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引导孩子善于提问学习问题

如何引导孩子善于提问学习问题

如何引导孩子善于提问学习问题引导孩子善于提问学习问题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提问,孩子可以主动思考、探索问题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孩子提问的意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引导孩子提出高质量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善于提问学习问题。

一、培养孩子提问的意识提问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孩子提问的意识是引导孩子善于提问学习问题的第一步。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提问意识: 1. 激发好奇心:鼓励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心,提出问题。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2. 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提出问题时,要给予积极的回应,肯定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鼓励孩子勇于提问,不怕犯错。

3. 提供学习资源: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科学实验器材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索和提问。

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孩子提问学习问题的基础。

以下是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几个方面:1. 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他们提问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孩子相互交流、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2. 提供开放式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提问。

这样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培养他们提问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置身于实际问题中,激发他们提问的欲望。

例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并提出问题。

三、引导孩子提出高质量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引导孩子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几个方法:1. 培养深入思考的习惯:鼓励孩子在提问时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引导他们提出更深入、更有挑战性的问题。

2. 引导问题的多样性:鼓励孩子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如事实性问题、概念性问题、推理性问题等。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

因为人生无时无刻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孩子从小学会解决问题,将使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出色。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首先,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

孩子应该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重要性,并学会主动寻找问题。

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帮助孩子们从现实生活中找到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之一。

通过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可以让孩子观察身边的事物,如自然现象、生活中的日常问题等,并引导他们提出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观察一朵花时,可以问孩子:“为什么花的颜色不同?”,这将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好奇心。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之一。

教会孩子如何进行逻辑思考,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

可以给孩子一些谜题或逻辑游戏,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引导孩子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拓宽思维的边界。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们可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最终达成共识。

父母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

例如,组织小组游戏或学习项目,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将帮助他们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

可以让孩子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编故事等创造性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孩子们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评估和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

培养孩子的坚韧和决心解决问题可能并不总是顺利的,孩子们需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父母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坚韧和决心,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它不仅对孩子的学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还对他们日常生活和将来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篇文章将从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小学生的决策能力几个方面来浅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观察力。

观察是寻找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和认识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开展观察训练活动,鼓励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2.引导提问。

提问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小学生提出他们的问题。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孩子们进行对话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3.培养好奇心。

好奇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动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科学实验等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启发式教学,鼓励孩子们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同时,还可以开展创意游戏、拼图游戏等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小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开展数学思维训练、推理游戏等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高级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创造性写作、绘画等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提出和阐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计算或实验技巧,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考虑老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这有赖于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后,面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我们经过教师研讨、学生座谈进行了原因分析,又通过不断改进课堂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通过教学经验及教学课堂实践得出的一点教学心得:一、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1.教师方面(1)教师没有创造质疑机会,缺少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课堂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教学环节,师生习惯性地一问一答,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听学校一年级的公开课时,学习10以内加法的那节课,学生看到猴子摘桃子的信息图后,个个欢呼雀跃,都有话要说。

接下来是教师的一番话:一棵树上有5只猴子,一棵树上有2只猴子,那一共有几只猴子?学生直接回答:5+2=7。

表面上看,学生回答的都对,会列式子也会计算,但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没有让学生观察信息图会发现什么、有什么话会说、会提出哪方面的问题。

下课之后,教师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是一节普通的教学课堂,不用那么花哨,只要学生会列式会计算就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可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就埋没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没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教师对学生不能完全放手。

有时候,我们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教师没有合理地评价学生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教师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学生认为老师想要的问题有人提过了,自己就没必要再动脑思考提出其它的问题了。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在到年级中学会解决日常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在到年级中学会解决日常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在到年级中学会解决日常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在四年级中学会解决日常问题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引导小学生在四年级中学会解决日常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践解决日常问题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四年级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过程。

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会解决日常问题的关键。

在四年级中,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理清问题的关键点和要求。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考。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比较和评估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解决日常问题通过实践解决日常问题,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四年级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解决。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让他们思考如何妥善处理垃圾、保持公共区域的整洁等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小组活动,如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解决班级纪律问题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榜样,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团队建设活动、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敢轻易提问。

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语言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惑。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朗读,然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会思念家乡?”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床前的明月光真的像霜一样吗?”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引导学生共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故事、游戏、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比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大象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象的庞大,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让你来称大象的重量,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田忌的马不变,还有其他获胜的方法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于提问,会提问,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于提问;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

在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太少。

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上课时能独立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比不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强。

学生在这种只学答不学问的氛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敢于提问?在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做了不少的尝试。

现列举一二。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问题意识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

