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企业用地调查评估报告(3篇)

企业用地调查评估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本报告针对XXX企业拟用地项目进行全面的用地调查和评估,旨在为企业提供科学、客观的用地决策依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估用地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及潜在风险,为企业在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项目背景1. 项目名称:XXX企业拟用地项目2. 项目地点:XX省XX市XX区3. 项目性质:工业用地4.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约XX亩,建筑面积约XX平方米三、调查评估内容1. 土地资源调查(1)土地权属:经调查,拟用地项目所在地块土地权属清晰,属于国有建设用地。

(2)土地利用现状:该地块现状为闲置土地,土地利用类型为工业用地。

(3)土地供应条件:根据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的规定,该地块可依法进行出让。

2. 环境调查(1)环境质量:经监测,拟用地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污染源:周边无污染源,对项目环境影响较小。

(3)生态影响:项目用地范围内无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3. 社会调查(1)人口密度:项目所在区域人口密度适中,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2)交通条件:项目交通便利,周边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线路。

(3)公共服务:周边有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

4. 经济调查(1)土地市场:根据当地土地市场行情,该项目用地价格合理。

(2)投资回报:经测算,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产业政策:当地政府对该产业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有利于项目发展。

四、评估结论1. 土地资源:拟用地项目土地权属清晰,土地利用类型适宜,土地供应条件良好。

2. 环境因素: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良好,无污染源,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3. 社会因素:项目所在区域人口密度适中,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

4. 经济因素:项目用地价格合理,投资回报率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5. 潜在风险: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土地征收、拆迁、政策调整等风险。

五、建议1.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当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

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

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英文回答:Agricultural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port Template.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an agricultural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port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suitability of a given area of l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report will assess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s well as the climate and other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crop growth. The results of this evaluation can be used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Methods.A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typically involves thefollowing steps:Site characterization: This step involve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surveys, laboratory analyses, and remote sensing.Climate analysis: This step involve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mate of the area, including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wind patterns.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the are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Land use analysis: This step involves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rrent and historical land use in the area.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ther land uses.Suitability mapping: This step involves creating a map that shows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areas of land for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map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areas that are best suit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Results.The results of a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will typically include the following:A map of the study area showing th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area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 table or chart summarizing the suitability of the area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rops.A discussion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suitability of the area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Recommendations for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Conclusion.A soi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s a valuable tool for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t can help to identify areas that are best suite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 can also help to avoid conflicts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ther land uses.中文回答:农业土壤适宜性评价报告范文。

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

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
实验数据
表1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100分
80分
60分
40分
20分
0分
土层厚度(cm)
>150
100-150
60-100
30-60
0-30
0
表土质地
轻壤
中壤
重壤
砂壤
砂土
裸岩等
有机质含量‰
>100
20-100
15-20
13-15
10-13
10以下
表2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
土层厚度
表土质地
有机质含量
权重
实验报告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土地适宜性评价
实验目的
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鉴定的过程。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根据教师提供的基础数据,完成北京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案例研究。
实验要求
1、针对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选取评价指标、设定评价标准,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得分:
3、再分别右击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其余步骤同上;
4、单击工具箱,选择“分析工具”,再选“叠加分析”,双击“联合”工具,输入要素:表土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土壤名称,输出要素类:选择指定文件,名称为叠加分析,单击保存,其余数据不变,单击确定;
5、右击叠加分析,选择“打开属性表”,单击表选项,选择添加字段:分别添加名称为“耕地适宜性”、“园地适宜性”、“林地适宜性”,浮点型,精度:11,比例:2的字段;
(1)选取每个图斑上最高的分数所对应的用途作为规划用途;
(2)按照宜耕土地规划为耕地(60分),不宜耕的再考虑是否宜园(60分),不宜园的是否宜林(60分)。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

实验三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前期重要工作,包括工程地质、经济以及生态环境。

本实验涉及一部分指标体系实验目的:如何利用GIS经行多因子的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实验原理:1.确定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的因子及其权重;2.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应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且转换成栅格数据;3.对所有的单因素评价的栅格数据做叠加操作,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值;4.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评价值进行重新分类定级。

实验数据:本实验的研究区为某个山区的小城镇,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库(评价基础数据.mdb)以及地形栅格数据(高程、坡度)。

