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引言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理解和能力,使其具备进行交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学会运用交通规划工具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规划设计;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交通规划概述1.1 交通规划的定义和目标1.2 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1.3 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作用2. 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2.1 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2.2 交通网络设计与优化2.3 交通模式选择与调整2.4 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3. 交通规划的方法和技术3.1 交通数据收集和处理3.2 交通模型建立和模拟3.3 交通规划软件的应用3.4 交通规划方案评估和优化4. 交通规划案例分析与设计4.1 城市交通规划案例分析4.2 基于实际需求的交通规划设计4.3 交通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和规划设计,运用交通规划工具进行模拟和优化。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通规划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实际交通规划项目,加深对交通规划实践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交通规划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交通规划设计,撰写课程论文并进行评分。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交通规划原理与方法》(作者:XXX)2. 《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作者:XXX)3. 《交通规划案例分析与设计》(作者:XXX)七、课程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理解和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升其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安全等问题,提高城市的道路流畅度和行驶速度,同时还可以降低城市对汽车的依赖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至关重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交通规划课程的设计理念和具体内容。

一、理念交通规划课程应该以“研究、规划、实践”三个基本环节为核心,以城市发展为背景,以交通系统的优化为目标,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针对性强,灵活开展,侧重实践和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交通规划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首先,学生需要学习一些交通规划的基础课程,例如: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与原理、交通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道路规划与布局、交通智能化的应用等等。

2、案例分析其次,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完成,例如:城市交通系统改造压力案例、公共交通优化案例、道路拥堵解决方案等等。

3、实践课程最后,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交通规划的实际应用技能,可以设置一些实践课程,例如:城市道路设计与实践、城市交通规划方案设计与实践、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与实践等等。

三、教学方法1、案例授课法在交通规划课程中,可以大量使用案例分析方法,由教师提出某个交通系统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通过讨论案例,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规划的不同方面,从而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2、分组讨论法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别设计一个城市的交通规划,并通过每组汇报的方式来让整个班级进行探讨,最后,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评分和点评,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交通规划的具体实践过程。

3、现场考察方法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交通规划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到各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交通实施情况,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之后的交通规划提供相关的参考。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8.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交通规划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内容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如下:
1.交通安全教育:强调在交通规划中融入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交通规划法规与政策:解读国家及地方交通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政策背景;
3.交叉口设计:教授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信号灯配时、交叉口拓宽等;
4.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探讨如何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布局以及运营调度;
5.慢行交通规划:介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关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
6.交通需求管理:讲解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如拥堵收费、停车管理、错峰出行等;
7.社会经济影响分析:分析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
2.快捷性考量:研究如何通过交通规划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缩短出行时间;
3.舒适性设计:讨论如何改善公共交通设施,提升乘客出行舒适度;
4.环保性规划:介绍绿色交通规划理念,如发展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车出行以减少环境污染;
5.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6.网络优化技术:阐述如何运用网络优化技术进行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XX版《城市交通》教材第四章“城市交通规划”,重点内容包括:
1.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2.城市交通规划的类型与层次;
3.交通规划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4.交通规划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
5.案例分析:我国某城市的交通规划实践。
2、教学内容
3.设计方案构思:引导学生根据交通规划原则,构思初步的交通改善方案;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目的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熟悉并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进行城市交通规划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以及交通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 交通规划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介绍交通规划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分析技术,包括交通流量调查、交通行为分析等。

3. 交通规划的交通需求预测:介绍交通需求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预测技术。

4. 交通规划的网络设计和交通组织:介绍交通网络设计和交通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道路网络设计、交叉口控制等。

5. 交通规划的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介绍交通规划中的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包括交通事故分析和交通环境评价等。

6. 交通规划的评估和调整:介绍交通规划的评估和调整方法,包括交通规划方案评估和交通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等。

三、课程设计要求1.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2.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实地调研和实践能力,能够进行交通流量调查和交通行为观察等实际操作。

