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资料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报告和归档保存管理工作。

二、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掌握本辖区人口资料、预防接种资料、疫苗管理资料、疫情资料、冷链资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记录及各类宣传培训和督导资料等。

三、预检登记记录、接种记录、疫苗及注射器出入库记录、冷链温度记录等各类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完整、正确填写,疫苗购进验收记录要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四、预防接种信息卡实行属地化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接种卡永久保存,预防接种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接种单位至少应每季度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剔除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五、根据资料信息报告周期,按旬、月、年及时收集、填写、汇总上报,包括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报表、疫苗针对传染病和基本工作情况统计报表、个案调查表、以及临时增加的其他报表。

统计报告的各种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六、文字资料需按时整理,装订成册保存,实行档案化管理;各类数据库资料需随时备份保存。

接种信息维护管理制度范本

接种信息维护管理制度范本

接种信息维护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原则为了确保预防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科学管理、保密安全的原则。

二、接种信息管理职责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维护工作。

2. 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接种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维护工作。

3. 接种单位应当定期对预防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接种信息收集与整理1. 接种单位在接种过程中,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接种对象的基本信息、疫苗品种、生产企业、批号、接种日期、接种部位、不良反应等情况。

2. 接种单位应当将收集到的接种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建立电子或纸质档案,并定期上报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对下级接种单位上报的接种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反馈给下级接种单位。

四、接种信息上报与交流1. 接种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方式和程序,将整理好的接种信息上报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及时对下级接种单位上报的接种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并报告给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3.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通过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接种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五、接种信息维护与更新1. 接种单位应当定期对预防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2. 接种单位应当及时对发生变更的接种信息进行修改,并上报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定期对接种信息进行核查、维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六、信息安全与保密1. 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预防接种信息的安全性。

2. 接种单位应当对预防接种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接种对象的个人隐私。

预防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预防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预防接种信息的安全、准确、完整,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预防接种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以及与预防接种信息相关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三、制度内容1. 组织保障(1)成立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预防接种单位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

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预防接种信息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处理、发布等环节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预防接种信息应分类管理,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

(3)预防接种信息应定期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

(4)预防接种信息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 硬件安全(1)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2)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4. 软件安全(1)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应选用正版、经过安全检测的软件。

(2)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软件应定期更新,修复已知漏洞。

5. 网络安全(1)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采用加密传输技术,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2)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设置访问控制策略,防止非法访问。

6. 授权管理(1)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实行用户身份认证,确保用户身份的准确性。

(2)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应设置用户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授权信息。

7. 操作管理(1)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预防接种信息准确无误。

(2)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8. 安全培训(1)预防接种单位应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2)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信息安全培训,提高自身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保障儿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领导,将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

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

3.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本辖区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工作。

4.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接种单位开展儿童预防接种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

三、预防接种管理1.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计划,明确预防接种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进度。

2. 接种单位应当根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3.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接种单位的指导和监督,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4. 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规范预防接种服务,保障预防接种安全。

四、预防接种服务1. 接种单位应当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确保预防接种的质量和安全。

2. 接种单位应当为儿童家长提供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咨询等服务,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参与度。

3. 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记录制度,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记录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

4. 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 接种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减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3. 接种单位应当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赔偿。

六、法律责任1. 违反本制度规定,未按照规定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内容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内容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内容一、背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疫苗接种在预防传染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预防接种不仅可以保护接种者本身免受疾病的侵害,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有效管理预防接种信息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接种率、完善疫苗接种服务和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统一疫苗接种信息的收集、储存、传输和使用,确保接种信息的真实、准确、安全和可追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公众健康和社会卫生的提升。

三、管理范围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等预防接种单位和接种者,包括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储存、使用和管理。

四、管理原则1. 法律依据: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

2. 真实准确:确保接种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3. 安全保密:加强对接种信息的保密和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4. 统一规范:统一规范接种信息的收集、储存、传输和使用,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5. 公开透明: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对于接种信息采取公开透明的政策,增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

五、管理措施1. 接种信息的采集(1)建立健全的接种信息采集机制,包括接种证管理、电子健康档案、传染病报告系统等。

(2)规范接种单位对接种者身份信息、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时间、接种剂次等信息的记录和报告程序。

