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考纲
中国史学史初期考纲
一、填空1、春秋三传(会辨别其中分别强调的“史事”、“史文”、“史义”)《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史馆制度(形成、兴盛的时间)我国的史馆修史制度始于东汉的兰台东观。
东汉明帝时设兰台令史,诏班固等人撰《光武本纪》与诸臣列传,汉章帝、和帝之后又移置图籍于东观,撰写成《东观汉记》。
这样,兰台东观就是史馆的源起。
北魏时设修史局监修国史,这是史馆的雏形,到了隋文帝时,史馆制度进一步发展,修史开始有了分工。
史馆制度的最终形成是在唐初李世民时代。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改组了史馆,移史馆于皇帝之间控制的门下省(详见《中国文化常识读书笔记》“三省六部”制度),由宰相领导修史,并且完善了组织,细化与明确了分工。
此后,史馆制度一直延续到清。
凡新朝建立都按例要为前朝修史。
这也是新朝建国之初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至今历代正史得以延续不断,史馆制度可谓功莫大焉。
史馆制度在唐代确立后,到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重要表现就是史馆规模扩大。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的修史机构可以说是最多的,有史馆、编修院、国史院、实录院、日历所、起居院、会要所、玉牒所、圣政所、时政记房等多种修史机构,史官地位也较尊崇。
二、名词解释1、《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104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提纲
填空题1、《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2、《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
3、春秋时期以语类即以记语为主的史著:《国语》、《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
4、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之外,还有《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
5、秦汉时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史学与政治联系紧密。
6、东汉时已经有《起居注》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论和行动。
7、后世注释《史记》的,主要由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正义》,被后人称作是“《史记》三家注”。
8、《汉书》在编撰方法上,首创了纪传体断代史。
9、《汉纪》是荀悦的著作,为用编年史体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被时人称为“辞约事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10、《东观汉记》,是东汉官方修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官修纪传体国史。
11、南北朝时期,撰写三国史的史家及史著分别是:曹魏有王沈的《魏书》和鱼豢的《魏略》。
吴国韦昭的《吴书》。
蜀国王崇的《蜀书》和谯周的《蜀本纪》等。
将三国历史合为一书的是陈寿的《三国志》。
12、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史注中负有盛名。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类同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13、地方史志代表作是东晋常璩的12卷《华阳国志》。
民族史代表作是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和魏收的《魏书》。
14、裴松之《三国志注》与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被称为“四大名注”。
15、《水经注》,北魏时,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一部地理学著作。
《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
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Ⅱ、考查范围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史前时代(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三)古史传说二、夏商西周(一)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二)商朝及其考古发现(三)西周的盛衰(四)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五)西周的经济与文化三、春秋战国(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二)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三)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四)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四、秦汉(一)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二)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三)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五)东汉的政治(六)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七)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八)秦汉的民族关系(九)秦汉的思想(十)文化和科技五、魏晋南北朝(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二)东晋南朝的政治(三)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五)北魏孝文帝改革(六)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七)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八)文化与科技六、隋唐五代(一)隋朝的统一与覆灭(二)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三)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四)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五)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六)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七)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八)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九)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七、宋辽西夏金元(一)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二)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四)宋辽西夏金的关系(五)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六)宋元的社会经济(七)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八)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九)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八、明清(鸦片战争前)(一)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二)明中期的政治(三)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四)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五)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六)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七)明清国家制度(八)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九)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十)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一、列强的对华侵略(一)列强历次侵华战争(二)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3.