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合集下载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

婴儿期:出生至1岁。

幼儿期:1岁至满3岁。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

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

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

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1. 婴儿护理婴儿护理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新生儿护理、喂养、清洁、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等方面。

婴儿的护理包括洗澡、洗头、指甲修剪、塞耳、清理口腔、接种、预防接种、发育评估等内容。

2. 儿童发育儿童发育是关于儿童自出生进入成年前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正常的发育规律,以及异常发育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3. 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包括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饮食营养、睡眠质量、运动锻炼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健康管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儿童保持健康。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发热、咳嗽、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 儿童慢性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慢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例如哮喘、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

6. 儿童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疫苗接种时间、接种顺序、接种禁忌、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儿科医生需要向父母解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根据儿童的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接种建议。

7. 儿童急救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急救知识,包括窒息、溺水、休克、中毒、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急危重症的急救程序和方法。

8. 儿童营养儿童营养是儿科医生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包括婴幼儿期的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辅食添加等方面的营养知识,以及儿童期适宜的膳食结构、微量元素的需求等方面的知识。

9.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的心理状态健康、情感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方法和干预措施,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

10. 儿童常见皮肤病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儿科学重点总结

儿科学重点总结

儿科学重点总结儿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

下面将对儿科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动态指标。

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

儿童生长曲线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工具,常用的有身高、体重和头围曲线。

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生长曲线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并针对不同生长类型的儿童给予合适的营养和干预措施。

二、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急性喉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根据儿童疾病的特点给予家长预防和保健的建议,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儿童身体系统疾病儿童身体系统疾病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腹痛、消化不良等)、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肾炎等)、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脑瘫、癫痫等)等。

儿科医生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儿童家长的指导和支持。

四、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是儿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

这些障碍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交流、进行心理评估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针对不同障碍给予特定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也对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五、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是儿科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如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脑瘫等。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遗传学和遗传咨询的知识,对新生儿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应对这些疾病和畸形问题,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儿科学考试重点归纳

儿科学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儿童时期就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得阶段,因此表现出得基本特点有: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伤得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得过程中对比较严重损伤得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与性格行为得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与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医学方面特点:1、解剖: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与四肢得比例发生改变,内脏得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2.机能:各系统器官得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得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

此外,某年龄阶段得机能不成熟常就是疾病发生得内在因素,如婴幼儿得代谢旺盛,营养得需求量相对较高,但就是此时期胃肠得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得病理反应与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得差异,即或就是不同年龄得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得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与年长儿则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得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得能力比成人与年长儿低下,易发生呼吸道与消化道感染。

5.心理:儿童时期就是心理、行为形成得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

胎儿得周龄即为胎龄。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得时期。

此期死亡率高,包含在婴儿期内。

(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就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得阶段,但容易发生营养与消化紊乱。

同时,易发生各种感染与传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人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1.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

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

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发育与生长
1. 新生儿期的特点及护理
2.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3. 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儿童传染病
1.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 儿童常见病毒性感染
三、婴幼儿膳食与营养
1. 妈妈为宝宝选择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
2. 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时机和方式
3.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调理
四、儿童常见疾病
1.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2.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3. 儿童的皮肤病
4. 儿童的过敏性疾病
五、儿童的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
1. 儿童自闭症及其早期干预
2. 儿童智力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3. 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六、儿童的心理问题
1. 儿童焦虑、恐惧、烦躁及其干预
2. 儿童多动症及其干预
3. 儿童抑郁症及其干预
七、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1. 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2. 儿童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
3. 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八、儿童安全教育
1.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2. 儿童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3.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
以上为儿科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儿童的发育与生长、传染病、膳食与营养、常见疾病、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心理问题、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教育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考试顺利!。

