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引导学生朗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是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其实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个很空泛的说法,不但仅是老师,就连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之间实行朗读后的互评学生也会说是没有感情,到底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朗读呢?怎样指导学生实行有感情地朗读呢?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注重的问题,感情朗读是有感而发的朗读。
其实我们都知道文字阅读能够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说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对文本的感受不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抓住文本的大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对于在感受稍有不同也是能够的,情感的充沛水准也就是对文本理解的水准。
而范读是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读指导。
范读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的一种情感诠释,对于阅读水平不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是学生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的基础。
人们把中央电视台的几位新闻联播主持人称为“国家的晴雨表”,国家的荣辱悲喜都写在他们的衣着、表情、眼神中。
而教师也应成为“课文的晴雨表”欲喜先喜,于悲先悲,遇怒则怒,遇静则静,教师一定不能“于抱琵琶半遮面”,要敢于释放自己,用自己的神态、语言、情绪等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他们通过大胆体验,和课文同悲、同喜、同激动、同平静......只有这样自外到内的学习,才谈得上提升语文素养,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
接下来我就针对二年级语文课文谈谈我的一些朗读上的看法和体会:一、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三基四步”教学模式中抓三基的第三点就是定基调——体验文情。
这里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没有情感的语言文字,会显得苍白无力。
语言文字抓得再扎实,也是不到位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真我”,露“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七情”,即“喜怒哀乐爱恶欲”,生活中,我们都很讨厌冷漠,那么,我们就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再去演绎“冷漠”,要把他们塑造成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人。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它的作用是给学生的读书做出样子,为理解课文内容引出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范读可由教师读,也可由学生读;可读全文也可读某段,某章,某节。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范读法即示范性朗读,它的作用是给学生的读书做出样子,为理解课文内容引出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范读可由教师读,也可由学生读;可读全文也可读某段,某章,某节。
如果课文内容比较难理解,情节距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在授课开始时,由教师范读效果会更好。
在课程进行中,个别段落学生不易读懂,也应进行范读。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范读,一定要能起到示范作用,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在范读中,可用比较朗读法,变换着语气、腔调进行读,让学生鉴别哪种方法好,引导学生进行反复仿读。
2、领读法即由教师或学生领着学生读。
此法适用于低年级教学或在学生对文章讲述的内容似懂非懂的朦胧状态中,有的语句读起来拗口时实行。
此时领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注重重音及停顿,读出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内容。
3、指名读法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名让某一个同学读,指名读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这也是具体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一个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运用指名读的方法能起到“投石问路”,“抛砖引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在指名读法的运用上,教师要克服“读得好的学生老师总让读,读得差的学生老师总也不让读”的倾向,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练读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指名找学生读课文时,很多同学“颠着屁股”高举着小手争取读,他们的心情是那么的迫切,但有的老师就是因为他读得不好而不给他读的机会。
小学朗读教案13篇
小学朗读教案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朗读教案13篇小学朗读教案(篇1)《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如何教学生朗读
如何教学生朗读朗读是一件既有意义而又愉快的事情,在教学中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手段。
尤其是在讲求积累、感悟的语文教学阶段,更是不可或缺的形式。
对学生来说,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能看出他的语文表现力如何,同时朗读能力标志着他的文学修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低。
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在上课指导朗读时,只注重学生的朗读次数,缺乏具体指导的用语屡见不鲜,使朗读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也读来无趣,像念经似的,这是不能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指导朗读的:一、从生活经验入手,确定初读课文的感情基调。
唱歌会根据内容先定调子。
朗读也不例外,每次学课文之前,我都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确定读课文的感情基调。
如,《海上日出》一课,我问:谁见过海上日出的景象?用简洁的话语来概括看到的景象(对于没有见过海上日出景象的同学来说,进一步启发结合风景图上或影视作品唤起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出:高兴、愉快、激动、兴奋……这时,我会说:好,就请大家带着愉快激动的心情,带着兴奋的表情朗读全文。
这样,一入课文,读课文的基调就定准了,使朗读有了初步的效果。
二、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感受不断读好。
注重朗读细节指导环节,给学生反复朗读语句的机会,一遍一遍地指导,每次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要求,直至进步为止,使朗读达到最佳效果。
比如,《草原》一课,有这么一句话:“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学生体会出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并不困难,但当我要求他们带着感受朗读时,却全是慢慢腾腾的一个调子,使句子感情不能充分流露出来。
我问:“这样的读和理解没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是客人,你听了朗读会觉得热情吗?再试一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又开始认真地练习。
