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
课堂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策略课程改革体现在方方面面。
教师们在三年的实践中对新课程有了深入的认识,观念得到了更新,然而,在行为上却总是不能同步。
“穿新鞋,走老路”总是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体现。
如何使教学行为也能更新,与新课程改革同步,这就要让我们在教学中做好各个方面。
在这里,我就课堂提问谈谈我的看法,以此抛砖引玉。
1、课堂提问的准确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随便的提问都行的,只有教师在教学每一篇课文的时候深研课标,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领悟能力,提出简明、准确的问题。
2、课堂提问的多样性,灵活性课堂中的提问光注重准确性是不够的,我们在提问的时候还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灵活选择符合学生的问题,避免问题的单一性,注重一问多式,或一题多问。
让学生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接受。
3、课堂提问的趣味性、激励性课堂提问不是问题的一个个的连缀,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问题要有吸引力,让学生听来有趣,愿意去想,去思考。
我们可从语气上,句式上,形式上等去丰富问题的趣味性。
提问的趣味性只是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我们还应让我们的问题具有回味的余地,让学生离开了课堂还在玩味,让他们去思考,去寻求答案,让课堂的学习得以延续,达到激励的目的。
4、课堂提问的互动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
但只是老师的单方面的提问,那是老一套的灌输教育方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对话、互动的交流方式,让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共同探究。
让学生参与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来。
通过互动的形式,使学生经历求知的过程,获得体验,掌握方法,培养兴趣。
总之,课堂提问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他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以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灵活的组织能力。
只要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的知识也能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
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1、巧妙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不要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哪?”。
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
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情趣盎然。
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因此,好的问题是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
“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有效,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
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一些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发挥形式的主观能动性角度上,多设计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拓展思维乃至创新的应用、综合型的问题。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六个“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六个“度”课堂提问是实现新课标有关“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教学情况,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优化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中找准最佳切入点。
一、适当增加思考的“厚度”教师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问。
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提问肤浅简单的弊端。
它有两个表现形式,一是极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选择问;一是极肤浅的填空问,诸如“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主人公是谁”等等。
这样的提问没有任何的思考价值,是教师上课漫不经心或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热闹的结果。
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难度适中”呢?我认为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所提问题又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怎样才算是难易适度,很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界定。
二、巧妙设置思考的“梯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明显的梯度。
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经历、认识结构等不同,他们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也会不一样。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并且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选择回答的余地,提问时既要抓住点又要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的、差的同学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而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往往忽视大多数,只是盯住几个尖子生,用尖子生的回答来装点门面,用尖子生的思维和学情来代替和掩盖全体学生的思维和学情,使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倍受冷落,势必会使大部分学生丧失信心。
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那么怎样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一、课始,以“趣”导其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不可否认,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
如果能运用这一形式,渗透教材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情境中积极思考。
