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壤种植适宜性评价系统建设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报告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010f8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3.png)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引言 • 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中的应用 •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实践 • 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中的优势与挑战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地资源日益紧缺,如何科学合 理地利用和保护农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GIS技术的快速 发展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缓冲区分析
根据距离或环境因素的变化,划定缓冲区,评估其对农用地的影 响。
网络分析
分析农业活动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连通性,优化农业布局。
模型构建与优化
模型选择
根据研究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参数调整与优化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模型参数,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意义
通过GIS支持下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 评估农用地的利用潜力和保护价值,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农业生产的科学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GIS技术简介
定义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 算机技术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它能 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地 理空间数据。
结果可视化
地图制作
将评价结果以地图的形式呈现,直观展示农用 地的适宜性分布情况。
图表制作
制作各类柱状图、饼图等,辅助解释评价结果 。
动态演示
利用GIS的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农用地适宜性的变化趋势。
03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实践
研究区概况
地理位置
研究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平原与丘陵过渡地带。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eea51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e.png)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合适用地类型和用地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建设效益。
而GIS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规划工具,可以提供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
首先,GIS可以提供土地资源的空间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空间叠加和数据分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和分类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将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进行叠加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土地用于农业,哪些土地适合用于工业、商业或居住等。
其次,GIS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以评估不同区域土地的适宜性。
通过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如土地可利用度、地貌适应度、交通便利度等,在GIS平台上进行各项指标的加权计算和分析,可实现对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价。
这种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城市宏观规划和区域用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GIS还可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评价。
通过将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GIS进行空间分析,可以指导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和管理。
例如,通过评估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功能、碳排放等指标,可以实现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此外,GIS可以进行空间决策支持,提供不同方案的比较和优化。
在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中,GIS可以基于多条件和多目标的空间优化模型,进行不同方案的模拟和比较。
通过考虑不同因素的权重和约束条件,可以得出最优的用地规划方案,提高城市的建设效益和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一种科学、高效和可行的方法。
通过GIS平台提供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可以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https://img.taocdn.com/s3/m/1e8743e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c.png)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其发展进程也日新月异。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研究部分,而建设用地作为城市进行开发和建设的基础用地,可逆性差,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来看,城镇建设用地集约程度不足,低效闲置土地未能较好规划利用,问题较为突出;乡村土地规模大,但所存在的布局不合理问题未能完全解决。
如何盘活建设用地,合理进行土地规划,仍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中心五城区为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与GIS 方法,进行城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内的土地划为五个等级———适宜、较适宜、普通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为成都市中心五城区的城区改造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为成都市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1研究区概况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在四川盆地西部,经度102°54′E~104°53′E ;纬度30°05′N~31°26′N 。
成都市中心五城区是成都市最早的五个主城区,总面积为42406hm 2,包括金牛区、武侯区、青羊区、成华区、锦江区,如图1所示。
据2020年全国人口第七次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成都市中心主城区常住人口为1541.94万人,其中,中心五城区有527.27万人,占比约34.20%。
锦江区地处市区东南部,是成都市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人大所在地。
金牛区地处市区西北部,区内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和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武侯区地处市区西南部,区内拥有武侯祠、锦里等著名景点。
青羊区地处市区西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协和西部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是成都市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区内有天府广场、杜甫草堂等景点。
成华区地处市区东部,区内拥有中国西部第一高塔和西南最大的动物园。
2数据与方法2.1数据处理2.1.1数据来源本文主要数据包括:①2020年成都市中心五城区矢量边界数据与路网数据,获取自OpenStreetMap 开源地图;②2020年7月,云量小于等于5%的GDEMV2_30m 分辨率DEM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获取自地理空间数据云;③成———————————————————————作者简介:曾爽(2000-),男,四川成都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王成霞(通讯作者)(1996-),女,贵州仁怀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物迁移及迁移扩散模型。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8b33a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2.png)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而基于ArcGIS 的空间分析技术,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有效性。
本文选择神木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对其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了评价结果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神木市概况神木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北平原的一部分。
全市总面积为306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
