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西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行路难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与教材分析1. 课程背景本说课稿是针对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行路难》一课,属于九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围绕中国古代文学和诗歌创作展开,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材分析《行路难》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本课通过学习《行路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行路艰辛与困苦,忍辱负重的精神,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毅和乐观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增加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行路难》的作者杜甫和其创作背景;•重点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语言;•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意义;•掌握诗歌韵律和韵脚。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困境和挫折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行路难》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语言;•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意义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押韵和韵律;•理解诗歌中较为抽象的意象和意义;•启发学生对诗歌所表达问题的思考和思维拓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入课题《行路难》。
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画面中所表达的含义,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画面中的情感和主题。
2. 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行路难》的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解释诗歌的主题和目的。
然后播放录制好的《行路难》诗歌朗诵,并要求学生跟读。
3. 课文解读(25分钟)教师逐句解读诗歌,重点分析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语言,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
行路难说课稿
第五个环节 析读诗歌,感受情感美
围绕五个问题,展开讨论
1 李白看到了什么? 2 他有什么举动? 3 他有如此举动的原因? 4 他联想到什么人?
5 他发出怎样的感叹和呐喊?
通过师生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探讨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 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培养学生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 读并背诵全诗,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
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些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一环节:诗意导入 ; 第二环节:知人论世;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
第四环节: 译读诗歌,感受画面美; 第五环节: 析读诗歌,感受情感美 ;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诗意导入:
采用古诗填空的方式介绍李白出场,请同学们 回想一下他的哪些作品与“酒”有关。通过这一环 节,既联系了旧知,巩固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又为 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古典文化氛围,为后面的学 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知人论世
介绍李白其人与这首诗的写作Fra bibliotek景,让学生对 诗歌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 鉴赏这首诗歌的兴趣,为下面的讲课打下良好的
知识基础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音乐美
1、学生按要求先自读一遍,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 2、播放范读音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学生配乐朗
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一、引入《行路难》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讲述的是作者在盛唐时期逃离战乱的心路历程。
本课将通过分析《行路难》这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描绘的社会背景和杜甫的思想情感,感受到古人在艰难时期的坚持和奋进精神。
二、课堂讲解1. 诗歌背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路难》,首先要介绍诗歌背景。
将盛唐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阐述,让学生了解战乱频发的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杜甫所表达的愤怒和无奈。
2. 诗歌解读辅助学生理解《行路难》的意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形式:首先,介绍诗的格式和诗体的特点。
告诉学生《行路难》是一首七绝押韵的诗歌,诗中使用了对仗、夸张和描摹等修辞手法。
•意境:解读诗中的意境,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每一个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内心的愤怒和无奈之情。
让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描绘,体验到作者在逃亡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主旨思想:分析诗歌的主旨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杜甫诗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诗歌中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坎坷与苦难,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 诗歌欣赏在课堂中播放《行路难》的朗诵音频,或老师亲自朗读这首诗,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学生可以用课前预习的知识和讲解中学到的方法,感受诗中的情感,挖掘其中的美和哲理。
4. 诗歌比较可以选择与《行路难》主题相关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例如《登鹳雀楼》,与学生共同分析两首诗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于不同诗人和不同题材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堂练习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行路难》的理解程度,可以进行以下课堂练习:1.分组朗读《行路难》,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朗诵技巧,表达对诗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2.小组讨论,分析《行路难》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3.班级分组进行诗歌创作,根据自己对《行路难》的理解,创作出一首与之相关的诗歌,展示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创造能力和艺术才华。
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行路难》这首古诗,并从中感受到杜甫在战乱年代的坚持和奋进精神。
《行路难》说课稿
《行路难》说课稿一、说教材《行路难》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
本文在语文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位:作为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行路难》在语文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既体现了李白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也展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2. 主要内容:诗歌通过描绘诗人行走江湖的艰辛历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了诗人离开长安、行走江湖以及最后的奋发向前。
(1)第一部分:诗人离开长安,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2)第二部分:诗人行走江湖,历经艰辛,但仍然坚定信念,追求理想。
(3)第三部分:诗人奋发向前,表达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未来的信心。
3. 作用:通过学习《行路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诗歌中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奋发向前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行路难》,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鉴赏古典诗歌,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奋发向前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行路难》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路难》的内涵和魅力。
四、说教法在教授《行路难》这首诗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以及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 启发法:-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思考,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写作背景,任选一句诗赏析诗歌的语句美,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赏析角度:炼字用词、用典、修辞、表现手法、句式
用典小知识:
用典,以传情达意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我要当官”,而是用典故来说话。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希望这节课能借李白的这首诗与大家共勉,给予大家力量,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人要心怀希望,乐观向上,这样即使跌倒在阴沟里,也会抬起头,仰望星辰,找到透光的出口。
设计意图:富有诗意和感染力的小结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八)课后作业
多媒体出示李白后期人生经历: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流放回来后,李白以读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62岁,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与失败交织在一起。
自信、乐观、浪漫、嗜酒。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行路难》去聆听诗人的心扉。
设计意图:引用的诗句或借用众人对其评论性的语言,旨在加深学生对李白的理解和敬佩之情,有助于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二)读诗文、初感知
常言道:三分诗,七分读。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特有的韵律展现着丰富的意蕴。所以,让我们借助朗读中去感知,去体味诗文吧。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欢迎批评指正。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教案:行路难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教案:行路难面试热点:面试答辩攻略面试教案编写面试精神太紧张?1. 抒情诵读。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 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1.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 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 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
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 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这样几个板块:1. 诗意导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个人曾神思遨游于天地,用诗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间之景,他被人们称为"谪仙人、诗仙'他就是李白。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其一)》说课稿