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促发动力。
因此恰当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就可以引导他们在轻松愉悦中进入学习。
二、课中,摆“思”舵,扬“读”帆,向课堂更优处漫溯1.摆“思”舵,渡其行没有思维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无意义的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堂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果能谨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把学与问有机联系起来,就能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开启智慧之光的一艘艘渡船或架架桥梁——以思渡其行。
2.扬“读”帆,促其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促悟。
《课程标准》中“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学习任务,就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水到渠成了。
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是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课终,以“放”伴其长“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教师提高课堂提问实效性的理性思考
学 活 动 中 不 可 缺 少 的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在 新 的 课 程 改 革 中 , 课 堂 提 问 因其 在 促 进 师 生 互 动 、 强 合 作 探 究 等 方 面 的 突 加 出 作 用 而 受 到 更 多 的 重 视 和 运 用 。 然 而 ,智 者 问 得 巧 , “ 愚 者 问得 笨 ”教 师如 何提 高课 堂提 问 的实效 性 , 进 学生 更 。 促
忽 视 激 发 学 生 的 问 ; 关 注 单 一 的 知 识 目 标 , 不 注 重 三 只 而
我 浏 览 了 一 些 相 关 文 章 ,发 现 大 多 数 论 者 在 分 析 课
堂 提 问 存 在 的 问 题 时 .主 要 归 因 于 教 师 课 堂 提 问 技 巧 及
维 目标 的 全 面 落 实 ; 重 预 设 , 重 生 成 ; 问 不 评 , 评 只 不 只 或 价 简 单 , 乏 激 励 性 , 等 。 不 仅 是 策 略 和 技 巧 方 面 的 问 缺 等
和 情 感 , 他 们 以 一 种 最 佳 的 自学 心 境 来 品, 分 体会 作 者情 感 。 理 充 在 教 学 中 要 把 阅 读 与 生 活 结 合 起 来 。 一 是 课 堂 学 习 与 生 活实 际 相结 合 。 阅读 教学 生 活化 , 而 经 常地 为学 将 时 生 创设 一 种语 文 环境 , 学生 在 阅 读 中 丰富 , 应 用 中提 让 在 高 。 是 增 加 课 外 阅 读 。课 外 阅 读 是 学 生 的 事 , 是 老 师 二 也 的 事 ,但 归 根 结 底 是 学 生 的 事 。 阅 读 实 施 要 靠 学 生 去 完 成 。 读 的效 果 要 通 过 学 生 接 受 的 情 况 来 检 验 。 趣 是 阅 阅 兴 读 的第 一 原 动 力 , 读 成 果 产 生 于 有 兴 趣 的 阅 读 过 程 中 , 阅 读 到 一定 的程度 就 自然而 然 产生 , 有 顿悟 , 就是 所 谓 必 这 的 “ 读 百 遍 , 义 自见 ” 学 生 正 处 于 身 心 不 断 发 育 的 阶 书 其 。 段 , 春 年 少 , 未 知 的大 干 世 界 充 满 了好 奇 , 望 通 过 青 对 渴
让“问随所愿”优化课堂提问
让“问随所愿”优化课堂提问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学之始、思之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获取教学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师精巧地设疑,科学地提问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优化提问的内容1、提问内容应紧扣教材提问内容应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
如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中,把两个核心问题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只这样两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紧扣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理清文章思路,深入文本。
同时,我们教学中,所设计的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2、提问内容应有启发性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莫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如孙双金老师在上《二泉映月》一课第二段时,阿炳的师父问小阿炳从泉声中听到了什么,小阿炳说什么也没有听到,师父说:“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文章第四段写阿炳有来到二泉边,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老师设计了问题:阿炳长大后为什么没有从二泉中听到美妙的声音,只听到了叹息、哭泣和呐喊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阿炳的身世,走进阿炳的心灵世界。
3、提问内容应有趣味性提问内容要兼顾趣味性,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的结构体系巧妙地构思设计提问,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简述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的改进策略
简述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的改进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
与度。
然而,有时候老师的提问可能会过于死板或者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缺
乏积极性和参与度。
为了改进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以下是几个策略可以
采用:
1. 多样化提问方式:老师应尝试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如闭合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概念性问题、应用性问题等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
达能力,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2. 提供思考时间:在提问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这样可以帮
助学生整理思路,想出自己的答案,增加积极性和参与度。
3. 创设互动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和回答。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路。
4. 引导探究思考: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可以鼓