3.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交通规划项目。

四、课程设计流程1. 课程设计前期准备:组织学生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2. 课程设计方案制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城市或者地区进行交通规划设计,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包括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技术选择等。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运用相关方法和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交通流量调查、交通行为观察等。

4. 交通需求预测: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运用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和技术,对未来交通需求进行预测。

5.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学生根据交通需求预测结果,运用交通网络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法,设计交通规划方案。

学校内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学校内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学校内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校园内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

2. 学生掌握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交通标志及其含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校园交通现状并设计合理交通流线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和优化校园交通规划。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校园交通安全的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的团队精神,提升对集体利益的关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交通安全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校园交通规划,为校园交通安全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校园交通安全知识:包括交通规则、交通安全常识、紧急情况处理等,对应教材第三章“交通安全基础”。

- 交通规则:行走、骑行、乘车等基本规则。

- 交通安全常识:如何判断安全距离、安全过马路等。

- 紧急情况处理:遇到交通事故如何报警、自救和互救。

2. 校园交通规划原则与方法:学习校园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交通规划与设计”。

- 规划原则:安全、便捷、环保、美观。

- 设计方法:交通流线设计、交通设施布局、交通组织与管理。

3. 实践操作:结合校园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校园交通规划实践,对应教材第五章“实践操作”。

- 分析现状:了解校园交通存在的问题。

- 设计方案:制定校园交通优化方案,包括交通流线、设施布局等。

- 评估优化:评估方案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特点;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规划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规划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高效的交通线路和设施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交通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交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交通观念,倡导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对城市交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分析交通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规划概述2. 城市交通系统:讲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特点,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交通系统及其问题3. 交通规划方法:介绍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方法,重点讲解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设计等内容。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规划方法与模型4.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规划案例分析5. 现代交通规划技术:介绍现代交通规划技术,如GIS、大数据分析等,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现代交通规划技术6. 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交通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绿色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认知和理解,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具备设计和实施交通规划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其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概述介绍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交通规划在城市和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 交通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交通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流量预测、路网布局和设计、公共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3. 交通规划实践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经典交通规划实践案例,了解交通规划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方法和应对问题的策略,研究现实案例中的成功和失败因素。

4. 交通规划工具的使用和实验介绍交通规划领域常用的工具和软件,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Traffic Simulation Software等,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5. 交通规划实践项目设计学生分组设计一项交通规划实践项目,从交通需求、交通流分析、路网设计和公共交通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项目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评分;项目成绩包括项目设计方案、项目汇报和评审等。

五、参考教材1.郑玉泉. 市政交通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徐凤江. 城市交通规划[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王煦. 交通规划与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六、结语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规划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具备设计和实施交通规划的能力和素养。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_2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_2
102713
71
227
1992
116765
73
250
1993
152150
84
284
1994
187535
95
326
1995
222921
105
385
1996
263822
121
410
1997
313959
162
440
1998
363566
142
476
1999
401196
151
498
2000
426452
160
538
O D
A
B
C
D
A
0
105.825
90.33
171.003
B
270.18
0
264.975
186.96
C
89.01
38.55
0
57.84
D
59.73
101.055
64.11
0
3.四县区平均行程时间
表6四县区平均行程时间(单位: min)
O D
A
B
C
D
A
0
45
42
58
B
45
0
48
33
C
42
48
0
50
D
58
只考虑公路汽车交通,不考虑其他竞争方式。客运交通载客量按20人计算,货运交通载重量按10吨计算。
3.交通分布预测
根据交通方式划分结果,确定各县之间的交通分布量,即确定规划年的OD矩阵。本次设计采用单约束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模型中的待定系数事先给定,且有r=1。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题目: 某地区交通需求预测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开始时间:2013 年06月24 日完成时间:2013 年06 月28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设计任务 (1)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2)3. 交通生成预测 (3)3.1交通生成总量预测 (3)3.2发生与吸引预测 (4)4.交通分布预测 (8)4.1理论知识 (8)4.2计算过程 (9)5.交通方式划分 (14)5.1换算基础资料 (14)5.2计算过程 (15)5.3划分结果 (15)6.交通分配预测 (16)6.1理论知识 (16)6.2计算过程 (16)6.3预测结果 (21)7.设计小结 (22)7.1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2)7.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看法 (22)7.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22)参考文献 (24)1.设计任务首先对任务书中提供的数据进行交通现状分析;然后选用原单位法、增长率法或交叉分类法对出行产生和吸引进行预测;接下来采用增长系数法或重力模型法对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对于交通方式划分只需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单位:pcu );最后的交通分配预测可以选择最短路法或多路径交通分配法进行。

