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甘蓝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因子分析

数、 球高 、 球径 、 球形指数 、 中心柱长 、 中心柱长/ 球高 、 紧实度 、 生育 期和叶球质量 等 1 0个性 状进行遗传 相关分
析, 结果表 明: 甘蓝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 高的遗传 多态性 , 变异系数 ( v 范围为 6 9 % ( 高)~2 .4 其 c ) .7 球 5 4 %
( 球径 ) 遗传力为 2 .2 球高)~ 77 % ( ; 2 5 %( 9 .9 生育期 ) 除球高外 , ; 其他 9个性状之 间存 在较为 紧密 的相关关
系。因子分析表明 : 1 0个农艺性状集约于 3个主因子上 , 。 F 为丰产 因子 , 中心柱长因子 ,, F为 F 为球高 因子 , 这
江西 农业大 学学报
2 1 ,3 2 :2 8— 2 3 0 13 ( ) 0 4 0 5
ht / xe a . a .d .n t / u boj u eu c p: x
E — mal nd b 7 5@ sn . o i: x 7 7 i a c m
Aca Ag iu u a ie s ai J n x e ss t rc h r e Unv r i t i g in i t s a
rne o 2 5 % ( edhih)t 9 .9 ( r t p r d .E cp edh i t teo e t i a a gdf m 2 .2 r h a e t o 7 7 % go h ei ) xet a e h , h t r r t h d g w o h g h 9 as
( ee bea dFo e Istt, i gi cd m f giu ua Si cs N n hn 3 2 0 C ia V gt l n l r ntu J nx A ae yo A r l rl c n e , a ca g 0 0 , hn ) a w i e a ct e 3

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及进展片

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及进展片

八 展望
经过50多年的 不断探索,甘蓝雄 性不育的应用研究 已取得显著效益, 新品种如雨后春笋 层出不穷,但是其 基础研究还有待进 一步完善。
为了今后更充分地将甘蓝雄性不育应用于优 势育种、基因改良等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其基 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甘蓝雄性不育机理尚处于研究中,例如不 育性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的具体关系尚不明确; 至于激素诱发雄性不育发生的机制也有待进一 步深入研究。
由隐性雄性不育 基因控制的材料其 侧交后代最多达到 的可育株,如用该 材料配制杂交种, 需拔除 的可育株, 费工费时,实际应 用困难。
而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把雄性不育基因转 入甘蓝获得雄性不育植株方面,由于基因 的作用点是基因组 ,所表现的雄性不育为 核基因所控制,具有核基因的主要特点, 不育性在后代中表现分离,则将对这种新 种质的直接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加以改善。
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及利用
一、背景介绍 二、甘蓝雄性不育的分类 三、甘蓝雄性不育系的来源 四、甘蓝雄性不育的基础研究 五、甘蓝雄性不育的选育 六、甘蓝雄性不育的育种应用 七、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八、展望
一 背景介绍
甘蓝属十字花科
(Cruciferae)芸薹属 (Brassica )的一二 年生蔬菜,是栽培历 史最长、面积最大的 蔬菜之一。 甘蓝类蔬菜风味品质独 特,含丰富的维生素、 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 成分,其维生素C的含 量更为蔬菜之首。
当前虽然在胞质 雄性不育、细胞核 雄性不育以及通过 分子生物学技术培 育雄性不育系等方 面的研究取得了一 定的成功,但仍存 在不少的问题需要 做进一步的研究。
1.胞质雄性不育 虽然能获得百分之 百的不育株,但由 于它自身存在的一 系列的缺点对它的 应用构成了严重的 障碍,今后仍需改 进和寻找更好的胞 质不育源,并在研 究中进一步扩大对 回交父本的筛选。

优质高产抗病甘蓝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

优质高产抗病甘蓝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

优质高产抗病甘蓝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市场销售中。

然而,甘蓝的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成为制约甘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如何选育出抗病、高产、品质优良的甘蓝新品种,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在甘蓝种质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方面,也需要进行创新研究,以支持甘蓝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优质高产抗病甘蓝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提高甘蓝的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提升甘蓝产业的发展水平。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甘蓝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鉴定。

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现有的甘蓝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筛选,以寻找适合高产、抗病的优质育种材料。

2. 甘蓝新品种选育。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育种的方法,对甘蓝种质资源进行交配和选择,选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具有高产、抗病能力和优良品质的新品种。

3. 甘蓝抗病性研究。

通过病菌分离、鉴定和抗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不同甘蓝品种对病害的抗性,以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优质品种。

4. 甘蓝产量、品质评价。

通过田间实验和市场调研,对选育出的甘蓝新品种进行产量、品质评价,确定其种植适宜地区和市场营销策略。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对于促进优质高产抗病甘蓝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高我国甘蓝产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预计能够培育出具有高产、抗病性和优良品质的新品种,为甘蓝产业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种质资源。

同时,研究结果将为甘蓝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预计成果:1. 甘蓝种质资源鉴定和筛选结果,提供适合甘蓝优质育种材料;2. 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具有高产、抗病能力和优良品质的新品种,并进行了产量和品质和抗病性评价;3. 研究甘蓝的抗病性及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了我国甘蓝产业的发展。

我国南方地区结球甘蓝的生产及育种现状

我国南方地区结球甘蓝的生产及育种现状

中国蔬菜CHI NA VEGET ABLES 1999(6):34~36 收稿日期:1999-06-09;修回日期:1999-09-263引自农业部农业司1995年编印的《中国蔬菜专业资料(第三号)》调查报告我国南方地区结球甘蓝的生产及育种现状丁万霞 李建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南京210014)摘 要 简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结球甘蓝的生产形势和育种工作现状,并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就确立新的育种目标、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作了阐述。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南方地区 育种目标 结球甘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容易栽培,稳产,耐运输,若采用分批分期栽培,结合贮藏,很容易达到周年供应的目的,所以我国结球甘蓝栽培面积发展较快,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

1 结球甘蓝生产现状1.1 播种面积我国结球甘蓝面积已达25.3万hm 23(不包括台湾省),占全国蔬菜面积的25%~30%〔1〕,其中南方地区结球甘蓝(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16.4万hm 2,占全国甘蓝面积的64.3%。

