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合集下载

05第五章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

05第五章海洋环境及其相模式

过 烈。
渡 生物:最为繁盛,底栖生物繁多。



范围:过渡带以外,浅海陆棚最主要的环境单元
静水为主,大规模的风暴浪才能产生作用
沉积物:粘土、粉砂,极少量细砂。
.
2

碳酸盐、铁、锰、铝、磷等。 构:较滨岸相稍差
滨 构 造:水平层理、浪成交错层理,浪成波痕,

生物扰动构造、虫孔、虫迹
陆 生 物:种类和数量众多
粒序层或滞留层沉积段(可为贝壳层,有侵蚀 的底,可见渠模和工具模) ;悬浮状态沉积物
快速沉积过程;
平行层段 丘状交错层理或浪成交错层理段;波浪、涡流
作用
泥岩或页岩段。遗迹化石(逃逸迹)
正粒序
单层厚度约几十厘米到1米
砾石、生物化石是原地或浅海环境的
(4)近源性风暴岩和远源性风暴岩
近源风暴岩
相对较厚,粒度较粗,底部侵蚀构造发育, 形成于水体相对较浅的陆棚区。常以生物 碎屑灰岩或砂屑为主,贝壳层主要是腕足类 和双壳类.
(2)后滨亚相(潮上带)——平均高潮线至海岸砂丘 受不同规模的风暴潮冲刷 沉积物:中粗砂 结 构:分选、磨圆较好 构 造:平行层理、低角度交错层理
(3)前滨亚相(潮间带):平均高潮线至平均低潮线 频繁的冲浪冲刷为主 ——冲洗回流带
沉积物:中砂 结 构:成熟度较高,跳跃组分为主,常分两组;
上部分选好于下部 构 造:大型低角度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 平行层理、(不)对称波痕、菱形波痕、 冲刷痕、泡
④层序 海退型进积层 序最 常见 ——下 粗上 细正旋回。
潮汐三角洲和潮道亚相
(1)潮汐通道也称为期道、潮沟、潮渠,是位于障壁岛之 间的连接泻湖与海洋的通道。潮汐通道属于潮下高能环境. 其沉积物主要是由沿平行海岸方向的侧向迁移形成的,与 曲流河的侧向迁移相类似。

05第五章 海洋及湖沼地质作用

05第五章 海洋及湖沼地质作用
Waverip
第二节 海洋的沉积作用
•基本特点: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和最终的积水 盆地和沉积场所。海洋沉积物大部分为陆源物 质(碎屑物、溶解物),其次为海洋内源物质 (生物碎屑、海洋化学物)及火山喷发物等。 沉积岩中绝大部分是海洋环境下形成的。
~ 70% of terrigenous suspended load provided by SE Asia Milliman and Meade, 1983
海蚀崖
波切台
海蚀凹槽
2、海蚀作用
• 海岸类型: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泥质 海岸。
b.砂质海岸:地形较为平坦,波浪和潮 汐形成的进流带动沙粒向岸运动,退流又 把部分沙粒带回海中。
中立点:进流和推流带动的沙粒往返数量相 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沙质海岸平衡剖面的形成过程
• 在中立点上,进流和退流动力与沙粒重力 沿斜坡的切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沙粒只绕各自的平衡点作往复运动。
陆源碎屑物多,生物丰富。
浅海
外陆架 内陆架海域 海域 高潮面 低潮面 浪基面
滨海
前滨
后滨
3、半深海:水深200~2000m的海域,是大陆坡分布地带。
地形坡度大,平均坡度>4.3°, 平均宽度仅为20~40 km。大陆 坡上发育有大峡谷、地形崎岖、浊流发育。透光性差、水温 低、生物以浮游为主。
4、深海:水深>2000 m,包括洋盆和洋中脊的广阔水域。
根据波浪运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浅水波和深水波。 •深水波:深度大于1/2波长的水域,水质点作 规则的圆周运动。波浪规则对称,不发生变形。 •浅水波:海水深度<1/2波长的海域。海浪中水 质点的运动轨迹受海水与海底岩石摩擦力的影响, 呈椭圆形,波形不对称。