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二、清统治的衰落(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二)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三)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四)清廷政局(五)义和团运动三、近代化的启动(一)“师夷长技以制夷”(二)早期维新思潮(三)洋务运动(四)商办企业(五)戊戌维新运动四、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二)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三)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四)会党与民变五、辛亥革命(一)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二)同盟会的建立(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四)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五)中华民国的建立六、民初政局(一)民初政党与议会(二)二次革命(三)护国战争(四)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七、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一)民初经济发展(二)新文化运动(三)五四运动(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六)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二)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三)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九、抗日战争(一)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三)全面抗战的爆发(四)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五)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六)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七)沦陷区与伪政权(八)侵华日军暴行(九)抗日战争的胜利(七)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十、国共内战(一)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二)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三)解放战争(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一)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二)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三)社会主义改造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一)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二)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三)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四)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五)批林批孔(六)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一)“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四)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五)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六)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十六、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十七、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第二部分世界史部分)一、史前人类(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二)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三)史前文化二、古代西亚诸文明(一)苏美尔—阿卡德文明(二)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三)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四)波斯帝国(五)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三、古代埃及文明(一)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二)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三)古代埃及的文化四、古代印度文明(一)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二)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三)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四)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五、古代希腊文明(一)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二)希腊城邦制度(三)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四)雅典民主政治(五)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六)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六、古代罗马文明(一)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二)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三)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四)罗马帝国的危机(五)古代罗马文化七、中世纪的西欧(一)法兰克王国(二)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三)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四)中世纪的城市(五)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一)伊斯兰教的兴起(二)阿拉伯帝国(三)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四)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九、中世纪的东欧(一)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二)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三)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四)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五)俄罗斯帝国的兴起十、中世纪东亚与南亚(一)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二)中日文化交流(三)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十一、古代美洲文明(一)古代中美洲文明(二)印加文明十二、近代初期的欧洲(一)文艺复兴(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三)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四)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六)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七)科学革命十三、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一)尼德兰革命(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三)开明君主专制(四)启蒙运动(五)美国独立战争(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七)工业革命(八)19世纪的英国改革(九)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十)美国内战(十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十二)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十三)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十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十五)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十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七)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十四、近代的亚非拉(一)大西洋奴隶贸易(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三)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四)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五)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六)瓜分非洲(七)埃及阿里改革(八)土耳其坦志麦特(九)日本明治维新(十)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十五、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二)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三)两大军事同盟(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六、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一)1905年革命(二)二月革命(三)十月革命(四)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五)“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六)德国十一月革命(七)匈牙利革命(八)共产国际十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二)国际联盟(三)华盛顿会议十八、两战之间的世界(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二)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四)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五)甘地主义(六)凯末尔主义(七)卡德纳斯改革十九、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四)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五)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二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一)雅尔塔体系(二)联合国的建立(三)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四)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二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一)美国的内政与外交(二)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三)战后的日本(四)西欧一体化进程(五)当代科技革命二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一)苏南冲突(二)赫鲁晓夫的改革(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四)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五)戈尔巴乔改革(六)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Ⅲ、试卷考查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Ⅳ、参考书目仝晰纲:《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060中国史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史学史考试科目代码:[060]一、考试要求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史。