神木市地处渭河流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1.3℃,年降水量为550毫米。
神木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同时也是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农业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ArcGIS是一款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和地图制作功能。
在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中,ArcGIS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
1. 数据采集将神木市的地理信息数据录入ArcGIS系统中,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地形地貌数据、气候数据、水资源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通过ArcGIS系统的数据采集工具,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这些数据导入系统中。
2. 空间分析接下来,利用Arc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神木市的农村居民点进行评价。
空间分析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将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叠加、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处理,得出每个点的用地适宜性等级。
3. 评价结果展示利用ArcGIS系统的地图制作功能,将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这样可以直观地呈现评价结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三、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经过Arc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处理,得出了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根据土地利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我们将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适宜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基于GIS的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布局研究_以沈阳市东陵区为例
![基于GIS的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布局研究_以沈阳市东陵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d14f87da45177232f60a251.png)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02,44(1):63-68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02,44(1):63-68基于GIS的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布局研究—以沈阳市东陵区为例——唐磊1,贾树海1*,张安1,刘秀娟2(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161;2.沈阳市东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沈阳110015)摘要:以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为研究区,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对东陵区红树莓、寒富苹果两种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及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适宜于红树莓发展的高度适宜、适宜的农用地面积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91.9%,适宜于寒富苹果发展的高度适宜、适宜的农用地的面积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88.7%。
本研究为未来沈阳市东陵区红树莓和寒富苹果的种植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沈阳市东陵区;红树莓;寒富苹果;适宜性评价;布局DOI:10.3969/j.issn.1000-1700.2013.01.012中图分类号:S126;S663.2;S6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00(2013)01-0063-06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Spatial Layout of Economic Crops inDongling District of Shenyang based on GISTANG Lei1,JIA Shu-hai1*,ZHANG An1,LIU Xiu-juan2(1.College of Land and Environment,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110161China;2.Agro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Center ofDongling District,Shenyang110015,China)Abstract:Taking Dongling District in Shenyang,Liaoning province as a case,this paper evaluated the suitability of red raspberry and hanfu apple,put forward their suitable planting area and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planting the two economic crops in DongLing District.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otal proportion of the highly suitable and the suitable agricultural land's area of red raspberry was91.9%,and the total proportion of hanfu apple was88.7%.This study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planting red raspberry and hanfu apple in study area.Key words:Dongling District;Red raspberry;Hanfu apple;suitability evaluation;spatial layout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灌木型果树,在食品加工、医药、化妆、天然香料、食用色素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是近年来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新兴水果[1];寒富苹果是以“东光”ד富士”的杂交后代,具有果实品质优良、耐储藏性强、抗寒及适宜性能力强、早果早丰、短枝性状明显等特点[2]。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https://img.taocdn.com/s3/m/2a893a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a.png)
土地适宜性评价GIS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以确定不同用途土地的适宜程度。
地理信息系统(GIS)则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和各种专业软件来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展示的技术手段。
将土地适宜性评价与GIS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评价土地适宜性。
下面将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流程以及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规划。
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功能、质量、生态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不同用途土地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指导。
通过与GIS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全程数字化,以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权重设置,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并通过相关的权重设置来确定各个指标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其次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需要收集和整理不同的数据,包括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数据。
然后是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将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得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
最后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展示,通过GIS系统进行结果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评价模型建立和结果展示三个方面。
首先,GIS系统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数据的集成和处理,方便对各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处理。
