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茶树种植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文成县茶树栽培气候区划
![基于GIS的文成县茶树栽培气候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3c638a17650e52ea55189829.png)
、 CH EN o Y ng
适 宜茶 叶 种 檀 , 目前为 止 全 县 茶 园面 积 18 33 m , 到 0 .3h 其 中 无性 系早 茶 良种 茶园 1 9 m2无性 系 良种 率达 8 .%。 0h , 4 26
月份
1 2 3 4
5
表 1 文 成 县 全 年 降 水 量 月 际 分 布
tac lvt nidc tr,h e lnigci t o igw ss de sn ega hcifr t nsse ( S . e ut ainae ec e g e ut ai n iaostetapa t l i znn a t iduigg orp i nomai ytms GI ) T ac lvt rai w n h n i o n ma c u o i o n
47 0万 元 。 季 冻 害 、 春霜 冻 和 夏秋 高 温 干旱 等 各 种气 6 冬 早 象 灾害 影响 茶叶 的 产量 和品 质 。 此 , 茶叶 种植气 候 区划 因 对
6
2 33 5 .
1 2
3 . 68
表 2 文 成 县 全 年 湿 度 月 际 分 布
月份
1 2 3 4 5 6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1 0 2年第 1 9期
基 于 GI 文成 县茶 树栽 培气 候 区划 S的
陈 勇
( 江 省 文 成 县 气 象 局 . 江文 成 3 50 ) 浙 浙 2 30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c44e7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c.png)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
分析具有空间属性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结合专家
知识和经验,对特定地区的用地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其适宜的用途类型,从而实现合理规划、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条件、经济发展需求、
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区域内不同用途的用
地适宜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
发展。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收集:收集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资源等数据,包括地
形地貌、水文水资源、气候环境、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等。
2.数据整理和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插值等,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的特点,选取
适宜的评价指标,如土地承载力、土地利用强度、生态环境适应性等,并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反映其对评价结果的相对重要程度。
4.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利用GIS工具,将数据按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包括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属性查询等,构建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以模拟不同因素对用地适宜性的影响。
5.评价结果分析和展示: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适宜性等级,同时利用GIS技术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包括制作适宜性图、统计图表等。
1.空间分析能力强:GIS可以处理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能够分析不同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关系,从而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用地适宜性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
江南茶区茶树栽培综合适宜性评价
![江南茶区茶树栽培综合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cdafaa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b.png)
江南茶区茶树栽培综合适宜性评价胡波;金志凤;李颖;丁烨毅;李仁忠【摘要】为了评价江南茶区茶树栽培适宜性,本文综合考虑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筛选出年平均气温、年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13℃出现的频率、4-10月的平均相对湿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壤酸碱度和土壤质地等9个评价指标,应用AHP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图和茶树栽培现状,经细网格推算,构建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模型,将江南茶区茶树栽培区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茶树栽培的面积分别为317518.3 km2,410343.3 km2,148064.5 km2,分别占江南茶区评价面积的36.25%、46.85%和16.9%.利用浙江省松阳县茶树种植现状分布图对松阳县茶树栽培综合适宜性区划结果进行检验评价,表明松阳县茶树栽培适宜性区划结果与茶树种植的分布现状比较吻合.评价结果可为茶树栽培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cultivation in the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with the climate,topography,and soil factor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the article selects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the annu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10 ℃,the frequency of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 below-13 ℃,the average humidity from A pril to October,slope,aspect,altitude,soil pH,and soil texture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suitability in the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The weights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es are calculated by the AHP entropy bined with the land-use map and the status of tea cultivation,the evaluation model of suitability of tea cultivation isestablished by the fine grid calculation.The suitability of tea cultivation is divided into 3 classes:suitable,sub-suitable and non-suitable reg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s of suitable,subsuitable and non-suitable regions for tea cultivation are 317518.3 km2,410343.3 km2,and 148064.5 km2,which accounted for 36.25%,46.85% and 16.9%o of the total evaluation area,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a cultivation of Songyang to validate and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sui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of tea cultivation,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are identical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tatus of tea cultivation.The evaluation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ed layout of tea tree cultivation.