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练习题答案放映版2013.4.8
《桃花源记》练习卷及答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桃花源记》练习卷及答案《桃花源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用记叙方式虚拟了一些情节,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经过这个故事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来往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节选文字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他是___________派的鼻祖。
2.用古代汉语翻译下方的句子,留意加点字的意义。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所处的地理地位非常隐蔽,不易发现。
B“鸡犬相闻”表现了村中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C“怡然自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村人生活的安逸。
D该段次要描绘了桃花源优美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1.东晋陶渊明 2.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了。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
(良、之、属)3.B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闻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完整word版)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
课文分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
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
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
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
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结构:《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
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然而渔人辞去时又留下悬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再访而“不复得路”的种种情景。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陶渊明B. 李白C. 杜甫D. 王维答案:A2. 《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A. 一个充满战争的地方B. 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C. 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D. 一个繁华的城市答案:B3.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误入B. 被邀请C. 跟随向导D. 通过地图找到答案:A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 渔人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的居民告诉他________。
答案:不足为外人道也三、简答题1. 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与桃花源居民的交流情况。
答案:渔人与桃花源的居民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居民们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且告诉他桃花源的来历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2. 描述《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的行为。
答案: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沿途做了标记,回到自己的家乡后,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跟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但最终没有找到。
四、论述题1. 分析《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答案:《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与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桃花源中,人们过着和谐、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贫富差距,人们和睦相处,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同时,桃花源的不可寻找也暗示了理想社会的难以实现,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五、翻译题1. 将《桃花源记》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答案:树林的尽头是水源,那里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小洞口,洞口处似乎有光透出。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①豁然( ) 然( ) 阡陌( ) 怡然( )②垂( ) 郡下( ) 遣人( ) 诣太守( )2、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并解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粗的: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便舍船,从口入( )④土地平旷,屋舍然(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⑦见渔人,乃大惊( )⑧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⑩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 )⑾及郡下,诣太守( )⑿后遂无问津者( )4、解释下列中加粗词语的古今义:①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今义:______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⑤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____今义:______5、下列句子中译时不需增加成分的一项是(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黄发垂,并怡然自乐C、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7、译下列句子:①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李白对桃花源的描述中,以下哪个选项与原文不符?A) 花团锦簇,景色如诗如画B) 人间仙境,宛如桃花源C) 清泉涓涓,流经村落D) 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答案:D) 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2. 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以下哪个特点不是桃花源的特点?A) 山川秀丽,景色迷人B) 居民自给自足,与外界无交流C) 社会秩序井然,法律严明D) 居民生活简朴,无私欲之心答案:C) 社会秩序井然,法律严明3. 小船抵达桃源村后,居民们对陌生人的态度是:A) 友善热情,主动邀请他们进村B) 冷漠疏远,不愿与陌生人交流C) 担心生活秘密被泄露,远离陌生人D) 主动阻止陌生人进入桃源村答案:A) 友善热情,主动邀请他们进村4. 桃源村居民为何决定向外界保持隐秘?A) 担心资源过于丰富,遭到掠夺B) 害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C) 为了保护桃花源纯净的环境D) 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意愿答案:B) 害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5. 桃花源是一处人间仙境,以下哪个特点不是桃花源的特点?A) 山水如画,景色宜人B) 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C) 山珍海味,桃花酒水充足D) 村内村外清洁,无一丝垃圾答案:C) 山珍海味,桃花酒水充足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2. 桃花源记中记载了找到桃花源并留下的人是__________。
答案:渔父3. 桃花源记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朝代。
答案:东晋4. 桃花源中的居民不通过_____________来往外界。
答案:关隘5. 桃花源位于桃江之北,具体位置是__________。
答案:终南山脉三、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地方?它的特点有哪些?桃花源是位于终南山脉桃江之北的一处隐世的地方,人称人间仙境。