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资料收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5. 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提问,进行评价和反思。
通
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方式和技巧,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改进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需要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
度和思维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并创设积极的互动环境。
这样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双减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双减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理想。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对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评价;策略自从我国颁布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是众多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1]。
课堂提问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恰当的课堂设问和评价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数学教师应当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从而在双减政策下,通过提问构建高效课堂。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一)提问形式单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为了把控教学节奏,大多采取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即使有一对一的提问,也仅限于少数学生。
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经常一个学期下来都没有回答过教师的问题。
并且,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对于学困生来说,这种方式取得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僵化,还会削弱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问题缺乏分层设计受到个体差异影响,不同学生对于同一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提问时较为随意,缺乏有针对性的分层设问。
这就导致优等生能够轻易回答出教师的问题,而学困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提升学困生的数学水平,还会对其自信心、自尊心造成伤害,使其对数学失去兴趣。
(三)教师评价语言过于严苛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学生犯错或答错问题后,应当给予批评,指出其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其改正。
语文课堂提问的六个度
语文课堂提问的六个“度”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与否。
科学、巧妙地设计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把握好六个“度”:角度新颖;难度适中;密度和谐;梯度分明;跨度适当;效度明显。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度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与否。
科学、巧妙地设计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把握好这么几个“度”。
一、角度新颖课堂提问的角度应力求新颖,讲究新意,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例如,钱梦龙老师教《石壕吏》时,提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注意,有的赞同,有的反对,各自在文中找依据,争论十分热烈。
又如,有位教师教《愚公移山》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愚公到底是无能的,因为两座山最后是被神移走的,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很别致,它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有所改造和创新,使教与学都从文章表面结构进入深层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
诚如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所指出的:“人皆寻乐,谁肯寻苦? 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
”提问千篇一律,老调重谈,会使人生厌。
如有的老师总喜欢问“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的意思是什么”,这样问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只要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尽可能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
二、难度适中教师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问。
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特级教师宁鸿彬曾说:“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提问肤浅简单的弊端。
高效课堂的十大提问方式
高效课堂的十大提问方式1.故设悬念式提问—用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故设悬念”的技巧来吸引学生们,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抛砖引玉式提问—抛砖引玉,启发思维启而不发,只指明方向却不“带路”,只讲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讲问题的结果,只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启发学生们自己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3.检查式提问—检查提问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检查提问的过程中,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在参与回答、讨论中主动去思考、去回忆、去总结、去探索,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引导式提问—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是关键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水平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掌握知识并积极探索和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5.创设情境式提问—创设情境是解答问题的梯子答问过程中不只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情知统一的思维品质的提高过程。
