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档】什么是切诊
中医四诊-文档资料
1、纹色辨寒热:红主寒,紫主热证,青主惊风或
疼痛,淡白多为虚证。
2、淡滞定虚实:色浅淡者虚证,色浓滞者实证。
3、浮沉分表里:指纹浮显者表证,深沉者多里证。
4、三关测轻重:指纹在风关表示病轻,气关病情
进一步,命关病情深重。
(五)望舌:
①舌与脏腑的关系:
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的与脏腑相连,所以脏腑的 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可从舌象变化反映出 来。 ②舌诊的内容 舌质—舌体的肌肉,脉络。
4、望动态
(1)动静: 动—阳、热、实证。身轻灵活,转动自如,面部常向 外向阳,睡时仰身,撒手,衣着袒胸露怀。
静— 阴、寒、虚证。身重不能转侧,面部常向里,
蜷缩成团,喜加衣被,或近火者。 (2)咳喘 肺实证—坐而仰首,痰涎壅盛,呼吸气促。 肺肾虚证—坐而俯首,喘促气短,懒言。
(3)抽搐—为动风之象,四肢强直,角弓反张。
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是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病色—病人面色鲜明、荣润,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衰。
如面色晦暗、枯槁,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
(3)望色的临床意义: ①不同的颜色反应不同的病位,不同的病症。
②色泽的变化可以推测病情的轻重及病势的进退。
(4)表现 ①白色: 原因:与气血不荣有关。 主证:虚证、寒证、失血证。 证型:阳虚—面色 白而浮肿 血虚—面色淡白而体瘦 失血证—面色苍白无华 ②赤色:
热极生风—动风之象出现在高热中(高热惊厥) 慢脾惊—出现在小儿脾虚中。(抽动较小)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手指震颤蠕动。 (4)偏瘫:
高血压病人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风
(5)痿痹:四肢痿软无力,行动困难—痿证
四肢关节肿胀,曲伸不利—痹证
二、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头发色黑而润泽—肾气充足 头大或小,伴有智力发育不全—肾精不足 头发稀疏而黄—肾气不足,精血虚 面部水肿—水湿泛滥 口眼歪斜—风中经络 (二)望眼:
什么是切诊
什么是切诊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的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的资料。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脉诊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
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
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
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臵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
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中医切诊
辨肿胀: 有波动感-水臌 无波动感-气臌 水臌; 气臌。 辨肿胀: 有波动感 水臌;无波动感 气臌。 辨虫积:指下如蚯吲蠢动。 辨虫积:指下如蚯吲蠢动。
濡脉
1、脉象特征:脉浮而细软, 、脉象特征:脉浮而细软, 2、临床意义:主湿症、虚症。 、临床取不应,重按始得;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2、临床意义:主里证。 、临床意义:
迟脉
1、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3-4至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 至 (一分钟不满60次)。 一分钟不满 次 2、临床意义:主寒证。 、临床意义:
2 、按 手 足
辨手足冷热 俱冷——阳虚或阴盛; 俱热——阴虚或阳盛。 辨手掌冷热 手足心热——内伤发热; 麻疹患儿,中指尖独冷——发疹。
3、按胸腹
诊疼痛、软硬、有无痞块积聚
辨疼痛:拒按 辨疼痛:拒按——实; 喜按 实 喜按——虚; 虚 辨腹胀:叩之浊音 实证 辨腹胀:叩之浊音-实证 叩之空声-实证 叩之空声 实证
切
诊
切诊------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情 切诊 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切诊又分为: 脉诊 按诊
切 诊
脉
诊
一 概述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 手指切按患者 (一)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 动脉, 动脉,根据其搏动时不同的脉象来了 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三) 脉 诊 意 义
切 诊
