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3课 自画像(画自己) ▏人美版(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3课自画像(画自己)| 人美版(北京)一、背景介绍自画像是指画家自己画自己的肖像画。
通常情况下,艺术家选择自画像作为表现自我、记录自我、展示自我和探寻自我等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又称为自我表达。
在艺术史上,自画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二、学习目标1.了解自画像的概念及历史背景。
2.能够掌握人物的五官、头发、衣服、配饰等绘制方法。
3.通过自我表达,展现自我,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三、学习重点1.局部特征绘制技巧,如五官、头发和衣服等的构图方法。
2.自我表达。
四、学习准备1.纸和笔,铅笔、橡皮、钢笔等绘画工具。
2.对自己的五官、头发、衣服等进行观察。
五、学习内容在学习自画像之前,先介绍自画像的历史背景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这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源起和诉求。
接下来,老师可以以自己或其他名人的自画像作为案例,展示不同的自画像风格和绘画手法,以便学生们了解在自画像创作中,绘画技法和风格的重要性。
随后,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自画像的简单步骤:1. 观察采用观察法,让学生凝视自己一会儿,观察五官的轮廓和分布、头发的长度和颜色、衣服的样式和颜色等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
2. 布置选择场景和姿态,为自画像定格,拍照或请同学帮忙把挂在背后的布置在自己身上,然后确定画面构图。
3. 素描用铅笔在纸上勾勒五官、头发、衣服等轮廓,专注于对每一个部位的特征细节进行精细处理,注意比例、对称。
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先画简略的轮廓,然后逐渐加入具体的细节,直至画出完整形象。
4. 上色根据自己的服饰颜色和肤色,选择水彩或色铅进行上色,衣服的颜色需按照自己所穿的颜色配色。
六、学习作业让学生在家仿照老师的操作步骤,完成一幅自画像。
鼓励学生在自画像的创作中,发掘自我、表达自我,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学习反思在学习自画像后,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作感受和体会。
老师可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思考自己的自我表达和自我理解。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9课 手形的联想 ▏人美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9课手形的联想课程目标
通过了解手形的特点,发现实物中的手形,增强对形状、颜色等基本美术元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表现和鉴赏能力。
学习内容
•手形的特点;
•实物中的手形;
•联想手形的图案设计。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找到形状的特点;
•培养联想能力。
教学难点
•联想手形的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手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手形的形状和特点。
分组活动
1.将学生分组,每组一张纸和几支颜色笔。
2.让学生互相合作,在纸上画出至少三种不同的手形,并标注出形状、细节、颜色等要素。
3.让每组选出代表,用话术描述自己组画出的手形形状和特点,并发表自己对手形的想法和联想。
图案设计
1.引导学生联想手形的形状,设计出一组新的图案,并使用颜色笔画出来。
2.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图案,发表对其他同学设计的见解和评价。
课后练习
1.回家观察家中的实物,找出其中的手形;
2.设计一个手形相关的图案。
总结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手形的特点、实物中的手形,以及如何用手形进行图案设计。
通过实际操作和联想思维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欣赏、表现和鉴赏能力。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7 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7 会摇的玩具美术知识点1.造型:指笔画、线条、形体、颜色、纹理等如何表现对象的特征和特点。
2.构图:指画面中各种造型在整个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关系,以及整幅画面的布局和形式特征。
3.色彩:指颜色的选择和组合,以及色彩的明暗、纯净度和饱和度,表现对象的特性和画面的情感。
本节课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会:1.了解造型、构图和色彩在画画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运用线条和形体表现玩具的特征。
3.学会以动态线条表现运动的效果。
4.学习将三维空间的玩具转化为二维画面。
5.学会选择合适的色彩,营造出玩具的画面感。
课前准备1.一些不同种类的玩具模型。
2.绘画纸和画笔。
导学过程本节课的主题是「会摇的玩具」,我们会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种类的玩具,以及如何将三维空间的东西转化为二维画面。
我们还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些描绘运动和动态的技巧,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表现玩具的特征和特点。
步骤一:观察玩具模型,了解造型和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玩具模型,探究其造型和特征。
可以从玩具的外形、大小、形状、线条、纹理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玩具的形态和内涵,为后续的表现打下基础。
步骤二:运用线条和形体表现玩具的特征通过了解玩具的特征,我们来进行绘画。
首先,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和形体描绘出玩具的轮廓和特征。
考虑用直线、曲线、椭圆等基本图形描绘玩具的体型和形态,突出其线条的曲直、变化和节奏感。
步骤三:以动态线条表现运动的效果当我们想要描绘玩具的运动效果时,就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动态线条了。
动态线条是描绘运动和动态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种线条通常是曲线或斜线,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快慢、力度和变化。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线条,表现出玩具运动的方向、速度和力度。
步骤四:转化三维空间的玩具为二维画面将三维空间的东西描绘为二维画面,需要考虑到透视原理。
透视是由远及近的逐渐变小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将三维的物体转化成二维图像。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人教新课标导学目标•了解汉字起源和发展历史;•了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学习如何欣赏、感受和表现汉字中的意境;•通过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导学重点•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汉字意境的表现;•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导学内容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字体系。