第05章 单因素被试

第05章 单因素被试

Trial
1 2 3 4 5 6 7 8 9
Conditions
O L R R O L L O R
Trial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onditions
L O R O L R R L O R L O
1个block
注:L=左边脸复合;R=右边脸复合 O=原始面孔
第二节
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及分类
一、被试内设计的特点
优点:不会受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 缺点:存在顺序效应 练习效应:被试的成绩越来越好; 疲劳效应:被试的成绩越来越差;
顺序效应的消除
平衡
二、被试内设计的分类
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自变量每个 水平多次的处理。 不完全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自变量每 个水平一次的处理。

完全被试内设计
被试1 a1 a2 a3 a2 a3 a1 a3 a1 a2 被试2 a2 a3 a1 a3 a1 a2 a1 a2 a3 被试3 …… 在被试内平衡顺序效应

不完全被试内设计
被试1 a1 a2 a3 被试2 a2 a3 a1 被试3 a3 a1 a2 在被试间平衡练习效应

第三节 完全被试内设计平衡练习效应 的方法
Block随机化 ABBA法

一、Block随机化
实验的所有条件(为一个block)每次呈现的 顺序是随机的。 例如Sackheim的实验,block随机化的方法。

采用Block随机化来消除练习效应的实验

Sackheim(1978)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实验
四种实验条件:1、2、3、4
第一行为:1、2、n、3、n-1、4、n-2、5、n-

05第五章 相对论

05第五章 相对论

第5章 相对论基础5-1 相对性原理1.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一切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对于描写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来说是完全等价的,并不存在任何一个比其它惯性系更为优越的惯性系,与之相应,一个惯性系的内部所作的任何力学的实验都不能够确定这一惯性系本身是在静止状态,还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

●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解释:在一个惯性参照系K 中,质点的质量、位矢、速度、加速度和质点所受的力分别为:Fa v r m ,,,,,在另一个相对于参照系K 以速度R v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照系K '中,该质点的质量、位矢、速度、加速度和质点所受的力分别为:F a v r m ''''' ,,,,。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指出,无论在参照系K 中,还在在参照系K '中,描写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的牛顿定律应该具有相同的形式:在参照系K 中:a m F =在参照系K '中:a m F ''='●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来源:在经典力学的时空观是绝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得到的坐标变换为伽利略坐标变换,由伽利略坐标变换得到,在参照系K 和参照系K '中的加速度相等,经典力学认为,在参照系K 和K '中,质点的质量和所受的力都相等,所以在参照系K 和K '中描写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的牛顿定律具有相同的形式,所以经典力学的概念满足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坐标变换:t v r r R -=',t t ='得加速度变换为:a a=' 经典力学认为:m m =',F F ='所以由参照系K 中的牛顿定律:a m F =可以推出参照系K '中的牛顿定律:am F ''=' 两个参照系中的牛顿定律形式相同2. 洛伦兹坐标变换● 洛伦兹坐标变换的来由:根据伽利略坐标变换,电磁学方程在参照系K 和K '中具有不同的形式,电磁学方程不满足相对性原理,为了使电磁学方程满足相对性原理,洛伦兹提出了洛伦兹坐标变换。

05第五章 应变分析

05第五章 应变分析

2、主应变、应变主轴和主剪应变
?
A)主应变、应变主轴
x ij yx zx
xy y zy
yz z
xz
I1 I 2 I 3 0
3 2
I1 x y z I2
y zy x
yz z xy y zy
?
同理,应变张量和应力张量一样具有张量的一切特征:不变量(第一不变量当 体积不变时等于零)、应变张量的分解、主应变、主剪应变、应变莫尔圆等。 等效应变与等效应力形式上类似,仅系数不同:
1、应变张量的分解
m 1 ( x y z ) 3
x 0 ij yx zx
?
对于B点,可以看成是: 1)刚体运动至B’点,位移为u,
u x v x
2)在x方向移动至B’ ’点,位移增量(B’ B’’)为
3)在y方向移动至B’ ’ ’点,位移增量(B’’ B’’’)为 同样,对于C点,有
du dv
dx dx
C’ C’’=
dv du
v y u y
?
y
C’’ C’
C’’’
v( x dx, y dy ) v ( x, y ) v x dx v y dy v dv
C dy
u
A’ v
B’’’ B’’ B’
A点移动到A’,位移为u和v 。那么, 与A点分别距离为dx和dy的B点和C点
位移是多少?
A
o
dx
B
x
三、 几何方程(续)
练习二:冲头自上而下压下 其位移场。
h ,使圆柱体其均匀变形,求
练习三:物体一平面的法向为主应变方 向。在该平面上贴应变片测得 0 0 0 方向正应变。 0 , 45 , 90 试根据莫尔圆上的几何关系求 各主应变。