三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 140次 120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 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切诊
•①脉位之平——不浮不沉,三部均衡 •②脉息之平——不迟不数,不徐不急 •③脉形之平——不大不小,不长不短 •④脉势之平——不强不弱,不松不紧
•(3)生理性变异
•①生理因素 (内在条件) •年龄、性别、起居、情志、饮食等 •②时地因素 (外在条件) •四季、日期、地域
•附:先天怪异脉
•(3)运指 •① 举、按、寻——手指的浅深运指 定义: •轻力上举谓之举,举至皮肤谓之浮取; •重力下按谓之按,按至筋骨谓之沉取; •不轻不重谓之寻,中取 •作用:探察脉位之浅深;脉势之松紧、强弱;脉神之有根 无根
(四) 脉诊的内容
•1.平脉(正常脉象) • (1)必备条件
•①有胃气——应指冲和 •②有神气——变动分明有序(清晰、整齐) •③有根气——本部充实(尺部沉取不绝)
•
精伤血枯——必兼细弱 (无力)
(7)弦脉 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病: 肝胆病、疟疾 诸痛证、饮证
•(8)紧脉 •特征:脉来紧急,博指有力,如转绳索 •主病:寒证、痛证、宿食
(9)缓脉 特征:脉来迟缓, 如陷泥中 主病:湿证、脾胃气弱
•(10)洪脉
• 特征:脉形宽大,来盛去衰
• 主病: 热甚气盛 (常例)——必浮大有根
•浮紧脉——主风寒表证 沉迟脉——主里寒证 浮数脉——主风热表证 浮缓脉——主风湿痹证 浮滑脉——主表证风痰 沉弦脉——主肝气郁结 沉涩脉——主寒凝血瘀 沉细数——主阴虚内热 弦紧脉——主寒凝肝经
二、按诊
•(一)按肌肤 •(二)按手足 •(三)按脘腹 •(四)按腧穴
•(一)按肌肤
•1.诊寒热-了解阴阳盛衰
•1.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的产生,是气血运动作用于脉的结果 脉象的维系,有赖于诸脏功能的协调配合
切诊
1.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是:一息四~五至,相 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 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触及, 沉取不绝。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 有根。 有胃:和缓、从容、流利 有神:(1)应指有力柔和;(2)节律整齐。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
脉力:指脉搏的强弱。 脉宽:指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大小。 流利度: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 脉来流利圆 滑者为滑脉;来势艰难,不 流利者为涩脉。
紧张度:指脉管的紧急或弛缓程度。脉 管绷紧为弦脉;弛缓为缓脉。 均匀度:均匀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脉 动节律是否均匀;二是脉搏力度、大小 是否一致。
(5)虚脉类
①虚脉
【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 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以指感势弱力薄为其特点。 【临床意义】主虚证。多见于气血二 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搏击力弱故脉 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道松弛,故按之 空豁。血虚不能充盈脉道,则脉细无力。
② 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切脉指感为脉道狭小,细直而软,按之 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又主湿邪为病。
⑤ 短脉 【脉象特征】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短脉是指脉来觉短于常度。 【临床意义】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 虚。 短脉不可概作不足论,应注意脉之有 力无力。
①实脉
(6)实脉类
【脉象特征】脉来充盛有力,其势来 盛去亦盛,应指明显,举按皆然,为一 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由邪气亢甚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 气血壅盛,脉道充满所致,脉实而偏浮 数为实热证,实而偏沉迟为寒实证。
切诊
切诊切诊包括切脉(脉诊)和触诊两大类。
(一)脉诊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全身脏腑气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虽有局部症状可以进行辨证,但如不切脉,就无法详细辨识病情的变化,正如《疡医选粹》说:“痈疽固有形之病,目可得而识也。
其真元之虚实,治法泻补,不脉何以知之?”扼要地说明脉诊对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在此,仅将与外科有关的常见的脉象归纳分述于下:1.浮脉肿疡脉浮有力,为风寒、风热在表,或为风热邪毒客于上部;脉浮无力,为气血不足。