在现代的社会中,汉字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几种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字之一。
二、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象形文字是通过类似物象的图形来表示事物的,比如“人”就是一个人的形状,“山”就像是一座山峰的形状。
这些图形表达了事物的形态、动态、特征和属性,是汉字中最生动形象的表现方法之一。
三、汉字意境的表现汉字是一种基于文化传承的抽象符号,其特点在于有丰富的意境。
一个汉字除了能表达事物的名称之外,还能表达相应的意境和情感,比如“禅”字是一种沉静的心境,“运”字是一种流畅的节奏。
“爱”字则是一种温馨、亲情、友情和人情的表现。
通过欣赏、感受汉字中的意境,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汉字,也可以更丰富的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美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在美术创作中,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素材。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汉字中的形状和意境,来启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我们可以选取几个汉字中的形状,进行组合、改变、扭曲和配色,来创作一些新的形象。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汉字中的象形文字意境的理解和领会,来表现我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导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和视频,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可以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内容,最后通过交流和展示来分享自己的收获。
活动二:汉字中的象形文字选取几个常用的汉字,让学生来观察和分析它们的形状和意境,并进行讨论,最后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汉字来进行绘画创作,表现其中的意境。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7课《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7课《会摇的玩具》人教新课标课时内容概述本课次主要讲解如何通过简单的材料制作出会摇晃的玩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材料的特性,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2.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2.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制作技巧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看到材料背后的创意2.学生能够进行创意的改变和创新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制作会摇晃的玩具。
2.进行简单的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探索制作玩具的思路。
第二步:教学重难点1.介绍不同材料的特性,并提供一些制作材料的实例。
2.演示制作方法,并提供一些制作技巧。
第三步:分组制作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完整的会摇晃的玩具。
2.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的改变和创新。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1.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制作的玩具,并分享制作过程。
2.展现不同的创意和想象力。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总结。
2.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收获。
课后作业1.整理好每个小组制作的玩具,并准备展示照片。
2.搜集更多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准备下一次课的材料。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掌握制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能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17课 会摇的玩具-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17课会摇的玩具课时目标1.了解玩具的种类和结构,了解玩具的基本功能;2.培养学生对玩具的美感和审美能力;3.通过画画创造自己的玩具。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可以摇动的玩具;2.教师准备一些玩具图片和材料。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1:了解玩具的种类和结构分析玩具的种类和结构,学习玩具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比如,太阳能风车、机器人等。
学习内容2:培养学生对玩具的审美和美感了解玩具对于人们的作用,让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玩具,并通过画画表现出来。
学习内容3:通过画画创造自己的玩具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些玩具,可以用纸张、卡纸、小木棒等等。
学习重点1.知道玩具的种类和结构,了解玩具的基本功能;2.培养学生对玩具审美感和艺术素养。
学习难点1.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自己的玩具;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习方法1.观察身边的玩具,并思考它们的种类和构造;2.画出自己的玩具,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摆弄老师带来的玩具,然后让学生对自己手上的玩具进行描述。
2. 学习新知让学生认真观察一些玩具的结构和种类,帮助他们了解玩具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培养审美和美感教师放一些玩具的图片出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分析它制作的特点以及造型美感。
4. 画出自己的玩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自己想制作的玩具,并展示给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
拓展练习1.找到自己喜欢的三个玩具,并说出它们的一些特点;2.搜集一些不同类型的玩具图片,分析它们所属的分类,并写出你的看法。
总结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玩具的种类和结构,培养他们对玩具审美和美感,并通过画画自己创造出自己喜欢的玩具。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美术细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6)-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6)-人
教版
学习目标
1.探讨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及其来源;
2.学习认识一些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能力。
学习内容
1. 导入新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习的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2)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一些汉字和对应的象形文字,让同学们猜测汉字的意义以及这些字的来源。
