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重点章节名称解释和简答题第二章名称解释: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耗的价值。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第四章名称解释: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时,总产出y与利率r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货币需求动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分别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简答题:1.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的区别是什么?答:资本的边际效率MEC与投资的边际效率MEI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资本(K)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是指存在于某一时点的量值,投资(I)是个流量的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发生的量值。
两者的关系是。
资本和投资的不同决定了MEC和MEI的本质区别。
MEC曲线描述的是资本存量增加相应的追加的资本效率或生产效率是递减的;而MEI曲线描述的是随着净投资增加的效率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全)第十二章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C )A 、价格决定理论B 、工资决定理论C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 、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 )A 、国民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总值;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 GNP 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D )A 、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 、保险业服务。
4、实际 GDP 等于( B )A 、价格水平除以名义 GDP ;B 、名义 GDP 除以价格水平;C 、名义 GDP 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 GDP 。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 )A 、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D )A 、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B )A. 居民用来加工面包的面粉B. 农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 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 )A. 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 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 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一、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 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GDP 统计注意事项:1.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3.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 (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②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 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③结构性因素。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 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 的变动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 发展趋势不 同,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不同,但由于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落后部门、 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开放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 闭部门却又要求在工资、价格等方面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和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 价格水平上涨。 通货膨胀的影响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 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 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 国家必然会采取各 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 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 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 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
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 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 比率,也就是增加的 1 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 乘数理论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 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投资乘数 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 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3,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 =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8,流动偏好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试题及部分解析
西⽅经济学(宏观部分)试题及部分解析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计算题4个,24分;⼆、单选题10个,10分;三、辨析题4个,12分;四、简答题3个,24分;五、论述题1个,15分;六、案例题1个,15分。
马⼯程《西⽅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第九章宏观经济得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单项选择题1、国内⽣产总值就是()得市场价值总与。
A、⼀定时期内⼀国(地区)境内⽣产得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B、⼀定时期内⼀国(地区)境内交换得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C、⼀定时期内⼀国(地区)境内⽣产得所有产品与服务D、⼀定时期内⼀国(地区)境内交换得所有产品与服务2、名义GDP与实际GDP得主要区别就是()。
A、名义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实际GDP则没有B、实际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名义GDP则没有C、名义GDP更适合⽐较若⼲年得产出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3、如果⼀国(或地区)得国民⽣产总值⼩于国内⽣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得收⼊()外国公民从本国取得得收⼊。
A、⼤于B、⼩于C、等于D、可能⼤于也可能⼤于4、在⼀个四部门经济中,GDP等于(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进⼝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C、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D、⼯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5、政府向公务员⽀付得⼯资属于(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转移⽀付6、个⼈收⼊3000元,个⼈所得税150元,个⼈消费2000元,个⼈储蓄850元。
则个⼈可⽀配收⼊()A、3000元B、2850元 C、2000元 D、1000元7、下列关于GDP平减指数与消费价格指数CPI,说法正确得就是( )A、企业或政府购买得产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CPI上B、在美国销售得中国制造得电视机价格上升会影响美国得GDP平减指数C、CPI衡量⼀国⽣产得所有产品与服务得价格,⽽GDP平减指数只衡量消费者购买得产品与服务得价D、GDP平减指数与CPI都可以作为衡量经济中价格⽔平变化得指标8、假设2017年为当年,CPI为120,上⼀年即2016年得CPI为100,则2017年得通货膨胀率为( )A、12%B、16、7%C、20 %D、26、7%9、失业率就是指()A、失业⼈数占劳动⼒总数得百分⽐B、失业⼈数占整个国家⼈⼝数得百分⽐C、失业⼈数占就业⼈⼝数得百分⽐D、失业⼈数占劳动⼒资源得百分⽐⼆、多项选择题1、国内⽣产总值得含义有( )A、就是市场价值得概念B、测度得就是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C、就是⼀定时期内⽣产得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D、就是⼀定时期内实际销售得最终产品与服务得价值E、计算得就是流量⽽不就是存量2、国民收⼊核算体系包括得总量指标有( )A、国内⽣产总值B、国民⽣产总值C、国民⽣产净值D、国民收⼊E、个⼈收⼊3、国民收⼊核算⽅法有()A、⽣产法 B、收⼊法C、部门法 D、⽀出法E、增值法4、衡量价格⽔平得主要指标有()A、GDP 平减指数B、GNP平减指数C、宏观经济指数D、消费价格指数E、国民收⼊指数5、按照西⽅经济学得传统分类,失业分为()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E、区域性失业三、问答题1、下列各项就是否计⼊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付;(2)购买⼀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4)政府公债利息;(5)公司债券利息答案要点:(1)不计⼊.没有相应得商品或劳务得交换发⽣。
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知识
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知识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很重要)本章有很多的重要名词解释,在考试中经常出现。
