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系统设计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

人工智能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提升教学系 统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 用,可以提高教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通 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的 学习行为、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智 能分析,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更加精准 的决策依据。
人工智能优化教学资 源匹配
灵活多样的教学系统 设计
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 学系统设计需要具备灵活多样的 特点。设计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 性特点、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个性化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自我实现。教学系统设计需要关 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帮助 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实 现自我价值。
02
教学系统设计的流程
分析阶段
01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学习者的需求,明确教学目 标,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 导。
02
评估现有资源
03
分析学习者特征
评估学校或机构现有的教学资源 、设施和人员,以便更好地进行 整合和利用。
了解学习者的年龄、认知水平、 学习风格等特征,为个性化教学 提供依据。
设计阶段
教学策略设计工具
课程大纲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 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教 学进度。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 策略,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协作学习等。
学习活动
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果。
详细描述
在线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同时要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习 者需求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课程的技术实现和用户体验,如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学 习路径规划等。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1.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几种不同 观点
一是“计划”说。“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 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 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 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美国学者肯普)这种学 说主张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 径,评价教学结果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
二是“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作是一种“研究 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而这种方法与过去的教学计划不同,其区别就在于 “现在说的教学系统设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眼于 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并以帮助每个学生的 学习为目的。”
三是“技术”说。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 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以促进学 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美国学者梅里尔)。
他提出了应建立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以便将教学理论和实践 联系起来。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教学系统设计处于思想萌芽状 态。到了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迅速发展,为教学系统 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促使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等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战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军队必须对士兵进行一定的培训 以掌握先进武器中的技术。大量的从事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专家被 应征入伍以便完成培训和教学质量。他们将研究中所得出的学习规 律应用于教学,形成一整套系统分析的方法。
6.最佳化原则
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把某种教学理论成果转化为 教学技术时,可采用的方案或模式往往是多种多 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究竟采用何种方案或模式, 必须对各种方案或模式的效能进行全面比较,选 取其中效能最佳的方案或模式。
在依据效能进行最佳化抉择时,不能仅考虑到眼 前的短近的效益,同时要兼顾长远的效益。不能 仅顾眼前简单、方便、易行。更重要的是要有 发展价值。在方案或模式的选择中要善于选择 那些节省教学时间、应用范围广、适应性能强、 派生作用大的最佳化方案或模式。

系统的设计说课稿

系统的设计说课稿

系统的设计说课稿同学们好!今天我将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一篇系统设计的说课稿。

这是一篇关于系统设计的论文,我们将从选题背景、问题定义、目标设定、系统框架、技术特点以及创新点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选题的背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更高效、更智能的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择了系统设计这个课题,希望能够通过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解决特定问题或提高特定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

我们在选题前,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发现用户对于现有的系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效率低、操作复杂、功能不够智能等。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系统设计,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更高效、更智能的系统给用户使用。

然后,我们需要设定目标。

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些具体的目标,比如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系统的智能化等。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去设计和开发系统,使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接下来是系统的框架设计。

我们首先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划分,确定了系统的模块和功能。

然后,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包括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系统的组成和关系等。

在技术特点部分,我们详细介绍了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比如,我们使用了Java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采用了MVC (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使用了数据库等。

这些技术和工具的选择是基于系统需求和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的。

最后是创新点的介绍。

我们在系统设计中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比如使用了机器学习算法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采用了大数据分析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等。

这些创新点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尝试的结果。

总结一下,这是一篇关于系统设计的论文,我们通过选题背景、问题定义、目标设定、系统框架、技术特点以及创新点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通过这篇论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更高效、更智能的系统给用户使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课程设计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系统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熟悉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

2.能够运用XX学科的技术进行实践操作。

3.能够独立思考,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XX学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介绍XX学科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应用。