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这样的热情,我让学生在桌上模拟骏马奔驰的节奏,老师带动,范读引路,使朗读达到高潮。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准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课文,并理解课文表达的含义。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抑扬顿挫的朗读表达能力。
通过短语、句子和篇章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选择一篇在学生能理解的三年级语文课文,准备好课文的复印件。
2. 课堂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3. 音频设备:准备好课文的音频录音。
教学步骤:一、导入(无需连接词)引用名言:“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中获得益处。
”——欧几里德教师可引用以上名言,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引导他们明确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二、朗读训练1. 教师依次播放课文的音频录音,让学生先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2. 教师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语音流畅。
鼓励学生多模仿,纠正错误。
3. 将课文分段,逐段进行朗读练习。
请学生注意每段内容的重点,提醒他们注意语调的变化。
三、语音语调训练1. 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例如,情感表达时的语调抑扬顿挫、疑问句的提升语调等。
2.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模仿不同语调的朗读方式。
例如,模仿悲伤、喜悦、惊讶等情感的语调。
四、课文理解与朗读1.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读课文,提醒他们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
2. 学生互相朗读,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注意对方朗读时的发音、停顿和语调,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进行集体评价,并指导学生展示他们的朗读成果。
五、课堂总结引用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毛泽东教师可引用以上名言,让学生明白朗读语文课文只是提升语文能力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本节课的培训,学生对正确朗读三年级语文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 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 冶情操进行的作用。
” 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无穷的潜 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朗读就是其中的一种。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一边展示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蠕动着的海参、 威武的龙 等, 了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使学生对西沙群岛始终充 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从而激发了朗读课文的积极 性。
二、读中有悟,悟中促情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地 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进,两者相辅相成, 让学生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从而受到感 染和熏陶。
但是, 是一个既丰富又复杂的过程。
对语言文字进行正确的理解并从中受到熏陶呢?指导学生朗读,启发学生 能。
奇百怪的贝壳 虾、成群结队的鱼、海滩上边多媒体播放朗读。
通过这样创设情境,拉近(一)重视导读设问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达到既理解课文,又增强语感的目的。
如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会这样设置疑问:同学们,你们在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们眼前的草地是什么样的?课文说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通过这样设疑,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兴趣又提高了。
(二)加强重点句段精读课文,抓住一些重点句段来读,读懂了这些重点句段,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赵州桥一文,抓住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进行教学,让学生先分别找出能体现赵州桥坚固和美观这两个特点的句子,然后再着重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过程中并播放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强化课后练习课文后面的练习题是围绕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还可以抓住课后练习题来读课文。
如《太阳》课后第一大题的两个问题:1.太阳离我们多远、多大、多热?2.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对课文也就理解了。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1.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第1篇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
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
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
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么,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1、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2、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思想情感;3、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4、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来说就是: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把字音读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准确,调值要“到位”,没有语音缺陷和方音),做到不落(辣)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不拖尾韵),词的轻重格式正确。
(荆门方言和普通话轻重格式比较)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处理重音、停连、语速、节奏、语气等,能用声音生动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做到以情感人。
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
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要求。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一)整体性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
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和阅读形式的关系。
1.朗读与理解的关系。
理解课文内容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朗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也将更加深入。