(1)重要概念充分就业摩檫性失业,非自愿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01年,04年,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GDP每增加3%,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从奥肯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
即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不变,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 自然失业率(03年,00年,重要,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一般在4%-6%之间)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斟酌使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功能财政(以财政预算能否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为目标,而不论预算是否盈余或赤字的积极财政政策。
) 周期平衡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盈余(97年,首先答定义,第二: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二者的差别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第三,意义: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是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
)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道义劝告(央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99年,重要,指排出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而实行“自由汇率”又可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使经济稳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2)其他知识点:货币政策的工具(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金率,02年政经)货币主义为什么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01年西经,主要是货币政策时滞,先分析引起时滞的各种情况,然后弗里德曼认为,如果任其自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会出现波动的现象,但这种波动的幅度是轻微的,正确的经济政策虽然有可能起着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然而,由于政策的时间滞后,也会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宏观经济不稳定,权衡得失,他不赞成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微调,即反对执行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因为这种政策弊大于利。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_期末考试简答题_必看重点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_期末考试简答题_必看重点啊三、简答题: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只要是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都归为其中,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所得+国外居民在国内的所得2.简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A+BY,其中A为自主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边际消费倾向B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会使得经济体有需求不足的倾向,需要政府干预。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短期收入。
4.简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
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PASY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多少?答:消费函数:是指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保留自用:资源拥有者不是将所有要素都提供“要素供给”以获得收益,而是将剩下的部分留作自己使用。
2.价格扩展线:在不同要素价格下,所有满足要素在获得收益和保留自用两者间分配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点的轨迹。
要素供给原则-dY/dl=MUl/MUY=W。
(PEP图)3.土地的“自然供给”:指土地面积不由人为决定,是自然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变化而变化。
4.要素的服务价格:由于使用要素所要支付的报酬。
5.要素的源泉价格:要素本身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
如机器的价格。
6.租:要素报酬中,对要素供给不产生影响的部分 7.地租:专指土地供给为固定不变时,使用土地的服务价格。
8.租金:供给不变的要素(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地租是特殊的租金。
9.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不变的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准租金=固定总成本+经济利润(图)10.经济租金: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若从要素收入中减去一部分,并不影响要素供给,这一部分就是经济租金,它等于生产者剩余(图)。
经济组经的大小取决于供给要素的形状,愈是陡峭,经济组金越大,特别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11.欧拉定理:又称分配净尽定理。
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
公式:Q=L*MPL+K*MPK 12.洛伦兹曲线:描述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关系得曲线。
从洛仑兹曲线凸向横轴的程度可以看出分配不公平的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图) 13.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上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公式:G=A/(A+B)其中,A是洛仑兹曲线中的不平等面积。
A+B是完全不平等面积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
B、增加
•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
• 4、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
•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创造越困难。
D、商业银行存款
• 5、在古典区域内( )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 C、货币政策无效; 效。
致货币的投机需求( )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填空题
• 1、利率和收入组合的点出现在IS曲线 的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上方的区域中, 则表示投资 储蓄,货币需求 货 币供给。(小于、大于或等于)
计算题
• 1、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 yd (yd =(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 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实际货币供给M /P=500,求:
•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 (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
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简答题
• 1、财政政策效果与IS-LM曲线的斜率有 什么关系?为什么?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 2. 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区别、充分就业的含义。 • 3.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基本内容,有效性范围。 • 4.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 5.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与IS曲线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 6.凯恩斯主义的功能财政(特别是赤字财政)理论及其公债理论。 • 7.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 8.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与LM曲线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 9.LM曲线的三个分区 • 10.极端状态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区域。 • 11.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西方宏观经济期末考试重点
西方宏观经济期末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边际消费倾向:P449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P467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P4692.GDP:P428 资本边际效率:P4813.投资乘数:P463 充分就业P5414.凯恩斯陷阱:P495 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P5435.挤出效应:P523 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率P5546.经济政策:P540 基础货币P5577.货币政策:P518 公开市场业务P5608.通货膨胀:9.消费倾向P44810.自动稳定器:P54611.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 d倍,这1/r d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12.资本边际效应:P48113.IS曲线:P48714.LM曲线:P50015.平衡预算乘数:P47116.自主投资P48117.税收乘数:P46818.储蓄投资恒等式:P436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是如何决定的?均衡利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货币供给、收入水平发生变动时,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发生变动,由旧的均衡调整至新的均衡,均衡利率也将调整至新的均衡利率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均衡利率下降;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均衡利率上升当收入水平提高时,均衡利率会相应地提高;相反当收入水平下降时,均衡利率会相应地降低。
