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一、出行生成 (2)1.1 模型选择 (2)1.1.1客车增长率预测 (2)1.1.2 货车增长率预测 (3)1.2 模型的验证 (4)1.3 预测出行生成 (4)二、出行分布 (4)2.1 重力模型的标定 (5)2.2 未来出行分布预测 (7)三、交通分配 (8)3.1 不考虑特殊节点 (8)3.2考虑特殊节点 (9)四、容量限制分配法 (11)4.1初始容量限制分配 (11)4.2越江设施选择 (13)4.2.1 3-5建越江设施 (13)4.2.2 4-6建越江设施 (14)4.3容量限制分配法与最短路径比较 (16)一、出行生成1.1 模型选择交通量预测的变量为弹性系数。

选用回归分析法, 按照变化规律, 定基推算未来客车与货车交通量增长与GDP 增长的弹性系数。

GDP交通量年增长率弹性系数年增长率1.1.1客车增长率预测表1.1 客车弹性系数年序 1 2 3 4 GDP 10.00% 9.00% 10.00% 9.00% 客车交通 13.00% 10.00% 8.00% 7.00% 弹性系数1.301.110.800.78利用Excel 软件, 选择半对数模型对年序-弹性系数进行回归, 以5年为一个单位,1986年的相对年份为1,将历年弹性系数描点绘图如下。

可得函数:Y=-0.40ln(x)+1.321图1.1从而可以算出未来几年的货车交通量增长与GDP 增长的弹性系数, 从而计算出2006-2020年的交通量增长率, 如表所示。

表1.2 客车交通量增长率预测年份 2006-2010 2011-2015 2016-2020 GDP 增长 8.00% 7.00% 7.00% 弹性系数 0.665093 0.590779 0.527947 交通量增长5.32%4.14%3.70%1.1.2 货车增长率预测表1.3 货车弹性系数年序 1 2 3 4GDP 10.00% 9.00% 10.00% 9.00% 货车交通14.00% 10.00% 7.00% 5.00% 弹性系数 1.40 1.11 0.70 0.56利用Excel软件, 选择半对数模型对年序-弹性系数进行回归, 以5年为一个单位,1986年的相对年份为1,将历年弹性系数描点绘图如下。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0002)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0002)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交通规划》实习报告目录一、实验概述 (4)1.实验背景41.1.实验目的 (4)1.2.实验任务 (5)1.3.会议记录 (5)1.4.小组分工 (6)二、R TMS分析报告 (6)1.RTMS简介61.1.RTMS概况 (6)1.2.RTMS工作原理 (7)1.3.RTMS检测原理 (7)2.RTMS检测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72.1.传感器位置: (7)2.2.数据格式: (8)2.3.无效数据说明: (8)2.4.对比分析 (8)3.交通流三要素间关系的分析113.1.交通量与交通密度 (11)3.2.交通密度与速度 (12)3.3.速度与交通量 (13)三、交通规划实验报告 (13)1.北下关简介132.交通量调查153.交通软件tranCAD使用163.1.软件概述 (16)3.2.在使用transCAD之前的准备工作 (17)3.3.划分交通小区,建立小区图层zone (17)3.4.建立路网,创建路网图层street (18)3.5.输出小区质心,并将质心连接至路网 (19)3.6.完善路网数据库 (20)3.7.创建逻辑网络文件 (20)3.8.进行OD反推 (21)3.9.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 (23)3.10.平衡发生与吸引交通量263.11.预测分布交通量283.12.交通流分配之用户平衡343.13.交通流分配之系统最优374.总结与改进39四、实验心得 (41)一、实验概述1.实验背景1.1.实验目的本实验是在交通流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对象区域的交通网络设计、社会经济指标、交通量的统计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状态评估等任务。