3.第三章:XX学科的实际应用。

介绍XX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实际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应用和实践。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PPT课件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设计PPT课件
13
4、混合码 即以数字和字符混合形式编码。混合码是在各类管理
中最常用的另一类编码形式。这种编码的优点是易于识别, 易于表现对象的系列性,缺点是不易校对。 例如:GBxxxx表示国际标准的某类编码,所有的汽车牌照 编号,都是混合码。又如:TV-C-34,TV-B-12
14
四、代码的校验 1、录入代码时的可能错误:
2
第二节 代码设计
一、代码及其作用
代码是人为确定的代表客观事物(实体)名称、属性或状 态的符号或者是这些符号的组合。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设计代码 作用是:
1、唯一化
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职工编号。在人事档案管理中 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姓名不管在一个多么小的单位里都很难避 免重名。为了避免二义性,唯一地标识每一个人,因此编制了 职工代码。
以某种顺序形式编码。如各种票据的编号都是顺序。 2、数字码
(1)区间码:将顺序码分成若干区段,每一区段代表 部分编码对象。码中的数字的值和位置代表一定意义 (2)层次码:在代码结构中,为实体的每个属性确定 一位或几位编码,并排成一定的层次关系。 例如:我国目前使用的居民身份证就是采用一个15位 的数字码,前6位表示地区编码,中间6位表示出生年月日, 最后3位表示顺序号和其它状态(性别等)。这种数字码属层 次码。这种编码优点是易于校对,易于处理,缺点是不便 记忆。
对输出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而且适用。输 出设计主要考虑输出要求的确定、输出方式的选择和输出 格式的设计。输出设备和介质的选择也要考虑在内。
28
输出设计的内容: (1)输出信息使用情况:信息的使用者、使用目的、信息 量、输出周期、有效期、保管方法和输出份数。 (2)输出信息内容:输出项目、精度、信息形式(文字、 数字)。 (3)输出格式:表格、报告、图形等。 (4)输出设备和介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等;介质 如:磁盘、纸张(普通、专用)等。

系统设计说明书教学文案

系统设计说明书教学文案

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版本历史第一部分、概述1、文档说明本文档适用于本项目开发人员阅读,开发人员可据此进行开发。

本设计文档主要采用了OOAD的方法,从类图和时序图的角度对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

2、系统需求概述本系统是一个关于开发式基金进行交易的平台,它主要包括一下功能:➢基金产品管理➢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资金账户管理➢基金交易管理第二部分、系统总体结构该系统将采用J2EE技术架构实现,第三部分、系统设计1、类图说明第四部分、数据库设计1、具体设计1.1表FUND(基金产品信息表)1.2表CLIENT(客户信息表)表FINANCIAL_ACCOUNT(资金账户信息表)2.5 表 FINANCIAL_ACCOUNT_TRANSINFO(账户交易信息)2.6 表FUND_TRANSINFO2.7 表FUND_HOLDING(账户基金持仓)表名FUND_HOLDING列名数据类型(精度范围)空/非空约束条件其它说明HID INT 非空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ACC_NO INT 非空FOREIGN KEY 交易账户FUND_NO INT 非空FOREIGN KEY 交易基金AMOUNT INT 非空交易基金份数补充说明第五部分、界面设计1、主界面设计2、用例界面实现➢添加基金产品A、用例图见系统用例图B、描述功能主页上,点击点击添加新客户的链接,输入客户信息:客户姓名、性别、身份证、电话、地址、E-mail然后系统添加客户信息,身份证是客户的唯一性判断标准。

C、参与者基金柜台操作人员➢查询基金产品信息A、用例图见系统用例图B、描述在功能主页上,点击查询产品信息链接,可开始查询基金产品信息,列出所有的基金产品信息。

C、参与者基金柜台操作人员➢修改基金产品信息A、用例图见系统用例图B、描述先查询该产品信息,在查询出来的结果页面上,点击修改按钮,便可进行产品信息修改,输入修改的产品信息后,系统更新该产品信息。

教学系统设计教案

教学系统设计教案

教学系统设计教案课程名称:教学系统设计教案一、引言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项关键性工作,旨在为教师提供系统性和有序的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二、分析需求1. 教学目标分析在开始设计教学系统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确定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2. 学生特点分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是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一步。

该分析应该包括学生的年龄、学习风格、学术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3. 教学资源分析评估可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技术设备、学生支持和其他支持资源。

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

三、确定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的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这可以包括讲授式、讨论式、实践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2. 教材选择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水平相匹配的教材。

教材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和逻辑,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足够的练习和案例。

3. 评估方法确定确定用于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

这可以包括课堂测验、小组项目、作业、考试等。

四、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组织将教学内容分为模块或单元,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确保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授课计划制定根据教学时间和学习进度,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安排。

3. 学习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可以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学生学习评估根据选择的评估方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将评估结果用于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