05第五章战略管理

05第五章战略管理

2、明茨伯格的5P战略
• (1)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战略 是一种有意识、有预计、有组织的行动程 序,是解决一个组织如何从现在的状态达 到将来位置的问题。
• (2)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战略 不仅仅是行动之前的计划,还可以在特定 的环境下成为行动过程中的手段和策略, 一种在竞争博弈中威胁和战胜竞争对手的 工具。
(三)战略管理基本过程
战略 分析
确定使命与目 标
内外部环境分 析
拟定战略
战略 选择
评估战略
选择战略
战略实 施
战略评价 与控制
反馈 战略管理过程
(四)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 1. 实施战略管理,有利于增强适应性 • 2. 实施战略管理,突出了战略在管理实践
中的指导作用 • 3. 实施战略管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 4. 实施战略管理,增强了创新意识
2、中观环境
• (1)行业环境——行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所 处的地位以及行业自身的特点、行业规模、结构、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
• (2)地理环境——组织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在 政策、自然、资源等方面就具有很大的差别。
• (3)与组织经营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包括国家 政权机关、指导与协调部门、投资和新闻单位、信 息咨询机构、相关社会团体等。他们是微观环境的 管理者、监督者、支持者和限制者,一般采用政策、 法令、制度、计划、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 或舆论宣传进行直接和间接控制。
2、基本步骤
(1)分析环境因素,获取信息:通过调查获 取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等信息资料。
(2)整理信息,构造SWOT分析表:将外部 环境与内部条件归类列表,按重要程度将各 因素罗列出来。
(3)分析信息,制定行动计划:通过对表格 进行SW、OT、SO、WO、ST、WT分析, 制定出适合组织发展的战略方案。

大学物理:第 05 章 刚体力学基础

大学物理:第 05 章  刚体力学基础

j
i
设作用在质元Dmi上的外力
位于转动平面内。
z
合外力对刚体做的元功: P
力矩的功:
功率:
三、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合外力矩对刚体所作的功等于刚体转动动能的增量。
四、刚体的重力势能
以地面为势能零点,刚体和地球 系统的重力势能:
z
i O
五、 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原理
将重力矩作的功用重力势能差表示:
如:直立旋转陀螺不倒。
o
此时,即使撤去轴承的支撑作用, 刚体仍将作 定轴转动——定向回转仪—— 可以作定向装置。
二、非刚体( J 可变)的角动量守恒
当 J 增大, 就减小,当 J 减小, 就增大。
如:芭蕾舞,花样滑冰中的转动, 恒星塌缩 (R0,0) (R,) 中子星 的形成等。
[例5-11] 水平转台(m1 、 R ) 可绕竖直的中心轴转动,初角 速度0,一人(m2 )立在台中心,相对转台以恒定速度u沿 半径向边缘走去,计算经时间 t,台转过了多少角度。 解:人与转台组成的系统对竖直 轴的角动量守恒:
(2)
(3) (4)
[例5-16] 细杆A : (m , L)可绕轴转动,水平处静止释放, 在竖直位置与静止物块B : (m) 发生弹性碰撞,求碰后: (1)物块B的速度 vB ,(2)细杆A 的角速度2 , (3)细杆A 转过的最大角度 θmax 。 解: B
A
碰后反方向转动。
A
B
[例5-17] 圆锥体R,h,J,表面有浅槽,令以ω0转动, 小滑块m 由静止从顶端下滑,不计摩擦,求滑到底部滑 块相对圆锥体的速度、圆锥体角速度。
是关于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方程。 (与 F = ma 比较) 推广到 J 可变情形: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05第五章轴向拉伸及压缩

