMI 念珠菌病指南一。

推荐卡泊芬净用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预防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德国血液学和肿瘤学学会指南、欧洲白血病感染会议(ECIL)推荐卡泊芬净用于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患者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C 级)。

一项随机、非盲单中心临床研究比较了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86 例,106 例)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预防真菌感染的效果,认为卡泊芬净是预防真菌感染可供选择的药物之一(C 级)。

棘白菌素类药应用于成人侵袭性真菌感染时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棘白菌素类药应用于成人侵袭性真菌感染时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79 期2019 Vol.6 No.79164棘白菌素类药应用于成人侵袭性真菌感染时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林赋桂1,闫亚芳1,刘小芳1,时文静1,李可可2,魏莲花1,2,3*(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3.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 评估棘白菌素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在预防和治疗成人侵袭性真菌感染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PubMed 、Cochrane library 、知网(CNKI )、Wanfang (万方)、VIP (维普)进行文献检索,手工检索其余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共有6项研究纳入,结果表明,在疗效、安全性方面,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没有统计学差异,在不良反应事件上,两种棘白菌素药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棘白菌素类药预防及治疗成人侵袭性真菌感染时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且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类似。

【关键词】棘白菌素;真菌感染;Meta【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9.164.02目前临床新出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棘白菌素药物相对于其他两类药物其不良反应少,副作用小,对IFI 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现阶段的相关研究都只将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以及非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进行对比,但同属于棘白菌素类的卡泊芬净以及米卡芬净在临床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不清晰,因此,本项研究旨在针对卡泊芬净与米卡芬净治疗及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时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评估,在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时,提供更好的选择。

1 方 法1.1 检索策略两名研究人员计算机检索PubMed 、Cochrane library 、CNKI (知网)、Wanfang (万方)、VIP (维普)五大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3月,收集所有同时运用卡泊芬净以及米卡芬净治疗或预防成人侵袭性真菌感染时的临床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氏肺孢子菌病(pneumocystosis)是 由卡氏肺孢子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感染。 卡氏肺孢子菌长期以来被认为属原虫孢子 菌纲,但新近基于种系发生学的研究发现, 已明确将其归为真菌,故将肺孢子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 原菌性疾病划出,归为真菌性疾病。

[1] 由于其滋养体具有类似原虫的伪足结构,在真菌 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且对抗原虫药物敏感,因而长期以 来认为属原虫、孢子虫纲。然近年来发现其超微结构与真 菌类似,其16s核糖体RNA以及线粒体DNA的分子学分析 显示其种系发生学上与酵母子囊菌紧密相关,线粒体的 NADH脱氢酶亚基以及细胞色素氧酶DNA碱基序列与真菌 的同源性(60%)超过与原虫的同源性(仅20%),故目 前认为应归属于真菌。虽传统的抗真菌药特如两性霉素与 吡咯类对其无效,但已有抗真菌新药,如echinocandins 与papulocandins能在体外感染模型中抑制其包囊壁β-葡 聚糖的合成,同时对其滋养体亦有活性,而传统的抗真菌 药物只能对滋养体有抑制作用。将卡氏肺孢子虫重新进行 病原归类并且研发新的能对生活史2个阶段均有作用的抗 真菌药物可以提高治疗应答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