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儿科学》重点

《儿科学》重点

(一)小儿的年龄分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3.婴儿期:自出生1周岁之前4.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6.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7.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女孩开始和结束比男孩早2年左右(二)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持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体重、身长在生后一年,尤其是前三个月,青春期为第二个生长高峰)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三)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下降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血钙持续降低,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四)新生儿分类1.根据出生时胎龄分类:胎龄(GA)是指从最后一次正常月经第一天起至分娩为止,通常以周表示(足月儿:37周<=GA<42周的新生儿;早产儿:GA<37周,其中GA<28周称为极早产儿或超未成熟儿;34周=<GA<37周的称为晚期早产儿;过期产儿:GA>=42周)(五)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

(六)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缺氧初期,呼吸代偿性加深加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停止、心率减慢、即原发性呼吸暂停。

此时患儿肌张力存在,血压稍升高,伴有发绀。

复苏方案:ABCDE(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七)生理性黄疸特点:1、一般情况良好2、足月儿生出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课延迟到3-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或每小时<0.85μmol/L (0.5mg/dl)(八)ABO溶血发生于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九)换血疗法指征:1、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自己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自己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基础知识1. 儿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儿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3. 儿科的诊疗特点与诊断思维4. 儿科的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二、新生儿健康管理1. 妊娠期、分娩期、新生儿期高危因素及其诊断与处理2. 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保健和早期干预3.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4. 新生儿喂养与生长发育的监测三、小儿常见传染病1.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与传染性腹泻2. 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3. 儿童结核病和传染性眼病的防控策略4.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家庭护理四、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儿童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 儿童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五、儿童生长与发育障碍1. 儿童生长异常的诊断与处理2. 儿童发育迟缓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的评估与干预六、儿童过敏与免疫疾病1. 儿童过敏原的识别与预防2. 儿童过敏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 儿童过敏病的治疗与预防七、儿童心脏病1. 先心病的分型与诊断2.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干预3. 儿童风湿热及心肌炎的预防与处理八、儿童肾脏病1. 儿童肾疾病的临床分类2. 儿童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与护理九、儿童肿瘤1. 儿童肿瘤的常见类型与发病机制2. 儿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 儿童肿瘤的化疗和护理十、遗传代谢病1.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与筛查2.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饮食与药物治疗3.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家庭护理与康复以上是儿科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重点

儿科学考试重点

儿科学考试重点知识点:1.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2惊厥:是由于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的不随意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危急症状.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摄入和吸收利用食物, 可使机体的代谢增加超过基础代谢率,食物的这种作用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4新生儿:出生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5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1分)至生后7足天(1分),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6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42周、畜生体重大于2500g、身长在47cm以上、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7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8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9生理性黄疸:正常新生儿生后第2~3天皮肤、球结膜、口腔粘膜发生黄染(1分),同时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2~3mg/dL),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0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大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11哮喘性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时期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也称喘息性气管炎12艾森曼格综合症: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离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13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14肺炎:是有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

15先天性佝偻病:先天性佝偻病指母亲患严重软骨病,或孕妇食物中维生素D明显不足,导致母亲体内维生素D极度缺乏,于新生儿期即可见典型症状:前囟甚大,骨缝增宽与后囟相连,后囟未闭,常伴低钙惊厥,称先天性佝偻病。

16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部分尚未结合胆红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17人工喂养: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哺喂小于6个月的婴儿时,可采用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或其他代乳品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 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1.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

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

儿科学考试重点归纳

儿科学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儿童时期就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得阶段,因此表现出得基本特点有: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伤得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得过程中对比较严重损伤得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与性格行为得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与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医学方面特点:1、解剖: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与四肢得比例发生改变,内脏得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2.机能:各系统器官得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得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

此外,某年龄阶段得机能不成熟常就是疾病发生得内在因素,如婴幼儿得代谢旺盛,营养得需求量相对较高,但就是此时期胃肠得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得病理反应与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得差异,即或就是不同年龄得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得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与年长儿则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得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得能力比成人与年长儿低下,易发生呼吸道与消化道感染。

5.心理:儿童时期就是心理、行为形成得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

胎儿得周龄即为胎龄。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得时期。

此期死亡率高,包含在婴儿期内。

(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就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得阶段,但容易发生营养与消化紊乱。