培养学生深入掌握《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满足交通规划、路网设计、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等相关工程领域对学生具备交通数据采集和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交通网络制作、TransCAD专业软件操作或计算机编程等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增强学生实践动手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将来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CHANGSHA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交通规划课程设计题目:**市南湖路过江隧道交通量预测学生**:*法铭学号: 1班级: 0902专业:交通运输指导教师:况爱武、喻丹、弓晋丽2012 年1 月13日**市南湖路过江隧道交通量预测学生**:*法铭学号: 1班级:0902所在院(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况爱武、喻丹、弓晋丽完成日期:2012-1-13**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2011年8月30日指导老师评定意见:目录绪论1第一章现状分析2一土地利用现状2二交通系统现状3第二章通道交通需求预测3一预测的思路与方法3二交通生成预测4三交通分布预测5四交通方式分担预测11五交通分配预测13六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3第三章过江隧道建设规模分析论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方案分析15二结果分析15第四章总结16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灰色预测模型的求解程序16绪论目前,**市中心城区(界定为由三一大道、东二环、南二环和湘江大道围合的区域)现有3处过江通道,从北到南依次为银盆岭大桥、橘子洲大桥和猴子石大桥,3条过江通道的交通均已趋向饱和,为进一步加强湘江东西两岸的联系、缓解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压力,**市政府拟建南湖路过江隧道,南湖路过江隧道交通量预测是论证隧道建设规模的基础。

该项目的区位图如图1.1图1-1 项目区位图研究的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市公共交通规划(2004~2020年)》。

根据相邻过江通道的区域*围内拟建过江通道对交通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及考虑到研究区域现状交通网络条件,南湖路过江通道研究区域*围以湘江为分隔线可分为河东与河西两部分:河东区域:南抵新建路,北达城南路,东以芙蓉路为界;河西区域:南抵土城头路,北达桃子湖路,西岳麓山为界。

本项设计具体内容包括:(1)过江通道影响带*围的确定,合理确定交通量预测工作的研究*围;(2)交通小区的划分,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分交通小区;(3)各小区生成交通量预测,根据各小区的土地利用性质、用地规模采用原单位法分别开展发生交通量预测和吸引交通量预测,并进行出行平衡分析;(4)交通分布预测,根据交通生成预测结论,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获取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5)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参考《**市公共交通规划(2004~2020年)》的研究结论,考虑**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居民出行方式分担率的影响,采用logit模型进行方式分担率预测。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对交通规划课堂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可以巩固和掌握在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该环节使学生拓展专业实践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掌握交通调查、OD小区划分及调查数据统计处理;熟练掌握“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的原理及方法;熟悉道路网络构造及交通分配算法实现。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交通调查根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附件1),统计分析现状年(2022 年) H区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平均出行次数、出行方式结构比例、出行目的比例、现状OD分布矩阵,表现方式可采用文字、图和表格。

附件1中相关数据说明如下:(1)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共3处,分别为A、B、C,即调查区域共划分为3个交通小区。

(2)出行目的编号说明: 1-上班、2-上学、3-公务、4-生活购物、5-休闲娱乐、6-探亲访友、7-就医、8-回程、9-其他活动( 例如接送家人等)。

(3)出行方式编号说明: 1-步行、2-自行车、3-电动车或助力车、4-公共汽车、5-地铁、6-私人小汽车、7-出租车、8-摩托车、9-单位车、10-单位班车或小区巴士、11-其它。

(4)各交通小区调查抽样率均为1‰。

2.交通小区出行发生与吸引预测根据预测,到规划年3个交通小区的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2%、1.5%;3个交通小区的就业岗位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3%、1.7%。

依据现状OD矩阵,利用增长率法预测各小区规划年的出行发生量、吸引量。

3.交通分布预测依据现状OD矩阵、交通小区出行发生和吸引的预测值,利用平均增长系数法进行交通分布预测,求出规划年的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

4.交通方式划分在只有体力出行(步行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三种交通方式下,假设Logit 模型适用,且各交通方式的效用关系如公式(1-1)~(1-3)所示,采用表1~6中的参数和规划年数据计算三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