考察史学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跟其它学科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时代特点,以及中国史学的各种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等。
从中掌握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规律,从历代史学家身上汲取治学的方法、经验。
为今后从事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
该门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史学起源、发展的过程,探讨和总结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规律,重点介绍历代史学家的主要史学思想方法及成就等。
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起源及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了解历代著名史学家的史学思想、方法及史学成就等情况。
二、考试内容导论§1、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史”的含义的演变;“史学”是什么?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2、史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史学史的性质;史学史的任务。
第一章、史学的兴起——先秦史学§1、史学的源头反映人类最早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的传说;传说中的古史踪影;对传说的评价。
§2、史学萌芽于官府甲骨文和金文;《书》、《诗》和国史。
§3、私人历史撰述的出现孔子和《春秋》、《左传》、《国语》;史学兴起的标志。
第二章、正史的创立——秦汉史学§1、政治大一统造就了新的史学政治统一和意识形态;政治统治和历史经验。
§2、《史记》——中国史学的奠基石司马迁撰《史记》;开创纪传体通史的恢宏气象。
§3、《汉书》——“正史”格局的形成班固和第一部宏伟的皇朝史;《汉书》的特点;其它史学成就。
第三章、史学的多途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1、史学多途发展的面貌史学多途发展背景、表现。
§2、“正史”撰述的发展撰写皇朝史的高潮;现存几部有代表性的著作;新修《晋书》、《南史》和《北史》;国史、谱牒和礼书。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第二节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
A、结绳记事法;B、刀刻记事法;C、图画表示法。
(2)历法的产生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
月亮乂叫太阴。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9 H,近似于29.5天,为计算方便,把大月、小月交替为30 天和29天。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
即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
一-年365.24220天,平年365年,闰年366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
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
历法年平均长度为365天,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
年、节气是阳历成份。
一个朔望月为29.5天,符合阴历的月的天数。
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分为六个大月,各3()天,六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354天。
(3 )史学意识的产生二、史学产生的年代中国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
内在的因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它的统治服务。
第三节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讪,舜时石伯夷,夏有终古。
始于商朝的先公示壬、示癸的时期,距今约3700多年。
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第四节孔子以前的史学和孔子修《春秋》一、孔子以前的史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鲁春秋》编纂而成。
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
记事的原则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
三、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2024历史学统考大纲
2024历史学统考大纲
2024年历史学统考大纲是一份针对历史学科的全国性考试大纲,旨在为历
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提供明确的考试范围和要求。
这份大纲包括了历史学的各个方向,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并详细规定了各部分考试的内容、题型和分值。
具体来说,2024年历史学统考大纲可能会包括以下内容:
1. 考试性质:明确考试目的、性质和要求。
2. 考试内容:详细列出各个历史学科方向的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
3. 题型与分值:规定考试的各种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以及各题型的分值。
4. 考试难度与深度:明确考试的难度和深度,以及对学生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的考察要求。
5. 考试形式:说明考试的形式,如闭卷、开卷等。
此外,大纲还会对考试的时间、试卷结构、评分标准等方面做出规定。
对于参加2024年历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来说,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份大纲的内容,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2023年历史学考研大纲
2023年历史学考研⼤纲⼀、考试性质历史学考研是为⾼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历史学科的硕⼠研究⽣⽽设置的。
⼆、考查⽬标本考试旨在全⾯考查考⽣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具体来说,考⽣应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主要事件和⼈物,能够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并具备初步的研究能⼒。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试卷满分及考试内容:满分300分,其中中国史部分占70%,世界史部分占30%。
4.题型结构: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查内容1.中国史部分:(1)中国古代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化,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化,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族关系,对外关系。
(2)中国近现代史:鸦⽚战争以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亥⾰命及中华⺠国的建⽴和演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新中国成⽴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
(3)史学理论及⽅法:史学基本理论、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史等。
2.世界史部分:(1)世界上古史:古代埃及、古代⻄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罗⻢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中世纪的欧洲和亚洲。
(2)世界中世纪史:中世纪的欧洲和亚洲的政治、经济和⽂化。
(3)世界近现代史: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扩张,⻄⽅国家的崛起和殖⺠主义,⼯业⾰命及其影响,资产阶级⾰命和改⾰,两次世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4)史学理论及⽅法:与世界史相关的史学理论和⽅法。
五、考试要求1.准确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
2.能够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