【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8(046)002【总页数】6页(P390-395)【关键词】土壤酸碱度;AHP熵权法;适宜性评价;检验;江南茶区【作者】胡波;金志凤;李颖;丁烨毅;李仁忠【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局,宁波315012;浙江省气候中心,杭州310017;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08;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局,宁波315012;浙江省气候中心,杭州3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S571引言中国是世界茶业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之一。
基于GIS的土壤种植适宜性评价系统建设
![基于GIS的土壤种植适宜性评价系统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177390f90c69ec3d5bb75d0.png)
2 系统框架构建
有 微 … 降 灌 地 汞 锵 ” 海 坡 …
土壤种 植 适 宜 性 评 价 系统 要 能 够 充 分 展 示 与
机
质
量
元 素
雨
量
溉
水 量
r
水 鞋
拔
土壤有 关 的 自然 和人 类生 产 变 化情 况 , 合 GI 综 S平
图 1 评 价 因 素体 系结 构 图
土壤 对农 作 物 的 生 长 适 宜 性 影 响 因 素 主 要 有
黄亚萍 许友清。 ,
(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 江苏 南京 2 0 1 ,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 10 3 。 江苏 南京 2 0 1 ) 10 3
摘 要 现代 农 业 生产 正在 由传 统 模 式 逐 步 向“ 细农 业” 展 模 式 转 变 ,精 细农 业 ” 在 充 分 了解 土 地 资 源 和 农 精 发 “ 是
3 2 确定 评价 因素 .
大 的空间分 析 功 能 , 够 很 好 地 分 析 、 达 土 壤 分 能 表 布与 特性 的空 间关 系 , 将 空 间 数据 和 属 性 数据 紧 并 密集 成 , 有完备 的空 间 特性 , 具 能够 提 高操 作 效 率 , 合理 地分 配 有 限 资 源 , 持 信 息 的一 致 性 , 效 管 保 有 理海量 数据 , 形成 完 整 的 、 文并 茂 的管理 体 系 , 图 并 且 能够进行 评 价 、 测 和 辅 助 决 策 , 现 土 壤 资 料 预 实 的数 字化 、 网络化 、 能化和 可视化 [ 。 智 3 ]
关键 词 土壤 地 理 信 息 系统 适 宜性 评 价 精 细 农 业
中 图分 类 号 :2 8 P0
基于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适宜性评价 何铭谦
![基于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适宜性评价 何铭谦](https://img.taocdn.com/s3/m/7e8d1bd8ba1aa8114531d929.png)
基于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适宜性评价何铭谦发表时间:2018-11-08T09:24:11.3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作者:何铭谦[导读] 利用GIS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发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优势,但影响因子和权重的确定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关键。
棕榈设计有限公司摘要:生态适宜性评价需考虑众多影响因素,以GIS为研究工具,利用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弥补传统景观规划中在此方面能力不足的弱点。
相比等权叠加法,通过层次分析法赋值权重,能够弱化权重赋值过于主观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以GIS为应用平台,通过层次分析法赋值因子权重的方法,以评价场地生态适宜性。
关键词:生态适宜性评价GIS 层次分析法1.引言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及环境的污染超过其所能承受的平衡限度,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引起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
人们开始反思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努力寻求两者的协调发展。
景观生态规划在解决生态问题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研究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在协调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建议[1]。
2.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是在生态调研的基础上,寻求最佳可行的土地有效合理利用方案,根据研究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特点,分析区域的生态敏感性以及发展的制约因素,划分资源与环境的适宜性等级,提供合理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策略[2]。
生态适宜性评价最早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McHarg教授提出,将其定义为“由土地具有的水文、地理、地形、地址、生物、人文等特征所决定的,对特定、持续性用途的股友适宜性程度”[3],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林业局等组织和机构也作出不同的定义。
其内容主要是为最大程度降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对研究区域内的场地进行适宜程度等级评价,并指出适宜用于人为开发利用区域范围和面积。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https://img.taocdn.com/s3/m/2a893a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a.png)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以确定不同用途土地的适宜程度。
地理信息系统(GIS)则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和各种专业软件来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展示的技术手段。
将土地适宜性评价与GIS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评价土地适宜性。
下面将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流程以及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规划。
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功能、质量、生态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不同用途土地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指导。
通过与GIS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全程数字化,以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设置,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并通过相关的权重设置来确定各个指标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其次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需要收集和整理不同的数据,包括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是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将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得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
