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不合格项处理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路桥工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路桥工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路桥工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规范施工单位在路桥工程中不合格品管理的行为,减少不合格品对工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施工单位在路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类型的不合格品管理。

3.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构件、工艺的情况,经现场测定或检验发现,应立即视为不合格品,应依据本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二、责任主体1. 项目经理总经理2. 项目部工程部3. 质量部安全部4. 监理单位、业主代表三、管理措施1. 沿街走查制度2. 工程部专人专项负责3. 配备质量专班4. 报告流程化5. 质量责任状6. 罚则完善具体7. 罚责到人四、管理要求1. 工程前期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设计文件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查,对于实测数据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情况要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并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同时,要提前准备好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以便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构件进行实时监测。

2. 施工过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及构件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施工规范,避免出现不合格品。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同时,工程部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提高工程质量。

3. 竣工验收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施工单位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及时整改,并向监理单位和业主代表报告。

只有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才能顺利通过验收。

五、处理流程1. 发现不合格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现场负责人和质量部门。

2. 检验确认质量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测确认,并制定整改措施。

3. 整改处理根据检测结果,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确保整改到位。

4. 处理报告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单位和业主代表报告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同时记录整改过程和结果。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九、不合格管理办法及控制程序(一)不合格产品管理办法1、定期由厂长召开质量例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参与。

2、由质量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汇报生产中、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对于不按操作规程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质量事故进行处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人员进行奖励。

4、对外来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及企业内部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性时研究,分析原因,及时想办法,及时提出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不合格的处理(1)对于过程检验中。

计量不足,灭菌温度不够等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纠正,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不合格品的原辅材料由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出具。

不合格品处理单,并做好置牌标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商联系处理。

a、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一般质量不合格的,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处理决定。

b、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重大质量不合格时,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会同各有关部门参与质量评审作出使用或不使用的处理意见,报经理批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商联系处理,办理退货手续,必要时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3)不合格成品由检验员根据检测结果开出不合格处理单,并入不合格品临时堆放点或库房,进行隔离标识。

责任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根据表中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及要求,制订纠正措施,按规定认真实施,并报质检科进行验证。

(4)本程序中涉及的各类记录、文件、应作为质量分析,信息反馈和质量统计,质量考核的原始凭证。

(二)不合格工作管理办法不合格管理是指不能正确依据《企业质量手册》很好的工作,很好地履行自己义务的行为的一种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1、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致使不合格的部门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对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负全责,以造成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损失多少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已造成的不合格,能重新再做的要重新再做,不能重新再做的要进行必要的修补或挽救。

不合格管理制度模版

不合格管理制度模版

不合格管理制度模版一、背景与目的1、背景:公司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在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追踪和整改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2、目的: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不合格品管理工作,包括生产、采购、仓储等环节。

三、主要内容1、责任主体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本部门的不合格品管理负责。

2、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的产品,包括实际缺陷、外观缺陷以及功能缺陷等。

3、不合格品的分类与标识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A类、B类和C 类不合格品,并按照相关标识要求对其进行标识。

4、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1)收集:各部门及时收集和登记不合格品信息,并将其汇总到质量管理部门。

(2)评审: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措施。

(3)处理:对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退货、返工、报废等。

(4)整改:质量管理部门及时跟进不合格品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复审:对整改后的产品进行复审,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5、不合格品的责任与追责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不合格品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不合格品问题的解决和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6、不合格品的统计与分析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为提高质量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7、不合格品管理的监督与审核公司领导对不合格品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审核,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四、制度的执行和遵守1、制度执行: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该制度的要求执行,并确保不合格品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违反制度的处罚: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警告、罚款等。

五、附则1、该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 引言不合格品是指生产过程中或产品质量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合格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2.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合格品对企业的影响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所有生产环节和物料库存管理。

3. 责任和权限3.1 企业管理层企业管理层应负责制定和颁布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便各部门能够正确处理和管理不合格品。

3.2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他们应负责以下工作:- 尽力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 - 及时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 - 组织并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置措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负责不合格品管理的部门,他们应负责以下工作: - 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评估; - 制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并监督实施; - 审核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4. 不合格品的分类和评估4.1 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不合格品分为以下几类:- 严重不合格品:对人身安全、环境或他人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不合格品。

- 一般不合格品:与产品质量标准不符,但不会对人身安全、环境或他人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不合格品。

-允收不合格品: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但仍可被接受的不合格品。

4.2 评估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对每个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其处理的优先级和方式。

5. 不合格品的处理5.1 处理流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如下: 1. 发现不合格品并及时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

2. 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并确定处理方式。

3. 根据处理方式,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 处理完成后,编制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工程试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工程试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工程试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工程试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确保工程试验不合格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程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三、工程试验不合格品管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1)工程试验过程中,实验员发现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立即将不合格品报告给主管负责人。

