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分布及历史人物

合集下载

关于韦的姓氏研究报告

关于韦的姓氏研究报告

关于韦的姓氏研究报告
韦(Wéi)姓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姓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从韦姓的起源、分布和历史变迁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首先,韦姓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贵族姓氏,据传说起源于千年前的夏朝。

夏朝建立者夏禹是韦姓,因此韦姓由此得名。

韦姓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属于百家姓之一,被誉为“天子姓”。

韦姓在古代的文献中也有很多记载,如《尚书》、《论衡》等。

其次,韦姓在中国各地的分布比较广泛,尤以华北地区为主要聚集地。

根据《百家姓》的统计数据,大约有四十六万左右的人口姓韦,占据中国姓氏百家姓中的较高比例。

据考证,韦姓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此外,韦姓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经历了一些变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韦姓有许多重要的贵族和名人。

例如,北魏时期的鲜卑贵族韦世贵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对北魏的统一和发展有重要贡献。

后来,韦氏也成为唐朝的一个著名姓氏,有许多韦氏的后代在唐朝政治和文化领域有出色的表现。

总之,韦姓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姓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它起源于夏朝,并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

韦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许多重要的代表人物。

通过对韦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本报告对韦姓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于韦的姓氏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韦的姓氏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韦的姓氏研究报告作文1. 引言姓氏作为人们的重要标识之一,承载着家族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

在中国,姓氏的起源众多且复杂,其中之一便是韦氏。

本文将对韦氏的起源、发展、分布及其文化特征进行研究。

2. 韦氏的起源与发展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韦氏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据悉,在周朝时期,有一个叫韦的家族为了表示血缘关系和身份的认同,采用了韦氏作为自己的姓氏,并且逐渐在后代中得以延续下来。

在韦氏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有分支衍生出现。

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历史背景,韦氏分化成北方和南方两个主要支系。

北方的韦氏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等地,而南方的韦氏则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等地。

这种地域分布差异可能与古代战争、移民等历史事件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韦氏在道教文化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历史上有一位叫韦抄的道教抄手,他是韦氏家族的后代,并将韦氏与道教结合,形成了一股独特的韦氏文化。

3. 韦氏的分布与人口统计根据现代人口统计数据,韦氏分布范围广泛,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山西、河北、湖南、江西等省份。

此外,在东南亚和一些海外华人聚居区,也能找到一定数量的韦氏后裔。

尽管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使得姓氏并不再是血缘关系的唯一依据,但中国人对韦氏姓氏仍然有着较为深厚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

4. 韦氏的文化特征4.1 韦氏的族谱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族谱被广泛应用于家族的管理和血缘的记录。

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韦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族谱。

族谱中记录了韦氏族人的姓名、家庭成员关系、生平事迹等重要信息,对于韦氏后裔来说,族谱是一种重要的家族记忆和精神归属。

4.2 韦氏的传统节庆活动韦氏在传统节庆活动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表现。

例如,在农历传统节日中,韦氏后裔常常举行家族联谊活动,通过共同祭祀祖先、传承家族文化等方式,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

4.3 韦氏的产业特征根据社会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韦氏在特定的地域中往往具有一些明显的产业特征。

例如,山西地区的韦氏后裔在历史上以经商为主,涉及煤炭、铁矿等资源产业;而湖南地区的韦氏后裔则以农耕和农产品加工为主要产业。

关于韦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韦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韦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韦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姓氏,在中国有着悠久而富有历史的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与现状两个方面对韦姓进行研究。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韦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
年左右的商朝时期。

商朝时,韦姓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河南、山东等地已经有人居住,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逐渐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韦姓的原始姓字是“卫”,后来衍生出韦姓。

据考证,韦姓最早的始祖是夏王禹的后代,后来分支繁衍,如卫国、魏国等都与韦姓有密切关联。

其次,从现状角度来看,韦姓在中国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其中,河南、山东、四川是韦姓的主要聚居地。

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有超过500万人姓韦,大多数韦姓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

从韦姓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来看,韦姓人口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

在历史上,韦姓有不少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如近代著名的革命家韦国清和作家韦君宜等。

现如今,韦姓人口中有一部分已经成为中高层管理者、企业家以及知名学者等。

总的来说,韦姓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渊源。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人口规模较小,但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贡献。

对于韦姓后代而言,应当传承和发
扬韦姓的优秀传统,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为社会进步和家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西韦姓由来和分布情况

