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目录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目录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道路等级、分类和功能。
2. 使学生了解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掌握道路线形、横断面设计的基本原理。
3. 帮助学生了解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交通流的理解。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纸等工具分析城市道路网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几何知识进行道路线形、横断面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知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交通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道路交通设计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初中地理与数学学科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数学运算能力,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实际表现。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交通设计基本概念- 道路等级与分类- 道路功能与要求2. 城市道路网规划- 规划原则与方法- 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3. 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 交通流基本概念- 交通组织方法- 信号设计原理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阶段:道路交通设计基本概念(1课时)- 第二阶段:城市道路网规划(2课时)- 第三阶段: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2课时)5. 教材章节及内容- 第一章:道路与交通概述(教材第1章)- 第二章:城市道路网规划与设计(教材第2章)- 第三章: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教材第3章)教学内容组织:1.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
道路规划课程设计
道路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道路的分类、功能及规划原则。
2. 使学生掌握交通流量分析、路网布局设计等道路规划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道路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进行道路规划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道路规划问题的能力,包括交通组织、道路设计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规划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城市发展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道路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安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道路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地理、数学基础,对城市发展、交通规划等方面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规划基本概念- 道路的定义、分类与功能- 道路规划的原则与目标2. 道路规划方法- 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 路网布局设计原理- 道路设计标准与规范3. 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发展- 道路规划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 道路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道路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4. 道路规划实践案例- 国内外城市道路规划案例解析- 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5. 道路规划实地考察与模拟实践- 实地考察城市道路规划现状- 模拟实践道路规划设计与评估- 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道路规划基本概念第二周:道路规划方法第三周:城市道路规划与经济发展第四周:道路规划实践案例第五周:道路规划实地考察与模拟实践教材章节关联:《城市地理学》第三章: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交通工程学》第二章: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相关章节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是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学习到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和谐、便捷、安全和舒适,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效率和质量。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计原理、交通需求量预测、道路交叉口设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通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设计工作;2.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3.增强学生与市场的对接、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交通设计原理1.交通规划概述;2.剖析城市交通特点;3.交通流理论;4.交通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交通需求量预测1.交通需求特点;2.交通数据计算方法;3.交通流量预测方法;4.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第三章:道路交叉口设计1.道路交叉口的要求与限制;2.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原则;3.交叉口设计的数学模型;4.实际应用案例。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概述;2.路线设计方法;3.公交站点定位;4.公交线网的优化设计。
第五章:综合交通运输规划1.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和内容;2.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模式的选择;3.路网设计中的环保和节能;4.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程要求和评价1.学生应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堂和作业任务;2.学生需在课后认真复习所学知识;3.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4.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论文;5.期末论文应包括所学知识的综述和应用案例的分析。
五、实践与实习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将组织实践和实习环节,学生将有机会进入实践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实践环节的深入学习,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包括道路分类、交通流特征等;2. 学生能够了解并分析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影响因素;3. 学生能够掌握道路网布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出改善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收集和分析道路交通数据;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如GIS,进行简单的道路交通规划;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道路交通规划的实地考察和调研;4. 学生能够撰写道路交通规划报告,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关注和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交通问题,认识到交通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树立环保和公共安全意识;4.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探究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道路分类、交通流特征、交通规划目的和意义,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原则:阐述规划原则,如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环保性等,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二节进行分析。
