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及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5-04-09T14:19:08.4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王宏

[导读]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王宏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86例患者经我院精心治疗,均治愈、好转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规范治疗,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10-0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1]。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一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14~79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患者病程7d~10年之间,其中甲型肝炎5例,乙型肝炎36例,丙型肝炎30例,戊型肝炎15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辅导。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1.2.1 一般治疗

1.2.1.1 休息发病早期必须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明显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及肝功能波动为度。在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再经1~3个月的休息观察,可逐步恢复工作。

1.2.1.2 营养发病早期宜给易消化、适合患者口味的清淡饮食,但应注意含有适量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并补充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若患者食欲不振,进食过少,可由静脉补充葡萄糖液及维生素C。食欲好转后,应给予含有足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饮食,不过分强调高营养,以免发生脂肪肝。

1.2.2 药物治疗

1.2.2.1 改善和恢复肝功能:①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内酯等;②降酶药:五味子类(联苯双酯等),山豆根类(苦参碱等),甘草提取物,齐墩果酸等有降转氨酶作用。部分患者停药后有 ALT反跳现象,故显效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为宜;

③退黄药物:丹参、茵陈提取物、门冬氨酸钾镁、前列腺素E1、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低分子右旋糖酐、皮质激素等。应用皮质激素须慎重,症状较轻,肝内淤胆严重,其他退黄药物无效,无禁忌证时方可选用。

1.2.2.2 抗病毒药物治疗:为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病变,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和HCC的发生,符合适应症者尽可能进行抗病毒治疗。

(1)干扰素-α: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治疗剂量:普通干扰素每次3M-5MU,每周3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疗程半年,根据病情可延长至1年。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一次,疗程1年。根据病毒应答情况或基因分型可延长至1年半。治疗时要严格掌握干扰素适应症、禁忌症,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核苷酸类似物:目前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可分为两类,包括核苷类似物和核苷酸类似物。前者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恩曲他滨、替比夫定、克拉夫定等。后者包括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现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

1.2.2.3 免疫调节:如胸腺肽或胸腺素,某些中药如香菇多糖等也有调节免疫作用。

1.2.2.4 抗纤维化治疗:主要有丹参、冬从夏草、核仁提取物,丹参抗纤维化作用已得到较一致的共识。

2 结果

患者经我院的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后,86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3 预防

3.1 控制传染源

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尽可能予抗病毒治疗。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3.2 切断传播途径

3.2.1 甲型和戊型肝炎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防止“病从口人”。

3.2.2 乙、丙、丁型肝炎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制度。理发、美容、洗浴等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实行一用一消毒措施。对带血及体液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加强血制品管理,每一个献血员和每一个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方法检测HBsAg和抗HCV,有条件时应同时检测HBV DNA和HCV RNA[2]。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

3.3 保护易感人群

①甲型肝炎:目前国内使用的甲肝疫苗减毒活疫苗保护期限可达5年以上;近年问世的冻干减毒活疫苗保护期可持续20年以上。对近期

接触甲型肝炎患者的易感儿童可用人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预防注射。

②乙型肝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易感者均可接种,新生儿应普种。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母婴传播的阻断,应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使用。亦可用于意外事故的被动免疫。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或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预防,与乙型肝炎特异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可提高保护率。亦可用于高危人群中易感者的预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31.

[2]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中华肝病杂志,2002,10:327-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