3.具备初步的研究能⼒,能够运⽤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法分析历史问题。
4.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中英⽂⽂献,理解和翻译相关的历史资料。
5.具备⼀定的⽂字表达能⼒,能够清晰地阐述⾃⼰的观点。
313历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313历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313历史学专业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考试。
以下是该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专业基础科目考试旨在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础研究方法。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1. 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 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 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3. 考试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史、历史地理学等学科。
4. 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论述题等。
5. 难度比例:较易试题约占3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总的来说,313历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是针对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设计的,旨在测试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中国史学史考试重点
中国史学史考试(部分)一、名词解释1·《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辩士的活动及他们的策谋权变以及军国大事和社会情况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时成书,后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次,定名为《战国策》,今传33卷,以记言为主,善写铺陈形势、阐述利害的辞令,同时还善于描写人物及反应人物精神思想的变化。
2,·《三国志注》:是南朝宋人裴松之于公元429年作成的一部中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是对陈寿《三国志》做的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以补其阙”,二是“以备异闻”,三是“以惩其妄”,四是“有所辩论”,本书目的在于“鸠集传记,增广异闻”3·《十六国春秋》:是记载十六国(304年~439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北魏的崔鸿。
是对西晋灭亡后中原十六国史书的综合汇编,成一百卷,此外还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
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
4·《五代史志》:是一部综述梁、陈、齐、周、隋五朝典章制度的史书,到高宗显庆元年完成。
“五代史志”共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时代特点,在撰述思想上兼容南北、上承两汉,高度自觉,此书是“正史”书志发展的新阶段,促进了独立的典章体史书的问世。
5·《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等人编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25卷,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文采编纂上清新质朴,是对《旧唐书》的补充完善。
6·《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全书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古代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如夏商周历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唐宋元明清历史等。
2. 近代史: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如晚清史、辛亥革命与民国史、中共党史、二战和冷战史等。
3. 现代史: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如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史、当代世界史等。
4. 历史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理论体系的知识。
5. 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主要包括中国和世界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内容,如中国古代文化史、西方文化史、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等。
6. 区域历史:主要包括与考生所报考的专业相关的区域史、地方史或者其他特定历史领域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的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以考试院校发布的大纲为准。
此外,对于历史学基础考试,平时的历史学习、研究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标题: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引言概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有系统性和深度,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一大纲的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考试范围1.1 时代范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史前时代到现代历史,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2 地域范围:大纲要求考生对世界各地不同地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包括但不限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 考试形式2.1 选择题:考试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以测试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2 解答题:除选择题外,考试还将包括一些解答题,以测试考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3. 考试内容3.1 历史事件和人物:考试将重点考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古代文明的兴衰、世界大战、革命运动等。
3.2 历史概念和理论:考试还将涉及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以测试考生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3 历史研究方法:大纲要求考生了解一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文献研究、考古学、口述历史等。
4. 考试要求4.1 理解与记忆:考试将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相关内容。
4.2 分析与解释:考试还将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历史问题分析和解释能力,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4.3 综合与创新:考试将鼓励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观点对问题进行全面而独特的回答。
5. 考试重点5.1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考试将重点考察一些对于人类历史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如古代文明的兴衰、世界大战、革命运动等。
5.2 历史概念和理论:考试还将重点考察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以测试考生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
一、历史学基础概述
1.历史学的概念和分类
2.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特征
3.历史和历史学的关系
二、历史学的基本理论
1.历史唯物主义
2.历史辩证法
3.历史留声学说
4.史学地图说
三、史学研究的基本流程
1.史料搜集
2.史料选取
3.史料研究
4.史料考证
四、历史研究的相关问题
1.历史写作的目的和方法
2.历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历史研究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4.历史研究的创新和变革
五、历史学的现代发展
1.历史学在现代的意义和作用
2.历史学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研究
3.新史料和新研究方法的应用
4.历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313历史学基础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和基本特征,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史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相关问题,并对历史学的现代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最终达到了掌握历史学基础知识的能力水平。