其次,GIS可以辅助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指标与土地资源数据的建模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最后,GIS还可以实现对评价结果的展示和分析,通过地图、统计图表等方式展示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布和相关统计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GIS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6cf99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2.png)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是否适宜进行其中一种特定类型的开发利用。
ARCGI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
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地形地貌、土质条件、水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地图叠加和分析功能,对不同自然条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土地的自然特点。
2.经济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行经济条件评价的空间分析和预测,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
3.社会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人口分布、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空间数据的叠加和分析,对土地的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展示,让评价人员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社会环境。
4.技术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ARCGIS软件可以通过交通网络分析和基础设施数据分析,对土地的技术条件进行评价,帮助评价人员决策。
通过ARCGIS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可以带来以下几个优势:2.空间分析能力强:ARCGIS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地图叠加和分析,对不同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帮助评价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3.可视化效果好:ARCGIS可以将数据通过地图展示出来,形成直观的图像效果,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土地的适宜性。
4.模型建立能力强:ARCGIS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功能,建立适宜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分析和优化,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总结起来,ARCGIS软件可以帮助评价人员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整合、空间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模型建立等多种功能,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基于GIS的城乡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以太原市阳曲县为例
![基于GIS的城乡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以太原市阳曲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c43bfa2cc58bd63186bde9.png)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大多数地区城乡发展面临土地制约瓶颈。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和在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浪费和不合理情况,使得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一个重大且急需解决的课题。
不适宜的用地方式和布局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生的[1-2]主要原因。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进行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确保有限的建设用地最大程度地满足发展的需要,保障城乡人居环境安全,促进人、社会、生态、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必要性的工作,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3]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阳曲县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城乡建设用地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GIS 手段,对阳曲县城乡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有利于促进阳曲县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阳曲县后期的土地利用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因素很多,因此评价指标的筛选要考虑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有较大影响的因子,尽可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城乡建设用地实际情况、变化和趋势。
本文采取特尔斐法(Deliph)选取了3个因素作为评价因素。
2.1.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进行建设的基础条件,它对建设用地布局影响较大。
根据阳曲县的自然地理状况,选取高程因子、坡度因子、水资源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1)高程因子。
高程是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温度、湿度会有明显变化。
2)坡度因子。
坡度的大小对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施工难度和供水等产生重要影响。
3)水资源因子。
水资源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具有双面影响,在实际用地选址时,既要考虑洪水淹没危险和对水资源的污染,又要考虑方便取水问题。
考虑到阳曲县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主要水系50m 范围内设置为安全区,将主要水系的缓冲区分为5个等级。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fc824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1.png)
基于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旨在通过收集、分析和关联大量的地理数据和土地信息来评估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该评价方法的目标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保障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数据。
例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资源、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文化历史、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卫星遥感、测绘、调查研究、统计资料等渠道获得,并通过GIS平台进行整合和处理。
其次,需要建立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需求,可以确定一系列适宜性指标,如土地可开发性、生态环境适宜性、可持续利用性、经济效益等。
每个指标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以准确反映不同指标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
接下来,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各类数据和指标进行集成和关联分析。
这可以通过建立空间数据模型和评价模型来实现。
通过模型,可以根据不同指标和数据的权重,计算得出不同区域的适宜性指数或得分。
这些指数或得分反映了不同区域的建设适宜性程度。
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表达和展示。
通过GIS的可视化工具和功能,可以将评价结果以图形、统计表格等形式展示出来,直观地反映不同区域的适宜性特征和差异。
同时,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决策支持,如合理利用适宜地区,限制或改变不适宜地区的建设用途等。
GIS技术的应用使得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科学和精确。
它提供了一个综合、动态和可重复的评价模型,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和潜力,避免不适宜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的大连市金州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大连市金州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5f256e89b89680203d8257f.png)
基于GIS的大连市金州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摘要:本文介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常用模型,以大连市金州区为例,介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包括评价单元的划分、选择评价因子及确定权重、确定评价模型及评分等级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农用地适宜性评价GIS1 引言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对土地质量的综合考量,涉及目标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与水资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区位等对土地某一或多种用途的综合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向导,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工作,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评价理论的不断成熟,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以期探索更优的数学模型,解决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的人为不确定性和评价结果的不稳定性问题。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主要有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因子、确定因子权重、系统综合评价等几个步骤。
