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电气自动化是应用电气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用于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和自动控制的专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二、目标定位1.培养具备扎实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3.培养能够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4.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工业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PLC与工控系统、机器人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践课程:包括电气自动化实验、工程实训、实习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技能。
4.其他课程:包括人文社科课程、外语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社科素养。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五、实践教学1.实验室建设:建设电气自动化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系统,为学生提供实践实验环境。
2.实习基地建设: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3.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1.增加高水平教师:引进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2.培养优秀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引言: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与现代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其建设方案是学院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围绕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方案展开讨论,结构主要由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组成。
在正文部分,将重点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以及教学方法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概述: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人才。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工业自动化领域,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方案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此,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以及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正文:一、课程设置1. 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要求,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并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2. 强化电气自动化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场景的学习机会。
3.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课程选修,如工程仿真、PLC编程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1.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课程、实践项目和实习实训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提供真实工业环境下的实践机会。
3. 指导学生参加工程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1.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吸引具有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2. 定期进行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 鼓励教师参与实际项目,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1. 更新和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验设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设备。
2. 建设实验室条件良好、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
3.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五、教学方法1. 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责任部门:电子信息系项目建设责任人:杨正勇(电子信息系副主任,硕士学位,副教授,维修电工技师,二级考评员)雷小红(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组主要成员:简立明(自动化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刘春花(自动化技术专业院级专业带头人,硕士,副教授)陈斐彪(硕士,副教授,维修电工技师)谢利英(副教授,维修电工技师,二级考评员)刘欢(高级实习指导,维修电工技师)万少华(高级实习指导,维修电工技师)高俊祥(讲师,维修电工技师)苏金宝(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冯昂林(衡阳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气组组长,技师)谭晓军(中联重科技术员,工程师)段炎辉(特变电工技术员,高级工程师)立项主要依据:1.《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4.《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5.《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造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8.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解决方案》教育部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组2007,11,27一、项目简要说明本项目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矿山机电、应用电子技术和智能楼宇技术等专业的发展。
实施本项目建设,总计划投入资金752.5万元(重点专业653.5万元,专业群99万元)。
其中,申请上级财政投入350万元,申请地方财政投入368万元,学院自筹34.5万元。
资金用途如下:126.5万元用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75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452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99万元用于专业群建设。
本项目的完成将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示范作用:(一)“4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汇报
3
新能源与环保
随着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 技术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人才需求分析
岗位需求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在制造 业、新能源、环保等领域有广泛 的岗位需求,如自动化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
集成化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普及,电气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系统 集成和互联互通,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服务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服务化 转型,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更新换代快
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需要不断更 新知识和技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人才培养不足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但目前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 入电气自动化领域,导致市场竞争加 剧。
政策支持不足
虽然国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给予了一 定的政策支持,但力度不够,影响行 业发展。
对策与建议
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校 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完成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实习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生 产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完整 的项目,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建设汇报
目录
• 专业建设背景 • 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 • 专业建设内容与实施 • 专业建设成效与特色 • 专业建设展望与建议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一、项目背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现代工业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培养了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材,为工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学生对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术应用的理解有较大的欠缺。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计划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提供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践场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2. 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工作场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项目内容1. 建设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购置先进的电气自动化实训设备,包括PLC控制系统、电气控制柜、传感器等,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2. 建设实训基地的软件平台:引入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计软件和仿真软件,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工程实践环境。
3. 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与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工作场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技术。