6.开放式提问—提问要具开放性开放式提问是思路广阔、师生互动的提问方法,对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知识和培养发展思维有很好的效果。
7.扩展式提问—让“问题”处在扩展中让问题带动问题,使知识由点扩展成面,不断地丰富、完善,带有扩展性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8.层递式提问—让问题由浅入深实现“层递”通过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的提问,层层剖析、循序推进地解决难度较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向知识的纵深和宽广方向进一步发展。
9.反向式提问—反问更能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们主动跳出原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用更客观的态度去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10.联想启智式提问—通过联想,启发心智适当地引导学生们对已学的知识等进行合理的联想,在联想处提问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的进行并提高理解的效果。
优化课堂提问---谈“主问题”的设计策略
优化课堂提问---谈“主问题”的设计策略不变的程序实行教学:激趣导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美点赏析---.拓展延伸---创新训练。
这样六七个程序的设计对于一篇文章的阅读来说是诚然不错的。
不过很多的课上完后,给人最强烈的感觉是虎头虎尾马蜂腰。
“激趣导入”和“作者简介”等很精彩,“拓展延伸”的内容很丰富,不过对于文本的语言却知之甚少,多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尤其是很多教师在“合作探究”的名目下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其设计往往过于繁多、零碎,抓不住文章的重点,突不破文章的难点,品不透文章的妙点,没有围绕文章的重难点精妙点实行必要的精当的主问题设计。
因而即使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和热烈,但对文本却是走马观花,所得甚少。
有位教育家曾说: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实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要达到这个要求,一是要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二是要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的展开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在一定水准上决定了语文课堂效率,所以我们要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做好主问题的设计。
一、什么是阅读教学的“主问题”。
阅读教学的主问题是相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来说的,它是指对阅读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出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很多问’的艺术效果。
”主问题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一)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心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能够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内容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方式。
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提问就是教师这个施动者向作为受动者的学生发出指令或动作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
所以提问策略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不过随着人们对学生个体越来越深入的注重,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问策略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
平时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感悟到,有效而精彩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提升语文课堂效率呢?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育能够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了。
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
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老师设计提问的难度,既不能低于或等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不能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脱节。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
”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可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准确的结论。
显而易见,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就是说只有把学生引进“最近发展区”的提问,才是最有价值的提问。
比方:在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最后一句“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时,要理解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学生有些难度。
优化课堂提问方式
去 已学 的除 法 、 数 知 识 , 考 比和 除 法 、 数 有 什 么联 系 ? 分 思 分 有 什 么 区别 ? ( ) 系我 们 前 面学 过 的 “ 数 、 法 与 比 的关 系 ” 2联 分 除 知 识 , 能说 明 比 的后 项 为 什 么 不能 为0 这 样 提 问 , 但 揭 示 谁 7 不 了知 识 间 的 内在 联 系 ,而 且 学 生 学 得 积 极 主 动 ,既 掌 握 了知 识 培 养 了思 维 的广 阔 性 又 四 、 进 式提 问 , 利 于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 逻辑 性 渐 有 渐 进 式 提 问 就 是 甲问 题 是 乙 问 题 的 基 础 和 前 提 .乙 问 题 是 甲 问题 的深 入 和 继 续 。这 种 提 问 方 式 由浅 人 深 , 层 推 进 . 层 环 环 相 扣 . 很 强 的 逻 辑 性 . 有 力 地 培 养 学 生 的逻 辑 思 维 有 能 如 : 习小 数乘 法43 x .时 . 小 数 乘 以 小 数 法 则 推 导 过程 学 .8 1 3 在 中 , 这样 提问 :1这道题 的被乘数 和乘 数各有 几位小 数 ? 可 () ( ) 样使 被乘 数 和乘 数 都 变成 整 数 ?这 时 , 会 发 生 什 么 变 2怎 积 化 ?( ) 使 积 保 持 不 变 , 如 何 处 理 积 的小 数 点 位 置 ?