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二氨基甲苯
2-6-二氨基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6-二氨基甲苯化学品英文名:2-methyl-m-phenylenediamineCAS号:823-40-5分子式:C7H10N2分子量:122.17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4皮肤致敏物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02吞咽有害H312皮肤接触有害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41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33+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08+P313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4,4-二氨基二苯甲烷标准
4,4'-二氨基二苯甲烷,别名MDA,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为C13H14N2,CAS登录号为101-77-9。
它的主要应用包括制造染料,测定钨及硫酸盐,还作为橡胶的抗氧剂和防老剂使用。
关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熔点为92~93ºC,沸点为242 °C2 mm Hg,密度为1.15 g/mL(20℃),在20℃时的闪点为221 ºC。
它是淡黄色结晶,遇光会变成黑色,难溶于水,但易溶于乙醇、乙醚、苯。
此外,它的毒性数据包括:对家兔眼睛的刺激指数为100mg/24小时,中度刺激;大鼠经口LD50为347mg/kg。
在标准方面,GB/T 40907-2021规定了家具产品及其材料中禁限用物质测定方法,其中包括针对2,4-二氨基甲苯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检测方法。
而T/CRIAC 0011—2020则是关于化学试剂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标准。
一种2,5-二氨基甲苯及其硫酸盐的合成方法
一种2,5-二氨基甲苯及其硫酸盐的合成方法
2,5-二氨基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常用于制备染料、荧光染料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等。
下面是一种可行的2,5-二氨基甲苯及其硫酸盐的合成方法:
1. 材料准备:
- 甲苯(CH3C6H5)
- 硝酸(HNO3)
- 浓硫酸(H2SO4)
- 氨水(NH3·H2O)
- 精制水
2. 合成步骤:
a. 在反应瓶中,将甲苯和硝酸按1:1的摩尔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
b. 用冷却器将混合液恒温在0-5°C下,加入浓硫酸,搅拌2-3小时。
c. 将反应瓶取出并加热至50-60°C,反应4-6小时。
d. 用水冷却反应瓶,将反应混合物倒入300 mL的水中,搅拌混合。
e. 加入适量的浓氨水溶液,直至反应溶液的pH为8-9。
f. 将产物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出来,并用精制水冲洗几次。
g. 获得的2,5-二硝基甲苯溶于丙酮中,并用脱硝剂(如二氧化硫)进行脱硝。
h. 将得到的2,5-二氨基甲苯溶液通过结晶或蒸馏纯化。
3. 合成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
a. 将纯化过的2,5-二氨基甲苯和苯磺酸(或对甲苯磺酸)按摩尔比1:1混合。
b. 在加热过的无水醚中将混合物溶解,并冷却到低温。
c. 将形成的沉淀通过过滤或离心分离出来。
d. 用醚洗涤和真空抽滤处理,获得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的纯品。
需要注意的是,在合成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措施,如佩戴手套、护目镜和实验室护壁等。
同时,控制反应温度和pH值对产物的纯度和收率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仔细控制反应条件。
2,5-二氨基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5-二氨基甲苯化学品英文名:2,5-toluene diamine;2-methyl-p-phenylenediamine化学品别名:甲苯-2,5-二胺;2,5-甲苯二胺CASNo.:95-70-5ECNo.:202-442-1分子式:C7H10N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3;皮肤敏化作用,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会中毒,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漱口。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引起毒害作用。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
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危险化学品物理特性表
目录莠灭净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甲基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丙烯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镁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铜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间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碳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镍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氦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汽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邻氯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渣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沥青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硫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硬脂酸钙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高密度聚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乙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尿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3)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正戊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白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6)红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7)三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8)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9)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异丁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1)亚磷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碳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三氯化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草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5)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6)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硫酸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9)顺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0)一甲胺(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1)丁二酰亚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2)氧氯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3)丙烯腈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丙烯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9)邻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0)间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1)对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莠去津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3)铝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4)二氯化铜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5)2,4-二氨基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6)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7)甲硫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8)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9)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0)甲醇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1)亚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2)氟乐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3)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4)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5)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6)煤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7)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8)甲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9)正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0)异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1)异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3)乙酸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4)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5)三氯化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6)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7)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8)二氯化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9)碳酸氢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0)氢氧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1)氯化铝(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