广西韦姓由来和分布情况

广西韦姓由来和分布情况
韦姓,是广西人口大姓,分布在广西各县市中。

目前经过考证,广西韦姓有两支,一是夏朝始祖元哲裔孙,自秦汉唐宋等朝代从北方中原迁徙而来,如今已经遍布广西各地,如果族谱中著有土著的,还要上溯到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了。

第二则是杭州韩信之子韩滢,因韩信被害后秘密改为韦姓,其子孙迁至广西而遍布八桂。

象州、平南韦姓:秦朝随大军而来,还有移民、流放。

韦姓在象州为第二大姓,部分韦姓是元哲之后裔,迁广西后成为岭南土著,另有秦、宋、明从汉人迁来。

平南县韦姓则各朝代中从军、移民、流放而来。

合浦、防城、上思、崇左、环江、崇左、钦州等韦姓,是元哲后裔韦料贞在汉朝随马援率军平定叛乱后落户当地而得。

上林、马山、武鸣、隆安、柳江、来宾、合山、忻城、东兰等多地韦姓,则是元哲裔孙韦厥,唐朝统军平定叛乱后落户澄州(上林)而得。

广西还有很多地方都有韦姓分布,很多都是同一始祖。

比如钟山
县韦姓始祖来自东兰县。

广西韦姓还有土客之分,土为目前的壮族韦姓,非壮族的则是后期迁入广西的,则为客。

韦姓郡望以京兆郡最多,堂号则有京兆堂、一经堂、扶阳堂、传经堂、燕贻堂、崇德堂。

广西京兆堂是比较多的。

你对韦姓熟悉吗?欢迎留言补充说明你所知道的内容吧。

韦姓氏研究报告

韦姓氏研究报告

韦姓氏研究报告韦姓氏研究报告姓氏是人们的重要社会标识,反映了一族人的血统、起源和文化传承。

本次研究报告旨在探索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韦姓氏的起源、分布和相关文化背景。

一、姓氏起源:韦姓源于古代一个重要的部落——韦国。

据史书记载,韦国是周朝时期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国,由于国力强盛和军事实力突出,使得韦国的后代子孙采用了“韦”作为自己的姓氏,以表达对祖先和国家的敬意。

二、姓氏分布:韦姓在中国人口中的分布较为广泛,尤以东南沿海地区和泉漳地区为主。

根据近年的户籍统计数据显示,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韦姓在当地姓氏排名中占据较高的位置。

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和移民潮的影响,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韦姓族群。

三、姓氏文化:韦姓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姓氏文化。

首先,韦姓注重家族的重要性和家族成员间的亲情。

家族祭祀、家族联谊以及家族族谱的编纂都是韦姓族人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其次,韦姓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注重家庭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培养出优秀的后代。

最后,韦姓还注重对教育的重视,许多韦姓族人在历史上都是学者、文化名人,对社会和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姓氏变异:根据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韦姓在不同地区有时会有一些变异。

例如,在一些地方可以发现韦姓中还有“尉”、“渭”等不同的变体,这也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姓氏字形的演变。

五、姓氏名人:韦姓在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名人。

其中,韦应物、韦小宝、韦素园、韦昌辉等都是韦姓的代表人物,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总之,韦姓氏是中国重要的姓氏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研究韦姓的起源、分布和相关文化背景,我们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韦姓的家族文化和优秀传统。

围绕着韦姓的来源,历史人物来写作文

围绕着韦姓的来源,历史人物来写作文

围绕着韦姓的来源,历史人物来写作文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韦姓。

说起韦姓啊,那可是有着相当久远和丰富的历史。

韦姓的来源,那说法还不少呢。

有一种说法是,韦姓出自彭姓,为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以国名为氏。

据说夏朝的时候,大彭氏的后裔被封在豕韦(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建立了韦国。

后来韦国被商汤所灭,其子孙就以国为姓,称韦氏。

还有一种说法,韦姓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

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的幼子为了躲避追杀,逃到了南粤(今广东、广西一带),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

在韦姓的历史长河中,那可是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

比如说韦应物,这位老兄那可是唐朝的大诗人。

他的诗风清新自然,特别有意境。

就拿他那首来说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瞧瞧这画面,简直就像是在眼前展开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他的诗啊,总是能让人感受到那种宁静和悠远,仿佛能把人从繁忙的生活中一下子拉到了一个清幽的世界里。

再来说说韦庄,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大词人。

他的词情感真挚,特别能打动人心。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几句词,把江南的美景和那种悠闲惬意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了就心生向往。