关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很多,指标体系也不相同。

本实验主要采用钮心毅、宋小冬的研究,适宜性评价分为两大类: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工业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包括了各自的交通、市政、绿地等。

不同类型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准则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关注的是城市中心区的可达性、环境适宜性等,但是工业区用地适宜性评价更关注交通快捷性、土地成本、环境影响等。

本实验主要是针对生活区用地适宜性的评价,因此选择了以下因素经行评价:实验步骤层次分析法1.首先对各个单因素做适宜性评价,统一分级成1-5级,并转换成栅格数据;2.经行栅格数据的加权叠加运算,每个栅格代表的地块将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3.最后,对综合后的栅格数据重新分类定级,得到居民生活区的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值。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交通便捷性评价交通便捷性评价主要根据距离省道、县道的远近加以确定,评价标准如下:1.添加道路图层,打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在对话框中点击“获取唯一值”,然后“类型=省道”或“类型=县道”。

2.分析工具——领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对话框如下:分别建立省道和县道的多环缓冲区。

3.分析工具——叠加分析——联合,输入要素为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两个数据,联合完成命名为“交通便捷性评价”,在属性表中添加字段“评价值”,类型为文本,并进行字段计算。

实验5 土地适宜性评价

实验5 土地适宜性评价

实验5 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目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核心在于单因素的空间化,本实验以其中的交通可达性分析为例,熟悉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单因素的获取流程,掌握栅格数据相关操作,具有后续知识拓展的能力。

【实验器材】ArcGIS Desktop10.1。

【实验数据】《城市与区域规划空间分析方法》实验教程福建省上杭县数据。

【实验内容】1可达性分析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给定点到兴趣点(如工作、购物、娱乐、就医等)的方便程度或难易程度的定量表达,可达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资源或服务设施都是稀缺的,资源有效配置的决定性因素是消费者的可达性。

因而,可达性已经成为资源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合理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行进成本分析法(又称费用加权距离方法)通过计算空间中任意一点到感兴趣的区域所需要的时间来表征可达性,充分考虑了道路网络的完善程度,能够较好的实现行进路径与现实道路的你和,是目前较常用的的一种空间可达性计算方法。

行进成本计算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方法,该方法与欧氏距离激素昂方法的显著差异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计算一点到另一点的直线距离,而是确定从每一个源像元到最邻近像元的最短加权距离或累计行进成本,其计算的单位不是地理单位,而是成本单位。

费用加权距离方法采用节点/连线计算法则,并采用迭代运算,首先计算研究区内某像元到源像元的所有可能路径的累积行进成本,然后通过比较其大小,最后将最小的累积行进成本赋给该像元,并记录这条路径。

每个像元的行进成本值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行进的阻抗力不同来定义的,它表征穿过该像元所消耗的单位距离成本。

1.1创建成本距离分析的源文件选择数据文件“jiansheyongdi”中TYPE字段取值为“县城”的要素,构成成本距离分析需要的源文件,命名为“Xiancheng”。

1.2创建成本距离分析的成本文件重点考察道路、水系、坡度和地形起伏带来的行进成本差异.步骤一:根据表1描述,利用缓冲区分析确定要素影响范围,根据成本赋值进行赋值,并将所有要素转为栅格。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实习报告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规划设计研究院实习岗位: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工程师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需求日益增加,而土地资源却日益紧张。

因此,开展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工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项目,掌握评价方法、流程和技术要点,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收集资料在实习初期,我主要负责收集项目所需的基础资料,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资源、地质条件、交通状况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要求和方法。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收集到基础资料后,我利用GI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主要包括创建数据库、叠图分析、空间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

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提取影响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关键因素,为后续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3. 评价因子筛选与权重确定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我筛选出了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水资源、地质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并通过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4. 适宜性评价模型建立在确定评价因子和权重后,我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建立了适宜性评价模型。

通过对各评价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分。

5. 评价结果分析与制图根据评价模型,我对研究区域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GIS软件制作了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布图,直观地展示了各区域的适宜性状况。

6. 撰写评价报告最后,我根据评价结果和分析,撰写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报告。

报告主要包括项目背景、评价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为项目决策提供了依据。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流程和技术要点,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用地评价研究报告

用地评价研究报告

用地评价研究报告1. 引言地表资源有限,土地利用的高效利用和科学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用地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物理、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土地适宜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潜力。