例如:
•日:太阳升起来的样子;
•月:月亮缺口的样子;
•火:火苗冒出来的样子;
•跑:两条腿在地上移动的样子。
2. 新内容呈现
(1)介绍一些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例如:
•鸟:两只翅膀,一只喙;
•鱼:鱼的侧面形状;
•竹:竹子上面的节;
•山:山峰起伏的形状。
(2)让同学们尝试用这些象形文字来创作新的汉字,培养同学们的创意能力。
(3)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在作品中使用自己喜欢的象形文字,创作自己的汉字,并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3. 巩固练习
(1)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创造汉字的过程,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请同学们练习写几个以前学过的汉字,并用一些象形文字描述汉字的形状。
总结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及其来源,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可以继续关注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以及探索汉字中更多的象形文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特点。
创作时能掌握影子外形的特征,绘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2、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绘画影子的特点,运用绘画或剪贴等方法创作作品,并由创意。
3、通过影子的游戏,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样、丰富、有趣味的特点,乐观地感悟生活中的小乐趣。
教学重点能感受到影子的存在,了解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子与光的关系和由影子引起的联想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收集与影子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资料。
学生:美术工具材料,收集与影子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利用投影仪表演手影。
同学们,老师的手在投影上变成了什么?你想不想来试一试?2.请学生到投影前尝试表演手影。
影子真的很奇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子的游戏》,试着画一画奇妙的影子。
3.揭示课题:影子的游戏三、观察感受,分析影子特点1.出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都一样吗?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2.请一名同学在投影前做出喜欢的动作,教师将学生的影子勾画到黑板上。
同学们喜欢这个同学的影子吗?它像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影子变得更有趣?请学生到黑板上添加、装饰。
欣赏影子的不同艺术形式,感受影子艺术的美妙。
四、欣赏学生作品,拓宽思维过渡:这些影子艺术美吗?老师觉得同学们也可以利用影子创造出很多更美的作品。
但再同学们开始创作之前,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些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五、大胆尝试,细致表现出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利用阳光或手电筒,将你喜欢的动作或物体的影子投影到作业纸上,然后再进行添加、装饰,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影子作品。
也可以将影子投影在其他纸上,然后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作品。
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总结拓展1.小组推荐优秀作业。
2.投影展示作业,请学生说说最喜欢作品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在创作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什么困难?3.引导学生对展示作业提出修改意见。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乘上大船游世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乘上大船游世界人教版一、学习内容1.美术作品欣赏:初识渔船、大船启航、船员休息、远航中的起伏波涛、海上劳作的人们、海洋深处的奇幻世界等。
2.涂鸦艺术: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毛笔等画出不同类型的船只。
3.故事艺术:用画面展示故事情节和场景。
二、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类型的船只和其特点。
2.感受船只在大海中的宏伟和壮观。
3.锻炼涂鸦和画面表现能力。
4.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和路径3.1 美术作品欣赏1.初识渔船•观看图片《渔船》。
2.大船启航•观看图片《海上的大船》。
•学习船只各部分的名称(如船首、舵、甲板、船体等)。
3.船员休息•观看图片《船员自娱》。
4.远航中的起伏波涛•观看图片《海上漂亮的画》。
5.海上劳作的人们•观看图片《私人渔船出海捕鱼》。
6.海洋深处的奇幻世界•观看图片《海底世界》。
3.2 涂鸦艺术1.学习用铅笔画出轮船、小渔船、救生艇等船只。
2.学习用彩色铅笔、水彩笔画出滑翔艇、潜艇等类型的船只。
3.学习用毛笔画出中国古代的帆船、海盗船等。
3.3 故事艺术1.小组合作编写一个海上冒险故事。
包含故事情节、人物和场景。
2.用画面展示故事情节和场景。
四、教学重点1.学习船只各部分的名称。
2.画出各种类型的船只。
3.用画面展示故事情节和场景。
五、教学注意事项1.老师讲解内容要清晰明了,在教育孩子初识船只类型的同时,要注意涉及到火线、炮线等安全知识的普及。
学习故事艺术的时候,可以多向孩子下载启发性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世界。
2.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其他活动,切换不同的学习内容,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张贴一些关于船只的海报,让孩子在参照图片的基础上去学习,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练习画不同类型的船只,可以自由发挥,但是需要尽可能地想象、观察和练习。
2.根据小组编写的海上故事,用画面来描述场景。
七、教学总结在进行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的设计时,我们可以将知识点和技能点以欣赏、学习和创造的三个路径来进行分析和学习。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13课 各式各样的水果(2)-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13课各式各样的水果(2)-人教
版
本次美术课主要内容为各式各样的水果(2),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水果进行辨识,并能够理解它们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点,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课前准备
1.学习课文《各式各样的水果(2)》;
2.准备画纸、水彩笔或色彩笔、水杯、毛笔、海绵、橡皮等绘画用具。
二、课堂学习
1. 学生欣赏作品
首先,老师将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们一起欣赏。
老师让学生们观察不同水果的特点,包括颜色、形状、大小、构造等。
2. 学生实践创作
接下来,老师将给学生们发放绘画用具,并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水果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绘画创作。