在划分评价单元时多数采用土壤类型图、土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来确定图斑。
选择评价因子主要采用多图斑GIS叠加、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
确定因子权重主要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标准回归系数法等方法。
系统综合评价时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核心,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系统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
2 土地适宜性评级中常用的模型由于参评因子对土地质量等级具有不同的重要性(权重),一般来讲,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
常用参评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有经验法(又称特尔菲法)和标准回归系数法等。
2.1 特尔菲法特尔菲法又称专家打分法。
其实质就是以已有经验的专家为索取信息的对象,对专家们提出的参评因子的权重加以分析、整理、综合,经几次反复,使经验法确定的权重趋于一致。
2.2 标准回归系数法此法是借助于土地质量与参评因子之间建立的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经标准化和归一化后,最终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
3 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3.1 评价单元的划定土地评价单元是有关土地性质或质量相对一致的有关地段,是土地评价和面积量算的基础。
基于GIS的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基于GIS的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ff78ebfc5da50e2534d7f46.png)
2 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2.1 研究方法
本 次 研 究 运 用 了 层 次 分 析 法(AHP 法)和 ArcGIS 工 具 。 AHP 法不仅原理简单,而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定量与定 性方法相结合的优秀的决策方法,特别是定性因素起主导作 用的决策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 的关键工具。利用 GIS 技术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将空间 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还可以灵活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2.2 技术步骤
研 究 选 取 高 程 、坡 度 、地 形 起 伏 度 、汇 水 线 、生 态 保 护 范 围、地铁线六个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分析。从网络获取地形等 高线数据并转换为 GIS 可用的数据,地铁线路,保护范围(山体 保护范围以及白鹭保护区范围)来自上位规划资料,之后导入 GIS 进行分析。之后运用 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六个因子的 指标权重,运用 GIS 中重分类以及空间叠加分析法对六个指标 进行整合,最终得到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使用邻域分析工具得到地形起伏度分析图。地形起伏度 和坡度类似,同样影响着城市建设在平整场地时的难度与成 本,所以城市建设用地应选择在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区域。在 这一标准下,按照地形起伏度的大小对地形起伏度进行重分 类 ,地 形 起 伏 度 越 低 的 区 域 越 适 宜 建 设 ,将 其 分 为 高 度 适 宜 (0m~15m),比较适宜(15m~30m),一般适宜(30m~60m),不适 宜(>60m)四个等级,并分别赋值 100 分,75 分,50 分,25 分,得 到地形起伏度适宜性评价结果。 3.2.4 汇水线距离分析
基于GIS_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应用的探讨
![基于GIS_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应用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716647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d.png)
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收稿日期:2023-11-13基金项目:2022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基于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研究 (22C0832)ꎮ第一作者:晏涵(1982-)ꎬ男ꎬ副教授ꎬ硕士研究生ꎬ湖南怀化人ꎬ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与利用研究ꎮ通信作者:韦林利ꎬ女ꎬ讲师ꎬ主要从事职业教育㊁土地资源利用研究ꎮ基于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应用的探讨晏㊀涵1㊀韦林利1㊀龚玉叶1㊀罗灵岭2(1.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ꎬ长沙410151ꎻ2.湖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局ꎬ长沙410000)[摘㊀要]㊀该文基于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ꎬ回顾了其研究背景ꎬ提出了新时代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的重要地位ꎮ归纳了其研究意义ꎬ并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总结了其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ꎬ得出了相关研究结论ꎮ此外ꎬ还从国家发展角度出发ꎬ探讨了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的应用前景ꎮ[关键词]㊀智能化评价ꎻ农用地宜耕性ꎻ轻量开发技术中图分类号:S12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016-03DiscussionontheApplicationofIntelligentEvaluationofAgriculturalLandSuitabilityBasedonGISLightweightDevelopmentTechnologyYanHan1㊀WeiLinli1㊀GongYuye1㊀LuoLingling2(1.HunanEngineering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ꎬChangsha410151ꎬChinaꎻ2.HunanProvincialLandComprehensiveImprovementBureauꎬChangsha410000ꎬChina)Abstract:ThisarticlepresentsanintelligentevaluationofagriculturallandsuitabilitybasedonGISlightweightdevelopmenttechnolo ̄gyꎬreviewsitsresearchbackgroundꎬandproposestheimportantpositionofagriculturallandsuitabilityevaluationinthenewera.Sum ̄marizeditsresearchsignificanceꎬsummarizeditsapplicationresearchstatusanddevelopmenttrendsfrombothdomesticandforeigndi ̄mensionsꎬanddrewrelevantresearchconclusions.FromtheperspectiveofnationaldevelopmentꎬtheapplicationprospectsofGISlight ̄weightdevelopmenttechnologyforintelligentevaluationofarablelandsuitabilitywereexplored.Keywords:Applicationofintelligentevaluationꎻagriculturallandsuitabilityꎻlightweightdevelopmenttechnology1㊀研究背景耕地是保障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物质基础ꎬ对区域粮食生产安全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耕地是农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承担着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ꎮ2021年11月ꎬ国家自然资源部等三部门为确保耕地的用途管理ꎬ联合颁布了«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ꎬ该文件中重点提出了耕地要实现 进出平衡 