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招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

合集下载

2017年河北农业大学考研专业目录计划

2017年河北农业大学考研专业目录计划

一报考条件:根据文件规定,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本次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未受到任何处分。

2.学历要求:具有本科专业对口,无重考,无重修记录,身心健康。

3.以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分数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4.综合考试成绩将在录取前公示7天,录取过程中,如果有排名在录取名额内的考生自愿放弃,在名额外的学生按顺序递补。

5.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安排。

二报考事项:历年真题QQ在线咨询:363.916.816张老师,各相关专业成立考试小组,确定工作中的相关原则政策和办法研究重大事项;负责本学院考试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报考成绩统计及综合排名汇总材料并上报填表。

1.各学院要先完成报考专业的成绩综合排名,根据名单确定考生的具体范围。

2.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综合考试,按照报考专业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审核。

3.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进行提示。

4.各相关专业按照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进行。

5.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三考试流程: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填写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自身研究潜能的材料,攻读大学阶段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等。

2.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对考生料进行审阅符合报考条件的统计填表。

3.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安排加强进行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用能力等。

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四复习方略:1注重课本很多考生会安排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关键要能保证你进行的系统性。

每个要点段落安排以真题为主,结构分析时间布局以精读的方式对重点章节相关要点,对课本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

动物营养学科目考试大纲

动物营养学科目考试大纲

河南工业大学2015 年考研自命题" 动物营养学"(科目代码611)考试大纲参考书:计成主编,动物营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 1 版第一章动物与饲料掌握初水分、总水分、干物质、粗蛋白质、乙醚浸出物、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的基本概念;采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动物体内与植物性饲料的化学成分比较差异;采用图例和畜禽生产需要介绍Van Soest 分析方案与概略养分分析方案的差别。

第二章采食、消化和吸收掌握采食量(实际采食量、随意采食量)和采食量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比较计算方法介绍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的概念、影响消化率的因素,结合动物种类和消化道部位介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方式;结合图谱介绍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特点,不同种类动物消化吸收方式的差别及其对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第三章能量了解能量的概念、单位、来源,消化能(表观消化能、真消化能)、代谢能(表观代谢能、真代谢能、氮校正代谢能)、净能(维持净能、生产净能)、热增耗的基本概念及测定方法、能量体系及其应用;第四章碳水化合物掌握碳水化合物、寡糖、多糖、非淀粉多糖、纤维素的概念,结构性多糖、营养性多糖种类、各种糖的特点及其营养功能,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特点及差别,寡糖、非淀粉多糖的种类及其在畜牧上的应用。

第五章脂类掌握脂类、粗脂肪、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共轭亚油酸、胆汁肝肠循环基本概念,脂类的分类与作用,脂类的基本特性,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脂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特点和差别,脂类在血液中转运的四种载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及命名方法,各种脂肪酸的营养作用;掌握蛋白质、粗蛋白质、寡肽、多肽、过瘤胃蛋白质、瘤胃氮素循环、蛋白质周转代谢、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条件性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拮抗、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不平衡、氨基酸互补、理想蛋白质、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蛋白质效率比、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非蛋白氮化合物的概念;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的特点及其差别,影响蛋白质消化率因素;非蛋白氮的利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专业背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是农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该专业以培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涉及动物的食物消化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与饲养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培养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旨在为农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农业生产中动物饲养的技术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2.培养目标(1)全面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2)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开展饲料配方和营养要求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3)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动物饲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能够适应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创新发展需求。

3.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2)实践课程:包括饲料配方、饲养管理、饲料检测等实践技能训练;(3)专业课程:包括瘦肉型和肉独立型商品猪的营养与饲养、蛋鸭的营养与饲养、禽类营养与饲养等,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专业知识;(4)论文研究: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并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工作,最终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硕士论文。

4.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利用教师授课、研讨会、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2)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开展饲料配方、饲养管理、饲料检测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科研实训: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等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4)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的饲养试验场或养殖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了解动物饲养的实际操作。

5.培养评价(1)课程考核: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考试或评价方式,以考察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2)论文评审:对学生的硕士论文进行严格评审,评价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3)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实习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和评估;(4)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评价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表现。