交通规划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规划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I S ? I NANjtNG UNIVERS ITYOF TECHNOLOGY《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班级:浦交通1303组员姓名:潘阳阳、施佳佳、孙书涵王洁、徐莉、周如心指导教师:张敏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二0—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课程目的.......................................................... 1...1.2 课程内容.......................................................... 1...1.2.1 进行数据调研................................................ 1..1.2.2Vissim 仿真.................................................. 2..1.3 课程要求..........................................................2...1.4具体分工........................................................... 3... 第二章龙华广场交叉口(浦口大道-浦珠南路) ................................ 4.2.1 交叉口几何条件数据................................................ 4..2.2 信号配时数据...................................................... 5...2.3 交叉口交通流数据................................................. 1..0第三章模拟结果数据........................................................................... 1..2 .3.1早高峰数据........................................................................... 1..2 .3.1.1 行程时间记录表 ............................................. 1..23.1.2 延误时间记录............................................... 1..33.1.3 排队长度记录............................................... 1..43.2晚高峰数据........................................................................... 1..4 .3.1.1 行程时间记录表 ............................................. 1..43.1.2 延误时间记录............................................... 1..53.1.3 排队长度记录............................................... 1..6 总结..................................................................... 1..8.. 附录1 .................................................................................................................. 1..8.第一章绪论1.1课程目的1、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主要形式、规模等基本情况3、了解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及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4、掌握使用交通微观仿真系统VISSIM构造城市道路网络,特别是信号交叉口的方法5、掌握分析改变道路条件、配时条件从而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及车辆延误的方法6掌握机动车流、机非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仿真参数的设定方法,并分析机非交通流相互影响的基本原因。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T78=0.68 T87=0.72
T89=0.26 T98=0.31
最后经上述综合各种道路影响因素调整后的交通量分配图如下:
第三章报告分析
本路段位于繁华的和平商业区,交叉口分别为中华大街与和平路相交、光明大街与和平路相交,周围有新丹兰尚街、三中、光明百货、中医院等交通吸引点,以及居民区,行人交通压力大。

中华-和平交叉口为规则的十字形交叉口,相交道路中华大街为三块板道路,机非分开行驶,和平路为一块板,机非混行,南北向进出口道均为三车道,东西向进出口道均为一车道。

新丹兰尚街位于该交叉口的东南角,行人、机动车的交通吸引量都较大,改善时要考虑到周围大型建筑物较多,拓宽道路的设计思路不太现实,只有从交叉口的渠化设计着受以期解决现有存在问题。

光明-和平交叉口也属于城市主干道相交的十字交叉口,相交道路光明大街为一块板,机非分开行驶,光明大街位于该交叉口的西北角,行人、机动车的交通吸引量都较大,各个道路在交叉口外方向道路路幅均无明显变化,和平路机非混行,但因有协警值班,交通秩序基本良好。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交通规划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的原理方法。

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出行分配的基本原理方法。

(2)学习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的操作方法了解交通规划软件的作用;了解TransCAD的软件结果与主要功能;熟悉TransCAD的工作模式。

学习使用TransCAD进行交通网络编辑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节点、路段和小区等的处理方法、属性数据描述等。

掌握使用TransCAD进行交通生成、交通分布预测和交通流分配的方法,了解使用TransCAD进行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的方法。

掌握对交通需求结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TransCAD数据保存与转换方法等。

(3)对研究区域提出交通改善策略从道路网、交通设施、交通管理、静态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方面进行调查,初步提出交通规划改善方案策略。

二、交通规划原理交通规划的四阶段: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

交通生成预测的目的主要是:未来年各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需要的基础数据有:现状的各小区的发生于吸引交通量,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原单位法,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

交通分布预测主要是为了预测未来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需要准备的基础数据:现状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小区间的费用矩阵,常用的方法: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

交通方式划分主要运用概率模型与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的分布量划分为方式的分布量。

需要准备的基础数据:未来年各小区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小区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

