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制药实验四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三、四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三、四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三四环素、金霉素的薄层层析鉴定(验证型)

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层析的原理,四环素族抗生素的定性鉴定方法。

实验原理:

层析(色谱,chromatograpby)是相当重要、且相当常见的一种技术,在把微细分散的固体或是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液体作为固定相,把液体(与上述液体不相混合的)或气体作为移动相的系统中(根据移动相种类的不同,分为液相层析和气相层析二种),使试料混合物中的各成分边保持向两相分布的平衡状态边移动,利用各成分对固定相亲和力不同所引起的移动速度差,将它们彼此分离开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称为层析,亦称色谱法。用作固定相的有硅胶、活性炭、氧化铝、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或是在硅藻土和纤维素那样的无活性的载体上附着适当的液体。将作为固定相的微细粉末状物质装入细长形圆筒中进行的层析称为柱层析(column chromatography),在玻璃板上涂上一层薄而均的支持物(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作为固定相的称为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或者用滤纸作为固定相的纸上层析。层析根据固定相与溶质(试料)间亲和力的差异分为吸附型、分配型、离子交换型层析等类型。但这并不是很严格的,有时常见到其中间类型。此外,近来也应用亲和层析,即将与基质类似的化合物(通常为共价键)结合到固定相上,再利用其特异的亲和性沉淀与其对应的特定的酶或蛋白质。

分配层析在支持物上形成部分互溶的两相系统。一般是水相和有机溶剂相。常用支持物是硅胶、纤维素和淀粉等亲水物质,这些物质能储留相当量的水。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都能溶解,但分配系数不同,展层时就会形成以不同速度向前移动的区带。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系统中分配时,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溶剂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当欲被分离的各种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时,它们就能被分离开。分配系数大的移动快(阻力小)。

中药与制药微生物学实验

中药与制药微生物学实验

※2.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
原理:结核分枝杆菌含脂质多,不易着色,若加温或延长时间使
其着色后,再用3%盐酸酒精处理也不易脱色,称抗酸染色. 经 此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其它呈蓝色.
步骤
当前51页,共66页,星期日。
抗酸染色步骤
i. 制片(涂片、干燥、固定);
ii. 石炭酸复红初染(加热、 盖滤纸片) 5min ---水洗; iii. 3%盐酸酒精脱色 ( 15S,水洗); iv. 美兰复染(1min,水洗 )-滤纸吸干 v. 镜检。
吲哚试验
左:产气肠杆菌(—),右:大肠埃希菌(+)
当前66页,共66页,星期日。
3.中草药、抗生素抑菌试验
1)中草药---大蒜汁、黄连、黄芩、黄柏。 2)抗生素---青霉素、庆大、氨苄、新诺明、生理盐水。
当前29页,共66页,星期日。
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三)
1)从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挑取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湿润菌落,接种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
基上面,进行细菌的纯培养。 2)观察外用药物在16烷三甲基溴化胺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状况。
菌膜 菌沉淀
对照
混浊生长
均匀浑浊
当前31页,共66页,星期日。
菌膜生长
当前32页,共66页,星期日。
当前33页,共66页,星期日。
当前34页,共66页,星期日。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指导

实验一金霉素链霉菌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会培养基的配制

2、掌握灭菌方法。

实验原理:

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亦称“金色链霉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在固体培养基上产生金色色素,故名。其菌落为草帽型, 菌落直径一般为3~5毫米, 表面较平坦, 中间有隆起。菌落开始为白色,长孢子后变青色。抗菌素工业上用以生产金霉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放线菌在土壤中分布最多,大多数生活在含水量较低、有机质丰富和微碱性的土壤中。多数情况下,泥土中散发出的“泥腥味”就是由放线菌中链霉菌产生的土腥素造成的。放线菌大都好氧,属于化能异养,菌丝纤细,分枝,常从一个中心向周围辐射生长。因其生长具辐射状,故名放线菌。放线菌能像真菌那样形成分枝菌丝,并在菌丝末端产生外生的分生孢子,有些种类甚至形成孢子囊,因而曾被误认是真菌。但其菌落较小而致密,不易挑取。不少菌种在医药、农业和工业上广泛应用,可产生抗菌素,现已发现和分离出的由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多达4 000多种,其中,有50多种抗生素已经广泛地得到应用,如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用于临床治疗人的多种疾病;有些可生产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有的用于农业生产,如灭瘟素、井冈霉素、庆丰霉素等。