05第五章轴向拉伸及压缩

l0:标距原长 l1:拉断后标距长度
(二) 截面收缩率: y A0 A1 100% A0
A0:实验前试件横截面面积 A1:拉断后段口处的截面面积
衡量材料塑性的两个指标。
延伸率 d、截面收缩率 ψ
2、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脆性材料,例如灰口铸铁,其拉伸试验结 果与塑性材料差异很大
变形特点:
1、没有明显的线弹性阶段、
Q235A的应力—应变曲线 四个阶段,四个特性 (1) 线弹性阶段与比例极限
OA段为直线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满足胡 克定律(即σ = E ε)
比例极限:σP表示。 Q235:σP =200MPa
E:材料的弹性模量等于直线 段OA的斜率
F 45°
eσ σs
O
b
B
p
A′ A
C
O
a) D
△l E
b)
(2) 屈服阶段与屈服点
在截开面上相应的内力(力或力偶)代替。 ③ 平衡:对留下的部分建立平衡方程,根据其上的已知外力来
计算杆在截开面上的未知内力(此时截开面上的内力 对所留部分而言是外力)。
例如: 截面法求N。
P
A
P
截开:
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P
简图
代替:
P
N
x
A
平衡: X 0 N P 0 P N
2. 轴力——轴向拉压杆的内力,用N 表示。
完全丧失承载能力
O
a)
b
D
B
A′ p AC
σe σ
s
O
b)
△l
E
2.冷作硬化
b
冷作硬化:
材料在预拉到强化阶 S 段后卸载,使比例极限 p 提高而塑性降低的现象

05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05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北宋•张载《西铭》
• 二、群已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 1、以仁为思想核心 • 《论语》中,“仁”出现了百次之多。 • “仁者,爱人。”(《论语•颜渊》)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渊》) •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 儒家之“仁”是从血缘关系向外延伸,推导 而来的。这决定了儒家区别于其他各家的最 大特征。
有所待,所以幸福是相对的。
(2)无待的逍遥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无待,不依赖任何条件。
“乘天地之正”,即与道合一,体悟道, 所以无所凭恃。
三、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 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ài,咽喉闭塞)言若哇。其 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 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倾向,统率着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 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 一种文化的基本观念。
价值观分两类: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内核,位于最里面的第一圆圈, 由里向外扩散、渗透,统摄价值体系各层次。
➢ 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
矣。
——《孟子•尽心上》
➢ 人与天相通,人的善性是天赋的,认识了自己 的善性便能认识天。要求通过尽心、养性等途 径,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 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 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 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毫无虚构。 • 人与人交往,所言出自至诚,重诚信,重承

第05章质量传递

第05章质量传递

以摩尔分数为基准:
NAz

c

DAB
dxA dz
c为混合物物质的量浓度(kmol/m3),xA为组分A的摩尔分数
以质量分数为基准:
NAz



DAB
dxmA dz
ρ为混合物的质量浓度(kg/m3),xmA为组分A的质量分数
以质量浓度为基准:
NAz

DAB
dA
dz
ρA为组分A的质量浓度(kg/m3)
(1)气体分子扩散系数( 10-5 ~ 10-4 m2/s)
对于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组分的扩散系数:
DAB

DAB,0

p0 p
T


T0
1.75
扩散系数与总压力成反比,与热力学温度的1.75次方成正比
(2)溶质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远比在气体中的小,在 固体中的扩散系数更小。液体、固体扩散系数的 数量级分别为10-10~10-9、10-14~10-9m2/s。
第五章 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是指物质在浓度差、温度差、压力差、电 场或磁场场强差等推动力作用下,从一处向另一处的 转移,简称传质。包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质两类,前 者发生在同一个相内,后者则涉及不同的两相。
质量传递的推动力
温度差 压力差 场强差 浓度差
热扩散
压力扩散 强制扩散 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第五章 质量传递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3、涡流扩散
涡流扩散通量表示方法借助于费克定律,定义扩散系数 D
NA
D
dcA dz
组分A的平均物质的量浓度
涡流扩散系数不是物理常数,取决于流体流动的特性,受

05第五章 智慧技能的学习

05第五章 智慧技能的学习

那么
9
3.1 产生式的特征
• 产生式分为条件(IF)部分与行动(THEN)部分,
产生式语句越多,表明这一产生式越复杂。 • 产生式的产生,总是由目标指引的行为。 • 产生式的条件部分,可分为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 • 产生式的行动部分,也有内外之别。
10
请思考