交通分配,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求出个路段上的交通流量,使用用户平衡模型。

三、实验主要内容3.1基础资料3.2软件操作过程1、导入背景图片导入图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图片的格式必须为tif格式(可通过photoshop修改图片格式)2、新建交通小区操作简述:①新建NEW;②选择地理文件Geographic File;③选择面地理文件Area Geographic File,修改面层名称:Area,选择将面地理文件直接建立在图片当中,确定保存。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运输学院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交通工程1002班姓名纪强学号 201000527 成绩指导老师高明霞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学院课程名称: 交通规划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交通工程1002班学生:纪强学号: 201000527目录一、引言 (5)二、交通小区划分及网络的抽象 (6)1、划分原则 (6)2、抽象网络 (7)三、非平衡交通分配方法 (10)1、最短路(全有全无)交通分配方法 (10)2、容量限制交通分配方法 (12)3、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 (23)四、总结 (52)基于市局部路网调查数据的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分析一、引言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以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为例,影响交通系统运行状态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管理措施等,他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无论是进行交通规划,还是制定和实施交通管理控制措施,都必须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其可行性和最优性。

在这一过程中,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技术人员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预测各种交通网络改进方案(如增加道路,提高现有道路技术标准,改变交通管理措施等)对流量分布的影响。

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将交通系统的个单元一个一个地单独研究的。

如在设计交叉口信号灯的变化周期时,只针对一个交叉口的交通状况进行。

如果整个系统各组成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小,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然而在实际的交通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总是相互作用的。

从宏观角度看,我们所看到的道路交通流量是交通需求在既有道路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条件下的具体表现;从微观角度看,道路交通流量是大量出行者对出行路径选择的结果。

不管是道路基础设施的变化还是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变化,都会影响交通需求在路网上的分布结果,影响道路交通流的重新分布。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不仅向道路建设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引起整个城市道路交通流的重新分布,新的交通组织与交通控制措施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也涉及整个城市道路的交通系统。

本部-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

本部-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任务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2011.12目录目录 (1)一、课程设计任务与目标 (1)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1. 道路交通调查 (1)2. 出行生成、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 (1)3. 出行分布交通量预测 (2)4. 交通方式划分 (2)5. 网络交通流分配 (2)6. 城市交通规划 (2)7. 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2)三、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3)2. 课程设计要求 (3)3. 课程设计具体内容 (3)4. 课程设计考核方法 (9)一、课程设计任务与目标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交通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交通规划知识,完成基本的交通需求预测分析,路网规划设计,以及交通项目评价等实践内容。

通过实践,深入掌握对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进而具备较强的操作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图 1所示。

图 1 交通规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设计主要目标是根据交通规划理论知识体系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培养、锻炼学生在交通规划领域全面的操作能力。

具体包括:交通规划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结合重点强化交通规划理论知识体系,使学生全面了解交通规划的内容、程序、手段和成果。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 道路交通调查对规划区域的基础资料(社会、经济、土地利用以及自然地理)、交通需求、交通设施和交通现状(交通量、OD、管理状况)等资料进行调查,收集。

2. 出行生成、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根据调查交通量和规划区内现状人口计算出行的生成率、发生率和吸引率。

利用上述的出行单位发生率和将来规划人口,预测出未来交通量。

3. 出行分布交通量预测利用调查的现状交通数据,任选一种方法(增长系数法、Detroit法、Fratar 法、重力模型法)拟合模型系数,并计算未来时段的分布交通量。

4. 交通方式划分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状况,任选一种方法(转换率曲线、回归模型、Logit 模型)计算各种交通方式未来时段的划分率,同时求出各种交通方式的OD交通量。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姓名:学校:河南理工大学班级:学号: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一、 交通发生与吸引此阶段得任务就是求出对象地区得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

然后,在此量得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得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由已知数据表1:表1 现状住户及土地利用情况注:现状年为2012年数据,规划5年后得交通量,每年人口增长率均为5% ,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均不变。

