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研究

合集下载

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

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
起 和整张挂图的效果一样 。
左边 的腔及血管中流动 的都是动脉血 , 心脏 右边 及血 管中流
动的都是静脉血, 这样只要掌握心脏的各个腔及血管与心脏
的相对位置 , 就可 以知道 其 中流动血 液 的类型 。化 难为 简 ,
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再例如, 在介绍反射弧的结构时,
若按照感受器一传人神 经一神 经 中枢一 传 出神 经一 效 应器
进行 了初步的尝试 。

习惯随年级增长而越发 明显 。要 打破这一 成规 , 必须帮助
学生 克服来 自学习心理和学 习能力 方面 的两 个暂时性 障碍 :
其一 , 教师是权威, 问题都是教师来问; 其二 ,没有问题”不 “ ,
知该 问什 么。

唤醒学生原初 的“ 问欲” 提
( ) 一 落实教 师角色定位转换 , 为学生创设提 问空 问
之间的物质交换, 然后讲淋巴的形成, 这样讲解使学生能掌
握 知识结构 , 了解 思维 过程 , 提高识 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 在生物教学 中 , 意图 的合理 利用 , 培养 学生识 图能 注 在
在学生 面前 的, 不能很 好体现发生 的顺序 、 过程 , 前面所 例如
讲 的血液循环示意 图 , 要用 挂图 的话 , 则整 个循 环图 都展现 出来 。所以 , 我做成 分层 的幻灯 片, 第一 层介绍 心脏 的结构
群棼鞋 § #
求知欲望外显 为乐 于提问 的具 体表 现形式 。是 学 生主动 参 与学 习活动、 自主探 究 的必要条 件之 一 , 也是培 养学 生创新 素质 的重 要条件之 一 。因此 , 会课上重 视唤醒学 生原初 在社
的“ 提问欲” 必需 的。 是
问是儿童的天性使然 , 童对事 物有着强烈 的好奇心 与求 是儿 知欲 的具体 表现。然 而 , 堂学 习中 , 在课 大多数 问题都 是 由 教师来精心设计 、 教学 流程 中 比较 恰 当的时候 提 出的 , 在 这 样做使教学过程完整 、 流畅 , 教学逻辑性 强 , 学生 回答 问题表

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

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

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不会,不愿和不敢提出问题的现状,阐述了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措施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问能力培养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过程是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即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教学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

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培养的研究,很多教师,专家都做了研究[1-6]。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一些方法和见解。

一、关于学生提问的现状及分析问题来源于好奇心,当我们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以一双好奇的眼睛注视着身边发生的一切,有了语言表达能力后,更有了“十万个为什么”,而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往往以“你以后会知道的”、“你哪来这么多为什么”来敷衍,导致这些好奇心很难得到满足。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提出问题的能力就渐渐地被扼杀了,慢慢地就不敢提出问题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败笔。

我们的学生不敢提出问题的原因,除了早期家庭教育对提问能力的扼杀外,更多的学生不敢大胆质疑课本、参考书和教师提出的问题。

有些学生刚产生疑问,因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解决,不去考虑就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有些学生怕提出的问题浅显无深度,因担心被其他同学或教师耻笑而不敢提。

高一历史《封建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历史《封建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4.对比现代社会的制度,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封建制度的关键词,如土地制度、等级制度等,进行深入探讨。
2.小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出该关键词在封建制度中的作用和影响。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3.定期组织学生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封建制度做好铺垫。
故事背景:战国时期,一个名叫孟尝君的贵族,他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奴隶。有一天,孟尝君遇到了一个贫困潦倒的农民,他主动给予农民一些土地和种子,使其摆脱贫困。这个故事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孟尝君可以拥有这么多土地和奴隶?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封建制度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本案例将重点探讨封建土地制度、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宗法制度三个方面。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封建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历史学科的素养。
本教学案例遵循实用性原则,紧密联系课本内容,以人性化的语言阐述封建制度的内涵,旨在让高一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和实践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和实践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9 9 ( 0 8 0 () 1 0 0 6 3 7 52 0 ) 6c一0 0 - 2

