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翟翻
: . 期 慧 4 2 。
JaHie cm olu nsfn报 u b ii 院s rfevt济o n r经oi o U湖 E 学 北学c y o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杨 天 宇 (国 大 经 学 北 18 ) 中 人民 学 济 院,京 0 7 02
摘 要 : 着经 济 改 革 的 深入 , 用 的 缺 失 已成 为 一 个 严 重 的 社 会 问题 。 在 理 性 人 假 设 和信 息 不 对 称 条 件 随 信
下 , 业 的 失 信 行 为是 在 既定 偏 好 、 定制 度 约 束 下 个 人 理性 选择 的 结果 。 文章 运 用 预 期 效 用 理 论 , 理 性 A.t 企 既 在 f .
研 究 。他们 找到 的原 因包括 中 国的文化 特性 (rn Fa —
以 N 和 L分 别 表 示 经 济 交 往 中 正 常 的 收益 和 由于
失 信 而 带 来 的 收 益 ,则 失 信 时 的企 业 经 济 收 益 为
N L 当然 , 何失 信行 为 都 是有 成 本 的 , 信行 为 +。 任 失 之 所 以发 生 , 是 因为 当事 人 心存 一 种 逃避 失 信 代 就 价 的侥 幸 心 理 。如 果他 估 计 到这 种 代价 ( 对失 信 的
数 效用 值 的 最大 化 , 逻 辑 的 出发 点 为理 性 的 经济 其 人, 我们将 这 一假设 作 为分 析 问题 的前 提 。
( ) 态 条件 下信 用缺 失 的成 本 一 益 分析 。 一 静 收
信 用 作 为守 约条 件 , 成互 相 信任 的合作 关 系 。任 构 何 一 方 的不 守信 用 , 会使 这 种等 价 交换 关 系遭 到 都 破 坏 , 导致 交易成 本 的提 高 。因此 , 并 市场经 济越 发 达就 越要 求诚 实 守信 。然 而 , 国 目前 市 场经 济 中 我 严 重 缺乏 商业 诚 信 , 信行 为 相 当普遍 。国 内外 学 失 者 已经 从 不 同 角 度 对企 业 信 用 缺失 的原 因进 行 了
2024年我国社会转型期信用缺失的反思及对策
2024年我国社会转型期信用缺失的反思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转型,信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信用缺失不仅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对我国社会转型期信用缺失的现象进行深入反思,并探讨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信用缺失现象概述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信用缺失现象表现为多方面。
在商业领域,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合同违约、欺诈行为屡见不鲜。
在金融领域,逃废债务、信用卡透支不还等问题日益严重。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失信行为如拖欠工资、逃票等也频繁发生。
这些信用缺失现象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诚信氛围。
二、信用缺失原因分析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制度不完善是导致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失信行为成本较低,而守信行为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淡化也是信用缺失的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诚信意识逐渐淡化。
再次,市场监管不到位也为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严格、不公正等问题,导致失信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惩处。
三、信用缺失的社会影响信用缺失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消费者和守信企业的利益。
其次,信用缺失加剧了社会信任危机,导致人们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社会凝聚力减弱。
此外,信用缺失还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四、反思与启示面对信用缺失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反思。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只有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加强信用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弘扬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探析
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探析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看,信用缺失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没有形成透明度高、信息传递畅通的信息环境。
二是成本收益失衡,缺乏有效的信用激励约束,守信者得不到应有鼓励,失信者得不到必要惩罚,在客观上形成对失信的纵容。
标签: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成本;收益导致一个社会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道德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转轨时期的特殊原因等。
我国目前法律和市场机制不配套,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造成失信收益远远大于失信成本,客观上纵容了失信行为的发生。
一、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各方各自拥有他人所不知道的与交易有关的私人信息。
由于知识禀赋、信息结构、社会分工的不同,非对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信用当事人由于信息的部分数量缺失或质量降低,在交易时不能掌握全部的、真实的情况,造成决策的非真实性和片面性;甚至某些人有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假象来掩盖自身特征或行为中的重要部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欺骗另一方,以求得利益最大化。
一个信息流动缓慢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信用贫乏的社会,良好的信息环境是信用形成的重要保证。
目前在我国信用市场透明度很低,缺乏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由此产生的信息缺乏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从而导致信用缺失现象的泛滥。
(一)整体信息能力低下“信息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既包括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信息设备和信息处理方式或手段,有效地运用全面、巨大的信息资源,合理高效地组织和协调各个要素内部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也包括生产、开发和普及传统信息产品的能力。
”…根据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在2000年发布的《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信息能力的比较》,中国的信息能力目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测算结果表明,美国和日本得分接近,是世界上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是第一个层次;加拿大、新加坡、荷兰、英国、德国、新西兰和法国得分为50~60,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68%~82%,是第二个层次;东欧为主的一些国家得分为20~50,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30%~56%,是第三个层次;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得分为10~20,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15%~25%,是第四层次;信息能力较低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得分在10分以下,信息能力在美国的13%以下,其中,中国的信息能力得分很低,为6.17,仅为美国的8.6%,与韩国和巴西相比,也分别只有它们的15.3%和40.2%。