可得出现状OD 表,如下:得,总交通发生量O=20310、1+22886、5+29404、04+19224、9+12718+29433+25553、7= 159530、24总交通吸引量 D=21269、7+28721、1+39983、7+19043、4+31311+24761、1+21283、小区编号发生特征(家庭收入为“**万元/年”得户数) 吸引特征(用地面积) >105~10 2~5 <2工业用地农业用地1 240 2250 5540 98056、2615、232 360 2450 6520 66069、3323、693 558 3360 7840 112088、2536、874 240 3650 3620 130031、4522、545 330 1180 3360 66044、2340、586 590 6680 5530 32055、2122、577 410 5470 4890 74021、3631、68原单位3、582、052、361、82405102=186373、20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调整系数法: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159530、24/186373、20=0、8560 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得OD表,如下:现状年为2012年,每年人口增长率为5%,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不变,所以5年后即2017年得住户数及土地利用情况如下:由上边表格可得出5年后OD表,如下:总发生交通量:O=25921、41+29209、62+37527、83+24536、39+16231、75+37564、80+32613、72=203605、50总吸引交通量:D=25877、84+34943、69+43680、64+23169、21+38094、62+30125、66+25894、27=226751、49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调整系数法: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203605、50/226751、49=0、8979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得OD表,如下:O1 2 3 4 5 6 7 发生量D1234567吸引量注:根据表1计算现状发生量及吸引量,现状表q ij值,根据各小区吸引量及发生量得值,自行给出。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EMME 3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EMME 3

第1 章绪论1.1 交通规划概述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要想顺利实施,我们都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小到上街购物,大到国家建设。

在行事之前都要有一个关于目的目标、步骤顺序、资源分配等要素的安排计划,而且事情越重大,计划就越重要,这个制定计划的过程就叫规划。

交通运输行业是社会经济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自然地,交通规划是交通建设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工作。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给人类带来出行和运输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突出的诸如道路拥挤、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又尽可能地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另外,交通的建设成本高昂,对地区、城市、甚至城市腹地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设施的效益,使交通能正确有效引导地区或城市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动工建设之前慎重地作好交通规划,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就变得十分有意义了。

1.1.1 交通规划的相关定义规划——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并设计达到此目标的工作方案或策略。

交通工程——运输工程的一个分支(运输工程包含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管道等五项内容),只研究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的交通管理和组织问题,主要是人、车、路的协调和优化配合问题。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学的分支之一。

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并且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或方案。

对象区域——交通规划的空间客体,可能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

目前主要是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因此交通规划的对象区域大多是城市。

规划的基年和规划年——交通规划总是在当前年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未来某一年的设想交通需求为工作目标提出相应的交通建设的计划。

那么当前年就称为规划的“基年”;未来交通需求量所在的那一年就叫作“规划年”,又称作“目标年”。

1.1.2 交通规划的作用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指导教师:组长:组员:2016年6月15日引言所谓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

通常,交通规划中核心的内容是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四阶段法,它们分别是交通的发生与吸引(Trip Production & Attraction),交通分布(Trip Distribution),交通方式的划分(Modal Split),交通流的分配(Traffic Flow Assignment)这四个阶段。

我们小组针对交大西门某一时段的交通量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其交通状况,并与RTMS的测量值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人工测量产生的误差,并且同时使用微波传感器数据制作交通量、密度、速度基本图并确定道路通行能力和临界车速,来分析并且深刻理解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以北下关为规划区域,利用transCAD软件对规划区域进行交通小区的划分、路网构建、OD反推以及四阶段法等工作。