儿科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儿科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儿科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学基本知识1. 儿科学的发展历程2. 儿童发育与生长的特点3. 儿童生理与病理的特点4. 儿科疾病的分类与特点5. 儿科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二、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 儿科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儿科肾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 儿科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8.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9.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0. 儿科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1. 儿科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2. 儿科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3.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4. 儿童营养不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三、儿童保健相关知识1. 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及干预2.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3. 儿童心理健康及相关问题4. 儿童营养与饮食5. 儿童运动与体能发育6. 婴幼儿安全与保护知识7. 儿童卫生与预防接种8. 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与调理四、儿科护理与体格检查知识1. 儿童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技能2. 新生儿护理与常见问题3. 婴幼儿喂养与保健4.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5. 儿童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五、儿童药物知识1. 儿童用药的特点与原则2. 儿科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3. 儿科抗感染药物的应用4. 儿科抗病毒药物的应用5. 儿科抗真菌药物的应用6. 儿科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7. 儿科止痛药物的应用8. 儿科抗过敏药物的应用9. 儿科抗炎药物的应用10. 儿科抗发热药物的应用六、儿科典型病历分析与处理1. 新生儿窒息的救治与护理2. 婴幼儿肺炎的诊治3. 儿童肾炎的临床处理4. 儿童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处理5. 儿童肠套叠的处理6. 儿童周围血管损伤的处理7. 儿童外伤的护理与处理8. 婴幼儿拉肚子的处理与护理9. 儿童哮喘的治疗与护理10. 儿童骨折的处理与护理七、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护理1. 儿童智力障碍的诊断与护理2. 儿童癫痫的诊断与护理3. 儿童脑部肿瘤的诊断与护理4. 儿童脑炎的诊断与护理5. 儿童脑瘫的诊断与护理6. 儿童小儿麻痹症的诊断与护理八、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与护理1. 先心病的诊断与护理2.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护理3.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护理4.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护理5. 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护理6. 心包炎的诊断与护理九、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护理1. 婴幼儿胃肠炎的诊断与护理2. 儿童胃肠道异物的处理与护理3. 婴幼儿腹泻的诊断与护理4. 婴幼儿便秘的诊断与护理5. 儿童胆囊炎的诊断与护理以上所列的知识点是儿科中级考试涵盖的主要知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

婴儿期:出生至1岁。

幼儿期:1岁至满3岁。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

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

青春期:10~20岁。

2.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

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语言发育(发音、理解、表达):哭叫阶段:1~2个月;咿呀阶段:3~4个月;单音阶段:5~10个月;单词阶段:1~2岁;成语阶段:3岁以后。

11.五苗防七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必考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医学生,特别是准备从事儿科医疗工作的同学,对于儿科的必考知识点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和掌握意义。

儿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需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儿科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备考。

一、新生儿期1.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能迅速呼吸,导致氧缺乏和生命危险。

学习者需要了解窒息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人工正压呼吸、气管插管和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措施。

2.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不良而导致皮肤和巩膜发黄。

学习者需要了解黄疸的原因、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治疗黄疸的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

3. 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包括脓毒症、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

学习者需要了解各种感染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 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脑损伤是指新生儿由于缺氧、颅内出血或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

学习者需要了解脑损伤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婴幼儿期1. 婴幼儿常见疾病:学习者需要了解婴幼儿期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发热惊厥、喷射性呕吐等。

2. 婴儿生长发育:学习者需要了解婴儿的生长曲线、发育阶段和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生长迟缓、发育迟缓、早产儿的管理等。

3. 婴幼儿饮食营养:学习者需要了解婴幼儿期的合理营养需求、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方法、进食障碍的处理等。

4. 婴幼儿行为心理:学习者需要了解婴幼儿期的正常行为心理发展,以及各种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

三、幼儿期1. 幼儿常见疾病:学习者需要了解幼儿期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包括感冒、手足口病、水痘、腹泻等。

2. 幼儿生长发育:学习者需要了解幼儿的生长曲线、发育阶段和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包括肥胖、矮小、智力发育迟缓等。