4. 建设实践教学团队:组建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辅导。
四、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1个月):a. 确定项目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b. 筹集项目资金,与企业洽谈合作事宜。
c. 确定实训基地的选址和硬件设施需求。
d. 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培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
2. 建设阶段(6个月):a. 购置实训设备和软件平台,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b. 建设实训场地,包括实验室和仿真室的装修和布置。
c. 与企业合作,确定项目实践的内容和计划。
3. 实施阶段(12个月):a. 开展实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践。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5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5方案一、专业背景分析和定位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涉及电力、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是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分析、控制和优化方法。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化的普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1.培养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2.培养具备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维护能力的技术人员。
3.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三、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1.专业设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为本科与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专业设置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师,研究生专业设置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硕士。
2.核心课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电子技术与器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等。
3.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和实习环节,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升实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专业发展的趋势,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等。
四、师资队伍建设1.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引进和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2.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3.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行业内专家参与教学和实验室建设。
五、实验室建设1.建设先进的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和仿真平台。
2.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硬件资源,提供实践操作和技术创新的场所。
3.与工业企业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室,提供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环境。
六、创新创业支持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2.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
3.与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合作,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平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1)生产自动化改造与智能化生产水平提升已成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重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和广东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5年)》(粤经信信息[2014]10号)的要求,深化深圳“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依托制造业强区优势,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潮流,推进智能装备与工业自动化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生产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快建设智慧工厂,全面提升深圳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2)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深圳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家电制造业、机械装备业已成为深圳地区两大支柱产业(如下表)。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家电制造业工业生产总值超过5000多亿元,机械装备业工业生产总值接近1700多亿元。
预计到2017年,深圳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3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以上,出现15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
围绕家电制造产业及机械装备业转型升级所需的设备自动化、产线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成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也给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电气自动化人才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以信息化素养为核心培养跨领域复合人才,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生产制造中的角色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具有整体工作过程意识的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高智能设备和系统的维护者,高职教育必须积极回应。
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和发展新兴装备产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复合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这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
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 董良新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主任 副教授项目组主要成员: 郭 兴 烟台东岳汽车有限公司 工程师周保源 烟台东岳汽车有限公司 工程师崔 强 烟台宝钢钢管有限公司 工程师孙仁静 烟台大学 讲师姜虎强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杜俊贤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刘道刚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范长青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一)项目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在国家大力提高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大背景下,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立现代制造业体系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及家电、机械设备等六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带动全省工业实现新的突破。
通过对烟台一些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烟台作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城市,其先进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会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大多数企业和毕业生认为电气类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仍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并且有较大的需求量。
同时,新兴行业不断出现,对电气类专业毕业生也会有较大需求量,该专业的设立,较好地满足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人才需求分析烟台在十二五建设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紧跟科技进步新趋势,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要突出高端化、品牌化和链条化发展方向,做强做优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发展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电脑、手机、新型铝材、核电装备等产品集群,形成竞争力强的产品集群方阵。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烟台富士康公司、上海东岳烟台汽车有限公司(与我院已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合作培养进入实施阶段)等公司在烟台落户,带来了先进理念和装备水平的极大更新和提升,必将引起新型工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因此,建设一流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目标1.构建先进的实验设备体系。
引进先进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设备,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实验环境。
2.优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结合实验室设备和实际需求,进行实验课程的设计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设创新实验平台。
提供开放式的创新实验平台,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优秀的实验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技能,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1.设备引进和更新根据专业需求和实验课程的要求,引进一批先进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验设备。
包括电路实验器材、电机控制实验设备、自动化系统实验设备等。
