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合集下载

各年龄段孩子与同伴相处出现的问题

各年龄段孩子与同伴相处出现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与同伴相处1.出现的问题: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

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

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

在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表现得情绪变化过快或过于激烈。

其次,有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

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他,更不会主动地与同伴玩合作游戏。

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的现象。

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除了以上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和孤僻、不合群等不良行为的存在外,还存在一种更为严重的问题,即有些幼儿有明显的侵犯他人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外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

这些行为如不及时矫正,会逐渐使幼儿形成骄横无理、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2.原因分析:首先,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环境跟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是出现这些状况的首要原因。

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接受的是祖父母的溺爱教育和随性教育,跟同伴在一起根本不懂得谦让,不能受半点委屈。

况且,个别家长有“从小就不能吃亏”的思想,促使了孩子与同伴交往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其次,教师的品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对新入园幼儿同伴间交往行为的影响也极为重要。

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会产生一种离开家人的不安全感,同时也会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感。

如果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招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教师对孩子的入园自己都手忙脚乱,还怎么去组织照顾孩子呢?这种情况下,教师拿什么给孩子安全感?又怎么去抚慰和引导孩子?何谈教师与幼儿建立亲密、协调的融洽关系?如果教师不具备崇高的品德素养,对孩子没有爱心和责任心,做不到对每个孩子都充满信心,而是忽视和冷落孩子,也会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让幼儿产生孤僻、冷漠、不合群、攻击性行为等不健康的同伴交往特征。

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

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
1、交往形式多样。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聊天、和玩耍等多种方式进行交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2、角色分工明确。

当孩子开始与同伴交往时,他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双方的分工中明确自己的职责,使自己有种责任感,减少交往中的矛盾。

3、彼此倾听、沟通交流。

同伴交往的重要原则就是倾听,当孩子遇
到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时,他们会使用言语和一些行为来展示他们的想法,
并试图了解其它人的想法,这可以增强孩子们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感觉。

4、增强互动性。

在与同伴交往中,孩子们可以和对方真实地交流,
这有助于他们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可以锻炼孩子们的交流能力,提
高他们的自我信心和表达能力。

学前儿童的主要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主要社会交往
发展的一大步。
第41页/共42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42页/共42页
第37页/共42页
• 放任型导致后果:
• 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 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 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 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 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但也可能使孩 子发展自主、少依赖、创造性强等性格 特点。
第38页/共42页
4.忽视型 • 特点: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对孩
第22页/共42页
第23页/共42页
3.回避型
• 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 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 的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 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 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种儿 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和接受母亲的安慰 一样。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 的依恋,所以,有的人把这类儿童称为
第3页/共42页
第4页/共42页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 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
第5页/共42页
(三)不同性别幼儿交往特点 • 女孩游戏中的交往水平高于男孩。 • 表现在女孩的合作游戏明显多于男孩。 • 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通,而还有一些孩子的交往存在一些问题。
• 交友困难的儿童可以分成两种:被忽视型幼儿和被排 斥型幼儿。
第12页/共42页
(1)被忽视型幼儿
• 特点:
• 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积极行为 与消极行为均较少,性格内向、慢性、 好静、不太活泼、胆小、不爱说话、不 爱交往,在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且 不善交往;孤独感较重,对没有同伴与 自己玩感到比较难过与不安。

指南中指出幼儿与同伴的合作

指南中指出幼儿与同伴的合作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是《指南》社会领域中针对儿童人际交往给出的一个目标,具体的目标阐述是这样的:
3~4岁
1.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

2.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4~5岁
1.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

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

4.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5.不欺负弱小。

5~6岁
1.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2.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

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5.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简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简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简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引言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互动的重要方式。

学前儿童经常与同伴进行游戏、分享和交流,这种交往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从社交技能、情绪管理和认知能力方面进行阐述。

社交技能的发展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发展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合作与分享、友善与互助等社交技能。

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对他们日后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情绪管理的提升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儿童需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调节和表达需求等技能。