ꎬ要求对耕地与其他农用地相互转换实行严格管理ꎬ根据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ꎬ确保要把适宜性为耕地的开发为耕地ꎬ确保耕地质量ꎮ可见ꎬ宜耕性已经成为了评价土地是否适宜耕作的重要指标ꎮ开展农用地的宜耕性评价ꎬ对严格土地用途管制ꎬ严控耕地的进出平衡和动态平衡具有意义ꎮ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起ꎬGI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和实践中ꎬ取得了丰富的研究和应用成果ꎮ然而ꎬ当前对GIS技术进行第二次开发ꎬ开发适合使用者的技术难度大㊁成本高ꎮ基于GIS技术开展农用地宜耕性评价较少㊁智能化不高ꎬ缺少基于具体项目的GIS轻量开发技术开发ꎬ产品难以满足从事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的中小企业的生产需要[1]ꎮ2㊀研究意义基于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ꎬ从某种意义上说ꎬ该项研究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ꎮ具体如下:①通过对农用地宜耕性评价因子的选取和评价过程的研究ꎬ进行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的科学总结与提炼ꎬ探索一套科学㊁实用和易推广的农用地宜耕性原理与方法体系ꎬ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理论和方法ꎮ当前关于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理论和方法较多ꎬ但是大多都停留在选取评价因子ꎬ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ꎬ基于GIS轻量开发技术的评价将进一步丰富GIS技术在农用地宜耕性中的运用的理论和方法ꎮ61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②基于GIS技术的开发和应用ꎬ开发一套适用于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的工具ꎬ其开发流程对中小企业开发农用地宜耕性评价乃至其他领域的GIS技术的开发流程都具有借鉴作用ꎮ开发出的工具既具系统性和准确性ꎬ还具有实用性ꎬ进一步丰富了GIS轻量级开发流程和技术ꎮ当前关于GIS轻量技术的开发已经逐步成熟ꎬ通过软件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来ꎬ积累更多更好的开发经验ꎮ③基于GIS轻量级技术开发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ꎬ其智能化评价结果不仅对区域内耕地保护㊁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ꎬ在一定程度上还对区域内国土空间规划㊁促进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和科学布局㊁实现功能区的有效划分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ꎮ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结果在很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效果ꎮ④基于GIS技术的开发和应用ꎬ其智能化的研究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宜耕性评价结果的速率ꎬ能快速准确地完成对适宜性的评价ꎬ其研究成果还可以进行可视化展现ꎬ使研究过程效率更高ꎬ研究成果更加精准㊁直观ꎬ具有明显的节约时间㊁减小误差的技术优势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ꎮ3㊀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农用地宜耕性评价是评定农用地流转为耕地的适宜性程度ꎬ是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一项组成部分ꎮ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宜耕性评价的参考文献ꎬ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ꎬ较少有针对农用地提出宜耕性评价的具体研究ꎮ3.1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研究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ꎬ经过长期的发展ꎬ由最初的传统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转为基于土地信息技术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ꎬ评价指标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和系统性ꎮ20世纪30年代ꎬ美国中西部地区对不同的潜力评价因子:土壤㊁侵蚀类型和强度等进行研究ꎬ逐渐形成了土地利用潜力分类的思想ꎬ这一思想将土地利用潜力分为8个不同的类别ꎬ并最终确立了土地潜力分类系统ꎮFAO归纳和总结过去的经验ꎬ出版颁布了实用性地指南 «土地评价纲要»ꎮ这一纲要将评价系统划分成了纲㊁类㊁亚类和单元四级ꎬ并对这些等级做了相应的解释说明ꎮ后来ꎬFAO又组织了AEZ的研究ꎬ以气候㊁土壤的生产潜力为评价因子进行研究ꎬ并做了深入的实践与分析ꎬ以此开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工作ꎮ随着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展ꎬ各国学者从土壤质量㊁生态系统角度对农用地适宜性加深了研究ꎬ探讨并建立了适宜性的指标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ꎬ土地信息技术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ꎬ国外学者借助信息技术软件和各种数学模型进行评价ꎬ评价结果日益精确化ꎬ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日渐完善ꎬ评价因子选取也更具科学性ꎮ当前关于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因子的分析ꎬ比如ꎬ所在区域的地下水质的评价分析㊁栖息地丧失原因分析㊁气候变化的原因分析㊁能源作物和流域分析等方面ꎬ这些都是涉及农用地宜耕性的评价因子[2-3]ꎮ3.2㊀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历史悠久ꎬ20世纪50年代ꎬ科学研究者针对农用地自然特性ꎬ经过实践研究建立了农用地自然特性4级分类评价体系ꎬ通过评价能基本体现农用地质量ꎮ到了70年代末ꎬ针对农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的科研㊁教学和生产项目有了较快的发展ꎬ产生了土地的生产力标准分级和土地资源类图分类体系ꎮ土地的生产力标准分级体系是根据当时美国的土地利用潜力分类系统研究制定的ꎬ将土地的适宜性㊁限制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进行了调整ꎮ而土地资源类图分类体系则是以«土地评价纲要»为前提ꎬ将农用地评价内容分为五个等级ꎬ即以土地为主体对象的潜力区㊁适宜类㊁质量等㊁限制型和资源单位ꎮ90年代以来ꎬ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已广泛地被提出ꎬ目前的农用地评价工作采用了3S技术ꎬ特别是以GIS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相关技术ꎬ在农用地的适宜性中得到广泛应用ꎬ并通过SPSS等各种计算软件和数学模型对所提供的农用地数据进行了处理ꎬ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㊁减小了主观判断上的误差ꎮ国内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热点集中在水源条件分析㊁土壤养分构成与分布㊁土壤侵蚀力度和破坏力和地形坡度分析等方面ꎮ近几年来ꎬGIS技术飞速发展ꎬ农用地适宜性的研究也逐渐变多ꎬ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ꎮ但成果存在一定的研究瓶颈ꎬ主要体现在关于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理论㊁技术方法和成果结论没有进一步更新ꎬ可参考的农用地宜耕性评价较少ꎬ中小企业的农用地宜耕性评价工作缺乏合适的评价工具等[4]ꎮ通过国内外研究不难发现ꎬ当前关于农用地的评价是关注适宜性ꎬ较少提及宜耕性ꎮ国内关于农7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用地宜耕性研究的研究广度和深度㊁焦点和前沿技术不及国外ꎮ相比而言ꎬ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领域ꎬ比如ꎬ太阳变化㊁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原因分析㊁地下水质量差异和气候的变化分析ꎻ而国内的研究则侧重在土地利用与人类活动等方面ꎬ比如ꎬ土地利用的方法和模型研究㊁土地复垦技术和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及原因分析等ꎮ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的重视ꎬ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的研究将更为重要ꎮ今后国内农用地宜耕性评价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①土地科学㊁信息技术和软件应用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研究ꎮ比如ꎬ评价技术㊁GIS技术等综合运用ꎮ②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的适用和实践ꎮ开发适用于企业使用的评价工具ꎬ助力生产和科学研究ꎮ③丰富和更新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理论与方法ꎮ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农用地评价方法ꎬ构建评价体系等[5-6]ꎮ4㊀应用前景①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ꎬ国家自然资源部㊁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部门针对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ꎬ联合下发了关于耕地的重要文件 «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ꎬ该通知重点围绕进出平衡进行了分析ꎬ指出占补平衡是当前的重要任务ꎬ更要严格控制进出平衡ꎬ把进出平衡的位置进一步提升ꎬ这是对国土空间规划中用途管制制度的再次创新和实践[7]ꎮ当前关于宜耕性的评价对象和手段方法进一步扩大ꎬ比如ꎬ运用GIS技术对耕地的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ꎬ结合耕地的生态安全性ꎬ对本区域内的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㊁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等生产性项目进行全面的设计和研究ꎬ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ꎮ比如ꎬ以农用地的宜耕性评价㊁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为基础ꎬ通过建立农用地的宜耕性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ꎬ运用ARCGIS软件自带的功能(空间叠加和成图功能)为评价工具ꎬ运用潜力评价的权重的测算方法ꎬ通过数据运算定量地确定宜性的等级和土地利用类型ꎬ为后续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提供数据支持ꎮ再如 限制性因子 的评价法ꎬ首先运用GIS技术对区域内的后备资源做适宜性分析ꎬ再结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ꎬ得出该区域内的宜耕土地的分布和质量特征[8]ꎮ②当前在商业软件的应用上采用了不同种类ꎬ但是GIS有其独特的优势ꎬ采用了不同的语言和数据格式㊁独立的封闭平台和独特的地理数据编码ꎬ使得不同商业软件难以兼容ꎬ难以实现跨平台的畅通使用ꎮ再加上垄断的技术壁垒和高昂的软件购买费用等原因ꎬ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中小企业的购买难度ꎬ与之相对应的是GIS轻量级技术开发大多实现了跨平台的能力ꎬ能免费使用ꎬ且是针对于某一特定项目而进行的开发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ꎬGIS轻量开发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ꎮ③GIS轻量开发技术的使用ꎬ其智能化的体验相比于传统的以人工计算为主的宜耕性评价ꎬ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工作效率ꎬ同时该软件的评价结果具有精度高ꎬ操作容易等优点ꎬ其开发出的成果专注于农用地宜耕性评价ꎬ能免费适用于不同的企业ꎬ运行稳定性强㊁运行效率高㊁运行成本低和易于维护ꎬ其成果形式多样㊁直观明了ꎬ能有效解决当前中小企业无合适工具软件的问题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ꎮ5㊀结语基于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焦点ꎬ对于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ꎮ当前国内外关于它的研究虽各不相同ꎬ但是都对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做出了积极意义ꎬ也体现了研究前沿ꎬ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ꎮ从某种意义上说ꎬ对于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实践意义ꎮ参考文献[1]王斯达.