本报告旨在评价某地区(具体地区的名称)的土地利用潜力和合理用地建议。

2.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评价土地利用潜力:2.1 土地资源调查对研究区的土地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质地、地形地貌、水系等方面的信息收集。

2.2 SWOT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的潜力和挑战。

2.3 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的地形、土地利用现状、气候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适宜用地类型。

2.4 经济评价通过对研究区的市场需求、投资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经济可行性和效益。

3. 结果与分析3.1 土地资源调查结果根据土地资源调查,研究区主要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

不同土地类型在土壤质地、透水性、肥力等方面存在差异,适合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植、林木种植或畜牧业发展。

3.2 SWOT分析结果根据SWOT分析,研究区的优势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人口优势;劣势包括部分土地质量较差、用地过度开发等;机会包括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等;威胁包括气候变化、土地污染等。

3.3 空间分析结果通过空间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区域适宜的用地类型。

研究区山区适合林木种植和生态保护,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用地,水域适合建设水产养殖场等。

3.4 经济评价结果根据经济评价,研究区农业发展潜力较大,市场需求旺盛,农产品销售前景较好。

同时,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 用地建议基于本次评价的结果和分析,提出以下用地建议:1.加强土地保护,防止土地过度开发和污染;2.在山区加强生态保护,合理规划林木种植和生态旅游;3.在平原地区,合理规划农业和工业用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4.开发水域的水产养殖业和渔业资源,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5.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升经济效益。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汾阳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中期报告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汾阳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中期报告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汾阳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汾阳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偏南地区,是一个地势起伏的丘陵地带。

由于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近年来,汾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但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必须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适宜性评价,制定汾阳市土地利用分区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明确汾阳市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分析汾阳市土地资源的适宜性。

3.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将汾阳市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分区。

4.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分区,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措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研究内容1.收集汾阳市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性质、土地利用历史等。

2.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分析土地的生态、经济、社会适宜性。

3.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将汾阳市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分区,并进行分区评价。

4.制定各个土地利用分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四、预期成果1.明确汾阳市土地资源的适宜利用模式,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2.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分区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土地利用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3.提出全面精细的土地利用管理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适宜性评价法、分区评价法等方法开展。

具体方法包括:1.搜集、整理汾阳市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

2.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分析土地的不同适宜性。

3.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划分,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4.在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区内,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

六、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完成了汾阳市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正在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预计在一个月内完成。

七、存在的问题1. 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较为繁琐,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数据,并进行必要的田间调查和实地考察。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长岭镇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一、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土地开发提供依据,以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分类系统由土地适应性纲、土地适应性级、土地适应性亚级、土地适应性单元构成。

本实验以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对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应性进行分级。

二、准备工作确定评价目的,评价要达到的目标,评价过程采取的方法手段以及基本原理;拟定评价的工作步骤,使评价工作有序快速的进行;根据评价目标以及方法手段,搜集评价区相关的资料,以保证评价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是与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地段,它是土地评价和土地量算的基础。

本实验考虑到评价工作的便利性以及资料的可获取性,以长岭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单元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

四、选择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评价单元确定后,要搞清楚每个评价单元内土地相应的实际性质。

针对评价的土地用途对土地的要求,选择反应土地性质的评价因子,从中选择一些作为参评因子。

参评因子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参评因子对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2、要考虑参评因子的稳定性;3、要考虑获得有关数据的可能性;4、要考虑参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考虑以上四条原则,集合长岭镇土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七个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它们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土壤污染状况、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障碍层深度、PH值、有机质含量(表1)。

表1 宜水田类(st)评价因子及指标表因子序号因子名称字段名一级(100)二级(75)三级(45)四级(0)F1 地下水埋深dxsms 0 50 80 100F2 土壤污染状况trwrzk 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F3 灌溉保证率ggbzl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F4 排水条件pstj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F5 障碍层深度zacsd >=120 95~110 80~90 <90F6 PH值phz 6.2~7.2 7.4~7.7 5.1~6.1 >8.3F7 有机质含量yjzhl 3.1~3.5 2.3~2.8 1.5~2.2 0.6~0.9根据经验以及参考相关的研究方法,根据水田类对土地的要求,将每个参评因子按条件的优劣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以相应的分值,这样就可以将每个因子进行量化,即因子的标准化。