为什么要区分产生式的内外条件与内外活动?产生 式工具性价值是什么? 原因:认知心理学家对产生式中的内外条件与 内外行动做出区分,是为了便于提出一些仅含内部
第五章 智慧技能的学习
课程大纲
一、技能概述
二、智慧技能的性质
三、智慧技能学习的过程
四、智慧技能学习的条件 五、智慧技能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一、技能概述
1.技能的定义
传统定义
将技能定义为活动方式。
“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 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教育大辞典)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冯忠良)
三、智慧技能学习的过程
智慧技能形成理论
• 三阶段理论
– 认知 – 联结 – 自动化
智慧技能形成理论
– 按阶段形成理论 – 活动的定向阶段 – 物质或无纸化活动阶段 –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 内部言语阶段
1.辨别的学习过程:
– 注意 – 抽象 – 过滤
2.概念的学习过程:
且该儿童已表现出比平时更
长的注意行为 那么 表扬这个儿童
7
产生式2:鉴别三角形 如果 图形为两维图形 且该图形有三条边 且该图形是封闭图形 将该图形划归为“三角形” 且说出“三角形”
那么
8
产生式3:观看房内的东西 如果 目标是观看房内的东西 且房间是暗的 且点灯开关就在旁边 打开点灯开关 然后观看房内的东西

05第五章教育制度(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05第五章教育制度(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五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注意:教育制度不是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指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教育制度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广义的教育制度。

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被称作正规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核心(或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一般来说,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它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了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学制建立的依据)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

制定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改革的趋势)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掀起了社会生产的改革浪潮,给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各国都进行了有关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并呈觋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1、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5、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第二节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一、旧中国的学制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

05 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

05 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
从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角度来看,EMP途径与乙醇、
乳酸、甘油、丙酮和丁醇等的发酵生产关系密切。
HMP途径
HMP途径的总反应式为: 6葡糖-6-磷酸+12NADP++6H2O→5葡糖-6-磷酸+12NADPH
+12Pi +12H++6CO2
H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
① 供应合成原料:为核酸、核苷酸、NAD(P)+、FAD(FMN) 和CoA等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磷酸;途径中的赤藓糖-4磷酸是合成芳香族、杂环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 色氨酸和组氨酸)的原料;
第一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
一、化能异养作用
二、化能自养作用
三、光合作用
微生物产能代谢(fueling reactions) 微生物获得生物合成所需的前体代谢物、能量和还原力, 并提供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代谢过程。
微生物产能代谢特点 产能代谢的多样性,微生物作为一个类群能够通过氧化有
机化合物、或氧化无机化合物、或通过俘获光能获得能量和还 原力。
化能异养作用、化能自养作用和光合作用
微生物产能代谢的本质
有机物
最初能源 日光
化能异养菌
光能营养菌 化能自养菌
通用能源(ATP)
还原态无机物
一、化能异养作用
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通过分解代谢途径(即生物氧化) 进行产能代谢。 在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途径中,能源有机物可以在 有氧或厌氧条件下经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和受氢 三个阶段合成ATP、产生还原力[H]和小分子中间代谢物。
2.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anearair respiration),又称厌氧呼吸:是 指某些细菌在厌氧条件下,以含氧化合物替代自由氧作为最终 电子受体,仍使用呼吸链细胞色素系统传递电子(氢)的呼吸 作用。 特点: 无氧条件下,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的特殊呼吸作用;

05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05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知识点 1】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和联合需求
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和联合需求
引致需求 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接派生出来的,也就 是说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需要一种生产要素时,其原因在于该生产要素可以使 他们生产出消费者现在或将来愿意购买的商品。引致需求也称为“派生需求” 【应用举例】 口罩生产企业对工人等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及价格取决于消费者对口罩的需求量。
【知识点 1】生产要素供给分析及劳动供给原则
二、劳动的供给原则 经济学认为劳动的供给和闲暇对于消费者都具有效用和边际效用。 1.劳动的效用与边际效用 劳动的效用:劳动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收入,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效用: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效用=劳动的边际收入×收入的边际效用
【知识点 2】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产品价值 (VMP):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 【例】假设一个口罩的销售价格为2元,口罩生产商增加1名工人而增 加的口罩价值为1000×2=2000元,即边际产品价值为2000元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边际要素成本 (MFC):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 【例】假设多生产一个口罩增加的成本是1.5元,即边际成本为1.5元, 生产商增加一名工人而增加的成本=1000×1.5=1500元,即边际要素 成本=1500元 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知识点 2】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物质产品(MPP)【也称边际产量】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例】口罩生产商多雇1名工人一天多生产出1000个口罩,则边质物质产品为 1000 个或者称为边际产量为1000个 边际收益产品 (MRP) 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例】假设增加1个口罩增加的总收益为2元钱,即边际收益为2元, 而增加1名工人多生产出1000个口罩,则生产商增加一名工人而增加的收益额为 1000×2=2000元,即边际收益产品为2000元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

