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甲午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甲午战争》
1.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这一年为农历甲午年,称为“甲午战争。
,由于清政府想避战求和,并未战备。
所以战争一开始,清军就陷入不利的局面2、黄海海战(1)时间:1894年9月(2)经过:1894年9月,中日海战主力在黄海展开决战,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做战,并多次击中日本的旗舰,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舰身多处受伤,严重倾斜,邓世昌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便开尽火力,冲向敌人的日舰。
不慎被鱼雷击中沉没。
200多名军官全部壮烈牺生。
(3)结果:在日本舰队的猛攻之下,北洋水师损失惨重,但在海军官奋勇杀敌下,也给日本带来重创,迫使其逃离战场。
3.日本攻陷大连、旅顺,占领辽东半岛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命北洋舰队退守山东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
此后,日本陆军相继攻陷大连、旅顺,占领辽东半岛。
4. 威海卫战役(1)时间:1895年初。
(2)概况:1895年初,日军分水陆两路攻占威海卫,包围了军港内的北洋海军。
孤守无授的丁汝昌。
刘步蟾等清军将领拒不投降,“以死报国”(3)结果: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马关条约》1、背景:北洋海军覆没后,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协议2、概况:(1)签订时间:1895年4月。
(2)地点:日本马关(3)双方代表:清政府的李鸿章和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3、主要内容:(1)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2亿两白银。
(3)增开通商商口岸: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经过以及战争的结果。
此外,还涉及到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甲午战争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战争的爆发和结果。
但是,对于战争的经过和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经过和影响,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掌握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2.教学难点:战争过程中重要战役的经过及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和后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及其影响。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战争过程中重要战役的经过及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讨论法: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义。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战争过程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具体情况。
八年级历史甲午战争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
开设银行. 强迫贷款---俄、法 投资铁路、开采矿山----法国 开矿设厂----日本
大家看时局图
2、划分“势 力范围”。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 中国简表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3、“门户开放”政策。
时间:1899年。
意义: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 志;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帝国 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 形成了。
《马关条约》的影响
1 、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危机,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再一次加深。 2、《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 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民族危 大大加深。
①《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
②《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
何变化?
③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 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的原因: 1、日本:日本为了掠夺市场和原料 2、国际: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3、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
黄海海战内容
时间:1894年9月
黄 海 海 战
作战双方:清政府---日本 主要人物:邓世昌 结果:失败,鉴定《马关条约》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威海卫战役中, 提督丁汝昌宁 死不降,最后, 自杀殉国。
A. 甲午战争的惨败,为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有 识之士普遍认识到亡国之祸近在眼前。但是深重 的民族灾难反而可以促成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 中华民族必然将战争失败带来的耻辱转化成奋进 的动力,中国人民决不会长期沉默下去! B.对日本来说战争的胜利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日本 凭借这笔不义之财疯狂扩军备战。 C.对其他帝国主义来说,中国就像一个奄奄一息 的“病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 下一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 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二:在甲午海战中,他指挥的致远舰中弹沉没后,他坠 身入海,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 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营救他,结果被他淹死,与所有官兵 一起葬身大海。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 黄海大战,发生在1894年。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邓世昌,北洋舰队。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又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 我们应该说他是一个有指挥才能、沉着勇敢的爱国军人,我 应该学习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 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战败被割占的;日本;《马关条 约》。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 的领土。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前 往台湾。元朝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的事务。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省,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甲午战争 中日《马关条约》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知识梳理】 1.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 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1894年9月中旬,在黄海海面,中国北洋舰队突然遭到 日本舰队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邓世昌指挥致远 舰向吉野号撞去,全舰25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 3.甲午海战中,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一味强调“避敌保 船”,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渤海、黄海的制海权。 4.1895年初,日本陆军包抄了威海卫后路,又以海军封锁 港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5.《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6.《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 条约。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优质推荐版)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5.威海卫战役:1895初,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全军覆没。(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6.《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地点:日本马关。签约双方:清:李鸿章;日:伊藤博文。
内容
危害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1894年,日舰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而逃。