对旧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2.实验室场地改造为了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对实验室场地进行改造。
包括改善实验室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清新,并增加安全设施,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
3.教学课程根据现代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和需求,对实验教学课程进行。
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增加实验的难度和综合性,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技能。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教学研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建立健全的教师团队,共同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
四、实施步骤1.项目筹备阶段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成立项目组,负责实施规划和监督工作。
2.设备采购和更新阶段根据需求和预算,进行设备的选购和更新。
与设备供应商签订合同,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要求。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进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根据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任务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紧密围绕粤东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通过专业建设,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制度;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优化办学条件将本专业建设成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条件完备、师资力量雄厚、课程体系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就业优势明显,能够引领粤东同类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的拳头专业和精品专业。
具体的建设目标有:1、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规模本专业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可从事工业自动化生产操作、工业电气控制设备及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电气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112人,计划到2012年实现在校生达到200人,毕业生就业率将保持在95%以上,以适应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
2、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建设基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岗位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产教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将技能证书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
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试题库和其他辅助教学资源库;完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完成2-3门专业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的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把“引进来” 与“走出去、送出去”相结合,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资队伍。
两年内,使“双师”结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力
得住、用得上”,受到用人单 位的欢迎。
学生毕业取得双证,即
毕业证书和劳动部认定的维
修电工中级专业技能证书,技
能证书的合格率达90%以上。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就业
率可达93%以上。
存在的主要不足是:职
业道德素质培养还有待于提
高,技能证书级别较低、品
种单一。
1.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标准研制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
精品课程,2门省级以上精 品课程;编写4本工学结合
条件 的规划教材或行业“工学结 的特色教材,并制作特色鲜
合”特色鲜明的教材及配套课 明的教学课件。
件。
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自
编的 “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较少。
《可编程控制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工厂
电气控制技术》3门课程采用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工学
毕业生综合能力强,具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
有较好的敬业精神、团队协 整个专业教学当中。
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熟
将可编程系统设计师、
练分析模拟、数字电路的原 单片机设计师、电子绘图员
理图及工厂电气控制图;能 等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到
熟练地综合应用电工、电
专业课程体系,增加技能证
子、计算机、PLC等知识进行 书的种类;提高技能证书的
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种优质资 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 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 源平台,充分发挥示范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服 务能力,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6.专业群内其它专业课程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自动化专业群的重点专 业,该专业群覆盖的专业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机 电一体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 等专业。充分发挥该重点专业对专业群的引领辐射 作用,带动自动化专业群全面发展,从而形成整合 效应,共享优质资源。 专业群的共享课程建设 根据自动化专业群中 各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将自动化专业群中的相关 专业所具有的共性知识和技能提炼出来,将《可编 程控制器(PLC)》、《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工厂供配电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作 为专业群共享课程。将编写出版的《电工基础》、 《可编程控制器(PLC)》、《工厂供配电技 术》、《模拟电子技术》等教材作为专业群共享教 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⒈引言⑴背景和目的⑵文档范围和结构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述⑴定义和目标⑵专业特点⑶专业发展趋势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⑴基础课程⑵专业核心课程⑶选修课程⒋实验教学建设⑴实验设备设施建设⑵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⑶实验室管理与维护⒌师资队伍建设⑴教师配备标准⑵教师培养与培训⑶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⒍专业实践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⑵产学研合作项目⑶科研成果转化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与发展⑴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⑵就业指导与服务⑶学生职业发展规划⒏资金和资源保障⑴资金投入计划⑵实体设施建设⑶软实力支持附件: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表⒉实验室设备清单⒊师资队伍简介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根据《教育法》,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为确保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公民取得适当的教育、取得学位、学历和学籍,规定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⒉根据《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旨在规定高等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⒊根据《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法律,为规范和加强职业教育的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公民取得适当职业教育、获得职业培训、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的权利,维护职业教育秩序,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⒋根据《科学技术馆条例》,科学技术馆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法律,旨在规范和管理科学技术馆的建设运营,推动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培养人们的科学素质,促进科技文化交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一、概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是指通过安装和维修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提供设备运行的正常与稳定。
本专业建设方案旨在说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实习要求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
二、培养目标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维修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维修任务。
2\熟悉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与结构,能够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进行维修与改造。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协作。
4\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故障。
5\具备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1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主要介绍基本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
1\2 电气工程技术基础包括电力系统基本理论、电气设备基本知识、电气工程施工规范等,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2\1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主要介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方法、调试流程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2\2 电气自动化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重点学习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技术和故障诊断方法,培养学生解决设备故障的能力。