南方地区结球甘蓝播种面积最大的是四川省7.6万hm 2,其次是江苏省3.3万hm 2,湖南省占第3位1.4万hm 2,云南省居第4位1.1万hm 2,其后是浙江与广西省(区)各0.8万hm 2余。

1.2 栽培品种我国对结球甘蓝的育种研究很重视,早在197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合作育成了我国第1个结球甘蓝一代杂种———京丰1号,并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直至目前仍是南方地区中晚熟春甘蓝及中熟秋甘蓝的主栽品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耐热夏甘蓝新品种夏光已成为南方地区的夏甘蓝主栽品种。

1987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露地越冬栽培且不易先期抽薹的早熟春甘蓝新品种春丰〔2〕,已成为南方地区早熟春甘蓝主栽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春甘蓝中甘11号〔3〕、8398〔4〕等新品种已成为北方早熟春甘蓝主栽品种,且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也有栽培。

甘蓝杂交种两种制种途径育种技术及其特点

甘蓝杂交种两种制种途径育种技术及其特点

甘蓝杂交种两种制种途径育种技术及其特点一、甘蓝自交不亲和系育种技术体系程序步骤1.广泛搜集、鉴定、筛选出优异的基因资源作为育种原始材料。

2.优良自交不亲和系选育雌雄器官正常但开花期自交不结实或结实极少的系统。

优良自交不亲和系的标准:1)自交不亲和系稳定:开花期自交亲和指数稳定少于1(结实数/授粉花数<1)。

2)蕾期自交结实好: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大于5。

3)经济性状整齐优良。

4)自交退化慢,退化程度少。

3 配合力好,杂种优势强。

4 配合力测定(双列杂交选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高的亲本)。

5 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6 自交不亲和系原种繁殖(隔离条件下人工蕾期自交授粉繁殖)。

7 杂交种制种(父母本1:1,隔离1000米)。

二、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1.广泛搜集、鉴定筛选优异的基因资源作为育种原始材料。

2.自交系的选育、连续自交鉴定(1). 自交亲和。

(2). 开花期花粉量大,结实好(每角5粒以上)。

(3). 经济性状整齐优良。

(4). 自交退化慢,退化程度少。

(5). 配合力好,杂种优势强。

3.选择优良的不育源。

标准:a. 不育性稳定;b. 植物学性状正常;c. 雄蕊退化,但其他花器官包括蜜腺正常;d. 能吸引蜜蜂,结实正常。

4. 改良的ogura萝卜胞质不育系选育5. 显性雄性不育DGMS79-399-3不育源不育系选育6. 配合力测定7. 品种比较、区域试验8. 雄性不育系繁殖:纯合不育系×A(亲和系)(蜜蜂)9. 杂交种制种(父母本1:3隔离1500~2000米)三、两种育种技术体系比较1.两种育种技术体系的优缺点:自交不亲和系优点:1)甘蓝广泛存在自交不亲和性基因(50多个S复等位基因);2)互为父母本,父母本种子均为杂交种,不需拔父本;3)育种年限相对短一些,只需连续自交,不要回交。

缺点:1)杂交种杂交率难达到100%;2)自交不亲和系繁殖靠人工蕾期自交成本高;3)长期自交可能引起退化。

甘蓝种子资源描述统计

甘蓝种子资源描述统计

甘蓝种子资源描述统计(实用版)目录1.引言2.甘蓝种子资源的种类和分布3.甘蓝种子资源的特性和利用价值4.甘蓝种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策略5.结论正文1.引言甘蓝(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种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甘蓝种类繁多,包括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多个变种。

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甘蓝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种子资源。

本文旨在对甘蓝种子资源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为今后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2.甘蓝种子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甘蓝种子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白菜种:主要包括大白菜、小白菜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

(2)甘蓝种:主要包括紫甘蓝、绿甘蓝等,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

(3)花椰菜种:主要包括普通花椰菜、西兰花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

(4)其他变种:如球茎甘蓝、红甘蓝等,分布较为零散。

3.甘蓝种子资源的特性和利用价值甘蓝种子资源具有以下特性和利用价值:(1)遗传多样性:甘蓝种子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抗病性:部分甘蓝种子资源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对于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营养价值:甘蓝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4)经济价值:甘蓝种子资源广泛应用于蔬菜、饲料、油料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4.甘蓝种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策略为有效保护和利用甘蓝种子资源,应采取以下策略:(1)资源调查:加强对甘蓝种子资源的调查和收集,摸清资源现状,为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2)遗传资源保存:建立甘蓝种子资源库,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保存,确保资源安全。

(3)育种研究:利用甘蓝种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开展育种研究,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的新品种。

(4)推广应用:加大对甘蓝种子资源的推广力度,提高其在蔬菜生产、饲料加工、油料等领域的应用水平。

我国结球甘蓝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我国结球甘蓝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俗称甘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的一个变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在16世纪传入我国。

由于结球甘蓝的适应性及抗逆性强,稳产,耐贮运,若采用分期栽培结合贮藏加工,容易达到周年供应的目的,所以,我国的结球甘蓝栽培发展很快,已遍及全国各地。

结球甘蓝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在蔬菜的周年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国对结球甘蓝的育种研究很重视,在50年代就开展了结球甘蓝的杂优利用研究。

江苏省农科院、旅大市农科所、西安市农科所等单位先后报道结球甘蓝品种间杂种一代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上海市农科院在60年代初于黑叶小平头上获得了103和105两个自交不亲和系材料。

1973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合作,育成了我国第一个结球甘蓝F1品种--京丰一号,并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进行杂种利用的同时,各科研单位对结球甘蓝的经济性状及其遗传力进行了研究,同时开展了制种技术的研究。

70年代末,我国甘蓝的杂优利用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北京、上海、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湖北以及浙江等省、市、自治区的蔬菜科研及教学单位先后选育出100多个类型的自交不亲和系材料,育成了一大批优良的F1品种,如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所合作育成的京丰一号、报春、园春、庆丰、双金、秋丰等早、中、晚熟配套的甘蓝杂种一代,上海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抗病、耐热的夏光甘蓝,陕西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秦菜1号、秦菜2号甘蓝。