说到这,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去参观一个历史文化展览。

那里面就有关于韦姓历史人物的介绍。

我在那个展厅里,慢慢地走着,看着那些展板上的文字和图片,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和那些古人来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我停在了介绍韦应物的那块展板前,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文字和配图。

配图是一幅韦应物的画像,虽然是后人想象画出来的,但那儒雅的气质、深邃的眼神,仿佛让我看到了他当年写诗时的情景。

我就在那想象着,他是不是在一个幽静的庭院里,看着满园的春色,灵感突发,挥笔写下了那些美妙的诗句。

然后我又走到了韦庄的展板前。

这展板上展示了他的一些词作手迹的复制品,那字迹龙飞凤舞的,透着一股洒脱劲儿。

韦姓的来源和历史的作文

韦姓的来源和历史的作文

韦姓的来源和历史的作文
哎呀呀,你知道吗?韦姓可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呢!
听爷爷说,韦姓的祖先是元哲,嘿嘿,他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哦!元哲的子孙后来迁徙到了不同的地方,慢慢地,韦姓就分布到了全国各地。

韦姓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名人呢!比如西汉的诗人韦孟,还有丞相韦贤,他们都是很有才华的人。

还有唐朝的韦坚,他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呢!
在古代,韦姓还有很多郡望和堂号,这些都是家族的标志。

京兆郡是韦姓的一个重要郡望,还有一经堂、淮阴堂、扶阳堂等等,这些堂号都
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意义。

现在,韦姓的人口已经很多啦!他们分布在各个地方,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觉得韦姓真的很有趣,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韦姓的祖先们一样,做一个有才华、有贡献的人!嘿呀!。

姓韦的名人,历史上姓韦的名人大全

姓韦的名人,历史上姓韦的名人大全

姓韦的名人,历史上姓韦的名人大全韦姓,在百家姓里排名第五十位。

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二位的姓氏。

姓韦的名人历史上部分姓韦的名人韦遐,初为韦方国(湋川(今陕西扶风县))国君。

周武王伐纣时,韦遐带军从征,灭商有功。

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韦为伯国,迁于故国地韦(今河南滑县),称“韦伯国”,国君韦遐,也随之称“韦伯遐”。

约于西周末或春秋初,韦国亡,余民迁居彭城(今江苏徐州)”。

韦孟(约前228—前156年)西汉初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诗人,韦伯遐之第24代孙。

在世时代约自秦始皇帝中期,至汉景帝初年间。

秦时政治苛暴,孟躬耕不仕。

韦孟傅楚王三代,亦通《诗》,传为家学。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高帝废楚王韩信为淮阴侯,封同父弟交于楚为楚元王,以孟为其传。

自后又传元王子夷王刘郢客及孙刘戊。

戊荒yin无道,在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因被削王,与吴王刘濞通谋作乱,次年事败自杀。

韦孟在刘戊乱前作诗讽谏,不从,孟辞官举家东迁至邹(今山东邹城),此时他仍怀念先生旧恩,不胜依恋,作诗述怀。

后逝于邹。

据史书记载,他精于鲁诗,他的子孙传到韦贤,五世都是邹、鲁的大儒,当时,为诗并有韦氏之学,足见韦氏一门诗学的造诣之高。

韦孟诗仅存《讽谏诗》、《在邹诗》两首四言长诗。

前者用以谏王,后者用以述志,如并合起来,也可以当作他的自叙诗。

诗体为四言,中正和平,不失诗人温柔敦之旨。

或云:此二诗系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类志而作。

(见《汉书韦贤传》)韦方山,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韦贤长子曾为高寝令,早丧,后世不显贵。

韦为宏,西汉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韦贤次子。

官至东海太守,后世不显贵。

韦玄成(?—前36年),字少翁,西汉时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三兆村南)人。

韦贤第四子,位至丞相。

少好学,明于诗、论语。

谦逊侠士,尤敬贫贱以父任为郎,常侍骑又以明经擢谏大夫,迁大河都尉。

徙为太子太傅。

父贤死,玄成佯狂让爵于兄。

韦氏简介_大明宫词韦氏_韦氏英语

韦氏简介_大明宫词韦氏_韦氏英语

韦氏简介_大明宫词韦氏_韦氏英语-----------------------------------------------------------------〖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好男儿岂为降将;真宰相莫若劬公。

——佚名撰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周·韦孝宽,每战有功,齐招之使降,孝宽报曰:“孝宽为镇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

