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及预防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与预防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与预防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与预防措施引言: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传染病,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类型的肝炎流行,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将就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进行介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情况

1.1 流行类型

目前已知主要有五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别为乙型、丙型、甲型、戊型和其他少见类型。其中乙型和丙型最为常见,也是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1.2 流行区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发展中国家,乙型及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如埃及每年新增感染者超过40万,中国大陆也是著名高感染区域之一。

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2.1 乙型和丙型肝炎

乙型和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输血、注射毒品、共用针具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都可能导致感染。此外,性行为中的不安全性行为也是发生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风险因素之一。

2.2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水源污染引起,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以及洪水灾害之后,由于饮用受污染的水而大规模爆发。

三、预防措施

3.1 疫苗接种

目前,针对乙型和甲型肝炎已经存在有效的疫苗。为了预防病毒性肝炎,建议婴儿出生后立即开始按时接种乙型和甲型肝炎疫苗,并遵循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免疫程序。此外,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未完成相应的免疫程序,则仍然可以通过接种进行保护。

3.2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肝炎的重要方式。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避免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卫生用品;定期更换牙刷等个人物品,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处置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处置措施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处置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 病毒性肝炎的处置措施 • 病毒性肝炎的日常护理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目录
CONTENTS
01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知识
感染风险。
健康教育
加强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知
和自我防护意识。
筛查与监测
开展肝炎筛查,及时发现感染 者,并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
改善卫生环境
加强公共卫生环境管理,提高 水源质量,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控制策略
隔离与治疗
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 ,控制传染源,防止病
毒传播。
医疗资源整合
资源共享
加强国际间肝炎防治资源共享 ,包括疫苗、药物和技术等。
联合研究
开展跨国界的肝炎防治联合研 究,深入探讨肝炎发病机制和
防治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
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乙型肝炎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牙刷、 剃须刀等个人物品,避免接触感染 者的血液和体液。
丙型肝炎
避免使用非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 避免不洁的医疗和美容行为。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措施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措施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措施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以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等。这些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了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接种疫苗: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预防措施之一就是接种相关疫苗。乙肝疫苗是

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是全球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的重要措施。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建议,儿童应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且成人也需要及时接种。此外,丙肝和戊肝疫苗的研发也在进行中,这为未来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避免血液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是通过血液传播。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特别是不要与感染乙肝、丙肝或戊肝的患者分享个人卫生用品,如剃须刀、牙刷等。如果需要进行注射、输血等医疗操作,在规范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医务人员的操作,确保使用消毒的器具。

3. 定期检测和诊断: 及早发现病毒性肝炎的感染非常重要。定期进行乙肝表面

抗原(HBsAg)和丙肝抗体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是否感染了相应的病毒。一

旦发现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4.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基础。首先,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用过厕所或是接触公共场所后。其次,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鱼片、血制品等易感染病毒的食物。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不洁的性行为。

最新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PPT文档

最新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PPT文档

乙肝病人检查指标
➢ 肝功能检查ALT、AST、血清蛋白、胆红素、
PT、血氨
➢ 病原学检查 ➢ 免疫学检查 ➢ 分子生物学检查 ➢ 其他实验及辅助诊断
肝功能在临床上检查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 GT或GGT)等。 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 ALT就急剧升高。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 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 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 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基因组由 3200对碱基 的部分双链 DNA组成
含4个开 放阅读框
P、 S C 、X
编码 7 种多肽:表面抗原 PreS1、PreS2 和 S(HBsAg) 核心抗原 C(HBcAg),E抗原 (HBeAg) 多聚酶 P 以及转录活化因子 X(HBx)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ith Recovery
是否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是否能诱发产生或提高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乙肝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
➢ 拉米夫丁 ➢ 阿德福韦 ➢ L-nucleosides ➢ 恩替卡韦 ➢ Emtricitabine ➢ Clevudine ➢ LY582563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行为, 减少性伴侣数量。
提高公众意识与预防措施
增强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和洗漱用品等。
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或携带者
避免与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或携带者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同事等。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性肝 炎。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 •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 病毒性肝炎的预后与康复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病 变的传染病。
分类
根据病原学分类,常见的有甲型 、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
供肝来源
肝移植的供肝来源有限,需要 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匹配,以降
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04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控制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 灸针、拔牙工具等,不与他人共用剃 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卫 生用品。
性传播
母婴传播
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母亲在分娩时应采 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如注射乙肝免疫 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等,以降低母 婴传播的风险。
03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病毒性肝炎病因及预防措施