2.朗读与讲解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自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范读课文:教师进行范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读课文: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遇到问题可相互讨论。
4. 齐读课文:学生分组进行齐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朗读练习: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把握。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迁移体验,感情朗读。
即使低年级学生的经验不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
假设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会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使用图画,感情朗读。
低年级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指导感情朗读是培养学生观察水平、思维创新水平,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手段。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
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
使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充分感知北京夜景的明亮与辉煌,再利用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把学生带进文本,使学生进入一个迷人的境界,朗读的促动就是直接的、迅速的。
三、扮演角色,感情朗读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差,这样,表演的手段正好适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
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实行表演,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读《笋芽儿》一文,可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笋芽儿,学生在表演中能揣摩角色的神态、心理。
学生实行表演,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水平、实践水平、观察水平、审美水平都得到培养。
四、音乐渲染,感情朗读低年级生活阅历浅,对所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课文往往会产生情感情验的障碍,而跨越这个个障碍是凭借音像。
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
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范读引领,感情朗读。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最好引领。
学生模仿力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着老师读,他们觉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导语: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朗读方式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2. 学会正确的咬字发音;3. 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4. 提升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正确的咬字发音;2. 学会运用朗读技巧来表达文本内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朗读材料;2. 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朗读作品。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朗读经历,并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听一段通过正确朗读表达出的故事,然后与学生讨论朗读与阅读的不同之处。
通过这种比较,学生能够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明确朗读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文本的意思。
步骤三:学习正确的咬字发音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将句子分解为字母和音节的组合,逐一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咬字发音。
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的拼音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发音。
步骤四: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通过示范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语调和断句,以及如何掌握适当的节奏和速度。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他们通过模仿来掌握这些技巧。
步骤五:实践朗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朗读材料,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进行朗读练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五、巩固和拓展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朗读作业,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的朗读比赛或者朗读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朗读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提升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语文课程中的课文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进行课文朗读,培养他们良好的朗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首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课文的图片、配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美妙。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表达方式,用积极、激动的语气、自然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朗读,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必须先让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故事、趣味图片、有趣的情境等,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名言名句,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认识到课文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必须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听读,模仿、跟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并通过配有标准语音的录音材料来指导他们的朗读。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朗读训练的游戏,如朗读比赛、朗读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四、注重情感表达的培养朗读课文不仅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还要注重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应该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通过声音、语调来表达出课文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鼓励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情感演绎,通过变换语音语调,使课文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如何有层次地指导学生朗读