3. 道路网布局与交叉口设计:讲解道路网布局方法、交叉口设计原则,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内容,进行实例分析。
4. 道路交通规划实践操作:运用GIS软件进行简单规划,结合课本第三章内容,进行实践操作教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目的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熟悉并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进行城市交通规划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以及交通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 交通规划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介绍交通规划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分析技术,包括交通流量调查、交通行为分析等。
3. 交通规划的交通需求预测:介绍交通需求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预测技术。
4. 交通规划的网络设计和交通组织:介绍交通网络设计和交通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道路网络设计、交叉口控制等。
5. 交通规划的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介绍交通规划中的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包括交通事故分析和交通环境评价等。
6. 交通规划的评估和调整:介绍交通规划的评估和调整方法,包括交通规划方案评估和交通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等。
三、课程设计要求1.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
2.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实地调研和实践能力,能够进行交通流量调查和交通行为观察等实际操作。
3.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交通规划项目。
四、课程设计流程1. 课程设计前期准备:组织学生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2. 课程设计方案制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城市或者地区进行交通规划设计,制定课程设计方案,包括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和技术选择等。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运用相关方法和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交通流量调查、交通行为观察等。
4. 交通需求预测:学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运用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和技术,对未来交通需求进行预测。
5.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学生根据交通需求预测结果,运用交通网络设计和交通组织方法,设计交通规划方案。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4.能够运用道路交通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道路交通规划;5.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6.能够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方案比较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能够从人的需求出发进行道路交通设计;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提出新的道路交通设计方案;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够在团队中完成道路交通设计任务。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4.道路交通设计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道路交通设计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道路交通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流程和技术;4.实验法:通过道路交通设计实验,使学生实际操作和验证道路交通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交通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交通工程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3.多媒体资料:收集相关的交通工程视频和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交通工程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交通流的基本特性。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道路交通设施的分类、功能及设计要求。
3. 帮助学生掌握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道路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道路交通系统的能力,包括道路线形、横断面、交叉口等设计。
3. 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道路交通设计方案讨论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交通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交通领域知识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交通问题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具有较好的基础,但对道路交通设计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交通设计基本原理:介绍道路交通设计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包括道路功能、交通流特性、安全性、环保性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交通设计概述2.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讲解道路、桥梁、隧道、交叉口等交通设施的分类、功能及设计要求。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3. 道路线形设计:介绍道路线形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线形设计4. 交叉口设计:讲解交叉口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信号灯设计、渠化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叉口设计5. 交通组织与信号设计:介绍交通组织原则、信号设计方法及优化策略。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 背景和目的
- 介绍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城市发展需求、
交通状况等。
2. 现状分析
2.1 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
- 分析当前道路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包括高峰时段的交通
流量、拥堵路段等。
2.2 道路设施和交通安全问题
- 对现有的道路设施和交通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道路设备
状况、事故易发路段等。
3. 规划目标和原则
- 确定道路交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包括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改善交通流动性、降低交通事故等。
4. 规划内容和措施
4.1 道路网络布局
- 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布局,包括主干道、支路及其连接方式等。
4.2 交通信号控制
- 安排交通信号控制,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情况。