同时,易发生各种感染与传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人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发育与生长
1. 新生儿期的特点及护理
2.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3. 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儿童传染病
1.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 儿童常见病毒性感染
三、婴幼儿膳食与营养
1. 妈妈为宝宝选择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
2. 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时机和方式
3.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调理
四、儿童常见疾病
1.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2.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3. 儿童的皮肤病
4. 儿童的过敏性疾病
五、儿童的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
1. 儿童自闭症及其早期干预
2. 儿童智力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3. 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六、儿童的心理问题
1. 儿童焦虑、恐惧、烦躁及其干预
2. 儿童多动症及其干预
3. 儿童抑郁症及其干预
七、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1. 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2. 儿童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
3. 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八、儿童安全教育
1.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2. 儿童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3.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
以上为儿科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儿童的发育与生长、传染病、膳食与营养、常见疾病、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心理问题、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教育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考试顺利!。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总结(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

婴儿期:出生至1岁。

幼儿期:1岁至满3岁。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

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

青春期:10~20岁。

2.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

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语言发育(发音、理解、表达):哭叫阶段:1~2个月;咿呀阶段:3~4个月;单音阶段:5~10个月;单词阶段:1~2岁;成语阶段:3岁以后。

11.五苗防七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一、儿科学简介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保健的学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儿科医生主要负责儿童健康的保健和疾病的诊断、治疗。

儿科学知识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新生儿护理、婴幼儿保健、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内容。

二、儿童生长发育1.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评估。

生长发育的评估需要考虑性别、年龄、家族遗传等因素,以确定是否符合正常生长曲线。

2. 婴幼儿喂养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喂养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3. 儿童青春期发育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性征的发育、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

关于青春期的发育特征和生理变化,对于做好青少年保健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儿童常见疾病1. 儿童传染病儿童易患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这些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疫情蔓延。

防控传染病的关键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加强疫苗接种和传染病监测。

2.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容易受到外界环境、食物、药物等过敏原刺激而发作。

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仅需要针对过敏原进行避免,更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儿童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对于儿童营养不良,既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又需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和干预。

四、儿童保健1. 儿童常规体检儿童常规体检是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必须定期开展。

在体检时需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免疫接种情况、各项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2. 儿童预防接种儿童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能够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儿童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构建免疫保护屏障。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1. 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

度,代表 脊柱发 育的指 标2. 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 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 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 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 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 ,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 — 150mmol/L ,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 口服补液盐(ORS ):组成成分为氧化钠,碳酸氢钠,氧化钾,无水葡萄糖,加水至1000ml ,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 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 C 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 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 儿。

11. 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 D 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 性营养缺乏病。

12. 维生素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 D 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 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 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 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 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

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 内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21. 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 2500g 、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儿科学考试重点重点—最新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重点—最新版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一周因奶量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除,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2.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大于或等于1000克)至出生后7足天。

3.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 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两个标准差的新生儿4.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 百分位数以上,或高于平均体重2 个标准差的新生儿。

5.口服补液盐(O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各种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 /L,K十20mmo[/L,Cl—80mmol/L,HCO3—30mmol/L;可用NaCl 3.5g,NaHC03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0g,加水到1000mL配成;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retool/L(2/3)。

6.2:1等含钠液:是由2份生理盐水,一份1.4%碳酸氢钠溶液组成,等,用于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7.2:3:1含钠液:由2份生理盐水,3份4-10%葡萄糖液,1份1.4%碳酸氢钠溶液组成,1/2,用于等渗性脱水补充累计损失量。

8.4:3:2含钠液:为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补液需要,常把各种等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应用。

其成分是4份O.9%氯化钠,3份5%或10%葡萄糖,2份1.87%乳酸钠。

力为2/3。

9.面神经征(Chvostek sigh):是以手指尖或叩诊锤轻击患儿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者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

10.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和舒压之间5分钟之该手出现痉挛为阳性。

11.佝偻病串珠:肋骨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于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称为佝偻病串珠,以两侧7-10肋最明显。

12.方颅: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称为~13.新生儿: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称为~14.中性温度:指机体代氧和能量消耗最低并能保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15.原始反射: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学是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健康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下面将对儿科学考试的重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幼儿生长发育幼儿生长发育是儿科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包含了儿童的体格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发育三个方面。

首先是体格发育,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与评估。

其次是心理发育,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最后是社会发育,强调儿童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二、儿童常见疾病在儿科学考试中,对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是重点内容。

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等。

在掌握常见疾病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以及常见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

三、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的营养与喂养也是儿科学考试的重点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固体食物的添加、儿童膳食均衡等方面。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并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补充方法。

四、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也是儿科学考试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并了解相应的干预方法和治疗原则。