最后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展示,通过GIS系统进行结果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评价模型建立和结果展示三个方面。
首先,GIS系统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数据的集成和处理,方便对各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处理。
其次,GIS可以辅助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数据的建模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最后,GIS还可以实现对评价结果的展示和分析,通过地图、统计图表等方式展示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和相关统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GIS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6cf99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2.png)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是否适宜进行其中一种特定类型的开发利用。
ARCGI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
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地形地貌、土质条件、水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地图叠加和分析功能,对不同自然条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土地的自然特点。
2.经济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行经济条件评价的空间分析和预测,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
3.社会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人口分布、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空间数据的叠加和分析,对土地的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展示,让评价人员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社会环境。
4.技术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交通网络分析和基础设施数据分析,对土地的技术条件进行评价,帮助评价人员决策。
通过ARCGIS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可以带来以下几个优势:2.空间分析能力强:ARCGIS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地图叠加和分析,对不同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帮助评价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3.可视化效果好:ARCGIS可以将数据通过地图展示出来,形成直观的图像效果,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土地的适宜性。
4.模型建立能力强:ARCGIS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功能,建立适宜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分析和优化,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总结起来,ARCGIS软件可以帮助评价人员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整合、空间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模型建立等多种功能,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07dcf0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4.png)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汇报人:2024-01-07•引言•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目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实践•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优势与挑战•结论与建议0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农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背景通过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估农用地的利用潜力和保护价值,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的科学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GIS技术简介定义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它能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
应用领域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技术特点GIS技术具有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功能,能够提供多尺度、多维度的地理信息产品,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概述定义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和潜在限制因素,从而确定土地的农业利用方向和利用程度的评价过程。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的自然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社会经济适宜性评价。
自然适宜性评价主要考虑土地的光照、温度、降水、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适宜性评价则侧重于土地的开发成本、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的考虑。
应用价值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来源收集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文、农业活动等在内的多源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格式转换、坐标匹配等操作,为后续分析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集。
空间叠置分析将不同图层进行叠置,识别农用地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f7801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1.png)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技术,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GIS技术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决策工具,旨在确定最佳用地类型和位置以满足特定的土地利用需求。
GIS技术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GIS能够集成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气候、土壤等,提供全面的空间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叠加和分析,推断出不同土地类型适宜性的空间分布。