2.简述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具体操作。
答:(1)税率。
主要作法是在经济萧条时,政府降低税率,使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与投资增加,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扩张,消除衰退;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提高税率,使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收缩,消除通货膨胀。
(2) 政府购买:具体作法是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增加政府购买,消费与投资增加,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扩张,消除衰退;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减少政府购买,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收缩,消除通货膨胀。
(3) 转移支付:具体作法是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增加转移支付,使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与投资增加,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扩张,消除衰退;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减少转移支付,使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收缩,消除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复习
精选文档名词解说:1、均衡价钱:指一种商品需求价钱和供应价钱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应量相等的价钱,是由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13、总需求:指全社会在一准时间内,在一订价钱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14、钱币乘数: 又称钱币创建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钱币创建的钱币供应为基础钱币的倍数。
16投资乘数:指由投资改动惹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置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其数值等于边沿积蓄偏向的倒数。
18、构造性失业: 指因为经济构造的变化,劳动力的供应和需求任职业、技术、家产、地域散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惹起的失业。
19、挤出效应: 指增添政府投资对个人投财产生的挤占效应。
进而致使增添政府投资所增添的公民收入可能因为个人投资减少而被所有或部分地抵消。
简答题:1.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IS曲线挪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怎样影响IS曲线?答:(1)自觉支出改动,即自觉花费和自觉投资的改动。
自觉支出增添,致使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进而IS曲线右移。
其经济学含义是:即便利率r不变,公民收入y也会增添。
(2分)(2)政府支出改动。
政府支出增添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进而IS曲线右移,挪动的幅度为△y=kg·△g。
这表现了扩充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2分)3)税收改动。
税收增添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小,进而IS曲线左移,挪动的幅度为△y=kt·△t.这表现了收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2分)答出因素名称以及IS曲线的挪动状况即可。
2.什么是公然市场业务?经济冷清期间,中央银行怎样进行公然市场操作?答:公然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许卖出政府债券,以调理钱币供应量和利率。
(2分)在经济冷清期间,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2分).这一方面意味着钱币投放,进而增添钱币供应,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另一方面,致使债券需求增添、债券价钱上升、利率降落,相同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西方经济学重点 宏观
29、增加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膨胀性财政政策都使IS右上方移;增加储蓄s、税收t,紧缩性财政都使IS左移。
30、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31、LM曲线: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曲线上的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即货币市场均衡。向右上倾斜。m=L=L1(y)+L2(m)=ky-hr,当m一定时,L1增加则L2减少,才能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L1 是货币的交易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L2是货币的投机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LM表达式r=(ky-m)/h
西方经济学宏观 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公式:NI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PI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 =N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
从长期看:DPI = GDP -Z -T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5.综合GDP -固定资产折旧=N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公式:y = c + i = E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A.、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题库-必考题-答案在后面--老师整理-经典
目录习题1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7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9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4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16答案18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8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9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9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9第五章总供给总需求理论19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20第七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20习题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B。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A. 剔除金融转移;B. 计算GDP时使用增值法;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GDP帐户不反映以下哪一项交易()A。
卖掉以前拥有的住房时,付给房地产经纪商6%的佣金;B。
在游戏中赢得的100美元;C. 新建但未销售的住房;D。
向管道工维修管道支付的工资。
4、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 )A.110亿美元;B。
157亿美元;C. 280亿美元;D。
175亿美元。
5、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
实际GDP小于名义GDP;C. 实际GDP和名义GD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6、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下列哪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8、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美元产出为$500,如果第8年价格矫正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美元产出等于()A。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T-G)+(M-X+Kr)*T=政府净收入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答:(1)、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物价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经济以下各目标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1)实现充分就业。
⏹(2)保持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答:(1)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但物价不稳定。
(2)保持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缓慢、就业不充分。
(3)经济增长:有利于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也有影响。
十一章1,理解概念:●最终产品: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再加工和转售,最后直接供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需要再加工和转售才能供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劳务。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领土上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亦称国民净产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当年消耗掉的资本(折旧)后的价值余额。