”下联典指唐·韦安石,数番折辱武则天宠臣武三思、张昌宗等,群臣目见之曰:“真宰相也。

”-----------------------------------------------------------------〖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红袖书笺,五云散彩;缬袍覆体,一枕留芳。

——佚名撰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韦陟事。

下联典指唐韦绶事。

五世大儒,邹鲁流芳奕叶;一家贤相,父子济美当年。

——佚名撰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汉代博士韦贤,字长孺,邹人。

质朴笃学,以诗教授,兼通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

征为博士,授昭帝诗封扶阳侯。

卒谥节。

下联典出汉代名相韦孟,彭城人。

历相三世,因王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讽谏,后遂去位,徙家于邹。

累绩石渠,图史抱藏山之秘;蜚声翰苑,蜀袍邀覆锦之荣;——佚名撰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唐代工部侍郎韦述,万年人。

年少举进士,为考工郎宋之问所器重,后累官集贤学士、工部侍郎。

封方城县侯。

典掌图书四十年,任史官二十年。

储书石渠阁二万卷,皆手校定。

又撰开元谱二十篇,主撰武德以来国史,文约事详。

安禄山之乱,他抱着国史藏到终南山。

下联典出唐代京兆人韦绶,德宗时任翰林学士,多参与机密。

德宗曾偕韦妃到他家,他正在休息,学士郑絪要跑去告诉他,德宗不许。

其时天大寒,德宗拿韦妃的蜀缬袍盖在他身上后离去。

============================================================【韦姓典故、趣事】〖明目张胆〗“明目张胆”源于《晋书·王敦传》,又见于《新唐书·韦思谦传》。

韦姓的来源,姓韦的名人

韦姓的来源,姓韦的名人

韦姓的来源,姓韦的名人本文是关于韦姓的来源,姓韦的名人,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韦一、姓氏源流1 出自韩姓。

相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儿子送往南粤躲避,韩信的儿子为了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

2 出自彭姓。

以国为姓。

根据有关历史文献所载,夏朝中兴少康当政时,封大彭氏的别孙于涿韦,涿韦国又称韦国,商时称韦伯,周襄王时始失国,迁居彭城,子孙以国为姓,称韦氏。

史称韦氏正宗。

这就是河南韦氏。

由此可见,四千多年前韦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3 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汉代疏勒国亦有韦氏。

二、迁徙分布韦姓的发源地虽在河南境内,但自称韦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苏境内。

其早期的迁播情况大致如下:韦伯遐24世孙孟为汉初太傅,辞位后移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为汉相,后迁杜陵。

这就是说,早在汉代,韦氏就已经分布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韦氏南迁。

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唐朝时韦姓在陕西省境内得到了大举繁衍,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省。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韦氏移居到今江苏、四川、安徽登地,多为京兆郡望的分支。

韦氏的大举南迁却是在晚唐以后。

唐代以后,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

总之,历史上的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郡望】京兆郡: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

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1 扶阳堂: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是为此号。

2京兆: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郡望。

四、历史人物1 韦昌辉:壮族,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之一。

被洪秀全封为北王,1851年金田起义时任后又护军师,领右军主将,十二月被封为北王,六千岁。

因对杨秀清素怀不满,1856年督师江西时,得洪秀全密诏,带3000人回天京,利用洪、杨矛盾残杀杨的部队及家属,引起公愤,被洪秀全处决。

韦姓氏研究报告

韦姓氏研究报告

韦姓氏研究报告韦氏族谱研究报告一、引言韦姓是中国的一个常见姓氏,拥有广泛的分布范围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本报告致力于对韦姓氏的起源、分布、人口统计以及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将更好地了解韦姓氏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二、起源与分布1. 起源根据文献记载,韦姓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商代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韦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韦国,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源于古代的地名“韦”氏。

无论起源如何,韦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2. 分布韦姓在中国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陕西等省份的韦姓人口最多。

另外,一些省份如四川、贵州、广西等地也有大量的韦姓人口。

除了在中国,韦姓也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北美洲和欧洲等地。

这些分布规律的形成与历史的迁徙、移民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人口统计与现状1. 人口统计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韦姓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2%,约为3000万人。

从具体分布来看,河南省的韦姓人口最多,占全国韦姓总人口的30%以上。

2. 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迁徙的加剧,韦姓人口分布正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韦氏姓氏在农村地区的流失速度较快,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韦姓人口减少。

另一方面,韦姓在城市中的兴起,城市中的韦姓人口逐渐增加。

四、政治、文化与经济影响1. 政治在中国历史上,韦氏有着广泛的政治影响。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韦国,韦氏曾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文化韦氏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如韦编三绝、韦庄、韦小宝等都是以“韦”为姓。

这些名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韦姓家族逐渐崛起并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许多韦姓家族创办了知名企业,并在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是韦尔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在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姓韦,我骄傲!我姓韦,我自豪!韦氏家族就是牛!