( ) 3要 应 4 你 能 根 据 刚 才 的 计算 过程 , 说小 数乘 以小 数 的 计 算 方法 吗 ? 说 这 四个 问题 层 层 深 入 ,不 仅 能 使 学 生 准 确 地 概 括 出 小 数 乘 以 小 数 的计 算 法 则 , 且 培 养 了学 生 思维 的逻 辑 性 。 而 五 、 散 式提 问 。 利 于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 灵 活 性 发 有 发散式 提问就是从多方 面 、 角度 、 面或反 面提问题 , 多 正 引导 学 生 思 考 , 以求 得 对 所 学 知 识 的 正确 理 解 和 准 确 把 握 。 这 种提 问方 式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发 散 思 维 。 例 如 , 据 “ 生 与 根 男 女 生 的 比是 34 这 一 条 件 , 生 就 可 以 很 自然 地 联 想 到 : 1 :” 学 () 男 生 是 3 , 生 是 4 , 班 共7 ; 2 女 生 与 男 生 的 比 是4 份 女 份 全 份 () : 3 ( ) 生 是 女 生 的 儿分 之 儿 ?女生 是 男 生 的 几 分之 几 ?:4 ;3 男 () 男 生 占全 班 人 数 的 几 分 之 几 ? 女 生 占全 班 人 数 的 几 分 之 几 ? ( ) 生 比 女 生少 几 分 之 几 ?女 生 比 男生 多 几 分 之 几 ?… …这 5男 样 对 同一 条件 从 不 同角 度 提 出 问题 ,既 加 深 了对 已学 知 识 的 理解 ,使 学 生 在 解 题 时 能 灵 活 运 用 转 化 策 略 ,提 高 了解 题 能 力 . 引 导 学 生 从 不 同角 度 提 出 问 题 , 求 多 种 答 案 , 而 培 又 寻 从
一“问”激起千重浪——谈课堂提问策略的优化
一
233 ) 1 16
、
。 。
鼹蚕 蕾
了索 马 里 海 盗 的袭 击请 求 支 援 。 据示 意 图分 析 : 发 地 点 可 根 事 能 在 哪 里 ? 东北 方 向 ” 六 年 级学 生来 说 显 然 不 是 难 事 . 大 “ 对 在 家 意 见 的碰 撞 交 流 中很 快 发 现 , 有 的 “ 北 方 向 ” 总 起 来 所 东 汇 形 成 了 一 个 以 舰 队 为 圆心 的 圆心 角 是9 。 0 的扇 形 面 。 疑 : 怎 质 “ 样 才 能 让 中 国 舰 队用 最 少 的 时间 到 达 出事 海域 ? … …数 学 课 ” 中的 趣 味 性 问 题 必 定 是 包 含 了 生 活 信 息 和 数 学 内 涵 的 ,不 能 等 同于 纯 娱 乐 的 、 游 戏 的 问 题 , 了趣 味 而 趣 味 , 样 的 问 纯 为 这 题 就 没 有 数 学 价值 , 自然 不具 备 有 效 性 。 二 、 提 问富 有 挑 战 性 。 让 引领 学 生 的 探 究 。 数 学 问 题 如 果 没 有 趣 味 性 就 无 法 激 发 学 生 的好 奇 心 , 而 具 有 一 定 的 挑 战性 则 能 够 挑 起 学 生 的 好 胜 心 。 一 个 有 效 的 数 学 问 题 应 该 具 备 的 特 征 中 重 要 的 一 点 就 是 :有 一 定 障 碍 但 又 与 学 生 已掌 握 的 知 识 有 关 .经 过 学 生 的 深 入 思 考 可 以 为 学 生 理 解 与 接 受 。 在 教 学 “ 形 的认 识 ” . 多数 教 师 都 是 先 出 如 梯 时 大 示 各 种 各 样 的 梯 形 ,然 后 让 学 生 把 这 些 图 形 和 以 前 学 过 的 四 边 形 进 行 比较 . 问 “ 看 这 些 图 形 有 什 么 不 同 ” 然 后 找 出这 提 看 , 些 图形 的 共 性 . 而 归 纳 出梯 形 的一 般 特征 。显 然这 样 设 计 , 从 仅 仅 是 为 了 认 识 梯 形 的 特 征 而 进 行 的 。 有 位 教 师 在 教 学 时 就 打 破 了这 一 常 规 , 先 质 疑 : 以前 学 过 的长 方 形 、 方 形 、 首 “ 正 平 行 四边 形 都 是 特 殊 的 四 边 形 . 们 都 有 两 组 对边 平 行 , 没 有 它 有 只 有 一 组 对 边 平 行 的 四边 形 呢 ? ” 一 下 子 打 开 了学 生 思 考 的 ( 闸 门。 ) 时 , 师 并 没 有 满 足 于 让 学 生 到 现 成 的 生 活 或 各 种 此 老 图 形 中去 找 寻 . 是 让 学 生 在 原 有 知 识 基 础 上 进 行 “ 向 ” 而 有 的 再 创 造 。出 示 了 四 种学 过 的 图形 ( 图 ) 如 :
利用“六何”提问链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利用“六何”提问链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摘要:“六何”提问链法包括从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和有何六个方面,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思维上的“工具”和“脚手架”;利用“六何”法优化提问设计。
关键词:“六何”提问链认识余数小学数学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052-021.“六何”提问链的提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纵观实际课堂,设问现状令人担忧,教师提问数量繁多,内容盲目,形式单一,缺乏策略,效果低下的现象比比皆是。
为此,从理论和实践结合并设计和思考基于“六何提问链法”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从理性上提高对课堂提问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克服课堂提问的弊端,增强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操作性模式。
“六何提问链法”是周莹教授和唐剑岚教授在祝智庭教授的“五何”问题设计理论[1]的基础上增添第六何——“有何”而提出的,即从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有何。
从何,即问题是从哪里来的(Who,When,Where)——探究性提问,促进学生对知识起点和根源探究,也是一切设问的基础。
是何,即问题是什么(what)——求是性或记忆性提问,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等特征的初步认识、记忆和理解。
为何,即为什么(why)——理解性提问,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或定理的自我解释,深入理解与领悟,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如何,即怎么做(How)——操作性提问,促进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或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或定理的学以致用,掌握技能和方法,提炼学法策略。
若何,即若改变问题某种属性(If……then)——发散性提问,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的全面、发散的理解或应用或迁移,激发学习者自我提问的欲望,实现由“教师问”向“学生问”的转变,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如何优化课堂:6个有效管理策略
如何优化课堂:6个有效管理策略引言在教育领域,课堂管理是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
一个高效和有序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和充分掌握课程内容。
本文档将介绍六种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策略一:建立清晰的课堂规则目的确立明确的课堂规则有助于学生了解预期行为,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从而维护课堂秩序。
实施步骤1. 与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课堂规则。
2. 确保规则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3. 规则应涵盖所有必要的方面,如参与讨论、使用电子设备、交作业等。