桃花源的特点有:山川秀丽,景色如画;村落之中溪水流经,宛若山泉涓涓;村民们自给自足,与外界无交流;居民和睦相处,乐不思蜀;生活简朴,没有私欲之心;村内村外环境清洁,无一丝垃圾。
《桃花源记》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一、解释加点字缘.溪行()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仿佛..若有光()屋舍俨然..()阡陌..交通()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邑人..()遂与外人间隔..()延.至其家()辞去..()()此中语.云()便扶向.路()诣.太守()遂.迷()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得其.船()二、通假字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⑵问所从来,具.答之()三、古今异义词⑴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无论(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鲜美(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间隔(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词类活用⑴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复前.行(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欲穷.其林(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才通.人(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其中往来种作....(往来:_______________。
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一词多义为()()()⎧⎪⎨⎪⎩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不复得路遂无问津者异()()⎧⎪⎨⎪⎩渔人甚异之水土异也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其()()()⎧⎪⎨⎪⎩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之()()()()()()⎧⎪⎪⎪⎪⎨⎪⎪⎪⎪⎩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具答之处处志之闻之扶()()⎧⎪⎨⎪⎩便扶向路出郭相扶将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六、省略句⑴()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训练:《桃花源记》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作者,又名字,私谥,自号浔阳柴桑人,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的时代,本文原是中的“”。
2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现在用来比喻。
二解释下列词语1缘溪行()()2夹岸数百步()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5复前行()6欲穷其林()7林尽水源()8初极狭()()9才通人()10土地平旷()11屋舍俨然()12桑竹之属()13悉如外人()14黄发垂髫()(15阡陌交通()()16乃大惊()17便要还家()18咸来问讯()19率妻子邑人()()()20来此绝境()21遂与外人()22乃不知有汉()23无论魏晋()24延至其家()25其中人语云()26缺乏为外人道也(27便扶向路()()28处处志之()29及郡下()30诣太守()31遣人随其往()32寻向所志()()33怅然规往()34未果()35寻病终()36豁然开朗()37怡然自乐()38遂迷()39后遂无问津者()()XXX填空1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天然美景的句子是)))!,,,。
2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
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
,。
,。
5文中XXX《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6表明桃花源人与“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的句子是,,。
7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
8解释XXX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9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整体感觉的句子是,。
10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11与XXX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12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13表现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恬适的句子是,。
14表现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
15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16最能表现桃花源不易被外人发现的句子是,。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与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与答案题目一:“桃花盛开”的意思是什么?A. 桃花在开花的季节里充分开放,花团锦簇。
B. 桃花全面开放,遍地芬芳。
C. 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情爱,能遇到如意的良缘。
D. 形容美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
答案:C题目二:以下哪一项是《桃花源记》的主旨?A. 表达对于人类欲望世界的贬低。
B. 探讨一个和谐、完美、幸福的乌托邦社会的产生。
C. 暗喻中国古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D. 追求生存环境与领土的平等、公正、自由。
答案:B题目三:以下哪一项是《桃花源记》的主题?A. 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
B. 反映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
C. 探讨社会乌托邦的建立和伦理观念的形成。
D. 题材广泛,主题深奥多元。
答案:C题目四:桃花人怎样使用火把导航的?A. 每个人手持一支火把,以亮光互相导航。
B. 只能随缘漂流,求神拜佛走路。
C. 没有火把导航,只能靠感觉和经验。
D. 装置了一根红丝线的火把,以此为引路。
答案:D题目五:以下说法与《桃花源记》不符的是:A. 桃花源是一个空前绝后的理想国家,这是一篇政治著作。
B. 桃花源不是一个在地理上的具体的地方,而是象征一个人心灵美满的境界。
C. 桃花源既是幸福美好的境地,也是藏于内心深处的理想和愿望。
D. 桃花源只是作者幻想的一种理想场所,不代表现实。
答案:A题目六:桃花源人主张:A. 精神追求为先,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B. 以自然和谐为本,标本兼治。
C. 世间万物,皆应珍爱保护。
D. 自由自在地、没有一点拘束的生活方式。
答案:B题目七:以下哪一项不是桃花源人的特点?A. 家家户户都非常富裕,田野里盛产玉米、豆类、粮食水果等等,毫无温饱之忧。
B. 桃花源人没有国家、官府等等形式,是个简单自然的社会。
C. 桃花源人通行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充满着哲理、诗意、智慧和感人至深的情感。
D. 桃花源人反对和消极面临现实要求的!答案:D题目八:桃花源与明清小说的差异有:A. 桃花源是与人文文艺有关的,而明清小说是与神怪传说有关的。
桃花源记练习题和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和答案桃花源记练习题1、文中第一段为什么写桃林的美好?(景物描写的作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景,至少用一种修辞。
答:你看那桃林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的彩霞。
地上的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
树上的花瓣纷纷落下,就像一只只飞舞的粉蝶……3、第一段文字描写了乡间美景(桃花源生活图景),请从三个方面指出美好的含义。
答: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和平安定人文环境:自由快乐4、桃花源人见到渔人为什么大惊?答: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暗示没有外人来过,说明桃源与世隔绝久远。
5、桃花源人来到桃源之后,为什么“不复出焉”?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答:桃花源自由快乐,和平安定,他们不想再次被卷入外面的世界的纷争,再次受到剥削压迫和战乱之苦。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6、渔人为桃源人讲述外界情况时,村人“皆叹惋”,试分析“皆叹惋”的内容。
答: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渔人离开桃源时,村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答:因为桃花源里的人们不想让美好的生活受到打扰,不想涉足于桃花源外的战乱分争,更不想像桃花源外的人一样饱受生活的痛苦!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试分析此人都说了什么?答:一是说了社会的动乱黑暗及秦以后的变迁。