在此过程中,老师将逐个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3. 学生交流作品
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将安排学生依次展示,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绘画时的感受和心得,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周围的水果,进行绘画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2.对于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认真观察和评价,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四、总结
通过本次美术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水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周围的事物,发现美的存在,并进行创作和分享。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 《第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课程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了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的特点和应用。
3.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写字等方法认识、学习、运用汉字。
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的特点和应用。
3.通过练习写字,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学法指导1.注重观察:观察身边的事物、图案,找出其中的象形元素。
2.注重思考:思考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眼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理解汉字中的表意性。
3.注重写字:通过写字的方式,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写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单介绍汉字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操作演示(10分钟)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汉字,让学生从中寻找象形元素,理解汉字中的表意性。
自主思考(10分钟)老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眼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汉字中的表意性。
练习写字(25分钟)老师让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汉字,进行涂、描、写的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书写。
总结(5分钟)在练字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强化知识点。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汉字的涂、描、写练习。
2.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其中的象形元素。
3.思考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眼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理解汉字中的表意性。
学习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观察、思考、写字等方法,我能够认识、学习、运用汉字。
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我也提高了写字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4课 可爱的动物》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4课可爱的动物》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动物,了解他们的特点和习性。
2.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动物的可爱形象。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创意地表现出动物的形象。
2.了解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动物可爱的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组可爱的动物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动物的可爱之处。
引导学生谈论为什么这些动物能够被人们喜爱。
鼓励学生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 学习动物的基本构造和形象表现(2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一些基本的动物构造。
比如说,四肢的长度,形状,体形的轮廓等等。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动物的特点,每种动物有自己的标志性特征。
展示一些基本的动物形象表现方法,比如说怎样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动物的轮廓和细节。
3. 学生练习(4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真实动物和图片,自由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注意细节和特点。
4. 分享作品(15分钟)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和评价意见。
教师在评价的时候,需要注重表扬学生的创意和努力,还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5. 总结(5分钟)总结讲解了如何画可爱的动物形象,而且要注意动物的特点。
帮助学生理解了动物的基本结构和体形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
五、教学反思通过讲解基本的动物构造和形象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受。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动物的特点和形象。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7课 给瓶子穿新衣(漂亮的瓶子) ▏人美版(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17课给瓶子穿新衣(漂亮的瓶子)背景知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说法是与“瓶子”有关的。
瓶子不仅具有承载
的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装饰来美化它们,让它们更加美丽。
学习目标
1.了解瓶子的形态特点;
2.能够识别出画中的瓶子;
3.能够用线条、色彩来表现瓶子的形态和光影效果;
4.能够通过观察画面中瓶子的形态与色彩,感知生活中的美。
学习重难点
1.表现瓶子的形态与光影;
2.通过色彩、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3.观察画面中的瓶子,感知生活中的美。
教学步骤
第一步:了解瓶子的形态特点
通过教师展示不同形状、大小、样式的瓶子,让学生了解瓶子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第二步:观察瓶子的画作
让学生观察陶渊明的《竹石图》宣纸设色轴画中的瓶子,了解瓶子在画作中的
位置、形态特点、光影效果和颜色运用等方面。
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尝试画出自己理解的瓶子形态。