这些F1品种整齐度好,较普通地方品种增产20%~30%,所以逐渐取代了生产上使用的地方品种。

据1985年底不完全统计,我国甘蓝的杂种一代品种覆盖面积已达到栽培面积的85%。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把抗病育种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1983年,甘蓝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被列入"六五"国家攻关项目。

甘蓝主要品种鉴定与遗传纯度快速检测的开题报告

甘蓝主要品种鉴定与遗传纯度快速检测的开题报告

甘蓝主要品种鉴定与遗传纯度快速检测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甘蓝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丰富、适宜栽培、易于存储等特点。

甘蓝的品种较多,多用于食用、医药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甘蓝的观赏价值也很高,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为了确保甘蓝品种的质量和遗传纯度,需要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纯度检测。

品种鉴定可以确定甘蓝的品种、特征和性状,保证品种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遗传纯度检测可以保证种子和幼苗的纯度,防止杂交和突变等因素对甘蓝产生影响,同时提高甘蓝的生产效益。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快速、准确的甘蓝品种鉴定和遗传纯度检测方法,以提高甘蓝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3. 研究内容和方法(1)甘蓝品种鉴定: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对不同品种的甘蓝进行鉴定。

其中,形态学特征包括植株形态、叶片形态、花序形态等,生理生化特征包括光周期反应、耐寒耐旱性等,分子生物学特征包括基因型、遗传标记等。

结合这些特征,对不同品种的甘蓝进行品种鉴定。

(2)甘蓝遗传纯度检测:采用种子测定、同工酶电泳、PCR等方法进行甘蓝遗传纯度检测。

其中,种子测定方法可以统计种子的表面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纹路等;同工酶电泳方法可以测定甘蓝的酶活性和酶带条带数,判断甘蓝种子的同工酶基因型;PCR方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遗传纯度检测,可以检测甘蓝各个位点的分子标记,对亲本和后代进行遗传分析。

4.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开发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甘蓝品种鉴定和遗传纯度检测方法,对保证甘蓝的品种真实性、遗传纯度,提高甘蓝的生产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甘蓝类蔬菜育种团队50年发展的几点体会

甘蓝类蔬菜育种团队50年发展的几点体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团队(以下简称甘蓝类蔬菜育种团队)建立于1970年7月,至今已50年。

现有老中青成员10人,是我国蔬菜科技界持续时间最长、成果丰硕的科研团队之一。

甘蓝类蔬菜育种团队自成立以来,始终以蔬菜产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团结协作,积极工作,在甘蓝遗传育种应用基础理论、优异种质挖掘和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

搜集国内外甘蓝种质资源超过3 000份,挖掘出北京早熟、金早生、黑叶小平头、黑平头等优异种质300份以上;创制出01-20、02-12、21-3、87-534、CB201等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的优异骨干亲本。

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技术上取得突破,利用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源和引进的优良Ogura 细胞质雄性不育源,建立了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开展生物技术育种,建立了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开发了与抗性、育性、品质等重要甘蓝农艺性状紧密连锁的10余个分子标记用于育种,为提高甘蓝育种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培育出我国第1个甘蓝一代杂种京丰1号以及中甘11号、8398、中甘21为代表的4代甘蓝新品种30余个,实现了春、夏、秋、冬新品种全覆盖,改变了我国甘蓝优良品种完全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推广667万hm 2(1亿亩)以上。

获得我国蔬菜科技领域唯一的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论文60余篇;近年又在甘蓝抗枯萎病、抗根肿病、耐寒越冬育种和青花菜育种上获得重要进展。

为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提高蔬菜育种科技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荣获“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优秀创新团队”奖、“全国农业农村先进集体”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创新团队”奖。

甘蓝类蔬菜育种团队之所以能取得以上的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 坚持以产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的研究方向坚持与时俱进的以产业为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方智远,院士,专业方向:蔬菜遗传育种 收稿日期:2020-10-28;接受日期:2020-12-09*本文是作者2020年1月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发表时作了少量修改。

“十二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十二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十二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杨丽梅;方智远;庄木;张扬勇;吕红豪;刘玉梅;李占省【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选育出一批优异的甘蓝育种材料,建立了高效的甘蓝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了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甘蓝规模化制种,培育出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甘蓝新品种,应用基础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从甘蓝种质创新、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了过去5年间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甘蓝;遗传育种;育种技术;新品种;综述【作者】杨丽梅;方智远;庄木;张扬勇;吕红豪;刘玉梅;李占省【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营养丰富,适应性及抗逆性均较强,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年种植面积约90万hm2。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项目、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一些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我国甘蓝遗传育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10余项,育成通过国家鉴定的新品种20余个。

通过田间和人工鉴定、自交分离纯化筛选技术,结合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建立并完善了甘蓝的优质、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技术体系及雄性不育等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我国甘蓝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水平,在雄性不育利用及抗病、抗逆育种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甘蓝型蔬菜品种的遗传改良与栽培技术

甘蓝型蔬菜品种的遗传改良与栽培技术

甘蓝型蔬菜品种的遗传改良与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加深,蔬菜在餐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甘蓝型蔬菜(Brassica oleracea)是其中一类备受青睐的蔬菜。

它们是十字花科的一种,包括了许多品种,如花椰菜、卷心菜、甘蓝、西兰花等,这些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习惯下各有风味,且都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品种甘蓝型蔬菜的需求,种植者和科学家对这些品种开展了遗传改良和改良后的栽培技术研究。

遗传改良是为了选育更好的品种,以使之更适用于特定的环境和不同的消费群体。

相对于传统的改良方法,如手动混合和选择,现代遗传改良方法,如基因编辑和遗传工程,可以大大加快建立新品种的步伐。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工具,使用CRISPR/Cas9系统切割DNA,然后通过自我修复过程来改变某些基因,使特定品种达到更好的特征。

在甘蓝型蔬菜中使用基因编辑已经取得了成功,如通过删除花椰菜中的谷氨酸酰胺合成酶1(GLO1)基因,使它的深色变浅,颜色更接近白色。

使用遗传工程技术改变甘蓝型蔬菜的组成,让人们更易于消化和吸收其中的营养元素。

例如,改变甘蓝中的硫代葡萄糖酸酶基因,可以增加其中的芝麻素含量,这些做法短时间内可以在植物种类和人群中维持更高水平的营养水平。

这种遗传改良可以通过其他人工选择行为和交叉涉及到的代数时间来实现,但是这种工作现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除了遗传改良,改善甘蓝型蔬菜的特性还必须包括基因选择、遗传育种和品种保护。

