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 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供大家参阅。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
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1、满洲的兴起(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2、清朝的建立建立时间:1636年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都城:盛京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1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1636年满洲清皇太极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范文(通用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范文(通用5篇)初中历史教学计划范文(通用5篇)时间过得飞快,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历史教学计划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1一、教学进度及内容1、初一:《中国历史》第二册。
期中授完1—14课,期末授完全部内容。
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
师生共同商定本期教学计划。
全期用2——3周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考试。
2、初二:《中国历史》第四册。
期中授完1——17课,期末授完全部内容。
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
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
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师生共同商定新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全期用2—3周的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复习考试。
3、初三:《世界历史》第二册。
期中考试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册内容。
期中至中考前完成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三轮复习。
即分册系统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题复习,综合模拟训练。
教师新授《世界历史》第二册前,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调整好教学计划和学习策略。
二、教学要求及建议1、基础年级应严格开设课程,开足课时。
初三年级要根据新授和复习要求适当增加课时。
2、各年级均要配备专职历史教师。
兼职历史教师要力求课堂教学规范化,历史学科知识专业化。
3、要建立历史教师的培训机制,健全历史学科教研组活动规章,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和历史课题研究。
4、要深入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理解,查找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新教材,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为2003年秋季新教材实验作好充分准备。
5、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6、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历史教师的教学比武和论文竞赛要作为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5篇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1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价值.3.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培养从历史文物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和〝南方丝路〞.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丝绸之路〞导入新课.2.通过〝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4.通过相关史料图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教学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授课类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具】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导入)两汉时期,中国以高度文明和繁荣富强闻名于世,中华文明向外传播.同时,中国也要吸取外来文化充实自己.那么,中国与世界是通过哪条商业通道来实现的呢?(学生回答〝丝绸之路〞),(老师肯定)对,在两汉时期,中外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实现的,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两汉时期中国与世界有哪些交流?〝丝绸之路〞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板书课题)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老师导课)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板书第一标题)一.丝绸之路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老师讲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由于在这条商路上,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2.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其实〝丝绸之路〞就是张骞开辟的.(请同学齐读〝后人对张骞的评价〞)〝骞始开通西域道也.〞3.(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丝绸之路〞路线图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比较它们的起点和走向.巩固记忆.4.〝丝绸之路〞开通后,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加强了,那么〝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作用?(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5.指导学生看〝丝绸之路〞有关图片(教材72-73页:烽火台遗址.出土的绣花粉袋.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显示汉代对外交流繁荣,政策开放.6.(老师指出)在汉朝时,〝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已初步形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小字部分内容,找出〝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老师点拨:中国与朝鲜交往既可通过陆路,又可通过海路实现.中日交往只能通过海路,但中国和欧洲的首次交往是通过海上实现的.)汉朝以开放的态度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周边邻近国家有着密切交往,其中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国影响.(板书第二标题)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1.(指导读书),找出中国与朝鲜交流的方式,并勾画出来.中国的经济文化对朝鲜的影响并归纳:(1)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2)中国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传入朝鲜.(3)中国的物品传入朝鲜,如蜀郡制造的漆器.2.(指导看图片)教材74页〝东汉陶船〞.〝秦汉造船工场遗址图〞,从这两幅图反映出汉代造船业发达,也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3.(老师指导)朝鲜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与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日本也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指导读书,出示东汉疆域图)(1)找出西汉时就与日本有交往的历史,(2)找出东汉都城洛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提问: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东汉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哪里?为什么?(3)找出东汉时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历史.(然后讲解,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说明了中日交流源远流长,中日人民有友好交往的历史.4.(拓展提问)中日关系应向什么方向发展才有利于两国的发展?(对中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两国只有和平相处,互利合作,才能促进两国经济文化发展.)(老师引导)汉朝时,除了与邻近国家交往外,中国还与欧洲有着友好交流的史实.(出示第三标题)三.汉与欧洲的往来(老师讲述)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虽然没有到达大秦(古罗马),但他了解了大秦和欧洲更多的情况,为以后双方的交往准备了条件.(老师提问)欧洲与中国第一次交往是什么时间?处于哪一世纪?交往的具体情况是什么?课堂小结: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增多了,丝绸之路开始形成.丝绸之路上,留下了东西方交流的足迹,它是古代文明传播的道路,它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它的存在反映了两汉时的对外交流十分繁荣.两汉与近邻.