与同伴的交往可以让儿童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同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这种情绪智力的培养有利于学前儿童建立健康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认知能力的提高同伴交往也对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儿童需要借助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应对各种情境。

与同伴合作玩耍、分享玩具等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能力等认知技能。

这种认知发展对于儿童日后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结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儿童发展了社交技能、情绪管理能力和认知能力,这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未来的人际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

幼儿同伴交往类型

幼儿同伴交往类型

幼儿同伴交往类型
幼儿同伴交往类型有以下几种:
合作型交往:幼儿在玩耍或学习时,互相帮助、分享、合作完成任务,共同达成目标。

竞争型交往:幼儿在玩耍或学习时,互相竞争、比较,争夺资源或胜利。

独立型交往:幼儿在玩耍或学习时,独立完成任务,不与他人互动。

同伴忽视型交往:幼儿在玩耍或学习时,忽视周围的同伴,独自玩耍或学习。

同伴排斥型交往:幼儿在玩耍或学习时,排斥某些同伴,不与他们互动。

同伴依赖型交往:幼儿在玩耍或学习时,依赖某些同伴,只与他们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可能会随着年龄、性格、经验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幼儿的交往类型,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

1/ 1。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水平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水平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水平1.引言1.1 概述幼儿同伴交往是指幼儿之间进行的互动和交流,对幼儿的社交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阶段,同伴交往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认知能力、社会技能和自我形象等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幼儿逐渐长大,他们逐渐离开了家庭环境,开始进入幼儿园或学前班,与同龄儿童进行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也增加了。

在这个阶段,幼儿经历了兴奋、好奇和适应的过程,通过与同伴互动,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刚进入幼儿园的初期,幼儿更多地进行了解和观察,往往是通过旁观和模仿来与同伴进行互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开始主动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并与同伴建立起友谊和合作关系。

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学会了分享和倾听,也开始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特点。

然而,幼儿同伴交往的水平在不同的幼儿之间存在差异。

有些幼儿可能较为内向,对于与陌生人的交流感到不适应;而有些幼儿则比较外向,愿意与他人积极互动。

这些差异可能与幼儿的性格、家庭环境以及周围同伴的影响有关。

因此,对于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我们需要关注并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概述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其发展过程,并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水平。

最后,我们将针对幼儿同伴交往给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社交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幼儿同伴交往发展水平的简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首先进行概述,介绍幼儿同伴交往的背景和意义。

随后,阐明本文的结构框架,说明将要介绍的各个章节内容。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幼儿同伴交往发展水平的简述,探讨幼儿交往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首先对幼儿同伴交往进行定义,并强调其重要性。

接着,详细介绍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过程,包括从独立性到合作性的转变、从单一伙伴到多元关系的扩展等方面,探讨幼儿交往能力的逐步成长。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非社会行为
无参与者和旁观 者的活动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合作游戏
3-4岁 41% 19 22 22 37
5-6岁 34% 14 20 23 43
.
24
(四) 如何: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
行为特征
教养方式
个体特点 幼儿园
认知能力
身体吸引力
父母鼓励对儿童的影响 通过创造机会、有效指 导、积极交流 →培养儿 童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
(3)旁观者行为
儿童长久地站在“游戏圈”外看别人 活动,关注着他人的游戏,但自己不 参加。虽然偶尔也发表些口头意见, 但总是不加入到游戏中去。
.
18
(4)平行游戏
• 儿童在一起玩,所用玩具和游戏方式大 体上相同,但相互之间不交往,彼此互 不联系,不设法影响或改变同伴的活动, 各自的游戏内容间也没有什么联系,形 成各种游戏同时并存的状态。有时儿童 互相模仿,但无意支配别人的活动。
• 但是随着社会互动越来越复杂, 同伴之间的消极互动也增多了。
• 儿童的社会性游戏增多了,他们 更愿意与同伴而不是成人甚至是 母亲一起玩
.
13
2.幼儿的同伴关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
14
米尔德雷德.帕腾研究指出,儿童社会 交往行为的发展经历了三阶段
社会交往阶段 平行游戏阶段
包括两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交往行为: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
19
.
20
(5)联合游戏
• 这是一种没有组织的共同游戏, 游戏的儿童间发生交往,互相借 用玩具,有说有笑,从事类似的 活动,但游戏者之间没有为同一 目标而分工合作,各自根据自己 的愿望做游戏。
.
21
这几个孩子正在沙盘合游戏是真正的社会互动游戏。