遗传育种方法是通过选择具有特定性状的植物来改变它们的基因组,并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品种组合起来以形成新品种。

这通常涉及在许多代和区分环境中的育种工作。

移植重要的遗传信息,如抗菌素耐药性或各种化学反应,不仅可以获得生产率更高的植物,也能够更少地依赖化学工具来满足种植者的期望。

品种保护包括在当地和地区内注册品种来保护改进的生产资产和产权。

这些措施提供了实施基因选择和遗传改良的机制,以便种植者能够决定如何最好地邀请公众消费者,以及哪些蔬菜将在未来的农场和市场上取代其他品种。

我国结球甘蓝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我国结球甘蓝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我国对结球甘蓝地育种研究很重视,在年代就开展了结球甘蓝地杂优利用研究.江苏省农科院、旅大市农科所、西安市农科所等单位先后报道结球甘蓝品种间杂种一代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明显地杂种优势,上海市农科院在年代初于黑叶小平头上获得了和两个自交不亲和系材料.年,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合作,育成了我国第一个结球甘蓝F品种京丰一号,并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在进行杂种利用地同时,各科研单位对结球甘蓝地经济性状及其遗传力进行了研究,同时开展了制种技术地研究.年代末,我国甘蓝地杂优利用研究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北京、上海、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湖北以及浙江等省、市、自治区地蔬菜科研及教学单位先后选育出多个类型地自交不亲和系材料,育成了一大批优良地F品种,如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所合作育成地京丰一号、报春、园春、庆丰、双金、秋丰等早、中、晚熟配套地甘蓝杂种一代,上海农科院园艺所育成地抗病、耐热地夏光甘蓝,陕西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地秦菜号、秦菜号甘蓝.这些F品种整齐度好,较普通地方品种增产~,所以逐渐取代了生产上使用地地方品种.据年底不完全统计,我国甘蓝地杂种一代品种覆盖面积已达到栽培面积地.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把抗病育种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年,甘蓝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被列入"六五"国家攻关项目.对育种目标提出了较高地要求:所选育地新品种除了需丰产、优质以外,要求抗~种病害.我国主要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地方法来筛选抗源材料,并利用其来配制新组合,育成了一批抗病、优质、丰产地新品种.据统计,在年代,我国新育成各类型地结球甘蓝新品种共个.由于这些新品种在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原有同类品种,很快得以推广应用.据年底地不完全统计,这些品种已累计推广应用九千多万亩,有些品种已成为生产上地主栽品种,如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地"春丰"甘蓝、上海农科院园艺所选育地"争春"甘蓝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露地越冬栽培地春甘蓝主栽品种,取代了鸡心、牛心等尖头型甘蓝品种.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选育地"中甘号"""占我国北方早熟春甘蓝种植面积地~.这一时期,在进行品种选育同时,对结球甘蓝地遗传生理,育种技术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不同类型地结球甘蓝栽培技术也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到了年代,我国结球甘蓝育种地研究在各方面又有了长足地进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新品种选育在"八五"期间,我国新选育地不同类型地春秋甘蓝新品种十多个,其中国家"八五"甘蓝育种攻关组选育出新品种及新组合个:春甘蓝新品种"春雷"、"",新组合"延春"、""、"",秋甘蓝新品种"西园号"、"东农",新组合""、""."春雷"和""都属圆头型品种,抗干烧心病,不易先期抽薹,叶质脆嫩,不易裂球,较对照品种增产以上.春雷适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露地越冬栽培,也适于黄河以北地区春季保护地或露地种植""适于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春季种植或保护地种植,两品种均表现了良好地适应性."东农"是国内首次育成地可抗三种病害(黑腐病、、)、丰产、优质地中晚熟秋甘蓝."西园号"是国内首次育成地耐根肿病地品种,它比原来品种抗性更强,适应性好,在几年时间内就推广应用了万亩,将逐渐成为生产上地主栽品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育种技术研究方智远等对甘蓝自交不亲和基因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认为治田辰夫遗传分类可作为分析甘蓝不亲和基因型地一种依据,但对制种地不亲和性标准和遗传分析时地标准是否统一提出质疑.方智远、鲁玉妙等分别对良种繁育技术提出了具体地要求,并在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工作中有了突破性进展,选出了几份不育株率达地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地雄性不育材料.大连市农科所育成亮叶甘蓝自交系,刘玉梅等发现了一隐性基因控制地白花甘蓝材料.沈思宁、李成琼、秦智伟等分别对不同甘蓝自交系杂交组合地杂种优势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中心柱、帮叶比、开展度等地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认为维生素C等主要品质性状都存在细胞质效应.进一步探讨了叶球纵径、横径及紧实度等数量性状与产量地相关性,认为叶球纵径、横径、紧实度对叶球产量地直接通径系数较大,外叶数、中心柱长对叶球产量地直接通径系数较小,纵径对叶球产量影响最大,但纵径和中心柱地相关系数达,故选择纵径长和中心柱短地材料,才能提高选育高产品种育种工作地效应.对甘蓝地裂球性、帮叶比测定方法,主要品质地鉴定方法和标准进行了统一规定,为新品种地选育提供了一个统一标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甘蓝病原及抗病性鉴定在以前地研究基础上,对甘蓝病毒病地毒原种群进行了鉴定,明确了为我国地主要病毒,发病率最大,地田间发病率在显著上升,华北地区有明显地加重趋势,与或复合感染普遍存在.对地株系进行了分化,按中国寄主谱划分,有普通株系、甘蓝株系、花椰菜株系和芜菁株系,按寄主谱划分有、、、四个株系.改进了地提纯方法.对黑腐病病原细菌及各地地菌株进行鉴定,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致病力分化研究,取得了新地进展.认为黑腐病加重和种子带菌传病有直接地关系,种子带菌是田间最重要地初侵染源.菜青虫是田间黑腐病地再侵染地重要媒介.环境条件对发病程度地影响较大,不同菌株地致病力普遍存在差异,不同来源地菌株致病性分化显著.明确了甘蓝对黑腐病地抗性受对基因控制,对抗病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开展了抗根肿病育种研究,对根肿病地病菌菌株性状、形态、致病力进行研究鉴定,对根肿病地苗期接种方式,病情分级标准进行了探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原生质体培养及外源基因导入进一步探讨较好地原生质体提取及培养条件,认为酶地成分和浓度对原生质体地产量及质量地影响很大,对采用组织培养建立试管苗地保存和繁殖系统,远缘杂种地幼胚培养及快繁都有进一步地研究.认为由、和组成地激素组合能高频率地诱导不定芽发生,采用农杆菌介导法把基因导入甘蓝无菌苗子叶,初步获得转基因植株,并为抗虫育种提供了一种思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随着可持续发展农副业战略地实施和追求较好地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和农户对蔬菜种植日趋重视,蔬菜栽培面积逐年增大.结球甘蓝地反季节栽培面积也迅速增加,随着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抗病品种,和田间蔬菜作物地多样化以及复种指数地提高,造成了病害和虫害在蔬菜作物上地为害日趋复合化、多样化,为害程度也日趋严重.人们对蔬菜品种地种性有了更高地要求.要求结球甘蓝有比主栽品种早熟天左右地春甘蓝,且耐先期抽苔和品质要更好,夏甘蓝能在~月分批上市,耐热、抗病,秋甘蓝要求能密植,单球重公斤左右,优质、抗病、高产.为了培育出现代农业生产上要求地具有高产、高效、优质地"两高一优"地新品种,并提高育种水平,我国地结球甘蓝育种工作在今后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研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根据生产上对品种地要求,对收集、保存地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采用杂交和自交纯化,利用种质资源创造出新地育种材料,根据多种病害复合感染地特点,把抗病性和抗虫性、丰产性、优质和抗逆性较好地结合起来.选育出符合要求地结球甘蓝新品种、新组合.选育地春甘蓝应具有更强地冬性,比主栽品种早熟天左右,抗干烧心,耐先期抽苔和品质更好;夏甘蓝能在~月分批上市,耐热、抗病;秋甘蓝要求能密植,单球重公斤左右,优质、抗病、高产,熟性配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采用基因导入、远缘杂交、辐射诱变及原生质体培养、幼胚培养和试管受精技术,继续进行抗病、抗虫基因地导入,抗病性突变体地筛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把抗虫、耐寒、抗热、耐盐等抗逆基因导入结球甘蓝品种中,创造新地育种材料.对夏秋甘蓝地抗虫研究可以从避虫、拒食及生物杀虫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选育具抗性地材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甘蓝地性状遗传方式进一步进行研究,采用、等分子术绘制其基因图谱,结合不同材料地组合力及遗传力地分析,提高改造综合性优良地基因型地能力,有目地选育优良地自交不亲和系,改良胞质不育雄性不育系及显性核不育雄性不育系.深入探索打破自交不亲和性,降低亲本繁殖成本地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对主要病害从植物病理学角度深入研究,包括病原菌地分离、培养、生理生化反应,寄主范围、症状反应、寄主和病原物反应,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和条件,明确各病害地生理小种或株系分化,了解病原种群地变化.从结球甘蓝对不同病害地抗性遗传及生理机制作进一步研究,明确抗性鉴定方法标准和指标.完善多抗性鉴定技术,提出一套准确、快速地苗期多抗性鉴定方法和田间成株期鉴定方法和标准.为加快多抗性品种地选育奠定基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加大品质育种力度,优质地具体指标应数量化,使叶球外观符合当地市场要求,把叶球紧实,中心柱短,不易裂球,叶质脆嫩,粗纤维少,有较高地粗蛋白、,较低地硫代葡萄糖甙列入品质地育种目标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国甘蓝新品种选育与育种技术研究简述