2. 教学反馈机制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六、教学系统实施与改进1. 教学系统实施按照设计的教学系统,组织教学活动,并及时调整和反馈。

2. 教学系统改进根据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和学生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系统,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第7章-系统设计教学文案

第7章-系统设计教学文案

第7章-系统设计教学⽂案第七章系统设计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1、系统设计的任务、⽬标和内容2、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3、如何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4、⼀体化设计⽅法的基本原理与⽅法5、代码设计的原则与⽅法6、输出设计的内容7、输⼊设计的原则和内容8、输⼊数据的校验⽅法9、⼈机对话设计的原则识记:⼀、系统设计的任务、⽬标和内容⼆、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三、结构化设计的基本理论四、模块、结构图的概念与使⽤五、模块的联系与耦合六、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法的原理与运⽤七、代码的作⽤、类型、设计的原则及代码检验⼋、输出设计的内容九、输⼊设计的原则和内容⼗、输⼊数据的校验⽅法⼗⼀、⼈机对话设计的原则领会:⼀、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从系统研制的⾓度讲,系统的可变更性是最重要的标准?三、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四、模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五、怎样度量耦合的⾼与低六、什么是模块的控制范围?什么是判断的作⽤范围?七、如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应⽤:根据给定的数据流程图,能够画出信息系统结构图计划课时:8课时第⼀节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

在这⼀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

⼀、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根据⼀个逻辑模型,可以提出多个物理模型。

我们怎样评价、选择物理模型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先简要讨论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其优劣程度取决于它为管理⼯作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

我们可以从六个⽅⾯来衡量。

1、信息系统的功能2、系统的效率3、系统的可靠性4、系统的⼯作质量5、系统的可变更性6、系统的经济性⼆、系统设计的⽬标系统设计必须从保证系统的变更性⼈⼿,设计出⼀个易于理解、容易维护的系统。

c课程设计系统设计

c课程设计系统设计

c 课程设计系统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系统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工具,独立完成中小型系统设计项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系统设计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系统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设计的定义、特点和目的,使学生了解系统设计在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2.系统设计原理:讲解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如模块化、抽象化、层次化等,帮助学生理解系统设计的本质。

3.系统设计方法:介绍常见的系统设计方法,如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系统设计工具:教授系统设计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如UML、ER图等,提高学生运用工具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

5.实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成功案例,使学生了解系统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系统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设计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课后实验。

《系统的设计》教学设计(通用5篇)

《系统的设计》教学设计(通用5篇)

《系统的设计》教学设计(通用5篇)《系统的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系统设计案例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具备一定的系统设计和系统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教学重点:1、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会运用系统设计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

教学难点:1、掌握好系统设计基本方法中的系统设计。

2、确定一个任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设计的方案设计。

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系统的设计1.什么是系统设计?2.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p86 马上行动:1.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安全、经济、快速地完成筑路工程。

2.要选择好筑路技术设计方案,如公路要越过两座山坡,是穿隧道还是绕道行。

3.要考虑工期、人员、材料的具体安排方案,降低材料成本,减少材料浪费,在不增加过多人员的前提下,提高工程进度等。

3.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①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小系统②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相互关系③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④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二、简单系统设计的实现系统设计多用于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经济系统工程、规划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工程、能源系统工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农业系统工程、工业及企业系统工程、军事系统工程等方面(讲解课本上两个案例)三、系统设计的主要过程结合编制《学校田径运动会竞赛日程表》来分析阐述系统设计的主要过程。

1、提出设计问题;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如果你是学生会的体育部长,会如何组织编制好《学校田径运动会竞赛日程表》。

2、收集与分析相关资料(包括外部环境及约束条件);(1)学习竞赛规程和田径规则,了解运动会的期限、天数,作息时间,开、闭幕式(表演内容)的时间;(2)了解参赛单位人数、组别设置;(3)场地器材条件、跑道条数、跳跃和投掷场地及器材数量;(4)熟悉赛次的安排、录取办法、录取名次、计分办法;(5)掌握裁判员的人数和水平、等级情况。