其次,GIS能够对土地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和空间分析,包括土地覆盖、土地可利用性、土地质量等,通过定义适宜性指标和权重,计算出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
最后,GIS还能够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决策者理解评价结果,做出明智的用地决策。
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GI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获取和预处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等多源地理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转换等。
2.用地因子分析:根据评价的要求,选取一系列用地因子,包括土壤类型、坡度、坡向、遥感影像等,通过分析这些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为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适宜性指标定义和权重划分:根据用地目标和对不同因子的重要性,定义适宜性指标,并划分权重。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土壤适宜性指数、地形适宜性指数、气候适宜性指数等,通过专家评判、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权重。
4.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根据适宜性指标和权重,建立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常见的评价模型包括多层次线性加权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
5.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模型,计算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并根据得分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几个类别,提供给决策者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分析。
通过GIS技术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3b861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3.png)
层次分析法 将影响土地适宜性的因素按照层 次结构进行分类,通过专家打分 或数学计算确定各因素权重,进 而进行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将定性评价 转化为定量评价,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
数据收集与处理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地形、气 候、土壤、水文等基础数据, 并进行预处理和标准化。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土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评价方法,对土地进行适 宜性评价,得出各评价单元的 适宜性等级。
明确评价目标
确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和 要求,为后续评价提供指导。
因素权重确定
根据评价目标和实际情况,确 定各因素的权重,为后续评价 提供依据。
结果表达与输出
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 形成土地适宜性分布图,为决 策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具有操作简便、可视化效果好、精度高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将不断改进 和完善。
未来可以利用更多的数据源和先进的算法,提高评价的精度和可靠性,更 好地服务于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如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等,以拓展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多因素综合评价
将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权 重赋值、加权求和等方法,确定土地 的适宜性等级。
模型构建的步骤
数据收集与整理
收集相关数据,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 指标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进行 数据清洗和整理。
评价指标处理
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 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一等。
建立评价模型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e8ee51a964bcf84b9d57bc0.png)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用ARCGIS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图斑为评价单元,怎么计算评价单元到公共设施的距离,人口密度,商业点密度。
最后做出各个指标的图,乘以权重。
矢量的数据可以做出来吗?我只知道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用用栅格计算机算,可以做出来。
矢量的不知道能不能直接乘以权重这样来计算。
这个问的很大简直就要别人做课题呢按你说的,你自己的大概框架都没出来的啊第一,要看你手上有没这些数据的,分区的数据情况(gis需要能够图上可以表达的),如人口密度第二,这些东西只有有数据很是蛮简单的无非是个增加列之后用field caculator计算,再加上spatial join连接不同的图层field caculator 在ARCGIS哪个模块里有?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但是有十几万个斑块,那计算起来不是累死了。
要是能像栅格计算器直接计算就好了。
这个累什么么啊,累的是计算机,十几万个板块你点一下计算机就一起帮你解决了。
收集各评价因子,矢量后做叠加分析。
应用ArcGIS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https://img.taocdn.com/s3/m/55af021dda38376bae1faea4.png)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 I S-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按照张媛媛老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
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
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x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
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打开属性表。
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x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
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建TIN。
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TIN生成了!4.转栅格。
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
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1.生成坡度。
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行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打开属性表。
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
点“分类”。
“中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
点确定。
再点确定。
对分类好的坡度重分类。
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
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
