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元)

合集下载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16-20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16-20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16-20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

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八世纪下半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

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得上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和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赏,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偶然听到弹奏古琴曲《风入松》》,因为现今人认为这是过时的曲调,不爱弹奏了,所以听了很感动,但诗人敞开想象,避实就虚,只用像劲风吹过松林发出带寒意的声音来描绘琴声,就戛然而止,此外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练的诗,标题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诗人在风雪之夜找人家借宿的一次经历。

妙就妙在诗人不说在这种风雪交加的夜晚,碰到有借宿的地方感到如何高兴,而把自己想象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家了。

日暮天寒,风狂雪大,远行人由小路指引着走在大山中。

人生不就是这样永远在奔波着么?大历诗人中能自成一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是韦应物。

他有这样一首诗: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寄李儋元锡》)这是唐诗选本必选的名篇。

这首诗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是语言浅切,娓娓道来,明白如话。

第二,诗的意境恬淡平和,说明诗人是名利比较淡薄的人。

第三,从身多疾病想回家隐居又舍不得俸钱,可是拿着俸钱,而自己管辖的地方内百姓还在流亡,又不能不感到惭愧,可以看得出诗人是个有良心的地方官。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元)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元)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元)《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元)中唐后期,除以韩愈为首的韩孟诗派和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诗派外,还有两个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的诗人。

这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

到九世纪,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政治腐败,对唐王朝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

进行政治改革,以是一些士大夫的共识。

柳宗元和刘禹锡就因为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政治革新活动而长期被贬谪,遭遇相同,但诗的风格却大不一样。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们就算没读过他的散文,也肯定知道“黔驴技穷”。

这个成语,就出自他的《黔之驴》这篇寓言,这是人所熟知的。

柳宗元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就是今天湖南零陵。

他在这里呆了十年,政声很好。

后人为纪念他,在这里建了柳子庙。

他心胸比较狭窄,被贬到这里以后,心情非常苦闷。

尽管他是哲学家,又笃信禅宗,但穷源朔流的哲学深思,与禅宗主张用平常心看待一切的教义,都没能使他变得开朗一些。

他的诗文中,总是流露出一种无法排遣的凄苦。

秋天,游朝阳岩这里的南涧时,尽管山谷里鸟声清脆,清溪里水草飘动,他也觉得这是个好地方,走着走着就忘了身心的疲劳,但转眼之间就忧从中来: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寂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南涧中题》)“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宣”——孤零零被贬谪在永州容易产生悲感,被挤出轨道的人干什么都总是不合时宜:这是他心情凄苦的总源头,内伤造成的灵魂震颤,绝不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能治愈的。

灵魂中涌溢出来的暗淡,会把一切都染成灰蒙蒙的,看这首《江雪》就知道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流传极广的诗。

大雪笼罩千山万径,白茫茫一片,没有鸟飞,没有人行,只江边上有一叶孤舟,舟中一个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在垂钓。

将山、径、舟、江、雪这些景物,用绝、灭、孤、独、寒这些词连缀在一起,展示出一片荒寒冷寂。

全诗写景,没有一个字关涉到诗人的感受,但诗人的孤独凄苦,却又隐藏现在每一个字里,景也就是情。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杖,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兴盛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实行科举,进士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最新版)目录1.唐之韵——唐诗系列片的简介2.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3.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4.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5.第十九集《朦胧诗人》解说词:李商隐正文唐之韵——唐诗系列片是一部由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开始的大型文化系列片。

在这里,埋葬着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十九岁时起兵反隋,骑着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这个王朝不仅政治强大,文化也极度繁荣,尤其是诗歌,成为了唐代文化的代表。

在唐之韵的第一集中,讲述了千古唐诗的传奇故事。

而在第十七集中,介绍了一代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是三十四岁,他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因此,他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了唐代著名的诗人。