浅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信用缺失、秩序混乱的问题日渐严峻。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企业产生了诸如巨额亏损、资不抵债等众多遗留问题。
而在经济体制向市场化的转型过程中,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是由政府买单,大量银行贷款被核销,在减轻国企改革负担的同时,也为企业日后拖欠贷款、信用严重缺失埋下了隐患。
资金的最终来源是国家,也就不存在还款的问题,正是产生信用缺失的根源之一。
其次,我国当前缺乏催生信用的机制。
对于企业而言,我国当前的信用机制是一次性博弈,即企业在本次借贷行为中是否履约对下次借贷没有足够的影响,违约成为了众多企业的最优选择。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采取重复博弈的机制,将企业本次的信用记录与未来的交易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对企业的信用行为产生强有力的约束。
另外,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是造成信用缺失的原因。
在一些地区,政府干预银行放贷的行为普遍存在,而贷款发放之后无法收回,最终成为坏账甚至卷入骗贷的的情况亦是屡见不鲜。
在政府的默许下,企业将银行视为资金的无偿来源,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
最后,我国的信用缺失存在着深刻的文化根源。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用只是作为一种美德而存在,长期以来缺乏强有力的制度和法律的约束。
在当前法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违约能够带来丰厚的短期利益,而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信用缺失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
关于信用缺失问题的对策,我认为主要有四点:一,降低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实现经济运行的完全市场化。
保障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依据企业的信用水平发放贷款。
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避免银行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向不具还款能力的企业或机构放贷。
二,加速构筑我国的信用体系。
成立具有权威性的信用登记机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信用机制,为我国境内的所有法人、自然人建立起具有权威性且易于获取的信用记录。
三,大规模地调整国有企业的信用。
浅析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对策
浅析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对策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而诚信是信用经济的基石,诚信市场秩序的建立必须摒弃信用缺失。
诚信是生产力,诚信更是效益。
只有以整个社会尤其是市场经营主体的诚信为保证,才能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下去,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与国际规则接轨,在全球经济中稳步运作。
然而,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起始阶段,个人信用机制滞后,企业信用制度未完全建立,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一、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分析目前,企业信用缺失主要是“假”、“欺”、“诈”、“赖”等方面的问题,“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企业三角债、银行呆死帐、信用卡诈骗、偷漏税、走私骗汇等问题都是具体表现。
有资料显示,现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很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
信用缺失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基础稳定,严重影响企业和投资者的经营,直接破坏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导致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之间稳定的信用关系没有完全建立。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很严重。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信用建设滞后,忽视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多数企业距真正规范的现代市场主体有一定差距,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信用的要求。
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很多规则尚未确立,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常常出现一些和市场规律相违背的事情,影响企业间的正常交往和信用关系的建立,使得一些不良的市场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二是利益驱动,企业片面追求效益,忽视诚信。
这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许多企业把经济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只要能获得利润,采取什么手段全然不在乎,根本就没有诚信的观念,非法造假、合同欺诈、逃避债务、虚假报表、价格陷阱、黑幕交易等等无所不为,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我国信用缺失问题也愈加突出,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和治理措施来遏制和解决它。
信用缺失是指由于借款人无法尽到其约定的支付义务,导致贷款机构无法得到应有的偿还,从而造成的金融风险。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贷款。
信贷缺失不仅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严重影响了金融稳定性和社会信用体系,给社会经济稳定带来了重大压力。
同时,我国信用缺失问题也受到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贷款机构的业务流动性和资金运用情况很受影响,它们面临着借贷风险,加速金融体系风险的扩散,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安全。
基于上述现象,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非常重要。
首先,完善和落实信用制度,并强化其实施。
信用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执行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国情实施有效的治理及措施。
其次,要改进金融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体系,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监管质量。
同时,完善银行贷款流程,增加贷款审核质量,减少信贷缺失。
此外,要积极推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宏观监管,以及对借款人的审核。
最后,要强化教育,加强对金融行业的认识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控制能力,做到精准管理,加强政府管理,保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金融机构及借款人的监管,改良金融监管制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以期望得到满意的治理效果,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领域信誉缺失缘故分析