我姓韦,我骄傲!我姓韦,我自豪!韦氏家族就是牛!

我姓韦,我骄傲!我姓韦,我自豪!韦氏家族就是牛!俺姓韦俗话说“一笔写不出一个韦字”,说起咱们老韦家,那也是人口众多,据统计,韦氏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为当代中国第65姓,在2008年列为第在68姓,共有370多万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姓氏排名66位,共有500万人,第一大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回顾历史,有众多的韦氏牛人,可以说声名显赫、举足轻重。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是平凡的,我们是无闻的,但是我们都有共同的属性,那就是我们都姓韦,这是我们家族的根,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地域变更,韦氏家族产生了不同的分支,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的家谱和字辈。

闲话少说,先来看看关于我们韦氏的历史:韦氏起源源流一源于包羲伏羲氏后裔姬姓大彭氏,出自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彭祖)之后。

《竹书纪年》:“伯靡(彭祖曾孙)杀寒浞。

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少康复国,封伯靡(彭祖曾孙)之子元哲于豨韦(今河南省滑县)立国,因善于养猪,并用猪皮制作大鼓,被称为豕韦国。

《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

《竹书纪年》:“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

五十年,征豕韦,克之。

”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败大彭氏灭其国,武丁五十年灭豕韦氏,子孙四散逃难;其后,豕韦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韦氏。

汉丞相韦贤诗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

”《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载这支说明韦氏在唐之前源流少,在唐代,多为其后。

韦氏族人大多尊奉元哲为得姓始祖源流二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

据明末小说《樵书》传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主要在广西,还有唐代碑文。

源流三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

据史籍《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有韦氏部落,但不属于匈奴民族的别支,而是出自古代韦国灭亡后融入西羌民族的韦氏族人,亦有从杜陵沿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地区的汉化韦氏人。

韦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作文

韦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作文

韦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作文提起韦姓这个中国姓氏,我想很多朋友都会为之感到自豪。

毕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唯一一个由女性建立的王朝,并且出了几位女皇帝。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姓氏吧!本来,韦是一种养马用具,一般用竹子做成;韦姓始祖韦国宗,东汉末期人士,官拜侍中,封南顿侯,因反对宦官当权,被贬往房陵(今湖北房县),后迁居上谷郡。

至于另外两支则分别是谯郡和扶风郡。

三国时魏将韦端也为南顿人,后代亦以南顿为郡望。

由此可见,韦姓主要有三大聚集地:河北、山西、陕西等地方,其中又以河北为最。

如果你从事研究工作,去各个省市博物馆考察一番,那么在陈列室里展览的商周青铜器和唐宋元明清瓷器里,都会看到许多伟大的画家韦偃的作品;他的绘画才能足以令人惊叹不已。

《瑞应图》描绘了仙界之景象;“八仙”图表现了民间传说的情节……所以历代书画评论家称赞他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姓氏考略》载:韦姓发源于河南洛阳,是黄帝的后裔。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都有同样的母亲。

第七世孙名叫昌意,娶了蜀山氏女为妻,生了颛顼。

韦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氏排行榜,但韦氏的人口却仅次于李、王、张,排名第四位。

关于韦姓的记载,历史资料比较丰富,常常以典籍形式出现,故介绍韦姓起源时,只须引用古书原句即可,避免了重复劳动。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韦姓是尧舜时代八个主管刑法的大臣之一伯益的后裔,曾被封于“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境内),所以称南顿为韦国。

春秋时期的时候,南顿国被楚国吞并,韦氏后裔迁徙到了长沙、丹阳等地,并以国名命姓,称为韦氏。

还有部分韦姓人员为避战乱或者改换他姓。

还有的一些韦姓人员为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采取隐姓埋名的方式来生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姓韦的人是由少数民族演变过来的,其中壮族的韦氏据说是明朝的时候,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叛乱,有一支当时效忠朱明王朝的韦氏人员遭受迫害,被强制移居到了广西一带。

后经繁衍,便产生了广西的韦氏。

关于韦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韦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韦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韦姓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姓氏,被认为在中国有着古老的历史。

根据历史文献和研究,韦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据传,韦姓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秦国(公元前221年-公元前
206年)。