在第十六集中,讲述了别调独弹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

而刘禹锡则因为参加了政治革新而长期被贬谪,但他的诗歌风格却与柳宗元大不一样,更为豪放和奔放。

在第十九集中,介绍了朦胧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

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

他的七律诗句紧缩凝练,气势开合动荡,音调雄浑响亮,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1页共1页。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龙益得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唐之韵》二十集刻成DVD光盘,然后将解说词印成书,一起分发给上《唐诗宋词元曲》的语文老师。

《唐之韵》刚好可以放十个课时,这比老师自己上课好多了。

首先在顺德区试用,可以的话再想办法发行。

唐之韵目录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吴中四士第四集边塞诗人(上)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第六集山水诗人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第八集一代诗仙(下) 第九集千秋史圣(上)第十集千秋诗圣(下)第十一集大历诗人第十二集韩孟诗派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第十四集新乐府派(中)第十五集新乐府派(下)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第十七集一代诗豪第十八集风流才子第十九集朦胧诗人第二十集唐末余音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

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八世纪下半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

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这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找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得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与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

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里不过是说,李白和杜甫都是伟大的诗人,无知小儿故意贬低李白,只不过像蚂蚁妄想摇动大树。

可是被韩愈这么一写,就有一种震撼力。

韩愈既写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诗中来,就是说,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

把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也就是所谓的“以文为诗”。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俾赤脚老无齿。

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且不说“破屋数间而已矣”是纯粹的散文句,还带之乎者也这类虚词,就是其他各句也都是散文化的,从语序看都符合口语的习惯,不过这种平直浅白的散文句,却又别有一种潇洒自在,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

喜欢在诗里融入哲理。

《山石》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粗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把议论引入诗中,这可以说是韩愈开创的风气。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200字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200字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200字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一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第二集独振新风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第三集昊中四士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第四集边塞诗人(上)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才能找到的感觉。

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第六集山水诗人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电视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下)

电视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下)

电视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下)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唐诗》解说词(下)第十四集江州司马(下篇)白居易的一生,以四十四岁时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来达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独善其身”来求得内心平衡。

任江州司马时,他曾来庐山花径这里游览。

这“花径”两个字,据传就是他写的。

他在《大林寺桃花》里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绝句都有过分直露的毛病,这一首算是较好的。

山下桃花已谢,而山上桃花正开,就像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因写新乐府而被贬谪,而苦闷,转到独善其身的道路上,以后终于又得到解脱,这首诗正符合他的这种心境。

不过,足以使白居易诗名不朽的,还是他三十五岁时写的《长恨歌》和四十五岁时写的《琵琶行》。

唐宣宗在《吊白居易》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可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

直到今天,一般人知道白居易,多半还是由于这两首诗。

《长恨歌》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生死相恋的故事,是个爱情悲剧。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只是由于李隆基是皇帝,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牵涉到国家的安危。

他疯疯傻傻地爱着杨贵妃,以致“从此君王不早朝”,荒废政务,弄得“渔阳鼙鼓动地来”,发生了安史之乱。

对李隆基这种举措失当的行为,捎带批评几句,这原是主题展开中必然要涉及的。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秭归实验中来自 胡玉帆2015年4月
唐之韵目录
第一集千古唐诗...................2
第二集独振新风...................5
第三集吴中四士...................
第四集边塞诗人(上)...................
第五集边塞诗人(下)...................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唐之韵解说词_韩孟诗派

唐之韵解说词_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韩愈是河南孟县人。

他曾是唐代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家和诗人,是一个叱咤(chìzhà)风云的人物。

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对解放和扩大汉语的表达功能起过扭转风气的作用。

他是个语言大师,写文章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就是说务求避免用烂熟的词语。

从这种主张出发,他创造了许多叫人耳目一新的语汇。

如“面目可憎(zēng)”,“垂头丧气”,“不平则鸣”,“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等。

这些词语又形象又生动,都被沿用至今。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pífǘ)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这里不过是说,李白和杜甫都是伟大的诗人,无知小儿故意贬低李白,只不过像蚂蚁妄想摇动大树。