(2)主管负责人收到不合格品报告后,应及时调查问题所在,并确认不合格品情况。

2. 不合格品处理(1)对于不合格品,应分类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调整、替换、重试等方法解决。

(2)如果不合格品无法修复或重试,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并将不合格品记录保存。

3. 质量管理部门介入(1)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程试验进行抽查,确保试验质量符合标准。

(2)质量管理部门在发现不合格品时,应与主管负责人协商处理措施,并跟踪整改情况。

4. 不合格品记录(1)所有不合格品应建立记录档案,包括不合格品的性质、原因、处理方法、整改情况等。

(2)不合格品记录应保存至工程试验结束,并进行归档管理。

5. 整改措施(1)根据不合格品记录,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整改措施需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6. 不合格品追溯(1)在发生不合格品时,应追溯不合格品的来源,并查明责任归属。

(2)对于造成不合格品的责任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四、工程试验不合格品管理责任1. 实验员应严格按照试验标准操作,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2. 主管负责人负责指导实验员进行试验工作,并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负责。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工程试验,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

4. 不合格品责任人应承担相应责任,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五、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经主管负责人审批后可进行调整。

以上为《工程试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如有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将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 目的对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确保体系不断改进和不合格品不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品的处理。

3 职责3.1技术部负责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负责不合格确定,并组织评审和处置。

3.2各部门负责不合格项的识别,技术部负责评审和处置。

3.3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的具体实施。

4 管理办法4.1不合格的分类不合格分为体系不合格和产品不合格。

体系不合格称为不合格项,产品不合格称为不合格品。

体系不合格(不合格项):在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本企业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的不合格称为体系不合格。

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称为产品不合格。

4.2不合格的性质:对不合格视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性质轻微,属偶尔现象,不具有普遍性,造成影响不大,经济损失在____元以下的不合格。

严重不合格:性质严重,具有普遍性或有一定的影响力,或造成的影响很大,经济损失在____元以上的不合格。

4.3不合格的评审与处置:4.3.1不合格由技术部评审,以确定不合格性质,对不合格的评审与处置应填写《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交责任部门执行。

对于严重不合格应分析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并视情况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并应预以验证。

4.3.2不合格品的处置:(1)不合格品的种类:a)不合格原(辅)料:糕点和饼干:小麦粉、食用植物油、起酥油、白砂糖、鸡蛋、绵白糖等。

b)不合格添加剂:色素、食品添加剂;c)不合格包装物:包括聚乙烯食品包装袋、食品用塑料周转箱;d)不合格半成品: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e)不合格成品:各种类型成品;f)市场退回的不合格品。

(2)不合格的处置不合格品评审后的处置方法通常为:a)原辅料:拒收、让步接收(降级或降价)、报废;b)包装物:拒收、让步接收(降级或降价)、报废;c)半成品:返工、报废;d)成品:报废。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1、不合格品的确定质量检查人员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达不到合格要求时,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上级质量监督部门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不合格,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采购物资的进货检验和试验报告中,任一项经确定不合格的,均应认为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物资的标识、评审和处理进场的物资经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材料设备科采购人员负责在《材料物资验收报告单》上作好记录,并按《检验和试验状态》的规定,对该批物资挂“不合格”标识牌,严禁投入使用。

对判定为不合格的物资,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工程部、物资部及安质部的相关人员作出评审,提出处置意见。

拒收的不合格物资由物资设备部负责处理,原则上____小时内撤离现场,降级使用的物资需经规定程序批准。

根据处置意见,物资设备部负责填写《供应商不良记录表》,并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对供应商作出处理,严重的取消供应商对本项目的供货资格。

3、不合格品的标识、评审和处置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项目质检工程师进行记录。

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和作业队负责人进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法,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项目总工程师应确认;纠正措施组织实施后,质检工程师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较大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项目总工程师明确后,对纠正措施组织实施落实,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按返修、返工处置的不合格品应有重新检验的书面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2)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需求,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措施,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一、对于客户反馈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企业应及时将售出产品召回,并根据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检验、确认,确为企业责任时由企业组织技术人员对出现问题的工艺进行改进,并制定预防纠正措施,同时有目的的检查全部生产工艺,有效的预防再次出现质量问题.二、纠正对已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处理,适时处理不合格品,监审其是否堪修,是否能转用或必须报废,使物料能物尽其用,并节省不合格品的管理费用及储存空间,三、质量不符合规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且认为不堪修者,但不包括以下两项:a.进料检验时判定不合格的原材料(应退货或特采)。

b.进料检验后发现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且责任属原材料供应商的(应退货或交换良品)四、由质检部负责召集生产、采购等有关单位,组成监审小组负责监审。

五、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集中在产品设计、工序管制、原材料采购等环节分析。

六、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以方便以后的品质追溯,以及为产品品质改善提供原始资料。