目录引言 (2)一.实验概述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内容 (4)二.交通调查实验报告 (5)2.1 交大东门RTMS检测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 (5)2.1.1 RTMS的介绍 (5)2.2 RTMS交通量与实测交通量对比分析 (8)2.2.1交通调查记录 (8)1. 交通量调查 (8)2. 地点车速 (9)3. 密度的测量 (12)2.2.2 RTMS交通量与实测交通量对比分析 (15)2.2.3 速度对比分析 (17)2.2.4 密度对比分析 (18)2.3交通流三要素关系曲线 (19)2.3.1概念与数据简介 (19)2.3.2计算方法 (19)2.3.3数据分析 (20)三、交通规划 (22)3.1区域概况 (22)3.1.1基本信息 (22)3.1.2区域城市用地比例 (23)3.2 主要路段交通量统计及调查结果 (24)3.3 Trans CAD的应用过程 (27)3.3.1 交通小区的建立 (27)3.3.2 线路的绘制与相关数据的填写 (29)3.3.3 OD反推 (31)3.3.4 出行生成预测 (35)3.3.5 出行分布预测 (37)3.3.6 交通流分配 (41)3.3.7 道路网络评价 (45)四、问题及改进建议: (46)4.1 问题 (46)4.2 改进建议 (46)五、个人感想 (47)附录 (54)一、会议记录 (54)二、人员分工 (55)一.实验概述1.1 实验目的交通规划属于交通工程的一部分,是为设计达到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的策略、过程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题目: 某地区交通需求预测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开始时间: 2013 年06月 24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 06 月28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河南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设计任务 (1)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2)3. 交通生成预测 (3)3.1交通生成总量预测 (3)3.2发生与吸引预测 (4)4.交通分布预测 (8)4.1理论知识 (8)4.2计算过程 (9)5.交通方式划分 (14)5.1换算基础资料 (14)5.2计算过程 (15)5.3划分结果 (15)6.交通分配预测 (16)6.1理论知识 (16)6.2计算过程 (16)6.3预测结果 (21)7.设计小结 (22)7.1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2)7.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看法 (22)7.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22)参考文献 (24)1.设计任务首先对任务书中提供的数据进行交通现状分析;然后选用原单位法、增长率法或交叉分类法对出行产生和吸引进行预测;接下来采用增长系数法或重力模型法对交通分布进行预测;对于交通方式划分只需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单位:pcu );最后的交通分配预测可以选择最短路法或多路径交通分配法进行。

1、交通现状分析;2、出行产生和吸引预测; (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或者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法。

(2)发生与吸引预测:可供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等。

3、交通分布预测;利用调查的现状交通数据,任选一种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设定收敛标准%3=ε)、底特律法(设定收敛标准%3=ε)、福莱特法(设定收敛标准%3=ε)、无约束重力模型法并计算未来时段的分布交通量。

4、交通方式划分;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单位:pcu ) 5、交通分配预测; 采用非平衡模型中的一种。

6、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1、交通量预测(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

计算出将来生成交通辆。

(2)发生与吸引预测选择的方法:原单位法。

经过计算与调整得出各小区的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并使之和等于交通生成量。

2、交通分布预测利用调查的现状交通数据,选择平均增长系数法(设定收敛标准%3=ε),通过迭代计算、收敛判定得到未来时段的分布交通量。

3、交通方式划分:按照提供的出行比例等相关数据将出行转化为标准交通量(单位:pcu ) 4、交通分配采用非平衡模型中的容量限制交通分配方法。

3.交通生成预测3.1交通生成总量预测3.1.1理论知识交通生成预测市交通需求四阶段预测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其目标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进而在总量的约束下,求个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交通生成预测与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构成、年龄和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工种、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

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本报告中采用原单位法对交通生成总量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属性,用居住人口每人平均交通生成量来预测未来的居民出行量。

单位出行次数为人均或家庭平均每天的出行次数,由规划基年——2012年的居民出行调查结果统计得出。

预测不同出行目的交通生成量可采用如下方法:∑=k TT(3.1)∑=lE klk NaT(3.2)式中:T——研究对象地区总的交通生成量;kT——出行目的为k时的交通生成量;k——出行目的;l——人口属性(常住人口、就业人口、工作人口、流动人口);kla——某出行目的和人口属性的平均出行生成量;EN——某属性的人口。

3.1.2计算过程此次规划的对象为某地区,划分为5个交通小区,如图3-1所示。

图3-1 某地区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设定此次交通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年限为10年,规划基年为2012年,即规划期为2013年到2027年。

表3.1是各小区现状的OD 调查结果,表3.2是整理后的各小区现在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