生物制药技术使用的最佳实验流程与操作指南详细说明

生物制药技术使用的最佳实验流程与操作指南详细说明

生物制药技术使用的最佳实验流程与操作指

南详细说明

生物制药技术在现代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利用生物学和化学原理,

利用生物体来合成和生产药物。为了确保生物制药技术在实验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一套最佳的实验流程与操作指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说明生物制药技术使用的最佳实验流程和操作指南。

1. 实验流程设计

(1) 实验目标和假设:在设计实验流程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标和相关假设,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流程安排:根据实验目标和假设,确定实验所需步骤的顺序,并将其编排

为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流程安排应合理化,以确保实验步骤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 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标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生物制药技术方法和实验条件,并确定所需材料和设备。

2. 实验操作指南

(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准备

所需材料和试剂,校准实验仪器,准备实验室环境和安全设施等。

(2)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流程,详细描述每个实验步骤的操作过程。包括实验

仪器的设置和调试,试剂的配制和加样,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等。

(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详细的

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应包括实验日期、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观察结果等。

(4) 质量控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和可重复性。包括对试剂的质量检查,实验设备的校验和标定,以及实验操作员的培训和质量监控等。

(5) 安全措施:生物制药技术涉及到生物材料和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在实验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穿戴实验服和防护用品,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废弃物的处理等。

生物技术制药试验

生物技术制药试验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

武汉大学药学院生物技术实验室

湖北·武汉

目录

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2)

实验二质粒DNA电泳鉴定 (4)

实验三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5)

实验四目的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初步提取 (8)

实验五蛋白质纯化—盐析沉淀法 (10)

实验六凝胶过滤层析 (14)

实验七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 (16)

实验八HRP结合物的过碘酸钠交联法 (19)

实验一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目的】

学会最常用的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的方法。

【原理】

根据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与线性DNA在拓扑学上的差异来分离。在pH12.0~12.5这个狭窄的范围内,线性DNA双螺旋结构解开而被变性。尽管在这样的条件下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也会变性,但两条互补链彼此互相盘绕,仍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加入pH4.8的乙酸钾高盐缓冲液使pH恢复中性时,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复性快,而线性的染色体DNA复性缓慢,经过离心与蛋白质和大分子RNA等发生共沉淀下去而被去除。

【器材】

超净工作台,接种环,酒精灯,台式离心机,旋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器,1.5ml微量离心管,恒温摇床,试管,双面微量离心管架,试管架,标签纸,磁力搅拌机。

【试剂】

pET-28a质粒载体菌, LB培养基1000ml(含10μg/ml卡那霉素),葡萄糖/Tris/EDTA 溶液(溶液I),NaOH/SDS溶液(溶液II),KAc溶液(pH4.8)(溶液III),RNase A,95%乙醇,70%乙醇,TE buffer(pH8.0)。