(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Arcgis在林业资源方面的应用分析
![Arcgis在林业资源方面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3c49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4.png)
Arcgis在林业资源方面的应用分析一、ArcGIS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空间数据采集与整理林业资源调查的第一步是采集各种空间数据,包括森林分布、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
ArcGIS提供了丰富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数据整理功能,支持从多种来源采集各种空间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与分析,为后续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2.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根据采集到的空间数据,ArcGIS可以进行各种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工作,比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森林资源变化预测、生态系统模拟等。
通过这些分析与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林业资源的状况与变化规律,为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资源清查与监测ArcGIS支持森林资源清查与监测工作,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森林资源信息,对林地、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进行清查与监测,并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实时监测。
这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1.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rcGIS可以支持建设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管理各项资源数据和信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系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资源信息,提高决策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保护。
2.资源评估与规划ArcGIS可以对森林资源进行评估与规划,比如对森林面积、森林质量、资源分布等进行评估,进而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ArcGIS支持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通过对森林覆盖状况、植被类型、土壤状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并实施相关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火灾危险度评估ArcGIS可以通过对历史火灾数据、气候数据、地形地貌数据等进行分析,评估森林火灾的危险程度。
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对森林进行火灾防范与预警,有效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
2.火灾监测与应急响应ArcGIS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实时监测森林火灾的发生与蔓延情况,并支持火灾应急响应工作的实施。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云南野生茶树适宜性分析与评价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云南野生茶树适宜性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123ba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e.png)
第48卷第5期 林 业 调 查 规 划Vol.48 No.5 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5.023基于生态位模型的云南省野生茶树适宜性分析与评价宋永全1,王文权2,周杭2,孙在红1(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昆明650051;2.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基于野生茶树已知分布点和环境因子,利用生态位模型(MaxEnt)研究野生茶树在云南省的生态适宜性。
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良好(AUC值为0.868),古茶树在云南省的高适生、适生、非适生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28%、8.97%和86.75%。
其中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普洱市、保山市、红河州及临沧市等地区。
最冷季降水量、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海拔及最暖季降水量对古茶树的分布影响较大,其累计贡献率近80%。
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野生茶树资源调查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野生茶树;生态适宜性;MaxEnt模型;云南省;降水量中图分类号:S751.1;Q142.9;S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23)05-0146-06引文格式:宋永全,王文权,周杭,等.基于生态位模型的云南省野生茶树适宜性分析与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 2023,48(5):146-151.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5.023SONG Yongquan,WANG Wenquan,ZHOU Hang,et al.Suit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Wild Camellia sinensis in Yunnan Based on Niche Model[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23,48(5):146-151.doi:10.3969/j.issn.1671⁃3168.2023.05.027Suit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Wild Camellia sinensis in YunnanBased on Niche ModelSONG Yongquan1,WANG Wenquan2,ZHOU Hang2,SUN Zaihong1(1.Yunnan Institute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Kunming650051,China;2.College of Forestry,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known distribution points of wild Camellia sinensi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an niche model(MaxEnt)was used to study 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Camellia sinensis in Yunn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predicted well(AUC value of0.868),and the area shares of Camellia sinensis in highly suitable,suitable and non-suitable area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4.28%, 8.97%and86.75%,respectively.Among them,the suitable area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Pu′er, Baoshan,Honghe and Lincang.The precipitation of coldest quarter,temperature seasonality,altitude and precipitation of warmest quarter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Camellia sinensis,with a percent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of nearly80%.