根据《百家姓》,韦姓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76年的邓韦,并在后来成为了一个常见的姓氏。

然而,与其他姓氏一样,韦姓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

在中国各个地区都可以找到许多姓韦的人们。

尤其在南方地区比如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韦姓更是非常常见。

在韦姓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名人也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代的将领韦大同(公元1516年-公元1600年),他在抗击倭寇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韦姓并不只存在于中国。

随着中国的移民和海外华人的增多,韦姓也逐渐传播到海外。

例如,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也可以找到许多韦姓的后裔。

就韦姓的现状而言,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姓氏的流动性也变得越来越大。

许多人会通过婚姻、迁移或其他原因改变姓氏,因此,韦姓的人数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韦姓作为一个古老而常见的姓氏,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姓韦的
人们。

韦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姓氏的流变和人类的族谱,同时也展示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的力量。

姓氏学者冯志亮:韦姓是中国第六十六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姓氏学者冯志亮:韦姓是中国第六十六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姓氏学者冯志亮:韦姓是中国第六十六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

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

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

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韦姓是中国第六十六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当今韦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2%,总人口大约有430万。

得姓始祖彭祖。

韦姓的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滑县的豕韦古国。

韦氏属三皇五帝之首包羲风姓后裔,《帝系谱》《元和姓纂》载: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为妃,子黄帝子孙彭祖孙元哲嫡系。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亦记载:韦氏出自风姓彭祖之后。

韦氏后世子孙皆尊彭祖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韦的定义是背离在甲骨文中,韦字像两人相背行之形,又像两足有揆隔之形,乃违字之本字,也像两手搓揉猪皮之状。

兽皮有毛称皮,去毛的生皮称革,经鞣治的熟皮称韦。

因此,韦的本义应是鞣皮在古代加工皮革的工匠有函(制皮铠甲)、鲍(治革)、珲(蒙鼓),韦(鞣皮)、裘(缝制皮衣)五类。

最早擅长养家猪的氏族,老猪的皮既厚又韧,可以蒙鼓,制皮衣和铠甲等,其韦字甲骨文中一支氏族特别擅长鞣皮,是以猪为其氏族原始图腾,鞣皮的技形成为族徽和氏族名称,氏族所居住的地方称豕韦,建立的城堡称郼,后来建立了国,最终发展为姓。

全国韦氏人口村落分布统计(中国陕西)

全国韦氏人口村落分布统计(中国陕西)

全国韦氏人口村落分布统计(中国陕西)陕西省韦氏人口居住村庄分布韦姓的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滑县的豕韦古国。

有多种来源。

韦氏属三皇五帝之首伏羲风姓后裔,是黄帝子孙彭祖孙元哲嫡系。

《帝系谱》《元和姓纂》载: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为妃,子黄帝子孙彭祖孙元哲嫡系。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韦氏出自风姓彭祖之后。

韦姓在宋《百家姓》列为第50姓“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为当代中国第65姓,在2008年列为第在68姓,共有370多万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姓氏排名66位,共有430万人,第一大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青化镇杏园村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翠峰镇陈家村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任留街办周花村雷南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任留街道韦家村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舍峪里村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贺圈镇三友村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响水镇胜家庙村粉房沟队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五里湾乡苏家湾村赵虎洼村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马合镇麻生圐圙村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大伙场村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大柳塔镇母河沟村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冯原镇韦家社村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上官余湾村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华街道办余湾村上排组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户垣镇韦家垭村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朱家垣村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农丰村二组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寿平村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兴隆镇太和村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润镇五一村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彭公镇齐宇河村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陂西镇西贾村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陈村镇水沟村三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董家河乡韦家堡村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天成镇韦家庄村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开发区磻溪镇小寨村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胡家营镇塘坎村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苏村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城关镇五峰村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神河镇黑沟村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建民镇韦家坡村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梁家塬村五组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西村村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星星坡村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宜阳街道办事处十里铺村段寺村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广阳村一组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安沟镇小中山村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老庙镇南谷村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隆坊镇兰寨子村。

韦氏族谱——精选推荐

韦氏族谱——精选推荐

韦⽒族谱韦⽒族谱------------韩改韦⽒系-----------------江公之五⼦.进公之次⼦.道通之后裔怀安祖德流芳远,海燕归来接应鸿。

⼭东⽀派千秋⽕,京兆桃园百世昌。

韦雄献编写电话:137********2013年1⽉1⽇。

(简易版)本书从《韦⽒族谱》韩改韦世系⼀九九⼋年三⽉⼆⼗五⽇出版,第205页书中抄接下来。

我国历史年代对照表夏:公元前2070―1600年。

470年商:公元前1600―1046年。

554年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275年周东周公元前770―256年514年春秋公元煎770―476年294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254年秦公元前220―206年14年西汉公元前205―公元23年228年东汉公元25―220年195年三国: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5―316东晋317―420⼗六国304―439南朝:宋420―479。