可是被韩愈这么一写,就有一种震撼力。

韩愈既然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诗中来,就是说,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

把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也就是所谓的“以文为诗”。

《山石》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粗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嗟哉吾觉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把议论引入诗中,这可以说是韩愈开创的风气。

可以这样来总结:韩愈是中唐也是整个唐代开宗立派的大诗人。

他的诗奇险,气魄宏大,想象丰富,像惊风掠地,闪电腾空,有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

他追求新颖、奇特,甚至不怕流于怪诞(dàn)。

在谴词造句、立意布局上都极力要从前人的圈子里跳出来,以期能产生一种不容抗拒的震撼力,使人耳目一新。

不过他有时使用散文句太多,使人感到太平淡,或使用冷僻字太多,使人根本读不懂。

他又爱在诗里发议论以致有时造成说理的成分太重,虽然新奇,却往往没什么诗味。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第一集千古唐诗1.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2.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3.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4.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5.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

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6.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7.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

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最新版】目录1.唐之韵——唐诗系列片的简介及其历史背景2.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的概述3.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的概述4.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的具体内容5.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的具体内容6.第十九集《朦胧诗人》解说词的概述7.李商隐对七言诗的表现力的贡献8.李白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及其生平事迹正文唐之韵——唐诗系列片是一部大型文化系列片,通过解读唐诗,展现了唐朝这一辉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其影响力深远,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该系列片通过对唐诗的深入剖析,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第一集中,解说词概述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他的陵墓位于陕西醴泉县的昭陵。

李世民在十九岁时起兵反隋,骑着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在唐朝,诗歌成为了表达政治理念、抒发个人情感的重要载体。

这也使得唐诗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介绍了刘禹锡这位唐代著名诗人。

刘禹锡在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后遭受打击,被贬到朗州。

但他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他的诗作《偿词二首》表达了他在逆境中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这一集的解说词通过对刘禹锡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独特的个性特点。

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详细解读了唐诗中的经典名篇。

唐诗作为一代文学的瑰宝,有着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韵味。

解说词通过分析经典唐诗,向观众展示了唐诗的魅力,让观众更好地领略了这一文学瑰宝的风采。

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具体阐述了刘禹锡的诗歌艺术成就。

刘禹锡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集的解说词通过对刘禹锡诗歌的分析,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豪放不羁的个性特点。

第十九集《朦胧诗人》解说词介绍了唐代诗人李商隐。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唐诗》解说词撰稿人樊修章核对说明:该文本经与电视片逐集核对,从很大限度上减少了网上流传的原稿文本的遗漏错讹——当然,也包括电视片中的个别缺憾。

文本中,原稿有而片中无者以【】标示,片中误漏或疑似误漏者(有的是版本不同之故)以[ ]补正。

2004年3月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因此而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诗歌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十五集第十六集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十五集第十六集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十五集第十六集第十五集新题乐府新乐府派运动是九世纪初元稹和白居易发起的。

不过,在这一运动正式兴起之前,年长几岁的张籍和王建,就已经在写这种类型的诗了。

张籍与奇崛险怪诗派的领袖韩愈和新乐府运动的代表白居易,都是好朋友。

他的乐府诗,有许多还借用古题。

如《董逃行》就是。

不过,虽然是借用古题,写的却是时事,与白居易的《新乐府》性质是一样的: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实,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不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洛阳是唐朝的东都,在安史之乱中曾两次被叛军攻陷。

在这种拉锯战中,老百姓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最苦的是,官军并不比叛军好:叛军被杀退了,“丁男夜行候消息”——小伙子夜里下山来打听消息,听到的却是“官军犹掠人”。

【官军还在抢东西,抓夫子。

】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说:“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潼关怀古》)不论是正在当皇帝的人丢了宝座也罢,还是想当皇帝的人夺得了宝座也罢,受苦受难的还都是老百姓。