1激发提 问兴趣 , 让学 生乐于 问
3交给学生 问法 , 让侣 , 让学 生在探 究 中问
教 学 中 , 师 要 创设 情 境 , 激 学生 的 教 刺 培 养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除 必 须 培 养 学 心 理需 求 , 调动 学 生的 兴 趣 , 学生 的兴 趣 生 积极 主动 提 问 的精 神 外 ,在 课 堂 上还 要 使 指 向 明 确 、稳 定 ,为提 升 学 生 的 提 问能 力 循循 善 诱 ,指 导 和 点拔 学 生 质疑 问难 的 方 积蓄动力 。 法及 途 经 , 以达 到 “ 人 以渔 ”的 目的 。只 授 例 1:某 商店 某时 间 以每 件 6 元的价 有 这 样 , 生才 会 由 “ 于 提 问 ” 发 展 为 0 学 勤 格 卖 出两 件衣 服 , 中一件 盈利 2 % , 其 5 另一 “ 于 提 问 ” 善 。 件 亏损 2 , 5% 卖这 两 件 衣服 总 的是 盈 利还 3 1猜想是提 问的导火索 , 学生在猜想 中问 . 让 是 亏 损 ,或 是 不 盈 不亏 。 教 师要 引导 学 生 积 极 地 对 教 材 中 “ 猜 我 抓 住 学 生 的 兴 趣 指 向 ,出示 题 目后 想 型” 例题 、习 题进 行 探索 、交流 和 反思 , 就 问 :“ 同学 们 , 们在 买 衣 服时 , 你 是希 望 鼓 励他 们 大 胆地 猜 想 , 进 行 合情 的 推 理 。 并 商 家 盈 利 还 是 亏 本 ?” 学 生 不 假 思 索 地 答 在 活 动 中提 升 他 们 提 出 问题 的 能 力 。 道 :“ 当然 希 望商 家 亏 损 了 ,因为 只有 商 家 例 2:三角形 P QR 是三 角形 AB 经过 C 亏 损 , 们才 会 少 出钱 ! 我 见学 生 的兴 趣 某 种 变 换后 得 到 的 图形 , 别写 出. A 与 我 ” 分 点 被 调 动 起来 了 , 不 失 时机 地 切 入 了正 题 , 点 P 就 、点 B点 Q, c与点 R 的坐标 , 观察 点 并 建 立 方 程 模 型 解决 实 际 问题 。于 是 我 又 问 它们 之 间的关 系 。如果 三角形 ABC 中任 一 道 :“ 们 有 什 么 方 法 来 计 算 出商 家 卖 这 点 M 的坐标 为( Y) 那么它 的对应 点 N 的 我 X, , 两 件 衣 服 总 的 是 盈 还 亏 呢 ?” 由于 学 生 刚 坐 标 是 什 么 ? 刚学 习 了建 立 方 程 解 决 实 际 问题 这 方 面 的 对 于 本 题 三组 对 应 点 的 坐 标 ,学 生 通 知 识 , 作 回顾 , 生就 答 道 :“ 以用 建 过 数 网格 , 能 正 确地 写 出 , 稍 学 可 都 但对 应 点之 间 立方 程 的方 法来 求 解 ! 这样 , 把 生括 中 ” 就 的关 系却 问答 不 清 。 为此 , 及时 地 引导 我 的 实 际 问题 与 建 立 方 程 模 型 的知 识 联 系起 学生测量 0A 与 OP、OB与 0Q, 0C与 0R 来 了 。在此 基础 上 , 再次 提 出 了诸如 :既 的长 度 , 察 每 组 的两 条 线 段 是 否 在 一 条 我 观 然 是 用 建 立 方 程 的 方 法 来 求 解 ,那 么 本 题 直 线 上 ?启发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出 问题 。 提 中 有 哪些 相 等 关 系呢 ?如 何设 未 知 数 建 立 学 生 亲 身 经 历 了观 察 和 操 作 的 过 程 , 方 程 ?商 家 在卖 这 两 件 衣 服 中 总 的盈 利 还 不断 地 提 出不 同 的猜 想 。有 人说 :“ 于 对 对 是 亏 等 问题 。不 断 地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提 出 应 两 点 的 坐标 来 说 ,横坐 标 和 纵 坐标 都 互 问题 、解决 问题 。在 我 的 引导 下 , 师生 共 同 为相 反 数 , 两对 应 点的 位 置来 说 , 点 分 就 两 完成 了解题 过程 :设盈 利 2 5%的那 件 衣服 别在 一 、三 象 限 。 有 人说 :“ 组 中 的对 ” 各 的进 价 为 X元 , 的商品 利润 是 0 2 X元 , 应 两 点 到 坐标 原 点 的 距 离 相 等 ,但 两 点 分 它 .5 根 据 进 价 与 利 润 的 和 等 于 售 价 ,列 得 方 程 别 在一 、三 象 限 。 