生物制药工艺试验

生物制药工艺试验

实验三 猪胰蛋白酶的提取、纯化工艺及产品中胰蛋白酶活性的
测定........................................................ 16
实验四 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及产品中茶多酚的定量分析
21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精选内容
实验四、茶多酚的提取、精制工艺及产品中茶多酚的定量分析
【实验步骤】 1、浸提:称取一定重量过 20 目的茶叶末,加入其重量 15~25 倍的 70oC~
95 oC的热水,搅拌下恒温浸提 20min~60min,过滤得茶叶浸提液。取样分析浸 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计算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茶多酚的浸提率。
2、盐析:加氯化钠于茶叶浸提液中,使其质量分数为 2%~6%,静置盐析 0.5~1.5h 后过滤。
【实验材料】 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 1g(准确至 0.0001g)硫酸亚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g(准确至 0.0001g)
酒石酸钾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1L(此液放置过夜后使用,可稳定 1 星期)。 2、pH=7.5 的磷酸盐缓冲液:a液(1/15mol/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磷
酸氢二钠 23.877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L;b液(1/15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称取经 110oC烘干 2h的磷酸二氢钾 9.07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L。
3、标准曲线的制作:精确吸取不同浓度的对照液 1mL 和酒石酸铁试剂 5mL, 置于一组 25mL 容量瓶中,用 pH=7.5 的磷酸缓冲溶液定容,摇匀,同时以试剂 作空白,于 540nm 处用 1cm 比色杯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GE 浓度 (mg/100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讲义

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讲义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2学时)

目的要求

(1)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2)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基本原理

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油镜物镜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4mm,40—45×)和油镜(1.8 mm,95—100×)三种。油镜通常标有黑圈或红圈,也有的以“OI字样表示,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根据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可使被检物体放大1000—2 000多倍。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标本在焦点上看得最清晰时,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最短,光圈则开得最大,因此,在使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标本十分近,需特别小心。

使用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相同。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就减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孔径,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是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为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NA=n·sinα

式中 NA=数值孔径;

n=介质折射率;

α=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即镜口角的半数。

生物制药实验

生物制药实验

实验一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处理与保存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不同生物药物原料的来源。

2、学习并掌握各种原料的选择原则、处理及保存方法。

二、基本原理

生物药物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各种海洋生物等。生物药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因为原材料、药物的种类和性质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因此在选择时应注意选择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来源丰富、杂志含量少的原料,还要选择最佳采集时间。

原料的处理依原料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动物原料采集后要立即处理,去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并迅速冷冻储存;植物原料确定后,要择时采集并就地去除不用的部分,将有用部分干燥,保鲜处理;微生物原料收集时,要及时将菌细胞与培养液分开,进行保鲜处理。原料的保存方法主要有三种:冷冻法、有机溶剂脱水法和防腐剂保险法。本实验着重介绍有机溶剂脱水法。

有机溶剂脱水法:植物、动物组织中常含有较多的脂肪和微生物,该类物质不仅容易氧化酸败,导致原料变质,而且还会影响纯化操作和制品收率。因此,将动植物原料置于脂溶性有机溶剂(丙酮、乙醚等)中进行脱脂、脱水,制成丙酮干粉,长期保存。

三、器材

剪刀、研钵、离心机、表面皿、冰箱

冷丙酮

四、操作步骤

1、取植物组织(芹菜叶片)适量(10-20 g),用水洗净,甩干。

2、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加5倍体积的冷丙酮,研磨成浆糊状。

3、将上述研磨物转入50 mL离心管,于-20℃静置30 min。

4、取出,于4℃下4000 rpm离心20 min。

5、倒去上清液,将沉淀转到表面皿中,室温自然风干,制成丙酮干粉,可在4℃下长期保存。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指导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植酸钙镁的制备 (2)

实验二溶菌酶结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 (5)

实验三固定化细胞生产L-天冬氨酸 (8)

实验一植酸钙镁的制备

植酸钙镁又称菲汀, 是种良好的营养药,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和营养、助发育等作用。适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各种疾病、血管张力减退、癔病、神经衰弱、佝偻病、贫血和结核病等。 一、化学结构和性质

化学名称为肌醇六磷酸酯钙镁盐,呈白色粉末,无臭,溶于盐酸、硝酸和硫酸,不溶于碱水。植酸钙镁在高等植物中含量很丰富,玉米浸泡的水液可作为提取的原料,是生产玉米淀粉的副产品。米糖和麦麸也可作为原料。 二、提取方法