溃疡脉浮,若非外感之邪未净,则有续发的可能;若外感之邪已散,疡无续发,则为气从外泄,是正虚而邪未去。
2.沉脉肿疡脉沉,是邪气深闭,病在深部,为寒凝络道、气血壅塞;溃疡脉沉,是遗毒在内,气血凝滞未解。
3.迟脉肿疡多为寒邪内蕴,气血衰少;溃疡脉迟,多是脓毒已泄,邪去正衰。
4.数永肿疡脉数,为热邪蕴结,其势正盛,或为酿脓;溃疡脉数,为热邪未净,毒邪未化,正气已衰。
5.滑脉肿疡脉滑而数,为热盛,为有痰,或为酿脓;溃疡脉滑而大,为热邪未退,或痰多气虚。
6.涩脉肿疡脉涩,为实邪壅塞,气血凝滞;溃疡脉涩,为阴血不足。
7.大脉肿疡脉大,为邪盛正实;溃疡脉大,为邪盛病进,其毒难化。
8.小脉肿疡脉见细小,为正不胜邪;溃疡脉细而小,多属气血两虚。
以上所述为临床常见的八种脉象,可以单见,也可兼见。
如浮数互见属表热证,沉迟互见属里寒证。
浮、数、滑、大为阳脉,多属热、属实、属阳;沉、迟、涩、小为阴脉,多属寒、属虚、属阴。
一般热、实、阳证易愈,寒、虚、阴证难治。
切脉时还须辨明有力与无力,方可得出正确的诊断。
一般来说,外科疾病在未溃之时,正是邪盛的时候,应该见有余之脉;已溃之后,邪去正衰,应该见不足之脉,这是正常的现象。
若未溃时见不足之脉,如虚、弱、细、缓等脉,则为气血衰弱,毒深邪盛;已溃之后见有余之脉,如实、洪、弦、紧等脉,则为邪盛气滞难化,均为不正常的现象。
若外科疾病在肿疡或溃疡之时,见到结、代之脉,属气血衰弱,寒痰瘀血凝滞,为不良现象;若在痛极之时,也可偶而出现结、代之脉,但不一定是坏象。
第五章四诊——切诊
第五章四诊——切诊第五章四诊第四节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一、脉诊(一)脉象的形成原理与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与心脏的活动密切相关。
因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形成脉搏,而血行于脉中,除心主血脉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由各脏腑协调配合才能正常。
如肺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血等等。
可见脉象的形成与各脏均有密切关系,因而脉诊的临床意义在于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推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情况。
(二)脉诊的部位和方法脉诊常用“寸口诊法”。
部位在手腕部的寸口,此处为太阴肺经的原穴所在,是脉之大会,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均能在这里有所反映。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通常以腕后高骨处(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为关,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其临床意义大致为左手寸候心、关候肝胆,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两手尺脉候肾。
脉诊时以环境安静,医患双方气血平和为佳。
患者将前臂平伸,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
医生切脉时,用左手按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病人的左手。
布指时,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位,无名指切尺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切按脉体,布指疏密,应根据病人手臂长短而调整。
诊脉时指力轻切在皮肤上称为举,即浮取或轻取;用力不轻不重称为寻,即中取;用重力切按盘骨间称为按,即沉取或重取。
如此脉分三部,每部在轻、中、重取三法,共称三部九候。
脉诊时,医生以正常的一呼一吸(即一息)作为时间单位去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一般一息四五至。
切脉时间必须在1分钟以上。
(三)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即从容、和缓、流利为主要特点,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强盛和营养状况的良好;有神以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为主要特点,反映病情轻浅或病虽重而预后良好;有根以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为特点,反映肾气犹存,生机不息。
教你如何进行中医四诊之切诊
教你如何进行中医四诊之切诊所谓“切而知之谓之巧”,切诊是施诊者用手指或手掌对受检者的脉和全身或相关部位进行触、摸、按、叩,并通过手的触觉及受检者的反应状态,以了解其健康状况,诊察疾病的方法。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其中脉诊又称为切脉,是施诊者用手指对受检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疾病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方法;而按诊是施诊者用手直接接触或按压人体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健康状态、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方法。