3. 幼儿饮食营养:学习者需要了解幼儿期的合理营养需求、饮食结构建议、进食障碍的处理等。

医师资格考试儿科学重要知识总结

医师资格考试儿科学重要知识总结
临床路径:针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路径,包括治疗流程、病情监测、康复指导等内容,有 助于提高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
诊疗技术:针对儿科临床实践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有助于 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儿科学教育及人才培养方向
添加 标题
儿科学专业教育目标:培养具备医学专业知识、 临床技能和良好医德,能够独立从体 征、实验室检
查等
治疗原则及方 案: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饮
食调整等
呼吸系统疾病
概述: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包括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诊断: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根据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雾化吸入等。 预防:加强儿童保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强儿童免疫力等。
白血病:详细介绍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 白血病患儿的护理和康复。
出血性疾病:介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
泌尿系统疾病
病因:感染、 结石、先天畸
形等
症状:尿频、 尿急、尿痛、
血尿等
诊断方法:尿 常规、B超、X
实践技能要求:医师应熟练掌握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 况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 常规、尿常规、 生化检查等,有 助于诊断疾病和 监测病情
影像学检查:X 线、超声、CT等, 可提供病变部位 和程度的直观信 息
内镜检查:胃镜、 肠镜等,可直接 观察病变部位, 进行组织活检和 病理诊断
感谢您的观看
添加 标题
儿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医学基础课程、 临床医学课程、儿科专业课程等,注重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一、儿科学简介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保健的学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儿科医生主要负责儿童健康的保健和疾病的诊断、治疗。

儿科学知识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新生儿护理、婴幼儿保健、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内容。

二、儿童生长发育1.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评估。

生长发育的评估需要考虑性别、年龄、家族遗传等因素,以确定是否符合正常生长曲线。

2. 婴幼儿喂养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喂养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3. 儿童青春期发育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性征的发育、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

关于青春期的发育特征和生理变化,对于做好青少年保健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儿童常见疾病1. 儿童传染病儿童易患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这些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疫情蔓延。

防控传染病的关键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加强疫苗接种和传染病监测。

2.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容易受到外界环境、食物、药物等过敏原刺激而发作。

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仅需要针对过敏原进行避免,更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儿童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对于儿童营养不良,既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又需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和干预。

四、儿童保健1. 儿童常规体检儿童常规体检是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必须定期开展。

在体检时需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免疫接种情况、各项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2. 儿童预防接种儿童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能够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儿童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构建免疫保护屏障。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学是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健康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下面将对儿科学考试的重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幼儿生长发育幼儿生长发育是儿科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包含了儿童的体格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发育三个方面。

首先是体格发育,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与评估。

其次是心理发育,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最后是社会发育,强调儿童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二、儿童常见疾病在儿科学考试中,对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是重点内容。

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等。

在掌握常见疾病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以及常见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

三、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的营养与喂养也是儿科学考试的重点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固体食物的添加、儿童膳食均衡等方面。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并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补充方法。

四、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也是儿科学考试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并了解相应的干预方法和治疗原则。

此外,还需要了解儿童发展中的典型行为和发展障碍,以及如何进行评估和干预。

五、儿童免疫与预防接种儿童免疫与预防接种是儿科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疫苗的接种原则、接种时间和接种剂量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疫苗的功效和副作用,以及接种程序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六、儿童常见急症处理在儿科学考试中,对儿童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也需要熟悉掌握。

常见急症包括窒息、溺水、失血性休克等。

考生需要了解急救的步骤和技巧,并了解在不同年龄段儿童急症处理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七、儿科医学伦理和法律在儿童医疗过程中,儿科医学伦理和法律也是需要考生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医疗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此外,还要了解医疗法律规定中与儿童相关的内容,如未成年人的医疗权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1.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

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

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18.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感染、缺氧、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新生儿皮肤即皮下脂肪变硬伴水肿,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中大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24.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肺炎。