朝鲜和日本有着密切的`交流,与欧洲同样友好交往.正是由于实行了这种开放的政策,两汉时的经济文化也十分繁荣.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的起点是( )A长安 B成都 C洛阳 D西域都护府2.标志着欧洲国家与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 )A第赛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赠给日本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中国皇帝是( )A汉武帝 B汉元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4.欧洲国家同中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哪一世纪?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_世纪5.近年来,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这说明( )A朝鲜在汉朝时和中国有往来B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着重要影响C在汉朝时,朝鲜和中国往来比日本要早D在汉朝时,朝鲜和蜀郡有直接贸易往来6.西汉时通向今印度.缅甸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其起点是( ) A重庆 B成都 C洛阳 D长安7.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各字,主要是国为( )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广泛,名称准确行动B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人们好记D第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8.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了条支海后没有继续前行,扩大了国中人的视野.〝条支海〞是现在的( )A红海 B波斯湾 C里海 D黑海拓展训练: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2.汉朝时,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3.公元_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由此可推断当时已开辟了( )A陆上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南方丝绸之路 D西方丝绸之路培优训练: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有什么现实的价值和作用?2.你认为当代的中国应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中日关系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造纸术的发现改进.《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二.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对比和归纳综合的能力.三.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秦汉时期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特别是造纸术的发现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创制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伦的医学成就.教学难点:地动仪的构造原理.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教师作简要说明: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封建经济有了发展,这为秦汉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秦汉时期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就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二.导学新课(一)纸的发现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纸的发明(板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讲起,以便学生了解发明纸的历史背景.师问:甲骨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生答:龟甲.兽骨.师问:〝金文〞是刻写在什么上面的?生答:青铜器.师问: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什么样的书写材料?生答:竹简.丝帛.(教师用课件演示,兽骨.龟甲→青铜器→竹.帛→纸)师讲:纸普遍使用之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一百二十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究.2.蔡伦改进造纸术(板书)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己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还比较差,产量也不高.东汉时,宦官蔡伦负责管理为朝廷造纸的作坊,(用课件演示蔡伦的图象),它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_年改进了造纸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蔡伦用于造纸的原料.师问:当时蔡伦都用哪些原料来造纸?生答: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用课件演示造纸原料).师讲:这些原料很容易搞到又很便宜,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成本,造出的纸的质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还提高了纸的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3.造纸术的.传播及其意义.(略讲)纸的传播,(利用课件进行演示)纸最初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入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师问: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生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造价低廉而又携带方便.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全书共分九章,书中有很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此处师讲)(三)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利用课件演示张衡与地动仪的图像)师讲:张衡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既是文学家,又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他于_2年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西方制作的类似仪器要早_00多年,(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课件:向学生介绍地动仪的结构和原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叙述地动仪结构的小字部分,然后说明其测报地震的科学原理.(四)医学的成就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良医辈出,.1.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板书)(利用课件演示华伦人物图像)华伦是东汉著名的医生.他擅长针炙.麻醉术和外科手术.华伦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他还创制了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这套体操模仿鹿.虎.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2.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也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后世尊称他为〝医圣〞,(课件演示张仲景图像).《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三.课堂小结:在秦汉时期,中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领先于世界的?(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许多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很多成就是世界之最,处于领先地位.西汉初期,我国劳动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1_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九章算术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华伦的麻沸散,并用它来实施外科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最早的,这么多伟大成就,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四.巩固练习利用课件演示课堂练习题.(一).选择题: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D)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二)填空题:l.东汉时候,____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于1_年改进了造纸术.2.《》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3 .东汉著名医学家____创制了〝麻沸散〞和〝五禽戏〞.4.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____〞.(三)讨论题: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本讨论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五.