我国甘蓝新品种选育与育种技术研究简述
维普资讯
■ 刘玉梅方智远 我 国甘蓝新品 Nhomakorabea选育与
育种技术研 究简述
甘蓝 足 我 国各 地 广泛 种植 的一 种重 要 叶 比不 少 于 3% 0 、粗 纤维 素含量 比吲类 主栽 “ 八五 ”至 “ 十五 ”期 间 ,育成 的春 甘
蔬 菜 作物 ,据农 业 部 2 0 0 3年 “ 国农业 统 品种 少 l % l % 中 O ~ 5 ,耐 先 期抽 薹 、抗 于烧 心
达 12 万 亩 ( 亩 = /5公 顷) 南于甘 蓝 36 1 11 。
蓝新 品 种 中甘 l、8 9 、中 甘 l 、中甘 2 、 1 38 5 l 计 资料 ”统 计 ,2 0 0 3年我 国 甘蓝播 种面 积 病 ,还 要求 产 量 比 类 对 照 品种 增 产 8 ~ 中甘 l 、中甘 l、东 农 6 5 春蕾 、春 丰 、 % O 2 0、
1% “ 0 。 九五 ”至 “ 五 ”期问 ,除上 述要 求 春 丰 0 7 十 0 、秦 菜 4 等 品种在 我 国春 露地 和 号 部分 品种 ( 中甘 l、中甘 l、中甘 2 ) 如 1 7 1 还 具 有 不 同熟 件 配 套 、 适 于 不 同季 节 栽培 的 外 , 叶 球早 熟性 、耐裂 球性 、叶球 外观 和 保 护 地 甘 蓝 生 产 中 发 挥 了重 大 作 用 ,其 中 将
品 种 , 加之 具 有 适 应 性广 、抗 逆 性 强等 特 内 在 品质 、适 于 u等 作 为 重 要 的 育种 目 点, 它在 蔬菜 周年 供 应 中 占有 重要 地 位 。甘 标 。 蓝 新 品种 选 育 及 育种 技术 的研 究 一 直 受 到
2优 良 1 杂 交新 品 种 的选 育 在 中 . 代

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新品种及其繁育技术

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新品种及其繁育技术

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新品种及其繁育技术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庄木;张扬勇;孙培田【摘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几乎都是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育成的。