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6。

北魏557―581。

隋公元581―618年37年唐公元618―907年289年五代⼗国宋公元960―1127年167年辽公元916―1125年209年公元1038―1227年189年⾦公元1115―1234年119年元公元1271―1368年97年明公元1368―1644年276年清公元1644―1911年267年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37年共和国公元1949.10.1. 。

起到现在清朝年间:顺治公元1644―1661年18年康熙公元1662年61年雍正公元1723年13年乾隆公元1736年60年嘉庆公元1796年25年道光公元1821年30年咸丰公元1851年11年同治公元1862年13年光绪公元1875年34年宣统公元1909年3年民国公元1912年37年共和国公元1949.10.01. 。

百家姓:《韦氏的介绍》

百家姓:《韦氏的介绍》

【导语】韦⽒的分布地区:京兆郡:此郡秦朝设置内史官,管辖京师(今陕西省咸阳⼀带),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

魏改建京尹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历史来源 ⼀﹕出⾃「祁」姓,以国名为⽒,据《通志.⽒族略》所载,在夏朝为御龙⽒,在商朝为⾗为⽒。

⼜《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韦国(河南滑县南)之后有韦⽒。

⼆﹕据《汉书.西域传》所载,汉代疏勒国亦有韦⽒。

三﹕传说秦汉之际韩信曾藏⾝于南粤(两⼴⼀带)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为姓。

今⼴西僮族多韦⽒。

⼜传说颛顼孙⼤彭为夏诸侯,少康封其别孙元哲于⾗韦。

得姓始祖 元哲,为彭祖四世孙(第4代,曾孙),彭祖为颛顼五世孙(第5代,⽞孙),颛顼为黄帝孙(第3代,孙)。

这样,元哲为黄帝⼗世孙,故韦⽒属黄帝⼦孙。

与钱姓、彭姓同出⼀宗,形成于商代初年,发源于今河南省滑县。

少康为夏帝时,封⼤彭⽒国⽀孙元哲(彭祖四世孙)于⾗韦(今河南省滑县),并建⽴诸侯国,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持⼒量之⼀。

⾗韦国⼜称韦国,夏末时被商汤所灭,韦国王族四散出逃,其⼦孙后代便以原国名韦为姓,遂成韦⽒。

迁徙分布 韦孟四世孙韦贤被封为扶阳节侯,⼜徙京兆杜陵,这样⼀来,汉代韦姓已是分布于河南、⼭东、陕西、⼭西、河北等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韦姓⼈除避战乱者有南迁情况外,⼤部于原籍繁衍⽣息,“京兆郡”即在此时产⽣了,成为以后韦姓分⽀的主要源头。

隋唐时期,韦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陕西⼀带为盛,盛唐时韦姓名⼈如韦应物、韦庄皆出于“京兆”,另外,因韦姓显赫之家多居于陕西长安县,⽽设韦曲镇,可见唐朝韦姓的主要居住地为陕西,同时,江苏、四川、安徽等地有韦姓南迁于此。

从五代⼗国到宋元明清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韦姓⼈⼜有南迁者,但数量较之北⽅留居者仍为少数,基本上是⼀个典型的北⽅姓⽒。

今⽇韦姓以⼴西、河南等省区居者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韦姓⼈⼝的百分之六⼗七。

韦姓是当今中国姓⽒排⾏第⼀百⼆⼗⼆位的姓⽒,⼈⼝较多,约占全国汉族⼈⼝的百分之零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氏分布及历史人物
韦姓分布:
韦姓的发源地虽在河南境内,但自称韦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苏境内。

其早期的迁播情况大致如下:韦伯遐24世孙孟为汉初太傅,辞位后移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为汉相,后迁杜陵。

这就是说,早在汉代,韦氏就已经分布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韦氏南迁。

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唐朝时韦姓在陕西省境内得到了大举繁衍,以至盛唐时期的韦氏大多在陕西省。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韦氏移居到今江苏、四川、安徽登地,多为京兆郡望的分支。