4. 定期复习和评估规则的有效性,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策略二:促进积极的学生参与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
实施步骤1. 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
2. 使用多样化的提问技巧,如开放式问题、冷场提问等,激发学生思考。
3. 为内向或容易害羞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4.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适当的奖励,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策略三:有效利用时间目的合理规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让学生感到课程充实而有序。
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2. 遵循计划进行教学,但也要灵活调整,以应对突发情况。
3. 使用计时工具,如沙漏,让学生明确感知时间流逝。
4. 避免拖延和闲聊,确保每个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限制。
策略四:个性化学生辅导目的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实施步骤1. 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优势和弱点。
2. 提供差异化教学资源,如补充练习、辅助工具等。
3. 安排一对一辅导时间,针对学生的特定问题提供帮助。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策略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目的建立开放和持久的沟通渠道,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诱导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学生进行教学。
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但静观课堂的这些变化,师生互动更多地有其形式而无实质。
”纵观当前课堂,教师课堂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浅显琐碎问题过多,没有方向性。
(二)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
(三)提出的问题不科学,或太浅,或太难,或可有可无,无层次感,无坡度。
(四)候答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充分思维。
(五)教师评价枯燥,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二、什么是有效的提问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出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搭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一)读透教材,巧设问题教师在问题设计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学内容,透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以教材为基础设计问题。
具体来说,问题设计要注意:1.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
2.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
3.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为学习指引方向,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策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学探 讨
小学语文课堂提 问存在的 问题 以及优化 的策略
滕 翠 琴
江苏省 盐城 市亭湖 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 中心
有效 的课 堂提 问能 够使一 直 以来教 师作 为课 堂主体 的 局面 得 措 施主 要有 : 到 改善 ,同 时也有 助于提 高 学生 的综合 能 力 ,这 也正 是新课 标 改 2 1 抓 住重 点 ,把握 引导 时机 革 的要 求。正 确 的小学语 文课 堂提 问 方法能 够有 效地 传授 知识 , 课 堂提 问是 有效 教学 的教 学手 段 ,但 提 问绝 不是越 多越 好 。 激 发兴 趣 ,启发思 维 ,培养 学生 的独 立思考 能 力。选 择恰 到好 处 老 师应 该 把握教 学 的重点 ,对 于学 生应 重点 掌握 的知识 要 善用提 的提问 方法是 实现 良好 课堂 教学效 果 的关键 。优 化小 学课 堂的 提 问 ,循 循 善诱 。精心 设置 问题 ,有 目的地 提 问 ,把握 好提 问的 时 问方法就 要发 现 问题 ,找 出对 策。 间和数 量 ,提 问简洁 ,切 忌冗 长繁 多 ,要给 予学 生一 定的 思考 时 1课 堂提 问中存 在的 主要 问题 间不要 急 于询 问学 生答 案 ,避 免他 们过 于仓促 而 应付 了事 。对 于 小 学语 文课 堂的提 问是 课堂 教学 中不 可或 缺的 一部分 。老 师 复杂 的问题 老 师一定 要善 于 引导或 者把 问题 分成 小 问题 以降低难 有 目的 的提 问能够 发散 学 生的思维 ,增强 教学 的趣味 性 ,让学 生 度 ,避 免 问题晦 涩 ,学生 不知所 云 ,打击 学生积 极性 。 真 正做 到 自主学 习。 然而 实际 的教学 工作 中课 堂提 问方面 确实 存 2 2转 变角色 ,做好 引导者 和倾 听者 在 一些 问题 ,经过 调查 和反思 ,我 认 为主要 问题有 : 上述 几个 问题 或多 或少都 指 向 了老 师作 为课 堂主 体的 弊端 , 1 . 1 提 问繁 多 ,不 具针 对性 基于 这一 根源 ,作 为教 师要积 极转 变 自 己的角色 ,更 多地 做好 引 有些 教 师课 堂提 问过 于 频繁 , 问题 接连 不 断 ,学 生没 有 足 导 者和 倾 听 者 。例 如 苏教 版 一 年级 下 册 第 2 4 课 《 乌 鸦 喝水 》 , 够 的 时间思 考 ,回答 当然 不尽如 人意 。过 多 的问题 ,不 具有针 对 可 以提 问小朋 友如 果他们 是 乌鸦他 们应 该怎 么做 ,肯 定会 激发 小 性 ,学 生抓 不住 重点 ,不 了解老 师 的真正 意 图 ,回答只停 留在 表 朋友 的兴 趣 ,然后 鼓励 对他们 的 发言 ,答 案并 非唯一 ,告 诉 同学 面 ,造 成课 堂 时间 的浪费 。接 二连 三的提 问还 可能 使学 生产 生厌 们遇 到 问题要 想办 法解 决 ,而且 办法 不只 一个 。作 为老 师还应 该 烦 情绪 ,课 堂气氛 差 。教学效 率低 下 。 让学 生提 出疑 问 ,比如 可 以问对于 乌 鸦的 方法 大家有 问题 吗? 大 1 2只重提 问 ,忽视 回答 家在 生活 中有 没有 类似 的经 历?让 学 生大 胆说 出 自己 的所 见 、所 教 师提 问的 目的是 引 导 学 生思 考 ,让 学 生得 出结论 ,在 传 闻、所思 、所 感 ,并且 有疑 问就 勇敢 提 出 ,大 家在说 出 自己的看 授 知识 的 同时培 养学 生 的独立 思考 能力 。而在 有些课 堂 上老 师只 法 的同 时也倾 听和 分享 了他 人 的智慧 。 - 老 师要 旁敲侧 击 。设置 悬 顾提 问却不 善 于倾 听 ,更 不要 说分 析学 生的答 案 、指 出学 生回答 念 ,引人 入 胜 ,这 比老 师 在 课 堂 上滔 滔 不 绝讲 一 节 课效 果好 多 中值得肯定和欠缺的地方。学生经过思考然后鼓起勇气说出自己 了。 的见解 ,这 本 身就是 ~种 非常 值得鼓 励 的行 为。老 师作 为一 个提 2 . 3巧妙 设 问 ,照 顾到 每一个 同学 问者 同时 更作 为一个 倾 听者 ,一个 眼神 的肯定 都会 给 学生 莫大 的 提 问是 老 师 与 同学 交 流 和互 动 的 重 要形 式 ,老 师 在设 置 问 鼓励 ,作 为老 师坚 决不 能吝惜 这些 。 回答 问题 的同学 受到鼓 励就 题 的 目的应 该是让 每个 同学都参 与其 中 ,集 中注意 ,积 极思 考 。 