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基于arcgis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在分析总结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将城市规划用地评价方法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成一整体,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使得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本文以南方某城市的区域发展用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利用ArcGis,进行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使得所得到的的分析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是数学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安排,是一种可持续的、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的有效手段。

无论是进行城市空间发展的概念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还是总体规划,规划者都需要事先明确哪些土地适合于建设开发或限制开发、发展用地规模是否足够、哪些用地有优先发展的经济与基础设施条件。

因此,考虑地形地貌、生态、重大基础设施乃至政策,对城市土地开发建设条件、发展方向与重点的综合影响,结合已有城镇的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城市区域发展用地适宜性评价,将为规划决策分析提供定量化和直观的一句。

本练习以南方某城市的区域发展用地适宜性评价为例。

评价将分两层进行。

首先分别从生态适宜性、城镇规模扩展适宜性、基础设施发展条件适宜性三个方面进行,再进行整体适宜性评价。

其中,对生态条件的考虑是整体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它帮助排除不参与评价的区域。

城市区域分布有河流、水库、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对应水域和生态区数据),另外现状城镇建成区也不能作为新开发的可用地,因此首先确定评价区域为城市行政区范围呢除水域、生态区和现状城镇建成区以外的其它土地。

考虑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把农田保护和控制要求作为主要的生态因子。

农田保护区包括三类用地,基本农田(不适宜建设)、一般农田(基本适宜)和其它土地(适宜)。

另一重要生态因子是坡度条件,因为有山地丘陵分布在城市区域内,不同坡度条件的建设成本和宜居条件也不同。

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的要求(工业用地最大坡度10%,居住用地最大坡度25%),将坡度值划分为3个等级,对应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的分类。

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报告

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报告

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

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 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

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

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

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

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

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

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

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

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

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仁兆镇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报告

仁兆镇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报告

仁兆镇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摘要:土地适应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性评价,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 20 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评价模型相结合,以仁兆镇的农用地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单元选取的是精度为 30m×30m的栅格数据。

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遵循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定了海拔、坡向、坡度、水源灌溉、土壤肥力、交通等级和交通通达性七个评价因子作为农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在评价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 GIS 的叠加分析、栅格数据聚类分析、DEM 地形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域的评价因子专题层。

利用层次分析法、限制性因素法和加权指数和法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等级的评价。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仁兆镇的土地整体比较平坦,水源灌溉条件非常好,交通便利,很适合农用地的布局。

从总体上看仁兆镇的农用地布局是比较合理的,部分的改进意见在后面的报告里有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农用地;耕地;林地;园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 问题的提出 (4)1.2 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 (6)1.4 研究技术路线 (6)1.5 文章的组织 (7)第二章基础理论 (7)2.1 基本概念 (7)2.2 研究技术方法 (8)第三章研究区域概况 (11)3.1 地理位置 (11)3.2区划沿革 (11)3.3经济状况 (11)3.4农业 (11)3.5社会事业 (11)3.6人口数据 (11)3.7交通 (12)第四章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的建立 (13)4.1 数据搜集 (13)4.2 数据建库实现 (13)第五章林地适宜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15)5.1 评价目标的确定 (15)5.2 评价体系的拟定 (15)5.3 评价因子的选取 (15)5.4 评价因子数据获取 (16)第六章评价分析模型与结果分析 (31)6.1 评价分析模型 (31)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35)7.1 结论 (35)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6)第一章前言1.1 问题的提出土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心得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心得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心得
摘要:
为了评估城市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程度,以南宁市为例,识别市域内可用于进行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生态敏感、脆弱、必须重点保护的区域。

应用了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采用ArcMap空间分
析软件,综合考虑了水域、保护区、用地现状、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多项因子,并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适宜性评价,为合理有效地安排土地资源的用途提供了重要依据说明了GIS用于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对GIS在城市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GIS:用地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
1、引言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土地合理利用的第一步。

在建设用地的分析选择中,我们需综合考虑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且有些条件并不能具体的量化,由于影响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致使传统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多采用定性分析或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使得评价过程中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为了更好地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尝试将GIS技术引入城市规划工作中,以期为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一种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