3.黄海海战:1894年9月邓世昌与致远舰官兵,撞向日“吉野”舰,不幸壮烈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悼邓世昌)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பைடு நூலகம்机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马关条约》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8.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权利、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则于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共20张PPT)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 日战争”。
邓世昌
黄海海战
“致远”号
丰岛海战
战争概况
主要战役: 平壤战役:日军占领朝鲜平壤 黄海战役: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邓世昌殉国 辽东战役: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000多人,并在此后日本占领 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国怀抱。
课堂训练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
B 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C 7、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8、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 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有外国 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教 材P27“课后活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 称霸世界(大陆政策)。侵华是日本的既定 国策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 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 朝鲜。——日本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一单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单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一:黄海大战1. 日本发动战争目的: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 战争经过(1)开始: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因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场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在这次战役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知识点二:《马关条约》1. 威海卫战役: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
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军的夹击。
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这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 日军暴行: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旅顺大屠杀。
思维拓展: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对于我们当前的建设有什么重大的启示?提示:原因:内因: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根本原因);经济上:落后;军事上:清军装备落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外因:政治上: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道路;军事上:装备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教训: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必须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3. 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相关链接: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俄国政府就正式向法、德两国政府建议:三国联合“劝告”日本退还辽东半岛。
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但是,清政府必须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下面是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知识点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课后练习
1、日本是个小国,但历史上多次侵略中国。
其中,甲午中日战争”就发生在()
A、1840年B、1858年C、1860年D、1894年
2、东沟海战天如黑,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要再现邓。
8年级 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8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考点1: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八上P16-17 能力要求:识记邓世昌率领将士同仇敌忾,为国捐躯是在A.黄海大战中B.威海卫大战中C.丰岛海战中D.平壤战役中[参考答案]A [08山东中考]第6题右图所示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领导人民进行虎门销烟B.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C.在黄海海战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敌人的军舰最后壮烈牺牲D.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时,自杀殉国[参考答案]C [09甘孜中考]第18题“此目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这句诗歌颂的是清朝爱国将领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参考答案]D[2007年扬州中考] 第5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联是为哀悼图7中的清朝将领而写,这位将领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关天培D.左宝贵[参考答案]B[06年徐州中考]第16题“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两则材料都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参考答案]D [08连云港中考]第30题“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A.佟麟阁B.邓世昌C.戚继光D.赵登禹[参考答案]B [08咸宁学业]第4题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
”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参考答案]D [09连云港中考]第32题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D.②③①[参考答案] C[09河南中考]第2题图1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点的代号是:[参考答案]D [08乐山中考]第17题●●●考点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八上P17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应用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三
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李鸿章————————————伊藤博文
内 容 影 响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为通商口岸。 开辟内河新航线。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日
本
原因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时间 1894年 ——1895年 邓世昌 黄海大战 战 辽东半岛战役 旅顺大屠杀 役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 《马关条约》
《 马 关 条 约 》 的 签 订
时间: 1895年4月17日 中方:李鸿章 代表 日方:伊藤博文 割地:辽、澎、台 内容 赔款:2亿两白银 允许日本开设厂 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考试题集锦 1.(2008年乐山市)下图中北洋 舰队全军覆没地点的代号是( ) ((((((( )
2.(2008年黄石市)与 中英《南京条约》比较, 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 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 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3.(2008年天津市)“此 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 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 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骧
4、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 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 国将领是( ) 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5、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 A.旅顺 B.大连 C.威海卫 D.马尾
6、 《马关条约》中最为严 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的一项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中日战争,又称甲午战争,是清朝末期中国和日本的一场战争。
战争在1894年爆发,持续了8个月,最终以清朝失败而结束。
本文将着重介绍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中日战争知识点,包括战争原因、战争经过和影响等方面。