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疑惑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出示课件新“龟兔赛跑”:森林中在开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

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是一个重要的生活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关键。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合适的挑战和激发创新思维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 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开始。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方式。

老师和家长可以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们感到提问是被欢迎和鼓励的。

此外,可以通过培养观察力、启发好奇心、让孩子们参与实践等方式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的解决需要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判断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等。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鼓励他们进行思辨和辩论。

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供真实的情境和案例,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3. 提供合适的挑战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提供适当的挑战,让他们面对不同难度的问题,从中学会勇敢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

拓展式学习活动和项目学习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社区服务、团队合作等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遇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

4. 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一环。

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非传统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应对多变的情境和挑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开放性问题、创意活动和设计任务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合适的挑战和激发创新思维等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有效地发展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摘要】: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问题意识提问能力有人曾对部分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好问的及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逐级递减。

在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举手率为84%,初中为53%,高中为31%,而大学生能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则不足5%。

亦有学者用图形“O”像什么为题,分别对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过一次测试。

在两分钟之内,小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非常活跃,提供的答案有20多种,诸如像月亮、太阳、烧饼、汽车方向盘等。

而大学一年级学生,在两分钟之内竟无一人站起来回答它像什么。

难道是随着年龄、学历和知识的增长反使问题与日俱减的缘故?不,事实上与他们自幼所接受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有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政策的调整、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标准的制度、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更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教育以及制度创新等,是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如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面对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际上,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都是在问号中产生的。

小学生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小学生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小学生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和提高的一项重要能力。

通过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小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和激发创新潜能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小学生需要意识到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这种问题意识,鼓励他们在碰到问题时主动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选择逃避。

例如,可以鼓励孩子提问、提出疑惑并寻求解答,逐渐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提高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小学生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关键。

小学生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在日常学习中,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引导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先观察、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然后再制定解决方案。

此外,还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让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创新潜能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小学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此外,还可以利用奖励机制,鼓励小学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问题解决能力,需要从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和激发创新潜能三个方面入手。

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心和引导下,小学生能够逐渐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

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

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反复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除强调外,教师也可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数学史的讲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特别指明数学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步的。

1、加强双基,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问题的发现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3、应用“问题探究教学”,以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识结构。

“问题探究教学”是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的情境之中,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潜移默化的效果。

4、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发表独立见解。

没有经历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应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下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评价、质疑、甚至争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自己研究教材,针对课本提出问题。

教材中可以提出问题的地方很多,只要认真研究教材,就会提出许多问题。

教师可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契机,鼓励他们,从而刺激他们的问题意识。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策略之一:注意内因激励,引发学生提问策略之二:积极启迪心智,让学生能提问。

策略之三:优化提问环境,让学生敢提问。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解决意识、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三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培养问题解决意识问题解决意识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需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够着手去解决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首先,鼓励小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问题提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其次,引导小学生分析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并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给予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并且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二、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小学生通过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以下是几种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的方法。

首先,进行观察力训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赛,让他们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事物、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其次,开展创造力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比如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进行构思、设计,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只有兴趣才能让他们持续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中。

以下是几种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

首先,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观察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第一步。

问题意识是指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为了培养问题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和思考。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讨论,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起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

其次,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也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

观察力是指对周围环境和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培养。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户外考察,让他们观察和记录所见所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

除了问题意识和观察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力是指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等,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
1. 激发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问,探究。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给予正面回应。

2. 聆听和回应: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他们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和寻找答案。

同时,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3. 提供资源:教师可以提供课外阅读或互联网资源,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

也可以鼓励他们与同学、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

4. 引导策略:教师可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寻找答案的方法。

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 创造学习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实验、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自探究问题,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被认为是每个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团队合作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步。

问题意识是指对问题的敏锐感知和意识,是发现问题的先决条件。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案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问题意识,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游戏、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中提炼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提升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之一。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思维能力:1. 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交流。

2. 开展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提供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培养他们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加强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1.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课堂提问及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课堂提问及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课堂提问及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想问”,教给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

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很淡漠,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是少之甚少。

有的学生做惯了“听众”,没有问题意识;有的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在师道尊严的课堂上却又不敢问。

结合课堂实际反思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内心深处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把问题意识比作是种子,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中间是高高在上的,绝对的权威。

这样的师生关系产生过不少的负面影响,学生害怕教师,对教师是绝对的服从,这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或对立,更不要说是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些要求、建议或问题;二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想问”在小学阶段,无论哪一部份内容,我们所教学的往往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要寻找知识的来源,确实有提不完的问题。

只怕学生不会提问题,不怕学生没有问题提。

所以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小学生学习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小学生学习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本文将从培养问题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学习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一、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培养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