板书设计——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二.《九章算术》.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三.医学方面: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伦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31.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识记《权利法案》的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3.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运作.环节一:导入阅读一则新闻,思考:首相在英国政治中扮演什么角色?与议会的关系?在英国掌握大权的还是女王吗?环节二:探究问题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确立起来的?(板书)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问:为什么叫光荣革命,其实质是什么?) 历史传统:英国早期的议会传统.思想基础: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探究问题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确立的?(板书)1.《权利法案》的颁布:阅读材料,思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哪个权利没有受到限制?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小组讨论:对比前后两个国王的权力不同.2._32年议会改革:上下议院的早期组成? 议会改革的原因?议会改革的结果?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政党制的发展:内阁的由来:责任内阁的形成:(举手回答;小组讨论:梅姨上台的步骤)内阁与首相议会的关系:(小组讨论,逐条回答)责任内阁关系图(补充总结):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资产阶级政党展开激烈竞争,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阅读历史纵横,总结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板书)(举手回答)思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及影响(举手回答)环节三:本课小结(提纲和关系图)环节四:课堂练习环节五:布置作业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4师:不仅牧区的自然环境牧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这样的,其他的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也是如此.师:自然环境决定生产活动,生产活动决定生活方式,自然环境也决定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适应生产活动,生产活动适应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也适应了生产活动.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完成课堂检测,活学活用.师:课堂反馈.板书:启示:因此发展生产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后感:磨砺与提炼依据课标2—5,我选择了《一方牧区养一方人》的课堂教学.本课以〝天山牧场〞和〝内蒙古牧区〞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整堂课下来,收获很多,既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又找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找到提升的新空间.优势:1.在教材处理上,选取内容突出典型性.差异性.可比性,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师傅们给予了多次的指导,再一次感受到集体智慧力量的强大,也体现到了虚心好学的好处.2.在教学素材中,运用图片.视频及文字等信息,通过反复强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素材选材的重要性及运用教学素材方法的重要性.3.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处理较为严密,能够较好地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立足于学情,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通过创设情境等形式,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4.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比较法的意识与能力,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归纳,梳理知识的内在逻辑,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5.在板书设计上,板书呈现突出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较好地紧扣本课的教学中心.板书呈现突出〝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类似的推理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不足之处:1.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语调较为单一,不够抑扬顿挫.2.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方面有待提高,不够自然巧妙.3.学生关注面有待提高,应当进一步扩大学生关注面.4.激发学生〝发问〞的能力有待提升,自身的问题设计需要进一步〝精细化〞,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典型性.总体而言,非常感谢一直帮助我的老师们,尤其是王老师对我的〝指导〞及师傅们对我的细心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亦有助于改进自身的做人处事方法.今后,一定会再接再厉,虚心学习,刻苦钻研,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养.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5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年级4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教学,乃教与学,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师与生的交流,这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专业.我认为艺术创造过程更多的是个人的才与情的显现和表达,是人与物或与自己的交流,而教与学是双向的.互动的,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交流,蕴涵太多的变数.所以教学更需要专业的驾驭能力,这里的专业可是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识的专业,二是交流的专业.知识的专业,教师需要有一个自成体系的学识,有了这个体系方有可能让自己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最好能通某个领域的历史,像政治史.经济史.文学史.民族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等等.有了这个体系,你的知识智慧将源源不断.交流的专业,就是要知道和娴熟运用与活人进行沟通或引导活人成长的规律和技能,如果不懂得这个的话,教与学都不能真正实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满腹经纶者因为不懂与别人交流的规律和技能导致误人子弟的事,那可是遗憾的事.可悲的事.这是我本学期来对教与学的又一次思考和心得,是我进一步前行的理论支持.在教学技能成长方面,我常常与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和请教,走进这些老师的课堂,认真听每一堂课,欣赏这些老师的教学亮点.积极并且认真参与各种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和学科竞赛,在活动中思考自己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以别人为镜为师.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感到教学工作给我的推动力,只有自己不停地探求才能保证教学的新鲜活力.在我的课堂上,我坚持我的课堂我引导.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班级特点,首先我引导学生养成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方法.其次,指导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历史的能力.第三,保证课堂有序.宽松.和谐.第四,注意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反应.第五,多与学生谈论历史与现实,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并不是闲谈无用的知识.课堂是师生交流和教学的主要时段,一定要做到有效.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方面,我力求做到这几点:一.课后作业能巩固课堂所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适当延伸,例如:课后作业:如果你是唐朝的商人,请介绍你一天的经商故事.要求把唐朝的商业元素都用在故事里.二.单元检测能测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水平.三.设计题目时注意语句通顺,意图表述明白,没有理解歧意,不重复同一个知识点.只要用心和努力,真正能感受到设计题目带来的乐趣.一学期以来的工作心得零零碎碎,但无论多么的细微,都是自己努力工作的一枚枚印记,这些印记有的赏心悦目,给我鼓励;有的黯然无光,令我反思.希望自己下学期里能工作得更好,工作得愉快!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
人教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5篇)人教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7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