可 以把其他 同学带动 起来 ,同学们 踊跃 回答 问题课 堂 气氛就 活跃 老 师可 以设 置一些 难度 不 大的 问题让 学 习成绩 较 为落后 的 同学 回 了 ,课 堂效 率也 会 跟着提 高 。相反 ,老 师如 果对 学生 发言 不够耐 答 ,这 样既保 证 了这些 同学的参 与 。活跃 了课 堂气 氛 ,对他 们也 心 ,他们会 觉 得被 忽视 ,有 的甚至 怀疑 回答 的有 问题 ,这 样会 严 是 鼓励 。因材 施 问充分 调动 了全体 学生 的积 极性 。 重打 消学生 的积 极性 。 2 . 4鼓 励学 生敢于 质疑 1 . 3提 问模 式僵 化 ,问题答 案 唯一 我 们 国家缺 少创 新型 人 才 ,一 个很 重要 的原 因是 我们按 照惯 在课 堂 上老 师面对 的是全 体 学生 ,老 师应 该 让每 个学 生都 感 常的思 维模 式 去看待 问题 ,思 维僵 化。 我们应 该从 小培 养学 生敢 到被 关注 。在 实际 中往往 并 非如此 。学 生都 希望 自己能够被 老 师 于 提 出质疑 的精 神 ,让 他 们敢 于提 出 自己的见 解并 且对 他们 这种 认 可 ,也 希望 老 师可 以给他们 表现 的机 会 ,然而 有 的老 师在教 学 精 神给 予肯 定 。例如 苏教 版二 年级 上册 中 的 《 大 禹治 水 》 ,可 以 过 程 中习惯按 自己的偏 好选 择固定 的几 个学 生 回答 问题 ,对其 他 最 后 问一下 学生 怎样 看待 大 禹三过 家 门而不入 的做 法? 如 果是 他 学 生视若 无睹 。 另一方 面 ,有的老 师 总是在 学生 给 出答案 后头 头 们 是大 禹会 不会 有更好 的办法? 引 导学 生 明白大 禹 为人 民牺 牲 自 是 道地 反复强 调 自 己的 “ 正确 答 案” 。这样 的模 式学 生参 与性 会 己的 品质是 值得 赞扬 的 ,而路 过家 门 问候 一 下亲 人也 是应 该 的。 下 降 ,长此 以往会 造成 一些 学生 的消极 倾 向 ,在 以后 的课 堂他 们 我们应 需要 全 面看待 这个 问题 ,并 不是所 有 问题都 非 黑即 自 ,看 就 不再认 真思 考老 师的 问题 了。 问题有 多个 角度 。 2针对 问题 提 出的对 策 总之 ,课 堂提 问贯 穿语 文 教 学 的始 终 ,是 老 师传 授知 识 , 上 述课 堂提 问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使 提 问不 能 发挥 其 应 有 的 作 激发兴 趣 ,培 养学 生独立 思考 能力 的重 要方 法 。在实 际 的教学 工 用 ,而 且打 消 了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而 且严 重 束 缚 了学 生 的 思 作 中 ,作 为教 师要 找出课 堂提 问 中存在 的 问题 ,针对 问题 提 出对 维 ,使他 们 思维僵 化缺 乏独 立思 考 的能力 。针 对 以上问题 改进 的 策 ,使 提 问恰 到好处 ,进 而真正 发挥 它 的重要 作用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进行信息反馈、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
恰当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的设疑、解疑等互动交流,能够为引领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对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智力和思维都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准确掌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完成教学目标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一、要注重矛盾性当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新知识不一致,或者原有知识不足以解决新问题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课堂提问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困惑,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回忆与建构,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帮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
同时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见识”和“观点”,并且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只有助于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
所以,教师要科学合理所谓利用课堂提问,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为此,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要注重趣味性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
利用这个特点,在语文活动中,对小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如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切开苹果,自己发现问题,同事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奇怪的现象,请他们回去自己学会观察,学会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作为准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力求实现课堂提问从内容、方式、语言、结构、过程到导学关系等诸方面的科学性安排和艺术性组织。
一、精心酝酿──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
优化课堂提问内容至少应当兼顾到以下几个方面: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
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
在课堂上,一般不宜提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一课的内容。
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
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教育测量中的难度PH=1-W,W表示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答问通过的人数。
难度PH在0至1之间,提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至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
二、巧妙安排──优化课堂提问的结构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提问所涉及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间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组织课堂提问,优化提问结构-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1、注重整体性课堂上所提问题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这种“问题链”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的也能解决某个问题。
2、要体现量力性一方面,要适时,即提问的时机要得当。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并达到解惑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适量。