NNP=GNP-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NDP):NDP=GDP-折旧。
2,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一个国家领土上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联系: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外国居民在国内的产值+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本国在国外的居民的产值+外国居民在国内的产值。
区别:GDP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
GN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
3,计算国内(民)生产总值支出法和收入法各包含哪些内容?支出法:●定义:又叫最终产品法,是从产品使用的角度出发,把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加总起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原理:因为所有这些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者)购买这些产出时都会有支出,因此我们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测算GDP。
●支出法测算GDP四大类支出: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 )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G)净出口(NX)● 支出法测算GDP 方法:NX G I C GDP +++==居民买+企业买+政府买+外国买 收入法:● 定义:它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参与生产产品与提供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所获得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计算的方法。
要素收入法也叫成本法、所得法或要素支付法。
● 五大类收入——国民收入(NI ):1劳动者收入2 所有者收入3 个人的租金收入4 公5司利润利息净额 调整因素(企业间接税,折旧)五项收入中,折旧总是被扣除的项目,所以需要重新加上。
GNP=NNP+折旧4, 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1、国民收入核算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有助于研究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陷,1、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以GDP 为例)不可能完全准确反映社会总产出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指标失灵。
原因:常常存在虚高和虚低现象。
(1).非市场经济活动的社会产出未计入GDP ——虚低。
(2)、 GDP 数值因法律制度不同而改变大小。
2、有时候GDP 的增加并不表示财富增加或同幅度增加。
灾害与破坏会引起GDP 增加——这就是GDP 的悖谬之处。
3、有时候GDP 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国民生活水平同幅度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 反映不出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反映不出社会上产品分配的情况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4、GDP 的国际比较极其困难正确认识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以GDP 为代表的国民收入指标体系存在以上诸多缺陷,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产出水平;尽管如此但目前为止没有哪个指标体系能够比它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产出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它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十三章1理解概念● 货币:货币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易媒介的任何一种东西● 法币:即法定货币,法定货币是政府宣布的货币。
宣布的也许是商品,也许是商品的代表物● 法币无限清偿性:意思是用法币清偿债务,债权人拒收,债权债务关系法律上消失。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法币。
● 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必须备有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准备金。
● 政府债券:是政府为了筹集预算资金或调控宏观经济而发行的债券。
按偿还期分为国库券和公债券。
● 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为筹集信贷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
分为政策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债券,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2,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区别。
: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流动性高和风险性小,交易的工具可以随时在市场上出售变现。
而资本市场主要为企业及政府筹集中长期资金,以及为私人的中长期投资提供场所与机会。
3,中央银行的作用:首先,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的银行。
其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再次,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4、商业银行业务有哪些?: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一是存款。
存款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货币或支票。
二是借款。
借款分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再贷款、发行长期债券等)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是放款业务。
放款业务分票据抵押放款、商品抵押放款、证券抵押放款、信用放款、保证放款等。
二是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经营活动,即购买债券和股票的经营活动。
商业银行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债券)3,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汇兑业务、同业往来业务、代收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等)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M0 M1 M2是怎么界定的?: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和铸币=通货M1=M0+活期存款=通货+活期存款M1也叫交易货币或狭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政府债券等= (通货+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等M2也叫广义货币或准货币6.货币的总需求包含几部分?分别受哪些因素影响?: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y投机性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它是利率的函数。
7,政府在什么情况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或减低法定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就业等)分别会产生怎样影响?: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减少货币供给则可以提高法定准备率。
变动法定准备率会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地变化,不利于货币供给和经济稳定。
同时,中央银行如果频繁地改变法定准备率也不利于它对银行的管理,会使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机构因其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
(未完待定……)8,什么是财政政策?什么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什么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出现经济衰退、总需求非常低时,政府采取的减税、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当总需求过多、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的增税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9,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第一,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刺激经济回升;当经济增长过高时,政府可缩小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抑制通货膨胀。
);第二,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在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刺激经济上升;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从而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需求。
);第三,改变税收水平(减少税收可引致社会总需求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增加税收会引致社会总需求下降。
在需求不足时,可采取减税政策抑制经济衰退;在需求膨胀时,可采取增税措施抑制通货膨胀。
);第四,发行或回购公债(通过公债发行或回购影响货币的供求,从而调节社会的总体需求水平,对经济产生扩张或抑制效应。
)10,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调整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存贷款利率来调节社会货币供给量。
);第二,变动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减少货币供给则可以提高法定准备率。
)第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常用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