第三步:用线条表现瓶子的形态和光影效果
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条,如粗细、纵横、弯曲等,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线条来描绘瓶子的形状、光影效果等。
第四步:通过色彩表现瓶子的质感
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和搭配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画出形态之后,尝试给瓶子上色,通过颜色来表现瓶子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第五步:感知生活中的美
通过观察画中的瓶子,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瓶子的形态特点和装饰方法,也增强了审美能力,可以更加准确地感知生活中的美,为今后的绘画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二课导学案
/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8aee80a163a9fdf80163ab47d6fd0fdb&sessionKey=eVXvMTk815sPOY5egX8e
3. 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了解思考设计的过程。
巩固所学
练习表现
1.学习根据不同事物运用组合、插接等方法制作,并分析制作的材料与方法。
2.尝试用插接、拼摆、粘贴自己的艺术品
3.激发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美无处不在的情怀。
拓展延伸
在以后的生活中,观察大自然的神奇美好的地方,锻炼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观察感受大自然中的事物
1.尝试闭着眼睛摸一摸生活中常接触的不同事物(树叶,树枝,石头,香蕉,菠萝,西红柿,松塔等)。
2.说说感知发现不同事物的形状、பைடு நூலகம்色、肌理和质感。
进一步欣赏艺术中的大自然
1.在视频中欣赏大自然中五彩斑斓的世界。
2. 欣赏艺术家卡尔·华纳的作品,看看艺术家如何用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初步尝试从功能、材料、色彩、美感等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
《走进大自然》导学学案
课题 :《走进大自然》
教材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美术一年级下册
授课班级:一年级 授课时间:一课时
导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中多种媒材进行造型游戏。学会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形状、质感进行创作。
2.通过组合、拼摆、粘贴、插接、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3.教育学生走进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五彩斑斓的世界。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20课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4)-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第20课汉字中的象形文字(4)-人
教版
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将介绍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汉字的意义和美感。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2.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汉字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
1.学习举一反三的方法;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3.学会运用多种绘画技巧。
学习难点
1.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意境;
2.能够理解并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
学习内容
1.通过观察汉字的构成,探讨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2.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汉字的意义,比如画出“人”字;
3.运用多种绘画技巧,表达汉字中的意境;
4.学习举一反三的方法,运用到创作中。
学习方式
1.学生先观察教师提供的汉字,并理解其中的象形文字;
2.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汉字的意义,并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3.学生进行创作,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
课后作业
1.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出其中有哪些是以人物或其他动物为模型的汉字;
2.学生创作一件作品,将举一反三的方法运用到其中;
3.温故知新,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汉字及其意义。
总结
本课程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汉字的美感,理解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通过绘画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举一反三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并将其应用到创作中。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4课 我们身边的线条 ▏人美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4课我们身边的线条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线条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身边的线条。
3.学会用线条表达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重点
1.身边的线条的形态特征。
2.线条在美术中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讲台
–画板、黑板
–彩色笔、铅笔
2.学生准备:
–纸和笔
–颜色笔或水彩笔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 线条的概念和作用
1.教师向学生介绍线条的概念和作用。
2.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线条来,了解线条的表现力。
2. 身边的线条
1.老师带学生们一起观察周围的线条,如窗户、门框、家具、手表、书包等。
2.让学生动手画出观察到的线条,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3. 线条在美术中的运用
1.以一页白纸为例,让学生在其中找到不同的物体以及它们身上的线条,并画出来。
在画图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加上颜色,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
2.引导学生思考人体身上的线条,如臂膀的曲线、腿部的线条等。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线条在建筑、机器、交通工具和家居中的重要作用。
4. 用线条表达物体的形状
1.老师示范如何用线条表达物体的形状,如瓶子、花瓶、水杯等。
2.让学生学习如何用线条表达物体的形状,并自由创作。
五、教学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线条的概念和作用,了解身边的线条,并掌握了用线条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