张籍还有许多乐府诗,则是根据内容来拟定诗题的。

像《征妇怨》: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昼烛”这个比喻用得非常贴切。

在封建社会里,女人出嫁前从父,出嫁后从夫,夫死则又从子。

这就是所谓的“三从”。

现在这位妇人的丈夫战死了,腹中的胎儿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即便是男孩,十几年之内也根本不是依靠的对象。

在生活中她完全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岂不是像昼烛——白天点燃的蜡烛一样,一点点耗尽自己,而对别人却毫无意义。

张籍的乐府诗语言与白居易的《新乐府》一样浅切通俗,但是更接近口语,带民歌风味。

像这首《征妇怨》头两句“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还有前面引的《董逃行》头两句“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语序都完全接近口语习惯。

十集文学教育片《唐诗别韵》解说词

十集文学教育片《唐诗别韵》解说词

十集文学教育片《唐诗别韵》解说词前言十八年前,由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联合摄制的文学教育片《唐之韵》横空出世,以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热烈反响,“让人感到一种千古幽香的书卷气,使我们领略到真正优秀的中国人的胸襟和气度”。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摄制较早,该系列片没有高清版本,难免蒙尘之憾;因为篇幅限制,该片仅涉诗人五十余位诗作一百四十首,诚有遗珠之叹。

为补蒙尘之憾,本制作者穷数年之工,重制二十集高清版《唐之韵》,已在本网发布;为解遗珠之叹,本制作者不揣浅陋,另选一百四十位诗人二百五十首诗作,新制高清版《唐诗别韵》十集。

今发布第一集《初唐风骨》以飨诸君,敬请指正!第一集初唐风骨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翰林待诏高棅完成了他的著作《唐诗品汇》。

这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诗歌论著,明确提出将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约二百年后,一代文学巨匠胡应麟完成了《诗薮》,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唐诗之盛:诗体方面,三四五言诗、六七杂言诗、乐府诗、歌行体、近体诗、绝句等无所不包;诗格方面,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等无不具备;诗风方面,飘逸浑雄、深沉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等无不涵盖;诗人方面,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等无不囊括!初唐诗以太宗、武后两朝为代表。

太宗(五九九-六四九年)认为国家兴亡关键在于政治,因此大力倡导中和雅正的诗风,先后开设过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唱和吟咏。

他的诗,虽然偶有“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

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的柔靡之音,但总体风格雄浑豪迈,为唐诗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饮马长城窟行》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这八十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

这时,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誓不两立;】而藩镇对抗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了。

晚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心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往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

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纱[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苑》),虽然这时离唐王朝灭亡还有半个世纪,但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狂澜已倒的惊惶。

这种情绪越往后就越浓。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所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这种家庭环境,使杜牧不容选择地要把自己放在高起点上来安排人生道路。

他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意[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这显然是把自己当出将入相的政治家来要求。

他写过政治军事论文,还注释过《孙子兵法》,很以这方面的才能自负。

像他的《赤壁》,就以军事家的眼光来看待这次战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字面的意思是说,六百多年后的诗人还在赤壁找到没有锈蚀尽的断戟,可见赤壁之战的激烈。

当年周瑜若不是东南风帮忙,用火攻侥幸击败曹操,恐怕东吴的两个美女大乔和小乔,也会被曹操捉到铜雀台去。

显然,在杜牧看来,战争的胜败决不像历史记载的那样带有必然性。

也可以推想到,这里面有他自负的傲气;【要是有我精通兵法的杜牧在,我就能从容不迫的击败曹操,用不着靠东南风帮忙来侥幸取胜了。

】在《题乌江亭》这首诗中,他也以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项羽的垓下之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垓下决战全军覆没后,自杀是项羽唯一的选择。

这一点杜牧不可能不明白。

他之所以出语惊人,认为项羽应当“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并不是肯定项羽有这种能力,只不过从军事家的角度来看,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打个败仗就彻底认输罢了(安徽和县霸王祠)。