七、处理不合格品必须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

1.原因找不出不放过2.责任查不清不放过3.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八、不合格品处理的程序1.记录、标识、隔离2.预先处理:由质量检验员判定不合格的类别,然后决定提交哪一级处理3.做出结论,按规定权限,对不合格品做出结论(报废、返修、返工和超差使用)。

4.处理结论的实施九、不合格品的处理1.纠正。

针对发现的不合格之处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达到一定的状态。

2.返工。

质量管理部将批准返工的不合格产品的评审报告交于各生产车间进行返工,使其达到正常的标准。

3.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能达到顾客满意所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再加工。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二)1、目的为使进入流通领域的、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合格产品及时、快速、完全的召回,保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提供的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3、相关文件《标识和可追溯性》4、职责4.1总经理负责指导组成产品召回工作小组,并负责产品召回计划的审批。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不合格品(原料、零件、委外加工品、厂内在制品与成品、客户抱怨品)管理办法,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范围适用于我司的不合格品的管理作业。

3定义3.1不合格的定义及不合格等级定义未满足图纸、检验标准、样品等要求为不合格;含未满足这些要求的产品为不合格品;可根据不合格对产品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3.1.1A类不合格:可能导致使用者的人身或财产安全隐患,或导致产品的丧失使用功能(无法使用)的不合格,或造成关键部件无法装配的不合格,如安规不符合要求、健康卫生不符合要求,产品的基础功能无法实现等。

含有对应不合格的产品为A类不合格品。

3.1.2B类不合格:对产品可靠性、寿命造成影响,或使产品丧失部分功能的不合格;含有对应不合格的产品为B类不合格品。

3.1.3C类不合格:基本不影响产品性能和安全性,只是在外观、包装、标识等方面有瑕疵的不合格。

含有对应不合格的产品为C类不合格品。

3.2不合格品判定3.2.1当仅仅含有一种不合格时,判定为该类不合格对应的不合格品,如:含一个产品仅有A类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为A类不合格品。

3.2.2当产品含有多种不合格时,则该产品不合格类别以等级最为严重的判定,如一个产品同时含有A类和B类不合格,则该产品判定为A类不合格品。

3.3次品的分类3.3.1人为次品:指配件在生产流转或装配过程中造成配件受损无法使用的非固有不合格,而产生的不合格品。

3.3.2来料次品:指装配前发现来料不合格品或装配后漏检发现的固有不合格的不合格品,仍判定为来料次品;如塑胶件流痕、黑点。

3.3.3关联次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次品已经装配造成无法拆卸或者拆卸造成损坏而引起的次品称为关联次品,关联次品的责任界定给次品责任方。

4职责4.1品管部:4.1.1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隔离和处置;4.1.2对处理后不合格品的重新验证;4.1.3不合格品责任归属判定。

4.1.4供应商异常信息的传递及异常的判定,协调供应商不合格品的处理,负责对改善措施的跟进及改善效果的验证。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本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本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本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不合格品检查的管理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保护客户权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环节中的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检查等。

3. 术语定义3.1 不合格品:指未达到产品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3.2 检查:指对不合格品进行系统的检测和评估,确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4. 责任与权限4.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检查,并及时报告不合格情况。

4.2 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不合格品检查,并提出处理建议。

4.3 质量主管具有批准或拒绝不合格品的权力,并提出改进意见。

5. 不合格品检查流程5.1 不合格品发现5.1.1 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立即停产并通知质量部门。

5.1.2 质量部门在原材料或成品检查中发现不合格品,立即停用并通知相关部门。

5.2 不合格品评估5.2.1 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不合格品数量、原因和影响等。

5.2.2 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和成品不合格品进行详细评估,包括不合格品来源、性质和处理建议等。

5.3 不合格品处理5.3.1 生产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和质量部门的建议,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方案。

5.3.2 质量部门对原材料和成品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工或报废等,并记录处理结果。

5.4 不合格品分析5.4.1 质量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改进措施,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5.4.2 质量部门对原材料和成品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供应商或生产环节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5.5 不合格品追踪5.5.1 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追踪,确保处理措施有效,并记录追踪结果。

5.5.2 生产部门根据质量部门的追踪结果,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6. 不合格品记录与报告6.1 生产部门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原因和处理措施等。

工程不合格项目处理管理办法范本

工程不合格项目处理管理办法范本

工程不合格项目处理管理办法范本一、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工程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加强对工程不合格项目的处理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制定了本《工程不合格项目处理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中出现的不合格项目处理管理工作,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

三、基本原则1. 依法依规:处理不合格项目要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工程质量标准进行。

2. 公正公平:处理工程不合格项目时,要公正、公平对待相关责任方,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3. 及时有效:不合格项目的处理应当及时进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四、处理流程1. 不合格项目发现不合格项目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相关责任方及时进行整改。