二桃花源外是百姓的苦难。
三是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9、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鱼人的交谈都设计了哪些内容?答:(1)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2)挑花源人告诉渔人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3)桃花源人向渔人打探的桃花源以外的世界的情况。
(4)桃花源人叮嘱渔人不要告诉其他人有桃花源这个地方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人民生活安宁的理想境界。
以下是关于《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陶渊明D. 王维答案:C2. 《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跟随一只白鹤B. 迷路后偶然发现C. 根据地图找到D. 被一位老人指引答案:B3.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看待外界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了解C. 有所耳闻但不愿了解D. 非常排斥答案:B4.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选择与世隔绝?A. 为了逃避战乱B. 为了追求财富C. 为了享受权力D. 为了追求自由答案:A5.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何再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A. 被桃花源的人阻止B. 被外界的官员禁止C. 因为桃花源已经消失D. 因为渔人忘记了路线答案:D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人民生活非常________,与外界隔绝,不知道________。
答案:安宁;有汉,无论魏晋2.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他为了标记路线,沿途做了________。
答案:标记3. 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是因为________而来到这里的。
答案:避秦时乱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
答案:渔人在捕鱼时,偶然发现一片桃花林,穿过桃花林,发现了一个山洞。
他好奇地进入山洞,发现洞内别有洞天,那里的人民生活安宁,与外界隔绝,不知道外界的变迁。
2. 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选择与世隔绝?答案:桃花源中的人选择与世隔绝,是因为他们想要逃避战乱,追求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祖先在秦朝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带领家人和乡亲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四、论述题1. 你认为《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理想境界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答案:《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花源理想境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于,人们应该追求和平与安宁,避免战争和冲突。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作之一,它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隐世桃源、人间仙境的美好景象,给人们带来了诗意和遐想。
以下是桃花源记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练习题一:1.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人间仙境?3.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4. 为什么主人公要来到桃花源?5. 故事结尾有什么寓意?答案一:1. 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安静美丽,山水环绕,四季花开,苍鹰翱翔。
2. 桃花源被形容为人间仙境,因为它完全与外界世界隔绝,充满了宁静、自然和美好的景色,没有烦恼和矛盾,宛如人间仙境。
3.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渔夫。
4. 主人公来到桃花源是因为他无意中发现了这个隐秘的地方,被它的美丽所吸引,也渴望过上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
5. 故事结尾表达了人们渴望与世隔绝、追求真实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人间乐土的想象和向往。
练习题二:1.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是怎样的?2. 故事中的山川地貌有什么特点?3. 为什么桃花源被人称为“水陆丛林”?4. 桃花源里的居民生活如何?5. 桃花源记中有哪些描写具体细节的句子?答案二:1. 桃花源中的桃花盛开美丽,四季常青,花香扑鼻,形成一片粉红色的海洋。
2. 故事中的山川地貌呈现出陡峭悬崖、飞流直下的瀑布和溪流,形成秀丽的自然景观。
3. 桃花源被人称为“水陆丛林”,是因为它由水流环绕,陆地与水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4. 桃花源里的居民生活简朴自然,他们与外界没有联系,过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以生态种植和狩猎为生。
5. 例如:“余按箕踞而啸,所以自娱;寻常行步,不离时节。
” 这句话描写了主人公在桃花源中的自在舒适生活,表达了其与世隔绝、悠闲自得的状态。
练习题三:1. 桃花源记中的寓意是什么?2. 故事中作者对人间的观点是什么?3. 桃花源与现实世界有什么不同之处?4. 作者用怎样的笔法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景?5. 故事中的主人公对桃花源的认知有什么变化?答案三:1. 桃花源记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美好生活和避世境地的追求,表达了对现实压力的逃避和对世界的理想化心态。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属:要: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分)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
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填序号)(2分)俨yǎn ①庄重。
《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
桃花源记练习的题目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的题目及答案桃花源记练习的题目及答案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属:要: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分)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4分)(1)欲穷其林穷:(2)便要还家要:(3)处处志之志:(4)欣然规往规: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17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课文分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
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
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
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
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结构:《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
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的全部内容。
《桃花源记》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悉如外人悉()(2)林尽水源尽()(3)芳草鲜美鲜美()(4)屋舍俨然俨然()(5)便扶向路向()(6)寻病终寻()(7)便要还家要()(8)处处志之志()二、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 交通:古义, 今义,(2)妻子:古义,今义,(3)绝境:古义,今义,(4)无论:古义, 今义,(5)鲜美:古义, 今义,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四、阅读理解1、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答: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答:(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答:2、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1)、(2)、(3)、(4)、(5)、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答: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答答:5、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6、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中招试题集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遂.与外人间隔 ④咸.来问讯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面句子有三处省略,请用序号标出来,并对应写出省略的内容。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①余人)皆出酒食。