四川省仁寿县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与占补平衡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学ꎬ2023.[2]董光龙ꎬ张文信ꎬ杨忠学ꎬ等.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ꎬ2018ꎬ23(8):160-170. [3]张帆ꎬ李帅ꎬ刘家福.基于GIS的白山市江源区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ꎬ2019ꎬ38(2):86-91. [4]陈露露ꎬ杜泳ꎬ颉洪涛.基于GIS的浙江省诸暨市农业用地适宜性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ꎬ2023ꎬ39(21):158-164. [5]赵许宁ꎬ蓝贵文ꎬ陈建军ꎬ等.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以阳朔县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ꎬ2019ꎬ46(3):108-114.[6]朱大威.基于GIS的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ꎬ2019ꎬ50(8):1878-1884. [7]宋梦宁.基于遥感的农区和垦区水田耕地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ꎬ2023.[8]石艳霞ꎬ马振东.浅谈 3S 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ꎬ2009ꎬ41(4):16-17.81。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f7801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1.png)
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技术,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利用GIS技术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决策工具,旨在确定最佳用地类型和位置以满足特定的土地利用需求。
GIS技术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GIS能够集成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气候、土壤等,提供全面的空间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叠加和分析,推断出不同土地类型适宜性的空间分布。
其次,GIS能够对土地的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和空间分析,包括土地覆盖、土地可利用性、土地质量等,通过定义适宜性指标和权重,计算出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
最后,GIS还能够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决策者理解评价结果,做出明智的用地决策。
在用地适宜性评价中,GI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获取和预处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气候数据、土壤数据等多源地理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校正、转换等。
2.用地因子分析:根据评价的要求,选取一系列用地因子,包括土壤类型、坡度、坡向、遥感影像等,通过分析这些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为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适宜性指标定义和权重划分:根据用地目标和对不同因子的重要性,定义适宜性指标,并划分权重。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土壤适宜性指数、地形适宜性指数、气候适宜性指数等,通过专家评判、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权重。
4.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根据适宜性指标和权重,建立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常见的评价模型包括多层次线性加权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
5.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模型,计算每个空间单元的用地适宜性得分,并根据得分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几个类别,提供给决策者进行进一步的决策分析。
通过GIS技术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1fd84e3f111f18582d05a1d.png)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区域,根据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选取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两大基本因素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分值及权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指标权重计算,得到土地适宜性分级,并对塔城地区农用地、林地、牧草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为塔城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配置安排和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标签:土地规划;土地适宜性评价;GIS1 研究区域概况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
地貌复杂多样,总的地形特征是南北高,中部低。
属于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2009年,塔城地区土地总面积8370207.48hm2,其中农用地6396039.6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41%,建设用地100357.4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2%,其他土地1873810.45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22.39%。
其土地利用特点为牧地多,林地少,利用比较粗放;耕地后备资源丰富。
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流程应用GIS技术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见图1。
图1 应用GIS技术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3 步骤与结果3.1 评价因子的选取、分值及权重的确定根据不同适宜类土地用途的不同,选择起主导限制作用,性质较稳定,且可度量的因素作为参评因子,经过实际调研最终确定了7项相关因子,作为塔城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1],见表1。
应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并根据各适宜类对各参评因子的具体要求,以及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各适宜类的分类、分级指标,见表1。
表1 土地适宜性评价因素、分级指标3.2 GIS数据库的建立本次规划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作为基期数据,将塔城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类图斑数据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工作底图。
将土壤图、地形图进行扫描矢量化,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建立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等评价因子矢量图,录入属性信息,建立评价数据库。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e8ee51a964bcf84b9d57bc0.png)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用ARCGIS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图斑为评价单元,怎么计算评价单元到公共设施的距离,人口密度,商业点密度。
最后做出各个指标的图,乘以权重。
矢量的数据可以做出来吗?我只知道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用用栅格计算机算,可以做出来。
矢量的不知道能不能直接乘以权重这样来计算。
这个问的很大简直就要别人做课题呢按你说的,你自己的大概框架都没出来的啊第一,要看你手上有没这些数据的,分区的数据情况(gis需要能够图上可以表达的),如人口密度第二,这些东西只有有数据很是蛮简单的无非是个增加列之后用field caculator计算,再加上spatial join连接不同的图层field caculator 在ARCGIS哪个模块里有?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但是有十几万个斑块,那计算起来不是累死了。
要是能像栅格计算器直接计算就好了。
这个累什么么啊,累的是计算机,十几万个板块你点一下计算机就一起帮你解决了。
收集各评价因子,矢量后做叠加分析。