1、以玉米浸泡液为原料的提取法 (1)技术路线

(2)工艺过程

取净化玉米投入浸泡罐内,用0.3%亚硫酸溶液在52~53℃浸泡70小时,放出浸液,搅拌下加入8Be 的石灰乳,中和至pH5.4~5.8,静置1h,除去上层清液,混浊液压滤,

滤饼在60~80℃烘干。对玉米质量计,总收率0.2~0.3%。

2、以植酸钙为原料的提取法 (1)技术路线

(2)工艺过程

按m (工业植酸钙):V (浓盐酸):V (氢氧化钠):m (活性炭):V (水)=1:1:0.625:0.04:8的配料比,投料取工业植酸钙溶于等量的浓盐酸中,加热使溶解,加入活性炭,加水稀释,过滤。滤液在搅拌下,加入120g/L(12%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5.1,析出沉淀,静置,检查pH ,过滤,收集滤饼用水洗至氯离子合格为止,甩干,搓成小条状,通风干燥,得植酸钙镁。对植酸钙质量计,总收率50%以上。

3、以麸皮为原料的提取法

生物技术制药综合实验报告

生物技术制药综合实验报告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报告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大肠杆菌中的

表达与纯化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罗飞

2016年7月2日

目录

第一节引言 (4)

1.1表皮生长因子(EGF)概述 (4)

1.2 表皮生长因子(EGF)的结构与性质 (4)

1.3 EGF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 (5)

1.4 本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内容 (6)

第二节EGF基因的合成与转化表达 (7)

2.1.实验原理 (7)

2.2实验材料与方法 (8)

2.2.1 试剂材料及试剂 (8)

2.2.2 仪器设备 (8)

2.3 实验方法 (9)

2.3.1 试剂及培养基配制方法 (9)

第三节、实验前的准备 (9)

3.1目的基因hEGF的设计与合成 (9)

3.2载体选择 (11)

3.2.1载体选择主要考虑下述3点: (11)

3.3酶切位点设计 (12)

3.3.1载体的结构 (12)

3.2.2酶切位点设计注意以下 (13)

3.2.3 酶切位点的确定 (13)

3.3 引物设计 (14)

3.3.1 PCR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 (14)

3.3.2 引物设计 (15)

第四节、实验篇 (16)

4.1整体实验过程 (16)

4.1.1实验整体流程: (16)

4.1.2 简化后的并行流程 (16)

4.2、小组结果展示 (17)

4.2.1大肠杆菌转化实验结果 (17)

4.2.2 XL10质粒电泳结果显示 (18)

4.2.3 单酶切实验结果显示 (18)

4.2.4 PCR结果显示 (19)

4.2.5 SDS-page 电泳结果展示 (20)

4.3、个人负责实验模块 (20)

4.3.1 提取重组质粒 (20)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常见实验操作技巧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常见实验操作技巧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常见实验操作技巧

生物制药技术是一门应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生产和研究药物的学科。在生物制药技术的实验中,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生物制药技术中的常见实验操作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 细胞培养操作技巧

细胞培养是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的基础。了解一些基本的细胞培养操作技巧对于成功进行细胞培养实验至关重要。首先,要确保培养基的配制和调节合适,选择适当的细胞培养器皿、培养基配方和无菌操作条件。其次,要注意细胞的传代和分离,可以使用胰蛋白酶等酶来切断细胞的相互连接。此外,细胞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定期更换培养基和监测细胞的生长状态。

2. 蛋白质纯化技巧

蛋白质纯化是生物制药过程中经常进行的一个环节。在蛋白质纯化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来分离和纯化目标蛋白质。常见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包括离心法、过滤法、层析法以及电泳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来选择合适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在进行蛋白质纯化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好实验条件,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并且根据蛋白质的稳定性和理化性质来选择合适的缓冲液和洗脱剂。

3. 药物筛选技巧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药物筛选是为了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药物筛选实验通常包括药物活性检测、药物剂量和毒性检测等。在药物筛选实验中,要注意合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细胞或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

果。此外,还需要精确测量药物的浓度和剂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毒性检测,要注意控制药物浓度、接触时间和观察指标,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生物技术制药研发流程与实践实习报告