21世纪初,一些国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新品种开始面市。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甘蓝雄性不育系的研究,90年代末至今,已分别采用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和胞质不育系途径配制出一批甘蓝新品种,并通过国家或省(区、市)级审定,在各地区推广,这些新品种的特点是杂交率达100%,整齐度好,深受生产者和市场的欢迎。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近年用雄性不育系配制出的7个已通过审定的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繁育技术要点。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07(000)011【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雄性不育系;繁育技术;新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配制;自交不亲和系;胞质不育系【作者】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庄木;张扬勇;孙培田【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直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几乎都是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育成的。

21世纪初,一些国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甘蓝新品种开始面市。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甘蓝雄性不育系的研究,90年代末至今,已分别采用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和胞质不育系途径配制出一批甘蓝新品种,并通过国家或省(区、市)级审定,在各地区推广,这些新品种的特点是杂交率达100%,整齐度好,深受生产者和市场的欢迎。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近年用雄性不育系配制出的7个已通过审定的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繁育技术要点。

蔬菜育种学:第4章 甘蓝育种

蔬菜育种学:第4章 甘蓝育种

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msms × Msms 不育株 可育株
Msms
50%可育株, 拔除
msms × MsMs(父本系)
50%不育株
Msms F1代杂种,用于生产
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不育
MsMs
组培快繁
MsMs × msms(父本系)
Msms 生产用F1种子
Msms msms
不敏感型 环境敏感型 无花粉 微量花粉
5. 抗逆品种的选育
在选育抗病品种的同时,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注意 抗虫、抗寒、耐热、耐干旱、耐盐碱等特性的鉴定及选育。
的几 材秋 份 料甘 耐
蓝寒
几份耐寒的秋甘蓝材料
05-573 中晚熟、扁圆球、球色绿
05-468
连续4年在田 间表现为极 抗寒
6. 耐储藏和加工品种的选育
结球甘蓝是市场鲜销和加工脱水蔬菜的主要品 种和原料。目前国内适合脱水加工的甘蓝品种 并不多,种植面积较大的有京丰1号、奥奇娜、 秋德等。
(三)结球甘蓝种质资源收集
美、英、日、荷、德和原苏联等国家都设有国 家种质库或种子贮藏实验室。如原苏的Vavilovo研 究所从70多个国家收集3240份甘蓝种资源,并已 进行试种、保存和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品种资源室已 收集、保存有全国各地的地方甘蓝品种400余份, 该所甘蓝育种组从30多个省市场的甘蓝 育种单位也收集保存了大量的种质资源。
护地栽培,或耐贮运和加工品种种植。
4. 不同熟性甘蓝品种育种目标不同 3)夏甘蓝育种目标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甘蓝栽培多是于4-5月份播种, 7-9月份上市,以解决秋淡季蔬菜供应之不足。
选育夏甘蓝品种时,首先应具备耐热、耐湿、抗病 虫特性

甘蓝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

甘蓝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

组合筛选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产 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 的杂交组合。
杂交优势利用
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甘蓝 的产量和品质。
杂交种子的生产过程
人工授粉
杂交种子质量检测
在适宜的季节和时间,进行人工授粉 ,确保杂交种的纯度。
对收获的种子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 合国家标准。
杂交种子收获
在种子成熟后,及时收获,并进行干 燥处理。
种子加工与包装
对干燥后的种子进行加工和包装, 以便储存和运输。
04
高产制种技术的实践经验
经验总结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制 种技术。
技术改进与创新
不断改进和创新制种技术,提高甘蓝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推广与应用
将高产制种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促进甘蓝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
人工授粉
在亲本花期相遇时,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进 行杂交。
杂交种的选择与繁殖
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 个体进行繁殖。
种子的收获与加工
01
成熟期观察
观察种子的成熟度,确定最佳收获 时期。
晾晒与干燥
将收获的种子晾晒或干燥,降低含 水量。
03
02
种子收获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种子收获,避免 损伤。
制定技术规程
01
制定甘蓝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的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便于推
广应用。
加强宣传培训
02
通过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的
宣传培训。
建立示范基地
03
在各地建立甘蓝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示范基地,展示技术成果
,促进技术普及。
技术培训与教育

中国甘蓝育成品种系谱分析及骨干亲本01-20的遗传效应研究

中国甘蓝育成品种系谱分析及骨干亲本01-20的遗传效应研究
在此基础上解析骨干亲本的遗传构成,挖掘其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特异染色体位点和区段并揭示其遗传效应,将有利于提高甘蓝育种工作中亲本选配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创造新的骨干亲本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在对甘蓝育成品种系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甘蓝骨干亲本01-20及其姊妹系、衍生系以及由01-20和自交系96-100构建的DH群体,发掘骨干亲本01-20特异的染色体位点和区段并利用QTL揭示其遗传效应,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系统总结分析了中国甘蓝育成品种的系谱。
根据共有标记实现连锁群与甘蓝9条染色体的对应。3、在此图谱的基础上,根据2011-2012两年三季田间调查结果对甘蓝株型、叶片、叶球、种子、品质和抗性性状进行了QTL定位。
共检测到与32个数量性状相关的QTL171个,其中与株型、叶片性状相关的QTL有58个,其中贡献率大于10%的38个;与叶球性状相关的QTL57个,贡献率大于10%的QTL共38个;与叶色、球色相关的QTL38个,贡献率大于10%的QTL有26个;与抗性和叶球品质相关的QTL11个,贡献率大于10%的有10个;与角果和种子相关的QTL7个,贡献率大于10%的QTL有5个;并且有15个性状的26个QTL在至少两季调查结果中能够重复检测到。这些QTL的定位为下一步骨干亲本01-20特异染色体位点的性状关联和遗传效应分析奠定了基础。
对6个姊妹系基因组SSR/Indel位点多态性比较分析发现,01-20具有1个特异位点,01-07-258具有1个特异位点,01-20和01-07-258共同区别于其他姊妹系的特异位点有6个。利用QTL定位结果,其中5个特异染色体位点与农艺性状关联并揭示其遗传效应,表现为骨干亲本材料外叶色绿,株型紧凑、叶球圆正,中心柱较细,球叶脆嫩。
中国甘蓝育成品种系谱分析及骨干亲本01-20的遗传效应研究

结球甘蓝选育报告

结球甘蓝选育报告

结球甘蓝选育报告引言结球甘蓝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蔬菜,因其形状紧凑,口感鲜嫩,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为了提高结球甘蓝的品质和产量,育种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选育工作。