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ild Camellia sinensis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Key words:wild Camellia sinensis;ecological suitability;MaxEnt model;Yunnan Province;precipita⁃tion收稿日期:2022-12-08;修回日期:2023-02-15.第一作者:宋永全(1974-),男,云南陆良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森林可持续经营、古茶树等方面研究工作.责任作者:孙在红(1968-),女,四川西昌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茶树专项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等工作. 茶树(Camellia sinensis),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古茶树通常指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下且树龄在百年至数百年以上的茶树资源[1]。
基于GIS的茶园适宜性评价——以宁洱县为例
![基于GIS的茶园适宜性评价——以宁洱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3aeac25e2bd960590c6774e.png)
表 2 评 价 因子 权 重 表
依据 因地 制 宜 、 合性 和主 导 因素 相 结合 、 综 稳 定性 空 间变 异性 等 原 则 j 本 研 究 在 分 析 了 已有 ,
从 西 北 的 最 高 点 至 东 南 的 最 低 点 , 对 高 差 相 29 . 生 物气 候 具 有 明显 的垂 直分 异特 性 , 294m, 也
茶树是常绿阔叶植物 , 性喜温暖 、 湿润的气候 以及 排水 良好 的酸性 土 壤 J 。对 茶 树 生 长 的 限制
因子 , 以及 茶 园建 设 需 要条 件 的分 析研 究 表 明 , 适 宜 茶 园建设 分 布 区 与 地 形 空 间 格 局 密 切 相 关 , 因 此 , 于 GS和 D M 分析方 法 , 基 I E 通过 对影 响茶树 种
园。2 [ 1
宁洱县位于云南省南部 、 普洱市 中部 , 地处横
收稿 日期 : 0 1- 7—1 21 0 5
基金项 目: 云南省 自 然科学基金( 00 C 4 ) 2 1Z 07 作者简介 : 陈春艳 ( 95一 ) 女 , 18 , 河南济源人 , 在读硕士 , 研究方 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 系统 , m i l e n @13 t E a : kl k 6 .o la i m
度 7 % 一 0 , 多 的地 块适 宜茶 树生长 。 0 9% 雾 122 土壤 条件 : 树适 宜 在红 、 .. 茶 黄壤 ,H 值 40 p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44bca7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9.png)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作者:马林龙曹丹刘艳丽金孝芳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0年第07期摘要:为客观准确地评价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
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CK)为对照,对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茶苗成活率、新梢物候期、产量性状、制茶品质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时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6.96%,分别为“产量抗性因子”“物候期因子”“品质因子”;以前3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超过CK的有10个品种,其中‘茶农98’‘鄂茶12’‘陕茶1号’和‘岚里香’4个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为最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综合得分低于CK的有9个品种,其中‘白叶一号’‘中黄1号’‘漕溪1号’和‘鸟王106’4个品种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为不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
关键词:茶树品种;适应性;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Evaluation of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Tea Cultivars in Hubei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MA Linlong, CAO Dan, LIU Yanli, JIN Xiaofang*Fruit and Tea Research Institut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64, ChinaAbstract: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adaptability of 19 tea cultivars in Hubei Province. In this study, the major agronomictraits such as survival rate,phenological phase,yield traits, ensory quality,and stress resistance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y comparison with ‘Fudingdabaicha’ (CK),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tea cultivars in Hubei Province wa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reeprincipal componentsincluding yield-resistance factor, phenological phase factor and quality factorwere determined, and the cumu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was 76.96%. The composite scores of tencultivars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K, of which ‘Chanong98’,‘Echa12’,‘Shancha1’,and ‘Lanlixiang’ were the most suitable application area in Hubei or similar areas. The composite scores of ninecultivarswere lowerthan that of CK, of which ‘Baiye1’,‘Zhonghuang1’,‘Caoxi1’,and ‘Niaowang106’ were not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area in Hubei or similar areas.Keywords: tea cultivars; adaptability;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0.07.008茶樹品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茶叶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世界各主要产茶国历来都十分重视茶树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1-2]。
基于GIS的普定县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
![基于GIS的普定县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f6695e52312b3169a451a4c9.png)
对 茶树气 候适 宜性 研究 的多 以数 理统计 图表 为