学前班如何进行社交与人际交往教育

学前班如何进行社交与人际交往教育

学前班如何进行社交与人际交往教育学前班阶段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的阶段之一,也是他们初次接触社交与人际交往的环境。

因此,学前班应该致力于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社交与人际交往。

本文将重点探讨学前班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一、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学前班应创造积极、友好的社交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安全和舒适。

老师们可以定期安排小组活动,鼓励孩子合作完成任务。

同时,提供多样化的玩具和游戏用具,激发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的兴趣。

二、培养合作精神学前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团队游戏和集体活动,激发孩子们与他人共同合作的动机。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拼图游戏,通过努力合作完成拼图,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教授基本的社交技巧学前班的教师应该教授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问候、介绍自己和问对方问题等。

这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老师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学习并实践这些技巧。

四、倡导分享与关心学前班教育应该鼓励孩子们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

老师可以定期组织捐赠活动,让孩子们将自己多余的玩具或物品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同时,鼓励孩子们在班级中互相关心,共同解决问题,建立友善的互助氛围。

五、培养冲突解决能力学前班是孩子们学习决策和解决冲突的重要阶段。

在学前班里,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冲突情境,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老师应该教导孩子们要友善地沟通和妥善解决冲突,鼓励他们学会妥协和寻求平等的解决方案。

六、家校合作学前班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家长也有着重要的角色。

学前班应建立起与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社交与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和亲子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给家长,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辅助孩子继续培养社交能力。

结论学前班社交与人际交往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培养合作精神、教授基本的社交技巧、倡导分享与关心、培养冲突解决能力以及家校合作,能够帮助孩子们在学前班中获得丰富的社交经验,并为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调查研究

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调查研究

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调查研究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就学前儿童同伴交往发展进行了浅呈的研究,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同伴交往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接着依据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所记录的内容来阐述当前的发展情况,提出学前儿童同伴之间健康交往的重要性,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引言在儿童发展的历程中,同伴之间的交往比成人之间的交往更具有特殊的重大的意义,只有在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活动积极性,才更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形成。

这种交往也有助于幼儿重新协调她们与成人之间的关系二、调查过程(一)研究对象:3-6岁学前幼儿(二)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三)研究内容1)选择幼儿课外活动时间以及课内休息时间对幼儿与同伴玩耍时间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应记录2)与幼儿教师进行交谈,记录幼儿教师对幼儿同伴关系的情况阐述,分析幼儿出现现象的胡萍原因并商量对策。

3)搜索相关知识资料或者找专业老师来咨询相关问题,分析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

4)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提出建议。

(四)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1)对小班幼儿进行为期3周的观察记录从2017年9月18日到2017年10月9日对郫县师范幼儿园小一班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幼儿中的绝大多数喜欢与同伴进行活动,独自活动的现象很少。

一般男生喜欢和男生游戏,女生喜欢和女生玩耍。

2)对不同年龄班级的教师进行访谈,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a 幼儿的交往类型以及人数范围b 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方面的年龄和性别差异c 教师如何处理幼儿间的矛盾三、研究结果(一)结果整合(二)结果分析1)学前幼儿交往存在不同的交友模式借鉴庞丽娟对3-6岁儿童同伴交往类型研究,包括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四种。

2)受性别差异影响对结果分析后,发现幼儿的同伴交往性别差异明显,女生的交际能力普遍高于男生,发生矛盾少于男生。

3)受年龄影响年龄越大的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越强,处理矛盾能力越强,攻击性行为越少。

四、形成结论(一)原因分析对于以上调查结果,将同伴交往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家庭因素、幼儿个性、幼儿园环境和教师人际关系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作用

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作用

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作用
1. 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发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学前儿童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他们可以学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通过聆听和观察来学习他人的表达方式。

