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桑树转基因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学号:222012*********姓名:向亚飞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01班成绩:教师签名:桑树转基因研究进展向亚飞生物技术专业2012级生技一班,222012*********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了桑树转基因的相关研究应用,转基因的原理和发展前景,为未来的的桑树相关应用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关键词:桑树转基因;再生体系背景简介1.1基本信息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植物,有着多种经济用途。
桑树基因工程的开展将有效地促进桑树分子育种,进而改良相关性状。
近年来桑树已进行多种转基因方法研究,并成功地将抗菌、抗虫等基因导入桑树,为丰富桑树育种素材,推进分子育种在桑树上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1.2转基因技术植物转基因是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导人目标植物,使之整合、表达并遗传:目前,将外源基因或DNA导人植物组织或细胞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直接导人法和间接导人法两大类:直接导人法是利用化学或物理的一些手段等将外源基因直接导人植物组织或细胞。
主要有:PEG(聚乙二醇)介导转化法、基因枪转化法(又称微弹射击法)、电击穿孔法(叉称电激法)、显微注射转化法、转座子介导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等;间接导人法也称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这种方法普遍应用于植物遗传转化中。
这是因为根癌农杆菌在感染许多双子叶植物时,菌体内Ti质粒上的一段含致癌基因的转移DNA(T-DNA)能共价地整台到植物染色体上,并使植物感染部位形成冠状瘿瘤。
在根癌农杆菌质粒转基因系统中,对T-DNA转移起关键作用有三个:①T-DNA上一个25bp的末端重复区域,它是转移系统的起始信号,具有识别作用②染色体侵入性基因是农杆菌吸附到植物细胞壁上所必需的③质粒上的侵人性基因,在T-DNA末端重复区域和chw基因作用下农杆菌吸附到植物细胞壁上并穿透细胞膜系统后,基因被植物组织释放出酚类或类黄酮等诱导物诱导而得以表达,完成质粒的侵染过程。
利用农杆菌质粒的侵染性,可将改造过的衍生质粒上的外源基因转人植物细胞中,从而获得转基因植株。
桑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c mp e ihh r a eu ln . o a d w t eb c o spa t r An h tn adzd og n g n ssa l a h rc s fmaue smai mby g n ssfrdfee ts e issi d te s d ie ra o e ei wel ste po eso tr o t e ro e e i o i rn p ce tl a r s c l
n e s t e d v l p d e d o b e eo e ,
Ke ywo d r s: Mou ; mub ry i i ; mir—rp g t n rs ler ; n vt o r c p a ai o o o
桑树 ( rss. 是 蚕 业 领 域 中有 重 要 的 经 Mou p )
种 的多样 化对蚕业 发展 发挥 了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但
11 培 养条 件对芽 增殖 的影 响 . 通 过直 接再 生途径 ,侧 芽和不 定芽从 初始外 植
体长 出并 进 一 步形 成 分 支 。 以往 的研 究 证 明 ,MS 基 质对 于桑树 芽增 殖是适 宜 的 ,但对 于较 老 的外 植 体 ,L S基质 中的维 生 素 并 结 合 活性 炭 可 以避 免 其 出现褐 化 。 自 17 以来 在对 M. l 9 6年 ab a组织培 养体 系的研究 中 ,蔗 糖 一 直是 芽 增 殖 的首 选 炭 源 。3 %
tred c d s mub ryrg n rt ni ioh sma earmak beS c eSi n p ce , n ersac s sl o eb ab dM. i— h ea e , e ler e e eai nvt a d e ra l u c S ma ys e is a dt ee hWa mot d n yM. l aa n o r n h r y n
桑树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桑树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马赑;何宁佳
【期刊名称】《蚕学通讯》
【年(卷),期】2024(44)2
【摘要】栽桑养蚕的历史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
自2013年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实施以来,桑树的研究进入了基因组学时代,为桑树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本文从桑树基因组测序的实施开始,系统总结了桑树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了测序技术、拼接策略、组装质量以及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应用等方面。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桑树基因组学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旨在推动桑树产业的发展并为林木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总页数】8页(P2-9)
【作者】马赑;何宁佳
【作者单位】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2.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基因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3.环境基因组学与毒理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4.基于宏基
因组学技术对桑树拟干枯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研究进展5.中国濒危兽类保护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桑树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
桑树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桑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
桑树除了可以提供优质的桑叶,还可以提取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桑树的生物活性成分1.桑叶生物碱桑叶中含有许多生物碱,如咖啡碱、咖啡因、吡啶、赤峰碱等,具有镇痛、镇静、抗炎等作用,可以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
2.桑叶多糖桑叶中还含有多种多糖,如桑叶多糖、桑葚多糖等,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可以用于抗癌、降低血糖等方面的研究。
3.桑葚酚类物质桑叶和桑葚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如原花青素、花青素、类黄酮等,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肥胖症、过敏等疾病的治疗。
4.桑叶甾醇桑叶中含有甾醇类物质,如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等,具有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可以用于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二、桑树生物活性成分的应用研究1.桑叶的保健及药用价值桑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以用于保健及药用。
近年来,桑叶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例如,某些研究表明,桑叶提取物可以用于降低血糖,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桑叶中的多糖可以用于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力。