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分析】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
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3.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
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教师活动:出示课件: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1)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
(2)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尔集团、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的9篇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是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教学难点:分封制教法设计: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堂教学设计:一、武王伐纣1、纣王的------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
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
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一、西周政治、经济的发展1、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
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2、分封制和等级制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讨论:学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政权。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欢迎参阅。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1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二、教材简介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1、教材、教学参考书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四、教学措施和目标(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1、目标统一准确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
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
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9月份1——4课10月份4——13课11月份14——20课12月中旬结束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2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5篇)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5篇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2篇)七年级历史教案 1【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二、西周的建立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
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
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三、分封制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参与积极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四、西周的结束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
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7篇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7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了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则——尊重与平等,它对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提高社会生活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父母、邻居、同学、外地人、残疾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人格的尊严,平等待人,引发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教学方法:情境表演、讨论。
教学准备:让三、四个学生准备情境表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理解的技巧。
其实,能够沟通与理解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尊重与平等。
[幻灯片]二、尊重与平等[老师叙述]下面,通过观看王丽同学上初中后遇到的几件事情,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情境表演一:[幻灯片]展示演员表(主持人及解说:老师;演员:两位学生。
)[表演]王丽上了中学之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她常常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写信、写日记。
有一次,妈妈看她在房间里呆了很久,怕她学习太累了,想叫她休息一会儿。
于是,妈妈一边推门进去,一边说:“小丽啊,做作业那么久了,休息一下吧。
”王丽一听是妈妈进来了,赶紧把日记本放进书桌的小抽屉里。
妈妈看她神神秘秘的,就笑了笑说:“什么秘密啊?”王丽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
”其实,在她心里已经想好了明天要去买把锁来。
(暂停)[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王丽的妈妈是去偷看王丽的小抽屉了还是没有去偷看?请同学分别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当妈妈的一定很好奇,想看看抽屉里究竟是什么,她也是关心自己的女儿。
有的同学则认为妈妈知道那是王丽的秘密,觉得应该给她私人的空间,所以不会去偷看的。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对妈妈接下去的行为进行了猜测,并谈了自己的理由,我们就看看下面的事情到底是怎样发展的吧。
初中历史教案(15篇)_1
初中历史教案(15篇)初中历史教案1 教学目的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与消费力和消费关系之间的联络。
3、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开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和历史地位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由一生讲述教材导言局部“立木为信”的故事,考虑: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答)师设疑: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变革的时代,去理解当时消费力的开展情况吧。
(板书课题: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二)、展示学习目的大屏幕展示目的(学生读目的),老师强调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和历史地位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二、先学(13分钟)(一)自学教材(10分钟)老师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的,根据导学案第一局部走进本课的学习之旅。
10分钟,好,开场!1、说出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情况2、说出都江堰兴修的时间、人物及它的功能和作用3、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展的?其目的、时间、指导思想、内容、性质、作用4、各国变法的影响(二)自学检测(2分钟)1、我国开场出现铁农具是在A.夏朝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以下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开展史上一次____性标志的是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3、都江堰属于A.防洪工程B.灌溉工程?C.水利航运工程D.防洪灌溉工程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表达了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那么?B.商鞅变法的详细方法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三)我的疑惑(1分钟)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优秀9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优秀9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课题: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
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
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标准。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
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
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