还 有 人说 : “ 果把 A ” 如 X +0. 5 = 6 解 得 x = 4 。同理 , 设 点 、B 点 、c 点绕 坐标原 点旋 转 1 0。 , 2x 0, 8 可 8 就 另一 件衣 服 的 进价 为 Y 元 , 它的 商 品 利 润 能得 到 P点 、Q 点和 R 点 。 ” 是 0 2 y元 , .5 根据 题意 得方程 y 0. 5 = 一 2y 为 了揭 示 题 目 中蕴 含 的数 学规 律 ,我 6 解得 y = 8 。 则两件 衣服 的进价 为 4 又 问 :“ 0, 0 8 同学 们 , 们能 从 这 些猜 想 中 , 你 得 +8 0= 1 8 。而两件 衣服的 售价为 6 到什 么结论 ?”学 生 经过 共 同 探究 , 出了 2 元 0+ 得 6 = 1 0元 , 见 商家 在卖 这两 件衣 服 中 0 2 可 结 论 :各 组 中 的 两 点 成 中心 对 称 ,而 成 中 亏 损 8元 。求 出答案 后 学生 十分 高 兴 :“ 我 心 对称 的两 点的 横 、纵 坐 标 都 互 为 相 反 数 们 进价 为 8 0元 的 那件 衣服 划算 ! ”在 兴 趣 ( 教师 解 释 成 中心 对 称 的两 点 的特 征 ) 。但 的 驱 动 下 ,学 生 亲 身 经 历 了 提 出 问 题 、解 猜想 有 待于 证 明 、修 正 、改 进甚 至 否定 , 其 决 问题 , 提 出问题 , 解决 问 题 , 至 弄 真 实性 必 须 接 受 实践 的检 验 ,于 是 ,我 又 再 再 直 清底 细 的 过 程 ,体 验 到 了提 出数 学 问 题 和 问 :“ 于 这 些 猜想 , 们 有 什 么方 法来 验 对 你 解决 数 学 问 题 的 乐 趣 ,在 潜 移 默 化 中 接 受 证 它 们 的 正 确 性 呢 ?” 经 过 学 生 的 反 复 探 了提 出 问 题 的 训 练 和 熏 陶 。 索 ,用 自 己测 量 所 得 的 数 据 和 已有 的 数 学 知 识 验 证 了 自 己的 猜想 。 由于 弄 清 了两 点 2优化课 堂结构 , 让学 生勤于 问 之 间的关 系 , 就为 求 M 点的 对应 点 N 点 这 我 们 必 须 根 据 课 堂 容 量 的 大 小 、 内 容 的坐 标 拓 展 了思 路 。 学 生先 用数 网格 的 方 的难 易 、学 生 的 知 识 水 平 以及 学 科 的 性 质 法求 出了 M 点 的坐标 为( , ) 再经过 猜想 、 32, 和类 型 等 优化 课 堂 结构 ,尽 可 能做 到 少讲 , 验 证 , 很快 求 出了 N 点 的坐标为 ( 3 一 ) ,2。 学 生 经 历 了猜 想 、 提 出 问题 和 解 决 问 精 讲 ,留给 学 生 发现 问题 、提 出 问题 的时 间和 空 间 , 使之 勤思 考 、勤 讨论 、勤 质疑 。 题的 过程 ,体验 到 了猜 想 引发 提 问 ,直 至解 决问题的乐趣 。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范例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范例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范例5篇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1知识与能力目标:(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国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过程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1)它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1)从美国方面看,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2)从中国方面看,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为了遏制苏联,必须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基于共同的利益,中美双方急需改善两国关系。