2.桑葚的保健及药用价值桑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以用于保健及药用。
例如,桑葚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作用。
此外,桑葚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可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3.桑叶的功能性食品研究除了用于保健及药用外,桑叶中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也可以用于功能性食品的研究。
例如,桑叶中的多糖可以用于沙发、面点、豆制品、饼干等食品的添加剂。
此外,桑叶中的生物碱也可以用于制作功能性食品,如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饮料、爽口的口香糖等。
4.桑葚的果蔬饮料研究桑葚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果蔬饮料和调味料。
桑树WRKY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桑树WRKY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背景:
桑树(Moru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果树和林木树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获得桑树的基因组信息和功能基因的特性研究能够为其可持续利用和改良提供很好的基础和方向。
WRKY转录因子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逆境适应等多个生物过程的重要转录因子家族。
然而,对于桑树WRKY基因家族的鉴定和特性的研究仍相对不足。
方法:
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桑树基因组中的WRKY基因进行鉴定,进一步对其基因结构、保守区域、进化关系和表达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在桑树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117个WRKY基因,其中包括90个单个WRKY结构域的基因和27个多个WRKY结构域的基因。
通过系统演化分析和保守区域比对,进一步定义了桑树WRKY基因家族的分类和特性。
通过RNA-seq数据和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分析了不同组织和不同生长阶段中的WRKY基因表达模式,发现其中许多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诱导表达程度显著提高。
结论:
本研究鉴定了桑树基因组中的117个WRKY基因,为后续的桑树分子育种和逆境适应研究提供了依据和资源。
通过表达模式分析,还发现了许多逆境适应相关的WRKY基因,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植物逆境适应机制的参考。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桑叶是桑树的叶子,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都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桑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萜类、多糖、酚酸类等,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桑叶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首先,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桑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和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等具有保护作用。
其中,桑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辅助治疗效果。
其次,桑叶中的生物碱也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桑叶生物碱具有镇静、抗炎、镇痛、抗氧化等作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疼痛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研究表明,桑叶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能够减轻神经炎症疼痛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疾病症状。
此外,桑叶中的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多糖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同时,桑叶多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对于肿瘤的防治有一定的潜力。
最后,桑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等作用。
酚酸类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对于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同时,桑叶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对于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总结起来,桑叶中的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酮类、生物碱、多糖和酚酸类化合物都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等都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桑叶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还相对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桑树中不同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桑树中不同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桑树,又称为硬桑或桑树,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常见树种,它可以用于食品、医药和纺织品等多个方面。
而在桑树中,不同组织器官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也成为了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课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桑树的根部。
根部是植物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可以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是植物的营养和支撑来源。
而在桑树的根部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如异鼠李素、异鼠李素-7-O-葡萄糖苷等。
这些物质在医药方面有许多应用,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
此外,桑树根部还含有一些挥发性成分,如桉树脑、樟脑、松脑等,这些物质可用于制作天然的香料和香精。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桑树的叶子。
桑树叶子是桑蚕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被称为桑叶。
桑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生物碱和有机酸等成分,具有许多药用价值。
研究表明,桑叶提取物具有抑制白血病、肝癌和肺癌等癌细胞生长的作用;还能降低血压、血脂、血糖等,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此外,桑叶提取物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除了根部和叶子,桑树的果实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器官。
桑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类物质等,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