课后老师可让学生到户外寻找更多的线条,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可与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加深学生对线条的理解与应用。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8课 画自己 ▏人美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8课画自己 | 人美版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懂得发现美。
2.提高小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学习基本的肖像画技法,培养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学会用基本勾勒的方式描绘面部轮廓。
2.学会运用线条搭建肖像的轮廓结构。
3.学会用熟练的色彩表达出形体、肌理、光影等肖像画的细节。
教学难点1.学会传神地表现自己,赋予肖像深情和独特的个性。
2.运用综合技法处理肖像画的色彩效果,并保证作品的整体和谐统一。
教学内容一、画面构思1.老师让学生画自己的肖像,要求学生找到一张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或者让学生自己摆出自己的姿势,让其他同学拍照。
注意不要失去控制,影响教学纪律。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对照片进行美学评价,或者自己想要表达的形象设置个人的形象,比如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做何种表情等等。
二、画面构图1.学生将照片或个人形象如实地、适当地划分成若干部分,因人而异地划分出头部、上身、下身、背景。
2.根据所划分的部分大小不同,画出画面的基本坐标系。
注意刻画出头部的轮廓和五官等细节,把头部的上半部分占据空间大、面积大的部分,且突出表情,其他部分适当缩小。
三、画面线条1.以画面构图做为线条基础,用铅笔在纸上迅速地分析、勾勒、修改出肖像的各种线条,再根据勾勒后形态特征、五官位置及相对大小、面部光影等进行进一步的细化。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与自己的评价调整线条弯曲度、长度及宽度,让线条更适合自己的审美,保证肖像更接近自己的预期。
四、画面色彩1.色彩是肖像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表现形象和情感的良好手段。
2.画肖像要选好观察场所和光线,在素描后,先用颜色渲染出形体,形成整体的局部偏冷或偏暖的基调;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丰富细节,表现出皮肤的肌理、发色等细节形象,构建出层次丰富的作品。
总结这是一节很有意义的美术课,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习用蘸水笔画自己的肖像。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肖像画是需要认真把握轮廓结构、做好丰富的色彩表现才能表现出肖像的特点和独特性。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5有趣的半圆形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5有趣的半圆形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半圆形,并且能够用半圆形创作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手工能力和绘画技巧;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半圆形,能够用半圆形创作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半圆形这一造型元素创作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
1.画笔、颜料、画布;
2.半圆形模板;
3.《美术教育课程标准》。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新学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学习到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接着,向学生展示半圆形,并让学生感性理解半圆形的含义和特点。
2. 讲解半圆形的构成
结合展示的半圆形模板来讲解半圆形的构成和组成部分。
指出半圆形由圆弧和直径组成,而直径是把半圆形分成两部分的线段。
3. 讲解半圆形的应用
向学生展示不同应用半圆形的设计,如汽车车轮、玩具圆盘等。
4. 利用半圆形创作美术作品
让学生运用半圆形来创作美术作品,可将半圆形作为主题或通过半圆形的组合创作。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指导和引导。
5. 展示和展评作品
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制作的作品,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和创意。
老师可邀请学生进行展评,从中发现和表扬创新思维和优秀作品。
五、教学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半圆形这一造型元素,掌握了用半圆形创作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3课 汽车的联想 ▏人美版 (北京)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3课汽车的联想 | 人美版(北京)知识点
•简单的线条造型
•概念性创作
•联想思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汽车的联想,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汽车线条造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联想思维能力和自身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汽车线条造型
•创意的联想构建
教学难点
•联想思维的拓展
•创新性构建的能力
教学内容
导入环节
在本课前,简单为学生介绍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让学生初步了解此次课程的主题。
理论知识
1. 线条的基本造型
首先,通过简单的笔画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条造型练习。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成线条的基本元素。
2. 概念性构建
接下来,老师会讲解概念性构建的方法,即让学生将已知的事物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新颖有趣的想法。
3. 联想思维
最后,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在将汽车与其他物品联想在一起时,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有趣的作品。
实践操作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可以开始进行实践操作。
老师会提供几个给学生联想的物品,学生可以在这些物品的基础上进行汽车线条造型设计。
同时,老师也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课堂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可以基础掌握概念性构建和联想思维,创造出新颖的作品,为日后更深入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小结
综上所述,本课程以汽车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和概念性构建,通过汽车的线条造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素养。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真正领会联想思维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特点。
创作时能掌握影子外形的特征,绘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2、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绘画影子的特点,运用绘画或剪贴等方法创作作品,并由创意。