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提问占据,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
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
可借鉴系统工程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合并、简化、删除,达到精简数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3、要增强灵活性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和扩展等教学手段,使提问不呆板,不落俗套,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合理调控──优化课堂提问的语言无论是问话还是解答,从高标准、严要求角度看,课堂教师提问的语言都应力求实现“六要”。
一要语调愉悦。
声音亲切柔和,感情丰富,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二要语汇丰富。
提问和解答妙语横生,流畅自如,形容得当,措词清新,必要时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三要语言风趣。
富有幽默感和诙谐性、含蓄性;四要语言精炼。
对每个词句都能加以斟酌推敲,言简意赅。
五要语言质朴。
做到诚恳和实事求是,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六要语言机敏。
为顺利答疑解惑,要善辩,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问话上,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
所谓明白,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
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那种罗罗嗦嗦的冗长叙述,只能让学生昏昏然,抓不住提问的要领。
在问题的解答上,要尤其注意语言节奏感的合理运用。
所谓节奏感,是指教师解答时,声调要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
讲话不能总是一个声调,一个速度,声音要有停顿,该高则高,该低则低,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停则停(停顿的目的是给学生以回味、思考的时间)。
四、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问的过程课堂提问过程的优化,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置境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用指令性语言设置问题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
2、置疑阶段在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再要求学生回答。
3、诱发阶段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
教师可查核一下学生对问题是否明确,促进学生回答;可以给出相关提示材料,协助学生作答。
4、评核阶段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他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五、丰富多彩──优化课堂提问的形式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1、直问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
它属于叙述性提问,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
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2、曲问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寻找契机。
3、反问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步步进逼,使学生幡然醒悟,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4、激问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5、引问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疏导或提示时,在关键处发问,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6、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六、主辅分明──优化课堂提问中的导学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主体作用。
毫无疑问,课堂提问尤其应当体现这一精神,因为在课堂提问中教与学矛盾的两个方面关系表面化,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本身最为直接。
一方面,课堂提问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课堂上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在我们教师设计问题的时候,心中首先要想到学生,估计他们会怎样思考,怎样回答。
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要采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方针,回答对了,当然很好,即使答错了,我们也应当给予鼓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回答问题才能始终活跃,没有思想负担。
有的教师期望学生的回答能与教师或书本上的所谓“正确”或“标准答案”说法一致,如有的学生回答的不一样,还未等他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打断:错了,不必说了。
其实,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的思路、标准答案南辕北辙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对待,即使学生回答是完全错误的,教师也应倾听他说完再给予评解,说不定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作为教师应及时予以讲评纠错才是。
另一方面,在我们组织课堂提问时,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条件。
在我们设计提问时,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内因作用,引导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要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引导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境,从根本上改变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
同时,要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欢迎学生对自己的讲解提出不同看法,对教材内容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绝不要有意无意地压抑学生发表创新见解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的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
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提问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