主 或是 以行政 区划 为 基 本评 价 单 元 , 精 细 化 程度 不 够 。笔 者 以普 定县 为 研 究 区域 , 基于 G I S技 术 及
3 研 究 方法
3 . 1 茶树 生长发 育 的气 候条 件
茶树 是一 种 喜 温 、 喜湿、 喜 漫 射 光 的多 年 生 长 的亚 热带 常绿植 物 』 , 具有 不 耐 高 温 、 严寒、 干 燥 天
可种植茶树 , 为普定县种植茶树的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科 学依 据。
关键 词 : G I S : 小网格分析法; 茶树; 贵州普定 中 图分类 号 : ¥ 1 6 2 . 5 文献标识 码 : 长 的常 绿 植 物 , 对气 候 条 件 有 一定 的要 求 , 主要 分 布 在 亚 热 带 和 热 带 地 区 , 但
是 茶树经 过人 工栽 培后 , 它 的适 应 范 围 已远 远 超 过
镇, 3 2 7个行 政 村 , 属 于 亚 热 带 季 风湿 润气 候 , 全 年
气 候温 和 , 冬无严寒 , 夏无酷暑 , 春千秋凉 , 无 霜 期 长, 雨量 充沛 , 3照 少 , 1 辐 射能量 低 。 2 . 2 气 候资料
究, 旨在因地制宜地发展茶 叶生 产, 将为该县茶 叶
种 植尤 其是 名 茶 种植 的合 理 布 局 与 规 划 提 供 科 学
依据。
象 因子 。贵 州 茶 叶 生 长 气 候 条 件 一 般 要 求 年 平 均 气温 1 3 ℃ 以上 , ≥1 0 ℃ 的年 积温 4 0 0 0 ℃以上, 年 降 水量 l 3 0 0 1 T l / n以上 ,冬 季气 温 < 一1 3 ℃ 会 出现 严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台江县白茶3号气候适宜性区划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台江县白茶3号气候适宜性区划](https://img.taocdn.com/s3/m/eb9e5d0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6.png)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台江县白茶3号气候适宜性区划
文成;张晓凤;李春阳;蒙延雷
【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年(卷),期】2022(11)3
【摘要】根据台江县气象站和辖区内9个区域自动站近10年气象数据,筛选出安吉白茶3号气候适宜性气象因子,即台江县白茶3号最佳种植海拔为700~1000米,年平均气温和≥10℃的年平均活动积温最好分别在15.0℃和4900℃以上,年降水量和3月采茶期降水量分别在1100 mm和80 mm以上,并建立空间推算模型,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出台江县白茶3号气候适宜性区划图。
区划结果表明,白茶3号适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台江县台盘、革一、施洞、老屯、台拱中北部和排羊中北部,适宜区集中连片,适合进行跨乡镇规模化种植。
区划结果可以为台江县白茶3号种植规划和推广选址等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7页(P380-386)
【作者】文成;张晓凤;李春阳;蒙延雷
【作者单位】贵州省台江县气象局台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台江县白茶3号气候适宜性指标研究
2.基于GIS的达州香椿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
3.基于GIS的县级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及灾害风险区划
4.基于GIS的叶城县
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5.基于GIS的新疆伊吾县苹果种植适宜性气候区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梅禅茶气候适宜性区划及气象灾害分析
![黄梅禅茶气候适宜性区划及气象灾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0f60f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2.png)
黄梅禅茶气候适宜性区划及气象灾害分析作者:***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10期摘要利用鄂东地区16个常规气象站1991—2020年气象资料,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建立禅茶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气候区划因子的空间统计模型,结合GIS技术对禅茶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得出禅茶气候适宜性区划,分析黄梅禅茶种植存在的气象灾害风险。
结果表明:(1)黄梅禅茶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自北向南呈明显递减趋势,最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占该县国土面积的22.1%。
(2)最适宜区为海拔500~1 200 m的大别山中,主要集中在四祖、五祖、老祖寺周邊等地,可大面积种植高品质禅茶;较适宜区为海拔100~500 m的山脉和中部丘陵等地,可小面积种植;不适宜区为海拔100 m 以下的中部丘陵及南部平原。
(3)影响禅茶种植的气象灾害主要有低温冻害、高温热害和阴雨寡照。
关键词黄梅;禅茶;气候适宜性;区划;气象灾害中图分类号:S1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10–0066–03黄梅禅茶盛产于以四、五、老祖寺为中心的黄梅北部山区,茶园分布在海拨800~1 200 m 的云雾山中。
这里群峰兀立,松竹苍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历代贡茶和禅茶的重要产地。
近年来,在致力打造鄂东禅文化旅游品牌的大背景下,禅茶成为当地发展规划中的战略布局,禅茶产业获得巨大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0年,黄梅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79.4 hm2,产量96.7 t,产值5 185.6万元。
此外,禅茶种植基地间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价值远超统计值。
我国气象专家对茶叶与气候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1-8]。
张玮玮等[9]也对湖北茶树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区划,认为黄梅县属最适宜种植范畴。
但每年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给当地茶叶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加上采摘、管理上的不及时,导致产量偏低,品质没有达到最优,直接导致品牌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不高,从而制约了禅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Arcgis空间分析药材生长区域选址
![Arcgis空间分析药材生长区域选址](https://img.taocdn.com/s3/m/a21af30d03d8ce2f006623a7.png)
1.背景:
某种珍贵药材生长于山区,通过研究了解到这种药材生长具有严格的生长条件(见下文)。为了能更好地保护该药材的生长环境,现在需要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将药材适宜生长区域找出来,以便为该物种保护提供依据。
2.数据:
1.contour.shp为等高线数据,其中CONTOUR为高程字段;
5.坡向范围在0~90与270~360为阴坡。
4.工作流程:
利用等高线数据生成DEM数据,基于DEM进行水文分析,提取沟谷网络;基于DEM提取坡向数据,重分类划分阴阳坡。
利用平均温度和年总降水量点数据进行表面内插,生成年平均温度栅格数据和年总降mm的区域。
2.山区气象观测数据climate.xlsx(字段X、Y为观测点坐标值,字段temperature为年平均温度,字段precipitation为年总降水量)。
3.药材生长条件:
1.这种药材一般生长在距离河流450m内的区域。
2.这种药材喜阴。
3.这种药材生长的适宜年平均温度为10℃~12℃。
4.这种药材生长的适宜降水量为550~700mm。
综合叠加分析上述条件,获取合适区域,计算该区域面积,并制作专题地图。
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工作流程图
5.操作步骤:
1.利用等高线数据,生成DEM。在ArcToolbox中,选择3D Analyst工具》TIN管理》创建TIN工具,打开工具对话框,如图所示。
注:【创建TIN>TIN转栅格;要素转栅格均失败。】线转点,点插值。
5.对DEM进行洼地填充处理。
6.提取水流流向数据。
7.提取汇流累积量数据。
8.提取沟谷网络。
9.对水系做缓冲区分析。
10.导入观测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