本报告将介绍结球甘蓝选育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一:目标确定在进行结球甘蓝选育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选育的目标。

目标通常包括改良结球形状、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产量等方面。

确定目标后,才能在后续的选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育种工作。

步骤二:材料收集在进行结球甘蓝选育之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材料作为育种的基础。

这些材料包括不同品种的结球甘蓝种子、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等。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收集和鉴定,可以为后续的选育工作提供足够的遗传资源。

步骤三:杂交与选择接下来的步骤是进行结球甘蓝的杂交与选择。

首先,选择不同的结球甘蓝品种进行杂交,以获得更好的遗传变异。

然后,对杂交后的种子进行选择,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植株。

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多代,直到获得理想的结球甘蓝品种。

步骤四:田间试验在选育过程中,田间试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将选育的结球甘蓝品种种植在不同的田间条件下,观察并评估其产量、抗病虫害能力等性状。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对选育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优化。

步骤五:品种推广与应用当选育的结球甘蓝品种通过多次田间试验并且具备了稳定的性状时,可以进行品种推广与应用。

这包括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向他们介绍如何种植和管理选育的结球甘蓝品种,并且将这些品种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对结球甘蓝的需求。

结论结球甘蓝选育是一个耗时且复杂的过程,但通过明确目标、收集材料、进行杂交与选择、田间试验以及品种推广与应用,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结球甘蓝品种。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更多先进的工具和方法来加速结球甘蓝选育的进程,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例如:
抗'M 1 V兼抗黑腐病、 M 1 i C V材料: 0 一5 2 82- , 0一1 86, 2 805 803 2-2 - , 0 2 222 , 4 1 , 2, 0 0 3 3 1 4 6 5
等。
冬性强耐未熟抽墓材料:2一 - , 1, - 等 4 5 3 831 4-1 2 6 7 耐寒材料:831 4-1 , 2 4-1 等 61, -2 0-1, 一1 7 2 7
* 此外,还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近年由德国引进经改良的萝 卜 胞质甘蓝不育材系、陕西农科院蔬菜所
由甘蓝型油菜转育的胞质不育系。
由表 2 我们可以看出, 有两种来源的雄性不育材料利用前景看好, 一是改良 卜 萝 胞质甘 蓝不育材料 C s3 M R ,其不育性稳定,植株生长发育及开花结实都很正常, 从初步试配的杂交组合看,具有较好的 配合力, 02年秋季, 20 我们课题组已 鉴定出 几个用胞质不育系配制出的优良 杂交组合,其中一个早熟
表 3 几个甘蓝显性雄性不育系的主要表现
不育系名称
0 -2 6 1 1 MS
0 -4 5 S 1 2M 7 - 16 S 9 5M 222 S 30M 0 - 1M S 2 2
表 1 8-01 1 020 年甘蓝品种审 ( 定情况表 9 认)
审定年份
18 - 19 90 9 0
1 9 -2 0 9 1 0 1
审定品种数
5 2
一代杂种数
3 6 4 9 8 5
常规品种数
1 6
一代杂种%
6. 92 9 . 61
5l2 1 8来自总计13 08占 2
到目 前为止, 我国及世界各国 生产上使用的甘蓝一代杂种仍几乎都是利用自 交不亲系配制的,
秋甘蓝杂交组合, 抗病性及耐热性好, 圆球型, 叶球紧实, 品质优良 植定后6-6 收获, 0 5 单球重 12g .k, 8
全国 速整迪些鱼些塾旦业述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亩产可达40 公斤。目 对这类胞质不育系止在用3 多个自 00 前, 0 交系进行转育。 第二类是甘蓝显性核基 因 雄性不育系, 它为我国 特有并己 01 在20 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经过多 年转育,已育成5 个可实用的显 性雄性不育系 ( 3,为甘蓝一代杂种制种开 表 ) 辟了 一条新途径,目 前利用这些不育系作母本,已 配制 出中甘 1、中 1、中 1、中甘 1、中 1 个甘蓝新品种, 6 甘 7 甘 8 9 甘2 等5 其中前4 完成全国区 个已 试并通 过审定,中2 正在申 1 报新品种保护。
头甘蓝
中发现
黑芥胞质甘蓝
不 育 系
CM S 8 9 N7 0 1
18 年 90
由 荷 兰
中国农科院蔬菜 花卉所、 江苏农科
院花卉所
10 0
正常、不黄化
不 正 常花
朵只能半 开
正常
引进 18 年 90
前 后 由
萝 卜 胞质甘蓝
中国农科院花卉 所、 北京农科院西 南农业大学、 江苏 农科院、 上海农科
院等
10 0
10 0
生长势弱心叶低
温下黄化
不 正常 密
腺退化、 种 英畸形
不强
不育系C S, MR
美国引