同时,在桑果中还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类黄酮等天然色素,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体内自由基的损伤,对延缓衰老和保护心血管健康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桑果提取物还具有明显的抗肝损伤、降脂和抗炎等作用,被广泛用于药用饮品和保健品中。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桑树的茎部。
茎部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其中木质部能够产生丝素细胞,是桑蚕绸线生产的重要原材料。
而另一方面,茎部内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生物碱、黄酮等活性成分,有着抗炎、抗衰老、降压等健康功效。
综上所述,桑树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各个组织器官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桑树的各个部分都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但使用时应注意适量,避免出现过量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桑叶的化学成分_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桑叶的化学成分_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桑叶是桑树的叶片,是历史悠久的中药和食品材料之一、桑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类、苷类、酚酸类、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不仅赋予了桑叶药用价值,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是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槲黄素、山柰素和芹菜素等。
这些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理活性。
研究表明,桑叶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具有保护作用。
其次是桑叶中的苷类物质,主要有腺苷、腺苷酸、核酸等。
苷类物质在维持细胞生物学功能、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桑叶的苷类物质具有抗心血管疾病、调节血脂、保护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能。
再者,桑叶中的酚酸类物质主要有咖啡酸、原儿茶酸和绿原酸等。
这些酸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桑叶中的酚酸类物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糖、改善胃肠道功能等,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胃肠道疾病等具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桑叶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多糖类物质,如桑黑素和桑白素等。
这些多糖类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理活性。
研究发现,桑叶的多糖类物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延缓衰老过程。
此外,桑叶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也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器官的基本物质,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
桑叶富含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能够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总之,桑叶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和食品材料,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赋予了桑叶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
目前,桑叶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桑叶的其他潜在功能和应用领域,如抗糖尿病、抗肥胖、抗胃肠道疾病等。
桑树及其害虫研究的新进展
桑树及其害虫研究的新进展桑树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桑树也存在着一些害虫,这些害虫会对桑树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严重时会使桑树死亡。
因此,对桑树及其害虫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过去,桑树及其害虫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传统的显微镜观察、室内实验、一定环境下的田间试验等。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害虫种类和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但很难模拟现实复杂的自然环境,不能全面地反映害虫在自然环境中趋于稳态时的表现。
因此,对于害虫的调控和管理,传统方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桑树及其害虫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下面,我们就这些新进展作一些简要介绍: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科技,能够对生物体的分类、基因转录和生化代谢等基本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桑树及其害虫的研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PCR扩增技术可以用于鉴别害虫种类;溶胶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可以用于快速、有效地鉴别同属不同种的害虫;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害虫的基因组结构和组成。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对桑树及其害虫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将传感器设备安装在地面、卫星、飞机等平台上,通过接收和处理各种电磁波信号,获取地球表面相关信息的一种科技。
在桑树及其害虫的研究中,遥感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应用。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对害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快速、准确的掌握;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反演技术,推断土壤水分、植被生长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遥感技术能够提供更全面、更精确的数据,促进对桑树及其害虫的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生态学研究的应用生态学是一门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科学,它包括生物多样性、种群动态、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在桑树及其害虫的研究中,生态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害虫的生存能力、种群分布和生态适应性等问题,还可以有助于我们预测害虫的发展趋势、制定种群管理和生态防治策略。