2. 接种信息的储存(1)建立健全的接种信息储存系统,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数据库两种形式。

(2)确保接种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设置合理的访问权限和加密保护措施。

3. 接种信息的传输(1)建立健全的接种信息传输渠道,包括网络传输、移动设备传输等多种方式。

(2)制定严格的数据传输和共享规范,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和可靠。

4. 接种信息的使用(1)充分利用接种信息开展健康管理、疾病监测、疫苗供应等工作。

学校预防接种疫苗管理制度

学校预防接种疫苗管理制度

学校预防接种疫苗管理制度学校预防接种疫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疫苗接种管理,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做好学生的健康保障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学校疫苗接种管理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三条学校疫苗接种管理包括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宣传与宣讲、接种服务的实施与跟踪以及接种信息的管理等方面。

第四条学校疫苗接种工作由学校卫生保健委员会具体负责,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监督。

第五条学校要加强与有关卫生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疫苗接种工作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政策。

第六条学校应保证疫苗接种场所的卫生条件,确保接种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第二章疫苗接种计划的制定第七条学校疫苗接种计划应根据国家有关疫苗接种计划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应在每年的暑假前制定完成。

第八条疫苗接种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性别、健康状况和疫苗供应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

第九条学校疫苗接种计划应将重点放在对接种覆盖率较低和易受传染病影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加强。

第十条学校疫苗接种计划应根据学校疫苗接种情况的监测和评估结果进行及时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宣传与宣讲第十一条学校疫苗接种管理应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宣传与宣讲工作,提高他们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十二条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校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疫苗接种的宣传。

第十三条学校应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疫苗接种知识讲座,解答他们的疑问。

第十四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接种咨询服务点,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必要的咨询和辅导。

第十五条学校可以邀请相关机构开展疫苗接种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及家长的接种意识。

第四章接种服务的实施与跟踪第十六条学校应制定明确的疫苗接种服务流程和标准,确保接种过程安全、规范、科学。

第十七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疫苗接种档案,记录学生的接种信息、接种时间、接种剂次等内容。

第十八条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接种服务工作,接种医生应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文(3篇)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文(3篇)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文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拥有预防接种服务的机构或单位。

3. 登记报告管理3.1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接种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日期、接种机构等。

3.2 预防接种机构应建立预防接种登记报告的电子档案,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3 预防接种机构应及时更新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包括追踪接种者的接种情况和提醒接种者进行补种或复种。

4. 疫苗使用管理4.1 预防接种机构应确保疫苗的质量安全,按照相关规定购买疫苗,并注意疫苗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4.2 预防接种机构应建立疫苗的进货、储存、使用和报废的记录,确保疫苗的追溯管理与责任追究。

4.3 预防接种机构应定期检查疫苗的冷链设备和运输工具,保证疫苗的冷链运输和储存条件。

4.4 预防接种机构应按照疫苗使用计划和接种指南进行疫苗使用,防止疫苗的浪费和错用。

5. 监督检查5.1 对预防接种机构的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的效果和质量。

5.2 发现问题和不合规行为,应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以上是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的一些范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范文(2)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预防接种实施单位要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监测系统,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登记、报告与调查处理。

2.接种前应严格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症。

3.报告人实施预防接种的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工作人员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

4.报告种类4.1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体温≥38.5℃或主诉临床症状超过____小时。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
1. 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平台:建立一个集中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平台,包括儿童基本信息、疫苗接种记录、接种计划等内容。

2. 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档案:为每个儿童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接种疫苗的具体情况,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接种人员等信息。

3. 提供预防接种信息查询服务:通过信息化平台,家长可以随时查询自己子女的接种情况,了解是否按时接种了所需疫苗,提醒是否需要补种。

4. 监测儿童接种情况: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儿童的接种情况,包括接种率、接种时机是否合适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接种信息不完整或者错误的问题。

5. 提醒和推送服务: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根据儿童的接种计划,提供接种提醒和推送服务,提醒家长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6. 数据分析和统计: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对儿童预防接种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了解接种率、接种偏差等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可以提高预防接种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防控传染病的传播。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一、引言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为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地区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预防接种工作的行政管理,包括疫苗采购、储存、运输、接种服务等方面的监管。