我国经济适用住房假设干问题探析目前,我国政府在实施住房分派货币化政策的进程中,针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采取的是大力进展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即建设由政府扶持、保本微利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向中低收入的家庭提供,另外还有少量的廉租住房提供给最低收入者家庭,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实施以来,尽管取得了必然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似乎叫好不叫座。
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所在,不断完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对我国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和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进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就进展中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
一、科学评估“中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正确引导住房消费需求的有效增加经济适用住房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而建的,那个地址第一涉及到的确实是中低收入家庭的界定和家庭收入衡量两个方面的问题。
从理论上说,家庭总收入应包括家庭总资产和现期收入两部份。
家庭总资产能够用家庭拥有的不动产与金融资产的价值来衡量,具体包括家庭在银行、合作社、邮局等的存款、股票、国库券、公积金等有价证券和其他投资,和自己居住的房产和其他不动产的产权价值;现期收入应指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收入(第一、二职业收入)和其他工资外收入(如社会保障津贴等)。
因此,要衡量判定一个特定家庭收入水平必需综合考虑这两部份因素。
可是,从实践来看,由于目前我国尚未成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这使得政府难以准确核实家庭的真实收入,从而使“中低收入家庭”变成一个十分宽泛而模糊的概念。
咱们目前认定是不是为“中低收入家庭”,主若是看其家庭收入的实际状况。
依照货币化分房的有关政策,各地对中低收入标准因地域经济水平而定。
一样来讲,家庭收入在社会平均值70%以下属低收入家庭;家庭收入在社会平均值70%-120%之间属中等收入家庭;家庭收入在社会平均值120%以上属高收入家庭。
这些界定从数据和比例上讲是清楚的,从理论上分析,也是合理的。
可是,从实际操作看,由于缺少对家庭收入核定的有效手腕,由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慢慢推动,家庭收入的靠得住性和稳固性常常发生转变,这使得对中低收入家庭的界定困难重重。
对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对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信用道德的确立和信用制度的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段时期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紊乱。
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
因此,针对这两个原因,我们提出了解决经济领域信用缺失的五大对策。
标签:信用信用缺失原因对策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紊乱。
企业债务失信、假冒伪劣盛行、偷税漏税严重、走私贩私猖獗,地方保护与机构腐败的现象屡禁不绝、操纵市场及恶性竞争的行为层出不穷,对人民生命安全、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社会基本制度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经济领域失信行为的泛滥,又如何解决呢?一、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1.制度不完善人们不讲信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预期收益长期化不能实现,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权不清晰。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完备的社会化信用体系,这是当前国有企业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政府干预经济过多,承担责任过大,社会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的熏染制约。
法制不健全。
虽然在有关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民法通则》中有关于信用和反欺诈的条文,但可操作性不强,它们对诚实守信行为没有保护、奖励措施,而且对违背信用行为的定义也不准确、不完整,處罚条款弹性太大,不能对失信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2.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主要是在各个交易主体之间横向传递。
”目前,市场上的信息量空前增大,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
社会普遍把失信问题归结为制度原因和人们道德的丧失,事实上,信息不对称作为行为人失信的一个显性的客观条件往往被忽略了。
作为企业信用的提供方知道自己的信用良好程度;作为企业信用的接受方则不知道其信用良好程度。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信用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个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然而,信用问题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因为不良的信用行为和信用风险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信用问题及其影响。
首先,信用是现代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获得更多信贷和贷款,并获得更好的利率。
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帮助其扩大业务和增加盈利。
对于政府而言,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提高政府的信誉度。
然而,信用问题也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不良的信用行为会导致资金流失,这将导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信用风险。
当越来越多的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会变得更高。
其次,不良信誉机构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
如果企业或政府不能满足其贷款和负债的相关要求,那么市场就会出现混乱,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信用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使用了多种策略。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来监管借贷行业,并且建立了许多信用信息管理机构来帮助控制市场上不良的信用行为。
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评级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从而减轻自身的风险和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
此外,金融机构和国家也通过建立金融市场健康生态,控制不良的信用风险。
信用问题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和解决方案的经济学分析信用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影响,其中一些最常见的空间是:1.缺乏流动性不良的信用记录可能会导致个人、企业和政府不能或很难获得资金,这会导致资金流失和缺乏流动性。
如果政府缺乏资金,将难以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从而影响人民的福祉。
企业缺乏资金将难以生长或扩大规模,这可能会影响就业和GDP增长。
同时,个人缺乏流动性会妨碍其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获得必需品和服务。
2.市场的不稳定性不良信誉机构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