05第五章__离子交换层析

05第五章__离子交换层析
• 但是,带有强电荷基团的离子交换剂由于在任何pH值 的溶液中都处于解离状态,所以交换容量基本与pH值 变化无关。
5.稳定性
• 离子交换剂都具有理化稳定性。 • 特别是树脂类离子交换剂,在浓度较高的酸或碱溶液 中进行短期处理后,其性质仍无改变。 • 而亲水性离子交换剂的理化稳定性,一般与其基质的 稳定性相近,即在水、盐、碱、弱酸和有机溶剂等溶 液中是稳定的。 • 而且经交联引进离子基团之后,稳定性还会有所提高。
(2)阴离子交换剂
• 阴离子交换剂是在树脂中分别引入 季胺[-N(CH3) 3]、叔胺[-N(CH3) 2]、 仲胺[-NHCH3]、伯胺[-NH2]基团后构成的。 • 当引入季胺和叔胺基团时,分别为强阴性和中强阴性 离子交换剂, • 当引入仲胺和伯胺基团时,为弱阴性离子交换剂。
• 它们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时,反应式为:
根据电荷基团的强弱,又可将阳离子交换剂分为三种: • 强酸型 带磺酸基团的树脂,可简写为 R-SO3H,R代表树脂 • 中强酸型 带磷酸基团和亚磷酸基团的树脂,前者可简写为RPO3H2,后者可简写为 R-POH2 • 弱酸型 带羧基的和酚基的树脂,前者可简写为R-COOH,后 者可简写为R-苯环-OH
• 离子交换剂与各种水合离子(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 化作用形成的)的结合力是: • 与离子的电荷量成正比,而与水合离子半径的平方成 反比。 • 所以,离子价数越高,结合力越大。 • 在离子间电荷相同时,则离子的原子序数越高,水合
离子半径越小,结合力亦越大。
• 因此在稀溶液中离子发生水化时,各种阴离子和阳离 子结合力大小的排列次序如下: • 一价离子:Li+<Na+<K+<Rb+<Cs+ (对阳离子交换剂)

05第五章 湍流

05第五章   湍流
第二节第二节湍流时运动方程与雷诺应力湍流时运动方程与雷诺应力二雷诺方程二雷诺方程描述湍流描述湍流zxyxxx第二节第二节湍流时运动方程与雷诺应力湍流时运动方程与雷诺应力雷诺应力雷诺应力包含脉动速度的三项应该是由脉动产生的湍流应力的反映力取时均值的结果
第五章 湍流
第一节 湍流的特点、起因及表征 湍流的特点、 一、湍流的特点
∂u′ 1 θ ∂u′ ∂ 1 θ ∂ u′ x x Q dθ = ∫ u′ dθ = x = 0 = ∫ x ∂x θ 0 ∂x ∂x θ 0 ∂x
∂u′y 同理: 同理: = 0, ∂y
(2)
∂u′ ∂u 1 θ ∂ux ∂ 1 θ z ∂ux = 0 又Q x = ∫0 ∂x dθ = ∂x θ ∫0 uxdθ = ∂x ∂z ∂x θ
(
) (
)
第二节 湍流时运动方程与雷诺应力
三、雷诺应力
∂ux ∂ux ∂ux ∂ ∂ ∂ ′ 2 + τ yx − ρ ⋅ u′ u′y + τzx − ρ ⋅ u′ u′ ux + uy + uz = ρ ⋅ X + τ xx − ρ ⋅ ux x x z ∂x ∂y ∂z ∂x ∂y ∂z
(
)
ux =
∫u dθ θ
x 0
1
θ
(2)脉动量 时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之差称为脉动速度 时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之差称为脉动速度 其值可正可负): (其值可正可负):
u′ = u x − u x x
(3)瞬时量
____
u′ = 0 x
瞬时速度等于时均速度与脉动速度之和。 瞬时速度等于时均速度与脉动速度之和。 瞬时量 =时均量 + 脉动量 ux