系统的设计教学

系统的设计教学
C
(1)人们往往希望汽车跑得又快又省油,但车速过快会格外耗油,有个折衷的最适当的速度叫经济速度,最省油。 (2)过度发展畜牧业,导致绿洲变沙漠。 (3)“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4)“三个臭皮匠凑成个诸葛亮。” (6)人类的进化
体现了系统的目的性。
体现了系统的相关性。
系统设计要运用系统的思想综合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冲突问题,注重各部分的横向、纵向联系。
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
首先从系统整体考虑优化,统筹兼顾,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部分的设计。
02
03
2、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用系统的观点理顺各种关系,分别从筑路方案的总体目标、路线规划方案的选择、方案的优化作出思考。
系统的结构
系统的分析
系统的设计
什么是系统
构成系统必备三个方面的条件
系统分类
系统基本特征
系统分析的含义
系统分析应遵循的原则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系统优化的含义
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系统设计的含义
系统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简单系统的设计的实现
1.网箱养鱼是一种科学养鱼方法。它是利用网片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较大的水体中,通过网眼进行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使网箱内形成一个适宜鱼类生活的活水环境。利用网箱养鱼,不仅提高了水面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鱼产量。根据这个案例,选择恰当的答案 ( ) A.增加系统的要素,就能使系统得到优化 B.增加了网箱,其实是增加了系统的约束条件 C.采用网箱养殖,系统的目标函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D网箱养殖,是系统优化的必然选择
可调孔径的分选装置的改进设计 在许多行业,常使用分选设备实现物质的分类和筛选,并有自动分选和手动分选之分。右图是一个简单的分选装置,现要进行改进设计。 设计要求:利用周边的材料或废弃物,运用系统的思想设计并制作简易分选机,使筛选孔径的大小可调节。

系统设计课件

系统设计课件

系统设计工具
介绍常用的系统设计工具,如UML、ER 图、数据流图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 具进行系统设计。
学习方法
0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 结合
通过学习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践, 加深对系统设计的理解和应用。
0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和互动
参加课堂讨论和互动,与同学和 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加 深对系统设计的理解。
系统设计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实践,针对具体需 求进行系统设计,并撰写相应的设计文档 和报告。
系统设计方法
详细介绍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基 于组件的设计等常用的系统设计方法,并 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系统设计案例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展示如何进行系统设 计,包括需求分析、功能划分、模块设计 、数据库设计等。
需求建模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
通过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实体关系图 等工具,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分析,明确 系统的数据流程和处理逻辑。
VS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通过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工具,对系 统进行面向对象分析,明确系统的对象、 属性和行为,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概述
对系统进行简要描述,包括系统目标、范围、用户群 体等。
功能需求
详细描述系统的各项功能需求,包括功能名称、输入 、输出、处理逻辑等。
非功能需求
描述系统的性能、安全、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 要求,以及系统对硬件和软件环境的要求。
04
系统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概念
架构设计定义
指根据系统需求、功能、性能等因素 ,对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组织 的过程。
架构设计目的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课件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课件
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案例二:企业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实用性、高效性、针对性
企业培训系统旨在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 的竞争力和绩效。该系统设计注重实用性,紧密结合企业 的业务需求和行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资源 。同时,系统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线学习、 微课程等,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培训系统还针 对不同职位和层级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
职业能力分析
对特定职业所需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以 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组织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结果,组织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 ,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竞争力。
课程实施与评估
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和评估教学效果,以 确保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如何获取、处理 和运用知识,以及如何促进学习者的 认知和情感发展。
系统理论则强调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 出发,对教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 行综合考量,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 化。
02
教学系统设计的流程
分析阶段
01
02
03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系统的目的和预 期结果,确保教学设计与 实际需求相匹配。
•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是 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它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 面的系统规划,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04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

系统设计教案

系统设计教案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依据系统分析形成的文档资料,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新系统在计算机内有关由哪些程序模块组成,它们之间用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最好的系统机内结构,同时还要使用异地国内的工具将所设计的成果表达出来,另外考虑到实现系统功能的需要,还要进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编码设计、输入、输出界面(人-机界面)设计等。

因此,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把总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这些具体任务合理地组织起来构成总任务。

这称为总体设计(或概要设计),其基本任务是:(1)将系统划分为模块;(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4)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信息的传递。

总体设计是系统开发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

系统的质量及一些整体特性基本上是这一步决定的。

系统越大,总体设计的影响越大。

认为各个局部都很好,组合起来就一定好的想法是不实际的。

2.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这便是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等。