2)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3)二氧化硫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4)三氧化硫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5)氯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6)氟化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7)氟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8)磷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9)硫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3)丙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4)乙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5)N,N-二甲基甲酰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6)环己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7)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8)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9)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0)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1)氨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2)环氧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3)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4)碳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5)二氧化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6)石油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7)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8)正辛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9)异辛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0)仲辛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1)甲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2)氧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3)炭黑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4)正己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5)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6)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7)乌洛托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8)电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9)氟利昂-143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0)氟利昂-21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1)氟利昂-22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2)氟利昂-115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3)氟利昂-113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4)溴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5)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6)辛硫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7)氰戊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8)马拉硫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9)毒死蜱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0)甲基硫菌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1)氯氰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2)三氟氯氰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3)环烷酸锌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4)硫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5)四氯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9)保险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0)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1)乙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2)4-氟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3)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4)2-丁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5)二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6)哌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7)三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8)三氧化铬(铬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9)氯化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0)重铬酸钠(红矾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1)水合肼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2)硫氢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3)二硫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4)五硫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5)二溴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6)氯溴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7)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8)溴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9)磷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0)氯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1)巯基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2)氯乙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3)氯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4)二氯异氰尿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5)乙二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6)正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7)丙二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8)硝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9)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0)2-甲基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1)3-甲基吡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2)乙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3)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4)润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5)正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6)均三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7)硝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8)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9)氯甲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0)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1)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5)氯化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6)锌粉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7)乙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8)异丙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9)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0)磷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1)2-氨基-5-硝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2)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3)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4)氯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5)2-硝基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6)4-硝基乙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7)对硝基苯甲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8)氯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9)氯乙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0)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1)β-萘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2)对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3)2,4-二硝基氯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4)2,4-二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5)2,6-二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6)3,5-二硝基苯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7)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8)氨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9)溴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0)氢气的理化性质一览表 (211)噻吩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2)四氢呋喃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3)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4)多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5)氢溴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6)氯化亚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7)氰化亚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8)3-氯丙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9)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0)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1)N,N-二甲基甲酰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2)三氯氧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3)硫酸二甲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4)氰化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5)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26)莠灭净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镁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铜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镍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邻氯硝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高密度聚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对甲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戊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白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红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叔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邻氨基苯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丁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亚磷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碳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草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顺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一甲胺(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联苯-联苯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二氨基甲苯-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2,5-二氨基甲苯
2-methyl-p-phenylenediamine 浓度或浓度范围:2,5-二氨基甲苯:
100%
危险!
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有害。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吸入有害。
对水生
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33+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5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请参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供应商:电话:
地址:邮编:
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
3,4-二氨基甲苯用途
3,4-二氨基甲苯用途
3,4-二氨基甲苯(也称为3,4-DAP)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它主
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医药工业:3,4-二氨基甲苯是一种抗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
于治疗和管理谷氨酸重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等与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2. 农业:由于其抗胆碱酯酶抑制的特性,3,4-二氨基甲苯可被
用作农药,主要用于控制害虫。
3. 化学研究:3,4-二氨基甲苯可以作为一种有机合成中的试剂,用于合成和改造其他有机化合物。
总的来说,3,4-二氨基甲苯在医药、农业和化学研究领域都有
重要的应用。
二胺基甲苯用途
二胺基甲苯用途
二氨基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强烈的毒性,因此使用时需要格外小心。
二氨基甲苯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的分子式为C7H10N2,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7。
二氨基甲苯可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它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二氨基甲苯的用途非常广泛。
在有机合成领域,它是合成聚氨酯的重要原料之一,可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涂料、粘合剂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作染料中间体,用于合成染料和颜料。
在医疗领域,二氨基甲苯可以用于合成一些药物,如抗生素和镇痛药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作毛发生黑剂,使头发变黑。
然而,由于二氨基甲苯具有强烈的毒性和刺激性,使用时需要采取安全措施。
操作人员应该穿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实验服和化学防护手套等。
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中毒和火灾事故的发生。
总之,二氨基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强烈的毒性和刺激性,使用时需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染发剂中的化学
染发剂中的化学摘要现在,染发已然成为一种时尚,然而染发依赖着染发剂。
本文研究了染发现象的历史和发展,以及染发产品的变迁。
通过对染发剂的原料,以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的了解到染发剂中所包含着的化学知识。
加深对染发和染发剂的认识,从而加深了解染发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如果要染发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染发染发剂化学前言染发现象,早已经从从前的那个中年人需要把白头发染黑的现象,过渡到了染发成为一种时尚、普遍的行为了。
年轻人,通过改变发色来改变心情,来搭配不同的服饰和妆容;老年人,通过将不断长出的白发染黑的方式来使得自己显得年轻。
总而言之,染发,不仅是现在的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趋势。
然而,染发是怎样通过染发剂染色的呢?染发剂是否与头发中的成分发生作用呢?染发剂中含有那些成分呢?染发需要注意的问题呢?上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加深对染发剂的了解,其实也可以更好的加深对自身健康的保护。
一染发(1)历史:古埃及的法老陵墓出土的最古老的文献和实物证明了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染色产品。
当时的妇女们已开始用指甲花叶制作的粉末来涂抹指甲和染发。
还知道古埃及人使用其他植物提取物和金属化合物来改变发色。
与古埃及人同时代的许多其他民族也使用相同的染发方法。
印度和波斯就曾经非常盛行使用指甲花染料给手指甲、头发和足底染色。
希伯来人也经常使用这种植物。
不仅妇女和小孩使用,男人们也非常热衷,特别用于染胡须。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还使用其他植物提取物,例如来自核桃和接骨木果的提取物。
他们也使用矿物质和金属,如铅,汞,或铜,甚至还有从烧焦的蚂蚁卵中的动物成份。
(2)分类染发分植物和化学性质,植物的特色是不伤害身体,缺点是颜色单一。
化学染发污染严重,而且破坏血液系统。
植物染发已经被逐渐的被人们接受,而且,宣传植物染发和研究植物染的机构已经越来越多。
化学染发改变的是头发的自身结构和腐蚀头皮的过程,氨腐蚀和侵害毛囊。
植物染发是物理过程,滋养元素像一层膜一样附着在头发和头皮上,滋养和呵护头发,滋养毛囊。
TDI的生产工艺
TDI的生产工艺一、TDI的合成工艺流程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1930s由O.Bayer首先合成和使用的芳香族有机二异氰酸酯之一。
它是由甲苯经连续二硝化、还原、光气化而制得。
TDI主要存在2,4-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两种异构体。
根据两种异构体的含量不同,分别以TDI-65、TDI-80和TDI-100三种商品形式出售,而以80/20混合物为主。
三种TDI异构体产品的工业化光气法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工艺流程描述以甲苯为基础原料合成TDI,需经过一段硝化反应,结晶分离后财经过二段硝化反应、还原反应和光气化反应等几步合成出TDI,基本反应程序如下:(1)硝化反应使用25%~30%至55%~58%的硝酸硫酸的混合酸与甲苯反应,可生成二硝基甲基,本过程分为一段硝化和二段硝化。
一段硝化使之生成一硝基甲苯,反应比较容易进行,而二段硝化反应条件则要苛刻得多,硝酸在混酸中的比例必须加大,通常它与硫酸的混合比例将达到60%。
生成的二硝基甲苯应经过无离子水进行水洗、碱洗等后处理步骤,脱除重金属等杂质进行提纯,如若要生产2,4-TDI,在硝化产物阶段就应该采用结晶等方法将2,4-二硝基甲苯从混合物中单独分离出来。
(2)还原反应在二硝基甲苯中间体中中加入甲醇溶剂和2%(质量)雷尼镍(Raney Ni)催化剂的悬浮液,采用中压连续加氢法,在100℃下反应,生成物一部分进行循环,一部分则除去催化剂后蒸馏而获得二氨基甲苯中间体。
早期采用的硫酸铁粉还原法,因收率低、铁粉废渣污染等原因,现已逐渐被淘汰。
(3)光气化反应MDI、TDI等大吨位异氰酸酯产品生产所广泛采用的是液相直接光气化生产工艺。
将二氨基甲苯溶于氯苯或二氯苯溶剂中,通入干燥的氯化氢气体,使之生成含75%左右的二胺盐酸盐浆状物,然后通入光气,使之在较缓和的条件下进行光气化反应,光气用量约为理论量用量的2~3倍,以有利于反应。
过量的光气经二氯苯或氯苯吸收,副产氯化氢经水吸收后再循环利用。
2017世界卫生组织-2类致癌物清单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时间(年)
亚类
1
Acrylamide
丙烯酰胺
1994
2A
2
Adriamycin
阿霉素
1987
2A
3
alpha-Chlorinated toluenes (benzal chloride, benzotrichloride, benzyl chloride) and benzoyl chloride (combined exposures)
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
2010
2A
70
Silicon carbide whiskers
碳化硅晶须
2017
2A
71
Styrene-7,8-oxide
7,8-氧化苯乙烯
1994
2A
72
Teniposide
替尼泊苷
2000
2A
73
Tetrabromobisphenol A
四溴双酚A
In prep.