(②渔人)停数日,(③渔人)辞去。
3.你认为桃花源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桃花源人过的是人们和睦相处、与世隔绝的生活。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 ③寻向.所志( ) ④寻.病终( )5.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社会黑暗,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只好“荒唐”地虚构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7.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1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1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不满以及对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之情。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17.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世外桃源,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
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8.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渔人“具言”的内容和源人“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4)皆叹惋.: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足为外人道也。
21.《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时特意“处处志之”,而后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这是为什么?因为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2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3.第二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怡然自乐的心情。
(用文中的话回答)24.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26.解释下列加点词。
(1)落英..缤纷 (2)缘.溪行 (3)渔人甚异.之 (4)初极狭,才.通人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复前行,欲穷其林。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8.请简要回答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安定,人人平等,人们和睦相处 29.翻译(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0. 填空。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理想的世外桃源。
从“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31. 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
32.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良田 无论 B 、绝境 问津C 、问讯 间隔D 、交通 妻子3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规往 规:________________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才通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②祧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3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38.请将文中句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成现代汉语。
39.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见上】40.在陶渊明的眼里,“桃花源”为什么是理想社会?用自己的话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说明。
① 环境优美 ② 社会太平(民风淳朴) ③ 生活安逸(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答出2 个要点即可)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豁然..开朗 豁然: (2)屋舍俨然.. 俨然: (3)咸.来问讯 咸: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3.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
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安定 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环境优美, 4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46.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7.东汉末年,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见上】4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4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0.从《桃花源记》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见上】51.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 ②诣.太守,说如此( ) 。
5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 、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5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54.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
55.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56.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8.第二段作者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可以想见他们当时的心情是快乐的。
5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祖先躲避战乱 ; 6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便要还家 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6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问:渔人的行踪。
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64.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1)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65.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不足为外人道也。
(1)源中生活安宁,能安居乐业,和睦相处(2)源外战乱不断,不愿受战争之苦。
6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6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陵人/捕鱼为业B .问/今是何世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 .后遂无问/津者D (“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6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无 )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69.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