河北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河北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其它 复试内容含所 有参考书 复试内容含所 有参考书 复试内容含所 有参考书 复试内容含所 有参考书
植物保护学院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药学 植物保护
昆虫学 植物化学保护 农业植物病虫害防 治
农业昆虫学 植物化学保护 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学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 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者任选其一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环境学 土壤肥料学
学院
专业 植物病理学
复试科目 植物病理学
参考书名 普通植物病理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 普通昆虫学
主编 谢联辉 董金皋 许再福 仵均祥 徐汉虹 董金皋 仵均祥 杨凤 王成章、王恬 董宽虎、沈益新主编 张沅 张忠诚 李建国 北京林业大学 沈国舫 李成德 叶建仁、贺伟 孟宪宇 亢新刚 孙保平 王礼先 李博主编 陈祥伟
曹卫星
科学出版社,2006
于振文 刘巽浩 曹卫星 于振文 张天真 张天真 汤锦如 张玉星 张玉星 曹家树、申书兴 曹家树、申书兴 张振贤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科学出版社,2006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出版社 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1年 高教出版社 高教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华南理工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二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二版 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第四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9月第二版 中国农业大学2009年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第四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研科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研科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研科目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农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的制备和利用。

其考研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营养学:研究不同种类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代谢规律,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动物的生理特性和生产环境合理搭配饲料,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2. 饲料科学:研究饲料成分、配方、加工、保存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评估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便生产出适合不同种类动物的优质饲料。

3. 饲养管理:研究动物的饲养环境、管理技术和卫生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动物在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下生长和发育。

4. 小动物饲养:研究如何饲养家禽、家畜等小型动物,包括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以便生产高品质的家禽肉、蛋类等食品。

5. 实验设计:研究如何设计和进行合理的动物实验,以获取准确的营养学和饲料科学数据,并为相关科研提供支持。

以上就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研的主要科目内容,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技术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职业提供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农学:小麦分子生物学及育种、作物遗传育种、植物保护、植物
科学与技术、园艺学、林学、园林艺术、植物营养与肥料、植物病理学、
植物分子生物学。

2、畜牧学:饲料与动物营养、动物繁殖与种质资源、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药学、动物病理学及免疫学、动物生理生态学、畜牧经济管理。

3、林学: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学、森林采运学、
森林经理学、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4、草学:草业科学、草业生态学、草业化学、草原动物医学、草业
植物保护。

5、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与生物防治、植物化学与生物技术。

6、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卫生、营养与食
品卫生学、食品质量与标准及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7、农业工程:机械化农业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
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田工程、农村地理与旅游工程、农田水
利工程、农技服务与管理等。

8、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统计学、农业
资源与环境保护经济管理、农业政策与经济模拟分析等。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名词解释:1初水分2干物质3粗蛋白质4粗脂肪5无氮浸出物6粗纤维7粗灰分8酸性洗涤纤维9中性洗涤纤维10过瘤胃蛋白质11营养水平12理想蛋白质13必需氨基酸14非必需氨基酸15限制性氨基酸16氨基酸互补17氨基酸平衡18非蛋白氮19蛋白质生物学价值20蛋白质净利用率21代谢氮22风干样本23必需脂肪酸24能值25能量26总能27消化能28代谢能29净能30尿能31粪能32热增耗33微量元素34常量元素35饲料概略养分分析36表观消化率37内源氮38氮平衡39奶牛能量单位40肉牛能量单位41TDN 42淀粉价43饲养试验44粗饲料45干草46青绿饲料47能量饲料48蛋白质饲料49抗营养因子50青贮饲料51半干青贮52饲料添加剂53综合法54析因法55代谢体重56基础代谢57维持58维持需要59短期优饲60孕期合成代谢61生长62肥育63生长转折点64母体效应65标准乳66乳脂校正乳67蛋白能量比68能量蛋白比69饲粮70日粮71全价日粮72配合饲料73添加剂预混料74浓缩饲料75精料补充料76饲养标准77饲料配方78能量浓度79有效能80蛋白质降解率是非题:1维生素在体内既不构成体组织,也不提供能量。