2A
2010
2A
36
Ethylene dibromide
二溴乙烷
1999
2A
37
Frying, emissions from high-temperature
油炸,高温排放
2010
2A
38
Glycidol
缩水甘油
2000
2A
39
Glyphosate
草甘膦
2017
2A
40
Hairdresser or barber (occupational exposure as a)
5-甲氧基补骨脂素
1987
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工艺
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工艺
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是一种常用于染料、医药和有机合成领
域的化学物质。
下面是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的简要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首先准备苯甲醛和硫酸为原料。
2. 缩合反应:将苯甲醛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和催化剂促进剂,通过加热并搅拌使反应进行。
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缩合反应会发生,生成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
3. 结晶和分离:经过缩合反应后,将反应混合物进行结晶,使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从溶液中析出。
之后,通过过滤等方式
将固体产品与溶剂分离。
4. 干燥和粉碎:将分离得到的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干燥至一
定的水分含量,以防止产品吸湿。
然后将干燥的产物进行粉碎,得到所需的细粉末。
5. 质量检测:对所得的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进行质量检测,
包括外观、含量测定、纯度等方面的指标。
6. 包装和存储:将符合质量标准的2.5二氨基甲苯硫酸盐产品
进行包装,并储存于干燥、阴凉的场所,避免光照和潮湿。
需要注意的是,该工艺流程只是一个简化的描述,实际生产过程还可能涉及更多的步骤和参数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pdmat五-二甲基氨钽 分子式
pdmat五-二甲基氨鉭分子式PDMAT(五-二甲基氨鉭)是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式为Ta(N(CH3)2)5。
它是一种具有金属-有机桥键的配合物,由五个二甲基氨基(N(CH3)2)配体与一种钽原子形成。
PDMAT是一种重要的前体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钽金属、钽氮化物、氮化钽薄膜等材料。
本文将对PDMAT的化学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性质PDMAT是一种无色至黄色固体,其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
它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甲苯、苯、二甲苯等,但不溶于水。
PDMAT是一种很稳定的化合物,可以在常温下储存数年而不分解。
它的热稳定性很好,高温下几乎不分解。
PDMAT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可以在室温下挥发。
二、合成方法PDMAT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钽甲醇烷基化法和钽氯甲基化法。
1、钽甲醇烷基化法钽甲醇烷基化法是将钽盐与甲醇中的烷基硼酸酯反应得到的。
此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废气少等优点。
合成步骤如下:(1)将钽五氯化物(TaCl5)和甲醇放入反应瓶中,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反应,生成钽甲醇配合物(Ta(OCH3)5Cl)。
TaCl5 + 5 CH3OH → Ta(OCH3)5Cl + 5 HCl(2)将得到的钽甲醇配合物与二甲基胺(DMA)在甲苯中缩合,反应得到PDMAT。
钽氯甲基化法是利用钽五氯化物与氯甲烷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反应得到PDMAT,反应条件较硬,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钽四氯化物(TaCl4)。
合成步骤如下:三、应用PDMAT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前体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各种钽相关的材料。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
1、制备钽金属PDMAT可以在氢气氛围下还原得到高纯度的钽金属。
钽金属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高熔点、高硬度等特性,在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制备钽氮化物PDMAT可以在氨气氛围中热分解得到钽氮化物,其结构为六方密堆积(HCP)结构。
钽氮化物具有良好的热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制备耐高温和耐腐蚀性材料。
2-6-二氨基甲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将泄漏物清扫进容器中。如果适当,首先润湿防止扬尘。小心收集残余物,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不要让该化学品进入环境。个人防护用具:适用于有害颗粒物的P2过滤呼吸器。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使用槽(罐)车运输时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运输工具上应根据相关运输要求张贴危险标志、公告。