一、战争原因1. 经济利益: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进行了现代化建设,兴建铁路、开垦土地、发展工业等。
这些工业品和农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而东亚地区的市场又比较容易开拓,这使得日本政府认为必须扩张领土以维护经济利益。
2. 政治利益:清朝内部腐败、抵制改革,军队落后,政治混乱不堪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使得日本认为中国治理黯淡,对其进行扩张乃是必然趋势。
3. 领土争端:朝鲜半岛是中国的藩属国,日本是其重要贸易伙伴。
日本认为其对朝鲜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而清朝则认为其对朝鲜的控制力是应该得到承认的。
二、战争经过1. 日本出兵朝鲜:1894年,日本近卫文麿政府用“东学党之乱”的借口派军队进入朝鲜,并开始侵占朝鲜领土。
2. 清政府被迫出兵:在朝鲜出兵后,清政府试图调停,但由于日本的价格过高,使俄国怀疑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已经妥协,并露出了在黑龙江地区扩张的野心,于是派兵进入朝鲜,但失败了。
3. 日军迅速占领台湾:日本在朝鲜半岛取得胜利后,迅速进攻了台湾,于1895年结束了清朝对台湾长达200多年的统治。
4. 清军惨败:清政府派遣李鸿章等大将带领军队前往朝鲜,但由于许多不足,几乎被日军全歼。
5.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群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款2.02亿两银子。
这个条约使得中国声誉扫地,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树立民族意识的催化剂。
三、影响1. 改革振兴: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人们认识到清王朝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使得维新、变法等改革气息在中国慢慢兴盛。
2. 民族意识觉醒:中日战争后,清朝开始走向灭亡,人们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并开始探寻如何使中国强盛起来。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
教材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甲午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所认识。
但学生对于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了解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2.难点:甲午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共同分析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图片、视频、相关论文和书籍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5课 甲午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27张PPT)
争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图
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
三、瓜分中国狂潮
由此一战,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 的地位,日益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 大的侵略者。大清帝国的无能进一步 刺激了列强的野心,甲午之后,英国 人夺取威海卫,德国人占领胶州湾, 俄国人进一步蚕食西部边境,中国再 无一刻安宁……
三、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
一、甲午中日战争——过程(辽东战役)
日军分两路进逼辽东半岛,直取大连、旅顺。 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 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徐 邦 道
一、甲午中日战争——过程(辽东战役)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 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 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 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 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 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 间 1895年
人 物 李鸿章
内容
割地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重要人物
左宝贵 邓世昌
一、甲午中日战争 ——爆发
1894年7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湾口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 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甲午年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派“爱仁”号、“ 飞鲸”号、“高升”、“操江”号运送武器、 士兵、钱款等物资增援牙山,由“济远”号和 “广乙”号护航。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 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八上4课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 “大陆政策”的出 ——必然性
台 后党和李鸿章 中国: ——可乘之机 “避 战求和”的政策 ——有利的国际环境 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欧美:
朝鲜: 爆发东学党起义
——导火线
日、中一战不可避免,胜败双 结论: 方已在意料之中。
战争经过
日本方面
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发展状况:
19世纪中后期,美国人叩关,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 危机的加深,阶级矛盾的激化,促使“倒幕运动”兴起.“倒幕 运动”中建立的明治政府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实行向西方学 习的“文明开化运动”--明治维新,逐渐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 路,国力日益强盛.
☆设问: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1894年清政府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 A、李鸿章“避战保船” B、北洋舰队主力被歼 C、北洋海军临阵脱逃 D、北洋舰队装备落后
) A
9. 黄海大战后,有人曾赋诗赞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 足壮海军威。”据此判断诗中所赞的人物是…( A )
①实现 “武国”观念; ②实现以日本为中心征服世界.
中国方面
李 鸿 章 保全自身实力 和北洋地盘,幻想通 过“以夷制夷”的外 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 略 慈禧太后:忙于自己的 六十大寿庆典,希望对 日“和平了事”
避 战 求 和
朝鲜方面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
日军占领平壤。
黄海战役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结果: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 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人教版初中历史_8年级_第3课_甲午中日战争
B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步蟾
D.林永升
5.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A.李鸿章“避战自保” C.日舰封锁威海卫港口 B.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 A
D.丁汝昌自杀后舰队失去指挥
6.《马关条约》签定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 国,这反映( )
D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 服朝鲜,然后以朝鲜为 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①“大陆政策”中日本政府曾 做过哪些尝试?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台湾,虽未得 逞,但却尝到了甜头。特别是中法战争 造成的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更加 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于是加紧 扩军备战。
4.以“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为 主题,要再现邓世昌率海军将士英勇杀敌 的悲壮情景,应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
A.黄海大战 C.旅顺之战 B.威海卫战役 D.平壤之战
练一练:
1.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A
)
B.迫使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C.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B.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推行妥协投降政策 C.清军人数不足 D.日军武器装备先进
3.《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特征的条款是( )
A.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增辟通商口岸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共22张PPT)
结果:
李鸿章
伊藤博文
在谈判中,日本拿出预先拟定的条款摆在李鸿章面前,只 准李鸿章说“允”或者“不允”。日本限定在一个月内办理割 让台湾手续,李鸿章请求宽限时日,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
日本马关春帆楼 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
害!”