《行路难(其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行路难(其一)》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
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而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名篇佳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学习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解读意象,体会意境,理解思想感情。
但是缺乏系统的训练,古诗鉴赏毕竟是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理解能力,近两年的中考试卷中,又出现了课外古诗阅读题,面对一首不熟悉的诗歌,独立阅读理解,学生往往还是觉得力不从心。
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借助课内的篇目来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我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能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立足课本,多方拓宽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赏、悟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行路难》说课稿范文
《行路难》说课稿范文《行路难》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析:《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首乐府诗。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立足课本,拓宽视野,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构思:新教材入选这首诗歌,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设计了分层推进式诵读——拓展积累式鉴赏的板块教学模式。
五、说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故事导入:老师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同时展示在网络中找到了对于李白身世介绍的片断。
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走近李白了解李白,从而收到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行路难》说课稿
《行路难》说课稿《行路难》说课稿《行路难》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这本书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进一步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文艺审美能力。
第一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本单元又可分为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部分。
赏析指导部分明确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在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指在分析诗歌时要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和他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
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在赏析示例部分,安排的诗歌是《长恨歌》,由于篇幅较长,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自主赏析部分的《拟行路难》可以说是本选修教材的第一篇课文,科学地引导学生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角度来解读诗歌既可以为本单元的推荐作品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可为本教材剩下的两单元诗歌的学习起一个示范作用。
因此,本课的学习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20xx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以及14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而制定。
(一)《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说课逐字稿
《行路难》说课稿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李白的《行路难》。
由于时间有限,我将重点说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
一、说教材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先谈谈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本篇文章是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和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文章和诗歌的兴趣。
本首诗歌是我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佳作,是李白离开长安的心情写照,突出地展现了诗人波澜起伏,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最后传递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它不仅鼓舞着李白度过被贬的失意时光,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度过自己的坎坷时光。
每个人都会有“不能食”“心茫然”的艰难时光,希望通过对李白人生态度的学习,能够在心理问题频发的今天,为每个学生的心里注入“长风破浪”和“直挂云帆”的积极乐观之态度。
二、说学情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还要把握学生的特点,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经过之前的学习和积累,有良好的语文感知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把握作者的基本基调;但是对古文的鉴赏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心理层面,由于人生阅历和心理年龄的局限,对于诗人的经历和心情会较难理解,因而教学中需要加以指点和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且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感受文章的关键词句和深刻情感。
(设置依据:新课标指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2.品味富于变化的语言,并提高品读鉴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说课稿教案
《行路难(其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行路难(其一)》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
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而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名篇佳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学习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解读意象,体会意境,理解思想感情。
但是缺乏系统的训练,古诗鉴赏毕竟是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理解能力,近两年的中考试卷中,又出现了课外古诗阅读题,面对一首不熟悉的诗歌,独立阅读理解,学生往往还是觉得力不从心。
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借助课内的篇目来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我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能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立足课本,多方拓宽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赏、悟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通用3篇)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通用3篇)初中语文《行路难》篇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
说教材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
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
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
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1. 抒情诵读。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 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1.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 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 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
行路难说课
校本课程行路难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天林中学的校本老师。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我说科的内容是:校本八年级第七课《行路难》。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交,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
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行路难》这节课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
表现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课文以欢乐、苦闷、希望、失望、奋发描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历程,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
全诗语言简练、描述生动逼真,抓住了人生路上的坎坷,使学生树立信心的典范。
接下来说学情:学生经过两年的校本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潜意识的应用所储备的知识。
但是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不能熟练准确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生字词、写法的训练,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通假字羞、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通过朗读,小组合作了解诗句意思及品析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心。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翻译课文及品析语言难点:体会作者复杂的心理历程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打算本堂课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下面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播放行路难歌曲,学生由此知道本课的作者,我会适时地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刚才听到的行路难,,行路难共三首,今天就来学习行路难(其一)---板书。
之所以采用多媒体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顺利参与到教学中来。
下面我们开始讲授新课,本节课我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
找学生说本节课的写作背景,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行路难》说课稿
《行路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解说文本。
一、【说教材】《行路难(其一)》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本单元所选的诗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要注意体会古人的忧乐情怀。
本诗是李白离开长安时的心情抒怀,借乐府古题《行路难》抒发了自己的苦闷、悲愤以及仍执着追求理想的强烈自信。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义重大。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过一些诗歌,对其基本特征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
《行路难》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跌宕变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在体会诗歌感情之后,让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并谈谈收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诗!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把握,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抓住诗眼,感知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形象。
3、学习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精神境界。