小学生应该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道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并找出解决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能力。

小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

此外,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生学习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通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强化批判性思维和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小学生才能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生学习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内容。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求,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探究欲望的根源。

学生有了问题,就会对探究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新问题的产生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而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是一种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世界中的力量和数学有用的过程。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中心。

所谓解决问题,就是在没有现成的解题方法时寻找一条解题途径,就是从困难中找到出路,就是寻找一条绕过障碍的道路,提到所要求的答案。

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不是立刻可以完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相辅相成。

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在游戏情境中引发问题很多教师喜欢用游戏的方式揭示问题,但是有的游戏设计得很复杂、很热闹,与课堂教学联系不是很密切,学生看了或参与了以后不一定能够发现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在运用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游戏的内容要和研究的问题有关,形式要具有科学性,要便于学生发现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在分析比较中凸显问题分析比较是最基本的科学思想方法之一,恰当的运用分析、比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在实验操作中关注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点拨、诱导,不断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勇于探究、乐于探究的好习惯。

四)、在汇报交流中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交流汇报的机会,发现学生探究思路、操作实验上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创造研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各抒己见,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①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任务,多设计一些容易引起学生争论,能使学生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问题。

②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方便学生提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阶段研究工作报告成都理工大学附小课题组“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是我校总课题“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下的一子课题,是课题组全体老师对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分析和认真研究讨论后,结合我校实际,从课堂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中提炼出来的课题。

课题小、操作性强、切合我校实际。

下面就把该课题从2003 年5 月总课题开题以来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

一、研究工作概述1、立背景课题,抓小课题。

学校总课题组自2002 年9 月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和开题论证工作。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课题组老师发现学校总课题太大,难以把握、难于操作、难于出成果。

2003年7月,课题组集体研讨会经过大家激烈的碰撞后决定:将总课题定为背景课题,抓小课题,抓突破口,深入课堂搞研究,课题组合力研究本校实际问题——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方向一定,利用暑假休息时间,大家分头查找资料,重新研究并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2003 年9 月一开学,课题组就召开多次会议修改完善子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落实。

2、发挥校园网优势,对实验班学生实施网上问卷调查。

背靠成都理工大学,我校兴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网,网址:. 2003年9 月,课题组老师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由计算机朱磊老师负责在校园网上制作了“小学生问题意识调查”的问卷。

实验班学生利用计算机课时间由计算机朱磊老师和该班实验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校园网进行网上答题。

课题组老师根据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撰写问卷调查报告,然后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本班学生实际确定个人研究主方向,并写出“个人科研计划(2003年9月——2004年7月)”。

这项工作已于10 月初结束,课题组实验教师都已完成问卷调查报告和个人科研计划。

3、以科研为契机,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课题组研讨会上,校领导明确提出:搞科研要真抓实干,以科研为契机,深入课堂搞研究,通过改革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说“质量”是科研的灵魂。

因此,为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制定并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措施:(1)教科室不定期地组织课题组老师随堂听课。

看老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理念和课题精神的指导下,其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有什么变化,效果如何。

听课后及时组织评课,谈变化、谈进步、谈问题、谈改进措施。

本学期的目标是对课题组每位老师的随堂听课次数不少于2 次。

同时,加强对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并作好记录。

(2)变“教案”为“教学设计” ,改进备课本的书写格式。

我们所说的教学设计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①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

②它不是外在于教师精神生命的“怪物”,而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是教师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

③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

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

改革后的教学设计大致的流程有:教学内容简介、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材料、教学过程(表格)、教学板书、教学案例反思、个案基本情况等八项。

教学目标要落实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效融合,要体现出新课程理念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课题研究精神。

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和设计理念等四栏。

教师行为要体现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的理念。

学生活动体现“做中学”的理念,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感受,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要写明各环节的教学目的和采用的教学理念。

教学案例反思和个案基本情况课后及时总结。

(3)变“听课” 为“看课”,改进听课笔记本的书写格式。

上课、听课和评课是前后紧密相连的三个环节,听课为评课找依据,评课对上课师生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的改进措施。

我们的改革是变“听课”为“看课” ,为评课记录实实在在的依据。

“看”并不仅仅是用眼睛观察,还得动耳、动脑、动手。

“看”是动用放大镜观察教师和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课堂行为,如实验、语言表达、活动、小组讨论、游戏、评价等。

“动耳听”是听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说些什么。

“动脑想”是想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所蕴涵的教育理念是否落实,落实得怎么样,还存在什么问题。

动笔记就记看到和听到的。

这样,老师在评课时就能有理有据地评价师生的行为效果,并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4、加强个案和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反思。

