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一详细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一地理教案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高一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如何形成的。
2.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质作用的具体表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表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形态。
(2)提问: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力量在塑造地表形态?2.探究地质作用的概念(1)讲解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作用是指地球表层及其内部的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组成、结构和能量分布产生影响的全部过程。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地质作用的表现。
3.学习内力作用(1)讲解内力作用的概念: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能量对地表形态产生的影响。
(2)展示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实例,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3)引导学生分析内力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过程。
4.学习外力作用(1)讲解外力作用的概念: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受到的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和生物能等能量对地表形态产生的影响。
(2)展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实例,如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3)引导学生分析外力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过程。
5.对比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巩固提升(1)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学校附近的地质现象,分析其形成原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 形 成 的 先 后 次 序 : 构 成 尖 顶 山 的 玄 武 岩 、 构 成 平 顶 山 的 玄 武 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 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 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 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 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 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形成沙滩等
性)
滨海地区
2.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 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 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主要是__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__。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有哪些?
表现
因素
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 __生__物__
使岩石发生_崩__解___、 _破__碎___;为其他外力作用 创造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
侵蚀 水、_冰__川___、 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
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 发时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地壳物质循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和水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而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是,它们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与水和大气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地表形态的形成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板书)。
师: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
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那么是什么力量影响、改变着地表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板书)。
【教师精讲】师: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改变呢?是地质作用,就是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呢?生(看书)回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师:很好!那么什么是内力作用呢?请大家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什么?内力作用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程度、影响结果有何不同呢?(结合案例①播放录像“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维苏威火山的喷发”)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种形式有什么共同点?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师:请一个同学先来说一说他们小组讨论的共同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地质作用分类主要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形式项目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平行于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表面影响对岩层的影响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使地壳抬升或下沉对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举例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台湾海峡的形成相互关系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4)堆积作用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海浪堆积:形成沙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共52张PPT)
地球内部放 射性元素衰 变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使地形变得 高低起伏
外 太阳辐射能 风化作用
力 为主,其次 侵蚀作用
作 是重力能
搬运作用
用
沉积作用
削高填低, 使地形变 得平坦
固结成岩作用
生物Biblioteka 风力外力 作用流水
冰川
风化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沙尘暴
泥石流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 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 堆积地貌。
风力沉积:形成风积地貌,如新月形沙丘 流水沉积:形成流水沉积地貌,如三角洲、冲积平原、沙洲、冲积扇、海滩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雅丹:“险峻的土丘”
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穴
海蚀拱桥
台 湾 野 柳 : 女 王 头
侧蚀 河漫滩
拓宽
侧蚀 三角洲 槽型/U型
成因:板块运动
水平运动
内力 作用
地壳运动 分类 垂直运动 结果— 地质构造
岩浆活动 岩浆岩、火山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地垒 地堑
褶皱山 断块山
地
变质作用 变质岩
质
作
用
风化
外力 作用
侵蚀 搬运 沉积
侵蚀地貌
流水作用
沉积地貌
风力作用
沟谷、瀑布(溯源侵 蚀、下蚀、侧蚀)
河流下游
落差很小,侧蚀为主
•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 •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作用
上游:洪积平原
下游:三角洲平原
中游:河漫滩平原
中游: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自己用的实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理解地表形态概念,熟记地貌五大类型;2、充分理解塑造地表形态的内营力、外营力的作用过程,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3、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地表形态受内外力作用,二是内外力作用下的地壳物质循环。
重点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营力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难点是理解内营力外营力的各自作用过程、两者关系,读图理解地球圈层的物质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高一,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处于初发阶段,对于地球和地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地理学科的知识存量非常有限,通过对内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学习,要求教师不能简单的运用讲授法进行知识讲授,而是要运用案例、地理图片甚至制作动画来体现地理成因,才能增强学生直观感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给出多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2、把分析归纳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与表达。