土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
再根据表四(宜林土地类评价因素分级指标及评级指数),结合以上实测数据评定土地适宜性等级:各实测值的加权指数和由公式A=∑a +w(a为各评价单元的单因素评级指数,w为各评价因素的权重)计算可得:
1+ 0.090+5+0.140+5+0.180+5+0.190+1+0.153+1+0.135+1+0.100= 19.988
6.5-5.5或8.0-7.5
5.5-4.5或8.5-8.0
评价指数
5
3
1
表三宜园土地类评价因素分级二指标及评级指数
评价因素
300-600
600-800
坡度
〈10
10-15
15-25
〉10积温
〉6000
6000-5400
〈5400
表土厚度
〉100
100-75
75-50
有机质
〉2.5
4资料的收集5评价因素的选择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
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8评价单元的划分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10土地适宜类的确定
11土地适宜等的确定12土地限制型的确定13评价结果的核对
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
此次实验还需结合如下步骤进行:
1、查阅资料,首先弄清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程序和方法;
〈10(表土)
〈50(土层)
〈30(土层)
质地
砾质
砾质
砾质
PH值
〈4.5或〉8.5
〈4.5或〉8.5
(五)评价单元土地适宜等的确定
在评价单元土地适宜类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土地适宜的等级做出评价,即土地适宜等、宜耕、宜园、宜林三个土地适宜类均分为三等,即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而不宜土地则不分等。

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

用地适宜性评价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实习)报告学院:学年学期:学年学期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学时数: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教务处印制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实习)报告专业班级:专业级学号: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指导教师:实验时间:成绩:第四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启动Arcmap加载练习数据,自定义-拓展模块-spatial analyst。

4.2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4.2.1交通便捷性打开道路图层属性表,在表选项弹出菜单选择打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类型=省道。

在工具箱中打开多环缓冲区构建离省道距离的多环缓冲区。

同上述操作输出要素离县道距离的缓冲区,如图。

利用工具箱中的联合工具综合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输出要素类交通便捷性评价。

在要素类交通便捷性评价的属性表中添加短整型评价值字段,打开字段编辑器,输入如图代码,让评价值等于自定义变量value,使得value值由离省道距离和离县道距离决定。

利用工具箱中的面转栅格,设置像元大小为10,在环境设置中设置范围为与图层研究范围相同,转换为和研究范围一致的栅格图像。

4.2.2环境适宜性计算河流缓冲区,勾选仅外部多边形,计算溪流缓冲区,联合叠加输出滨水环境评价要素类,编辑代码综合评价,转换成栅格数据步骤同上。

计算工业区缓冲区,勾选仅外部多边形,利用工具箱更新工具更新叠加,设置多出来的记录离工业距离字段为0,编辑代码综合评价,转换成栅格数据步骤同上。

森林环境评价步骤同工业污染评价。

4.2.3城市氛围评价对居民点图层中的城镇和村庄要素做缓冲区并更新叠加,联合叠加得到城市氛围评价,编辑代码综合评价,转换成栅格数据步骤同上。

4.2.4地形适宜性评价打开工具箱重分类工具,应提前加载,设置如图数据进行高程重分类得到高程评价,同步骤进行坡度评价。

4.3栅格叠加运算利用工具箱加权总和工具,设置如图权重,得到适宜性评价。

4.4划分适宜性等级对适宜性评价图进行重分类,得到适宜性评价分级。

用地适宜性评价

用地适宜性评价

GIS实验报告——金川县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评价一、引言Introduction1、1项目背景金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西南部,东南距省会成都424公里,离阿坝州州府马尔康91公里。

金川县地处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中心地带,阿坝州南部综合经济区重要板块,位于大渡河上游,大金川河旁,省道211经过县城。

此次金川县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就是对金川县城得城市发展方向做出判断。

1、2定义需GIS解决得问题金川县城沿大金川河发展,周边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城市位于槽谷地带。

随着金川县社会经济得高速发展,现状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在本次实验报告中,将运用GIS得科学分析方法,对像金川县城这样处于得复杂山地地形与河流谷地得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做出较为理性得评价。

1、3确定实验得目标或者需验证得假设本次实验得目标就是:整理分析各项对于建设用地选择有影响得评价因子,运用GIS得数据管理能力,综合评价城市建设用地得选择方向。

改变以往规划环节中依靠感性得设计方法,为项目提供科学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设计流程,并以此为依据,对建设用地进行反向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提高规划得科学性。