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
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
教师:孔子被国际学术界尊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世。
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如此。
崇高的地位?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走进孔子生活的时代。
(设计意图:以孔子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孔子在世。
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
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5篇初中初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
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
(嘉峪关、鸭绿江)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
初中历史教案(8篇)
初中历史教案(8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知道莫高窟的艺术地位。
2、过程与方法掌握学习艺术类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归类与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艺术来源于现实这一基本道理,理解创新和继承的关系,知道艺德对艺术家的重要意义。
认识莫高窟是世界上的艺术宝库之一,以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隋唐文化辉煌灿烂,成果丰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文化在科技以及文学方面的的成果,现在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复习一下: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当时世界上的城市?唐都长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千金方》是谁写的?药王孙思邈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点?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过渡——除了科技和文学,隋唐文化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就是隋唐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石窟艺术以及歌舞艺术的成就。
首先来看书法。
二、讲授新课:(一)灿烂夺目的书法与绘画1、书法导入——说到书法,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大书法家王羲之,他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序》。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隋唐的书法家继承前人的成果,再加以创新,创造出了很多新书体,把我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那么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那几位呢?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1)欧阳询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大书法家,被称为唐朝楷书第一人。
他先学王羲之,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创造出方圆兼济、严谨匀称的新书体,世称“欧体”。
代表作《九成宫碑》(2)颜真卿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7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
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
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5篇七年级学生的历史科目设计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中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中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模板(7篇)进入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
初中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也与小学截然不同,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三、小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设计理念:【画龙点睛,明确问题,理清学生思路】四、出谋划策活动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分析课本上的材料,这段话反映了什么问题毋庸置疑,加入wTo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量优质价廉的进口品种冲斥我国市场,对我国民族工业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
请你为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1.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萌芽阶段)──黄金时期──萧条破产阶段洋务运动甲午战后一战期间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发展原因发展原因发展的障碍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2)一、学生分析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共4篇)
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才能;通过将前后知识进展联络和比照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根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根本的辨证考虑才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关于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
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可以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战争刚刚完毕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说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场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面对此背景,假设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方法解除危机呢?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辩论完毕老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局部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6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秀6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作用;汉与日本朝鲜交往的史实。
通过观察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2.在看图中引导学生注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通过学生设计汉武帝招聘勇赴西域人才的诏书、结合《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情景对话、比较张骞班超共同点等活动锻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技能和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张骞、班超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
教育学生只有有信心、恒心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秦汉中外交往的史实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我们应该为辉煌的中华文明骄傲自豪。
教学建议在本课中反映出的张骞、班固等人的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对外来物质文明、文化的渴望、兼容并收的气度,反过来,积极的对外交往又促使汉王朝更加强大。
通过西域,世界东方的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正是由于与其他文明区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使中华民族不仅吸收了其他区域文明的许多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两汉对西域的长期经营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
辽阔的疆域首先有利于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如第18课中佛教的传播就是经过西域地区;其次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
这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的出现埋下伏笔。
重点分析:张骞通西域、班固经营西域从汉朝的初衷来讲主要是对抗匈奴。
汉对西域的开发和统治始终和匈奴斗争的成败紧密联系。
不过,从历史影响看,对西域开发和经营其历史功绩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
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随丝绸之路的扩大这种联系越来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