桑树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桑树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桑树经济价值及重要性 (2)1.2 代谢组学在桑树研究中的应用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5)二、桑树代谢组学研究概述 (5)2.1 代谢组学基本概念 (6)2.2 桑树代谢组学研究现状 (7)2.3 研究发展趋势 (8)三、桑树代谢物鉴定与分析 (10)3.1 代谢物提取与分离技术 (11)3.2 代谢物鉴定方法 (12)3.3 代谢物分析技术 (13)四、桑树代谢途径及调控研究 (15)4.1 桑树主要代谢途径 (17)4.2 代谢途径调控机制 (18)4.3 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联合分析 (19)五、桑树响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代谢组学研究 (20)5.1 响应生物胁迫的代谢组学研究 (21)5.2 响应非生物胁迫的代谢组学研究 (23)5.3 胁迫响应代谢机制 (24)六、桑树代谢组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 (25)6.1 桑树育种及品种鉴定 (26)6.2 桑叶功能研究及开发利用 (27)6.3 桑树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 (29)七、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30)7.1 深入研究桑树代谢途径及调控网络 (32)7.2 加强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的联合分析 (33)7.3 拓展桑树代谢组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 (34)7.4 构建桑树代谢组学数据库及平台资源 (35)八、总结与结论 (36)8.1 研究成果总结 (37)8.2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38)8.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9)一、内容概述本文档主要介绍了“桑树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的相关内容。
桑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代谢组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其生长、发育和抗逆机制,提高桑树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概述了桑树代谢组学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
将详细阐述桑树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包括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桑树的代谢物分析,以及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在揭示桑树生物学特性及生理机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桑树(川桑Morus notabilis)全基因组测序
桑树(川桑Morus notabilis)全基因组测序桑树基因组研究团队【期刊名称】《蚕学通讯》【年(卷),期】2013(33)4【摘要】人类栽桑养蚕起始于5000年之前,所开创的丝绸之路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家蚕的基因组已经被解析,与之相辅,我们在此描述了桑树(川桑)的基因组.经过组装之后的桑树基因组大小为330Mb,舍有128Mb的重复序列,编码了29 338个基因,转录组数据支持了其中60.8%的基因.分析桑树基因组发现,桑树基因的进化速度是蔷薇目其他物种的大约3倍,这一特征可能促进了其在地球上的传播和分布.桑树在过去的1亿年中没有经历基因组加倍事件,这一现象只在除了几个蔷薇目物种的少数真双子叶植物中出现.然而,在桑树及其他树种中却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多倍体类型,这一种新型的加倍事件可能对其更加有利.在家蚕的血淋巴和丝腺中鉴定到了5个预测的桑树来源的miRNA,暗示了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之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对桑树中与分化选择、抗性和乳汁中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子等相关的编码基因的鉴定和分析将推进桑树改良的研究进程.【总页数】11页(P1-11)【作者】桑树基因组研究团队【作者单位】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桑树新品种“川桑7431"在四川问世 [J], 钱伟2.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地理分布 [J], 陈仁芳;陈祥平;范小敏;程明3.四川省桑属(Morus)植物多倍体的研究Ⅰ、四川省桑树品种资源染色体的倍数性(西南农业大学与四川省丝绸公司合作研究成果) [J], 朱勇;郭明武;向仲怀;蒋同庆;徐继汉4.四川省桑属(Morus)植物多倍体的研究Ⅱ、四川省桑树多倍体的地理分布(西南农业大学与四川省丝绸公司合作研究成果) [J], 郭明武;朱勇;向仲怀;蒋同庆;徐继汉5.桑树新品种“川桑7431”在四川问世 [J], 李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桑属(Morus L.)植物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
中国桑属(Morus L.)植物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我国是蚕桑生产的发源地,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我国栽桑历史悠久,加之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因此种类繁多。
在不同的生态条件及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形成了许多种、变种和品种,这些是我国植物基因库中十分宝贵的种质资源。
但是长期以来,在桑树植物的分类中由于对种和变种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解,以及原始材料的差异,传统的分类学提不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体系,因而划分的物种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人为性。
另外,由于桑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在种间及种内自然杂交中形成许多的过渡类型,从形态分类上由于缺少系统发育的信息难以准确地判定其种属关系。
因此,桑属尚无比较满意的分类方法。
近年来以核酸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为从DNA分子水平上研究植物的遗传本质,为植物的进化、系统分类和鉴定、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分子生物学引入系统学和进化研究,使一些长期争论的系统学问题得到解决,使系统和进化研究发生了变革。
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桑属植物的系统与进化关系,有助于解决我国桑属植物分类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桑树种质资源的分析、鉴定和利用、桑树的遗传育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结合国际通行的计算机分析软件,对我国桑树现行分类学中的15个种4个变种进行了桑属植物数值特征编码分支分析、种群遗传遗传结构、桑树栽培种原种间的关系、中国桑属植物分子系统发育系统构建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这些结果为我国桑属种群的遗传结构关系、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论数据和依据。
现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总结如下: 1.桑属植物的分支分析桑属的形态特征分类最初是源于林奈的植物分类法,将桑属分为了5个种,其中白桑(M.alba)是起源于中国的桑种。
对现行桑树分类影响最大的是小泉源一(1917,1923)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以桑属植物的花器官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
安徽桑树品种全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研究
[8] 戴瑞强.华桑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D].镇江:江苏科技大学,2016.