如果企业或政府不能满足其贷款和负债的相关要求,那么市场就会出现混乱,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稳定性。
对中国目前信用缺失问题的认识
对中国目前信用缺失问题的认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信用缺失问题也变的越来越严重。
“信用”一词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伦理学上,它是指诚实守信、践行诺言,是善的体现,是一种美好的品德。
而在货币金融学、货币经济学中,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这里我所要讨论的主要是指货币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的信用缺失问题。
信用缺失的原因:(1)有关信用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导致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愈加强烈。
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想法“钱越来越不值钱啦”。
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导致守信的成本增加,失信的成本减少。
如果说失信可以带来巨大利益,守信会造成损失的话,那么我相信肯定会有很多人选择失信。
而如果反过来的话,结果却恰恰相反。
我们很少听说有些人因为不守信用而被枪毙的,对于失信者的惩罚一般就是撤销其所担任的职务,严重的话也就是判几年刑,坐几年大牢。
(2)企业或个人的金融信用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企业的生产完全遵照国家的计划实行。
人们对于金融信用的了解甚少,信用观念淡薄。
如果有些人因为不遵守金融信用而获取暂时的收益的话,那么很多人就会盲目跟从他们。
(3)企业或个人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
由于房价太高,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选择以向银行贷款的方式买房。
我们知道银行在向外贷款时,要考虑贷款人的还款能力的,所以有些人就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
尽管银行在这方面的要求很严格,但是也会有漏洞,所以这就会使银行遭受损失。
(4)银行内部的管理不十分严格。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由于管理有漏洞,审批人员在发放贷款时责任意识不强,一旦贷款发生危险,很难指定责任人。
这就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我们知道银行向外贷款时,要综合考虑品格、能力、资本、有无担保、经济情况以及企业或个人事业的发展前景六要素。
担保一般是采用抵押的方式,由于银行在这方面的把关不严格,致使有些企业钻空子,给银行造成损失。
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基本分析
理
企业做假帐包装利润或者偷税漏税等。 2001年11月,国家审计署抽查了16家
体 会计事务所的32分审计报告,其中23份
系
的财务信息失真,案值达90多亿。投资 者对中介机构的公信力缺乏信心。
国
2.3 对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深度剖析
家
按信用缺失的主体和领域分类,从企业、
信 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金融市场几个 方面对信用缺失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国 2.2 我国信用缺失的整体描述
家
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或信用危机已 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
信 育等各个领域,成为一个严重社会经济
用
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在银行体系
管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四大国有银 行的不良资产比率高达20%,总值接近
理 2万亿元人民币。(案例)
2、在资本市场
系
国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家 1、商品交易中的合同欺诈
信 2、企业之间欠债严重(三角债) 3、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用 ①区域造假问题严重
管
②专业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充斥 ③生产领域中劣质产品居高不下
理 ④流通领域中小型经销企业进货渠道混乱,
体
大量销售假货,成为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 场的重要渠道。
系 ⑤制假手段愈加高明,越来越具有隐蔽性 和流动性。
体 7、在政府部门 “政策打白条“,捏造统计数字、政
系 绩浮夸、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盛行。
国
8、在教育界和学术界
假学历、假文凭泛滥,剽窃他人成果
家 事件时有发生,科研项目评审与成果评
奖中的”人情风“、”关系风“。
信
9、在外贸市场
用
进口走私,出口骗汇,偷逃税款猖獗。 (案例)
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
我国信用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摘要:本文从信用缺失的主体(个体、经济组织、政府信用缺失等方面)和领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出发,从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金融市场几个方面来对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进行深度剖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治理信用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信用缺失,经济学成因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作为维系交易从而满足市场主体理性预期需要的经济纽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然而。
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乃至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已经危及正常的市场交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状况触目惊心,令人堪忧。
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渗透到社会、政治,尤其是经济领域,信用的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我国当前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1、在企业信用方面,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中的合同欺诈,例如近年来有些建筑开发商不严格执行售房合同或者在合同上“做手脚”;企业之间欠债严重,许多企业利用我国买方市场的局面和法制不健全,随意欠债,甚至有钱不还,恶意拖欠,造成全国范围内久治无效的“三角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长期拖欠银行大量贷款,以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比如说企业在破产、分立、兼并、股份制改造、合作、租赁等花样繁多的改制之名的幌子下,逃废大量贷款债权;进口走私,出口骗税,这种反信用的行为也是一种构成经济犯罪的行为,给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引发不平等竞争,损害各方利益,加剧经济秩序的混乱;非法交易,如贩卖毒品、拐卖人口,黑市交易等;商业信用工具的使用十分有限,进程缓慢。
2、在金融机构的信用方面,主要表现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活动中,一方面它要承受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及面临由此引起的不良资产问题,另一方面,其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信用缺失现象;保险公司也存在同业之间盲目、无序竞争、设陷阱诱导投保人签订含有欺诈内容的保险合同等问题;在证券公司方面,在承销业务上,有些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不遵守“三公”原则和证监会规定,操作不规范,甚至造假等行为,在自营股票业务中,一些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内幕人员串通起来,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在经济业务中,挪用客户保证金。