脉诊操作方法1、准备如果受检者急走、远行或情绪激动时,应让其休息片刻,待其平静后方可诊脉,以避免干扰;受检者摘除手腕上的配饰和手表;在寒冷季节,施诊者在诊脉前应捂热自己的手掌手指;放置一柔软枕垫在受检者手腕下。
2、诊脉时间诊脉的时间,以清晨未起床、未进食时为最佳。
但这样的要求一般很难做到,特别是对门诊、急诊的患者,要求及时诊察病情,而不能拘泥于清晨。
诊脉时应保持诊室安静,且应让受检者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以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这样诊察到的脉象才真实可靠。
3、受检者体位诊脉时受检者的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充分暴露伸展,气血通畅,便于诊察脉象。
4、选指和布指诊脉者与受检者应侧向坐,以左手切按受检者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脉。
先用中指定关,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
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之间与指腹交界处最敏感的部位接触脉体。
布指疏密合适,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
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一指定关法诊脉,即用拇指统按寸关尺三部脉。
5、运指和调指总按:三指平布,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单诊:分别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重点体会某一部脉象特征,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次、形、势等变化特征;举法:手指用较轻的力按在寸口脉搏动部位上;按法: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寻法:手指指力适中,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适当调节指力以体察脉象。
中医祖传绝技之四切诊
中医祖传绝技之四切诊中医祖传绝技之四切诊切诊: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份。
切脉亦称脉诊或叫候诊。
按诊是对病人的体表的某一部位,如肌肤、手足、胸腹、俞穴的接触。
两者同是医生运用手的感觉以了解病情之法。
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遂道,人体气血能循着脉道不断运行,主要是心与脉相连,而脉为血之府,它在组织上互相贯通,共同组成“心主血脉”的活动整体,由于心气鼓动脉道的约束,以及营血的质和量,三者在功能上是相互为用的。
这相互为用的关系所体现的“心动应脉”“脉动应指”的形象就为脉象。
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血脉三者有关,同时与整体脏腑功能活动的关系的也十分密切。
气的来源与肺有关,血的生化源于水谷之气;血的运行主于心,统于脾,藏于肝,且赖肺气的调节,而后流布经脉,灌溉脏腑,布于全身。
血为阴精,而肾主藏经;中焦的营气化赤为血又必须借命门真火的温养,而后才能生化以充养血脉。
所以脉中的血流情况和表现于脉的形象,都与整体脏腑功能活动息息相关,所以血液的盈亏和血行的流滞,同营卫津液,精神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切脉可以诊察脏腑气血盛衰和整体的病变。
切脉部位,难经有“独取寸口”法,素问有“三部九候”法,但以独取寸口法最为适用。
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也。
寸口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为气血会聚之处,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到寸口,所以寸口可以诊察全身的疾病。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寸口即腕后桡骨动脉。
掌后高骨为关,从鱼际致高骨却行一寸,其中为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
切脉时以关前一指为寸部,关后一指为尺部,每手三部,两手共六部。
把寸口三部分浮、中、沉、合称三部九候。
脉之六部均分属一定的脏腑,并可诊测一定的病变。
在临床上一般采用的分属脏腑是:左寸主心,左关主肝胆;右寸主肺、胸中;右关主脾胃;左尺主肾、膀胱、小肠。
右尺主肾命门、大肠。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进行,若医生,病人经剧烈的活动,应先休息片刻,气血调匀然后切脉。
但须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厦门医疗卫生中医学重难点解析:四诊之切诊篇
厦门医疗卫生中医学重难点解析:四诊之切诊篇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寸口诊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分。