发现不合格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将问题上报给项目管理单位。

2. 不合格项目整改不合格项目的责任方应当立即制定整改方案,并报相关主管部门备案。

整改方案应明确不合格项目的具体问题、整改措施、责任分工和整改期限等。

相关主管部门应对整改方案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和要求,确保整改方案符合要求。

3. 整改跟踪和汇报项目管理单位应跟踪整改进度,及时了解整改情况。

责任方应按时按质完成整改任务,并及时向项目管理单位汇报整改情况。

4. 整改验收项目管理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整改项目进行验收,确保整改达到预期效果。

验收合格的项目可以继续推进后续工作,不合格项目需要重新整改。

五、责任追究对于严重不合格项目或者多次不合格的项目,应当严肃追究相关责任方的责任。

责任方可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鉴于不同责任方在工程不合格项目中的责任不同,责任追究的方式和力度也会有所不同。

六、激励和奖惩为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保障,本办法对于对工程质量进行卓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励。

而对于重大不合格项目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

七、附则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工程质量不合格品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未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的材料、构件、工艺或工程结构等。

第四条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本单位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的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监理单位代表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第二章质量不合格品的分类与管理第五条工程质量不合格品分为三类:(一)轻微不合格品:影响工程质量的程度较轻微的不合格品,一般可以通过维修或调整进行处理;(二)一般不合格品:影响工程质量的程度较一般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更换或整改;(三)严重不合格品:影响工程质量的程度十分严重的不合格品,需要拆除或重建。

第六条对于轻微不合格品,施工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向监理单位报告。

监理单位应当及时进行确认,并进行记录。

第七条对于一般不合格品,施工单位应当提交整改措施,经监理单位确认后进行整改。

整改后,监理单位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进行记录。

第八条对于严重不合格品,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工整改,并向监理单位报告。

监理单位进行复核后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重新验收。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台账,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保存。

第十条质量控制小组应当定期对工程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保证措施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

第十二条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工程质量验收,对已建成的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第四章处罚与奖励第十四条对于未按规定处理工程质量不合格品的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工程不合格管理制度

工程不合格管理制度

工程不合格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质量管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合格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工程不合格管理制度是指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规范、检验标准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积极的处理和整改的制度。

第三条工程不合格管理制度适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的不合格处理和整改工作。

第四条工程不合格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止不合格品的进入和扩散,保障工程的安全、质量和合格率。

第五条工程不合格管理应遵循科学、有效、及时、公正、连续的原则,真实反映工程情况,消除工程隐患,保障工程安全。

第二章工程不合格管理责任第六条工程不合格管理责任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检测单位等相关责任主体共同承担。

第七条施工单位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第八条监理单位应协助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工程不合格问题。

第九条设计单位应明确工程质量标准,保证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设计缺陷导致工程不合格。

第十条检测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

第三章工程不合格管理程序第十一条工程不合格管理程序包括不合格品的发现、确认、记录、整改、验收等环节。

第十二条发现工程不合格后,责任人员应立即向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并停止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确认工程不合格情况。

第十四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工程不合格问题进行登记记录,并评定不合格等级。

第十五条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

第十六条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验收,确保整改措施合理有效,符合相关标准。

第四章工程不合格管理措施第十七条对工程不合格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十八条对轻微不合格情况,应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第十九条对严重不合格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办法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办法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对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的不符合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以消除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原因,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管理程序。

2、适用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成品、半成品及采购物资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的评审及针对不符合/潜在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控制。

3、依据性法律法规及上级公司文件3.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3.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3.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3.5《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GB/T190113.6《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GB/T190253.7《环境管理术语》GB/T240503.8《管理体系手册》3.9 公司总部级管理体系制度文件3.10 通用管理办法4、职责4.1质量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公司体系审核、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组织制定、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2职能部室负责对本部室所属专业范围内存在的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组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2.1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

质检员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

4.2.2销售公司负责对销售产品不合格品的标识、处置和记录。

4.2.3供应部负责对采购物资不合格品的标识、处置和记录。

4.2.4生产工段及各工段负责对过程产品、最终产品不合格品的标识、处置和记录。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分析、制订与实施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5、工作程序5.1数据分析5.1.1属于单位内部的不符合/潜在不符合,发现单位负责人组织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并确认引起本次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的根本原因,责任人员填写、保存《不符合项通知单》/《纠正与预防措施通知单》。

不合格项目处理管理规定范本

不合格项目处理管理规定范本

不合格项目处理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不合格项目的处理管理,提高项目质量,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属的各类项目中出现的不合格项目的处理管理。

第三条不合格项目是指项目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或合同约定的项目。

第四条对于不合格项目,应当及时进行处理,确保项目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第二章不合格项目的分类和处理第五条不合格项目分为临时性和持续性两类。

第六条临时性不合格项目是指存在于项目过程中的短暂性问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修复或解决。

第七条持续性不合格项目是指存在于项目过程中的长期性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改进措施来解决。