4. 各级医疗机构负责本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疫苗管理、接种服务、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等。

三、疫苗管理1. 疫苗采购: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本地区疫苗接种需求,制定疫苗采购计划,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2. 疫苗储存:疫苗应储存于2-8℃的冷藏条件下,确保疫苗质量。

储存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防虫等设施。

3. 疫苗运输:疫苗运输应使用专用冷藏车,确保运输过程中疫苗质量。

运输过程中应实时监测温度,并做好记录。

4. 疫苗分发:疫苗分发应遵循就近、方便、高效的原则,确保疫苗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接种服务1. 接种场所:各级医疗机构应设立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确保接种安全。

2. 接种人员:接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接种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3. 接种流程:接种人员应按照接种程序,详细询问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薄)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

4. 接种记录:接种人员应详细记录接种信息,包括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名称、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时间等,确保接种信息可追溯。

五、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1. 异常反应监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异常反应信息。

2. 异常反应处理: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接种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校学生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学校学生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内的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接种范围1. 国家规定的疫苗种类,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2.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增加其他疫苗种类。

三、预防接种工作职责1. 学校设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预防接种工作。

2. 学校卫生室负责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包括疫苗采购、储存、接种等。

3. 各班级班主任负责宣传预防接种知识,督促学生按时接种。

四、预防接种流程1. 学生入学时,学校卫生室负责查验学生预防接种证,了解学生疫苗接种情况。

2. 学生入学后,学校卫生室负责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包括疫苗接种、补种、加强免疫等。

3. 学生因病、因故未按时接种的,学校卫生室负责记录并通知家长,及时安排补种。

4. 学生预防接种后,学校卫生室负责记录接种信息,并告知家长。

五、预防接种证管理1. 学生预防接种证由学校卫生室统一保管,并建立电子档案。

2. 学生预防接种证不得涂改、伪造、转让。

3. 学生转学、升学时,学校卫生室负责出具预防接种证明。

六、预防接种宣传教育1. 学校卫生室定期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预防接种意识。

2. 各班级班主任负责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

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1. 学校卫生室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

2. 学生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学校卫生室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学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李老师制作编辑,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再上传必究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一、预防接种室,实行按周门诊接种。

二、接种人员必须接受计划免疫专业培训,合格后,实持证上岗制度。

三、接种人员对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均应建立免疫接种卡,接种免疫程疗完成每次接种。

流动人口免疫对象,按万年县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实行建卡接种。

四、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必须按免疫接种技术规程做好接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核实接种对象、疫苗取发、消毒、儿童、体检等。

五、接种时应严格按技术规程的要求操作。

六、严格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制度,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针头要专用。

七、检查疫苗质量,掌握禁忌症,观察处理接种反应,确保接种安全。

八、按免疫接种技术规程要求处理接种废弃物及剩余疫苗。

九、及时填写免疫接种各种表格,及时统计,按规定的时间报告县级防疫卫生门。

十、及时协助县级卫生防疫部门开展免疫接种相应传。

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一、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应专人负责。

安装杀毒软件或加密通道,对外来介质,软件定期进行检测,随时清除计算机病毒和有害数据,系统网络和计算机安全运行。

二、管理人员应对计算机和系统设置登录密码和口令,不得将密码和计算机内资料泄露给无关人员,如发现失、泄密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接种信息应及时录入、审核、修订和备份,备份必须是硬盘和U盘双备份,且U盘单独保存。

计算机故障需要重新安装或软件升级前必须做好备份。

四、信息数据应按要求上传至上级数据平台。

定期对录入信息进行查询、核对,发现重卡或有问题信息应及时剔除修正,每月对备份数据进行一次审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五、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上级单位对接种单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培训。

每季度或半年开展一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自查。

六、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与系统管理员或相关人员联系,不得擅自处理。

七、对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信息泄露的按要求追究责任。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1、免疫规划管理、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需定期或不定期的有计划的收集、掌握、保存有关的资料。

2、人口资料:掌握辖区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情况;幼托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