如何有层次地指导学生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
正确是流利的先决条件,正确、流利是有感情的必备基础。
要求明确,层次清楚,体现了逐步提高的过程。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我认为朗读就应该依这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读得正确。
读得正确是朗读的最低要求。
这一要求可以在学生的预习时明确提出,但由于孩子的自觉性并不是都很强,所以在课堂上检查预习尤为重要。
具体做法是:揭示课题后抽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可以是自然段,可以是意义段(低年级不需要出现意义段这一概念,但意义段明显的课文,教师有意识地这样做可以为高年级打下基础)。
在检查学生预习时,可以让优中生读长一点的段落,让差生读短一点的段落,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来解决字词。
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课文,这时可以采取同桌互读的方式,达到每个孩子都把课文读正确的目的。
在同桌互读之后,应再抽学生分段朗读,这次应抽取中差学生朗读,如果他们都读正确了,说明第一个层次的任务完成了。
第二层次:读得流利。
这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要读得流利,就要做到停顿合理,不读破句。
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意思有所理解,而要理解,就离不开思考。
这一环节可以根据文后练习和文中泡泡里提出的思考问题,设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
朗读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默读、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融入文本之中。
在指名读和表演读时,要注意发挥优生的示范作用,让其他学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学会流利地朗读。
第三层次:读得有感情。
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课文的欣赏角度不同,自身的素质不同……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在朗读上的差异。
但是只要教师敢于放权,学生对于文章的字字句句是不会无动于衷的。
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能够自觉地通过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的变化,生动、个性地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环节中,要体现学生的个性朗读,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然后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教师可以针对读得好的孩子,问问他为什么这样读,用孩子的解释来给大家一点启示,让更多的孩子真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朗读技巧范文
小学生朗读是提高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阶段,朗读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还是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一种方式。
而朗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良好发展。
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规范、教育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事情。
小学生朗读技巧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语调、语速和停顿在朗读时,语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语音要准确、抑扬顿挫要清晰,才能让人听起来舒服。
如果语调不准确,则会影响到表达的意思。
语速也非常重要,过快过慢都不好,要根据文本的情况来调整速度,适当停顿可以让文本有更好的表现力和效果。
2.发音正确的发音是朗读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一些拼音和多音字等词语,更需要注意。
如果有不会发音的词语,可以在家里加强练习,通过不断的朗读练习来掌握正确的发音。
3.情感表达朗读不仅仅只是读文字,还需要表达出情感和表情。
要切实做到情感和声音的配合,通过变化音调、节奏和速度等来表现出文本的情感、氛围和意图,让别人通过朗读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小学生朗读技巧的提高途径1.增加阅读量朗读前,要先读一遍整篇文章,通过阅读的方式熟悉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便于清晰、准确地朗读。
所以我们需要多读好的文章和好的书籍,提高我们的阅读素质和水平,同时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
2.模仿和练习模仿是学习朗读技巧的好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演讲稿,根据其朗读风格和表现手法来模仿。
同时,在模仿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朗读技巧,这对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非常有帮助。
不要忘记在模仿之后进行自己的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3.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不仅仅关乎技巧,更关乎兴趣。
只有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才会愿意去持之以恒地进行朗读训练。
因此,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喜好,并准备更多的好书籍,尽量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
小学生朗读技巧对学习和成长的影响通过朗读的训练,小学生不仅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能力,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朗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片带他们入 景 , 通过 朗读带他 们入境 , 让这人 间 得力 ” “ 优厚 的待遇 ” “ 富裕 的生活 ” “ 优越 的工作
仙境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 。 策略二 : 关注文本中心 。 实现感悟 朗读
一
条 件” 进行 理解 , 使 学生 真切感受 到钱 学森虽 然 身 在美 国 , 却时刻 不忘祖 国 , 并 且立志学 好本 领 每一种 形式 的朗读都有 它 的适 用 范 围和 独
升学生的语 文素养 。
策略一 : 关注文本特 点 , 实现 融入 朗读
下 了深刻 的印象 ,同时也 引起 了学生的深思 : 是 什 么造成 了塞特凯达斯瀑布 的枯竭 。 学生 的心灵
分角色读。 《 第一朵杏花》 紧紧围绕小男孩和 在 对 比朗读 中经历 了一 次荡 涤 : 我们 要爱 护 环
作者简介 : 江苏省海安县 明道小学语文教 师。
的可爱 , 更重要 的是学生表演 的过程 即为创造能 言 , 教学 中 , 我引导学生前后照应起来 重点朗读 , 力 培养的过程 。
让他们 发现 在重点 准备一个 故事 的基础上举 一 突 出关键词语读 。 《 钱学森》 通过语言描写来
配 乐读。 《 九寨沟》 用生动优美 的语言描绘了 反三 即可 , 做到事半功倍 。
表 演读 。《 三个小伙 伴》 是一篇充满童趣 、 情 节 奏让 以学 生更 好地 展开 了想 象 的翅膀 , 使他 境性很强 的童话 。初读课文后 , 我让学生戴上 头 们在 轻吟浅 唱 中细 细地触 摸语 言 的脉搏 , 体 悟 饰分别扮演小野猪 、 小象 、 小袋 鼠表演 朗读 , 学生 人 们 的快乐 。 立即情绪 高涨 , 朗读绘声绘色 , 表演活灵 活现 。 表 前后 照应读 。《 猴子种果树 》记叙 猴子跟乌 演 朗读使学生与文本进行 了充分 的对话 , 很好地 鸦 、 喜鹊 、 杜鹃之间发生 的故事 的情节基本 相似 , 理解 了课文 内容 , 也真切地感受到 了这些小动物 为 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 帮 助学生 积累语