第八条对于临时性不合格项目,项目组应当立即采取临时性措施进行修复或解决,并记录相关问题和处理过程。

第九条对于持续性不合格项目,项目组应当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并逐步推进改进工作,直至问题解决。

第十条对于严重影响项目质量和进度的持续性不合格项目,项目组应当及时上报相关领导并采取紧急措施予以解决。

第三章不合格项目的处理流程第十一条不合格项目的处理流程包括问题发现、问题评估、问题解决和问题总结四个阶段。

第十二条问题发现阶段是指发现不合格项目的过程。

项目组成员应当定期进行自检和交叉检查,确保问题及时发现。

第十三条问题评估阶段是指对不合格项目进行评估和分类。

项目组应当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确定问题的优先级。

第十四条问题解决阶段是指针对不合格项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解决。

项目组应当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十五条问题总结阶段是指对不合格项目的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项目组应当及时记录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第十六条不合格项目的处理流程应当在项目计划中明确,并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执行。

第四章不合格项目的责任追究第十七条对于严重影响项目质量和进度的不合格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第十八条对于不合格项目的责任追究应当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包括警告、罚款、记大过等惩罚措施。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范本(3篇)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范本(3篇)

不合格成品召回及处理制度范本一、为了加强本公司产品质量管理,规范不合格产品退出市场管理,树立本公司诚信、负责的形象,加强与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____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所谓产品召回,是指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或者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并已经进入流通、消费领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本公司及时将缺陷产品从流通、消费领域收回,予以维修或者销毁,并承担相关费用。

三、本公司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不合格产品时,应发布通告,采用电话、电报、传真或信函等形式予以发布召回。

四、下列产品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召回:(一)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产品;(二)存在设计缺陷或制造缺陷,影响正常使用,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的产品;(三)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或依法应当检验、检疫而未经检验、检疫的产品;(四)超过安全使用期限或者保质日期的产品;(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等违法产品;(六)与监督管理部门抽检核定质量不合格产品同批次的产品;(七)被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召回、或本单位认为需要召回的产品。

(八)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应当召回的产品。

五、发现所销售的产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产品,或接到产品企业、供货商、下级销售商通知的,应立即启动不合格产品召回程序。

六、产品召回程序包括下列步骤:(一)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二)立即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下级销售商立即停止销售;(三)立即通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四)立即向卫生部门及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信息公布应能够覆盖销售范围;(六)为消费者办理退货退款手续,召回不合格产品;(七)召回的产品按规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七、产品召回应自觉接受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产品召回情况应及时、完整、真实地报告有关监督管理部门。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精选16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精选16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精选1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篇1第一条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依照法定条件和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维护本经营单位声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不合格食品退市,是指在本经营单位内对已经进入销售领域的食品,发现其质量不合格或者有其他违法问题,采取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整改、销毁、召回等措施退出市场的行为。

第三条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经营单位:(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八)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九)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合格食品的;(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第四条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一)立即清点不合格食品,并登记造册;(二)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方,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三)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同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第五条对已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应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不合格物资管理制度范本(2篇)

不合格物资管理制度范本(2篇)

不合格物资管理制度范本1、质量不合格保健食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

不合格保健食品包括:(1)无《卫生许可证》生产单位生产的保健食品;(2)无检验合格证明的保健食品;(3)有毒、变质、被污染或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保健食品;(4)超过保质期限的保健食品;(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健食品。

2、在保健食品验收、储存、销售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上报质量管理员确认,确定为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品区,挂红色标识。

3、质量管理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出具《保健食品质量问题报告单》,及时通知仓管、营业等岗位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

同时将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品区,挂红色标识。

4、上级药监部门监督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

同时,将不合格品移入不合格品区,挂红色标识,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5、不合格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6、不合格品的报损、销毁由仓管员提出申请,填报不合格品报损有关单据。

7、不合格品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保健食品销毁记录。

8、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9、质量管理员每季应对不合格保健食品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部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10、明确为不合格保健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经营责任制、质量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予以处罚。

不合格物资管理制度范本(2)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单位的不合格物资,确保不合格物资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和管理,并促使供应商改进产品质量,保护单位和员工的利益。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接收、使用和管理不合格物资的单位和部门。

二、定义2.1 不合格物资指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或其他规定的物质或产品。

2.2 合格物资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或其他规定的物质或产品。

三、责任和义务3.1 供应商责任供应商应当提供符合合同约定和其他相关要求的合格物资,并负责确保物资的质量。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文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文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

本制度旨在规范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及时处理不合格品,防止不良产品流入市场,损害企业声誉和消费者权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生产环节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检查和处理工作。

三、定义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技术规范、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2. 不良品:指已经生产并进入仓库的符合技术规范、标准或客户要求,但因在仓库储存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的产品或材料。