[9] White T J, Bruns T, Lee S, et al. Amplification and directsequencing of fungal ribosomal RNA genes for phylogenctics[M].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选取5 种安徽桑树地方品种样本采自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桑树品种选育中心。以桑嫩叶为实验材料,品种分别为 金寨九龙桑、皖桑1 、红星5 、皖花桑、7707。
1.2 DNA提取方法
桑树基因组DNA提取采用CTAB法,参照赵卫国[2]的方法,稍加改进。
①取0.1~0.2 g 嫩叶剪碎,在液氮条件下磨碎成粉末,转入经55℃预热的600 L 的CTAB 提取缓冲液0.1 molLTrisHCl,pH 8.0,0.02 molL EDTA,1.4 molLNaCl,2% CTAB,1% PVP,0.04 molL 巯基乙醇中 ②混匀后在65℃水浴裂解30min,期间轻摇数次以混匀,室温冷却,12016 rmin 离心15 min ③加入500 L氯仿:异戊醇24:1,抽提细胞残渣和叶绿体,轻轻颠倒混匀至乳白色 常温13000 rmin离心10 min ④转移上清液到新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预冷的异丙醇混匀,室温静置3~5 min ⑤常温下,10000 rmin 高速离心5 min,弃上清后倒置干燥,加500 L ddH2O溶解 加入2 L RNase10mgmL,37℃水浴1 h ⑥加等体积酚抽提1 次,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1 次,氯仿:异戊醇24:1抽提1次 ⑦加2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DNA,轻轻混匀,20℃过夜 ⑧13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用70%无水乙醇洗涤DNA2次,每次8000 rmin离心10 min 倒置干燥后加入200 L 的TE 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 pH 8.0,1 mmolL EDTA pH 8.0溶解DNA,样品保存于4℃或20℃。
桑树生长发育与应用研究进展
桑树生长发育与应用研究进展桑树是一种古老而有价值的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尚衣之木”,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
桑树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应用价值一直是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桑树的生长发育与应用研究进展。
桑树的生长发育桑树属于桑科植物,其生长发育过程经历了幼苗期、青年期、成熟期和老年期。
在幼苗期,桑树喜阳光、耐阴几乎不长。
在青年期,桑树的光合作用强,生长迅速。
成熟期桑树持续稳定生长,贮藏物质逐渐积累,增加果实或种子个数,同时有一部分阳性性别的花序发生胚珠堵塞,因而逐渐退化;反之,阴性性别的花序在贮藏物质的带动下继续成长,转化为翘弓术。
到老年期,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桑树逐渐衰老,生长速度变慢,营养素供给不足,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桑树的生长与环境因素、栽培方式、品种特性等相关,有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学问题与生产实践问题需要研究。
桑树的应用价值桑树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果实、叶子、灌木和树皮上。
桑蚕产业是桑树的典型应用之一,桑蚕以桑树的嫩叶为食,产出桑蚕丝、棉、麻等多种丝状纤维,为中国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产生了极高的经济价值。
此外,桑树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养生保健;桑树叶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
桑树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桑树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桑树的种质资源方面,通过对全球桑树不同种质的分析、筛选和评价,挖掘其潜在价值,找到适合不同环境、不同用途的树种,为桑树的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基因组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也对桑树的生长发育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构建桑树基因组、表达谱等研究手段,研究桑树生长发育、代谢、抗旱、抗病等基因相关机制,为育种和控制桑树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此外,对桑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融合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现代生态学、土壤微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促进桑树的栽培、生长、发展、改善,提高桑树种植的产生积极意义,有助于提升桑树的生产力和环保力,并在生产实践应用到转基因技术形式。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桑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2 1 ,1 7 : 2 6 5 0 04 ( ) 6 — 4 4
Gu n x rc l r lS i n e a gi Ag i u t a ce c s u
DA N 分子标记技术在桑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邱长 玉 ,朱方 容 , 林 强
( 西 蚕 业科 学研 究 院 , 南 宁 广 5 00 ) 30 7
摘要 : 近年来 ,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 的快速发展 , 分子标记技术 已在各种 作物种质资 源鉴定与分类、 遗传 图 谱构建 、 基因定位 以及育种 中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 、 方法、 特点及其在桑树上 的应用
现状 , 指出今后应加强分子标记技术在桑树遗传图谱 构建 、 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 、 种质资源 的保存和利用 、 良性状 优
( u n x a e f eiutrl ce c , n ig5 0 0 , ia G agi Ac d myo r l a in e Na nn 3 0 7 Chn ) S c u S
Ab t a t n r c n e r , lc lr ma k rt c n lg a e n w d l p l d fri e t c t n a d c a s iai n sr c :I e e ty a s moe u a r e e h oo y h s b e i ey a p i o d n i ai n ls i c t e i f o f o
是起 源地 之一 … 桑树 良种 是发 展蚕 业 生产 的重 要 物质基 础 .种植 优 良桑 树 品种 不仅 可 增加 产量 , 而 且 对茧 、 、 的品质 改善 具有 一定 作用 。 丝 绸 采用 常规 育种 方法 存在 育种 周 期长 、 目标 单 株 的选 择效 率 对 低 、 本 高等难 以克服 的缺 点 , 利用 分 子标 记 , 成 而 可 以在D A 子水 平 上科 学 选 配育种 亲 本 , N 分 利用 与 重 要 目标 性 状连 锁 的 分 子标 记 对 杂 种 后 代 进 行 科 学 选择 , 实现育 种 的新 突破 , 加快 育种 进程 。 文 综述 本 了分 子标 记技 术 在桑 树 中 的应用 现状 , 以期 为进 一 步研 究 桑树 提供 参考 。