【情态目标】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建立内力和外力辨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内力作用的来源及过程2、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教学难点1、理解内力作用各种表现形式2、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在上课前老师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在珠穆朗玛峰上跋涉的登山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玩赏当纪念品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学科地理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年级高一班级备课时间12、1 上课时间课题内力作用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2、正确区分内、外力作用能量的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说出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3、举例说明内力作用的特点;4、比较内力作用的两种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认识和了解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1、内力作用的特点;内力作用的两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和了解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运用景观图片或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形态及其主要地质作用形式。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读图分析、小组辩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四全:A:38分钟训练15“8分钟巩固”。
默背: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特点、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书设计一、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的特点1、有剧烈和缓慢之分。
地质、火山,事件改变地表形态。
2、主要使地表隆起或下陷,变得高低不平。
三、地壳运动1、水平运动2、垂直运动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地震分类特点迅速剧烈缓慢微弱表现形式课堂教学过程读图导入:你知道下列图片所示是世界上的什么地方吗?是如何形成的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球上最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适时引导,转入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学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1.地表形态的变化: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2.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3.影响地表形态的力: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完成下表。
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____,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等形成,使地表变得。
地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梳理
第四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梳理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部,主要是元素衰变产生的能。
2.表现形式:、和。
3.地壳运动(1)分类及影响:①水平运动:形成和;②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和。
(2)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全球而言以为主、为辅。
4.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部,主要是能。
2.表现形式:主要有、、、。
3.影响:“削高填低”,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1)岩浆岩:由岩浆侵入上部或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和压力下经作用形成。
【指点迷津】1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这种认识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紧密相关的。
从形式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属于垂直运动,但从本质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外力作用2.“华北平原又名黄淮海平原,完全是由海河、黄河、淮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
在华北平原形成的过程中,除了泥沙淤积以外,还有地壳不断下沉,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要点解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垂直于地表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实例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花岗岩球状地貌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型谷、峡谷、瀑布,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溶蚀形成溶洞、峰林、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挪威峡湾海岸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海蚀拱桥等青岛“石老人”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千湖之国”芬兰风力堆积形成沙漠(静止沙丘、移动沙丘)、黄土堆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黄土高原流水堆积形成三角洲(入海口)、冲积扇平原(出山口)、河漫滩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三角洲海流堆积形成海岸地貌海滩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
高三地理总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总结
岩石圈教案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结果: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主要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不同地区主导的外力①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搬运→移动沙丘)②湿润地区:流水作用③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山下堆积→冰碛湖)④海岸地区:海浪作用(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重熔再生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石油)场所向斜是良好的储水场所·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
)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
·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
高一地理必修一4.1
【前置性学习】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 衰变产生的热量。它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 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 2、地壳运动有两种: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 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 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下降运动, 常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就全球规模的运动 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知识点二、外力作用 外力 作用 形成地貌 侵蚀 上游 流水 作用 搬运 (纽带) 中游 沉积(堆积) 下游 作用地区
风力 作用
冲积扇、 沉积物 高山峡谷、(“V” “泥沙俱 3 冲积平原、 颗粒大 湿润地区 型)瀑布、千沟万 下”、河道 1 河口三角 的先沉 2 壑、地表崎岖 变宽 洲 积,颗 粒小的 大风区 过渡区 减弱区 后沉积, 沙丘、沙 4 具有分 干旱地区 风蚀沟谷、风蚀蘑 6 垄、堆积 4 选性 菇、风蚀洼地、风 “飞沙走石” 5 黄土(黄 蚀柱等 5 土高原)
8 地壳抬升 辽东半岛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 10 和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 9入岩,喷出地 富士山 表的形成熔岩流地 貌或火山 岩石在地壳深处发 生变质,形成变质 大理岩是石灰 岩,对地表形态影 岩变质形成 响不大
3 变质作用
13 下降
结论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和洋 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 变得高低不平
【随堂作业】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2)
? ) (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C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D )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潍坊一中学案 高一地理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编写:刘学玲审核:李厚国时间:2013-12-05【学习目标】1.了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3.搜集资料,能举例说明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了解岩石圈三大岩石的形成及相互转化。
【课前预习案】【主干知识梳理】(结合教材和《非常学案》46页)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哪里?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对地表形态产生什么影响?2.按照运动方向和性质,地壳运动可分为哪两种?分别使岩层发生什么变化?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哪里?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哪四种方式?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产生什么影响?4.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有哪些地貌?请举例说明。