四、责任与权限1. 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检查和判定。

2. 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进行跟踪监督,并提供相关指导和培训。

3.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封存和销毁。

4. 销售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及与客户协商处理方案。

五、不合格品的检查和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与记录生产部门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进行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规格、质量问题描述等内容。

2. 不合格品的判定生产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确定是否符合技术规范、标准或客户要求,判定结果应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

3. 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封存质量部门应根据判定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包括不良品和待处理的不合格品。

不良品应立即进行封存,以防止其流入市场。

4. 不合格品的处理质量部门应组织会议对待处理的不合格品进行讨论,并制定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可包括修复、重新加工、报废等。

对于无法处理的不合格品,应及时销毁。

5. 不合格品处理结果的记录质量部门应将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以便进一步跟踪处理情况。

6. 不合格品的销售统计和分析销售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制定相关改进措施。

六、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1.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不合格品管理及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及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及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不合格品管理一、目的对不合格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工作的再发生和不合格产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能满足要求和不合格品不转序、不交付.二、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工作不合格和不合格品的管理办法.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工作不合格和从原材料、包装材料等进企业到生产加工全过程中对不合格品的控制.三、职责1、办公室负责工作不合格的归口管理,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协助进行.2、质检科负责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等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实施处理,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组织评审和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置结果.3、生产科负责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实施处理.四、工作不合格管理办法1、不合格的发现方式工作不合格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主要有文件管理,记录控制、人员能力培训、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环境卫生管理、采购控制及检测设备管理等方面出现的不合格包括文件的制定、实施和记录情况等.如员工实际操作不便或常出现差错,造成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能满足要求;也可通过会议评审对工作中不能满足要求的地方进行讨论评审来发现不合格工作.2、不合格的纠正方式对于出现的工作不合格,办公室召集责任部门相关负责人及责任人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对于一般工作不合格对体系运行没有造成重大影响,制度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进行纠正,可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作好记录,并填写不合格处理单;对于严重工作不合格对体系运行造成严重影响,运行失效,就要对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不合格不会再次发生.如制度制定不合理,实际操作时经常出差错,造成体系运行瘫痪,那么就要重新制定管理制度,并填写不合格处理单.办公室负责跟踪验证,若措施无效,再次召集各相关负责人讨论确定问题解决方案,办公室再次跟踪确认,直至不合格项被改正为止.五、产品不合格管理办法1、不合格品的分类1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产品特性等技术指标的不合格.2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2、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和隔离1检验人员在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要求, 做好不合格品状态标识和隔离工作,并做好各种相关记录.2采购产品的不合格品,以划分区域、挂标识牌、盛放容器等进行标识和隔离;半成品、成品中的不合格品以划区域、挂标识牌等进行标识和隔离,并以检验记录进行标识.3各相关部门配合检验员做好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工作,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产品不入库、不投入生产加工, 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交付.4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即使被认为不影响最终质量的异常现象也应记录,并及时向质检科书面报告,做出处理决定.3、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1质检科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法,填写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对于一般不合格,可由检验员直接在检验记录上进行评审和处置.2质检科对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产品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评审意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3生产科对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评审意见,提出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4质检科根据各部门的评审意见,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并做好评审处置记录.4、不合格品的控制及处理1进货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a、进货物资经验证检验不合格,应进行标识,并隔离放置于专门区域,以防止混淆.b、鉴于企业的产品属于食品类,因此对于原材料,不允许让步接收.c、进货物资不合格根据物资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见下表d、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按下表执行.e、进货物资出现大量不合格,应填写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报质量负责人、总经理,确定处理方式.办公室需对供方提出整改要求.2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在生产过程中自检或半成品检验发现批量不合格时应立即隔离存放,并填写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报质量负责人、总经理处理.3不合格成品的识别和处理a、出厂检验时,卫生指标、理化指标不合格,该批成品不得出厂,填写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报质量负责人、总经理处理.b、出厂检验时,感官指标不合格,包装、计量等方面不合格,可进行返工,填写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明确处理方式.c、返工后的产品需依据检验规范重新检验.4质检科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填写在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5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对于已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按重大质量问题对待,质量负责人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办公室应及时与顾客协商处理的方法,以满足顾客的正当要求.六、相关记录不合格品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一、目的依据产品标识实现公司产品的可追溯,确保在需要时对已发出的产品实施有效召回.二、职责权限1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产品召回;2厂长负责产品召回的批准;三、需实施产品召回的情况:1批量有严重异物混入如塑料片、玻璃等;2细菌总数严重超标或致病菌检出;3消费者食后有不良反应;四、召回产品信息的获取:1进行客户走访或电话征询;2客户以传真形式反馈质量信息;3消费者反馈信息;4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质量信息反馈;五、产品召回工作流程1、根据获取的信息确定引起问题的原因,拟定召回计划报厂长批准;同时,立即调查车间正在加工的产品,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生产,待评估后根据不合格品控制规定处理;对未使用的原料、辅料或包装材料也应封存,待评估后处理;2、实施召回前,由质检科将批准的召回计划上报厂长,并在其监督实施召回;3、由原料引起的问题,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召回;由辅料引起的问题;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召回;由内包装引起的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召回;由加工过程引起的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召回.4、对于公司自检发现的问题或官方监督部门从公司发现的问题,在执行以下流程时,可直接从第2步开始;5、由原料引起的问题,其召回流程如下:6、由辅料引起的问题,其召回流程如下:7、由包装物料引起的问题,其召回流程如下:8、加工过程中引起的问题,其召回流程如下:9、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发布产品信息,通知消费者将所需召回的产品返回售货点.六、召回产品的管理1、所有召回产品单独放置,悬挂特殊标识牌,注明“召回产品”字样,并注明原因和数量;2、对库存未发的有问题的产品,应悬挂不合格标识牌,注明原因和数量;3、产品召回后,仔细核对数量,确保所有能召回的产品都已被召回;七、召回产品处理1、仓库负责对召回的食品进行清点、登记、储存,并报厂长批准后进行销毁;销毁时应做好记录,包括回收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批号、生产日期、退货日期、退货数量、销毁地点、销毁方式、销毁数量、销毁时间、负责人员等内容;2、无论何种召回原因,所有召回产品一律作销毁处理,销毁方式为高温化制;对于召回过程中封存的正在加工和已入库的产品、原辅料、包材按不合格管理办法进行处理;3、对原辅料产地出现疫情的,质检科应立即上报局,并按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处理;4、质量负责人应每年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回收食品的登记和销毁情况.八、如本规定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者,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项处理管理办法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职责 (1)5 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 (2)6 检查与考核 (5)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不合格项处理流程图 (6)附录B (规范性附录)不合格项通知单 (7)附录C (规范性附录)质量问题通知单 (9)前言本规定根据燃气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电”)标准体系工作的需要编制,是热电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础性标准。