2. 社交技能的培养:通过与同伴进行互动和合作,学前儿童可以学习各种社交技能,如分享、倾听、等待、互助等。

这些技能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友谊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解决冲突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同伴交往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和不愉快的情况,学前儿童通过与同伴学习解决冲突的技巧,比如妥协、交流、理解对方的立场等。

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从而更好地处理各种社交情绪。

4. 探索和想象力的培养:在同伴交往中,学前儿童会受到来自不同同伴的影响和启发,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

他们可以通过模仿、游戏、创造等方式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学前儿童同伴交往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可以提高语言能力、培养社交技能、提升解决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并且开拓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

8.2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学习材料

8.2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学习材料

(一) 同伴关系的性质同伴是指与幼儿相处的,且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周围人们的交往,幼儿主要与他人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这两种人际关系对幼儿的社会化具有不同的作用。

垂直关系是指幼儿与拥有更多知识和更大权利的成人(父母、教师)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

水平关系即同伴关系,指幼儿与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

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前者主要体现了成人和幼儿之间的一种“权威——服从”关系;而后者主要体现了幼儿和生理心理方面处于相同地位的同伴之间的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

(二)同伴关系的功能1.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特征以及自己在同伴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学会与其他人共同参加活动,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会怎样处理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和合作,学会如何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或放弃自己的意见。

2.同伴关系满足幼儿的情感归属需要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被同伴接纳,受到同伴的赞许或尊重,可以使幼儿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满足幼儿的社交需求,从而使幼儿获得社会性的支持,产生一种归属感。

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获得的这种情感归属,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情感,可以帮助幼儿克服情绪上和心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3.同伴关系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独特影响幼儿在认知上常常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只有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才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与自己并不相同,学从而会了解并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与行为,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

(一)0-1岁婴儿同伴交往的产生婴儿自出生后,就有明显的社会交往迹象。

从2个月起,婴儿就表现出对同伴的关注,如社会性微笑。

6个月左右,婴儿能和同伴相对微笑并发声,尽管有时彼此间互不理睬,或只有短暂的接触,如看一看,或抓一抓同伴等,但这是真正交往的第一步。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 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 有力的人物。
一 同伴关系的性质 二 同伴关系的功能 三 同伴关系发展的趋势
四 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1.什么同是伴关同系伴是关指系年?龄相
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 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 作的关系或指心理发展 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 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2. 垂直关系
垂直关系是指那些 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 和更大权利的成人 (主要包括父母和教 师)与儿童之间形成 的一种关系。
例子:
当“爸爸”的小涂找到了开公 交车工作,妈妈乘车不用投币了, 梅梅上车要投币而引起了纠纷。
讨论: 爸爸上班开车是为谁服务的;公共汽车与家里的车有
什么不同;妈妈作为乘客要不要买票;妈妈的乘客身份与 梅梅的乘客身份是一样的;如果司机不让妈妈买票对不对?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愿意分享 能坚持交往
被看作好领导 缺乏攻击性
反复试图社会接近 合作游戏少,不愿 分享 许多单独活动
不适当的行为
被忽视的儿童
害羞
攻击少 对他人的攻击表现退缩 反社会行为少 不敢于自我表现
许多单独活动 逃避双向交往,花较多时间 和群体在一起
受欢迎的儿童有较好的表现自己的能力,能比较顺畅 的与同伴交往,并且他们的IQ测试成绩比不受欢迎的儿童 高。有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儿童与同伴的接纳程度之间存 在正相关。认知技能高的儿童在扮演各种角色时,更容易 受到同伴的认可。
过严 保护 溺爱 顺应 忽视 拒绝 残酷 民主 专制
孩子性格
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顺 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胆怯 缺乏社会性、深思、亲切、非神经质、情绪稳定 任性、反抗、幼稚、神经质 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性、粗暴 冷酷、攻击、情绪不稳定、创造性强、社会性 神经质、反社会、粗暴、企图引人注意、冷淡 执拗、冷酷、神经质、逃避、独立 独立、爽直、协作、亲切、社交 依赖、反抗、情绪不稳定、自我中心、大胆