3、通过影子的游戏,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样、丰富、有趣味的特点,乐观地感悟生活中的小乐趣。
教学重点能感受到影子的存在,了解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子与光的关系和由影子引起的联想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收集与影子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资料。
学生:美术工具材料,收集与影子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利用投影仪表演手影。
同学们,老师的手在投影上变成了什么?你想不想来试一试?2.请学生到投影前尝试表演手影。
影子真的很奇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子的游戏》,试着画一画奇妙的影子。
3.揭示课题:影子的游戏三、观察感受,分析影子特点1.出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都一样吗?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2.请一名同学在投影前做出喜欢的动作,教师将学生的影子勾画到黑板上。
同学们喜欢这个同学的影子吗?它像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影子变得更有趣?请学生到黑板上添加、装饰。
欣赏影子的不同艺术形式,感受影子艺术的美妙。
四、欣赏学生作品,拓宽思维过渡:这些影子艺术美吗?老师觉得同学们也可以利用影子创造出很多更美的作品。
但再同学们开始创作之前,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些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五、大胆尝试,细致表现出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利用阳光或手电筒,将你喜欢的动作或物体的影子投影到作业纸上,然后再进行添加、装饰,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影子作品。
也可以将影子投影在其他纸上,然后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作品。
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总结拓展1.小组推荐优秀作业。
2.投影展示作业,请学生说说最喜欢作品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在创作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什么困难?3.引导学生对展示作业提出修改意见。
4.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5.收拾整理。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物,了解各种自然物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知道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质感进行创作,作品能体现巧妙的构思。
2、利用身边的各种自然物,根据其特性,通过拼、接、剪、贴、绘等方法创作一件有创意、美观的作品。
3、通过创作活动,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物质资源,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起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好现成材料的造型特点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为自己的创作找到合适的材料并合理利用。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制作工具材料。
收集身边方便获取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分析范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实物投影出示教师范作。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发现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吗?2.请几个同学上台触摸、拆解范作,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身边的材料都有各自的质感、形状、颜色,只要我们大胆想象,巧妙利用,就可以创作出生动、美观、有趣的艺术品。
今天我就来一起《走进大自然》,创造更多奇妙的艺术作品。
三、摸一摸,看一看,发现材料的特质1.摸一摸,看一看你带来的材料形状、颜色、质感都有什么特点?它像什么?学生交流,回答。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材料进行归类。
3.引导学生补充什么的材料还有哪些是规则形?哪些是不规则形?四、启发构思,师生合作1.教师出示几片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
同学们,仔细看这些树叶像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现场运用拼摆、粘贴、添画的方法,制作一件树叶贴画作品。
五、欣赏作品,开拓思维课件出示更多创意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六、大胆创意,细心制作1.出示作业:小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你们小组带来的材料,展开联想,大胆创意,运用拼摆、粘贴、添加等方法合作完成一件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七、展示评价,总结拓展1.各组将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创意,说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其余同学针对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4.教师总结。
5.课后拓展:利用课余时间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走进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种材料创造一些有趣的艺术品,然后拍成照片。
6.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教学内容:第3课花地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感知地毯图案排列的特点,初步了解地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绘制一幅小“花地毯”。
2、鼓励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实物进行联想,通过平面绘画或剪贴的方式创作小地毯,并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进而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3、体验进行设计制作“花地毯”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合作拼接小地毯时的默契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构成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个人创作与集体组合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不同图案的地毯图片。
学生:画笔、剪刀、胶水、双面胶、彩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和材料二、欣赏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花地毯”实物图片。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它是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地毯可以装点我们的房间,美化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绘制不一样的花地毯。