目的是为了规范热电的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标准,从而规范并加快热电标准体系的完善,适应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需要。

本标准代替了-217.08-03-2012《不合格项处理管理标准》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基建工程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基建工程部不合格项处理管理办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热电新建工程基建全过程中的不合格项处理的管理流程、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热电新建工程控制各承包商的产品或服务不满足规定要求情况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DL/T 5434—2009 《电力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L/T 5210—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各专业篇)DL503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现行版本)H-215.08-01-2013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流程》H-215.08-05-2013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办法》-219.10-01-2013 《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管理标准》-219.10-02-2013 《隐蔽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206.03-01-2013 《标准化管理规定》-206.03-02-2013 《标准编制管理流程》-206.03-03-2013 《管理标准编写指引》-206.03-04-2013 《管理流程编写指引》-219.10-45-2013 《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有效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变更设计文件以及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图纸和技术说明书中的技术条件和标准等。

3 术语和定义无4 职责4.1 建设单位主管领导对各部门、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在不合格项处置中的分歧意见予以裁定。

4.2 建设单位基建工程部(以下简称:基建工程部)4.2.1 本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并负责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4.2.2 基建工程部对各承包商不合格项的处理意见/技术措施在监理单位进行审查的基础上予以确认或批准,对其处置结果进行抽样检查;4.2.3 负责对不合格项的统计,进行归口管理。

4.3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在工程监理过程中,对不合格项要及时提出、通知、处理、验证,并监督、检查、督促责任方执行纠正措施;4.4 各参建单位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设备监造承包商和设备、材料供应商等是不合格项的责任方,对不合格项的处置全过程负责。

5 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不合格项处理过程,分为问题的提出和通知、处理、验证、关闭不合格项等四个阶段。

主要范围如下:设计文件不符合国家和行业设计规范、施工规范以及国内外设备资料要求的项目;施工过程(包括调试)中,不符合技术操作规程、工艺要求或设计文件要求的项目;根据施工验收标准评为不合格的项目;设备、原材料等,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或合同要求的项目;试运行中没有按技术规程使用的项目;不适用质量事故的项目。

5.1 不合格项的提出和通知5.1.1 各承包商按各自质量体系文件所界定提出的任何不合格的事项,都应及时通知基建工程部和监理单位。

5.1.2 各承包商虽未提出,但监理工程师或基建工程部发现其明显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的项目需严加控制管理;监理工程师应及时通知有关责任方并报基建工程部。

对严重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通知基建工程部,必要时经公司领导批准可通知立即停工。

5.1.3 不合格项或质量问题的通知可采用口头通知和文件通知两种形式。

5.1.3.1 口头通知口头通知仅适用于监理工程师或基建工程部发现的承包商的质量问题:1)当监理工程师发现一般缺陷时,可采用口头通知承包商的方式,即由监理工程师通知责任方的质检部门或设计代表、设备制造商(含外方)代表处理,并在《监理日志》中记录;2)当口头通知无效或缺陷较大时,应采用文件通知处理。