中国史学史考纲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上海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学史考纲总结 贡献给文学院的学弟学妹,希望对你们有用. 名词解释: 浙东学派 黄宗羲(开创者) 《明夷待访录》 (了解) 《明儒学案》 (熟记) (学案体) 列学案 19 目,叙明代学者 200 余人,此书以学派为纲,论述各个派学人生平和学术成就,成为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系统的学术史著作. 顾炎武 《日知录》 (熟记) 王夫之 《读通鉴论》 (熟记) 依据《资治通鉴》所叙史事与人物,用评论历史的形式表达自己政治主张和历史哲学的史论专著.与其所 末》 南宋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内容,总括 239 件史事,分别列目,各自成篇,并于各篇之间略按时间先后 编次创立了以记事为主的纪事本末体史书. 《三国志》 西晋陈寿,65 卷,上起东汉灵帝光和末年黄巾起义,迄于西晋灭吴.以魏主为帝纪,总揽三国全局史事, 以吴蜀二主传名而记实,既与全书协调,又显示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这种编撰手法在正史的撰述中为新 创造. 《资治通鉴纲目》 南宋朱熹根据《资治通鉴》的材料,撰成《资治通鉴纲目》59 卷,采用编年纪事,前面立纲,是史事的提 纲;后面设目,是史事的详细叙述. 乾嘉学派(考订,校刊,训诂见长,考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可能性较大) 《十七史商榷》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00 卷,"商榷"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这里包含史书文字方面的考订和史书所记 典制事迹方面的铨解与审核.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为清朝乾嘉三大考据家之一的赵翼所著.共 36 卷.此书的特点是于考史中重视历史评论,书中所提出的论 题,对后人多有启发,是古代史的入门指导. 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为清朝乾嘉三大考据家钱大晰所著.共 100 卷."考异"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以考订,校勘,训诂见长. 他对所涉及的史籍及其注释进行了去全面详细的文字校勘,使许多矛盾地方进行了疏通辨析,为后世史学 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正式本书价值所在 崔述《考信录》 考信录的作者是崔述,它是先秦故事做系统考证的第一人.对于先秦古史的解释,其程序是辨"伪书"进 而辨"伪史" 史才三长 才:写史的表达能力,体裁体例的运用能力 学: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材料 识:对史事是非曲直的鉴别,认识和判断能力 史德:
历史考纲知识点总结
历史考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夏朝的建立和王朝制度2、商朝的兴起和商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西周的建立与灭亡4、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变化5、秦朝的建立和秦统一中国6、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统一帝国7、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魏蜀吴三国分立8、西晋的建立和东晋兴衰9、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二、中世纪史1、隋朝的建立和大业中兴2、唐朝的建立和开皇中兴3、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变化4、宋朝的建立和宋辽金三国鼎立5、元朝的建立和元朝征服东南亚6、明朝的建立和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7、清朝的建立和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三、现代史1、清朝的政治改革和变革2、太平天国运动和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3、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成功5、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国共内战的爆发和胜利7、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8、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改革和发展四、世界史1、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变革2、中世纪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变革3、近现代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变革4、世界战争和影响5、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革6、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7、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变革8、世界体育的发展和变革五、地域史1、中国历史地域的发展和变化2、亚洲历史地域的发展和变化3、欧洲历史地域的发展和变化4、非洲历史地域的发展和变化5、大洋洲历史地域的发展和变化6、北美洲历史地域的发展和变化7、南美洲历史地域的发展和变化8、南极洲历史地域的发展和变化六、思想史1、古代思想的发展和变革2、中世纪思想的发展和变革4、世界思想的交流和传播5、中国思想的发展和变革6、亚洲思想的发展和变革7、欧洲思想的发展和变革8、世界思想的发展和变革七、法律史1、古代法律的发展和变化2、中世纪法律的发展和变化3、近现代法律的发展和变化4、中国法律的发展和变化5、亚洲法律的发展和变化6、欧洲法律的发展和变化7、世界法律的发展和变化8、国际法律的发展和变化八、艺术史1、古代艺术的发展和变化2、中世纪艺术的发展和变化3、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和变化4、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变化5、亚洲艺术的发展和变化6、欧洲艺术的发展和变化7、世界艺术的发展和变化8、影视艺术的发展和变化九、科技史2、中世纪科技的发展和变化3、近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变化4、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变化5、亚洲科技的发展和变化6、欧洲科技的发展和变化7、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变化8、航天科技的发展和变化以上是历史考纲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复习历史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古代史考纲
1.先秦(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强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井田制和分封制(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5)先秦时期的文化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文学和艺术;天文和物理;扁鹊2.秦汉(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末农民战争(2)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察举制;编户齐民(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匈奴的兴衰;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4)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越南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来;丝绸之路(5)秦汉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哲学与宗教;史学与文学;雕塑与绘画3.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教与佛教;唯物论思想家;文学和艺术4.隋唐(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与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5)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6)隋唐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5.五代、辽、宋、夏、金、元(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中央集权的强化;科举制的发展(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元朝的灭亡(6)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理学和史学;文学6.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2)明朝中后期的政局和明末农民战争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明末农民战争(3)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满洲的兴起和建国;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文字狱(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对外贸易(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和西藏地区的关系;改土归流;台湾府的设置;清朝的疆域(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7)明清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进步的思想家;明清小说;类书、丛书的编纂;西学东渐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024历史学考试大纲
关于2024历史学的考试大纲
2024年历史学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考试是对考生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旨在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历史研究能力的人才。