二.系统设计方法在系统设计中可以使用“自顶向下”的原则,将系统看成是一个暗盒,只考虑它的输入、输出及数据的变换功能,再把它们分解成若干个暗盒模块,其中每一个暗盒模块都具有明确的功能和输入/输出。

“自顶向下”分解暗盒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每一个暗盒模块应该只解决一个问题。

2)在定义每一个暗盒模块的功能时,要使人容易理解并能够实现。

3)定义暗盒模块功能的同时要指出模块间的联结关系。

4)模块之间的联结关系要尽可能简单,以使暗盒模块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可修改性。

三.系统设计原则1.模块的内聚性说明模块内部各部分的联系的紧凑程度。

一般来说一个模块内部应该具有很强的内聚性,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密切相关的。

(1)功能组合:一个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处理动作全部都为执行同一个功能而存在,并且只执行一个功能。

例如:“计算水费”,“修改总帐”等都属于功能组合模块,其内聚性最高。

七章系统设计ppt课件

七章系统设计ppt课件
别为0,0,1。则传输码变为1011001
汉明码纠错
在接收方,依然按这三个式子计算,如果出 现下列情况:
A)(1)(2)(3)均错,则C1传错,C1反转。 B)(1)(2)错,则C2传错,C2反转。 C)(2)(3)错,则C3传错,C3反转。 D)(1)(3)错,则C4传错,C4反转。 E)(1)错,则C5传错,C5反转。 F)(2)错,则C6传错,C6反转。 G)(3)错,则C7传错,C7反转。 汉明码能发现并纠正一位错误。
三、系统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 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 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 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为保持系统的长久生命力,要求系统具有 很强的环境适应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 构的可变性。

四、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
代码作为计算机的重要输入内容之一, 其正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处理工作的质 量。特别是人们重复抄写代码和将它通 过人手输入计算机时,发生错误的可能 性更大。为了保证正确输入,有意识地 在编码设计结构中原有代码的基础上, 另外加上一个校验位,使它事实上变成 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校验位通过事先 规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来。
作为校验码:114/11=10…4 因此代码为123454。
3.质数法
原代码12345 各乘以权17,13,7,5,3 乘积之和17+26+21+20+15=99以11为模
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余数作为校验码 99/11=9…0 因此代码为123450 注意,以11为模时,若余数是10,则按 0处理。
母-数字的结构 7.当代码长于4个字母或5个数字字符时,应分成小段。

系统的设计说课稿

系统的设计说课稿

系统的设计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将要说课的内容是关于系统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什么是系统的设计,理解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设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系统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以一个实例为导入内容。

请大家想象一下,当你们去购买一个新的手机时,你会在乎哪些方面的设计?请同学们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2.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概念解释的方式,我将向学生们介绍系统设计的含义和重要性。

首先,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给予系统设计一个概念定义:“系统设计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活动,它包括确定系统的结构和组成、设计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等。

”接着,我将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指出良好的系统设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3. 基本原则(15分钟)我将向学生介绍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我会强调系统设计的目标明确性,即在设计系统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定义系统的目标,明确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

接着,我会讲解系统设计的模块化原则,即系统设计中的各个部分应当是相互独立的,可以独立进行开发和测试。

然后,我会主要讲解系统设计的可组合性原则,即设计的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组合性,能够与其他系统进行有效地融合和扩展。

最后,我会介绍系统设计的可维护性原则,即设计的系统应当方便维护和更新。

4. 设计方法(20分钟)我会向学生们介绍系统设计的一些常用方法。

首先,我会讲解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即先从整体设计开始,逐步细化为子系统的设计。

然后,我会介绍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即先设计子系统,再将子系统组合为整体系统。

接着,我会讲解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即将系统看作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实现系统功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系统设计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1、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2、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3、如何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4、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5、代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6、输出设计的内容7、输入设计的原则和内容8、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9、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识记:一、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二、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三、结构化设计的基本理论四、模块、结构图的概念与使用五、模块的联系与耦合六、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的原理与运用七、代码的作用、类型、设计的原则及代码检验八、输出设计的内容九、输入设计的原则和内容十、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十一、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领会:一、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二、为什么说从系统研制的角度讲,系统的可变更性是最重要的标准?三、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四、模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五、怎样度量耦合的高与低六、什么是模块的控制范围?什么是判断的作用范围?七、如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应用:根据给定的数据流程图,能够画出信息系统结构图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