()2通常对生长家畜而言,赖氨酸被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3通常蛋氨酸被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4反刍家畜不存在必需氨基酸问题,因为饲料蛋白(氨基酸)都在瘤胃中分解成氨。

()5蛋白质营养的实质是氨基酸营养。

()6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特点是微生物蛋白质营养。

()7非必需氨基酸对动物无任何作用。

()8从营养角度考虑,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均为动物所必需。

()9同一种饲料对不同家畜,其蛋白质消化率不同。

()10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就是指饲料中可消化粗蛋白的利用率。

()11反刍家畜淀粉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在小肠,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12瘤胃分泌纤维素酶,因而瘤胃是反刍家畜消化纤维素的场所。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5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 学专业领域中的教学、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 业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 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献身农牧业,品德高尚,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具有较强 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艰苦奋斗的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应具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 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 备从事科研工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 会话能力;在各项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身心健康,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压 力。

3.身体健康二、研究方向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本地区、本单 位的特点和导师的专长,现阶段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动物营养研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规律,动物营养需要量和饲养技术的关系;研究动物营 养与动物产品质量的关系与调控机制;研究各种饲料添加剂的营养作用及机理。

探索运用生 物活性物质生产功能性动物产品、改善动物产品质量的技术。

2.动物饲养该方向主要研究:动物营养需要量与饲料配方技术;动物营养与禽病防治关系, 主要包 括免疫营养学、肠道微生态调控、饲用酶制剂等方面);基因型与营养互作对畜禽产品质量影 响以及日粮成分与屠体参数之间相关的关系;规模化养殖生产技术与动物的生产性能的关系。