通常以腕后高骨处(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为关,其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左手寸心关肝胆,右手寸肺关脾胃,两侧尺脉侯肾。
正常脉象又称“平脉”或“常脉”,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戒律均匀。
临床所见少数人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此名“斜飞脉”。
脉见于腕部背侧的,此名“反关脉”,均为脉道位置的生理变异,不属于病脉。
中医学中医诊断切诊
正常脉象的特点
平脉系列脉图
正常脉象的特点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 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怒—伤肝 脉多弦急 日久,脉多弦细 惊—气乱—脉动无序
不同年龄的脉象图
青年人脉图1
青年人脉图2
中年人脉图
老年人脉图
20年前后自身脉图比较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3、与季节、地理、气候等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斜飞脉:脉搏从尺部斜向手背方向延伸。
※反关脉:脉不见于寸口而出现在寸口的背侧。
六阴脉:六脉沉细等同,而无病象。 六阳脉:六脉洪大等同,而无病象。
二、脉诊部位
(一)遍诊法(三部九候): 上部、中部、下部 (二)人迎、寸口诊法 (三)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候脏腑病变 趺阳—足背动脉—候胃气 太溪—内踝上动脉—候肾气
(四)寸口诊法:
1、寸口脉诊病原理
寸口是脉之大会 :肺朝百脉。 寸口脉气最明显:太渊为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脾肺同为太阴经 :两经均起于中焦。
(2)脉势纵缓,缓怠无力。 王冰曰:“缓谓纵缓,非动之迟缓也”。 《脉经》“ 去来亦迟,小快于迟。”
2、临床意义:主湿病、脾胃虚弱。
缓 脉
※ (四) 数脉
1、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六至。
(90~120次/分)
《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 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
疾 脉
※(五) 虚脉
1、脉象特征:三部脉举按皆无力,按之空虚。
中医切诊的内容都有什么
中医切诊的内容都有什么切诊是医生用双手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的方法,切诊主要包括了脉诊跟按诊两种,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些有关切诊的基本知识,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切诊包括了脉诊与按诊脉诊法脉诊法主要是通过医生把摸病人的脉象,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一般正常的脉象呈现不大不小、不浮不沉、节奏一致、和缓从容等迹象,否则就会出现一些病痛,下面就是一些异常的脉象以及潜伏的症状。
虚脉类:虚脉,就是脉来无力。
按之空虚,属于虚证;微脉,就是脉象微弱,无力鼓动,若有若无,属于阴阳气血虚弱,特别是阳气不足;代脉,脉来一止,良久方来,属于脏气衰弱、风证、痛证;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属于阴血双虚、湿病。
实脉类: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属于实证;紧脉,状如牵绳转索,脉来绷急,属于痛证、寒症;弦脉,如按琴弦,端直而长,属于痰饮、肝胆病;滑脉,应指圆滑、往来流利,属于食滞、实热、痰饮。
浮脉类:浮脉,重按稍弱,轻取即得,属于表证;濡脉,细软而飘浮,属于湿证、虚证;洪脉,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体阔大,属于气虚、失血、久泄;革脉,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属于失精;散脉,至数不齐,浮散无根,属于正气耗散;芤脉,如按葱管,浮大中空,属于伤阴、失血。
沉脉类:沉脉,轻按感觉不到,重按才得,属于里证;弱脉,脉象沉细、极软,属于气血不足;伏脉,重手推筋按骨才得,甚则伏而不见,属〒厥证、邪闭。
迟脉类:迟脉,一息不足四至,脉来迟缓,属于寒积、虚寒;结脉,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属于血瘀、寒痰、阳盛气结;涩脉,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属于伤精、少血;缓脉,来去怠缓,一息四至,属于脾胃虚弱。
数脉类: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属于热证;动脉,滑数有力,应指跳如豆,属于惊恐、痛证;疾脉,一息七八至,脉来急疾,属于阳极阴竭;促脉,脉来数而时一止,属于阳盛实热。
此外,还有一些相兼脉,它们所表示的症状也是各不相同。
比如浮缓脉,属于表虚证;沉细脉,属于血虚、阴虚;滑数脉,属于痰火、内热食积;浮滑脉,属于风痰;沉缓脉,属于脾虚等。