二、考试内容
1.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形成。
(2)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
(3)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建立汉朝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4)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南北朝时期。
(5)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2)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 世界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古代埃及文明。
(2)古代希腊文明。
(3)古代罗马文明。
(4)中世纪欧洲文明。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 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4)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具体分值分配可参考历年真题。
3. 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具体时间安排可参考历年真题。
中国史学史复习提纲PPT课件
• 6.列举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纪传
体史著作者六人。
• 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 • 萧子显、魏收。
10
• 7.列举出唐代编修的记载魏晋南北朝历史
的纪传体“正史”七种及其作者。
• 房玄龄《晋书》、姚思廉《陈书》、 • 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
李延寿《南史》、李延寿《北史》。
法战纪》两书尤见其成就。
22
• 19.简述陈垣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的重要贡献 • (1)目录学。陈垣详细研究《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编写《文津阁四库全书册数、页数 表》、《四库全书目考异》、《四库全书篡修 始末》、《四库书名录》、《四库撰人录》等。 另外,《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敦煌劫余录》 都是这方面的专书。 (2)年代学。陈垣在这方面的著作有《二十史
其次“会通”是历史编撰的方法。
• (2)反对灾祥学说。 • (3)反对任情褒贬的“春秋笔法” 。 • (4)实学的治史主张。
14
• 11.举出“三通”的作者、朝代、书名及卷
数。
• 唐代杜佑《通典》200卷; • 南宋郑樵《通志》200卷; • 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348卷。
15
• 12.列举出明末清初四位著名的史学家及
入仕”。以教书、编方志、帮助别人编书 为生。
• (3)不搞考证。他生在考证正盛行的乾嘉
时代,却不搞考证,所以他在当时没有什 么名气。
18
• 15.举出王国维的史学成就。 • (1)在殷周史的研究上卓有成就,郭沫若
多次称赞王国维在研究殷周史上放出了异 样的光辉。
• (2)对元史的研究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之,称直史馆。
• 3、史体 • 纪传体 编年体 典志体 纪事本末体 • 纲目体 学案体 实录 载记 •
2024考研历史大纲
2024考研历史大纲一、中国古代史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3.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5. 隋唐时期的社会繁荣与开放政策
6.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
7.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
二、中国近现代史
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3.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变革
4.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5.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革命历程
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
三、世界史
1. 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
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与城市兴起
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4. 近代早期欧洲:殖民扩张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5.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19世纪的社会经济变革
6.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7. 全球化与现代世界:二战后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四、史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1. 史料的分类与价值评估
2. 史论的建构与分析
3. 史学流派与思潮
4. 跨学科研究在史学中的应用
5. 史学研究中的伦理与规范
五、历史论文写作
1. 论文选题的原则与技巧
2.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3. 论文结构的安排与逻辑关系
4. 学术规范与引用格式
5. 语言表达与修改技巧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具体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籍,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多做真题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高考历史重点考试大纲
高考历史重点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重点考试大纲旨在明确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要求和方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备考,提高历史学科考试的质量和效果。
二、考试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1.1 夏、商、周三代历史1.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分裂和统一1.3 秦汉帝国的巩固与瓦解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交流1.5 隋唐帝国的繁荣与衰落2. 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苦难2.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3 军阀混战与新中国的建立2.4 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 世界古代文明3.1 埃及文明的辉煌与衰落3.2 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传承3.3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影响3.4 中东文明的繁荣与变革4. 世界近代史4.1 巴黎公社与无产阶级革命4.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爆发4.3 民族解放运动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4.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三、考试要求1. 考试形式考试采取书面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论述题等。
2. 知识要求2.1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政策、社会经济变革等。
2.2 熟悉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规范,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2.3 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思考能力,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3. 能力要求3.1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推理,正确理解和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3.2 能够分析和评价各种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点。
3.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历史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按照大纲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2. 多进行历史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和知识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史学史
题型:
填空30分(30个空)
简答2道
名词解释3个
论述2个
范围:课本+课件+课外····
肯定有的:
名词解释:魏源、龚自珍(二选一)
宋代私人修史
章学诚《文史通义》(大题)
某个时代史学的特点、史学繁荣的原因、表现、影响?(没有说哪个时代,听说是一个大题一个简答,不敢肯定)
史官的设置(填空)
他说要去看的,注意一下的:
陈寿《三国志》《三国志著》
范晔《后汉书》
魏收《魏书》
杜佑《通典》刘知几《史通》
司马光史学特点
顾炎武、黄宗羲的史学著作
明代史论著作
隋唐史学的修撰
三国两晋史学发展的原因、特点
唐宋史学特点、表现
没了~
孩子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