生物技术制药研发流程与实践实习报告

生物技术制药研发流程与实践实习报告

一、导语

生物技术制药研发是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的热门领域之一,通过本次实习,我有幸深入了解了生物技术制药研发流程与实践,并对其中的关键环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本报告将从研发流程、实践内容和个人体会三个方面详细总结我的实习经历。

二、研发流程

1.项目立项

在生物技术制药领域,项目立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项目立项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科学可行性、技术创新和商业前景等多个因素。例如,我们团队开展的一项新药研发项目,立项前需要详细调研市场需求和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路线和研发计划。

2.药物研发与设计

药物研发与设计是研发流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实习,我了解到药物研发与设计包括药物靶点的筛选、药物分子的设计和合成、药物活性评价等多个步骤。在实践中,我们团队通过计算机化学方法筛选出多个具备潜在药效的化合物,然后进行分子结构的优化和合成,最终通过活性评价筛选出具有良好药效的候选药物。

3.临床前研究

在药物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前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实习中,我了解到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我们团队在实践中,通过动物模型进行药理学研究,评估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同时进行毒理学研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还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4.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确定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后一道关。在实习中,我了解到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I期试验、涵盖更多患者的II期试验和验证药物

安全有效性的III期试验。我们团队在实践中,参与了临床试验的申报和监管,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生物技术第四组..

免疫扩散实验(双向双扩散)——生物技术第四组..
2. 打孔:待琼脂凝固好后用打孔器打孔,孔径和 孔距依不同疫病检疫规程而定,一般孔径 3~5mm,孔间距4~7mm。孔型多为7孔,中心 1孔,四周6孔〔如梅花孔〕。用针头挑出孔内 琼脂。
3. 封底:将琼脂板无凝胶面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 灼烧,用手背感受微烫即可。
4. 抗体效价测定:用微量加样器于中心孔参 加抗原,于四周孔加倍比稀释的血清,每 个稀释度加1孔。加样时不要使样品外溢 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集中结果。
结果判定
1. 用梅花孔检测抗血清的效价,操作时将抗原置 于中心孔,抗血清倍比稀释后置于四周孔,以 消失沉淀带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琼 扩效价。
2. 假设凝胶中抗原、抗体是特异性的,则形成抗 原抗体复合物,在两孔之间消失清晰致密的白 色沉淀线,为阳性反响。假设在72小时内仍未 消失沉淀线则为阴性反响。试验时至少要做一 阳性比照。消失阳性比照与备检样品的沉淀线 发生融合,才能确定待检样品为真正阳性。
免疫集中试验〔双向双集中〕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级生物技术第四组
试验目的
▪ 了解双向琼脂集中的原理和用途。 ▪ 把握抗体效价的测定方法。 ▪ 观看抗原、抗体在琼脂板中形成的沉淀线。
试验原理
▪ 双向双集中简称双集中,此法是一种定性 试验。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在琼脂凝 胶中各自向四周集中,假设抗原和抗体相 对应,则在二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 线;假设抗原和抗体无关就不会消失沉淀 线。此试验可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纯度, 滴定抗体的效价,以及用抗原〔抗体〕检 测和分析未知抗体〔抗原〕。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技术和应用。

3. 理解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未来发展。

二、教学内容

1. 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生物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生物技术制药的原理和过程

2. 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技术

重组DNA技术

杂交瘤技术

发酵工程技术

3. 生物技术制药的应用

生物药物的生产和应用实例

生物技术制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4. 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未来发展

生物技术制药对医药领域的贡献

当前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技术制药的生产和应用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未来发展。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或教学资源:《生物技术制药》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技术制药的生产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地位和未来发展,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学生对生物技术制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研究

1. 教学目标:

分析具体的生物技术制药案例,理解其研发过程和市场影响。

评估生物技术制药案例的成功因素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生物制药技术的实验操作步骤

