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第4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和原因2.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国内外形势、社会矛盾等。
2.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
3.教师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戊戌变法相关案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事迹。
2.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戊戌变法过程中的艰辛和复杂性。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收集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戊戌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它的发生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页,找出戊戌变法的四个主要改革领域,并简要记录。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改革鼓励私人企业发展,文化改革则提倡新学,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4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B. 科举制度
C. 文化制度
D. 政治制度
5、[·宜宾]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 )
A. 兴办近代事工业 B. 传播新思想
C. 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 筹建海
结果及造成结果的原因 作用 启示
小组探究 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神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材料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图
请回答
(1)为避免“瓜分之患”摆脱“社稷之危”,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什么变法?这次变法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2)材料二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外景照片。这场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产析生问过题警的悟能的力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群以体天意下义为的已觉任醒的由正此确开人始生。观请和判价断值,观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C )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A.变虎法门的销历烟史意义。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展示内容:
3、 [·清远]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A.戊戌变法是在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自主学习
背景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考链接: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说课稿八年级历史《戊戌变法》说课稿一、说教材八年级人教版历史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戊戌变法》,主要介绍近代中国戊戌变法从准备、变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
教材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本课与教材上一课《洋务运动》,下一课《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本课就是这条主线上重要环节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内容及初中学生的实际状况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此前康梁虽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
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
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说教法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新教学法理念,对学生分组进行课前导学,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分组活动、创设情景、设疑辩论及创编歌谣等教学方法,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整合教学。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公车上书的时间、戊戌变法的时间及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分析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的相关信息,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戊戌变法能从一种理论成为一场重大革新运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历史事件是历史要求的直接表现。
教学难点:(一)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变法的最高峰,是维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尽管这些措施带有不少的局限,但这表明维新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危机,并在积极谋划中国的出路。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作为资本主义方案的一次尝试,虽告失败,但它体现出的进步性、启蒙性和爱国性,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以今日新闻的形式请同学播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并提出听闻此新闻的感受,借以吸引同学注意力。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对这古老的帝国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某某,偿二百兆始。
”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并不代表整个社会也是沉沦的。
晚清70余年,中国逐步陷入了一种受侵略、受奴役的境地。
中国民众遭受着苦难,但是沉沦仅更多的体现在政治上(特别是政府行为),它也没有阻止帝国的官僚们,开明士大夫和广大的民众却未曾放弃探索中国富强之路。
他们的努力也成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马关条约》的签订,人们就自然会想到这一回可真要弄得国将不国,濒临灭亡的边缘了。
1895年以前皇帝、官僚、士绅大多数生活在传统的思想世界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7课 戊戌变法(课件)
新授 讨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性质。
意义: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 科技的传播;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 基础。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新授 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派的阻挠破坏(顽 固派势力强大) 主观原因: 1.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没有发动 人民群众。 2.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新授 讨论:
通过本次运动我们吸取了什么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是行不通的。
总结
这次变法运动虽然极其短暂,但它迸放出 极其瑰丽壮观的光芒。特别是那大变全变 的主旨,伸张民权的精髓,雷厉风行的作 风,开千年未有的变革新风。在当时就造 成京城内外“舆情翕应,绩效若飞”,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时尚。后 经百年沧桑,不仅光彩不减,反而增添了 新的魅力。
新授 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 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 醒,很值得。他是个 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谭嗣同能逃却不逃, 太愚蠢,死得不值得。
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 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 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 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但他的 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 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但是,不管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 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公车上书;《时务报》与《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要求学生归纳整理维新变法从思潮萌发到拉开序幕,再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演进历程,进而掌握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分析说明“百日维新”的政策措施的目的意图,使学生体验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运用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课堂思考与讨论,分析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从而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间,决心救亡图存,矢志改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懈努力的学习中,感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崇高精神。
从戊戌变法失败的学习中,体会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挫折与艰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留下的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
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
在学生回答,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警醒了国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康、梁的维新思想。
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
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含教师、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总结复习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中国人民探寻救国之路的行动并没有结束,此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继续展开新的探索,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导入新课
戊 戌 变 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强大)
(3)、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4)、变法结果怎么样呢? 失败(出示投影)
(8)、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失败的原因。(出示投影)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②脱离人民群众。③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
(9)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0)戊戌变法留给我们的启示?
课件展示:戊戌政变及戊戌六君子图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二、百日维新
学生阅读,然后讨论回答
1、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
1)怎样改革政府机构?
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2)在开办企业和新式学校方面有什么措施?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3)在思想文化和国防军事方面有什么措施?引起哪些变化?
6、让学生讨论,不必统一答案。如果得不出结论也无妨,可以介绍123页的《附录》给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板书设计
第七课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二、百日维新
作业布置
1、为什么戊戌变法又叫做“百日维新”?“百日维新”时,发布法令的内容有那些?
教学反思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34页选择题:应选B。
学生回答:
1、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教师提示学生:
1、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教师归纳:——这些法令对顽固派作了重大让步,说明维新派没有实权,显得十分软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顽固派虽然掌握实权,势力强大,但他们毕竟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趋势,不得不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管理,不得不同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不得不放松舆论控制,准许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等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理解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是爱国的,进步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历史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1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
他是?饮冰室合集?的主人,他是 五四运动的始推者,他是我们新 会人的骄傲,他被称为“领南神 童〞他是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戊戌变法的根底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 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 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 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 光绪帝同意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公布“明定 国是〞的诏书,宣布“以变法为号 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 著为国是,以定众向……。〞“明 定国是〞诏的公布,不仅表现了光 绪帝变法的决心,也拉开了震惊中 外的“百日维新〞的序幕。
1898.6.11-1898.9.21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维 新点 派
依靠 对象
方式 和
道路
洋务派:掌握实权的慈溪太后 维新派: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洋务派: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运用政府职能,来
开展洋务运动
维新派:发动带有一定群众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良运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
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
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意义: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进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2 新人教版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理解与掌握。
处理方法: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
第7课戊戌变法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
1、康梁维新派的主要思想
①要求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③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戊戌变法的基础知识。
2、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展示内容:
自主学习
小组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1、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谭嗣同的死值得吗?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背景
发展
高潮
序幕
结果及造成结果的原因
主张(目的)
阶级派别
经
过
作用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