应用ArcGIS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
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
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
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957a3e4b8f67c1cfad6b8cc.png)
矢量数据描述地理要素的空间特点是通过离散的位置坐标来表示的。矢量数据是基于,利用欧几里得 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如空间目标对象的空间特征信息连同属性 特征一起存储,根据属性特征的不同,点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表示那些实体太小的地图上无法用按比 例描绘的地理要素。矢量数据点是由一对坐标(x、y)来表示的,线表示成x1、y1;x2、y2„„,xn、yn的形式, 面则由一条或多条首尾相联的封闭线构成。矢量数据模型可精确表达地图上图形目标点、线和多边形位置,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地物的描述,模型信息量大,信息可叠加,但拓扑关系的生 成及矢量化过程很费时[12]。
(1)社会经济因子 社会经济因子主要从交通可达性、土地利用现状和增长极核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交通可达性主要表达 用地的交通便捷程度或通达性,衡量用地的交通可达性,可利用GIS技术,通过在道路交通及设施周围建 立不同半径的缓冲区,用缓冲区与交通设施之间的距离作为分级标准,评价交通便捷程度,距离越近,交 通越便捷。在进行城市用地选择时,土地利用现状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工矿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分析中,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较多,方法比较系统,评价因子 指标体系也比较成熟,总体来说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反观城市用地评价方面,案例相对较少,评价方法基 本差不多,但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还很不成熟[7]。 1.2 GIS技术用于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具有可行性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8],从各个方面来说GIS 都能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需求,运用GIS技术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将有助于城市规划的 数字化方法的探索。 1.2.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奠定了技术平台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e303d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2.png)
02
定性评价主要采用文字描述、图件和 表格等定性分析方法,对土地的适宜 性进行定性描述;定量评价则采用数 学模型、统计分析和地学分析等方法 ,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综 合评价则是在定性和定量评价的基础 上,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土地的 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
03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通常采 用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 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 析和地学分析等方法,对土地的适宜 性进行综合评价。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更加重要,因此进行土地 适宜性评价可以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ArcGIS软件,对某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适宜 性评价,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利用ArcGIS软 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对土地资源的 适宜性进行评价。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文献1
Arc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作者:XXX,出版年份:
XXXX
02
文献2
基于Arc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践,作者:XXX,出版年份:
XXXX
03
文献3
ArcGIS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作者:XXX,出版年份:XXXX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收集和处理后的数据 以及空间分析结果,构建 适宜性评价模型。
模型输出
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土地 适宜性进行评价,输出评 价结果图。
结果解释
根据评价结果图,对不同 地块的适宜性进行解释和 说明,为土地利用和规划 提供参考。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306407866fb84ae45c8d53.png)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近4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某一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
科学地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将GIS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GIS;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等级Abstract: the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is nearly 40 years of land resource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ssessment is a land for a certain purpose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and how appropriat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land, to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geolog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 cross new subject, will be used to land GIS suitable assessment,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and scientific,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for providing a more scientific basi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Keywords: GI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ppropriate level1 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建设活动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根本。
基于GIS的广德县耕地水稻种植适宜性定量评价
![基于GIS的广德县耕地水稻种植适宜性定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c56e8292f60ddccda38a017.png)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 u A . c B l 2 1 ,6 2 ) A h i Si u1 0 0 1 ( 1 . .
基 于 GS的广 德 县 耕 地 水 稻 种 植 适 宜性 定 量 评 价 I
聂 文 芳
( 城市 农 业技 术 推 广 中心 , 徽 宣 城 宣 安 220 4 00)
1 2 基础 工作 条件 .
基础数据 : 主要 包 括 属性 数 据 和 空
间数 据 。属 性数据 主要 包 括 第 二次 土 壤 普 查相 关 土 壤 资 料 、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项 目”中土 壤 化 验 数 据 、 户 调 查 信 “ 农 息 、4 4试 验数 据 等 , 31 以及 从 国土 局 、 利 局 等 相 关 单 位 水 收集 的耕地 资料 。空 间数 据 包 括 土壤 图、 土地 利 用 图 、 行 政 区划 图 、 田 水利 分 区图 等 。分 析 软 件 :fc 农 o e相 关 软 i f 1 4 参评 因子选择 及其权 重确 定方 法 . 影 响水稻 种植 适
宜性 评价 的隶属 函数 模型及 层次 分析 模型 。 13 3 建 立评 价 管理 单 元 .. 将 土壤 图 、 土地 利 用 现状 图
适 宜性 , 于 因地 制宜 的开 发利 用 耕 地 , 高 耕 地 资源 的 对 提
综 合生产 能力 , 现农业 增效 、 民增 收 , 进农 业 可持 续 实 农 促
利 用 G S技 术 客观 评 价广 德 县耕 地 资源 的作 物种 植 I
貌 、 土母质 、 化性状 、 田基 础设施 等要 素 中选 取评 价 成 理 农 指标 。利用 模糊 评价 法进行 单 因素评 价 , 确定 各评 价 因 素 的隶属度 , 利用层 次分 析 法 确定 指 标 权 重 , 即建 立 耕地 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系统框架构建
有 微 … 降 灌 地 汞 锵 ” 海 坡 …
土壤种 植 适 宜 性 评 价 系统 要 能 够 充 分 展 示 与
机
质
量
元 素
雨
量
溉
水 量
r
水 鞋
拔
土壤有 关 的 自然 和人 类生 产 变 化情 况 , 合 GI 综 S平
图 1 评 价 因 素体 系结 构 图
土壤 对农 作 物 的 生 长 适 宜 性 影 响 因 素 主 要 有
黄亚萍 许友清。 ,
(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 江苏 南京 2 0 1 ,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 , 10 3 。 江苏 南京 2 0 1 ) 10 3
摘 要 现代 农 业 生产 正在 由传 统 模 式 逐 步 向“ 细农 业” 展 模 式 转 变 ,精 细农 业 ” 在 充 分 了解 土 地 资 源 和 农 精 发 “ 是
3 2 确定 评价 因素 .