4.3 公共交通发展
- 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增加公交线路和站点,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
4.4 道路改造和扩建
- 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和扩建,以缓解交通压力和优化交通网络。
5. 实施计划和建议
- 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建议,包括时间表、预算估算等。
6. 结论
- 总结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目标、措施和计划,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以上是对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一个简单概述,更详细的内容和数据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原则与流程。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掌握其功能与规划要求。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流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基本交通参数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交通现状,识别交通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规划原理,设计合理的道路与交通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共同完成规划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作出贡献的意愿。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交通规划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理解、接纳不同的观点,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氛围。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与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解析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概述”2. 道路与交通设施类型及功能:讲解不同类型的道路、交通设施及其规划要求,分析各类设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3. 交通参数计算与分析:教授交通流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基本交通参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交通现状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交通参数及其计算方法”4. 道路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的道路与交通规划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规划过程及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四章“道路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5. 道路与交通规划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针对某一城市区域的交通规划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特点;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规划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规划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高效的交通线路和设施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交通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交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交通观念,倡导绿色出行,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对城市交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分析交通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规划概述2. 城市交通系统:讲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特点,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交通系统及其问题3. 交通规划方法:介绍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方法,重点讲解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设计等内容。
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规划方法与模型4.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的交通规划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
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规划案例分析5. 现代交通规划技术:介绍现代交通规划技术,如GIS、大数据分析等,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现代交通规划技术6. 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交通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绿色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交通规划方法,设计合理、高效的交通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交通模拟软件等,进行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交通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时具备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对现实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 交通规划的含义、分类与目标- 交通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2. 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 道路交通设施及其功能- 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发展- 交通需求与供给分析3. 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 交通调查与分析方法- 交通模型建立与参数估计-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及评价4. 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交通模拟软件介绍与操作-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及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5. 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 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案例- 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第二周: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第三周: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第四周: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五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材章节进行合理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设计
第一章概述本次课程设计是以给定的交通小区和小区内道路为背景,根据已知的社会经济历史数据、现状OD数据以及现状路网数据,利用交通规划原理,预测2020年交通需求,并对路网改造提出建议。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人口、经济等指标预测;②交通发生与吸引预测;③交通分布预测;④交通分配预测。
1.1规划对象此次交通规划的对象如下图1-1所示图 1-1 规划对象该规划区域共划分为5个交通区(图形中线路数值为出行时间,有些为固定值,有些与交通量有关,Q为交通流量)1.2规划年限进行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及2020年预测1.3规划依据对于城市交通规划而言,人们主张从综合交通的角度进行一体化交通规划,以避免轨道交通和道路的重复投资、协调各种交通方式、提高交通系统效率。