生物制药技术的实验操作步骤

生物制药技术的实验操作步骤

生物制药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制造药物的方法,它涵盖了从药物研究到生产的整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实验操作步骤是确保药物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本文将按照任务要求,为你详细介绍生物制药技术的实验操作步骤,并指导你如何进行生物制药实验。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实验目的和研究的药物/蛋白质。

2. 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 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4. 清洗和消毒实验台和设备,确保无菌环境。

5.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佩戴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二、细胞培养实验

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加入所需的生长因子和其他添加物。

2. 做好细胞培养物的维持和传代工作,确保细胞的生长和健康状态。

3. 收集细胞进行实验前处理,如细胞冻存、质粒转染等。

4.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适当的实验处理,如添加药物、诱导剂、激素等。

5. 取样进行实验分析,如细胞计数、蛋白质表达分析、细胞周期分析等。

三、蛋白质分离与纯化实验

1. 提取蛋白质: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细胞裂解方法和提取缓冲液,并进行细胞裂解。

2. 蛋白质分离:使用凝胶电泳方法(如SDS-PAGE)将目标蛋白质从样品中分离出来。

3. 蛋白质定量:使用蛋白质定量方法(如BCA法、Lowry法)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4. 蛋白质纯化: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纯化方法,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纯化出来。

5. 确定纯化的蛋白质纯度:使用相关方法进行纯度检测,如蛋白质凝胶电泳、Western blot等。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供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使用)

夏焕章编写

沈阳药科大学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教研室

2006年6月

目 录

实验一 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 实验二 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 ……………………………… 实验三 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 …………………

实验四 DNA 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实验五 DNA 的回收与连接 …………………………………… 实验六 基因的 PCR 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 实验七 用温度敏感型启动子表达系统表达目的基因… 实验八 基因组合生物合成新化合物 ………………………

(1) (5) (10)

(14) (18) (23) (29) (36)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w w w .b b i o o .c o m

实验一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会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法和DNA转化的最基本操作,以及如何提高转化效率的思路。本实验综合因素较多,难度较大,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很关键的实验手段。

实验原理

转化是指某一细胞系由于接受了外源DNA,而导致其原来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这种遗传性状包括遗传型和表型的改变。

感受态是受体菌能接受外源DNA能力的一种生理状态。用CaCl2处理细菌,改变细胞膜的结构,使质粒DNA能够穿过细菌细胞膜进入细胞。然后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转化处理过的细菌,转化成功的细菌可以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

本实验采用质粒pUC118转化大肠杆菌DH-5,通过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转化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初步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操作技术。

⏹了解不同生境条件中土壤放线菌的种类与数量。

二、实验内容

筛选放线菌永远是新抗生素研究的课题之一。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约有80%来自于放线菌。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通常情况下,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从堆肥或过热的材料中如干草或蔗渣中可分离到大量的嗜热放线菌,从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可分离到嗜碱性的和嗜酸性的菌种。土壤中含有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如小单孢菌、游动放线菌、诺卡氏菌等,它们是生物活性物质重要的产生菌。但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方法很难得到。

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等方法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以提高放线菌的获得率。用干热和苯酚处理可减少链霉菌数量和比例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多种类的放线菌。

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来获得放线菌。

注:从土壤中分出的放线菌要进一步鉴别是否为抗生菌。首先应根据筛选目的确定试验模型,然后利用培养基平板进行拮抗性测定。常用的方法有琼脂块法和滤纸片法。其主要依据是扩散原理,即观察在抗生菌周围是否会出现明显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和透明度则表明了该菌株抗菌活性的强弱。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原理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如图1。

原理二: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原理三:向培养基添加适量的重铬酸钾能抑制其他细菌、真菌的生长,但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采用“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分组试验进行”的组织运行模式。