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

一、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根据一个逻辑模型,可以提出多个物理模型。

我们怎样评价、选择物理模型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先简要讨论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其优劣程度取决于它为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

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

1、信息系统的功能2、系统的效率3、系统的可靠性4、系统的工作质量5、系统的可变更性6、系统的经济性二、系统设计的目标系统设计必须从保证系统的变更性人手,设计出一个易于理解、容易维护的系统。

为了使系统容易修改,首先要使其容易被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把系统划分为一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的功能简单明确,内容简明易懂,易于修改。

我们把这样的部分称为模块。

(2)系统分成模块的工作按层次进行。

首先,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模块,按功能分解成若干个第一层模块,这些模块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

然后按功能再分解第一层的各个模块。

依次下去,直到每个模块都十分简单。

(3)每一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即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交换关系。

当然,系统中的模块不可能与其他模块没有联系,只是要求这种联系尽可能少。

(4)模块间的关系要阐明。

这样,在修改时可以追踪和控制。

总之,一个易于修改的系统应该由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按照层次结构组成。

这些模块之间不必要的联系都已去掉,而且它们的功能及相互关系都已阐明。

这就是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三、系统设计的内容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提出实施方案。

该方案是这个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这个方案以书面的正式文件--系统设计说明书提出,批准后将成为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依据。

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把总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1)将系统划分成模块;(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4)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信息的传递。

2.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这便是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第二节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一、模块模块(Module)一词使用很广泛。

通常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

可以将它理解为类似"子程序"的概念,例如PASCAL程序设计中的函数、过程,FORTRAN 程序设计中的函数和子程序。

模块具有输人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四种属性。

模块的输入、输出是模块与外部的信息交换。

一个模块从它的调用者那里获得输入,把产生的结果再传递给调用者。

模块的逻辑功能是指它能做什么事,它是如何把输入转换成输出的。

输入、逻辑功能、输出构成一个模块的外部特性。

内部数据和程序代码则是模块的内部特性,是看不见的。

模块用程序代码完成它的逻辑功能。

内部数据是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

在总体设计阶段,主要关心模块的外部特性,模块的内部属性是以后要解决的问题。

模块用长方形表示。

模块的名字写在长方形内。

模块的名字由一个动词和一个作为宾语的名词表示。

模块的名字应恰如其分地表达这一个模块的功能。

二、结构图结构化设计采用结构图(StructuredChart)描述系统的模块结构及模块间的联系。

结构图中的主要成分有:(1)模块用长方形表示。

(2)调用从一个模块指向另一模块的箭头表示前一个模块调用后一个模块。

箭尾的菱形表示有条件地调用,弧形箭头表示循环调用。

(3)数据用带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从一个模块传递给另一模块的数据。

(4)控制信息带涂黑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一个模块传送给另一模块的控制信息。

结构图的层数称为深度。

一个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称为宽度。

深度和宽度反映了系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

模块结构图可以由数据流程图转换而来。

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模块+数据流+控制流+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系统结构图;各组成成分+数据流=数据流图。