1、交通现状分析;2、出行产生和吸引预测; (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或者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法。

(2)发生与吸引预测: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等。

3、交通分布预测;利用调查的现状交通数据,任选一种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设定收敛标准%3=ε)、底特律法(设定收敛标准%3=ε)、福莱特法(设定收敛标准%3=ε)、无约束重力模型法并计算未来时段的分布交通量。

4、交通方式划分;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单位:pcu ) 5、交通分配预测; 采用非平衡模型中的一种。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包括道路、公共交通、交通设施等。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流量、行车速度、服务水平等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交通规划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交通规划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和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的意识,树立安全出行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观念,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交通规划学科性质,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未来参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其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规划概述2. 城市交通系统构成: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公共交通、交通设施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交通系统3. 交通规划方法:讲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如交通流量分析、服务水平评价、网络优化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规划方法4. 评价指标与计算:介绍交通规划中的主要评价指标,如行车速度、交通流量、服务水平等,并讲解其计算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规划评价指标5. 实践案例分析:选取实际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其规划过程、方法及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交通规划案例分析6. 团队协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交通规划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武科大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武科大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武科大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特性及存在的问题;3. 熟悉交通规划中涉及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4. 了解国内外交通规划的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交通规划的能力;3. 提高查阅、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关注城市交通问题,积极参与交通规划实践;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突破。

本课程针对武汉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与原理- 交通规划的内涵、外延及发展历程;- 交通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交通规划的层次和类型。

2. 城市交通系统分析- 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与特性;-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城市交通供给分析。

3. 交通规划方法与技术- 交通规划中的数学模型;- 交通规划中的计算机技术;- 交通规划软件应用。

4. 交通规划实践与案例分析- 国内外交通规划案例分析;- 交通规划实践流程与方法;- 交通规划方案的评估与优化。

5. 交通规划发展趋势与前沿- 智能交通规划技术;- 绿色交通规划理念;- 国内外交通规划政策与发展动态。

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实践及发展趋势。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合肥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合肥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合肥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合肥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情况,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合肥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情况,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规划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高学生对交通规划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合肥市交通规划的背景、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交通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合肥市交通规划案例分析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合肥市交通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第2课时: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

第3课时:交通规划的方法和技术。

第4课时:合肥市交通规划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交通规划问题。

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交通规划的方法和技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城市交通规划》。