2\3 电气自动化设备改造与升级介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改造与升级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备改造的能力。
2\4 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包括电气设备的保养与维护、设备安全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对设备进行正常运行与维护的能力。
四、实训实习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训实习活动,具体要求如下:1\实验课程学生需要参加针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实验课程,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业建设背景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融合了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目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制造、工业 40 等理念的提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机器人、智能家居等的崛起,也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当前电气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因此,加强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必然选择。
二、专业建设目标1、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电机、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3)了解工业网络、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
3、能力目标(1)具备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和检修能力。
(2)能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
(3)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自动化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设置原则(1)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
(2)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合理安排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
(3)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详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专业群是指在高等院校中建设起的一个学科专业以及围绕该专业的一系列相关课程和研究方向,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建设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专业定位:明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
可以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相关行业的需求以及学校的资源优势等因素来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定位。
2.课程设置:设计和开设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并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等。
同时还可以引入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前沿研究课题或实际项目,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实践。
3.师资建设:招聘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研究背景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工作。
4.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实验室资源和设备以及实习和实训机会。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科研和创新:建立科研和创新平台,鼓励师生进行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
可以组织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6.产学研结合: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科研合作以及人才交流等活动。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7.团队建设:建立学术研究团队和学生团队,组织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学术竞赛等活动。
通过团队建设,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专业群的建设方案应该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科研和创新、产学研结合以及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规划和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
国家示范建设专业_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依据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意义现代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机械、电子、电力、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都广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大量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变频调速、交流伺服、工业控制计算机、人机界面、现场总线、机器视觉、自动检测等先进自动化技术。
另一方面各种大型装备和系统在运行中的测量、监视、调节与控制也无不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息息相关。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决定装备质量、性能、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大量使用了自动生产线、自动装配线、组合机床、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中广泛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核心的现代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具有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快等特点,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事控制系统的生产、操作、维护、改造工作,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遍存在着普通劳动力易找,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现象。
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学院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才能适应企业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特别是为重庆的汽车、摩托车生产提供电气自动化技术高素质人才支持。
2、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建有较先进的电气智能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电机实验室、PLC 实验室等。
该专业2004年开始借鉴中澳职教合作项目成果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吸收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006年被重庆市确定为教改试点专业,按照“强弱结合,软硬结合,机电结合,强化技能培训,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合理优化课程”的基本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为部分企业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承担系部:电子信息系系部负责人:XXX项目负责人:XXX项目小组成员: XXX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百千万”投资行动计划(即百项重大工程、千个重大项目、万亿总投资规模),大力推进“工业倍增”行动,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1年,衡阳市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75.36亿元,同比增长44.8%,年增产值593.55亿元,在全省位居第三;衡阳特变、华菱衡钢、富士康、欧姆龙、中兴通迅等12家世界500强和17家央企先后落户衡阳;这些现代化企业都大量运用了PLC技术、变频技术、人机界面、现场总线、自动检测等先进自动化技术;在未来五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将达5万余人,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建设基础该专业始源于1958年,2004年开始招收高职生,目前在校学生310人;现有专业课教师23名,其中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8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人,副高职称教师8人,研究生学历5人,具有连续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达14人,“双师”素质教师100%;初步形成了“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考证”三融合教学,“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231”);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工作中典型生产作业流程,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目标,并参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初步开发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以课程资源库建设为根本目标,初步建成了《电子技术基础》《PLC》《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证》等5门数字化网络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编写出版了4本校本教材;拥有20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内设 PLC、电气配线与安装、机床维修、数控机床维修、自动控制系统、电子产品制作等6个实验(训)室,共有各类教学生产设备123台套,设备总价值438万元,可同时容纳400名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具备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功能,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以产促研,以产促学”的基地运行特色。
与特变电工、衡阳纺机、南方互感器等1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有保障。