1结89合5年前两4月次1鸦7日片战双争方结签果订分《析马其关影条响约》
启示二 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
启示三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启示四 捍卫和平,增强责任意识
“ 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侵 略我们,大都是从海上来的”, “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 有海无防,受人欺负,为了反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 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毛 泽 东 视 察 海 军 部 队 时 的 题 词
割 三 地
清湾亿政全两府岛中白内割及国银辽所赔,东有半附款相容岛属的当、各2于台岛.3
屿中、国澎当湖时列全岛给国日财本政
赔 二
赔收偿入日3本年兵的费总和,把 白当银时2亿中两国的国家财
亿 (富赎几辽乎费都3千掏万干两了) 。
影响
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
万辽亚吨宁丁级舰湾驱护逐航舰 舰09载5型战攻斗击机核潜艇
日本增兵朝鲜,蓄
意挑起中日战争。
原因
甲 午 1894 中 日 1895
丰岛、牙山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经 过
战
辽 东 半岛战役
争
威海卫战役
结果
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及影
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响
1.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
外国人眼中的李鸿章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评价:“李鸿章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 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共38张PPT)
日本侵华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 1)开始: 1894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经 过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叫做“ 甲午中日战争 ”
甲 午 中 日 中日《马关条约》 1895 年4 月,李鸿章 和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 签订______。 战 结果: 清政府割 辽东半岛 、 台湾 、澎湖列岛 给 日本 ; 争 内容:赔偿日本军费 白银二亿两 ; 允许日本 在中国开设工厂 ; 増辟 通商口岸 等。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某剧组拍摄《马关条约》签订后的中国 社会场景,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C) A.割占香港岛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 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5.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武器落后 B.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清政府腐败 D.日本突然袭击
割地增多
危
害
最严重 新阶段
国家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 分野心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 济
赔款增加
开口深入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便利了帝 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 民族工业的发展
大大加深
设厂新增
帝国主义在侵略过程 日本 俄国的盟国 中既矛盾又勾结,完 法国 全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意欲在远东扩
威海战役时: “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宝岛悲歌
决愿 不人 愿人 拱战 手死 而而 让失 台台 ,
刘永福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 台湾义军将领徐骧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 捐躯,死而无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
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
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D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6、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根本原因是( B )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③装备先进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 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 借鉴意义?
落后 就要 挨打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推 进军事现代化。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
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B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 C)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不利的B 是
A.割让台澎地区
B.允许开办工厂
C.赔偿巨额军费
D.增开四口通商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经济 侵略的特点的是( D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瓜分”中国狂潮
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①征服朝鲜是日本_____, ②1894年,朝鲜_____
2、战争过程:中日两国正式宣战——_________ 重要战役及牺牲的民族英雄(4次)
3、《马关条约》的中方签1/ 字代表___,签字地点___, 内容__________,影响________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7、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
的是( C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4、三国干涉还辽:_____________________ 5、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 6、“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者__,内容___ 评价___
一、背景 1、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前 的 中 日
中国
满蒙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二、经过
旅顺大 屠杀
辽东 战役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威海 战役
丧失制
海权
战火
Hale Waihona Puke 黄海至华战役 平壤
战役
丰岛 战争 海战 爆发
平壤战役 左宝贵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三、结果
北极熊,代表俄国;
犬,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大青蛙,代表法国;
太阳,代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向 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 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 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 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 企图和阴谋的……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 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 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观原因(内因)
客观原因(外因)
① 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无 能(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 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④清军装备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