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理科班) 2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课件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胡适 陈独秀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 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意义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
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
出的问题。”
——毛泽东
《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 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 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文化运动》
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
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第2课 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政治领域:在□01北洋军阀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经济领域: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便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领域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4)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兴起1.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基础,尊孔复古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制造的舆论,其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2.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原因(1)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3)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

3.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的课。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破坏民主,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性质01思想解放运动。

是一次伟大的□2.积极作用04(1)全面攻击了□02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03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06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2)促进了□05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07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3)是一场全面的□08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高二历史必修3_课文注释:新文化运动

高二历史必修3_课文注释:新文化运动

课文注释: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它还倡导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对于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1/ 1。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定义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 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 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做什么
性质
二、背景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思想文化 方面
阶级方面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 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 斗争。
➢ 中国人民受到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 标志之一。
消极:
●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 反帝的任务。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脱离群众,使文 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 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 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谢谢
《新青年》 之
简单历史
1917年,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任职 北大,《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主要撰稿 人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 9 1 8 年 11 月 , 《 新 青 年 》 发 表 了 李 大 钊 同 志 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两篇论文,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
2. 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剪辫子、禁止裹脚)
3.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 明确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就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五、评价
积 极 :➢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共56张PPT)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共56张PPT)
序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 (背景)
-----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社会
激荡篇:交锋碰撞下的百家争鸣 (历程)
回响篇:思想风暴下的历史回音 (影响)
序言篇: 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社会
掀 起 风 暴 的 北 大 兔 子
蔡元培 胡适曾笑言:北大三只兔子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所谓北大的“三只兔子”,指的是北京大学校长蔡 元培、北大新派教授陈独秀和胡适。 蔡元培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 陈独秀生于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 胡适生于清光绪十六年辛卯(1891), 按十二生肖都是属兔的。三人曾被称为当时北大的灵魂
1906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 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 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 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 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 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 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一、序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1、政治
国际:日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 族危机加剧 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2、经济
3、思想
社会经济 纺织业 面粉业
发展,壮大,要求民主
一、序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国际:日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 族危机加剧 1、政治 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国际: 3、思想 国内: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之本 ,在于道德,孔子之道,亘 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 国体变更,无识之徒误解平 等自由,逾越范围,荡然无 守,纲常沦弃……本大总统 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 1915年袁世凯天坛行祭天礼 要当保守。” ——1914年9 月袁世凯《祭孔令》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4、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叶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你说说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的哪项内容( A )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板书设计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背景 概况
①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内容 ② 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③ 文学革命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开 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民主 科学 主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代 表: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内容
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评价 启 示: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
A. 洋务运动的影响 C. 戊戌变法的巨大作用
B.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C 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农民革命运动 C. 思想解放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
“巨大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巨大的落差”指的是什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新文化运动 (2) 名师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新文化运动 (2) 名师教学PPT课件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 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感受新文学的魅力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儿微云 ,地上吹着些儿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1920年,全国各个学校的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课堂小结
背景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vs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开始标志:《青年杂志》创办 领导阶层: 进步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现 象 一: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现 象 二: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化学实 验室
1921年金陵女子大学毕 业生
2、人民接受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FOR HISTORY
1919年 中国
NEWS1919年 中国 政治新闻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辛亥革命的困惑
史家之见
“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 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 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 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主 科学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历史现场一:统治者的“梦想”
“尊孔复古”
孔子之道,自
古才长新,与天 无极。本大总统 躬膺重任,早做 夜思,恢复孔教,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 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 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3.2理科《新文化运动》课件)

3.2理科《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 学 改 良 刍 议 文 学 革 命 论
陈独秀 鲁迅
狂 人 日 记
胡适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 适 与 白 话 文
胡 适
黄 侃
“干不了,谢谢!”
四、新文化运动影响
⒈进步性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民众觉醒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活动基地和中心:北京大学
首任校长蔡元培
1917年蔡元培请 鲁迅为北大设计 的校徽
讲坛上的教授
胡 适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胡适↑ 辜鸿铭→
鲁 迅
蔡 元 培 辜鸿铭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思想革命
“打倒孔家店”(儒) 鲁迅与《狂人日记》 胡适与白话文 “文化平民化”
探寻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史足迹 “ 君 民 康 在 李 孙 主 主 魏 “ 有 中 鸿 中 师 共 源 立 国 为 章 山 夷 和 发 宪 长 制 展技 制 新的国家需要新的国民, 资以 本自 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 强 义” 农民阶级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内:独裁专制 外:列强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 共和观念势不两立 (直接原因)袁来自凯天坛祭天现代的祭孔大典
我们今天祭祀孔子的意义和目的与 袁世凯的祭孔目的有何不同?
袁世凯尊孔祭孔是为其复辟帝制提供 理论依据和创造舆论氛围,是逆潮流而行 的反动行为; 而我们今天祭孔的目的主要在于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国 际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 的西方道德思想。
‚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牵涉到文学 上? 这因为文学是 传导思想的工具。‛
--《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
蔡元培
3、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 “干不了,谢谢。”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解读《新青年》的影响
政治 新闻
爱国热情高涨
社会花絮
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地张开口加重语气地自语 道:“我是青年。”他又愤愤地说:“我是青年!” 过后他又怀疑似地慢声说:“我是青年?”
又领悟似地说:“我是青年,”最后用坚决的声音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李大钊,河北人
陈独秀,安徽人
胡 适 , 安 徽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 周作人 ,浙江绍兴人
鲁迅,浙江绍兴人
沈尹默,浙江湖州人
钱玄同,浙江湖州人
第二学习主题 第4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导入
北京大学旧址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 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 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 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 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 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喝符灰水、吞金、上 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 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第四卷 第5号,1918年5月)
妇 女 思 想 空 前 解 放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 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思想解放
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和科学,马义 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进 步 民众觉醒 性 爱国团体涌现,新型刊物出版发行,参与政治事务
文化转型
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白话文
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
2、请你举例说明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 “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基本内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包括西方自然科学和对待事物的科 学态度,认识事物的科学法则。
说:“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我是青年,
社会花絮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徐志摩的感情问题成为媒体 焦点。他滞留伦敦期间,在民国 政界名人林长民的寓所见到了让 他终生倾情的女人——林徽因。 一见之下,徐志摩疯狂地爱上了 才貌俱佳的林家千金。后来陷于 情网难以自拔的他不惜提出和发 妻张幼仪解除婚姻,成就了中国 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