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原因分析引言信用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经济交往、金融体系和社会秩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经济领域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问题,这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1.1 经济体制转型不完善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却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来支撑这一发展。
尤其是在信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信用市场无法形成健康、有效的运行机制,信用缺失问题日益凸显。
1.2 法制环境不健全我国的法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用的发展。
法律对于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司法机构的执法效能也有待提高。
这导致了经济主体在交易中缺乏约束力和保障,从而降低了信用的有效性。
2. 企业层面原因2.1 企业经营理念和道德观念缺失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信用的重视。
他们往往采取不诚信的行为,如虚假宣传、恶意拖欠债务等,从而导致信用的缺失。
2.2 企业内部治理体系薄弱企业内部治理体系的薄弱也是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企业缺乏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缺乏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容易造成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破坏企业的信用。
3. 金融行业原因3.1 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而牺牲客户的利益。
这种不公正的行为让客户对金融行业产生不信任,造成信用的缺失。
3.2 即时利益诱因一些金融从业人员过于追求即时利益,不顾客户长期的利益。
他们可能通过销售不适合客户的金融产品来获取高额佣金,而忽略了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考虑。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客户的利益,也破坏了金融行业的信用。
4. 社会文化因素4.1 缺乏社会诚信意识我国社会诚信意识相对薄弱,一些人将信用看作是个人损益的权衡,缺乏对信用的重视。
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原因分析前言信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社会行为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
而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着大量的信用缺失现象,导致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企业文化和社会心态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的原因。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信用的管理和监管相对薄弱,尤其是在社会领域和市场竞争领域。
由于政策和法规的缺失,市场经济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行为,人们的信用意识不足,并且对失信行为的处罚也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这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敢于违反信用约定,从而形成了信用缺失的局面。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影响信用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不择手段地压缩成本,忽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同时,一些企业在业务外扩期间,追求的是业务扩展的速度,往往忽视对业务伙伴的选择和对合同约定的严格执行。
这些行为都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度降低,与业务伙伴的合作关系也变得不稳定。
社会心态社会心态也是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人在交易或合作中,往往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维护自己的信用。
同时,社会上存在着许多违规行为得不到惩罚的情况,形成了一种“不良习惯”,许多人觉得“他人不守信用,我也没必要去守信用”。
这种心态的存在,使得整个社会的信用度下降,从而妨碍了经济领域的发展。
结论针对我国经济领域信用缺失的原因,应当采取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加以改善。
在政策环境上,应当完善有关信用管理和监管的法规和制度,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在企业文化上,企业应当摒弃短期行为,注重长期发展和产品质量,认真对待与业务伙伴的合同约定,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在社会心态上,应当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对于法规法律的普及和宣传,并通过“信用+激励”机制,强化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监督。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信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信用缺失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1.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我国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拖欠工人工资、违约信贷、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
2.信用缺失的原因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法制建设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淡薄、市场竞争激烈、基层政府监管不力等。
3.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损失巨大、消费者信心受损、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等。
4.我国信用体系发展的现状我国信用体系虽然发展得比较迅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信用评价标准、信用信息不足等。
5.我国信用治理的成效我国信用治理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先进的信用报告制度、严谨的信用评价标准、高效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
三、治理对策1.加强法制建设提升信用监管水平要想治理信用缺失这一现象,就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比如,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
2.加强信用信息公开透明度要加强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建立信用评价标准,推动企业自律,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3.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要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包括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证明体系等。