切诊(中医学)
沉脉
相类脉
• 伏脉: 比沉脉更深,及骨始得,常见于邪 闭、厥病、痛极。 久病为气血亏虚,阴枯 阳竭之象。 常寸口、趺阳、太溪脉都不显 现。
• 牢脉:脉型沉而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 着不移。由阴寒内结,阳气沉潜所致, • 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瘕之实证。
迟脉: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60bpm)。
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实证。
实脉
洪脉
【脉象】脉大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 夏日阳气亢盛,脉稍现洪大为 夏令平脉。
洪脉
相类脉
• 大脉:指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 可见于健康人,特点:脉大而和缓、从容、 寸口三部皆大,为体魄健壮之象。
• 有明显疾病者:脉大则病进
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细直而软,但应指 明显,按之不绝 【主病】虚证(阴血虚),湿证,或暴 受寒冷。
滑: 表证夹痰湿
真脏脉
• 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 • 特点:无胃、无根、无神。 • 《医学入门-死脉总决》:雀啄连来三五啄, 屋漏半日一滴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 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蝦静中 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 药。
(七)真脏脉: 无胃之脉 无神之脉 无根之脉
诊月经脉
•
•
• • • •
(一)脉诊原理
1,脉为人体气血运行通道。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3,五脏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
(二)脉诊的部位 三部九候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诊法
三 部 九 候 诊 法
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诊法
1 部位:桡骨茎突定关,关前为寸,关后尺。 2 原理 一是脉之大会(脉口); 二是可反映气的盛衰(气口)。
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切诊
二。切诊的内容 (一)脉诊 1。概念:是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切按病人 概念: 的脉搏探测脉象,借以了解病情, 的脉搏探测脉象,借以了解病情,辨别病 证的方法。(有遍诊法、三部诊法、 。(有遍诊法 证的方法。(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 诊法)。 )。以寸口诊法为主 诊法)。以寸口诊法为主
切 诊
相 兼 脉 的 主 病 规律
概念:两种以上的脉同时出现称为相兼脉。 原因: (1)正气有盛衰,邪气常兼夹; (2)脉的位、数、形、势、律。 主病----各脉所主病之总和。 主病----各脉所主病之总和。 浮数脉=浮(表)+数(热) 表热证 沉数=里热; 弦数=肝郁化火;滑数=痰热
29
1。何谓五行制化?其规律是什么? 2。肺主气与心主血有什么关系? 2。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怎样体现的? 3。试述津液的代谢过程。津液的输布与 。试述津液的代谢过程。津液的输布与 那些脏腑有关?请详述之。
③ 迟脉 脉象: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不足四至( 脉象: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不足四至(每分 钟少于60 钟少于60 次)。 主病:主寒证。 主病:主寒证。 迟而无力——里虚寒证 里虚寒证——多阳气衰微 迟而无力——里虚寒证——多阳气衰微 迟而有力——里实寒证 里实寒证——阴寒积冷 阴寒积冷, 迟而有力——里实寒证——阴寒积冷,凝 滞阻闭。 滞阻闭。 体力锻炼者,脉象迟缓而有力, 体力锻炼者,脉象迟缓而有力,为健康之 象。
②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主里证。 主病:主里证。 沉而有力—里实证—气滞血瘀, 沉而有力—里实证—气滞血瘀,积聚 邪气内郁, 等—邪气内郁,气 血困阻, 血困阻,阳气被遏 不能浮应于外而致 沉而无力—里虚证—气血不足, 沉而无力—里虚证—气血不足,阳气衰 微。
浅谈中医四诊之切诊
浅谈中医四诊之切诊中医诊病的方法分为“望闻问切”四诊。
四诊就像一匹骏马四条腿,少了谁都是不可以的。
切诊是医生用手直接检查患者脉象和体表各部的一种诊断方法。
包括切脉和触诊两个部分。
切脉▪1.切脉的意义中医对切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最初的遍一诊法(即切头、手、足各部的动脉)逐步发展到循“寸口脉”(即手腕部桡动脉,为肺经经脉经过之处)就可以了解疾病的表现、寒热、虚实等病情变化。
血脉运行,在内营养脏腑,在外濡润筋骨、肌肉及各个组织器官。
当机体发生病变时,脉往往受到影响,甚至在疾病的证候还未明显出现以前,脉已经有了变化。