三年级语文教案:如何教孩子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
三年级是小学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者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流畅的朗读能力。
一、直接指导——肢体语言和音频指导1. 肢体语言:初学阶段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原因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时候,老师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
例如,老师可以用右手托住孩子的右肩,缓缓提示孩子“放松一下”、“沉下去”,这样孩子会感到更加放松,从而更容易投入到朗读之中。
2. 音频指导:语音或者课文配合音频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语感。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秀的录音,注重声调、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这样,孩子可以得到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朗读文章。
二、教学环节——多彩多样的教学方式1. 故事阅读:孩子们喜欢故事,老师可给孩子们讲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同时要求每个孩子读故事中自己的部分。
老师需要注意跟读的节奏以及语气表达的多样性。
2. 朗诵训练:通过朗诵来加强孩子的口语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声音示范,让孩子们模仿,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
让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语调、语气和语音的味道。
3. 拼音练习:在孩子初步接触汉字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拼音教学,建立孩子们的拉丁字母和中文的联系,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和发音。
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朗读中加入“拼音闪光灯”,让孩子练习拼音与汉字的关联。
三、授课方法——分层教学1. 短句子模式的训练:比较简单的短句子模式容易给孩子建立语言感觉,减少他们的口吃和表达障碍。
2. 带口头语言提示的段落训练:教师在段落的朗读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讲解段落的内容,让学生朗读。
这样孩子的朗读不仅能够准确无误,而且能够表达出段落的句子思想和意义。
3. 非重复性、复杂语序的文章模式的训练:孩子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文章,语序复杂,绕口儿。
对这一类文章的训练,可以遵循“反复重复”的方法,通过多次朗读和训练,培养孩子的语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教孩子如何正确、流畅地朗读文章需要耐心和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文朗读技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文朗读技巧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文朗读技巧导语: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朗读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小学三年级学生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朗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正确的朗读姿势和发声技巧;3.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语感;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的朗读姿势和发声技巧;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石子和水杯》;2.录音设备;3.课件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读示范录音,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学习与实践(3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朗读的含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朗读的作用是什么。
(2)发声技巧:-正确的姿势:双脚并拢、身体直立、目视远处。
-正确的呼吸方式:深吸气,将气息集中在腹部。
-发音准确:清晰而准确地发音。
(3)语调和语速:-语调:根据句子的意义和情感进行适当的语调调节,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语速:适当控制语速,让句子表达得更加通顺自然。
(4)情感表达:通过学习课文《小石子和水杯》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情感。
3.实践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并进行录音。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朗读成果,并与全班同学一起欣赏朗读。
4.反思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朗读技巧的要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最后,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延伸要求学生每天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家庭作业,通过每天坚持的朗读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技巧和要领,培养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实践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一、重视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共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朗读好课文,让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老师的感情引起学生共鸣时,就会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通过形象的范读,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美的共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教师在范读时,就必须达到声情并茂。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了解课文奠定基础。
可我的嗓子不好,我只能对一些重点词句的范读来指导学生。
我读多了孩子们也不喜欢。
以前没有一体机的时候我会把朗读下载给学生听,学生边听边感悟,现在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结合,让学生从中领悟美文美句的朗读。
二、保证朗读时间,教给朗读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之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讲—问—答”,必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这样,通过足量的时间,多样的方式,加强了朗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缓急,语气等等。
三、朗读与评价有效结合把朗读指导与教学评价边读边评,以评促读,在读与评中培养语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情感体验与领悟。
朗读指导与评价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教师读,学生评,旨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二是学生读,教师评,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三是学生互读互评,旨在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受启发。