改 良萝 卜 质 胞 甘蓝 不育 系
CMs 2 R
19 年 94
中国农业科学院 蔬菜所 上海市农 科院蔬菜所、 陕西 农科院蔬菜所天
津蔬菜所
10 0
生长势较弱心叶
低温下不黄化
部分 不 正
不强
后 由美
全m 垂 aI%A -f述 一一一一 p ii *
为克服自 交不亲系途径存在的杂交率很难达到 10 亲本长期自 0 %, 交易发生退化, 亲本繁殖时需要人工 蕾期授粉成本高等缺陷,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利用雄性不育的 途径。 对甘蓝雄性不育的研究开始 我国 于7 年代后期,目 0 前先后发现或引进的 甘蓝雄性不育主要有6 种来源 ( ) 表2
耐高温材料:2 -3 6 天早熟椰菜等。 1 , 0 2 甘蓝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我国对甘蓝杂种优势的 研究开始于上世纪 5 年代后期,当时的旅大市农科所,西安市农科所等单 0 位利用部分地方品 种作亲本配制了一些杂交组合, 试验结果证明 其一代杂种在产量、 抗逆性等方面具有 杂种优势。6 0年代初,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上海农科院园艺所分别在晨光大平头、黑叶小平 头等甘蓝品 种中 进行自 交不亲和选育, 并初步获得 1 和 1 两份有希望的自 0 3 0 5 交不亲和材料。 这些研究 工 作虽在6 年代后期因故中断, 0 但为后来的研究工 作打下了基础。 7 年代初,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 0 及北京、陕西、 江苏、上海等省 ( 区) 市、 农科院, 东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在极困难的情况下, 系统地开展了 甘蓝自 交不亲和选育和杂种 优势利用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1 3 我国 9 年, 第一个甘蓝杂交种 “ 7 京丰一号” 选育成功。 遗传学通 ( 讯 1 3 o, 9 N 3 农业科技通讯 1 3 o) 之后, 7 9 N 6 7 , 北京、 上海、天津、重庆、陕西、 黑龙江、 江苏、吉 林、 辽宁、山东、山 西、内蒙、 浙江、 湖北、贵州、 湖南等省 ( 区) 0余个蔬菜科研教学单位先后选 市、 2 育出一批适于 不同地区, 不同 季节种植的甘蓝一代杂种,到8 年代中,杂种一代种植面积己占我国甘 0 蓝总栽培面积9%以上,1 0 01 国家及各省 ( 区) 5 9 -20 年, 8 市、 审定的1 个甘蓝品种中, 5 0 3 有8 个为 一代杂种, 占审定品种的8. ( 1, 2 % 表 ) 特别是 1 1 来审定的5 个品 5 9 年以 9 1 种中, 9 有4 个为一代杂种, 占9.%。 61
蓝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甘蓝遗传育种的主要进展
1 甘蓝种质资源研究: . 主要包括甘蓝地方品种的收集、 整理、 保存, 国外种质资源的引进, 优异育种材料的鉴定筛选三个
方面。
甘蓝虽然不起源于我国, 但传入我国已 0 多年的历史, 有30 在我国各地长 期栽培过程中, 形成了一 些特色鲜明、 性状优异的 地方品种。 早在上世纪5- 0 0 6 年代, 我国各地就进行过地方品种的收集整理, 14 9 年, 6 全国主要农业科研。 教学单位保存的甘蓝品种资源达 44 3 份。在此基础上,各地对这些种质 资源有选择地进行了 鉴定,筛选出4 个优良 6 甘蓝品 种在各地区推广种植并编入 《 蔬菜优良品 中国 种》 一书。 0 8 年代开始,中国 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组织全国3 个省 ( 0 市、区) 蔬菜科研教学单位, 对品 种资 源再次进行收集、 整理、 保存, 00 到20 年底,已 收集整理入库保存的 甘蓝品种资源 21 在这 2 份。 些上 作过程中, 发现一批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 有的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不少用作选育杂种一代亲本 的原始材料, 其中表现比 较突出 用作亲本原始材料较多的 地方品种有:黑叶小平头, 金早生、黑平头、 鸡心甘蓝、牛心甘蓝、大平头、二乌叶、楠木叶、二虎头等。 甘蓝起源于地中 海沿岸, 在欧美各国栽培历史悠久, 种质资源丰富, 此, 因 由国外引 进国 外优良 甘 蓝种质资源十分重要,上世纪4 年代到6 年代, 0 0 有关科研单位就由 国外引 进不少甘蓝品种进行试验, 当时国 外甘蓝品种中 仍有相当部分为常规固定品种, 引入我国后经鉴定表现优良 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 国 种有: 外品 北京早熟( i i Er Sa 中 由Vn n ay i 选出) k g l t n r 金亩( l eae丹京早熟(oehg M r t Go n ) d e r Cpnae ak n e ) 狄特马尔斯长( i ak) 黄苗等。 0 Dt r a ms . 7 年代开始, 国外育成的 甘蓝新品种绝大部分为一代杂种, 而当
国引进
常, 种英畸

改良萝 卜 胞质
19 年 98 引进
中国农科 院蔬菜
10 0
10 0
} 正常、不黄化
} 正常
正常
甘蓝育系C , 由 美 国 MR
显性 核 基 因甘 17 年 99
-39廿 9 蓝 中发

所上海农院园艺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万。 。
1 常、 化 正 不黄
} 常 正
正常
蓝不育系Ms
在 在 7 蔬菜花卉所 9
表2 几种甘蓝雄性不育 材料的来源及主要优缺点
雄性不育材料 } 来源 } 国内研究单位
不育株
军%
不育株 的不育
度%
植株生长状况及
低温下叶色
开花结实
性状
配合 力
隐性核基因甘
蓝 不 育 系
8 1 ms 3 21
18 年 93
中国农业科学院
蔬菜花卉所
10 0
正常、不黄化
正常
正常
由小平
时我国甘蓝杂种一代育种技术也已获得突破, 并正在逐渐推广应用, 引进的国外品种大部分作为选育杂
全 蔬菜 鱼 主竺 鱼一— 国 迪0 兰 生 — 一 —
种一代亲本的原始材料。目 前, 在我国甘蓝杂交育种中,已 有许多国 外引进品种用作原始材料, 其中, 应用较多的品种有: 北京早熟、 金亩、 丹京早熟、 黄苗、早秋, 0 6 天椰菜、 富士早生等。 近十余年来, 国家对甘蓝的育种目 标要求越来越高, 原有的育种材料在品质、 抗病、 抗逆方面都已不能满足要求, 因 此, 各育种单位都在进一步收集国外遗传资源。以 我们甘蓝课题组为例,1 1 20 9 - 00年中, 9 就已 通过 各种途径由国内 外收集并进行过鉴定的甘蓝遗传资源41 8 份次, 其中 有引自 美、日、 荷、俄、 德、 英、 法等2 余个国 0 家的 遗传资源32 通过初步鉴定,已 3 份, 鉴定出 1 份农艺性状优良 8 5 的材料。 使育种材 料遗传背景进一步丰富,为培育更优良 的新品 种奠定了良 基础。 好的 在加强国内 外甘蓝种质资料收集, 鉴定的同时, 各育种单位还都十分重视优异育种材料的筛选、 创 新工作。 0 8 年代中期开始, 列入 “ 国家攻关” "6” 、 83 计划的甘蓝育种课题中, 都把筛选优异育种材料 作为课题的重要研究内 通过多年的努力, 获得一批抗病、 容, 已 抗逆性突出的育种材料并在育种中 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