唐之韵解说词教学教材

唐之韵解说词教学教材

唐之韵解说词龙益得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唐之韵》二十集刻成DVD光盘,然后将解说词印成书,一起分发给上《唐诗宋词元曲》的语文老师。

《唐之韵》刚好可以放十个课时,这比老师自己上课好多了。

首先在顺德区试用,可以的话再想办法发行。

唐之韵目录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吴中四士第四集边塞诗人(上)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第六集山水诗人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第八集一代诗仙(下) 第九集千秋史圣(上)第十集千秋诗圣(下)第十一集大历诗人第十二集韩孟诗派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第十四集新乐府派(中)第十五集新乐府派(下)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第十七集一代诗豪第十八集风流才子第十九集朦胧诗人第二十集唐末余音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
元)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六集-别调独弹(柳宗元)
中唐后期,除以韩愈为首的韩孟诗派和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诗派外,还有两个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的诗人。

这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

到九世纪,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政治腐败,对唐王朝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

进行政治改革,以是一些士大夫的共识。

柳宗元和刘禹锡就因为参加了一次这样的政治革新活动而长期被贬谪,遭遇相同,但诗的风格却大不一样。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们就算没读过他的散文,也肯定知道“黔驴技穷”。

这个成语,就出自他的《黔之驴》这篇寓言,这是人所熟知的。

柳宗元三十三岁时被贬到永州,就是今天湖南零陵。

他在这里呆了十年,政声很好。

后人为纪念他,在这里建了柳子庙。

他心胸比较狭窄,被贬到这里以后,心情非常苦闷。

尽管他是哲学家,又笃信禅宗,但穷源朔流的哲学深思,与禅宗主张用平常心看待一切的教义,都没能使他变得开朗一些。

他的诗文中,总是流露出一种无法排遣的凄苦。

秋天,游朝阳岩这里的南涧时,尽管山谷里鸟声清脆,清溪里水草飘动,他也觉得这是个好地方,走着走着就忘了身心的疲劳,但转眼之间就忧从中来: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寂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南涧中题》)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宣”——孤零零被贬谪在永州容易产生悲感,被挤出轨道的人干什么都总是不合时宜:这是他心情凄苦的总源头,内伤造成的灵魂震颤,绝不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能治愈的。

灵魂中涌溢出来的暗淡,会把一切都染成灰蒙蒙的,看这首《江雪》就知道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流传极广的诗。

大雪笼罩千山万径,白茫茫一片,没有鸟飞,没有人行,只江边上有一叶孤舟,舟中一个披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在垂钓。

将山、径、舟、江、雪这些景物,用绝、灭、孤、独、寒这些词连缀在一起,展示出一片荒寒冷寂。

全诗写景,没有一个字关涉到诗人的感受,但诗人的孤独凄苦,却又隐藏现在每一个字里,景也就是情。

景是暗淡的,情也是暗淡的。

渔翁,这样独守寒江,应当会感到寒冷的。

但他就是不走,因为在这灰暗的最底层,毕竟还有一份倔强在支撑着他,使他咬紧牙关,抵御着环境的寒冷。

《渔翁》也是至今仍有艺术感染力的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风人,矣欠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夜傍西岩宿”中的西岩,就是这个朝阳岩,下面是湘江的支流潇水。

“晓汲清湘燃楚竹”中的“湘”,本应作“潇”,只是因为潇水在不远处就汇入湘江,而且潇与晓同音,念起来绕口,所以诗人改作“清湘”。

诗人大概是在东岸望着朝阳岩吧。

他看见渔翁在汲水做饭,等太阳出来、烟雾消散时,渔翁已离去,青山绿水中传来唱《矣欠乃曲》的歌声。

残剩的白云,依然在朝阳岩一带飘拂。

这首诗意境特别清幽超远。

景物既清晰,又像海市蜃楼一样不可把捉。

表面上闲适恬淡,骨子里仍有一种拂拭不去的失落感。

十年后,他被召回朝廷。

路过屈原投水自尽的汩罗时,他感慨地唱着:“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汩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汩罗遇风》)他没有像屈原那样被永远抛弃,虽然离开朝廷十年了,毕竟又能回去了。