图1 稀释涂平板法示意图

五、实验条件

试剂与仪器

试剂:可溶性淀粉、KNO3、K2HPO4·3H2O、NaCl、FeSO4·7H2O、MgSO4·7H2O、琼脂、盐酸、氢氧化钠、pH试纸、重铬酸钾

仪器:微波炉、电磁炉、干燥箱、玻璃涂铲、50或100mL量筒(灭菌)、90mm培养皿(灭菌)、1或2mL移液管(灭菌)、标签纸、小玻璃珠(灭菌)、洗耳球。

培养基:高氏1号合成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 g,KNO3 1.0 g,K2HPO4·3H2O 0.5 g,NaCl 0.5 g,FeSO4·7H2O 0.01 g,MgSO4·7H2O 0.5 g,pH:7.2—7.4,琼脂20 g,水1000 mL,分装,高压湿热灭菌。

培养基制备过程(授课教师准备):称取一定量可溶性淀粉,放入装有少量水的小烧杯中,用玻棒将淀粉调成糊状,再加入少于所需水量的沸水中,继续加热,使可溶性淀粉完全溶化。再称取其他各成分依次溶解。对微量成分FeSO4·7H2O可先配成高浓度的贮备液后再加入,方法是先在10ml水中加入0.1g的FeSO4·7H2O配成0.01g/ml母液,再在1000ml 培养基中加入1ml的0.01g/ml的贮备液即可。待所有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调节pH、分装、包扎、湿热灭菌。

土样:从校园各处采样。要求学生到不同生境、不同深度土壤中取样,如:塘泥、森林、苗圃、路边菜园土或林地土,适量、自然风干,待用。

六、实验步骤

土样基本处理:每处理随机取不同土壤约100 g,自然条件下风干,颜色由深变浅后碾碎,过孔径为840 μm(20目)的土壤筛(或人工挑取较大的石粒或土块)。用无菌的报纸将土样包好(单层)(也可用牛皮信封),放到电热鼓风干燥箱中,60℃干热处理1h。(教师在课堂讲授前先指导学生完成该步骤的实验)

倒平板:将装有灭好菌的高氏一号培养基的三角瓶直接置于微波炉中加热溶解(视情况

定加热时间,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掌握好加热的时间)、冷却后倒平板,每皿约20 mL。待充分冷却后用于涂布。

称取待测样品10.0 g(盛放于灭菌纸中),放入装有90 mL无菌水的250 mL三角瓶中,充分振荡10 min,即配成10-1稀释度的土悬液;用移液管量取1mL 稀释度为10-1的土壤悬浮液于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即配成10-2稀释度的土壤悬浮液,按此法依次配成10-3,10-4稀释度的悬浮液。

用平板表面成菌落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将配好不同稀释度(10-2,10-3,10-4)的菌悬液,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2 mL土壤悬液接种在不同的稀释度编号的平板上,每个处理重复2次,用无菌刮铲将菌液在平板上均匀涂开,每个稀释度用一个刮铲,如果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涂布,可不用换刮铲。将涂好的平板置于操作台面上20~30 min,使菌液充分渗透于培养内,然后将平板倒放,置于28 ℃条件下恒温培养至长出菌落开始计数,观察。

试验分为两大组处理:1—7组同学无需向高氏一号培养基中加入0.5%重铬酸钾溶液,直接置于微波炉中加热溶解、冷却后倒平板;8—22组同学需向已加热溶解并冷却至60℃高氏一号培养基中加入3 mL 0.5%重铬酸钾溶液,充分摇匀后倒平板。

七、思考题与作业

1.不同生境土壤放线菌的多样性?(由授课教师指导全班同学共同完成这一项作业)

2.土壤中(湿重)放线菌的数量与培养特征描述。(授课教师提供数码相机拍照完成)

3.基于本次实验的基础,请设计一个从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试验。(简要说明即可)。

八、实验报告

按规范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实验顺序、名称、姓名、学号、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结果与记录、思考题、注意事项)

本实验还要记录实验条件、过程和实验现象。

九、注意事项

●添加重铬酸钾要适量;

●注意涂平板的方法;

●3天和5天后请记住观察实验结果。

改革内容:

实验报告用电子版的形式;教师先设计版试,学生完成。

实验过程中照片的加入;注意事项图文并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