2.过程(1)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8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5)1979年初,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

它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阶段。

思考: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分析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的原因,试析始终左右着两国关系的两个基本的因素是什么?提示: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发展。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3)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3)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丰富多彩。

2.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深入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核心素养三、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方法1. 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第 11 课,主要讲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教材内容包括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等方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多元面貌。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到的历史时期较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把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让他们认识到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2. 史料实证: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等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历史学习的可信度。

3. 时空观念:通过对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课本-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课本-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课本-教学文档一、课程概述本教学文档是针对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课本而编写的教学指导,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

本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从中国古代历史到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经典的传统文化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变革。

通过研究这门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自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革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自觉;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教学文档按照历史课本的章节内容进行安排,每个章节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研究评价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安排。

1.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世界观,认识世界各文明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编年和重要朝代;-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研究。

研究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报告、作业。

2.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理解中国近代史的演进和变革。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变革和思潮。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辩论、观影。

研究评价方法:课堂讨论、辩论赛、电影评论。

四、教学资源1.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课本及配套教辅资料;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网络资源: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4. 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实地考察资源。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检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2. 个人或小组项目报告: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撰写能力;3. 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4. 实地考察和观影: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和感知能力。

高一历史评课记录

高一历史评课记录

高一历史评课记录日期:[日期]参与人员:[参与人员姓名]课题:[课题名称]课时:[课时数量]课堂实施情况- 本次课堂实施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

学生积极参与,并表现出较高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 教师针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清晰的讲解,结合图表、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了课堂互动与讨论。

学生表现- 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出主动研究的态度,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且互相分享彼此的观点。

-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能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因素,对历史事件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在课堂中积极思考、提问,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结合紧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 需要进一步关注部分学生的研究困难和理解问题,采取个别辅导措施,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课堂内容。

改进意见- 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层次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 丰富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资源,例如视频、音频等,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别化的辅导措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拓展,例如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等,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 本节课历史评课记录显示,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研究态度和较高的研究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能力得到了肯定,但仍需关注部分学生的研究困难和理解问题。

通过综合评估,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历史素养水平。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意识的现状及其解决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意识的现状及其解决策略

只有认识 到学生不愿主动提 问的原因 , 对学生提 问能
学 生提问能力不足的制约。很多学生除了遇到不能解 决 的习题时 , 他们几乎不会在学 习中主动发现 问题 。有 些
同学在遇到 困惑 时 , 也不知道该怎样 表达 自己的疑 问。他 们不会 提出问题 。
二、 怎样 才 能让 学 生愿 意 主 动 提 问 - ,
越 预先设定 的 目标 。 第三, 教 师要开展富有实效 的课后学 习。学生提 出的 有些 问题 无法在课堂 上展 开讨 论 , 教 师要 在课 外时 间和学
【 作者简介】 徐 倩( 1 9 8 2 一 ) , 女, 江苏吴江人 , 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高级 中学 , 中学二级教师 。

1 4 5・
会, 他们的质疑精 神和探究意识将得到保护 和激发 。 第四, 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正确 点评 。学生提 出 的问题难 免存 在不足 ,因此教师 要给 出具 有诊 断性 的点 评, 然后通过引导 , 使学生的问题表达能准确到位 。对主动
提问 的同学 , 教师要从所 提问题的质量 、 积极 主动的精 神
不 会 我 自己似 乎 不 会 发 现 问题 提问 我 有 问题 不知 如 何 表 达 ,怕 词 不 迭 意
3 5 % 2 9 %
想、 敢问 、 敢 说。 第二, 教师要营造动态开放 的课 堂氛围。教师备课 时
预 设的教 学流程 在实施 过程 中要 灵活机 动的纳入 学生不 可 预知的提 问,让师 生之 间碰撞 出更多 的的智慧火 花 , 超
期 在被 动状态 中学 习 , 学生 自然养成依 赖心理 , 不 想主 动
提 问。
法进 行 了尝试 , 感 到作为 一种手段 , 学生提 问可 以和教 师 提 问相辅 相成 , 相得益 彰。但是在尝试 的初期笔者觉得 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些图片和视频展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情景。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个重大历史事件,了解它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工业革命的定义、背景及起止时间,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2.详细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如珍妮机、蒸汽机车、纺织机械等,并分析这些发明和创新对生产力的提升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创新、生产方式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及其影响。
2.难点:理解工业革命背后的社会经济变革原因,掌握工业革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后世的意义。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工业革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论文内容需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和创新、生产方式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及其影响等方面。
2.收集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文献等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场景和重要成果。要求手抄报内容丰富、设计美观,体现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2.对于难点内容,设计以下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背后的社会经济变革原因,如市场需求、劳动力供给、技术进步等。
(2)通过比较工业革命前后的国际格局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工业革命对后世的意义,如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变革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一历史组教研活动总结