桑树育种研究进展
桑树育种研究进展摘要阐述了我国桑树育种研究概况,并从育种方法和品种等方面进行了桑树育种发展方向的探讨,以期为桑树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桑树育种;研究概况;育种方法;品种;发展方向桑树优良品种是重要的蚕业生产资料,桑叶产量及其品质与养蚕收成、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是夺取蚕茧丰收、增加蚕业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要提高桑园的生产能力,重要的是选择优良品种栽培。
因此,桑树育种领域的研究历来为蚕业界所重视。
近30年来,我国桑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各蚕区已培育了一大批优良桑品种。
随着生物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多种育种手段的应用,桑树育种技术发展迅速[1]。
现将近年来桑树育种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并对桑树育种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1 我国桑树育种研究概况建国初期,我国即已开展了大规模的地方品种选育工作,先后育成了湖桑32号、湖桑7号、湖桑197号、桐乡青、火桑、早青桑、蚕专四号等桑树品种,其中湖桑32号、湖桑7号等系列品种由于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在全国逾20个省区得到推广,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桑园面积的40%[2]。
从20世纪80 年代起,通过全国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的新桑品种有红星五号、华明桑、农桑14、农桑12、育711、7707等30余个,目前我国优良桑品种普及率超过达80%,基本实现了桑树品种良种化[3-4]。
1.1 杂交育种我国学者利用有性杂交育种技术,在对丰产性状遗传规律、杂交亲本选配、授粉技术以及杂交后代选择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育成了育2号、育151号、育711、育721、农桑系列、强桑1号、丰田5号、川981、皖桑1号、皖桑2号[5]等一系列桑树新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产叶量高、抗病性强的特点。
利用种间杂交组配特殊性状是杂交育种技术的优势所在;同时,应用杂交桑F1代,可通过有性繁殖进行桑苗繁殖,缩短育苗时间。
1.2 诱变育种在桑树诱变育种方面,随着对诱变机理、诱变技术及鉴定技术的深入研究,近20年来有关人工诱变的成功报道较多。
桑树品种“龙桑一号”的研究进展
Ab t a t sr c :Re e r h r s l f h e l er a ey“ o g a gNo 1 s a c e ut o e n w mu b ry v r t L n s n ”wee rv e e n u s t i r e iw d a d s mma z d T eb oo i a c a a - i r e . h il gc l h rc
c mp e nsv t iai n o r he i e ui z to l
黑龙江省地处我 国东北部 ,冬季气候寒冷 ,昼 夜
实 ,表 面光 滑 ,枝 条较 秋雨 桑稍 多皮色 棕褐 色 ,冬 芽 饱满 、盾 形 ,暗棕 色 ;芽鳞 4—5片 紧包 ,鳞 片 ‘
色泽 上深下 淡 ,芽褥 突 出 ,有 副 芽 ,节 问长4 a m;
合利用方面进行 概述 ,并探讨 该研 究领域 的发展 方向,为龙桑一号 的遗传 育种 以及进一步 开发利 用提供新思路 。
关 键 词 :龙 桑 一 号 ;生物 性 状 ;栽 培 与 管理 ;生 理 生 化 ;综 合 利 用 中 图 分 类 号 :S78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0 X (02 0 - 0 7- 3 0 1 05 2 1 ) 1 0 1 0
Re e r h o h o r s f M u b r y Va i t f“Lo g a g No 1 ’ s a c n t e Pr g e s o l e r rey o n sn . ’
Lu Ja i i ,Wa g Xih a n u u
( o eeo Lf Sine otes Frs yU i ri ,H ri 104 ) C l g f i c c ,N r at oet n esy a n 5 0 0 l e e h r v t b
生物博士论文桑树成花素FT基因瞬时表达体系构建与功能研究
生物博士论文桑树成花素FT基因瞬时表达体系构建与功能研究随着人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深入研究,对植物花期调控机制的探索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方面,桑树成花素FT基因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桑树成花素FT基因的瞬时表达体系的构建,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适用于桑树的瞬时表达体系。
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种常用的植物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够在植物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
通过将桑树成花素FT基因克隆到该载体上,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桑树的瞬时表达体系。
接下来,我们对该瞬时表达体系进行了功能研究。
首先,我们通过转染该表达体系到桑树叶片中,观察了FT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FT基因在转染后得到了高水平的表达,证明了该瞬时表达体系的有效性。
进一步研究表明,FT基因的高水平表达能够促进桑树的花期提前。
我们对转染后的桑树进行了花期观察,并与野生型桑树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转染桑树的花期明显提前了,花朵数量也增加了。
这表明,FT基因的高水平表达能够促进桑树的花期调控,为桑树的栽培和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我们还对FT基因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转染桑树进行转录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系列与花期调控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转染桑树中发生了显著变化,进一步证明了FT基因在花期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还对FT基因的调控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
通过对FT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调控元件。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FT基因的调控网络,进一步理解桑树花期调控的机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桑树的瞬时表达体系,并对桑树成花素FT基因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发现,高水平表达的FT基因能够促进桑树的花期提前,并且通过转录组分析和上游启动子分析,我们初步揭示了FT基因的调控机制。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理解植物花期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桑树的栽培和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西南大学完成桑树基因组测序实现世界桑树基因研究零突破