05第五章 感应电机

05第五章 感应电机

n = n1 + n2 = 60( f1 + f 2 ) p = 常数 。可见绕线式感应电动机定、转子同时供电时转速与负载无关。
-31-
电机学学习指导
第五章 感应电机
5-5 为什么三相感应电机的空载电流比相同容量三相变压器的大得多? 答:变压器的主磁路全部由铁磁材料构成,而感应电机的主磁路除了铁磁材料外,还有空气隙。气 隙虽然长度很小,但其磁阻很大,使感应电机主磁路的磁阻比容量相同的变压器大得多,因此感应 电机的空载电流大得多。感应电机的空载电流标幺值约为 0.2~0.5,而变压器的约为 0.02~0.05。 5-6 感应电动机在轻负载下运行时,为什么效率和功率因数都较低?若定子绕组为 D 联接的感应电 动机改为 Y 联接运行,在轻负载下其效率和功率因数与改接前相比有何变化? 答:感应电动机轻载时,定子负载电流分量小,定子电流主要取决于无功的激磁电流,而感应电机 的激磁电流较大(由于主磁路中存在空气隙) ,所以功率因数低。轻载时输出的功率小,而不变损耗 几乎和满载时一样,因此效率低。若将 D 接的感应电动机改为 Y 接轻载运行,由于相电压变小,因 此激磁电流及铁耗都大为减小,所以效率和功率因数都比改接前提高。 5-7 感应电动机带额定负载运行时,若电源电压下降过多,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若电源电压下降 20%,对最大转矩、起动转矩、转子电流、气隙磁通、转差率有什么影响? 答:U 1 ≈ E1 = 4.44 f1 Nk w1φ m , 即磁通基本上与电压成正比; 在负载转矩不变时,Tem = CT φ m I 2 cosψ 2 不变。若电源电压下降过多,则磁通下降很多,使转子电流增大很多,相应地定子电流也大大增加, 因此容易过热甚至烧毁绕组。另外,最大电磁转矩和起动转矩都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不考虑参数 变化) ,电压下降引起二者减小。如果起动转矩降到小于负载转矩时则不能起动;如果最大转矩降到 小于负载转矩时,则使原来运行中的电机停转,这就相当于堵转,定、转子电流都急剧上升。 电源电压下降 20%时,若不考虑参数的变化,则最大转矩下降到原来的 64%,起动转矩也下降 到原来的 64%;磁通下降到原来的 80%,不考虑饱和影响时,空载电流也下降到原来的 80%;在负 载转矩不变的情况下,转子电流有功分量上升 25%,定子电流也相应上升,定子功率因数也上升; 电动机转速有所降低,转差率 s 增大,sm 不变。 5-8 两台完全的笼型感应电动机同轴相联,拖动同一个负载。如果起动时将它们的定子绕组串联后 接到电网,起动完毕后再改为并联,试问这样的起动方法对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有什么影响? 答:设并联接到电网起动时,每台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为 Ist1,每台电动机的起动转矩为 Tst1,则总的 起动电流为 2Ist1,总的起动转矩为 2Tst1。定子绕组串联起动时,每台电动机的端电压为并联起动时 的 1/2。由于起动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所以每台电机的起动电流变为 0.5Ist1,而两电机的定子绕组串 联,因此总起动电流也为 0.5Ist1,即为原来总起动电流的 1/4。起动转矩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串联 起动时每台电动机的起动转矩为 0.25Tst1,总起动转矩为 0.5Tst1,是原来总起动转矩的 1/4。 5-9 一台笼型感应电动机,原来转子是插铜条的,后来改为铸铝的。若输出同样的转矩,则电动机 的运行性能有何变化? 答:转子绕组由铜条改为铝条后,转子回路的电阻增大了,使得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减小、起动转矩 增大、sm 增大、最大转矩不变。在负载转矩不变的情况下,s 增大,转速下降,效率降低。 5-10 一台 50Hz、380V 的感应电动机,若运行于 60Hz、380V 的电源上,当输出转矩不变时,下列 各量是增大还是减小?(1)激磁电抗、激磁电流、定子功率因数; (2)转速、同步转速; (3)sm 和最大转矩; (4)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 (5)效率和温升。

05第五章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05第五章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