高一历史组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高一历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高一历史组于2022年10月20日开展了主题为“深化历史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组织,全体高一历史教师参与。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分析了高一历史教材的特点,明确了教学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同时,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2. 教学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组进行了教学研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以下是部分研讨内容:(1)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教师们一致认为,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新课。

(2)史料教学法的运用:教师们表示,史料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实证能力。

(3)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们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经验分享在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以下是部分经验分享内容:(1)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们强调,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们提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家校合作的加强:教师们认为,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高一历史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方法和策略得到了丰富和拓展,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并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提问:“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这些政治制度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夏商周政治制度,了解这些制度的基本特点、演变规律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如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结合教材内容,详细阐述这些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4.案例分析,提升能力:结合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想具体实施)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政治制度,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演变规律及其影响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共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摘要 : 造 良好的学 习氛 围 ,消除 学生 的心理 障碍 ,培养 学生 的问题 意识 ,使 学生敢 于提 问 ,会提 问,才 能培养 学生 的创 新意识 和创 新精神 。 创 关键 词: 问题意 识 ;敢于提 问 ;提 问能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和 创 新 精 神 已 被 当今 教 育 界 广 泛 关 注 。在 我 国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比 较薄 弱 ,善 于 质疑 问难 的学 生 太 少 。他 们 不 敢 或 不愿 提 出 问题 ,上 课 时 能 独 立 主 动 提 出 问题 的潜 在 意 识 ,远
学 生 将 会 在 竞 争 的氛 围 中消 除 思 想 顾 虑 , 大 胆 质疑 和 发 问 。

激 发学 生 的质 疑兴 趣 ,培养 பைடு நூலகம்题意识
在现 代 教 学 中,注 意 培 养 学 生 质 疑 问 难 的 习惯 是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学习品质之一 。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 师要善于创设疑惑 情景 ,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 问,将学生的认知结 构 与教学 目标 ( 学生问题 )充分暴 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 问 题 。例 如 , 在 引入 新 课 时, 出 示 课件 新 “ 兔 赛 跑 ” :森 林 中 在 龟 开运动会 ,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 的是边长 4 O米的正
的周长?”学生由 自言 自语很快过渡到 “ 问”声不绝。这样,激发 了学 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 行自主学 习创造了 良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 自觉地在学中问,在
问 中 学 。比 如 在讲 “ 被 3整 除 的 数 的特 征 ” 时 ,教 师 可 以 引 导 学 能 生说 出几 个 任 意 多位 数 , 然 后 由 教 师很 快 判 断 它是 否 能 被 3整 除, 当 师 生共 同验 证 老 师 的 判 断 无 误 后 ,学 生 就会 主动 地 向老 师 提 出 问 题 :您 是 用 什 么 方 法这 么快 就 能 断 定 一 个 多位 数 能否 被 3整 除 的 ? 可 见 ,学 生 提 出这 个 问题 来 ,缘 于 教 师 的 激趣 和 创设 的 良好 发 问 情 境。

高一历史导学案

高一历史导学案

高一历史导学案高一历史导学案通常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高一历史导学案的示例,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导学案:高一历史第一单元 - 中国古代史概述一、导入主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提出本单元主题:“中国古代史概述”目标明确: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整体发展脉络。

掌握主要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知识概述时间线:制作中国古代史的时间线,标出重要的朝代和事件。