3、疫情资料:国有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免疫史等。

4、接种资料:免疫规划疫苗应种人数、受种人数、接种率(包括基础免疫、复种/加强免疫、群体性接种、应急接种等)未接种原因分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等资料。

5、疫苗资料: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疫苗接收、购进记录及使用情况;疫苗的存放设施资料。

6、接种系统:及时登记报告儿童基本信息;儿童出生1个月内,在建立纸张卡、证的同时,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建立儿童的预防接种基本信息电子档案。

7、疫苗接种信息录入上报: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须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并立即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将预防接种个案信息上传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8、数据审核:接种单位应在每次接种前对接种儿童的既往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每周对所有管理儿童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检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重录,对疑问的录入信息及时核实,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一、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预防接种门诊(点),指定专人负责,禁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不得随意修改程序或相关参数,确保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预防接种单位应在每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完成后,立即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将预防接种个案信息上传xx市信息管理平台。

三、预防接种单位应在完成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和上报的当天,对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

四、预防接种个案的基本信息未经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

五、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

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如违反规定给社会或个人造成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六、已全面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地区,可以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逐步取代预防接种卡(簿),但不得代替儿童预防接种证。

如为异地建档儿童,需联网下载该儿童的既往预防接种资料。

医院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医院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医院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医院预防接种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接种、安全高效的原则,实行疫苗接种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

第四条医院预防接种工作应当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有序进行。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成立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预防接种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医院应当设立预防接种管理部门,负责预防接种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疫苗采购、储存、配送、接种、监测、应急处置等工作。

第七条医院应当配备合格的预防接种人员,负责疫苗接种工作。

预防接种人员应当具备医学专业背景、疫苗接种资质和相应的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第八条医院应当加强与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协作,共同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第三章疫苗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当根据国家疫苗发展规划和本地区疫苗接种需求,制定疫苗采购计划,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条医院应当采购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并严格执行疫苗储存、运输、配送等相关规定,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对疫苗的储存、使用、废弃等进行严格管理,防止疫苗污染、损毁、过期等情况发生。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定期对疫苗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章接种管理第十三条医院应当根据国家疫苗接种方案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疫苗接种工作计划,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开展疫苗接种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疫苗接种意识。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疫苗接种预约制度,合理配置接种资源,提高疫苗接种效率。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确保疫苗接种安全、有效。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样本(3篇)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样本(3篇)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样本一、城区预防接种单位实行按周接种,乡镇预防接种单位实行按旬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点实行按日接种。

二、严格按照____部颁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三、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四、及时为本辖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薄、信息卡、发放预防接种证:本地儿童出生后____个月,外来儿童寄居____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证、簿、信息卡。

五、预防接种证、信息卡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薄由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____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____年。

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转入迁出手续。

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后方可入学。

六、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上岗证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

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

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七、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放预约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八、接种结束后须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簿、信息卡,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作好数据备份。

九、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及时上报预防接种相关报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十、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预防接种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样本(2)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它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制定和实施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和使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制度预防接种登记报告制度是指在国家层面建立起的登记报告预防接种工作的制度。

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制度

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预防接种信息安全管理,保障接种者隐私和信息安全,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医疗机构以及与预防接种信息相关的其他单位。

三、信息安全管理原则1. 隐私保护原则:对接种者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未经接种者同意,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

2. 安全可靠原则:确保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篡改、损坏等安全事件发生。

3. 依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预防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4. 责任明确原则:明确各级单位和人员的预防接种信息安全责任,落实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四、信息安全管理组织1. 成立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预防接种信息安全工作。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医疗机构设立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预防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五、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 信息收集与存储管理(1)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收集、存储预防接种信息。

(2)对接种者个人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明确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范围。

(3)采取技术措施,确保信息存储的安全性。

2. 信息传输与交换管理(1)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手段,确保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2)建立信息交换平台,规范信息交换流程,确保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及时性。

(3)对信息交换进行审计,确保信息交换的合法性、合规性。

3. 信息访问与使用管理(1)对接种者个人信息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仅限于相关工作人员。