为什么循“寸口脉”就能够诊断出各个脏腑的病变呢?这是因为脉虽由心所主,但必须依赖肺气的振动,所以有“肺朝百脉”之说,肺既能“朝百脉”,那么各组织器官有病,也就会通过“百脉”而反应到肺经的动脉上来,这就是古代医家对切脉的认识。
▪2.切脉的部位以及所主脏腑寸口脉的部位分寸、关、尺三部,以桡骨茎突定位为关位,由关至掌部的鱼际穴为一寸,故关前为寸,由关至肘部的尺泽穴为一尺,故关后叫尺。
但寸关尺三部脉的切脉长度,只是一寸九分(以成年人为准),即由关至寸是九分,由关至尺是一寸。
左右两侧脉的名称以及所主脏腑如下:左手寸关尺主脏心肝肾主腑小肠胆膀胱右手寸关尺主脏肺脾命门(肾)主腑大肠胃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这是根据三焦部位而划分的,其中六腑也是按脏腑表里关系归属的。
切脉时应与脉搏的强弱、形态、至数、浮取、中取、沉取以及主病等综合考虑,再结合其他三诊才能确切地辨证。
▪3.切脉的方法先让病人将手臂伸出,手掌向上放平,用脉枕垫高1寸许。
医生先用中指定关位,继以食指定寸位,再下无名指定尺位。
切脉时,手指轻放,触及脉位皮肤,这叫浮取;稍重按脉,称中取;重指诊脉,称沉取。
把寸、关、尺三部脉在浮、中、沉的表现中有哪些异同辨别清楚,这就是三部九候法。
正常人的脉象是以不浮不沉,至数清楚,一息4~5至(一呼一吸为一息),脉跳4~5次之间,相当于每分钟心跳72~80次,节律一致,力量柔和为正常。
切诊2011
切 诊
总按
25
切 诊
单按
26
切 诊
脉象的要素
构成脉象的4个要素: 脉位: 脉次: 脉形: 脉势: 脉管的浅深、长短 脉搏的至数和节律 脉动的范围、软硬等 脉搏的强弱、流畅等
27
(四)正常脉象
• 1、平脉形态特征 – 三部有脉, – 一息四~五至(相当于60-90次/分) –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 一致 – 尺脉沉取有力 – 正常变化
( 脉会太渊) 肺朝百脉 心 手太阴肺经 太渊穴 气血 肺 ( 脉会太渊)
水谷精微
食气入胃 浊气归心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胃受纳 脾运化 独取寸口诊脉的原理图
诊脉的方法
诊脉时间
体位
布指
举按寻 循推 总按、单诊
以清晨未起床、 未进食最佳 三指平齐 中指定关 指目按脉 布指疏密适度
指法 运指 平息
五十动
8
心血 心阴
互相 制约
肺主 气朝 百脉
血充脉盈
心
心气 心阳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脉搏
应指
脉 象
肝 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主疏泄调畅气机
【脉象形成原理图】
切 诊
(二)
脉诊的部位
一 、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 上部、中部、下部 例:上部(头) 天—太阳穴 地—巨髎穴 人—耳门穴
44
结合舌象来判断细脉的主证
湿侵
气血不足
45
形——长、短;粗、细;流利度、紧张度
7. 滑脉
【脉象特征滞,实热。 【脉理分析】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故脉来往甚为流 利,应指圆滑。生理性滑脉可见于妇女妊娠,是气血充 盛而调和的表现。正常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 亦为平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切诊
什么是切诊你知道吗,其实不难理解,切诊其实就是脉诊,中医用手按摩患者身体,了解身体情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切诊我们能够了解各种脉象,有正常的,不正常的,然后中医再对每一种脉象进行分析。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切诊是医生用双手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的方法,医生用双手来挤压和触摸病人的身体,由此了解病人的病情。
切诊主要包括脉诊和按诊两种。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
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流利均匀,节律一致,一息搏动四至五次,谓之平脉。
切脉辨证,早在《内经》、《难经》就有记载,经历三千年来的不断总结,对于何证出现何脉已有详细论述。
但对证象与脉象间的内在联系,却无明析的概念,不能令人一目了然,以致学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脉证间的内在联系,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气血津液出现虚滞,五脏功能出现盛衰,才会出现不同脉证。
只有弄清气血津液的生化输泄与五脏间的关系,才能将气血津液虚滞和五脏功能盛衰出现的证象与脉象联系起来,也才明白切脉能够察其五脏病变的道理所在。
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
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输泄,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能的盛衰,从而反映于脉,形成不同的脉象。
心脏搏动的强弱,脉络的弛张,是引起脉象变化的根源。
心脏搏动有力,脉象随其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