于是在城市范围内着眼于居民的出行行为,研究其出行时利用的交通方式构成,据此合理规划必要的交通设施的方法论—居民出行法获得了采用。
该方法在美国从1948年开始,并逐渐扩大到全美各个城市。
在日本从1960年代才开始使用。
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目前经典的四阶段预测法。
四阶段预测法作为经典的交通需求预测法,逻辑关系明确、步骤分明、形象,至今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工程实际当中。
然而,该方法具有其局限性,人们期待着研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和居民出行行为、符合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需求预测理论。
第2章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及预测2.1现状分析表1、2、3分别为人口、GDP、汽车保有量的历史数据。
表4为经过调查获得的小区间出行OD矩阵。
表1 规划区域人口历史数据单位:人年份小区1 小区2 小区3 小区4 小区5 2004 703 702 681 721 727 2005 819 702 675 759 698 2006 794 789 700 753 756 2007 800 855 809 814 793 2008 939 877 929 839 874 2009 920 869 1005 866 924 2010 912 961 948 913 1023 2011 1063 1039 1028 941 1055 2012 1057 1109 1047 1080 1031 2013 1079 1111 1182 1178 1111表2 规划区域GDP历史数据(单位:1000元)年份小区1 小区2 小区3 小区4 小区5 2004 6320 5536 5472 5446 5822 2005 7466 6456 7191 6103 7247 2006 7599 7390 7729 7918 7407 2007 8748 9089 9046 8921 8777 2008 10716 9464 9434 9486 10018 2009 11388 11421 12188 11039 12121 2010 12669 12808 13044 12278 13656 2011 14839 15265 13836 13765 13315 2012 16118 16468 16786 16802 16858 2013 18082 17667 18366 17635 17161表3 规划区域汽车保有量历史数据(单位:辆)年份小区1 小区2 小区3 小区4 小区5 2004 284 254 330 337 245 2005 298 289 345 341 399 2006 432 411 445 411 337 2007 434 416 476 440 435 2008 485 468 534 490 443 2009 536 515 542 538 578 2010 617 560 582 622 607 2011 644 642 659 593 713 2012 658 769 742 707 728 2013 799 788 818 750 723表 4 现状调查OD表交通区 1 2 3 4 51 1000 500 300 200 1002 450 1500 500 100 1503 350 200 800 300 504 150 150 300 700 505 80 100 50 70 500由2004-2013 年各小区的人口、GDP 和汽车保有量,现状调查OD表历史数据可以看出,数据的整体趋势都是线性增加的,但因个交通小区的功能、社会经济等的不同增长的幅度各不相同。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计算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交通规划方案,如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并明白其适用场景和优势。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流量、通行能力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交通状况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和数据分析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小型交通规划方案,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与他人有效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城市交通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认识到交通规划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民生,提高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维护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交通规划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使学生理解交通规划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交通规划概述”- 内容:交通规划的起源、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2. 城市交通系统组成:讲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分析各类交通设施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交通系统”- 内容:道路、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停车设施等组成部分。
3. 交通规划方案类型及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交通规划方案,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三章“交通规划方案”- 内容: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组织与管理规划等。
道路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道路系统的构成和分类。
2.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了解不同类型的道路规划布局。
3. 帮助学生了解道路规划中的交通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等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道路规划设计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小型道路规划项目。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规划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
2. 引导学生关注道路规划中的民生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道路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道路规划的基本知识,培养其规划设计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规划基本概念:介绍城市道路系统构成、分类及功能,涉及课本第一章内容。
2. 道路规划设计原则:讲解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便捷性、环保性等,参考课本第二章。
3. 道路规划布局:分析不同类型的道路规划布局,如方格网、环形、放射状等,结合课本第三章实例进行讲解。
4. 道路规划影响因素:探讨交通安全、环保、经济效益等因素在道路规划中的应用,参考课本第四章内容。
5. 道路规划设计与实际操作:教授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道路规划设计,结合课本第五章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小型道路规划项目。
6. 教学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道路规划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参考课本各章节案例。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课本相应章节。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有序。
道路交通规划与组织课程设计
道路交通规划与组织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和背景道路交通规划与组织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道路交通规划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道路交通规划和组织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评估现有交通规划和交通组织的能力,同时掌握交通规划与组织的技巧和能力。
本课程适用于交通工程、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旨在培养他们在道路交通规划和组织的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道路交通规划基础本章介绍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知识,包括道路系统、交通流量、交叉口、停车场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了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常用的交通工具和交通信号,以及如何设计被动和主动的安全系统。