闪点(℃)
42
爆炸)
无资料
爆炸下限(g/m3):
无资料
危险特性
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燃烧时,生成氮氧化物有毒烟雾。
建规火险分级
丙类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无资料
灭火方法
灰白色晶体。
熔点(℃)
104-106
相对密度(水=1)
1.107
沸点(℃)
289
饱和蒸气压(kPa)
2.13(150℃)
溶解性
无资料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TDI的生产技术及市场现状
TDI的生产技术及市场现状TDI是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简称,有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两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分子式为C9H6N2O2。
TDI商品是由两种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以组成TDI-65/35、TDI-80/20和TDI-100三种品质。
TDI是制造聚氨酯的重要基础化工材料,由于TDI生产和投资大,科技水平高,因此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两大一高”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建筑、汽车、涂料等领域。
1 TDI的生产工艺TDI有光气法和非光气法两种生产工艺。
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巴斯夫、拜耳、三井武田、陶氏化学等少数跨国公司拥有TDI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
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同开发异氰酸酯生产工艺,掌握了TDI的生产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长期垄断TDI生产工艺的状况。
1.1 光气法光气法包括气相光气法和液相光气法两种。
国内的Bayer、中国蓝星、甘肃银光和烟台巨力的生产采用的是液相光气法。
光气法主要包括五个重要的工段:光气的生成、二硝基甲苯(DNT)的贪成、DNT与氢反应生成甲苯二胺(TD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合成、TDI的提统。
1.1.1 光气的生成在一定的温度下,氯气与一氧化碳发生催化反应生成光气,反应方程式为CO+Cl2=COCl2,煤基碳和椰壳炭常用作催化剂,此反应要求CO和Cl2的纯度较高,需要精制出去原料里的氢和水分等杂质,因为水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和次氯酸会腐蚀设备,还有可能会引起光气与氯气的泄露,造成人员损伤。
1.1.2 二硝基甲苯(DNT)的合成目前,TDI商品主要是以T-80为主,T-65为辅。
TDI的工业生产通常是从甲苯的硝化开始的,硝化方法有两种,即二步硝化法和一步硝化法。
(1)二步硝化法将55%-58%的硫酸与25%-30%的硝酸混合,使其与甲苯在35-45℃下进行硝化反应,反应生成三种硝基苯化合物,分别是对硝基甲苯、邻硝基甲苯和间硝基甲苯。
2,5二氨基苯甲酸合成
2,5二氨基苯甲酸合成
2,5-二氨基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如何通过合成路线制备2,5-二氨基苯甲酸。
1. 合成方法
一种常用的制备2,5-二氨基苯甲酸的方法是通过硝基苯的还原和氧化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
将硝基苯和还原剂(如铁粉)混合,加热回流,得到苯胺。
将苯胺与醋酸反应,得到苯乙酰胺。
将苯乙酰胺与氧化剂(如硝酸)反应,得到2,5-二硝基苯甲酸。
将2,5-二硝基苯甲酸还原,得到2,5-二氨基苯甲酸。
实验操作
(1)制备苯胺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硝基苯和铁粉,加热回流,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以避免过度还原或烧焦。
(2)制备苯乙酰胺
在搅拌下将苯胺与醋酸混合,加热至沸腾,回流一定时间。
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收集结晶。
(3)制备2,5-二硝基苯甲酸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苯乙酰胺和硝酸,加热至沸腾,回流一定时间。
然后冷却至室温,用水洗涤固体,干燥得到2,5-二硝基苯甲酸。
(4)还原2,5-二硝基苯甲酸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5-二硝基苯甲酸、铁粉和水,加热回流一定时间。
然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收集固体。
3. 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得到一定量的2,5-二氨基苯甲酸。
可以通过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表征。
产物的纯度可以通过重结晶等方法进一步提高。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等。
另外,需要使用合适的试剂和设备,以确保实验安全和准确性。
GC-MS法测定复合包装袋材料中的二氨基甲苯
持 3 n进样 口:O ̄ 以氦气 为载气 , mi; 2O C; 纯度> 9. 9 ; 999 流
量 10mL mi . / m不分流进样 ; 进样量 1 0 。 ./ A 质谱条件 : 电离方式为 E 7 e , I, 0V 离子源温度 2 o 3 ̄ C。
提 取 离 子 扫 描 : 剂延 迟 4 n 扫描 离 子 m/- 2 5 溶 mi; z 4 - 百 灵 外标法 , 峰面 积定 量 。
装 过 食 品所 包 装 袋 : 口 , 食 品 移 出 , 清 洗 至 无 污 剪 将 用 物 , 用 蒸 馏 水 洗 三 次 , 干 按 2 /m2 算 装 入 蒸 馏 水 , 再 淋 mL c 计
热封 口。
2 结 果 和 讨 论
2 1色谱 条 件 的 选 择 .