在常住人口原单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原单位法预测其将来的出行生成量。

表3.1 2012年现状OD 调查结果(万人)O 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 小区A 0 43 52 65 39 199 小区B 52 0 47 52 79 230 小区C 63 73 0 73 59 268 小区D 72 42 57 0 48 219 小区E 36 75 65 39 0 215 合计2232332212292251131表3.2 各区现在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O D 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 现状人口 将来人口 小区A 199 117.500 209.330 小区B 230 122.600 203.150 小区C 268 121.200 199.760 小区D 219 124.100 197.916 小区E 215 123.400 207.056 合计2232332212292251131608.8001017.21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得:现状出行生成量1131215219268230199=++++=T (万次/日) 现状常住人口N=608.800(万人)将来常住人口M=1017.212(万人)常住人口原单位T/N=1131/608.800=1.858(次/(日·人))因此,将来的生成交通量X=M ×(T/N)=1017.212×1.858=1890.0(万次/日) 3.2发生与吸引预测 3.2.1理论知识与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相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也分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

本报告中仍采用原单位法对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

利用原单位法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时,首先需要分别计算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然后根据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与人口、面积等属性的乘积预测得到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值,可用下式表示。

⎭⎬⎫==j j i i cx D bx O(3.3)式中:i O ——小区i 的发生交通量;b ——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发生次数(次/(日·人));x ——常住人口、白天人口、从业人口、土地利用类别、面积等属性变量; j D ——小区j 的吸引交通量;c ——某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吸引次数(次/(日·人)); i ,j ——交通小区。

当个小区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之和不相等,且各小区的发生交通量或吸引交通量之和均不等于交通生成总量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根据区域的交通生成总量对推算到各小区的发生量进行校正。

假设交通生成总量T 是由全人口P 与生成原单位p 而得到的,则:P p T ⋅= (3.4)如果交通生成总量T 与总发生交通量∑==ni i O O 1有明显的误差,则可以将i O 修正为:i i O OTO ⋅=' ()n i ,,2,1⋅⋅⋅= (3.5)为了保证T 与总吸引交通量∑==nj j D D 1也相等,这样发生交通量之和、吸引交通量之和以及交通生成总量三者才能全部相等,为此,需将j D 修正为:j j D DTD ⋅=' ()n j ,,2,1⋅⋅⋅= (3.6)3.2.2计算过程假设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原单位不变,由表3.1中计算得到的结果对将来的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进行预测。

1)求现状发生与吸引原单位。

小区A 的发生原单位:199/117.5=1.694(次/(日·人)) 小区A 的吸引原单位:223/117.5=1.898(次/(日·人)) 同理,可以计算其他交通小区的原单位,结果如表3.3所示。

表3.3 现状各小区发生与吸引原单位(单位:次/(日·人))OD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合计小区A 1.694 小区B 1.876 小区C 2.211 小区D 1.765 小区E 1.742 合计 1.898 1.900 1.823 1.845 1.8232)计算各交通小区的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小区A的发生交通量:209.33×1.694=354.605(万次/日)小区A的吸引交通量:209.33×1.898=397.308(万次/日)同理,其他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

表3-4 各小区未来的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日)OD小区A 小区B 小区C 小区D 小区E 将来小区A 354.605 小区B 381.109 小区C 441.669 小区D 349.322 小区E 360.692 将来397.308 385.985 364.162 365.155 377.4633)调整计算。

由上面的结果可知,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不等于其吸引交通量之和,所以,需要进行调整计算。

调整的目标是使上述两者相等,即满足下式:∑∑=i ijjO D(3.7)调整方法采用总量控制法,即使各小区发生交通量之和等于其吸引交通量之和,且都等于将来交通生成总量。

根据总量控制法的基础公式可推导得到:∑⨯='iNi i i O T O O / (3.8)∑⨯='jNj j j D T D D / (3.9)按上式的计算结果如下:090.355400.1887/0.1890605.354'=⨯=A O 630.381400.1887/0.1890109.381'=⨯=B O 273.442400.1887/0.1890669.441'=⨯=C O800.349400.1887/0.1890322.349'=⨯=D O 185.361400.1887/0.1890692.360'=⨯=E O 289.397070.1890/0.1890605.397'=⨯=A D 967.385070.1890/0.1890985.385'=⨯=B D 145.364070.1890/0.1890162.364'=⨯=C D138.365070.1890/0.1890155.365'=⨯=D D 443.377070.1890/0.1890463.377'=⨯=E D调整后的结果如表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