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更能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落实信用奖惩制度要落实信用奖惩制度,把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对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惩处。
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能够维护市场秩序。
5.鼓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信用建设要鼓励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信用建设,提高大众对信用的认知度,让信用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合作的基础,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我国诚信缺失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对我国诚信缺失的政治经济学思考我国诚信缺失或诚信危机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纳税人对财税资金和公民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缺少有效监督机制,二是我国的法治程度还比较差。
对于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富有的和谐社会来说,民主与法治是两根不可或缺的柱石。
标签:诚信缺失共有产权民主法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诚信(东北叫忽悠)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各种形式的造假到各种手段的违约,从生产流通领域到公共部门,从企业、居民到政府,失信行为像“流感”,波及到了社会各个层面。
诚信缺失不仅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物质文明建设、而且意味着精神文明的倒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倒退到了只遵守丛林法则的野兽之间的关系。
因此,分析我国当代诚信缺失的根源,对于重构我国的诚信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文献述评对于我国现阶段诚信缺失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说法:第一,产权不明、或者产权不清晰。
第二,政府失信和政府错位。
第三,诚信文化环境缺乏。
第四,诚信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对产权主体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违法不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第五,社会历史文化根源——传统文化的诚信关系侧重于人文环境之中,而不是体现在经济交往活动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计划经济下没有独立平等的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契约诚信关系。
第六,中国当代人的道德素质差——诚信意识淡薄、唯利是图。
第七,诚信教育缺失和道德教育虚化。
第八,我国失信的收益高于失信的成本。
可以说,上述各种说法涵盖了我们几乎能够想到的诚信缺失的一切原因,但这样面面俱到往往将我们对我国当前诚信危机的根源的探讨和对构建我国(健康的)诚信体系的努力引入歧途,甚至让我们迷失方向。
我国目前的诚信环境缺乏、中国当代人的道德素质差的说法,却似是而非,这不过是我国目前诚信危机的一种表象而已;而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缺乏独立经济主体间的契约诚信关系的说法,更是将我们对当前诚信危机问题的分析引向了历史唯心主义,也无助于我们构建诚信体系。
论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信用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信用作为互相信任的基石,对于社会、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信用缺失的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它不仅是个体行为的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因此,本文将探讨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信用缺失的现象1. 个人方面信用缺失在个人方面表现出来,主要是因为某些人的行为不诚信。
比如不守约、拖欠债务、虚假宣传以及假冒伪劣等行为,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和其他个人的利益,并扰乱了市场秩序。
另外,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故意违反规定,从而造成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从而对自己名誉造成巨大的损伤。
2. 企业方面企业在信用缺失方面的表现仍然是主要的问题。
企业信用问题可能涉及生产、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如果企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对社会或一些人造成了破坏,自然会抑制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3. 政府方面政府方面的信用缺失问题也十分突出。
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的低效,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水平差,难以承担他们的责任等问题上。
这给政府效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降低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1.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治理信用缺失的基础工作。
政府有必要与人民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全面、更完善、更有效的法律,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保护市场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加强对信用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意识,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选择,同时也能帮助政府更好地监督市场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 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信用缺失现象的宣传和引导,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将信用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增强人民的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
4. 促进信用行为的奖励机制建设建立信用奖励机制,对于遵守诚信原则的个人和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市场监管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有助于提高守信程度,减少不良行为。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
论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治理对策【摘要】我国信用缺失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阐述。
在概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文献综述。
正文部分分析了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并指出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信用问题的重视,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升整体社会信用水平,为建设信用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信用缺失、治理对策、法规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现象、问题、建议、结论、展望、实践意义。