个案研究是教育研究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

个人是对班级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

我校的校本课题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研究对象是学生,课题小,可操作性强,适宜对班级个人进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如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和产品分析法等,同时,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还必须结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和教育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操作,我校课题首先选定用“追因法”,同时结合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进行研究。

为此,教科室为每位老师复印了一份“个案研究法概述”的资料,并组织老师集体学习个案和教学案例的意义、作用、研究步骤、书写格式等关键性知识。

要求每位老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后面留一空页为个案和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反思留下空间。

这样既便于老师课后及时反思与总结,又便于为后期总结工作和论文的撰写收集最重要的依据性资料。

5、加强校本科研培训,提高学习质量。

校本科研离不开校本科研培训,校外的专家讲座、各学科的专题培训都是“面”上的指导,解决不了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而校本培训就能针对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点”上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治根治本的目的。

本学期,教科室针对研究和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组织了两次校本培训。

第一次是2003 年10 月针对个案研究组织老师共同学习“小学校本科研如何实施追因法进行个案研究”;第二次是2003 年11 月组织全校老师共同交流学习“新课堂如何落实课标新理念”。

6、协同教导处搞好教学常规工作。

教学和科研都以“质量” 为核心,从不同的方向为教学质量服务。

科研、改革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密切配合教导处开展的一系列教学常规工作,同时还要从科研的视角突出教学的特色。

课题组老师的备课本、听课本、学习笔记既要接受教导处的检查,又要落实课题研究精神。

课题组老师参加教导处组织的校级献课既要符合教导处提出的要求,又要符合课题组提出的改革要求。

让科研为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师生在改革中共成长。

7、加强科研管理,让科研工作日趋规范。

在科研工作中,教科室不断完善研究、学习、管理机制,使教育科研工作驶入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2002年9月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或业务副校长任组长,下设教科室,具体负责科研工作,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约束机制,完善激励促进机制。

从教师的业务培训到科研的研究过程以及成果的形成推广,都加以规范和约束,从物质到荣誉等方面给予奖励和促进,将教育科研纳入年终督导评估。

校长带头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每学期给每位实验教师出资购买学习资料,并大量征订或购买教育杂志,为老师研究和学习提供条件。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总课题与子课题相结合、长期与短期、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课题网络,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8、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和期末的总结工作。

2004年1 月初,教科室检查了实验教师的备课本、听课本和学习进修笔记。

10 位老师的备课本的书写格式是“叙述式” ,两位老师的备课本是“叙述式”和“表格式”相结合。

5 位老师的听课本是“概要提纲式” ,7 位老师的听课本采用了新格式。

1位老师的备课本和听课本因特殊原因都没有检查。

所有实验老师的学习进修笔记内容都较充实。

实验教师在期末紧张的复习阶段利用课余时间反思总结本学期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个案研究报告和科研总结,并于2004年1月13日前交教科室。

课题组组长对各位老师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质量评估。

二、本学期落实到课堂中的研究措施:1、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生生关系,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有“敢问”的意识和行为。

措施有:①师用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鼓励性的语言、赞许的目光等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过失,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对待落后的学生多温和、有耐心、少暴躁;对说错的学生多鼓励、少训斥,及时肯定。

②多关注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多鼓励、多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并做好这些学生的个案跟踪记录。

③欣赏孩子的问题,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④要求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发言、认真倾听,不要无理取闹或取笑;听后要做补充或修正发言的要有礼貌,会用“我对某某某的发言有补充(或有意见),我想,, ”这样的语言。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持久的信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随时都充满兴趣。

这学期,低段教师用颜色鲜艳的吹塑纸制作了用于激励性评价的红五星、智慧桃、开心果、小笑脸等小卡片,跟踪记录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的表现,及时用红五星、智慧桃、开心果、小笑脸等看得见的东西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

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对一个问题、发言很精彩、发言有进步、从不发言的发了言、评价他人有理有节、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等等情况,老师们都会用学生感兴趣的看得见的小卡片激励学生、记录学生的成功。

从目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来看,学习热情和兴趣都很高,成就感很强。

经常有学生主动向老师汇报他得了多少个红五星、多少个小笑脸、多少个智慧桃。

3、教师“善问”,引导学生思维和活动,并以问引问。

人人都有好问的天性、好奇的心理,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培养。

一年级学生提问是在模仿教师提问的角度和技巧。

因此,一堂课,老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问题,做到善问和巧问,给学生做好榜样。

一年级数学课“统计—最喜欢的水果”一课,老师一共抛出了7 个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系统的深入思考和有序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