(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
化学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包括两部分: 1)能溶于水的可迁移物质 包括各种易溶盐类、K+、Na+ 的氢氧化物(真溶液)和少部分难溶物质(胶体)(如 Si4+、Al3+、Fe3+、Mn4+等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胶体); 2)难于迁移,堆积在原地的残积物。主要为难溶物质、 岩石碎屑和风化形成的矿物,如石英碎屑、蒙脱石、高岭 石、铝土矿、蛋白石、褐铁矿等。 各类矿物抗风化能力的顺序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硅酸 盐>碳酸盐>硫化物>卤化物、硫酸盐; 几种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的顺序是:石英>白云母>长石 >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金属硫化物氧化后形成的铁帽
3.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 水解作用是指水离解出的OH-离子与矿物离解出的阳离子,如 Na+、K+等,结合形成带OH-新矿物的过程。 碳酸化作用是指当CO2溶解于水中时,形成CO32-和HCO31-离子, 它们与矿物中的阳离子(K+、Na+、Ca2+)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过程。 4K[AlSi3O8]+2CO32- +4H2O→2K2CO3 +Al4[Si4O10][OH]8+8SiO2 钾长石 高岭石 蛋白石 4K[AlSi3O8]+6H2O→4KOH+Al4[Si4O10][OH]8+8SiO2 钾长石 高岭石 蛋白石
(三)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两部分: 1)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矿物、岩石碎屑; 2)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其特征是在物质成分上与原岩不一 样。一种重要产物是土壤,确切地说它是物理、化学和生 物风化作用的综合产物,但尤以生物风化作用为主,使其 富含腐殖质。土壤一般为灰黑色、结构松软、富含腐殖质 的细粒土状物质,与一般残积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含有大量 腐殖质,具有一定的肥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流体力学
1. 流体静力学
(1)压强分布 各向同性(无论对静止流体或流动流体该结论都成立), 高度相差h 的两点压强差:gh
p
ρ=∆
(2)帕斯卡原理 作用在密闭容器中流体上的压强等值地传到流体各处和器壁上去。

(1)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排开同体积流体的重量。

2. 理想流体 不可压缩、无粘滞性。

定常流动 流(速)场),,(z y x v v
=不含时间变量t 。

流场可用流线或流管描绘。

流 量 体积流量 s
m /3
、 质量流量
s
kg /
3. 连续性原理 流体不可压缩,定常流动时,通过流管横截面的流量相等,
常量
=vds
4. 伯努利方程 在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中沿任一流线有
常量=++
gh v p ρρ2
2
1, 或
常量
=++
h g
v
g
p
22
ρ
例1(p82/5-9)
(1)
v =
1'2
H h gt t -=
⇒=
,R vt ==
(2) 设水面下处高为h’,则:='h H h =-
(3)
R =H-h=h 时有最大射程,2
H h =,max
R H
=。

例2(p82/5-19) (1)1122210S v S v v =⇒
=m/s
2
2
1122
112
2
P v P v ρρ+
=+
,∴225
1
2211() 2.37510
2
P
P v v ρ=+
-=⨯N/m 3
(2)流量:3
1122500/0.5/Q
S v S v kg s m s
==⇔=
(3)25
111 2.510/2
E
P v J kg
ρ=+
=⨯.(33
10/kg m
ρ
=)
(82/5-20) (1) 1122210S v S v v =⇒=m/s
2
2
111111112
2
P v gh P v gh ρρρρ++=+
+
2
2
5
3
1221211()() 2.57110/2
P P v v g h h N m
ρρ=+-+-=⨯
(2)1122500/Q Sv S v S v kg s
==== (3)2
5
111 2.69610/2
E
P v J kg
ρ=+
=⨯
例3(p83/5-11)
(1)设小孔截面积为S 1,流速为v,容器截面积为S 2,则:
11
Q vS ==
2
1
0.12Q
h m
gS ⇒=
=
(2)设液面高度为y
时,1v =
dy 所需时间dt ,由
21122211
S dy v S v S S dt dy dt
v S -==
⋅⇒=-
21
S dt S ∴=-
11.2h t s
⇒=
=
例4(p83/5-14) (1)3
11223000/Q
S v S v cm s ===
11300075/0.75/40Q v cm s m s S ∴=
=
==
223000300/3/10
Q v cm s m s S ∴=
===
(2)2
2
3
2
2
3
1
1221211110(30.75) 4.22102
2
2
P
v P v P P P a
ρρ+=+⇒-=
⨯⨯-=⨯
120()P P gh ρρ=+-3
123
0 4.2210
3.4()12.6109.8
P P h cm
g
ρρ-⨯⇒=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