5.1.3.2 文件通知文件通知既适用于监理工程师、基建工程部专业工程师发现不合格项对责任承包商的通知,也适用于承包商自身发现的不合格项通知监理工程师和基建工程部。

1)当不合格项为监理工程师、基建工程部主管发现,由监理工程师向责任方(设计、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承包商) 提出对不合格项处理的问题,责成有关责任方提出技术措施并填写《不合格项通知单》(见附录A)或《质量问题通知单》(见附录B);责任方收到通知的24小时内应向项目监理部回复并向基建工程部备案。

2)当不合格项目为责任方(设计、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承包商)发现,由责任方提出《不合格项通知单》(包括内容、原因及处置建议等),通知监理单位对质量问题予以确认后转报基建工程部。

通知应在不合格项发现的24小时内发出。

5.2 处理不合格项的处理分为处理、停工处理和紧急处理三个层次5.2.1 当对不合格项的处理,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寿命,且不殃及接口性能,不发生额外处理费用的项目时,责任方在收到监理单位的《不合格项通知单》后,应及时研究处理意见并得到认可后予以纠正。

口头通知处理的项目也属此列。

5.2.2 土建、水工、安装接口的不合格项,当处理后可以正常运行并达到规定的要求,不发生额外处理费用的项目,责任方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技术措施交监理单位,在得到其同意后,责任方及时将“意见、措施”交相关部门/承包商会签,基建工程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查后,可进行处理/纠正;监理工程师对责任方处理或纠正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2.3 不合格项不会影响主要性能或寿命(建、构筑物,设备、材料等),或返工/返修后可以恢复性能,但需发生额外处理费用的处理,其处理意见和技术措施在监理单位签署意见后,应交基建工程部审批,分清责任后进行处理/纠正;必要时可采取停工处理的措施。

5.2.4 当发现不合格项的情况紧急,不及时进行处理会危及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甚至人身安全,或使事态进一步扩大时,责任方可采用紧急处理措施,即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责任方的现场经理或其授权人可下令先作处理,对处理过程作好记录,同时以最快方式向监理单位和基建工程部通报,事后再及时将记录连同不合格项通知单报监理单位确认。

监理工程师和基建工程部主管应立即到该不合格项现场,审理处理情况并记录备案。

5.2.5 所有不合格项(品)经返工/返修后,责任方均应按质量检验标准重新进行检验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或使用要求;若未满足要求则应重新进行处理。

5.3 验证责任方对不合格项处理结束后,应在《不合格项通知单》的“处理”和“验收”栏中填入相关内容,连同检验结果报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报基建工程部确认后方可放行。

5.3.1 对5.2.1的不合格项处理结果,验证由监理工程师完成,基建工程部专业主管对验证认可;5.3.2 对5.2.2的不合格项处理结果,监理工程师需会同相关部门/承包商的授权人一同验证,必要时应到现场进行检查和试验;由基建工程部负责人认可。

5.3.3 对5.2.3的不合格项处理结果,验证除检查其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外,监理单位还应对不合格项目处理增加的费用计算清楚,报基建保障部负责人审核认可;其费用按所签合同有关条款处理;如合同中无规定应经主管领导批准的责任方承担。

5.3.4 对5.2.4的不合格项处理结果,监理单位和基建工程部对验证需持慎重态度,除验证责任方的检验报告外,还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到现场验证其是否消除了不安全的隐患,否则不予放行;验证应在主管领导的组织下进行。

5.4 关闭不合格项所有不合格项处理结束后,都应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监理工程师应对其纠正措施有效性予以验证,确实有效后,该不合格项才能关闭。

5.5 其他事项5.5.1 不合格项处理不能代替设计变更通知单,不合格项属设计问题时,按《设计变更及变更设计管理规定》执行。

5.5.2 本规定只适合于不合格项处理,不适用于质量事故处理。

5.5.3 各承包商每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项进行统计、分析,报监理单位和基建工程部。

5.6 考核细则5.6.1 基建工程部负责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考核与奖惩。

每季度组织一次。

5.6.1.1 发现设计、设备、施工缺陷,对发现单位给予50-2000元奖励。

5.6.1.2 违反不合格项处理程序,对其单位处以200~1000元的考核。

5.6.1.3 不能及时对不合格项的处理形成闭环,对其单位处以200~500元的考核。

6 检查与考核6.1 归口管理部室按本标准条款,组织标准执行情况检查。

6.2 热电标准化办公室统一组织年度检查。

6.3 考核与奖励标准详见-211.05-21-2014《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不合格项处理流程图附录B (规范性附录)不合格项通知单附录C(规范性附录)质量问题通知单编号:ML-相关单位代码-B02-专业-序号注:主送单位应在接到本单后24小时内签署回复,送达签发单位和抄送单位。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