关键朝代概述:商、周、秦、汉、唐、宋等主要朝代的兴衰特点。

三、重要事件夏商西周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演变。

掌握商朝的特点和西周的封建制度。

战国时期和秦始皇统一:理解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秦始皇的统一。

分析秦始皇统一的手段和影响。

汉唐时期:了解汉代的光荣时期和唐代的开放繁荣。

掌握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四、能力培养历史地图:通过历史地图,学生能够标出不同朝代的疆域和重要城市。

文献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五、课外拓展历史博物馆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本地或在线历史博物馆,加深对历史的实地感受。

历史人物传记:推荐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成就。

六、总结与反思知识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反思提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历史?这个导学案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古代史的整体认知,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内容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展学习知识面. 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
教学 手段 巧妙 , 趣 , 有 从网 上精 选 的教学演 示实
验, 投影到银幕上 , 清晰 , 图像 步骤清楚 , 操作方便 , 具 有可重复性 , 克服 了以前演示 实验 能见度 低 的弊端 ,
大提高了演示 实验的直 观效果 , 学生在一饱眼福 的同
意识” 培养学生 的“ , 提问 能力” 使 学生养 成 “ 动思 , 主
考、 善于提 问” 良好 习惯 , 的 这不 仅能 提高 学习成效 ,
而且对创新人才 的培养尤显重要.

亮度?实验后 , ” 学生惊奇 了: 时 A 灯 明显 比 B灯 并联 亮的 , 串联时怎么 A灯只一点点亮 , B灯却 比 A 灯亮
身临其境 的感 觉. 这些教学情境是教师用语言描述难 以创设的.
验, 每次实验前 , 学生们都有跃跃欲试的心情 , 实验 做
时表现出愉悦的情趣和学习的激情 , 教师应 多安 排学
生实验 , 可能让学 生重 复做重 点实验 , 尽 给学 生更 多
的学习乐趣体验. 使学生在实验操作 的乐趣 中培 养观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学 习过 程中 , 激发兴趣 , 使
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学 习状态 , 其潜 能得 到开 发. 使 创 设问题情境应考虑学 生现有 的水平 、 活环境 、 生 兴趣 爱好. 根据笔者 多年 的教学实践认 为可从 以下几 方面
人手 : 1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 设 问题 情 境 . 创
教学中 , 系学 生 的生活经验 , 联 围绕教 学 内容设 计扣人心弦 的问题情境 , 使学 生产生悬念 , 急于探究. 例如 : 在学 习机械 能时 , 以骑 自行车上下坡设 问, 为什 么上坡前要加紧踩几下?下坡时 , 脚没踩车却越来越

高一历史教师的新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教师的新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教师的新学期教学计划高一历史教师的新学期教学计划新学期又开始了,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利的开展,特制定此工作计划,请领导多多批评指导。

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1)研究怎样实施问题意识教学,即怎样在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相批改,共同讨论答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2.设计一道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论述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历史事件、政策、成就等方面进行论述,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4.布置一份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专题手抄报,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主要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目标、战略部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6.创设课后实践任务,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专题手抄报等,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的概念和历史研究的方法;2.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3.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历史的概念和历史研究的方法1.1 历史的概念1.2 历史研究的方法2. 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2.1 旧石器时代2.2 新石器时代2.3 文明的起源2.4 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3.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3.1 农业革命3.2 城市文明的兴起3.3 工业革命3.4 科技革命4. 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4.1 历史意识的培养4.2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的概念、历史研究的方法、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历史研究的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视听教学法: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历史动画等视听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1 历史的概念和历史研究的方法1.2 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1.3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2. 教学难点2.1 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2.2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讲、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表现。