三、体验拼贴,探究方法1.课件出示地毯图片。
地毯上都有些什么图案?什么颜色?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地毯上面的纹样真的丰富多彩,可以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也可以是具象动植物、人物、风景等。
2.投影出示教师范作,引导学生探究拼贴方法。
大家来猜一猜老师的这幅“花地毯”作品是怎么做成的?学生回答。
教师将范作拆开,引导学生感受拼贴的制作方法。
四、欣赏作品,拓宽思维课件出示学生各种不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的制作方法。
五、尝试创作,大胆创意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你喜欢的工具,在作业纸上绘制一幅漂亮的“小地毯”,然后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作品拼接在一起,看看哪组的“花地毯”最有创意,最漂亮。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总结拓展1.分组一次展示各组作品,并说说各组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的?2.请同学说说最喜欢哪组的作品?为什么?3.教师总结。
4.课后拓展:将自己的花地毯作品贴到教室或自己的房间。
5.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6.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准备工具和材料二、复习导入1.出示上节课部分同学的作业,引导同学说说地毯的特点。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用绘画的方法绘制了许多漂亮的“花地毯”。
今天我们要用新的方法来制作不一样的“花地毯”。
三、欣赏作品,探究方法1.课件出示剪贴法制作的“花地毯”,引导学生探究方法。
2.学生交流剪贴制作“花地毯”的方法。
3.教师小结制作方法:制作“小地毯”可以先画再剪贴,也可以直接从图片上剪贴,还可以自己用卡纸剪贴。
四、学生制作1.出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用剪贴、拼接的方法制作一件漂亮、有创意的“花地毯”。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展示评价,总结拓展1.各组展示作品,并说说最满意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
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建议。
2.教师总结。
3.拓展:用各种花布拼接制作一件漂亮的花地毯,并用它装饰自己的房间。
4.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5.收拾整理。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形状的表现到分割再重新组合新的形状,体会形状变化和造型•表现的关系。
2、学生能够利用绘画工具装饰基本形,创作一个美观的蛋糕,并能正确的使用剪和粘贴的方法,将蛋糕分割、重组成新的造型。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以及感恩的意识,懂得成长的意义,知道珍爱自己,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形状分割与重组。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适当的分割角度。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不同形状的生日蛋糕范画作品。
学生: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和材料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生日快乐歌》,教师和学生一起唱。
2.教师:同学们,过生日时你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做什么?你喜欢的生日蛋糕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
3.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蛋糕,并把它《分一分变一变》。
三、欣赏、回忆,画蛋糕1.投影展示不同形状的蛋糕范画。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不一样的蛋糕,你们看一看,喜欢吗?(学生回答)你还喜欢哪些形状的蛋糕?学生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迅速范画一个蛋糕作品。
3.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蛋糕。
四、欣赏作品,开拓思维1.过渡:同学们画的蛋糕都很漂亮,可蛋糕怎么分呢?有能怎么变呢?我想请一名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分一分,变一变。
2.师生合作完成作品。
3.教师:谁来说说刚才老师都用了哪些方法?教师小结:把画好的蛋糕进行任意或有规则的分割,再进行组合、添画,就可以得到一幅有趣的蛋糕作品。
4.课件出示学生作品,引导欣赏,分析制作方法,拓展思维。
五、大胆创作1.出示作业要求:将你画好的蛋糕用你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变一变,制作一件有趣的蛋糕作品。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评价,总结拓展1.投影出示部分学生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
2.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建议。
3.教师总结。
4.课后拓展:把自己制作的满意的蛋糕作品贴到教室或自己的房间。
5.布置下节课学习内容和学生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6.收拾整理。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半圆形,初步体会几何形与事物形状的关联,知道利用半圆形去概括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形象。
2、学生将生活中的事物运用半圆形进行概括,通过折、剪、贴、绘等方法,将半圆形变成新的有趣的形象。
3、通过学习创作,学生将生活中与半圆形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利用对造型的概括和联想能力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引发学生的概括与联想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彩色水笔、图画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的“半圆”形象。
水彩笔、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和材料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添画”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半圆,各组合作进行添画,比一比哪组画的最有趣。
2、揭示课题。
今天就来学习《有趣的半圆形》。
三、找一找课件出示生活中应用半圆形的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里用了半圆形”。
教师:半圆形随处可见,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里用了半圆形?学生交流。
四、想一想教师:半圆形真神奇,同学们想一想你可以把半圆形变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奇妙,可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想法变成作品呢?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制作的方法真的很多,可以添画,可以剪贴,也可以拓印,还可以把它做成立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