第十一章第二节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第十一章第二节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 第二级 友谊是相互间的信任和帮助(8-10岁) • 儿童中期孩子对友谊的定义更负责,并考虑心理因素。
• 学龄儿童认为,真诚是友谊的基础,朋友间要相互帮 助。
• 他们认为友谊破裂的因素是,相互的不信任、别人需 要帮助时不帮助、违背诺言、在背后讲人坏话等。
• 破裂的友谊要重建难度比学龄前大,需要真诚的道歉。
• 第三级 友谊是亲密和忠诚(11-15岁到更大) • 青春期对友谊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含义。 • 青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两个特征: • 一为亲密无间;二为对自己忠诚。 • 正是以上的认识,青少年交一个真正的朋友需要很长
时间,因此第三级的友谊很少破裂。
什么样的儿童受/不受欢迎?
• 学习成绩优秀
• 学习成绩差或成就感低
• 外表漂亮
• 外表没有吸引力
• 体型有吸引力
• 不友好
• 行为举止平静、出色、合 作、助人
• 喜怒无常、吹牛、小气、 攻击性强
• 热情、外向
• 对人持批评态度
四、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 对幼儿期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起作用的 因素有三:
提名
2、同伴交往的类型 受欢迎型 被拒绝型 被忽视型 一般型
• 从发展角度看:4-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受 欢迎人数增加,被忽视和被拒绝人数减少.
• 从性别角度看:受欢迎的儿童,女孩居多; 被拒绝的儿童,男孩居多;被忽视的儿 童,女孩居多。

类型 交往特征 性别特征
被拒绝型幼儿 冲动、缺乏友好
交往的技能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一、同伴交往的意义
• 问题:
• 同伴关系有多重要?在你生命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 如果只有亲子关系而无同伴关系对个体个性的发展有

举例说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举例说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举例说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示例文章篇一:哎呀,你知道吗?同伴交往对我们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那可太重要啦!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叫明明。

在幼儿园里,我有一群小伙伴,有活泼的小雨,还有聪明的小辉。

我们经常一起玩耍,这对我的心理发展有着大大的影响呢!比如说,我们一起搭积木的时候,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小雨说要搭一个高高的城堡,小辉说要搭一个大大的火车。

我一开始有点懵,不知道该听谁的。

这时候我就得学会怎么和他们商量,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呀。

这不就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吗?要是没有和他们一起玩,我怎么能学会这些呢?还有一次,我们玩过家家。

我当爸爸,小雨当妈妈,小辉当宝宝。

哎呀,小辉可调皮啦,总是不好好“吃饭”。

我和小雨就得想办法哄他,这让我学会了关心别人,也让我懂得了责任是什么。

这不就像爸爸妈妈照顾我一样吗?要是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我能明白这些吗?再说说我们一起画画的时候吧。

我想画一只小兔子,小雨想画一朵花,小辉想画一个机器人。

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画,还会说说自己喜欢哪里,不喜欢哪里。

这让我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作品,也能接受别人对我的评价,我的自信心不就一点点建立起来了吗?这难道不比自己一个人画画有意思多了?而且哦,当我们一起做游戏,比赛谁跑得快的时候,如果我输了,一开始我会很难过,会想哭。

可是小伙伴们会过来安慰我,说下次我一定能赢。

慢慢地,我就学会了面对失败,不再那么容易哭鼻子啦。

这难道不是同伴交往带来的好处吗?你想想,如果一个学前儿童总是自己一个人玩,没有同伴一起交流、一起合作、一起竞争,那他得多孤单呀?他怎么能学会与人相处,怎么能建立自信,怎么能面对挫折呢?所以说呀,同伴交往对我们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就像阳光对花朵一样重要,能让我们茁壮成长,变得更加聪明、勇敢、善良!示例文章篇二:《小伙伴的力量》嘿,你知道吗?小伙伴对于我们学前儿童来说,那可太重要啦!就像阳光对于花朵,水对于小鱼一样重要!我还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有个叫明明的小伙伴。