建立了院、系、教研室三级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督导机构,搭建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形成了以社会化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严密的教学过程监控体系。
近3年来,该专业为本地输送毕业生680人。
毕业生职业资格获证率达98%,年终就业率达95.5%,对口就业率为84.6%,用人单位满意率为95.3%。
教师为衡阳纺机、华岳电子工程学校等单位长期提供技术服务、立项研究课题、培训鉴定高级技工(共1886人次),每年为企业节约经费约50万元;较好地实现了岗位知识技能与专业教学有机地融合。
二、建设目标依托衡阳的重点产业,以“一区二园”为平台,继续创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深化“231”(双主体、三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学生规模数量和培养质量同步增长;推进“教师即师傅,师傅即教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加快“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发挥本专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矿山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智能楼宇技术等专业的发展,形成群体优势。
三、建设思路依托衡阳汽车行业战略联盟平台,深度融入衡阳装备制造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深化“2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为突破口,打造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以突出专业职业技能教育为根本目标,大力推进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服务于“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教育教学过程考核为重点,以社会化评价为核心,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将该专业打造成为衡阳市乃至湖南省的一流品牌专业。
三、重点建设内容1.紧贴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每年至少开展2次人才需求调研,并做好毕业生回访工作,了解人才需求现状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新岗位、新技术、新标准,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聘请风顺车桥、亚新科、华菱衡钢、特变电工等企业的电气专家充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确保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
2.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质量对接区域先进的装备制造业,组建由10家以上知名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定章程、规章制度,定期召开会议。
在5家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在学校设立现场专家工作站;按照“一师一企”的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共同开展应用研究;按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先安排学生就业的原则,校企共培共管学生。
3. 深化“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推进“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考证”三融合教学、“工学交替、学做合一”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见图1)。
4.优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依托行业战略联盟,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成立课改小组,进一步优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见图2)。
通过赴企业调研,参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明晰专业定位,确定岗位核心技能;根据实际工作中典型生产性作业流程,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目标,开发出适合该专业职业需求与发展的课程体系,使之与 “231”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
把设备的电气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维修作为专业核心技能,突显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的作品、任务、项目为载体的课程特色。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教师管理制度,要求新进教师必须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鼓励45岁以下的教师实施学历提升,优化知识结构,三年后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加强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设立专项经费,新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名(专兼职各1),科研骨干教师5名。
加强与风顺车桥、华凌衡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横向合作开发等途径,丰富专任教师的企业工作背景,使专业老师成为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实现“教师又是师傅”的目标。
进一步充实兼职教师库,聘请企业师傅兼职授课,全程参加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教学活动,提升其高职教育理念,将企业师傅培养成为优秀教师,实现“师傅又是教师”的目标,并确保兼职教师授课学时达总专业课时的30%。
6.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完善校内实训教学条件与天煌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将PLC实训室进一步升级,增添项目模块,涵盖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西门子、三菱、欧姆龙品牌;与深圳中科欧鹏合作,扩建嵌入式电子实训室;与上海寰益合作,新建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以自动生产线为载体,涵盖电气自动化技术的PLC、变频调速、自动检测、伺服、步进、单片机等核心技术,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更贴近职业环境的条件;与深圳怡宝合作,扩建机床维修实训室;同时加强原有实训室的内涵建设,继续进行实训项目的二级开发。
(2)合作新建校外实训基地依托衡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巩固与特变电工、风顺车桥等知名企业合作的同时,瞄准衡阳一园两区新进企业,新建7家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实践与企业生产相对接。
(3)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创新实训基地运行模式,校内实训基地严格按企业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实训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实训场所营造企业化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技术规范、安全操作和质量意识。
7.充实优化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进一步建设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应用、单片机与C语言、自动检测、电力电子及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充实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素专业素材库,全方位打造开放性、普适性和先进性的学历教育教学资源库。
新建特色栏目,与上海宇龙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机电控制、数控机床维修、柔性制造自动生产线等仿真实训、虚拟实验等。
实时跟踪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及时调整、充实完善职业培训资源库。
8.强化教学管理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探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试行“工学交替”分阶段学习制度,逐步实施学生在合作企业完成专业课程学分认定制度。
继续推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模式,即以作品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同时跟踪职教新干线的个人学习空间,将其作为评价与考核的指标。
引入学生、企业、社会满意率等,修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9.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依托学院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积极主动收集行业企业研发、技改信息,利用“双师”资源,向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每年2-3次,推广应用技术项目,每年1-2项。
充分发挥专业社团作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技术服务。
五、建设进度及预期效果(一)建设进度阶段内涵建设硬件建设第一阶段(2012年)投入244万元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订项目建设规划 1.新建“嵌入式电子实训室”2.完善“231”人才培养模式3.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完成好2门专业基础课、1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出1本校本教材。
2.完善“机床维修实训室”4. 修订201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新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5. 培养1位院级专业带头人第二1.继续完善“231”人才培养模式 1.新建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二)预期效果专业规模适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到2014年,专业在校生数量现有310人的基础上,达到350人左右规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实现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功运作并取得经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全面形成。
建成3门专业基础课与7门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化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了开发有利于工学结合的“企业化”课程2-4门,编写校本教材3本。
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人(专兼职各1人),科研骨干教师5人,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稳定在30%。
实验实训条件较现在有一长足的进步。
实现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服务“四位一体”功能;校内实训设施先进够用,校外实训基地能100%提供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8-10项,技术推广项目3项以上,获经济效益20万元;组织学生参与产教服务人数在100人次/年以上;引导毕业生到本市中小企业就业占每年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期内累计完成社会各类培训与技能鉴定2000人次以上,为职业院校培训师资20-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