第二章道路交通规划案例分析本章将介绍实际城市交通规划案例,并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将能够掌握在不同背景下实现城市交通规划目标的能力,如减少交通拥堵、改善道路状况等。
第三章道路交通组织基础本章将讨论交通组织的基本知识,包括交通信号系统、行人过街系统等内容。
学生将了解如何分析交通流,如何设计交通系统来实现安全和效率,并了解不同交通组织模式的优缺点。
第四章道路交通组织案例分析本章将介绍实际的交通组织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
学生将能够掌握在不同交通环境下实现交通组织目标的能力,如提高交通效率、提高安全性等。
第五章交通规划和组织的综合实践本章将讨论如何综合应用交通规划和组织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实际的交通系统设计。
学生将参与到小组设计、模拟演练、方案讨论等实践活动中,掌握实际交通规划和组织实践技巧。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通过交互式教学,学生将参与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演练等活动中,增强交通规划与组织实践技能。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评估包括作业、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等,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交通规划和组织相关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的应用能力。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包括道路、公共交通、交通设施等。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流量、行车速度、服务水平等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交通规划方法,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交通规划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和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热情。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的意识,树立安全出行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的观念,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交通规划学科性质,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未来参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其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通规划概述2. 城市交通系统构成:分析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公共交通、交通设施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交通系统3. 交通规划方法:讲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如交通流量分析、服务水平评价、网络优化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规划方法4. 评价指标与计算:介绍交通规划中的主要评价指标,如行车速度、交通流量、服务水平等,并讲解其计算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交通规划评价指标5. 实践案例分析:选取实际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其规划过程、方法及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交通规划案例分析6. 团队协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交通规划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道路规划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熟悉城市交通规划、道路网设计、道路交叉口设计等内容。
2.技能目标:学会运用CAD等软件进行道路规划设计,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民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道路规划设计基本概念:道路及其组成部分、道路分类、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2.城市交通规划: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预测、交通规划方法。
3.道路网设计:道路网结构、道路等级划分、道路网优化。
4.道路交叉口设计:交叉口类型、设计原则、交叉口设计方法。
5.道路规划设计软件应用:CAD、GIS等软件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阐述、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熟悉道路规划设计软件,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道路规划设计原理》等。
2.参考书:《城市交通规划》、《道路工程》等。
3.多媒体资料:PPT、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CAD、GIS软件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学习目的为了巩固和深入掌握在《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掌握的实践环节。
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掌握交通数据调查采集及现状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交通网络规划等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分析庆阳市现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2、交通调查与预测;3、庆阳市新区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4、选取其中一条主干道(必须选自己设计的某一条),进行横断面、平面、纵断面线形综合设计。
三、设计要求1、运用所学知识,文字说明庆阳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2、交通调查与预测调查所给路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
3、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体系,要求路网间距合理、道路线形顺畅、各级道路宽度符合规范、路网均衡、连通性好。
4、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1)基本技术指标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V:40~60km/h;红线宽度:20-80m(根据自己设计);车行道横坡:1.5%;人行道横坡:2%。
(2)标准横断面图(1:100);平面图(1:1000),内容包括:红线、车行道边线、分隔带、路中心线及桩号、控制点座标及标高,平曲线要素,交叉口缘石半径,路幅宽度标注等;纵断面图(纵向1:100,横向1:1000),根据控制点标高,结合周围地形,设计并画出纵断面图。
四、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3000字以上说明,包括平曲线半径及曲线要素计算书。
具体内容应包括城市道路与交通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交通调查图示及说明,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
地块道路网设计思路(快、主、次、支路)和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包括平曲线曲线半径和要素的计算过程。
2、图纸(1)图纸目录1份(2)道路系统规划图(3)道路系统分析图(快、主、次、支分析及各条道路横断面设计)(4)标准横断面图(CAD)(5)平面线形图(CAD)(6)纵断面图(CAD)(7)交叉口设计(CAD)注意事项:设计成果统一A3、装订成册,包括封面、封底、正文;封面可自行设计,含课程设计名称、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等必备信息。
电子稿名称格式:学号姓名.doc。
所有图纸均有统一的图框、图名、图例、比例尺,设计者姓名及日期等。
道路系统规划图和平面线形设计图还需指北针。
五、进度要求:2016年 06 月 27 日9:00前必须上交成果。
统一交至授课教师处。
备注:建议道路网间距:快速路1500~2500米;主干路 800~1500米;次干路300~500米;支路 150~250米。
中等城市道路宽度:主干路 40~60米;次干路 24~36米;支路 15~24米。
交叉口缘石半径:主干路15~25米;次干路 8~10米;支路 5~8米。
单位出入口:3-5米。
注:设非机动车道时选用低值。