1、4研究区域本次实验得研究目得就是进行建设用地选择,因此研究区域范围较小,主要包括:大金川河两侧用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平缓得地带。

(沿大金川河,金川老城区南部,老城区北部、老城区东部)二、方法Methods2、1前期资料整理根据实验目得提取实验所需要得各项要素,并将提取出来得要素整理为便于实验操作文件格式,祛除多余冗杂得信息,减少无效数据得干扰,提高实验效率。

本次实验报告得地形CAD较为复杂,老城区部分由于城市建设情况,而缺乏高程赋值得等高线,故此次实验以高程点为基础,选择所有得高程点;原位粘贴到“0金川县高程点、dwg”文件;将研究区域内得河流及泥石流槽描边并单独放入“0河流、dwg”文件;将老城区及周边建设用地现状描绘整理到“0建设用地现状、dwg”文件;将提供得地质灾害报告中得地灾评价整理到“0地灾评价、dwg”文件中;最后,将整个研究区域得边界线描出整理到“0地形边界线、dwg”文件中,方便出图。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报告在本实验中,我选择的作物是甘蔗。

一、经过调查,以下是甘蔗生长条件、习性的基本介绍:1、生长习性: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2、种植条件以及产区: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

如以温度线为世界蔗区的分布是年平均气温17~18℃的等温线以上。

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可达1500米。

在中国云南的滇西南蔗区,海拔已达1500米~1600米。

中国地处北半球,甘蔗分布南从海南岛,北至北纬33°的陕西汉中地区,地跨纬度15°;东至台湾东部,西至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其分布范围广,为其它国家所少见。

中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个省、自治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台湾省)。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大陆的中原地区也有分散性大棚种植(如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3、种植地区: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4、分蘖生长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甘蔗幼苗一般在长出5~6片真叶时,基部节位上的腋芽才能发育成分蘖。

分蘖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品种:小茎种的分蘖能力较强,分蘖较多,中茎种次之,大茎种的分蘖能力最弱。

温度:分蘖要求的最低温度为20℃,30℃是分蘖的最适温度,超过30℃,分蘖受抑制。

水分:试验结果表明:有灌溉条件的蔗田比无灌溉条件的蔗田,每株分蘖增加1.04个。

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即土壤手捏成团,落地散开时,最适合分蘖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实验(实习)报告
学院:
学年学期: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
学时数: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务处印制
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实习)报告专业班级:专业级学号: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成绩:
第四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启动Arcmap加载练习数据,自定义-拓展模块-spatial analyst。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交通便捷性
打开道路图层属性表,在表选项弹出菜单选择打开属性表,按属性选择类型=省道。

在工具箱中打开多环缓冲区构建离省道距离的多环缓冲区。

同上述操作输出要素离县道距离的缓冲区,如图。

利用工具箱中的联合工具综合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输出要素类交通便捷性评价。

在要素类交通便捷性评价的属性表中添加短整型评价值字段,打开字段编辑器,输入如图代码,让评价值等于自定义变量value,使得value值由离省道距离和离县道距离决定。

利用工具箱中的面转栅格,设置像元大小为10,在环境设置中设置范围为与图层研究范围相同,转换为和研究范围一致的栅格图像。

环境适宜性
计算河流缓冲区,勾选仅外部多边形,计算溪流缓冲区,联合叠加输出滨水环境评价要素类,编辑代码综合评价,转换成栅格数据步骤同上。

计算工业区缓冲区,勾选仅外部多边形,利用工具箱更新工具更新叠加,设置多出来的记录离工业距离字段为0,编辑代码综合评价,转换成栅格数据步骤同上。

森林环境评价步骤同工业污染评价。

城市氛围评价
对居民点图层中的城镇和村庄要素做缓冲区并更新叠加,联合叠加得到城市氛围评价,编辑代码综合评价,转换成栅格数据步骤同上。

地形适宜性评价
打开工具箱重分类工具,应提前加载,设置如图数据进行高程重分类得到高程评价,同步骤进行坡度评价。

栅格叠加运算
利用工具箱加权总和工具,设置如图权重,得到适宜性评价。

划分适宜性等级
对适宜性评价图进行重分类,得到适宜性评价分级。

对适宜性评价分级做类别符号化。

对适宜性评价分级图层属性表添加双精度面积字段,使用面积计算器得到面积。

输出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