1. 引言1.1 引言概述在当今社会,信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
在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却愈发严重,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旨在分析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及其对策,为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在我们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概述,阐述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随后,我们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信用缺失现象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期工作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我们也将探讨如何加强法规建设,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为我国信用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信用缺失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背后涉及到了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市场交易等多个领域。
研究我国信用缺失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信用缺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信用缺失不仅影响了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也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甚至可能引发经济风险和危机。
深入研究信用缺失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其根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和监管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信用缺失可以促进社会诚信意识的提升。
在当今社会,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试析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
试析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报告:试析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一、介绍二、诚信缺失的定义与成因三、诚信缺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对市场秩序的影响2.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3. 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四、现有治理诚信缺失的方法及其影响1. 自律2. 法律制裁3. 信用机制4. 公共监管五、案例分析1.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黑名单”制度2. 新加坡抗疫期间的涨价行为3. 美国次贷危机4. 信用卡欺诈5. 互联网金融平台借贷诈骗事件六、结论一、介绍诚信是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价值,是保障市场交易的重要基础。
诚信缺失不仅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还会降低社会信任,加剧社会分化。
针对诚信缺失,经济学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本文旨在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诚信缺失的定义与影响,以及现有治理诚信缺失的方法及其影响。
二、诚信缺失的定义与成因诚信缺失指在市场经济交易过程中,参与者之间为追求私利而违背承诺、篡改信息、进行欺诈等行为。
诚信缺失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
利益是每个经济主体追求的根本目标,往往导致某些人为了谋取利益而违背诚信原则。
2. 不完全信息。
交易者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的不对称性,从而容易引发谎报或隐瞒信息的情况。
3. 垄断和寡头垄断。
垄断企业或寡头企业占据市场优势,容易违反诚信原则,扰乱市场秩序。
4. 我利你损心理。
有些经济主体抱有一种零和博弈的心态,认为只有自己得利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会打击竞争对手。
三、诚信缺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对市场秩序的影响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交易中,诚信行为是维持市场秩序的基础。
一旦出现诚信缺失,就会扭曲市场秩序,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而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如市场波动、交易风险增加等。
2.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的诚信度是衡量其信任度和声誉度的基本标准,一旦企业的诚信度受到损害,将会影响经济价值,增加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市场经济 由于社会 分工 的深化 ,信息
的 不对 称将 成 为经 济 生 活 中的 一种 常
态.信息不对称导致经济 生活中的不确 定性增加 。这种情况下 .如果缺少一个
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 环境 这种不确定 性 会进 一 步放 大 .实 际上 也 是风 险放 大 。但是在 契约 经济条件下,尽管经济 生活 中存在信息 不对 称 .但信用 的广泛 存在 ,将使人们 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 的
为不用付出额外的惩罚成本 。双方 博弈 的结 果无疑 是 I v.即纳什均 衡解 。弓 I
总 的交易成本也呈递增趋势 。 从 图 ( )两种经 济下 总成本 的 比 c 较 中不难看 出.讲 究信用 获得的是一种 长期收益 。这种长 期收益 包括有形的和 无形 的利益 。有彤利益可 理解 为交易费 用 的 降低 ,经 济效 率 的提 高 。无 形利 益包括 由社会信用 行为所 带来的商誉、 信誉 ,而毁约和 欺诈等不讲信用 的行为 获得 的一种 短期收益 ,即在短期 内交易 成本 是低 的 但 长期 内必然要为本 身的 短视 行为付 出代 价 因为一方面要 为寻
是 需要 博弈 必须重复足够长 的时期 ,二
回 —W D S N— N I J2 F A I COC u0 O RPT I O M n0 R O IN O E S .2
维普资讯
是需要 企业 经营者要有足够 的耐心 其
中 ,决 定 人 们 耐心 的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是 产
息 的搜集 成本、合约 的签订 成本、执行
合约的成 本及 对方违约的成本 如图( ) a 所示 契约 经济 或 信用经 济 下 固定成本的投入量是相 当大的 它 需要投入 大量的精力来构想 完备的法律 规则 及对 遵 守 合约 的 奖励 和 违 约 的惩 罚,但 是随着时 间的推移和 交易敬数的 增加,双方交 易的可变成 本和边际成本 呈递减趋势 。所 以如 图() c 中的 a a线 , 交易的总成本呈递 减速趋势 。因为 首
^重复博弈后 ,卖者 就有 建立不欺骗的
信誉 的积 极性 了。并 且 一 般地 说 , 博弈重复 的次数越多 卖 者建立 信誉的 积 极性就越大 ,因为信誉 的净收益随博 弈次数的增加 而上升 双 方博弈 的结果 则 由 ( 守信,不 守 信)改为 ( 不 守 信,守信) ,实 现 了帕 累 托 改 进 。 因 此可见 ,只有对长远利益 的考虑 ,才 能 慢 企 业有 积极 性 建 立一 个 不欺 骗 的信 誉。而 要使用权企业重视长远利益 ,一
守信 B 守信 不 守 信
不 守 信
观念及 信用的遵守意愿程度 而可变
成 本则是 每次交 易时所 需投 入的包括信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如果买者和 卖者 之间只进行一次博 奔,且取方 都有 理性 的经 济 人 在 矩 阵 中 ( 信 、不 守 守信 )策略对取方都是 占优 战略。固为 只要绐定对方 的战略 .不守信战略 总能 给不守信一方带来更 大的效 用。在 信用
契约等信用于段做保障 ,交 易的完 成需
要投 入 大 量 的寻 租 成 数 的 增 加 ,寻租 会越 来 越 难 寻 租 的成 本 也越 来越
大 从 而 如 图 ( c)中 的 b b线 所 示 .