关 于 色谱 柱 和 柱 温 等 参 数 , 献 中 已有 诸 多 介 绍 , 处 文 此
生标准 [] S .北 京 : 国标 准 出版 社 ,98 中 1 8.
[] 4 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G 5 0. B 09
19 0 3 品包装袋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 ] 1—20 食 s .北京 : 中国标准 出
版 社
E ] 小 娟 , 长美 . 合食 品包 装 袋 中二 氨 基 甲苯 的 毛 细管 柱 S李 周 复
气相色谱 方 法 的研 究 [ ] J .中国卫 生检 验 杂 志, 0 6 1 7 , 9 20 , 6( ) 74
—
75 9
图 1 标 准 品色 谱 图
量取备 用 试 样 5 . m 置 于 分 液 漏 斗 中 , 入 lg 0 O L, 加 O
0 引 言
2,6-二氨基甲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6-二氨基甲苯化学品英文名:2,6-toluenediamine;2-methyl-m-phenylenediamine化学品别名:甲苯-2,6-二胺;2,6-甲苯二胺CASNo.:823-40-5ECNo.:212-513-9分子式:C7H10N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可能有损伤胎儿或胚胎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敏化作用,类别1;生殖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收集溢出物。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
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品、易制毒、易制爆、爆炸品全分类2015版)(2)(1)
101-54-2 2582-30-1 23321-74-6 7782-89-0 5329-14-6 2763-96-4 1111-78-0
51-83-2 580-17-6 90-41-5 92-67-1 75-39-8 141-43-5 929-06-6 1336-21-6
备注 重点监
92-59-1 101-82-6 2116-65-6 100-53-8
115-31-1
371-86-8
71-23-8 67-63-0 78-90-0 109-76-2 1569-02-4 109-77-3 2757-18-8 463-49-0 1663-67-8 141-57-1 107-34-6
剧毒
100-63-0 622-44-6 106-51-4 3497-00-5 696-28-6 98-05-5 89-32-7 532-28-5 990-73-8 1943-82-4 140-29-4 536-74-3
100-42-5
103-80-0 110-86-1
53558-25-1
109-97-7 616-45-5
丙烯酸叔丁酯
2-甲基氮丙啶;2-甲基乙基亚胺;丙基亚 胺 氯化丙酰 N,N-二甲基对苯二胺草酸;对氨基-N,N-二 甲基苯胺草酸
107-12-0 123-38-6 107-19-7 59355-75-8 471-25-0 79-09-4 123-62-6 554-12-1 2408-20-0 105-37-3 637-78-5 540-42-1 105-68-0 590-01-2 624-54-4 591-34-4
1333-39-7 139-02-6 80-17-1 98-09-9 768-56-9 135-88-6 98-83-9 90-43-7 1631-84-1 108-98-5 100-57-2 98-13-5 100-58-3 824-72-6 103-8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二氨基甲苯化学品安全
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5-二氨基甲苯
化学品英文名称:2,5-diaminotoluene
中文名称2:甲苯-2,5-二胺
英文名称2:toluene-2,5-diam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652
CAS No.:95-70-5
分子式:C7H10N2
分子量:122.17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
对呼吸道、粘膜、皮肤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及时换洗工作服。
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结晶。
熔点(℃):64
沸点(℃):274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热苯。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染料中间体。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氯仿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61800
UN编号:1709
包装类别:O53
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纤维板桶、胶合板桶、硬纸板桶;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这部分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