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多媒体资料:合肥市交通规划的相关视频和图片。

实验设备:交通规划模拟软件。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相关的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考试:期末进行一次考试,涵盖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共分为四个课时,具体教学时间和地点安排如下:第1课时:合肥市交通规划的背景和意义(1课时)第2课时: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1课时)第3课时:交通规划的方法和技术(1课时)第4课时:合肥市交通规划案例分析(1课时)教学安排将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尽量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的时间段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课程设计课程名称:交通规划专业:交通工程班级:0802学号:U200815144姓名:袁波指导教师:邹志云职称:教授日期:2011.01.01目录1 设计概述 (1)1.1 课程背景介绍 (1)1.2 设计目的与要求 (1)1.2.1 设计目的 (1)1.2.2 设计要求 (1)1.3 设计资料 (2)1.3.1 A市基本资料 (2)1.3.2 A市出行调查资料 (3)1.3.3 出行调查成果 (4)1.3.4 未来出行分布增长率 (4)2 资料数据处理 (5)2.1 路网简化 (5)2.2 交通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交通需求预测 (5)3.1 交通生成预测 (6)3.2 交通分布预测 (6)3.2.1 全日出行分布 (6)3.2.2 公共交通出行分布 (12)3.4 交通分配预测 (13)4 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概述1.1 课程背景介绍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往往可将交通规划分为两大类型: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作为《交通规划》课程的实践部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不错的平台,从中,学生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思考专业上相关知识在应用实践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1.2 设计目的与要求1.2.1 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模型与方法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能在系统总结和综合运用本课程专业知识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掌握和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预测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从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训练学生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2.2 设计要求运用《交通规划》课程所学知识,规划A城市路网,并提交设计成果,设计成果应包括: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设计步骤、计算过程、说明简图、计算表格;图纸(图幅:297×420mm):未来出行分布(期望线)未来路网流量分配图;未来路网规划设计方案图。

1.3 设计资料1.3.1 A市基本资料A市是某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划年(1995年)有人口107万,市区面积为352km2,平均人口密度3040人/km2。

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2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630元。

该城市按功能分为五个大区:老市区、新市区、北工业区、南工业区和河西文教区。

交通规划调查统计区域的面积为106.32km2,道路长度约120.48km,公共汽车线路为111.88km,平均道路密度为1.13km/km2,平均公汽线路密度为1.05km/km2。

全市出行总流量为165.1万人次/d,平均每人每天出行达1.54次以上。

全市机动车数量为11964辆,其中货车6800辆、客车3412辆、摩托车1752辆。

公共汽车数量1982年为425辆,运营客量可达到70.1万人次/d。

建议小汽车方式出行的客流量比例取10%,高峰小时流量比取0.12,该市小汽车的平均载客人数为1.5人。

(小汽车方式出行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详细情况见表1~表4。

表1— 1 A市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表1— 3 市区内道路与公共汽车线路长度1.3.2 A市出行调查资料A市于1995年进行全市客流出行调查,调查前结合行政区划和道路布局,并考虑河流、山脊、铁路等自然界线的特点,将整个城市划分为5个大功能区、41个交通小区,小区居民出行质点可落在主干道上,如图1-1。

(5个大功能区的具体边界根据图1-1中的文字说明自己划定)。

图1- 1 A市现状路网图1.3.3 出行调查成果A市客流出行调查经过制定出行调查表格和实地调查,采用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汇总得出全日总客流量和公共汽车全日客流量OD调查表,如表5和表6所示。

1.3.4 未来出行分布增长率根据各统计区内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土地利用等建立出行和吸引模型推求得到未来(2007年)各统计区的出行增长率数值,其计算过程从略。

假定未来城市总客流量与公共交通全日客流量的增长率相同,要求对它们各自进行未来出行分布预测,采用福莱特法进行计算。

2 资料数据处理2.1 路网简化,并划分交通小区将现状路网图导入CAD,对路网进行简化,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按照资料,将A市分为5个交通功能区:老市区(101),新市区(102),北工业区(103),南工业区(104),河西区(105),如图。

图 2-1 交通分区图3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交通网络设计以及方案评价都与交通需求预测有密切的关系。

常规的预测模式过程主要包括:四大板块、四个阶段。

即:第一阶段: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第二阶段:交通分布;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 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

3.1 交通生成预测交通生成预测是交通需求四阶段预测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中最基本的部分,目标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P ),进而在总量约束的条件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A )。

现状资料中,进行的OD 调查为1995年的数据,对于2007年需要的OD 数据,应进行需求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阶段要求用福莱特法进行预测,因此,交通生成预测在下一节交通分布预测中给出。

3.2 交通分布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中的第二阶段,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 量,即OD 矩阵。