幼小衔接中的友谊和同伴关系

幼小衔接中的友谊和同伴关系

幼小衔接中的友谊和同伴关系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渡期,这个时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节点。

友谊和同伴关系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促进幼小衔接中的友谊和同伴关系的建立,以及提供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认识友谊和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友谊和同伴关系对于幼小衔接的孩子来说,具有诸多益处。

首先,良好的友谊和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减少幼小衔接带来的焦虑和不安。

其次,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处,可以促进孩子的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此外,友谊和同伴关系也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在学校中融入和参与。

二、促进友谊和同伴关系建立的方法1. 父母引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引导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主动与同伴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分享习惯。

同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友谊和同伴关系中的冲突和挫折。

2. 学校支持学校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建立联系和友谊。

此外,学校也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班级氛围,让他们有机会与同伴共同参与集体游戏、讨论和学习。

3. 教师指导教师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4. 孩子互动孩子之间的直接交流和互动是建立友谊和同伴关系的最直接途径。

在幼小衔接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共同游戏、合作项目和小组活动来促进友谊的建立。

三、具体技巧与方法1. 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

2. 培养孩子的分享习惯,教育他们与他人分享快乐和困难。

3. 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游戏和活动,让他们有机会与同伴互动和合作。

儿童人际关系教育学前班的社交教育

儿童人际关系教育学前班的社交教育

儿童人际关系教育学前班的社交教育儿童人际关系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班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扮演着引导儿童进入社会的角色。

在学前班,儿童通过社交教育,学会与他人相处、分享和合作。

本文将重点阐述儿童人际关系教育在学前班中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方法。

首先,儿童人际关系教育在学前班中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班是儿童进入社会并与他人互动的第一步。

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建立友谊,培养情感共鸣,增强自信心。

此外,儿童人际关系教育也能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在集体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实施儿童人际关系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

例如,在学前班中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各类小组活动,让儿童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儿童参与社交情境,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同时,学前班还应注重情绪管理的教育,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儿童人际关系教育的实施需要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

教师应注重亲身示范和引导,通过积极的言谈举止和协作行动影响儿童,并及时为儿童提供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教师还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协作,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和情感需求。

最后,儿童人际关系教育需要长期坚持。

学前班仅仅是儿童教育的开始,儿童的社交能力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强化和培养。

因此,人际关系教育需要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构建起一个以和谐、包容、互助为特点的社会生活环境。

同时,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引导儿童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拓宽他们的社交圈子,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自信心。

总之,儿童人际关系教育在学前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专门的社交教育,儿童能够在这个关键阶段学会与他人相处、分享和合作。