此外,还需要了解儿童发展中的典型行为和发展障碍,以及如何进行评估和干预。

五、儿童免疫与预防接种儿童免疫与预防接种是儿科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疫苗的接种原则、接种时间和接种剂量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疫苗的功效和副作用,以及接种程序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六、儿童常见急症处理在儿科学考试中,对儿童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也需要熟悉掌握。

常见急症包括窒息、溺水、失血性休克等。

考生需要了解急救的步骤和技巧,并了解在不同年龄段儿童急症处理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七、儿科医学伦理和法律在儿童医疗过程中,儿科医学伦理和法律也是需要考生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医疗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此外,还要了解医疗法律规定中与儿童相关的内容,如未成年人的医疗权利等。

儿科学考试重点归纳

儿科学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比较严重损伤的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医学方面特点:1、解剖: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2.机能: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

此外,某年龄阶段的机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幼儿的代谢旺盛,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时期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即或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则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5.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

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的时期。

此期死亡率高,包含在婴儿期内。

(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阶段,但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

同时,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人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儿科学重点总结

儿科学重点总结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

婴儿期:出生至1岁。

幼儿期:1岁至满3岁。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

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

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

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语言发育(发音、理解、表达):哭叫阶段:1~2个月;咿呀阶段:3~4个月;单音阶段:5~10个月;单词阶段:1~2岁;成语阶段:3岁以后。

11.五苗防七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出生乙肝(出、1、6)卡介苗,二月(2、3、4)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12.糖类、脂类、蛋白质分别供能4、9、4kcal/g。

13.1岁以内总能量需求95-100kcal/(kg·d),每3岁减10。

消耗量:基础代谢率BMR(50%,婴儿55),食物热力作用TEF,活动消耗,排泄消耗,生长所需(特有)。

14.矿物质和维生素不提供能量,缺VitA最多→夜盲症。

15.婴儿需水150ml/(kg·d),年龄越小需水越多。

8%糖牛奶100ml/(kg·d)。

计算:婴儿每天应予8%糖牛奶=100×体重,另给水分=50×体重。

16.母乳:含磷少,酪蛋白/乳清蛋白=1:4(易消化吸收),乳糖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多,电解质浓度低,钙磷比例适当2:1,VitD、VitK含量低,缓冲力小,SIgA、乳铁蛋白丰富。

17.初乳:4~5天,球蛋白、SIgA丰富。

过度乳:5~14天,脂肪多。

成熟乳:14天以后,量最多。

18.人工喂养15~20min/次。

牛乳缺乏各种免疫因子为最大区别。

19.添加辅食:1~3月汁状,4~6月泥状,7~9月末状,10~12月碎食物。

2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Ca、P代谢紊乱,好发于小婴儿。

病因:围生期VitD不足,日照不足,需要量增加,食物补充不足,疾病影响。

(冬季出生、牛乳喂养提示缺VitD)21.儿科学知识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骨骼X片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钙血磷均↓,碱性磷酸酶稍高。

活动期(激期):初期+骨骼改变+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X片毛刷样,骺软骨盘增宽,血钙稍低、血磷显著↓,碱性磷酸酶显著↑。

22.颅骨软化(枕、顶)<6个月。

方颅7~8个月。

胸部畸形(肋骨串珠、鸡胸、肋膈沟赫氏沟、漏斗胸)1岁。

手镯、足镯。

O形、X形、K形腿。

23.25-(OH)D3和1,25-(OH)2D3初期即明显降低,为最可靠早期诊断。

血生化与骨骼X 线检查为金标准。

口服VitD,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2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好发于6个月以内婴儿,血钙下降(<1.75~1.8mmol/L)而甲状旁腺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

临表:无热惊厥(最常见,四肢抽动、神志不清、醒后活泼如常),手足搐搦,喉痉挛(婴儿多见)。

隐匿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

地西泮静注+钙剂静滴。

25.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Ⅰ度(轻度):体重<正常值15~25%,腹部皮褶厚度0.8~0.4cm;Ⅱ度(中度):<25~40%,0.4cm以下;Ⅲ度(重度):<40%以上,消失。

Ⅰ度热卡60~80→120~170,Ⅱ、Ⅲ度40~55→120~170。

26.最早症状:体重不增。

皮下脂肪最先累及腹部,最后面颊部。

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最常见),维生素缺乏(最常VitA),锌缺乏,自发性低血糖(突然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无抽搐)。

苯丙酸诺龙促进蛋白质合成。

27.超低出生体重儿<1000g,极低<1500g,低<2500g,2500g≤正常≤4000g,巨大儿>4000g。

28.儿科学知识点早产儿:皮肤绛红、水肿、毳毛多,头更大占全身1/3,头发细乱,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乳腺无结节或<4mm,睾丸未降,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指(趾)甲未达指(趾)端,足纹少。