空间结构规划设计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分区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规划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城市的总体发展与满足当前居民的生活需要[5]。
根据东环路地块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形成“二轴、四线、二心、三区”的规划结构。
二轴:一条景观轴从娄门桥路到杨枝塘路,沿着莫邪路呈南北向发展,形成环古城传统景观轴,沿线主要有永林新村、苏州大学北校区、里河一村、现代花园等小体量滨水建筑,建筑具有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而另一条景观轴也是从娄门桥路到杨枝塘路,并沿着东环快速路这条主干道发展,形成以大体量、高层住宅和办公建筑为主要特色的东环路城市景观轴,沿线主要有杨枝新村北园、长风别墅、东环一三村、相门新村等。
四线是沿着娄门路、干将路、葑门路、杨枝塘路这四条主要道路形成的东西向城市景观风景线。
这四条景观风景线将东环路地块划分为三个大致均等的区域,形成四道独特的空间走廊。
二心是二个特色商业游憩中心:娄门路商业中心——滨水生态特色街区,葑门路游憩中心——以葑门西街保护为出发点,同环古城风貌带相衔接的传统特色街区。
三区是结合现状,规划了三个大型特色居住片区,即苏大、里河、宏葑。
这三大片区沿主要干道建设发展,依据景观、交通等有利区位,形成集居住、商业、游憩为一体的大型居住区二、庆阳市城区的交通运行现状(一)城区主干道拥堵严重随着庆阳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居民对小汽车的消费水平也迅速增加。
庆阳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140769辆,仅2014年度全市新挂牌的私家车就有24635辆,年增长率17.5%,加之庆阳市位于银西公路中段,过往车辆数量多,机动车辆的增加导致道路负荷增加,堵车几率增大。
①通常情况下,庆阳市城区主要干道上的车辆行驶速度为30~40公里/小时。
由于车辆增多、道路建设和改造的滞后,城区主要交通干道时常发生拥堵,上下班的高峰期拥堵更为严重。
交通拥堵导致市内主干道上车辆行驶速度低于30公里/小时,有时甚至车辆行驶速度不足10公里/小时,东西大街和九龙路上各类车辆行驶速度常常低至15公里/小时。
庆阳市城区中心区已经发展成为集商业、生活、娱乐为一体的中心地带,人口密度大,交通出行量剧增,而庆阳市在早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并没有考虑到城市发展如此之快,交通运行对道路需求压力如此之大,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到停车问题,导致停车泊位严重不足,机动车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上乱停乱放,只要有能停车的位置车主就随意泊车,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形成了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车辆的停放问题,庆阳市政部门决定于2010年开始在街道路面两旁设置临时停车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问题。
但由于街道两旁停放车辆过多、停放时间过长等原因,原本不宽的街道变得更窄,比如东、西大街因为街道两旁停车过多,致使道路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变成双向两车道,加上行人不按照交通指示要求定时定点定地过马路,人车混杂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了城区道路拥堵,机动车辆正常通行受阻。
(二)机动车辆违规行驶且人车混行庆阳市城区交通参与者因为受传统交通观念和传统交通行为方式的影响,整体素质较低,无视交通法律法规的存在或者交通意识淡漠,文明的交通习惯尚未形成,各类车辆随意违章行驶现象普遍存在,交通违规违法现象十分突出。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有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在庆阳城区的街道上,部分车辆超速行驶,在十字路口和街道交汇处,如果有行人正在通过人行道,车辆不仅不按规定让行反而加速通过。
大多数行人在通过街道时也不走人行横道线,往往占用机动车道随意穿行。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区的交通秩序,也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公交车、出租车随意停车揽客现象也十分普遍,市区的主要街道没有明令禁止各类车辆临时停靠,出租车司机往往为了抢生意随意停车载客。
许多公交站点没有明确的标注,乘客随意招手上车现象屡见不鲜,整体的交通通行受到很大阻碍。
位于东大街中段的陇东商场出口处,许多小摊贩摆摊设点占道为市,致使该路段人车混行、行人随意穿越街道,严重影响了街道的通行效率。
(三)公共交通需求供给失衡且运行效率低庆阳市城区没有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工具主要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主。
这种单一的公共交通供给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城市发展对交通的需求。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出租车2200余辆,公交汽车309辆,公交线路12条,149个公交站点,公交路线覆盖率95%,公共交通供给不足未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①城区公交运行路线重复率高,仅九龙路上的公交线路就有5条,其他路段公交路线交叉重复率也很高。
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许多站点没有公交站牌,部分公交站点设置在十字路口、单位大门口或街道的交汇处附近,因为这些地方行人密集,人流量大,影响了街道上车辆的通行速度。
出租车动力系统通过改造,由燃油动力变成天然气动力,但庆阳市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庆阳城区仅有三个天然气供应站,经常出现“断气”现象,尤其冬季更为严重。
据调查,每天停在加气站外等候加气的出租车有300辆左右,有些出租车为了加气会持续等待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加不上天然气就不会上路行驶,直至加上气之后才会运营。
这样以来,实际运行的出租车数量大大下降,许多想要乘坐出租车出行的市民往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搭乘到出租车,出租车对于公共交通的分担能力远远不足。
(四)交通事故频发且环境污染严重由于主要街道上车辆经常拥堵,驾驶者违章行驶,行人不走人行道,人车混行等一系列原因,庆阳市城区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据庆阳市交管部门统计,仅2014年全年市内共发生交通事故1053起,其中因违章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356起。
①此外,庆阳市城区的机动车辆流量大,并且很多车辆质量状况差,废气排放量和噪音大,行车带来很多灰尘,直接影响到市民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对城市环境污染程度也很高。
机动车辆尾气的大量排放已成为污染大气的元凶,汽车尾气中铅、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居民疾病发生率上升。
二、庆阳市城区不良交通现象的原因分析(一)客观原因1.城市车辆不断增加从2000年起,在汽车消费信贷等金融政策的支持下,汽车开始从高端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小汽车已经成为城市部分家庭的便利交通工具。
近年来庆阳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规模也随之扩大,庆阳市GDP已经突破600亿元,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超过了10%。
②城市人口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居民对于汽车的购买愿望和购买力也大大增强,很多工薪阶层都已贷款买车或者计划贷款买车,商界人士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小汽车,私家小汽车数量迅速飙升。
车辆增加使城区道路上车流量不断增大,必然会加大道路的负荷,人均占有道路面积也越来越小,加剧了交通拥堵等不良交通现象的发生。
2.道路结构不合理且发展缓慢近几年,庆阳市虽然实施了包括小十字、九龙路、东西大街、南北大街等地段老城区主干道路面拓宽等工程,但城市道路供应明显不能满足人车通行的需要,市政府只注重主干道网规划建设,忽视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网的规划建设,支路和次干道对主干道交通压力的分担能力有限。
相比于迅速发展的城市交通需求,庆阳市城区道路建设整体发展缓慢达不到国家建设部规定的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应在11平方米以上,路网密度应大于3公里/平方公里的标准[4]。
而庆阳市目前人均道路面积为9.18平方米/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路网密度为1.27公里/平方公里,也与国家标准相差较远。
庆阳市城区道路结构为不规则的“井”字型,道路结构为单一的平面空间,没有立交桥、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
道路布局过于集中在老城区的小十字、人民医院十字中心周围,122①②参见:庆阳市交通警察大队2014年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