3.2.1 全日出行分布 福莱特法两个分区之间出行分布量的增长,不仅与该两分区的出行量增长相关,还与其他相关分区的出行量增长系数相关。

福莱特法基于以下两点假设: i.未来出行分布f ij T 与ij 量分区出行增长系数,Gi Gj 成正比;ii. 未来出行分布f ij T 与ij 量分区相关的地区性阻挠因素成反比。

迭代一:a) 计算阻挠系数两分区之间的阻挠系数计算公式:i i ij jjP L T G =∑ (3— 1) 0i j ij iiA L T G =∑ (3— 2)计算后得到下表:表3- 1 阻挠系数表b) PA 预测及出行分布各个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用下式预测:()012f ij ij i j i j T T G G L L =+(3— 3)计算得到:表3- 2 预测PA 及出行分布c) 计算调整系数为出行分布预测结果进行调整,需要求得调整系数,按下式计算:0ij j i ifijj T G Tα=∑∑ (3— 4)0'ij ij jfijiTG Tα=∑∑ (3— 5)计算得到d) 调整系数验算由计算得到的调整系数均满足0.95 1.05α<<,不需进行第二次迭代。

Transcad 法CAD 分图层,导入路网底图将路网底图分为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三个图层,交叉口处断开,导入Transcad 。

检查路网连通性,经检查后,没有发现有错误的点。

按要求给城市分为5个交通分区:老市区(101),新市区(102),北工业区(103),南工业区(104),河西区(105)。

导入Transcad 如图。

导入后给各个分区进行编码。

图3- 1 导入Transcad图a)道路属性输入对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分别建立选择集,并输入车速、行程时间以及通行能力等属性值。

表3- 4 道路属性图3- 2 道路属性输入b)建立型心连杆为把各个小区的出行量分配到路段上,给各个小区建立型心连杆,必要的分区,可以手动添加多条连杆。

图3- 3 建立型心连杆为了保证小区的出行不受到连杆的影响,将型心连杆的速度设为100,通行能力设为10000,时间的设为0.01c)计算分区阻抗矩阵在Transcad中计算各个分区之间的时间阻抗矩阵。

图3- 4 时间阻抗矩阵计算d)出行分布导入PA,Transcad采用重力模型对出行量进行分布预测。

图3- 5 出行分布对分布后的结果用小区编号表示后,得到下表。

表3- 5 出行分布(单位:万人次/d)e)作期望线作出各个分区之间的出行期望线。

图3- 6 出行期望线3.2.2 公共交通出行分布对于公共交通的出行分布,仅要求采用福莱特法进行计算。

迭代一:a)计算阻挠系数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表3- 6 公共交通分区阻挠系数b) PA 预测及出行分布同全日出行方法,计算得到:c) 计算调整系数同全日出行方法,计算得到:表3- 8 公共交通出行调整系数d) 调整系数验算由表3-8,调整系数均满足0.95 1.05α<<,不需进行第二次迭代。

3.4 交通分配预测交通分配是指将各个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的各条边上去的工作过程,是交通预测四阶段模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交通分配通常采用Wardrop 提出的用户平衡模型以及系统最优模型。

本次课程设计中,采用用户平衡模型对高峰小时小汽车交通量进行分配。

a) 计算高峰小时小汽车交通量按照方式划分,小汽车占总出行量的10%,高峰小时系数为0.12,每小汽车乘坐1.5人计算,得到高峰小时小汽车小区出行量矩阵。

表3- 9 高峰小时小汽车出行量(单位:辆/h )b)作出流量图将交通量分配到路段上后,作出路段流量图。

图3- 7 流量图c)作出饱和度图计算路段VC比,作出饱和度图。

图3- 8 VC比计算图3- 9 饱和度图d)VC比验算由图3-9,各个路段中,仅部分路段超过要求的vc比0.8,因此,大部分满足要求,可不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