因此他希望汩罗这里的大风,不要把他的船吹翻,使他像屈原一样被淹死,因为他生活在圣明时代。

可是他兴冲冲地刚赶到长安,却被一瓢冷水冲到了更远的广西柳州。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于是他又来到湘江上,又坐上船朝南走。

这时他四十三岁。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再上湘江》)也许他已经感到,这衰弱的肌体无法再支撑下去了。

也许他是在盼望,朝廷能早一点再招他回去吧。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他把有限的年岁一天一天向无限中数去,已经无法再抵抗孤独的袭击了。

四年后,他终于被寂寞击倒了,他已经无可奈何地死在这里了。

这是他的衣冠墓,这里是记念他的柳侯祠。

他的心情太沉重了,听听他这酸涩的歌声: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忆,散向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读这首诗,我们也许会以为柳宗元看见是什么险峻的穷山恶水。

其实,这里的山,与韩愈说的“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奇山相似,是以柔美著称的。

然而,柳宗元渴望见到京城长安和长安的亲友时,正是这些挺立的山峰,挡住了他的视线,使他郁结的愁绪无法排遣。

于是此时此刻,他眼中的这些山峰就不再是柔美的,而像尖刀一样剜割着他的心灵,使他痛苦。

从诗的情绪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已经不像十年前贬到零陵时那样了。

那时候,他才三十多岁,心里到底还有一股火气,还敢顶着严寒去“独钓寒江雪”。

更主要的是,他大概以为在零陵呆个几年事情也就算过去了。

他没有想到一住十年且不说,等来的竟是更沉重的打击,被赶到更远的柳州来了。

以前他还能强迫自己显出几分旷达,把心绪调节得尽可能闲远,以此来减轻内心所承受的压力。

可是现在不同了,明明是“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岭南江行》)——一名叫射工的鬼蜮诡诈地含着沙子来射人的影子,使人得病,而飓风将起的云彩又使海上的旅客惊恐——到这步田地了,又怎么能装得出轻松来呢!因而到柳州以后,柳宗元的诗倾诉的就只是痛苦和悲愤了: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风占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站在柳州城楼上,回顾是一片沧桑。

惊风扑打这水面的荷花,密雨清洗着墙头薜荔,搅得天地间一片惊恐。

重叠的树遮挡着,使人无法向远方眺望,而城下的柳江又是那么弯弯曲曲,使人感到似乎坐上船也从这里走不出去。

而他和刘禹锡等五个人,一同被赶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够惨的了,何况还音讯难通,连彼此的情况也很少知道。

这里吐露得是不加掩饰的悲愤。

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再谈一篇他的《渔翁》,以便进行比较:“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汀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矣欠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望着朝阳岩的时候,是在看风景,看着渔翁“晓汲清湘燃楚竹”,生活得那么自由自在,他是向往的。

还敢去向往,就说明至少他心里还有梦。

站在柳州城楼上则不同,他再也看不到自然景物了;极目望去,看到的都是显形的人际关系。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树这河都不再是审美对象,而只是一种可憎恶的敌对力量,时刻都侵逼他的安全,因此这种外物,他只能用愤懑进行抗拒,以此来保护自己。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本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柳州西北隅种柑树》)
柳州的柑树虽多,但都不是柳宗元种的了。

只有柳侯祠内这个柑香亭,还在提醒游人他在这里种柑树这件事。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他是渴望见到细小的白花开满柑树,扁圆的果子缀满柑树,还是因为这将意味着长期贬谪因而不愿看到这样的事实呢?也许两方面都想过吧,“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而是怕待到柑树成林老死在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