大 的空间分 析 功 能 , 够 很 好 地 分 析 、 达 土 壤 分 能 表 布与 特性 的空 间关 系 , 将 空 间 数据 和 属 性 数据 紧 并 密集 成 , 有完备 的空 间 特性 , 具 能够 提 高操 作 效 率 , 合理 地分 配 有 限 资 源 , 持 信 息 的一 致 性 , 效 管 保 有 理海量 数据 , 形成 完 整 的 、 文并 茂 的管理 体 系 , 图 并 且 能够进行 评 价 、 测 和 辅 助 决 策 , 现 土 壤 资 料 预 实 的数 字化 、 网络化 、 能化和 可视化 [ 。 智 3 ]
关键 词 土壤 地 理 信 息 系统 适 宜性 评 价 精 细 农 业
中 图分 类 号 :2 8 P0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2 0 7 2 1 )6一O 5 17 —4 9 (0 0 0 o 0一O 3
1 引 Biblioteka 言 达 方式能 够较 为直 观 地反 映 出土 壤养 分 含 量 、 含 水
作 物 群体 的基 础 上 , 因地 制 宜 地根 据 田 间每 一操 作 单元 的 具 体 情 况 , 细 准 确 地 调 整 各 项 管 理 措 施 和 各 项 物 资 的 精 投入 量 , 以获 得 最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 土壤 是 农 业 生 产 的基 础 , G S 系统 应 用 于土 壤 管 理 和 农 作 物 种 植 , 成 为 促 进 将 I 将 农 业 生 产 和发 展 的有 力技 术 手 段 。
3 1 确定 评价 对象 .
传统 的土 壤 适 宜 性 评 价 是 评 价 者 根 据 收集 到
的有 关数 据 , 用 自己 的经 验 , 据 一 定 的原 则 进 利 依
行定 性评 价 , 结 果 带 有 很 大 主 观性 。 评 价 成 果 其 且
( )土 壤 类 型 。土 壤 类 型 包 括 旱 地 、 田、 1 水 沙
台 的功能与 实际生 产 管 理 需求 , 矢量 要 素 与栅 格 要 素相结合 , 基础 地 理信 息 、 感 数 据 、 将 遥 基础 农 业 数
据 在 GI S平 台上 进 行 分 析 、 合 , 成 完 整 的土 壤 融 形 管理信 息 系 统 。 系统 根 据 信 息 内容 、 地 类 型 、 土 表
地、 盐碱 地等 。
图件 均需手 工绘 制 , 关 的 面积 计 算 、 计 分 析 等 相 统 工作 亦费 时费力 l 。随着 G S技 术 的广 泛应 用 , 2 ] I 将
G1 用 到土壤适 宜 性 评价 过 程 中来 , 用 GI S应 应 S强
( )农 作物对 象包 括粮食 作 物 ( 2 小麦 、 稻 等 ) 水 、 蔬菜( 番茄 、 黄瓜 、 菜 等 ) 花 卉 ( 丹 、 花 、 花 青 、 牡 兰 菊 等) 果 树 ( 果 、 枝 、 蕉等 ) 茶 树 等 。系 统根 据 、 苹 荔 香 、 农 作物 分类设 置 了多 种农 作 物种 类 , 户 也 可 以 自 用 行 设置 感兴趣 的农 作物 。
上 优化农作 物 的总 体 布局 , 到 区域 经济 结 构 和 生 达
态环 境 的可持续 发展 。
作物 生 长 的 重要 性 赋 以权 重 , GI 统 中分 析 、 在 S系
计算 土壤适 宜性 , 可 以根 据 实 际情 况 建 立 数学 模 也 型, 进行 土壤 适宜 性 的单 因素和多 因素综 合评 价[ 。 5 j
第3 第6 3卷 期 21 0 0年 U 月
M o e n S r e i ̄ a d M a Pn d r u v vn n D i
现
代
测
绘
V 1 3N . 0. , o6 3
NO . O O V 2 1
基 于 GI 土 壤 种 植 适 宜 性 评 价 系 统 建 设 S的
量分 布 、 污染 状 况 等 情 况 , 为 完 整 地 反 映 出 土 壤 较 的现状 与未来发 展 状况 , 到 为农 作 物种 植 提 供信 达
土壤 是农作 物 种 植 的基 础 , 同的 土壤 对 农 作 不 物 种植 的适宜 能力 各 异 , 并且 在 自然 与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下 , 始终 处 于变 化 之 中[ 。及 时有 效 地 了解 土 1 ] 壤状 况 , 农 作 物种 植 的适 应 性 做 出正 确 的定 性 、 对 定 量和定 位 评 价 , 过 合 理 施 肥 与 浇 灌 , 够 充 分 通 能 利用 土地 资 源 , 掘 土 地 潜 力 , 现 农 作 物 优 质 高 挖 实 产, 并在现 有 自然资 源 以及 农 作 物 生 长规 律 的基 础
息 和为生 产管理 决策 提供参 考依 据 的 目的 。
3 评价体 系构 建
利用 GI 行 土 壤 适 宜 性 评 价 就 是 将 土壤 类 S进
型 、 价 范 围、 种 影 响农 作 物 生 长 的 因素 等 土 地 评 各
空 间数 据 和属性 数 据进 行 整 合 , 据各 个 因素 对农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