病毒性肝炎病因及预防措施

01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吸毒等途径。
感染后症状
02
乏力、食欲不振、黄疸和肝脏肿大等。
预防措施
03
避免与感染者血液接触,提倡安全注射,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丁型肝炎
1 2
丁型肝炎病毒(HDV)
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感染后症状
与乙型肝炎相似,但病情较轻。
3
预防措施
与乙型肝炎相同,同时避免与感染者血液接触。
临床症状和体征。
重型肝炎的症状包括极度乏力 、食欲极度不振、腹胀、恶心 、呕吐、出血倾向等,严重时
可出现肝性脑病。
重型肝炎的常见病因为乙型和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 炎等。
重型肝炎的治疗需采取综合措 施,包括休息、保肝治疗、人 工肝支持治疗等,必要时需要 进行肝移植手术。
04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一种较为少见的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唾 液、汗液、尿液等体液或污染物品传 播。这种传播方式的风险相对较低, 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为了预防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应该注 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消毒接触物品 等。同时,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牙 刷、毛巾等个人物品。
03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急性Baidu Nhomakorabea炎
控制传染源
01
02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这些病毒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因此,开展有效的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将讨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以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一、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病毒性肝炎的宣传教育是预防这些疾病的首要步骤。宣传教育工作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传播预防知识、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例如,政府可以利用媒体资源,在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发布相关宣传广告或节目。同时,也可以组织专门的病毒性肝炎知识讲座,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此外,学校、医院和社区等地方也可开展定期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防治的认识。

二、加强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的感染。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应从婴儿时期开始,按照国家的疫苗接种规划完成。此外,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应在成年后及时补种。

针对丙型肝炎病毒,虽然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但针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治疗也非常重要。例如,注射毒品者、经常输血者和有多性行为的人群等都应接受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治疗。

三、维护卫生环境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对防治病毒性肝炎至关重要。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并避免过度接触患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此外,定期清洗和消毒生活用具也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知识讲座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知识讲座
• 三.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己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 费接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 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 四.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
• 五.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 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 六.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 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 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
• (3)预防性途径传播 • 议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CV感染者
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 (4)预防母婴传播 • 对HCV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尺量缩短分
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 会。
• (5)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型肝炎
.
• 十.目前对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 • 1.保护肝脏:绝对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
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和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 • 2.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 3.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 • 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分钟),餐具采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2018年)PPT精选课件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2018年)PPT精选课件
2
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 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 可引起暴发流行
• 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 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 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 疗或美容器具(如纹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 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 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11
(3)丙肝的预防
以下行为也可以有效预防丙肝: 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等工具; 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 人用品;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如有生育意愿,最好在丙 肝治愈后怀孕。
12
(4)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
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 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 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 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 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研究未发现乙肝和丙肝 病毒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5
(1)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 、经 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 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 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 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现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2010年我国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近132万例,死亡884例,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

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

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

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

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

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

2、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

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

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措施

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措施

03
病毒性肝炎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01 02
抗病毒药物
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炎,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乙肝抗病毒 药物、丙肝抗病毒药物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 ,延缓疾病进展。
抗炎保肝药物
对于肝炎急性发作或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可以使用抗炎保肝药物,如甘 草酸、水飞蓟素等,以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
避免不洁饮食
不洁饮食可能导致肠道感染,进而 加重肝脏负担。肝炎患者应保持良 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
04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和预 防
肝衰竭和肝硬化的预防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 脏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肝衰竭和肝硬化的迹象 。
控制病情
积极治疗病毒性肝炎,控 制病情发展,防止肝衰竭 和肝硬化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 • 病毒性肝炎治疗措施 •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和预防 • 社会和个人责任在病毒性肝炎防控中的作
用 • 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和类型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摄入。
心理支持
肝炎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医生、护士和家属应 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具有高传染性的肝脏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意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宣传知识:

1. 了解肝炎病毒类型: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甲、乙、丙型最为常见。了解各种类型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有助于预防和及时治疗。

2. 掌握预防方法:避免接触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不共用注射器、刷牙用具和剃刀等个人物品。进行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避免输血和器官移植的风险。

3. 注意卫生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经常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或不洁食物,选择有信誉的医疗机构就诊。

4. 接种疫苗: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接种第一剂疫苗,并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

5. 提高健康意识:了解肝炎相关症状,如乏力、黄疸、恶心、食欲不振等,及时就医咨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6. 减少社会歧视:病毒性肝炎患者往往面临来自社会的歧视和排斥,我们应该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正确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歧视行为。

通过以上宣传知识,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5-04-09T14:19:08.4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王宏

[导读]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王宏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86例患者经我院精心治疗,均治愈、好转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规范治疗,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10-0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1]。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14~79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患者病程7d~10年之间,其中甲型肝炎5例,乙型肝炎36例,丙型肝炎30例,戊型肝炎15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辅导。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1.2.1 一般治疗

1.2.1.1 休息发病早期必须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明显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及肝功能波动为度。在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再经1~3个月的休息观察,可逐步恢复工作。

1.2.1.2 营养发病早期宜给易消化、适合患者口味的清淡饮食,但应注意含有适量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并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若患者食欲不振,进食过少,可由静脉补充葡萄糖液及维生素C。食欲好转后,应给予含有足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饮食,不过分强调高营养,以免发生脂肪肝。

1.2.2 药物治疗

1.2.2.1 改善和恢复肝功能:①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内酯等;②降酶药:五味子类(联苯双酯等),山豆根类(苦参碱等),甘草提取物,齐墩果酸等有降转氨酶作用。部分患者停药后有 ALT反跳现象,故显效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为宜;

③退黄药物:丹参、茵陈提取物、门冬氨酸钾镁、前列腺素E1、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低分子右旋糖酐、皮质激素等。应用皮质激素须慎重,症状较轻,肝内淤胆严重,其他退黄药物无效,无禁忌证时方可选用。

1.2.2.2 抗病毒药物治疗:为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病变,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和HCC的发生,符合适应症者尽可能进行抗病毒治疗。

(1)干扰素-α: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治疗剂量:普通干扰素每次3M-5MU,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半年,根据病情可延长至1年。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一次,疗程1年。根据病毒应答情况或基因分型可延长至1年半。治疗时要严格掌握干扰素适应症、禁忌症,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核苷酸类似物:目前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分为两类,包括核苷类似物和核苷酸类似物。前者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恩曲他滨、替比夫定、克拉夫定等。后者包括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现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

1.2.2.3 免疫调节:如胸腺肽或胸腺素,某些中药如香菇多糖等也有调节免疫作用。

1.2.2.4 抗纤维化治疗:主要有丹参、冬从夏草、核仁提取物,丹参抗纤维化作用已得到较一致的共识。

2 结果

患者经我院的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后,86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3 预防

3.1 控制传染源

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尽可能予抗病毒治疗。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3.2 切断传播途径

3.2.1 甲型和戊型肝炎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防止“病从口人”。

3.2.2 乙、丙、丁型肝炎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制度。理发、美容、洗浴等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实行一用一消毒措施。对带血及体液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加强血制品管理,每一个献血员和每一个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方法检测HBsAg和抗HCV,有条件时应同时检测HBV DNA和HCV RNA[2]。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

3.3 保护易感人群

①甲型肝炎:目前国内使用的甲肝疫苗减毒活疫苗保护期限可达5年以上;近年问世的冻干减毒活疫苗保护期可持续20年以上。对近期

接触甲型肝炎患者的易感儿童可用人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预防注射。

②乙型肝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易感者均可接种,新生儿应普种。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应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亦可用于意外事故的被动免疫。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或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与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提高保护率。亦可用于高危人群中易感者的预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31.

[2]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中华肝病杂志,2002,10:327-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