3.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该方向包括配合饲料配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生物工程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青绿饲 料与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饲料安全评价 与监控等研究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招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本课程主要测试考生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基本理论、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动物营养学部分
绪论
1、营养、动物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
3、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
1、动物和植物的关系
2、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营养物质的分类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养分的基本功能
3、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异同点
第二章采食、消化和吸收
1、采食量、随意采食量、实际采食量、标准采食量、消化率的概念
2、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
3、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的概念及其区别
4、影响动物采食量和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因素
5、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
第三章能量与动物营养
1、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各种能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能量的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3、我国现行饲养标准中不同动物的能量体系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1、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种类、特点及营养生理作用
2、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过程及其异同
3、非淀粉多糖的概念及营养特性
4、寡聚糖的概念及益生作用
第五章脂肪及脂肪酸的营养
1、脂类的概念、种类、基本特性及其营养作用;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
2、反刍与非反刍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的过程及异同
3、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4、共轭亚油酸的概念和作用
第六章蛋白质、肽和氨基酸营养
1、蛋白质的组成及分类
2、蛋白质、寡肽的营养生理作用
3、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拮抗、可消化氨基酸、美拉德反应、酸性洗涤不溶氮、非蛋白氮、寡肽的概念
4、反刍与非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原理及其异同
5、反刍动物瘤胃蛋白质消化的优缺点,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6、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的理论知识
7、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第七章矿物质营养
1、必需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
2、电解质平衡与动物营养
3、各种必需元素的主要功能、典型缺乏症、来源与供给
4、矿物元素之间的互作关系、影响矿物元素利用的主要因素
第八章维生素营养
1、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的概念
2、脂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3、各种维生素的主要功能、典型缺乏症、来源与供给
4、影响各种维生素需要的主要因素
第九章水的营养
1、水的生理功能
2、动物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
3、影响动物对水的需要和水的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十章动物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
1、动物营养需要量量确定中常用实验方法的概念和实验目的
2、化学分析法中的概略养分分析及纯养分分析
3、消化实验、代谢实验、平衡实验的方法、原理、步骤、注意事项
4、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与一般的消化实验的区别
第十一章动物维持与生长的营养需要
1、维持需要、维持营养需要、基础代谢、绝食代谢、内源尿氮、代谢粪氮的概念
2、“维持营养需要”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3、绝食代谢的条件和评价绝食代谢的依据
4、确定动物维持营养需要的基本方法
5、动物在维持状态时对能量、蛋白质、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
6、生长、肥育及生长肥育营养需要的概念
7、营养与生长的关系,动物生长的一般规律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8、绝对生长速度、相对生长速度及两者的生长曲线的差异
9、影响生长肥育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利用效率的因素
10、研究生长育肥动物营养需要的方法,综合法和析因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十二章繁殖的营养需要
1、营养对繁殖周期各阶段的影响,繁殖周期中母畜和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
2、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及需要的模型,种公畜的营养需要的特点
3、短期优饲的概念与意义、孕期合成代谢的概念及其机制
4、确定动物妊娠营养需要的基本方法
5、乳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变异规律,初乳、常乳在组成和功能上的差异,标准乳的概念及换算
6、营养因素对泌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7、确定动物泌乳的能量及其他营养物质需要的基本方法,泌乳动物钙、磷需要的特点
8、奶牛的主要营养代谢疾病
第十三章产蛋与产毛的营养需要
1、蛋的组成及形成生理
2、营养因素对产蛋的影响
3、确定产蛋家禽营养需要的基本方法
4、影响产蛋家禽营养需要的因素
5、蛋禽维生素、钙、磷营养需要的特点
6、毛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氨基酸组成特点
7、毛的形成及影响产毛量的主要因素
8、产毛营养需要的特点以及营养与毛品质的关系
第十四章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1、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概念、联系与区别
2、饲养标准的种类、组成结构和内容
3、饲养标准的基本特性,应用原则和意义
4、不同种类动物的现行饲养标准及特点
第十五章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1、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意义及营养措施
2、营养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3、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4、营养与畜禽产品品质的关系
5、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减少环境污染的营养措施
6、精确饲养的概念和意义、条件及方法
(二)饲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1、饲料、饲料学的概念
2、饲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国饲料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饲料化学
1、饲料的营养成分,各成分的概念、组成及营养特性
2、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种类、存在形式及作用机理
第三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1、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2、消化能、代谢能定及净能测定方法和一般程序
3、单胃动物蛋白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指标,氨基酸可利用性测定一般程序
4、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体系
5、矿物质和维生素评定的方法
第四章饲料分类
1、国际饲料分类法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各类饲料的定义
2、中国饲料分类法分类的原则、方法、编码体系、饲料种类和特点
第五章青绿饲料
1、青绿饲料的特性及影响其营养价值的因素
2、青绿饲料的主要种类
3、青绿饲料的饲喂技术
第六章青贮饲料
1、常用青贮原料、设备与青贮方法
2、常规青贮的原理、青贮饲料制作方法步骤
3、青贮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4、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青贮质量评定方法及青贮饲料的利用
第七章粗饲料
1、青干草的概念及营养特点;青干草调制原理与方法;干草品的质量评定方法
2、粗饲料的概念及特点;粗饲料加工调制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学处理
第八章能量饲料
1、谷实类、糠麸类、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类和其他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加工保存方法和饲养特点
2、常用谷实类的营养特点及饲用价值;米糠和麸皮的定义、营养特点和饲用价值
3、油脂、乳清粉的的营养特性及饲用价值
第九章蛋白质饲料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及其常用饲料的营养特点、饲用价值
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及其常用饲料的营养特点、饲用价值
3、微生物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饲用价值
4、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技术
第十章矿物质饲料
1、常量、微量矿物质饲料的种类和特点
2、Ga、P、Na、CI、S、Mg、Fe、Mn、Cu、Ze、Se、I、Co的主要补充形式
3、沸石、稀土、膨润土、麦饭石、泥炭的作用
第十一章饲料添加剂
1、饲料添加剂的分类、定义、作用与使用原则
2、营养型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常用制剂的特点和在饲料中的合理应用
3、非营养型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作用特点、应用效果和使用方法
第十二章饲料卫生
1、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和非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作用机理、脱毒措施
2、如何保证饲料安全
第十三章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1、饲料资源的利用现状
2、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第十四章饲料与畜产品品质
1、饲料对胴体和肉品质、禽蛋品质、牛乳品质及毛品质的影响
第十五章配合饲料与配方设计
1、配合饲料的概念、种类
2、饲料配方的概念、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各类配合饲料的概念及其配制技术
3、配合饲料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4、配合饲料的质量控制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