三、模块间的联系在一个大的程序中,模块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

因此把一个系统分解成许多模块时,分法不同,模块间的联系程度就不同。

我们希望模块内联系越紧越好,模块间联系越少越好。

耦合、内聚两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这种联系。

四、模块间的耦合耦合是影响系统复杂程度的二个重要因素。

若为了理解模块A,需要对模块B有所了解,则A,B之间有联系。

如果需要对B的理解越多,则A,B的联系就越紧密,我们就说它们耦合越紧。

若程序员要修改紧耦合中的一个模块,很可能不得不修改另一个模块。

因此,模块间的耦合程度对系统的可维护性、可靠性有强烈的影响。

影响模块间耦合程度有三方面的因素:联系方式--模块间通过什么方式联系;来往信息的作用--模块间来往信息作什么用;数量--模块间来往信息的多少。

这三个因素可用三维坐标表示,如图7.3所示,离坐标原点越远,耦合程度越高。

下面分别讨论。

1.联系方式联系方式有两种,即"直接引用"和"用过程语句调用"。

2.来往信息的作用若两个模块间传递的信息只作数据用,即一个模块提供的输出数据作为另一个模块的输人数据,则这种耦合称为数据耦合。

这种耦合当然是需要的。

如果两个模块间传递的信息作控制用,这种耦合称为控制耦合。

其实,在系统设计中这种耦合是可以避免的。

在这个例子中,只要改为图7.4(b)所示的形式就行了。

模块A根据需要调用模块1或B2。

3.模块间来往信息的数量很明显,模块间传递的信息量越大,它们之间的耦合程度越高。

为减小耦合程度应该:(1)用过程语句调用其他模块;(2)模块间的参数作数据用;(3)模块间的参数尽可能少。

注:在用高级语言编程序时,只要注意消除开关量,减少共用变量,就可以大大降低模块间的耦合程度。

五、模块的内聚模块的内聚反映模块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

如果一个模块内部相关性很高,而且都是为了同一个功能,我们就说它的内聚程度高。

模块的内聚可以分以下七类:1、偶然内聚2.逻辑内聚3.时间内聚这是指与时间有关的联系,即把需要有限时间间隔内处理的成分放在同一模块内,例如一些初始化模块。

这种模块的内聚程度比前两种稍高一些,但仍是一种低的内聚。

4.步骤内聚模块内的元素属于同一个公共步骤单元,则称为步骤内聚。

步骤内聚模块的内聚程度比时间内聚模块高。

5.通信内聚通信内聚是指模块内的成分引用共同的数据。

根据数据流程图容易判断一个模块是不是通信内聚。

通信内聚的聚合程度较高,找不到更高的内聚结构时,这种结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6.顺序内聚顺序内聚是指模块中某个成分的输出是另一模块的输入。

与通信内聚相比,顺序内聚的内聚程度更高。

因为不论从数据的角度还是从执行的顺序来看,模块内各成分的关系都更紧密。

但是与功能内聚相比,其内聚程度要低。

7.功能内聚若一个模块包括并且仅包括为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所需要的所有成分,则这个模块是功能内聚的。

这种模块的聚合程度是最高的。

结构化设计的目标就是获得这种模块。

判断一个模块是否功能内聚,简单有效的办法是:从调用者的角度看,能用一个短语简单明确地描述这个模块做什么(不是怎么做!),分析这个短语就可以发现这个模块是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还是多个任务,或者做一些彼此无关的杂事??“解方程”、“求平方根”、“计算利息”都是具体任务。

功能内聚模块的好处是界面清晰,所以容易理解。

由于一个模块一个功能,因而复用性好。

后面三种是可以接受的,前面四种则要尽可能避免。

六、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一个判断的作用范围是所有这样的模块的集合,这些模块内含有依赖于这个判断结果的处理。

一个模块的控制范围是指它本身及其所有下属模块的集合。

这里下属模块包括直接下属模块及下属模块的下属模块。

图7.7中,模块A的控制范围是模块A,B,C,D构成的集合。

结构化设计要求:对于任何一个判断,其作用范围应该是这个判断所在模块的控制范围的一个子集。

换言之,所有受判断影响的模块应该从属于做出判断的那个模块。

七、模块的扇入与扇出模块的扇出是指模块的直属下层模块的个数。

一般认为,设计得好的系统平均扇出是3或4;上限不超过7(解决的办法是适当增加中间层次)。

模块的扇入是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调用它。

扇人越大,表示该模块被更多的上级模块共享。

这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

但是不能为了获得高扇人而不惜代价,例如把彼此无关的功能凑在一起构成一个模块,虽然扇人数高了,但这样的模块内聚程度必然低。

这是我们应避免的。

设计得好的系统,上层模块有较高的扇出,下层模块有较高的扇人。

其结构图像清真寺的塔,上面尖,中间宽,下面小。

第三节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数据流程图有两种典型的结构: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

对这两种结构,可以分别通过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导出标准形式的结构图。

采用这些方法时,都是先设计结构图的顶端主模块,然后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最后得到满足数据流程图要求的系统结构。

一、变换分析变换结构是一种线性结构。

它可以明显地分成逻辑输入、主加工和逻辑输出。

变换分析过程可以分为三步:找出逻辑输入、主加工和逻辑输出,设计顶层模块和第一层模块,设计中、下层模块。

二、事务分析事务分析也是按"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原则进行。

先设计主模块,其功能就是整个系统的功能。

下面有一个"分析模块"和"调度模块"。

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变换分析、事务分析。

但实际应用中数据流程图并非这么典型,这两种分析往往交替使用,数据流程图的某一个局部可能是变换型,另一个局部可能是事务型,如此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