25.差异性青紫:早期发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晚期可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增大,而且出现持续性青紫,由于导管处发生右向左分流,下肢青紫比上肢严重,即称之差异性青紫。

26.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室压力高过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27.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指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双肾弥漫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水肿、血尿、少尿、高血压为特征。

28.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29.骨髓外造血:在婴儿时期某些情况下造血需要增加,肝、脾和淋巴结又恢复到胎儿期的造血状态。

30.生理性贫血:出生后2个月~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

31.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32.化脓性脑膜炎: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35.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36.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次要类型。

37.结核性脑膜炎:为结核杆菌侵犯脑膜所致,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一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个月~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

1.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到2个月的腹泻。

10.营养不良:因缺乏热能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12.原发性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为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

13.惊厥: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是一种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

14.癫痫持续状态:凡一次癫痫发作(或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无好转超过30分钟者均称之。

15.中性温度:指能够维持体核温度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在此温度下,人耗氧量最低,新陈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亦少。

2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饮食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步转为正常。

25.肾病综合征: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中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

2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病,因体内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改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28.原发综合征:指肺内的原发病灶肺门肿大的淋巴节炎及与之相邻的淋巴管炎。

31.高血压脑病:急性肾炎由于血压升高,脑血管痉挛,导致缺血缺氧、血管渗透性增高而发生脑水肿。

表现为血压突然上升后患儿楚轩剧烈头痛、呕吐、复视或一过性失明,严重者突然出现惊厥、昏迷。

32.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与感染有关的以肾小球弥漫性病变为主的急性免疫反应性疾病。

绝大多数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急性感染后所致,典型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

33.潜伏青紫型:见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故平时血液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

当剧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下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血液可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

34.青紫型:某些原因(如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致使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使血流经常从右向左分流时,或因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入体循环,均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等。

35.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如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右位心等。

1周岁内完成免疫程序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2营养不良(PEM)的病因长期摄入不足(最主要);消化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多;消耗量过大。

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

最严重并发症自发性低血糖。

最早出现的表现体重不增。

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3新生儿Apgar评分法的内容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

4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型体重低下型,生长迟缓型,消瘦型。

6新生儿败血症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足量;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要足。

9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无分流型。

10房间隔缺损临表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机制是相对狭窄,血流通过拥挤。

3.儿科个人史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4.通过给易感者疫苗特异性性抗原,使体内产生免疫抗体的过程,称为主动免疫。

5.小儿时期初种乙肝疫苗的时间一般是出生时、一个月、6个月。

7.小儿给药方法有口服法、注射法、灌肠法、胃管鼻饲法。

8.药量计算方法有按体重计算、按年龄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按成人计算。

18.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泄胎粪,约于3~4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不见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存在肛门闭锁。

19.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母亲因素和胎儿因素两大类。

20.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常有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智能落后、手足徐动症等后遗症。

21.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有产前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

22.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含饱和脂肪酸成分多,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

23.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允吸反射、握扶反射、拥抱反射。

24.小儿腹泻,病毒感染多见为轮状病毒,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为多见。

25.引起腹泻的主要的腹泻源性大肠杆菌有ETEC、EIEC、EPEC及EHEC。

26.腹泻安病程分型:急性2周以内,迁延性2周至2个月,慢性2个月以上。

27.脱水依程度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

28.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特殊类型是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炎。

29.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L/分~4L/分,鼻前庭给氧,氧流量为0.5L/分~1L/分。

3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并发肺脓肿、脓胸、脓气胸。

3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症状为乳肿、血尿、高血压。

32.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重度浮肿、高胆固醇血症。

3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原菌是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34.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三个阶段。

35.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而成人血容量占体重的6~8%。

36.贫血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据周围血血红蛋白级红细胞数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3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却除病因、给予铁剂。

38.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12或叶酸或同时缺乏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