韦氏的大举南迁却是在晚唐以后。

唐代以后,韦氏才遍及大江南北。

总之,历史上的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

韦姓人分布很广,远及海外诸国,总计约有90万人。

分布较多的省份有陕西(西安、长安、蒲城、澄城、咸阳、宝鸡、延安、榆林、清涧、汉中、安康、商洛)、广西壮族自治区(仅中级职称以上者就多达200余人)、广东(广州、龙川、珠海)、江苏(镇江、常州、苏州、南京、扬州、上元)、浙江(杭州、绍兴、余姚、吴兴)、安徽(合肥、芜湖、霍丘)、河南(洛阳、郑州、开封、原阳、杞县、滑县)、山东(济南、曲阜、淄博、邹县)等省(县、市因无资料,难详述)。

次之是河北(石家庄、邯郸、肃宁、保定)、北京、天津、上海、山西、甘肃、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香港、台湾等省和地区。

世界诸国的韦姓人,以东南亚诸国较多。

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郡: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

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扶阳堂: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是为此号,称“扶阳堂”。

京兆堂:
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郡望,称“京兆堂”。

韦姓家谱:
江苏:江都韦氏族谱八卷、丹徒京口韦氏族谱四卷、丹徒韦氏族谱六卷、宜兴韦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东阳东春韦氏家乘三十二卷、松阳韦氏宗谱卷、太湖县韦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二卷末一卷。

湖南:姜华韦氏宗谱三卷。

广东:韦氏族谱一卷、韦氏族谱二房卷、中山香山翠微韦氏宗谱十二卷、中山香山翠微韦氏族宗谱十三卷。

广西:宁明思陵土州韦氏家谱、容县水源里覃韦氏族谱二卷、容县自良韦氏族谱不分卷、延陵韦氏家乘十八卷。

历史名人:
韦昌辉:壮族,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之一。

被洪秀全封为北王,1851年金田起义时任后又护军师,领右军主将,十二月被封为北王,六千岁。

因对杨秀清素怀不满,1856年督师江西时,得洪秀全密诏,带3000人回天京,利用洪、杨矛盾残杀杨的部队及家属,引起公愤,被洪秀全处决。

韦迢:京兆人,岭南接度使行军司马。

韦庄:长安杜陵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曾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其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

韦忠:平阳人,十六国时期赵名人。

韦昭:云阳人,三国时吴之著名学者。

韦孟:彭城人,第一个出现于史籍上的有影响的人物。

西汉诗人,他精通鲁诗,其子孙传至韦贤,5世都是邹鲁的大儒。

当时有韦学之说。

今存有《在鲁诗》。

韦以德:清广西桂平人,韦昌辉之侄。

参加太平军,后封国宗,提督军务。

1854年参加太平军克武昌,即奉命和石凤魁、黄再兴驻守。

旋返天京。

武昌陷后奉命西援田家镇,1854年战死于半壁山。

韦云清:清末广西南宁人,壮族。

光绪三十一年入清军当兵。

第二年参加同盟会。

曾参加镇南关起义和河口起义,进攻两广都督时被俘牺牲。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韦绍光:广州北郊三元里人,鸦片战争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英雄。

1841年五月二十八日,盘踞四方炮台的英国军队流窜到三元里一带,韦绍光组织群众奋起反击,被推举为首领。

后又联络一百零三乡人民,诱敌至牛拦冈,伏兵四起,大败英军,杀敌200余人。

韦朝元:南笼府当丈寨人,清代南笼起义领袖。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诗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

韦氏现代名人(副省级以上):
韦国清:广西东兰人,开国上将。

曾任十至十二届政治局委员,四至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四至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韦杰:广西东兰人,开国中将。

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韦祖珍:广西东兰人,开国少将。

曾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兼广西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韦统泰:山东曹县人,少将。

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韦纯束:广西象州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书记、主席,中顾委委员。

韦永义:江苏丹阳人,曾任江苏省副省长。

韦悫:广东中山人,曾任上海市市长,教育部副部长。

韦鈺:广西桂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教育部副部长。

韦继松:广西宜州人,曾任广西副主席,人大副主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

韦家能:广西都安人,曾任广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现任广西人大副主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韦章平:广西象州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韦瑞霖:广西永福人,曾任广西政协副主席。

韦成栋:广西都安人,曾任广西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中纪委委员。

韦明海:陕西洛川人,曾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韦思琪:浙江东阳人,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韦泽芳:海南琼山人,曾任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海南省人大副主任。

典故趣事: 韦玄成装疯救兄韦诞题词须发白
姓氏排名:
根据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韦姓排名68位。

在百家姓中韦姓排名50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