股 。股 金按照确 定 的资产 总额 除以股份总量 ,确定每 3 . 7 资产处置
股金额 。
主要 按照 以下3 种方 式处 置资产 。 ( 1 )已经组建 股 份制 公司 的 ,持股 者按 股份享 有 收益 。 ( 2 )将 现
下面 以村级 组织规模为例 ,作资产量化演 示 。
按 照1 9 5 8 年人 民公社成 立时间确定资产 处置基期 有集 体经济组 织实行改制 ,成立股份合作制企 业 ,持
根据 清产核 资结果 、资产评估 或审计结果报 告书 核实每位成员实 际服务年 限包括月份等 内容) 。 确定 的债权 、债务 ,集体资产 处置工作 组应 当本 着积 极 清收债权 ,优先偿 还债务 的原则 ,组织开展 债权 、 根据实 际服务年 限,按每年 l 股计算 ,共计 1 1 . 5 7 Y 股 ,其 中服务 年 限1 0 年期1 . 0 万 股 ,3 0 年期 7 . 2 万股 ,
因后 ,我 国在蚕 桑 学研 究领 域 取 得 的 又一 重 大 突破 。
作为 国家8 6 3 计划 “ 特 色林 木功能基 因组研 究与应 用”的子项 目之一 ,桑树 基因组测序 由西南大学家蚕基 因组生
物 学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牵 头 ,集 合 了浙 江省 农业 科 学 院 、广 东省 农业 科 学 院 、 中 国林 业 科 学研 究院 等 单位 ,历 时3 年 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树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王钰婷,汪泰初,李瑞雪,王伟(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61)摘要: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遗传改良在桑树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桑树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概述了桑树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筛选基因耐型、桑树育种等,并对桑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桑树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桑树;分子生物学;改良;基因转化中图分类号:S88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3)12-0153-03Research advances on mulberry molecular biologyWANG Yu-ting,WANG Tai-chu,LI Rui-xue,WANG Wei(The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230061,China)Abstract:Mulberry is a perennial woody plant with a huge economic,ecological and social value.Genetic improvement progra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mulberry resource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mulberry improvement.Molecular biotechnology has already shown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for mulberry improvement.The recent advance on molecular biology of mulberry,including its molecular markers,transgenic technology, screening for genotypic stress tolerance and mulberry breeding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Moreover,the perspective applications of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to mulberry genetic improvement were also discussed.This work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mulberry.Key words:mulberry;molecular biology;amelioration;genetic transformation桑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属于蔷薇目(Rosales)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 L.)桑种(Morus alba L.)[1]。
作为家蚕的唯一饲料,桑树良种是发展蚕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种植优良桑树品种不仅可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增加蚕桑生产经济效益,而且对茧丝绸的品质改善也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桑树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先进研究手段逐步应用于桑树研究,桑树分子生物学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桑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也由早期的种质资源鉴定、分布调查及形态学特征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逐步深入到桑树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本文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桑树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桑树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桑树DNA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是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作物的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以及育种中。
DNA分子标记技术能对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所有组织器官甚至细胞作检测,具有多肽性高、多等位基因、遍及整个基因组且不受组织和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等特点。
当前DNA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资源与育种研究,分别被称为分子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育种[2]。
DNA 分子标记可以克服形态学鉴定以及同工酶、蛋白电泳鉴定中的许多缺陷和难题,因而在品种鉴定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桑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分子标记技术在桑树上的应用较晚。