其中目标2和目标3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使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
在诵读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谈话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辅以多媒体手段,寓教于乐,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学法指导:课前布置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写作背景。
上课时采用以下学法:(1) 圈点勾画法:让学生把自己难以理解的部分圈画出来,将自己感悟或疑惑批注在空白处。
(2) 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
”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形象。
(3) 合作探究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行路难说课稿
《行路难》说课稿南庄中学魏杏娟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一一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
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抒发了自己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茫然悲愤的情绪,但他并没有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而是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豁达自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学习,对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通过点拨法、品读法等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
3、学习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我把诵读作文本文的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则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课的教学,我决定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对比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我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点拨指导,同时我还准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一)诗意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首诗猜猜看。
(大屏幕显示余光中的诗,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两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不知道学了他老人家多少名篇名句呀。
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这样导入,既联系了旧知,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古典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二)作家作品既然会背这么多李白的诗,那么对李白也应该了解不少吧?(学生自由介绍李白,互为补充,白板出示重要常识。
初中语文《行路难》说课稿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讲课稿 /初中讲课稿/初中讲课稿范文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行路难》讲课稿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讲课稿资料合用于初中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 xxx ,我讲课的题目是《行路难》。
说教材它是人教版八年级( 下) 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走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
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舒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忿以及仍旧执着于理想的激烈自信。
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色就是诗人的感情波涛起伏、跌荡变化。
诗人的情怀时而失意愁闷,迷茫不知所措 ; 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 继尔又徘徊无据感时伤逝; 最后又能激情万丈,豪迈自信。
此中适合运用长短句、叹息词,使诗感染力倍增。
经过这首诗的教课,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1.抒怀朗读。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朗读古代诗词,存心识地在累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赏识品位和审美情味。
”在频频朗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领会不一样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品尝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修业生“能品尝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领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高昂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朗读是本文的一个教课要点; 囿于时代和年纪的限制,领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课难点。
在教课思路和理念上我依据以下几点: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国的今世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课论都特别重申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课中,指引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行路难
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行路难《行路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
我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
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
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
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1. 抒情诵读。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 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1.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 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1.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 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
行路难说课稿
行路难说课稿
一、引言
“行路难”的意思是说路难行,千难万难行至目的地的感受。
说课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展现自己教学能力、语文素养和风度的重要环节。
本篇文档就是我的一份“行路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
二、教材分析
本次教学的课文是《行路难》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作品。
本课时将通过讲解诗歌的形式、内涵以及与当代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1. 课文内容分析
(1)核心内容
本课时所讲解的课文《行路难》是唐代思想家释迦牟尼佛的一首离别长诗,全诗共有十八首。
其中,第一至第三、第七至第九、第十四至第十六首描写师子光与封德彝亲友的离别;第十至第十三首描写师子光在天竺旅游的感悟;第四至第六、第十七至第十八首为师子光在路上的行程感悟和人生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说课稿:行路难
《行路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
我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
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
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
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 抒情诵读。
《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 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 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 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
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 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这样几个板块:
1. 诗意导入: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个人曾神思遨游于天地,用诗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间之景,他被人们称为“谪仙人、诗仙”他就是李白。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通过这一环节,既联系了旧知,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古典文化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倾听作品,创设情境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教学设计>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
3. 反复诵读,走入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我先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
(乐曲«竹林空照»,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我教学设计>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4. 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
因此,我就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
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总结过赏析诗词应从词语、句子含义、修辞、展现画面、思想感情、相关诗句等方面进行。
因此,他们可以轻车熟路地进行分析。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
通过这个环节,就理解了诗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起落。
5. 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教师阐述:整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起有落。
落是因为怀才不遇,起是因为又有了希望。
教师继续追问:诗人遭遇如此的挫折,却仍能扬起希望的风帆,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是因为积极乐观的精神。
于是我问学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学生能总结出: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扬起希望的风帆,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抵达胜利的彼岸。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这一环节环环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诗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对教学设计>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6. 解读作者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初中古诗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
所以我要求学生结合他们所了解的李白的生平及作品写一段关于李白的介绍(体裁可诗可文)。
这个小练笔的设置,既合乎读写结合训练的要求,又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回复《行路难》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
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
8. 自检自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我让学生自己就这首诗出题,题型也由学生自己总结。
多媒体出示:难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写上下句;根据提示默写上下句;语境默写。
这项如果课上时间不足,可以留作课下作业。
语文应注重基础知识与素养能力的双重提高。
这几项练习、作业都符合这个要求。
板书教学设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