5.结合课本72页内容,试着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填写相应的地质作用。
1【课堂探究案】【自主学习】(检查基础知识,标识自己疑惑)【合作探究一】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那不勒斯海岸大理石柱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课本70页活动题。
【合作探究二】内、外力作用会在地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貌,由于主要作用力不同,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貌形态。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课本72页活动题。
【合作探究三】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你能总结哪些判读技巧?【典型例题】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的四个组成部分:A ;B ;CD 。
(2)D和E均属于(岩),其中E又称为。
(3)C经过作用转化为D;B经过作用转化为C。
(4)图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有、、。
【当堂检测】1.不同的岩石可能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人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我国第三大岛屿,长江口的崇明岛的形成成因是()A.断层上升B.褶皱隆起C.火山喷发D.河流堆积作用3.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严重B.流水沉积作用严重C.冰川侵蚀作用严重D.流水侵蚀作用严重4.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5.下列地质灾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导致的是()A、印尼大地震B、印度洋海啸C、云南东川泥石流D、夏威夷的火山喷发6.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U形的冰川谷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我国西北地区的移动沙丘D、桂林山水的形成7.下列地貌与形成连线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力侵蚀B、云南的路南石林——流水侵蚀C、华北平原——地壳下沉后流水冲积作用D、挪威的峡湾海峡——流水侵蚀8.沉积物颗粒不分大小,杂乱堆积,主要发生在()A、河流冲积扇B、黄土沉积C、海岸沙滩D、冰川沉积9.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东欧平原B、亚马孙平原C、密西西比平原D、印度河—恒河平原10.读右图所示三种地貌,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与探究
1、有哪三大类岩石,这三大 类岩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各种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 关系?
(化石) 变质作用 ?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重熔 再生 冷却 凝固
岩浆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沉积
沉积岩
岩浆岩
变 质 作 用
变质岩
冷 却 凝 固 岩浆
重熔再生
四种作用方式之间的关系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和盆地等,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 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 有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 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相同点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 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 一定高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 原地,形成了图中的景观。
1、侵蚀作用中的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和 海浪侵蚀对地表形态各有什么影响? 2、堆积作用中的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和 海浪堆积对地表形态各有什么影响? 3:海岸边的陡崖、冰斗和角锋、沙滩、新月形沙丘、 三角洲分别是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
B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 风蚀蘑菇 名称叫______。 A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 峡谷 名称叫______。 C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 角峰 的称叫______。 D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 三角洲 地形名称叫______。
阅读与思考
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和生物可以引起 1:概念 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称为外力作用
2: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风化作用
3: 类 型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机械风化示意图
流水侵蚀地貌
海水侵蚀地貌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回 退,常形成陡崖。
风力侵蚀地貌
答案: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 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海岸处于下沉运动状态中,原因是三根大理 石柱底部被火山灰覆盖部分看不到了。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 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海岸处于上升运动,原因是那时大理石柱上 留下了被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 动具有那些特征? 地壳运动具有垂直方向的运动,具有周期性 特征。
垂直运动
地表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水平运 动和垂直运 动相伴发生, 主要以水平 运动为主, 垂直运动为 辅。
活
动
1 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 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右图是意 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 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 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 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 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 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 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 征?
阅读与探究
依据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1:分类
类别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概念?
2: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在地壳运动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地壳运动
分类
主要方式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关系
水平运动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 系;水平断裂,形 成裂谷或海洋。
一、内力作用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1)水平运动-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2)垂直运动-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 2.岩浆活动 3.变质作用 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1)侵蚀作用-侵蚀地貌 (2)堆积作用-堆积地貌 三、地壳物质循环
活动2
右边是一组地貌景 观图片,请根据这 些图片回答下列问 题: (1)这些地貌主要 是在什么外力作用 下形成的? (2)简单推测这些 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 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 夏天多暴雨。
荒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 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急流跌宕的瀑布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 地质作用的结果。
角峰
刃脊
冰斗
冰川侵蚀地貌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 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
海水堆积地貌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 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风力堆积地貌
风力堆积地貌
在沙漠地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阅读思考
1:能量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来源
岩浆活动 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影响地表形态
2:表现 形式
变质作用 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在速度上有什么差异? 以喜马拉雅山和基拉韦厄火山的喷发为例说明.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海相岩层和海生生 物化石,证明在地质史某段时期,现在的喜马拉雅山 地区是一片面积相当广阔的海域;而且在5700m的地层 中发现了栎树化石,现在这种植物分布的高度是3000m。 这些证据证明喜马拉雅山长期以来以极快的速度抬升, 在5300万年前开始成陆,之后不断抬升形成“世界屋 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