足月儿: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头大占1/4,头发分条清楚,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结节>4mm平均7mm,睾丸降至阴囊,大阴唇遮盖小阴唇,指(趾)甲达超指(趾)端,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29.1/3肺液由口鼻排出,2/3由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30.呼吸频率足月儿1h内达60~80次/分,1h后降至40~50次/分,以后安静时40次/分。

31.足月儿:心率90~160次/分,血压70/50mmHg。

早产儿:心率120~140次/分,血压较低。

32.足月儿需钠量1~2mmol/(kg·d)。

33.中性温度:出生体重1.0kg:10天内35℃,10天后34℃,3周后33℃,5周后32℃。

1.5kg:10天内34℃,10天后33℃,4周后32℃。

2.0kg:2天内34℃,2天后33℃,3周后32℃。

>2.5kg:2天内33℃,2天后32℃。

34.新生儿需保暖。

筛查:先天性甲减、苯丙酮尿症。

35.宫内窒息:早期胎动增加(频率),晚期胎动减少、羊水粪染。

36.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基本),B建立呼吸(关键),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动态评价(贯穿)。

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

3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轻度:意识兴奋,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正常,可有肌阵挛,瞳孔正常或扩大,症状72h内消失,预后好。

中度:嗜睡,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常有惊厥,瞳孔常缩小,对光反射迟钝,症状14天内消失,可有后遗症。

重度:昏迷,肌张力松软,原始反射消失,频繁惊厥,瞳孔不对称或扩大,症状维持数周,病死率高。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静滴。

38.新生儿胆红素代谢:胆红素生成相对过多(RBC数量过剩、寿命较短,旁路胆红素来源较多),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胎粪排泄胆红素,多种因素加重黄疸。

39.儿科学知识点生理性黄疸:足月儿:2~3天出现,4~5天高峰,5~7天消退(最迟2周),血清胆红素<221μmmol/L,每日升高<85μmmol/L。

早产儿:3~5天出现,5~7天高峰,7~9天消退(最迟3~4周),<257μmmol/L,<85μmmol/L。

(μmmol/L=17.1×mg/dl) 病理性黄疸:24h内出现,足月儿:>2周,>221μmmol/L,>85μmmol/L。

早产儿:>4周,>257μmmol/L,>85μmmol/L。

黄疸退而复现,结合胆红素>34μmmol/L。

40.核黄疸(胆红素脑病):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生后4~7天,足月儿>342μmmol/L,早产儿>257μmmol/L。

四联征: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

41.ABO溶血病:最常见,2~3天出现黄疸。

Rh溶血病:24h内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

警告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12~24h),痉挛期(抽搐、角弓反张、发热,12~48h),恢复期(2周),后遗症期(最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首选检查血型,改良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可确诊。

药物、产前治疗可用苯巴比妥。

光照疗法:总胆红素>205μmmol/L。

换血疗法:总胆红素≥342μmmol/L,Rh同母亲ABO同患儿,换血量为患儿血量2倍。

42.新生儿败血症:葡萄球菌最常见。

出生前(宫内)感染:胎盘+生殖道上行;出生时感染:产道;出生后感染:母子亲密接触。

临表:黄疸退而复现,肝脾大,出血倾向,休克(皮肤大理石样花纹),五不一低下(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体温不升、反应低下)。

血培养确诊。

43.新生儿易低体温和皮肤硬肿原因: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对失热耐受力差,缺乏寒战产热(棕色脂肪少),皮下脂肪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4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低体温(<35℃,轻症30~35℃,重症<30℃),皮肤硬肿(橡皮样感,凹陷性水肿,对称性,下肢最先,轻症硬肿范围<50%,重症>50%),五不一低下。

复温为治疗关键。

45.儿科学知识点21-三体(唐氏)综合征:贯穿手,无皮肤粗糙,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眼裂小,眼距宽,双眼外眦上斜,鼻梁低平,外耳小,硬腭窄小,常张口伸舌,流涎多,头小圆,颈短宽),生长发育迟缓,畸形。

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

46.标准型:47,XX(或XY),+21。

易位型:D/G易位:46,XY(或XX),-14,+t(14q21q)。

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45,XY(或XX),-14,-21,+t(14q21q)。

G/G易位:46,XY(或XX),-21,+t(21q21q)或46,XY(或XX),-22,+t(21q22q)。

嵌合体型。

47.苯丙酮尿症PKU:常隐遗传,经典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非经典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