2.作业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后作业、阅读笔记等表现。

3.考试评价:包括学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表现。

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2.视听资料:历史纪录片、历史动画等3.网络资源:历史学术网站、历史博物馆网站等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概念和历史研究的方法,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和视听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历史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形象 直 观 地 思考 问题 的好 习 惯 。 ( 在 教材 表 述 中 找 问题 。时 一) 问 、 点 、 物 是 组 成 历 史 事 件 、 史 现 象 的 三 要 素 , 讲 历 史 地 人 历 在 事件、 历史人物或历史观 点时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比如对历史 事 件 , 引导 学 生提 出下 列 问题 : 的 性质 是 什 么 ?它 有 什么 突 可 它 出的特 点 ?它 发 生 的 原 因是 什 么 ?它 的影 响 如何 ?它 给 我们 哪 些 启 示 ? 教科 书 中现 成 的插 图 、 格 也 是 课 程 资 源 的 重 要 组 成 表 部 分 , 涵 着 丰 富 的历 史 内涵 , 师 可 以通 过 指 导 学 生观 察 插 蕴 教 图 , 导学 生从 插 图 中发 现 问题 , 活 思 维 。如 《 务 运 动》 节 引 激 洋 一 中有 “ 南制 造 总 局 ” 幅 插 图 , 师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 江 这 教 从 图 中看 出 该 企 业 的 大 门 蕴涵 着 封 建性 很 强 的 内 容 , 一 座 封 是 建 衙 门式 的 军 事 企业 , 而 引 导 学 生 联 系 洋 务 运 动 为 什 么 没 有 从 使 中 国 富强 起 来 ?有 利 于 达 到 活跃 思 维 的 良好 效果 。 ( ) 学 二 在 习 反 思 中找 问题 。历 史 情 境 是 十 分 复 杂 的 , 许 多 问题 貌 似 相 有 同 , 实质 大 有 区 别 , 其 因此 反 思 的 意 义 在 于 可 以 使 感 性 的 认 识 得到升华, 使事物 内在的本质 的东西展现 出来 。在历史教学 中,
传 道 是 终 极 目标 , 由此 可 见“ 惑 , 惑 ” 有 解 的重 要 性 。 学 生 学 习 的境 界 和 层 次 若 以 问题 为 中 心 ,可 分 为 三 个 层 次 : 惑 、 惑 、 惑 。也就 是 说 , 生 学 习 的素 质 首 先 表现 在 三 无 有 不 学 个 方 面 , 能不 能 提 出 问题 、 出 问题 的数 量 和 质 量 、 理 问题 即 提 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研究萧山三中郑荣【摘要】由于我省初中历史教学的薄弱性,高一新生既不具备系统的历史知识,更不具备有效地历史学习方法。

但是高一新生对历史学科抱有憧憬,拥有学好历史学科的激情。

因此,在高一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用教师的理性保鲜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

本研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了高一学生提问的现状及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因素。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培养高一学生提出历史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排除心理障碍,培养问题意识;指导质疑方法,帮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评价,体验成就感,使学生乐问。

本文通过对培养高一学生提出历史问题的能力的初步探索,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历史能力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高一历史问题意识提问能力教学策略一、研究背景(一)培养高一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位教师逐步意识到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

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但多数情况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

因此就有了杨振宁博士的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因而缺乏创新精神。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

反对“满堂灌”,提倡提问式教学已成为当代课堂改革的特点之一。

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学生的真实体验,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及“提高学生历史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对学生历史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的评价”。

足以说明新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高度重视,要求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二)高一学生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1、现状调查由于我省初中历史教学的薄弱性,高一新生既不具备系统的基本的历史知识,更不具备有效地历史学习方法,因此,研究借鉴学习策略初期研究的方法,初步描述我校高一学生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的行为,考察他们在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行为上的现状。

被研究对象为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笔者发动高一年级历史教师自编《中学生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调查问卷》(见附录),本调查涉及四个部分:①学生的问题意识;②学生提问的习惯情况;③课堂教学形式对学生提问的影响;④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

要求学生学完每课后,根据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程度进行回答,而不是想应该怎么答或别人会怎么答。

在高一开学半学期后,利用自修课时间,进行调查研究。

将问卷收集上来,由学生帮忙统计每一栏目人数。

2、调查情况分析(1)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并不强烈,近一半学生不喜欢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提问题,特别是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教材、参考书和老师的讲课没有一点质疑的意识。

在小组讨论中,会(或基本会)试图提出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新看法的学生为72.02%,也就是说在特定的状态(小组讨论中),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的。

(2)学生提问习惯情况我们认为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学生总体有问题意识外,还要有提问的习惯。