环境 不好的状况下 ,博 弈方 的不守信行
动 机大为降低,正是这种 良好 的信用环 境 及人们 对契约遵守可靠度会 大大 弥补 双 方的信 息不对称 .从而取方可 以减少 对 信 息 的搜 寻成 本 。其 次 . 由于信 用 经 济下 ,合约的簦订都是按 明确的规章 制度来的 .不存在 关系经 济下为追求 自 身合法利益而要 向政府及其他 部 门所 付
( )法律约 束与道 德约 束相结 合 二 规 范人们的行为 道德约束人们 的灵魂 ,而法律约束 的是人们 的行为 因此完善社会信用环 境要把法 治和德 泊紧密结合起来 ,德治 与 法 治互 相 联 系、互 相 补 充 ,共 同发 挥作用 。要 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社会主 义 市场 经 济 伦 理建 设 的重 要 内容 ,让 “ 实 守信 ”和 “履 约 践 诺 ”观 念 深 诚 入人心 ,把信用道德作 为社 会主义 市场 经济的 内在要 素和力量 ,增 强全 民信用 观念,努力 形成与市 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的健 康 、和 谐 、 积极 向上 的思 想道 德 规范 。同时立法机 关应 该尽快加强立法 工作 ,建立 健全维 护信用社会和信用经 济的法 律制 度 克服 当前 “ 有法不依 ,
A
有法 律 作保 障 。 当一 方违 约 时 .法 律 对违约 方的物质惩 罚与道德约 束使 守约 方可大大节约本身 的时间成本 与物质 成 本击追 索本身的权利 因 为一 切都有 法 可依。而 在关系经济下,则正好相反 , 如图 ( b)所 示, 由于不 需要构 建信 用 环境可大大节约 固定成本 因此交易初 期总 的交易成本 很低 .但 随着时间的推 移 、交 易 次数 的增 加 ,交 易 取方 没有
出 的 寻 租 成 本 。合 约 的执 行 及 监 督 也都
租投 ^更大的成本 另一方 面又要 为不 守信 用而 投入更大的开发客户成 本。
交易取方选 择讲究信用还是欺骗行
为 .即追 求长远 利益还是眼前利益 ,这
里就存在 一个博 弈过程 。经济主体在博
弈 过程中 .根据 自己的效 用函数权衡 社 会 信用行为与破坏社会信 用行为所在 产 生 的效用大小 依据 自身行 为效用最 大 化 原则来选 择 自己的战略 。
-
.
“
维普资讯
皇
^
l
f
,
麓
毒
我
.
济 岛
维普资讯
市场经济是 一种 契约经济或信用经 济 即交 易取 方通 过签订合 同并遵 守合 同 的交易 。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设 尚处于初级 阶段、很不成 熟。仍 存在大量拉 关系走 后 门、搞行政 审批等 与市场经济 规则相悖 的现象 。存在一种 关系 经济或 者是身份经济 。正 如生产部 门的成本一 样,任何一种产 品的成本包 括 固定成本 和可变成本 固定 成本包括 软硬环境 的投入,硬件包括, 系 列法律 一 法规 的制定 、颁 布和实施成本 、信 息的 收集成本 。软环境包括人们 的道德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