(2)建立信息查询、使用审批制度,确保信息查询、使用合法、合规。

(3)对信息查询、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便于追溯和审计。

4.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事件报告、调查、处理和报告制度。

(2)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预防接种资讯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资讯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资讯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保护个体免受传染疾病的侵害。

为了加强对预防接种资讯的管理,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制定本《预防接种资讯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和责任1.### 统一管理所有预防接种资讯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统一收集、整理和发布。

各地区、医疗机构、社区应协助管理机构提供准确的预防接种资讯。

2.### 及时更新接种资讯应及时更新,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地点等信息。

3.### 公开透明预防接种资讯应对公众公开,确保信息透明度。

预防接种资讯管理机构应定期发布相关统计和分析报告。

4.### 责任明确管理机构应明确相关责任人,确保资讯准确、完整和安全。

三、资讯管理流程1.### 收集资讯管理机构负责从各地区、医疗机构、社区等渠道收集预防接种资讯。

收集的资讯应准确、完整,并经过审核和确认。

2.### 统一整理管理机构将收集的资讯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便于后续发布和查询。

3.### 发布资讯管理机构定期发布预防接种资讯,包括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地点等信息。

资讯发布应选择多种途径,如官方网站、APP、社交媒体等,以便公众及时获取信息。

4.### 定期更新管理机构应定期更新预防接种资讯,并及时通知各地区、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

5.### 统计分析管理机构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资讯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信息安全与保护1.### 数据备份管理机构应定期对预防接种资讯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性。

2.### 访问权限控制管理机构应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修改预防接种资讯。

3.### 网络安全防护管理机构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对资讯进行抓取和篡改。

4.### 隐私保护管理机构应确保公众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严禁泄露或滥用个人隐私信息。

五、培训和宣传1.### 培训人员管理机构应加强对预防接种资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预防接种纪录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纪录管理制度

预防接种纪录管理制度1. 简介预防接种纪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有效管理和记录个人接种疫苗的信息。

该制度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保密性,以便及时跟踪和监测疫苗接种情况,为预防疾病传播提供便利。

2. 管理责任* 政府部门将制定、实施和监督该制度,并确保各级医疗机构和接种点的合规性。

* 医疗机构和接种点负责按照规定要求,正确记录和报告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

* 个人负有义务主动配合并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确保接种纪录的完整和及时更新。

3. 接种记录信息* 接种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的名称、接种日期、接种部位、接种剂量等信息。

* 接种记录应当以电子形式保存,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相关信息的保存和共享应符合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4. 接种记录管理流程* 接种者在接种前应填写相关健康调查表,并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

* 医务人员负责核对接种者的个人信息,并根据接种要求进行疫苗接种。

* 接种完成后,医务人员将接种信息记录在预防接种纪录系统中。

* 纪录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查询和统计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及时获得相关数据。

* 监管部门应定期对接种记录进行检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接种记录保密与共享* 接种记录应严格保密,仅限医务人员和授权人员查阅和使用。

* 接种记录的共享应在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6. 管理体系和培训*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纪录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职责和工作流程。

* 相关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预防接种纪录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 定期对管理体系和培训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7. 处罚与奖励措施* 对于不按规定要求记录和报告接种信息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将受到相应处罚。

* 对于遵守规定要求并积极履行义务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

以上为预防接种纪录管理制度的简要介绍,详细操作细则和实施细节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1、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接种单位应按“首诊负责建卡”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簿)和信息个案,为无证儿童补证。

相关信息要求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内容齐全。

2、实行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所有受种者均应纳入客户端管理,在接种后即时将接种信息录入客户端,并于当天完成数据上传。

3、受种者迁移时,应在原接种单位办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证明,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受种者索查既往预防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信息的要及时补建。

4、接种单位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对失去联系≥12个月或迁出、死亡儿童的预防接种资料,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5、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或受种者长期保管。

预防接种卡(簿)和信息个案由接种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成人预防接种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5年。

6、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系统账号专人专用,定期修改密码,不得公开和转让。

每天完成接种后要对数据进行备份,异处妥善保存。

7、建立预防接种信息保密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资料查询应当经县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后,由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办理。

预防接种单位所在医疗卫生机构不办理预防接种信息查询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