从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提问质疑习惯,这说明学生仍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把解答问题看成是一种任务,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缺乏挑战困难的勇气、意志和习惯。

(3)课堂教学形式对学生提问的影响在回答“你所期盼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一调查项目时,35.3%的学生喜欢“教师创设情境,师生,生生共同探讨探究建构式”,62.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留适当的时间给他们自由提问。

这说明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自由的提出问题,他们乐于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但是学生所经历的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是课堂上讲授重点内容,老师有时用提问的方式。

这说明历史课堂上提出问题的主题依然是教师,学生提出问题偏少。

(4)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对喜欢提问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38.2%的学生出于对历史感兴趣;53%的学生认为提问对学好历史,提高历史成绩有好处;55%的学生出于好奇心,喜欢思考,有问题就想弄明白;9.8%的学生源于教师的鼓励;16.7%的学生源于同伴的影响;9.8%的学生源于家长的鼓励。

可见,促进学生多提问的主要因素有:对历史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也有迫于考试的压力,想提高历史成绩。

这就启发教师,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历史兴趣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进一步调查表明,学生在上课时不喜欢提问的主要原因是:8.33%的同学特别紧张说不出话来,5.36%的同学怕同学们嘲笑,4.76%的同学怕老师说“你什么都不懂”,52.38%的同学不知怎么问,1.79%的同学怕老师不回答,7.14%的同学怕老师说不应该问这种问题,17.72%的同学没有机会问。

从以上数据可知,由于在初中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使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会问问题,也即学生的提问能力太差。

教师没有鼓励学生提问的意识,上课没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使得学生不太有机会提问。

此外,当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和教师比起来,学生更喜欢和同学讨论,学生感觉教师比较严肃,而且担心如果问的不好会被教师责怪,也担心当众提问会引起同学的嘲笑,这限制了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

“生一生”提问模式即学生向同学提问的模式是学生主要的一种提问模式,而“生一师”提问模式即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模式则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二、概念界定教育心理学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这就是说,学生的问题意识总是和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联结在一起。

历史问题意识则表现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常意识到一些和自身认知相冲突的、带有疑点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主动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问、质疑和阐述自我观点的心理活动状态。

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在平时学练中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我们把这种心理活动的问题性思维品质称为历史问题意识。

提问(Problem Posing),又称为问题提出,指个体在进行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并自觉的提出问题的活动。

所谓质疑就是提出问题。

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历史教学中的提问能力,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为了巩固知识的掌握、探索未知领域或监控学习过程,在联系自身己有知识经验和当时学习情境的基础上,针对一定的学习内容,通过一定的认知努力而自觉提出提出高质量的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高一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提问能力的教学策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更是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按以下四个阶段发展:基于上述调查分析及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发展阶段,我们知道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培养和激发。

(一)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1、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高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笔者就告诉学生:上历史课是轻松愉快的,有什么想法可随时提出,老师喜欢那些能提出问题甚至指正老师错误的学生。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彼此的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充满信任,充满情感的谈话式话语,如“没关系”,“大胆讲”,“你的见解很独特!”等,而且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

比如,摸摸头、拉拉手等,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2、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初高衔接,高一新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有了这样适宜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承认并接纳他们不同的认知特点、思想观点、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先设定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

而当我们遇到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应用鼓励的口气说:“我们一起再请教别人,或翻阅课外书,看谁有本事先弄明白,好不好?”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还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思考的力量。

让每个敢于提问的学生不因提问错误而感到遗憾。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个哪怕是低级幼稚的问题,挖掘其问题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同时制止学生中的冷嘲热讽行为。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不合常理、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更应保护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便能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发问。

3、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1)教师示范,使学生勇于提问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充分理解时,往往提不出问题,无疑可质。

如何促进他们质疑,进而转化为认识上的需要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借助教师示范性的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为他们质疑提供范例,使之模仿或参照教师的样式,进而为他们自己主动质疑拓宽思路,并在反复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质疑求索的能力。

此外教师的示范性的提问要富有个性及创见,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发现新思路,获得新见解。

(2)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提问问题在情境中产生,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不如语文或其他学科那么形象、生动,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多媒体或直观教具,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问题直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等等,通过这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想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