1993年,杨光伟等[3]采用显性分子标记RAPD 技术对我国桑树现行分类的15个种、4个变种及近缘属的48份供试材料进行桑属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桑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8.95%。
向仲怀等[4]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PCR反应条件,构建了桑属9个种的共9种材料基因DNA指纹图谱,对桑属植物分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之后,楼程富等[5]、赵卫国等[6]、Bhattacharya等[7]利用此技术对桑树不同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态性分析,为构建桑树遗传图谱、分子辅助育种、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和系统分类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的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出现,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在桑树中是最常见的分子标记,并可结合RAPD(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8]和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9]研究桑树品种的遗传变异。
因SNP(Single nucleotide收稿日期:2013-03-25基金项目:安徽省农科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13B0632);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CARS-22-SYZ09);安徽省农科院创新团队项目(11C0610)作者简介:王钰婷(1985-),女,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wangyuting656@通讯作者:汪泰初(1970-),男,硕士,研究员,E-mail:18949853828@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第12期153polymorphism)在任何生物基因组中都具有最丰富多态性,以单碱基变化作为标记,可以帮助区分两个个体遗传物质的差异,被认为是应用前景最好的遗传标记。
但至今尚未见关于桑树SNP的报道。
桑树SNP检测可以对候选基因的表型变异、数量性状位点(QTL)图谱、遗传多样性评估进行关联分析,并可对新型农作物品种进行共线性比较,为基因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2桑树转基因技术桑树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cDNA文库调取或PCR技术、人工合成等直接分离或克隆途径获得目的基因,通过适当载体转移到桑树基因组中,使桑树定向获得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
目前在桑树的遗传转化中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方法主要有叶盘转化法、基因枪法、茎尖转化法和整株转化法。
基因转化的细胞或组织要根据转化基因的不同,及时选用适宜的选择性标记基因,在一定时间和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筛选。
目前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主要有两大类:抗生素抗性酶基因和除草剂抗性酶基因。
大量研究表明,桑树是比较理想的外源基因受体。
1990年日本学者Machii[10]通过农杆菌介导将β-葡萄糖昔酸酶(GUS)基因导入桑树叶盘并在桑叶中成功表达,进一步证明了桑树细胞或组织是外源基因的良好受体。
自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桑树转基因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到目前为止,已有抗菌肽基因[11-12]、大豆球蛋白基因[13]、几丁质酶基因[14]、水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15]和GUS基因[16]成功转入桑树组织细胞。
Bhatnagar等[17]通过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成功获得了转基因印度桑(Morus indica);Das等[18]通过根瘤土壤杆菌成功转化成熟叶,转化率高达90%,已被证明是一种快速、高效的转化系统。
功能性证据表明,Hva1基因的表达在抗应激反应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20]。
Lal等[21]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过表达的大麦Hva1基因成功转入桑树中,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详细数据显示:过量表达大麦耐寒基因Hva1后,转基因桑树株系在形态学上与未转基因株系基本一致,且具有良好的耐旱、耐盐和耐寒性,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转基因株系比非转基因株系表现更为良好。
2009年,Das等[22]首次尝试通过β-胡萝卜素羟化酶-1基因的过表达,成功操纵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试验显示转基因桑在高温、强光、紫外线辐射胁迫下表现高胁迫抗性。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析显示,转基因植物与非转基因植物相比,在胁迫环境下聚集了更高水平的叶黄素。
3筛选基因耐型桑树种植受多种胁迫负面影响,干旱和盐碱是最具破坏性的,几乎50%的桑园种植面积受到干旱和半干旱影响。
Hossain等[23]、Vijayan等[24]通过盐胁迫下桑腋芽的培养对筛选耐盐细胞系作了初步尝试,以体外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桑树种子萌发率来评定植株耐盐性。
在印度桑品种中,盐胁迫效应也可以通过生理和生化参数来研究,如游离脯氨酸积累、光合产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细胞膜稳定性、相对含水量、碳同位素分辨率等[25-26]。
以上分析可以通过细胞转运子,如MiNHX在对比基因型中的表达分析来加以补充证明。
抗旱性桑树基因型的筛选已开始近20年,干旱条件下节点外植体培养已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技术用于模拟干旱条件下筛选桑基因型[27]。
目前,在现有的基因库中,干旱胁迫耐受与高产、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积累、甘氨酸甜菜碱含量和ABA含量的增加相关[28]。
Das等(2011年)对10个基因型桑在盐碱和干旱胁迫下进行了筛选,并比较了胁迫应答基因,如HAL3a、脱水蛋白、NHX1和ABC转运蛋白的表达谱。
细菌和真菌性叶斑病、白粉病、叶锈病、根结线虫是桑树的主要疾病,它不仅使桑叶生产力下降10%~20%,也极度影响桑叶品质。
因此,将具有稳定抗性的桑树种质与育种计划结合研究至关重要。
然而,单个或多个抗性基因的确定需要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的遗传分析。
为探讨抗性,已有科学家在探索抵抗细菌[29]和病原真菌[30]的桑树种质的栽培育种和育种路线上做了不懈努力,但成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