抓住朗读环节中,“评价”这激励机制,让学生想读书,爱读书。
在评价中,要做到不露痕迹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做到教学无痕。
四、创设朗读情境,提高朗读水平小学生都有一种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我会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景: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第几段,学生刚读了没几分钟,老师一拍手,读完没读完的都停下了,接着教师开始讲讲问问,回答问题的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别的学生课文还没有读熟练呢,不会也不敢举手回答,而我们呢,也不敢提问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因为他们读都读不对,找都找不到,叫起来多浪费课堂时间。
一节课,就在老师与好学生的问问答答中过去,大部分学生成了配角,终于煎熬到下课。
这个是我自己以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单就朗读教学来说,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老师的讲讲问问上。
因为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读不懂,要老师讲解才能懂2.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由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的面窄。
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朗读指导不到位。
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地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
5.朗读评价单一。
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的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
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普遍存在于我们课堂朗读指导中的这些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到底为什么要朗读?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要让学生读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哪些好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朗读才有实效?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地朗读和默读)。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方法朗读是一门艺术,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加强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
那么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方法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方法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尤其像《草原》、《林海》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
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这样引导学生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
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优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
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有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
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
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课文《秋天的图画》,有一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为了让学生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我采用对比出示句子“金黄的梨树,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粱。
”让学生谈谈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课文的好,因为它写出了梨树的颜色、样子”,我们班一向不发言的朋朋说:“课文的好,因为它还写出了动作,‘挂起,露出,翻起,举起’。
”我顺势说全班做动作表示,我说这里不仅写出了颜色、样子,还写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秋天的勃勃生机。
请大家读出美,读出勃勃生机。
学生马上能入情入味地朗读,有的学生还边做动作边读,以此表达感情。
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长期的训练,语感就会由然而生了。
找“米”下锅
口语交际课上,常常碰到学生哑口无言的现象。
此时我知道学生没“米”下锅了。
不是吗?小学生阅历少,思路很难打开,哪怕是对较熟悉的话题也可能言之无物,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
此时我常采取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找“米”下锅,这样,一来可让学生学到找“米”的方法,二来可培养他们找“米”的能力。
如,有一次口语交际课,提了一个话题:“看到纸,你想说什么?”学生竟茫然不知所措,我便巧妙引导“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纸是什么形状的?”“老师,我的纸是白色的,长方形。
”……“纸有什么用途?”“做纸币。
”全班哄堂大笑。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找到下锅之“米”,争先恐后的发起言来。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疏渠引水的作用,要引导学生总结找“米”经验:要想言之有物,必须要注意观察和实践。
美感教育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到课堂教学的今天,我直觉地感到,从“美”着手,体现教学的美感性,让儿童从小受到美感的陶冶必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培养,由此可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来。
因为美的教育功能是全方位的。
美能激智教学的美感性,让儿童不断地获得丰富的表象,学生常常处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
伴随审美的愉悦,幼小的心灵无拘无束,学生的思维在笼罩着美感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
最佳状态,极力想超越经验的世界,并在对美的追求的驱动下,随着想象的展开,潜在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开发,有效地培养了儿童的直觉和悟性。
美能发辞教学的美感性讲究形象的鲜明,而呈现美感,唤起学生审美注意的状态,引起审美兴趣和需要,促使儿童将眼前形象与贮存词语相沟通,激起表达欲望。
在语言动机驱动下,有效地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技巧;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手段美而简约,形成审美客体的朦胧感,在老师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的主导下,激起儿童的想象。
物境的朦胧感使想象飘忽,从而提供了语言多义的有利条件,使儿童语言更为丰富多彩。
美能冶情美感性教学,由于它的可感知性、愉悦性,使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
当学生持久地、多侧向地获得美感,就会一次又一次产生对客观现实的美好的情感体验,随着这种体验的不断深化,可逐渐培养起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这样,作为人的高级情感素养就可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