幼儿同伴关系

幼儿同伴关系
(三)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1.同伴关系的概念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也是指同龄人 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2.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简单)
(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社交方式) (2)幼儿自身的特征(性别、长相、年龄——接纳) (3)活动的材料和性)2岁前儿童同伴交往发展的阶段特点(了解) 1)物体中心阶段:注意指向的是物体、玩具 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行为作为反映、试图支配其他儿童的行为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复杂社会性互动活动,躲猫猫 (2)2岁以后儿童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2岁以后,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单选题) 1)3岁左右:平行游戏或独自游戏,各玩各的,非社会性的。 2)4岁左右:联合性游戏,偶然的、联系并不密切,社会性发展的初潮。 3)5岁以后:合作游戏开始发展,有共同计划和目的。 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是合作游戏。——单选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缩、不喜欢交往
以女孩居多
Hale Waihona Puke 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
请幼儿自带玩具,到幼儿园与伙伴共同分 享。现代社会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切自我 为中心,自私心理很严重。当幼儿把玩具带到幼 儿园后,先让他们明白,自己有好玩的玩具应该 和小伙伴一起玩,为人要大方,这样才能交好朋 友们。再让他们懂得要爱护他人的玩具,随便损 坏别人的玩具,以后别人就不愿意给你玩,也不 愿意和你在一起了。这样小朋友就会很珍惜他人 的玩具,同伴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关系变融洽了。
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类型
无所用心的行为
单独游戏 旁观者行为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同伴交往的性别特征
1、性别差异 2、性别分离
三、同伴交往的类型
受欢迎型
13.3%
被拒绝型
被忽视型 一般型
14.3%
19.4%
52.9%
交往特征
性别特征
被拒绝型幼儿
冲动、缺乏友好 交往的技能 以男孩居多
被忽视型幼儿
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
如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 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缺乏起码的礼貌 知识,这样怎么能交到朋友呢?所以基本的同伴 交往要学会礼貌用语。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 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 同伴一起说笑、游戏的。有时候请几个能力强的 幼儿主动邀请胆小的幼儿参加游戏,有时候可以 带着胆小的孩子到同伴中去,慢慢地幼儿的胆子 大了起来,不再害怕交往了。有些幼儿霸占心理 很重,什么东西都爱自己前面放,不会谦让。可 以教幼儿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轮流、互 相交换、妥协等。
课余时间最喜欢和谁在一起?
遇有趣的事先告诉谁?
心中有苦恼最想告诉谁? 与学习有困难最先找谁帮忙?
生活有困难最先找谁帮忙?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
自主学习,并回答以下问题:
1、同伴关系重要吗?在你的生命中它起了怎样 的作用?
2、如果只有亲子关系而无同伴关系对幼儿心理 的发展有影响吗?
3、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的阶段分为哪几个? 4、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类型有哪些? 5、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哪些?
婴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1、客体中心阶段 2、简单互动阶段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1、客体中心阶段
• 单向的社交行为 • 多把对方当玩具对待
• 以物为中心
豆豆(9m)爬到文文(8m)的身边,抢走了他玩得叮 叮当响的一串塑料钥匙;文文试图夺回钥匙,但是没有 成功,他爬回妈妈的身边,小声哭了起来。
2、简单互动阶段
• 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
• 但多以自我为中心
娃娃(14m)坐在地板上,苗苗(15m)转过身看着他,对 他挥手,叫着“嗒”,苗苗重复了多次才把娃娃逗笑。苗苗接 着不停地叫,而娃娃不停地笑。这样的游戏一直重复了12次。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社会交往的复杂性提高 主要体现在幼儿的游戏中
A:我是发射性机器人。我能从手指处发射导弹,还能从身体 各部分,甚至从腿那儿发射! B(嘲笑说):不,你是放屁机器人。 A(不服气地):不,我是发射性机器人。 B:不,你就是放屁机器人。 A(快哭了):不,不是这样! B(意识到A不高兴了):我是狗狗机器人。 A(心情转好):我是尿尿机器人。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
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 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 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 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 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 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我们在活 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让幼儿在 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 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 “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 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 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
同伴关系: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
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亲子交往
纵向
纪律、权威
同伴交往
横向
平等、友爱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充当儿童观察学习的典范和强化物 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以及增长自我意识 帮助儿童获得群体归属感
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二、同伴交往的年龄特征
1、婴儿期同伴关系的发展 3-4月 出现观察和触摸对方的现象; 6月 会有向着对方微笑和咿呀学语的现象; 1岁 会偶尔以微笑、出声的笑和模仿彼此的动 作来进行双向交流; 1-2岁 协调的双向交流更为常见,且大多是互相 间的模仿; 2岁左右 儿童开始以语言来影响同伴的活动。
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感受合作互相的乐 趣。
幼儿刚来园时还不会关心同伴,看到同伴 不小心摔倒、衣服穿反还要讥笑他,造成一些幼 儿产生心理压力。首先看到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弱 的幼儿不会穿脱衣裤、不会系鞋带,就一边说一 边帮助他们:“你是不是不会做很难受?老师帮 你穿好吗?下次你要学会自己做事好不好?”一 方面是安慰不会的幼儿减除焦虑,另一方面是讲 给别的幼儿听,让他们懂得去关心、帮助别人, 别人会很感谢你,而你自己也会感到做好事而高 兴,逐渐使幼儿之间形成彼此关心、帮助的友爱 关系。其次看到幼儿之间有了互相帮助的现象马 上表扬,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些小朋友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