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童风景名胜区设计不足与改进建议
景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措施
景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措施一、景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1. 景区环境脏乱差:一些景区内存在垃圾乱扔、厕所卫生状况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观光体验。
2. 规划与开发不合理:有些景区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3. 缺乏文化内涵:一些景区天然条件优越,但却缺乏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文化内涵,使游客体验到的只是表面的风光而无法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
4. 交通不便:部分景区交通配套不完善,导致游客前往困难,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5. 服务质量低下:有些景区在接待、导览、餐饮等方面存在服务质量低下、服务意识欠缺等问题,使游客感到不满意。
二、建议措施1. 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加大对景区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增加卫生人员数量,定期清理公共区域;修缮和维护公共设施,提升景区整体环境品质。
2. 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在规划和开发景区时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自然资源、优化旅游线路设计、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等。
同时,鼓励景区进行特色旅游产品研发,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3. 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加大对景区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便捷交通工具,方便游客来往,并实行智能导航系统提供准确的道路导引。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营管理,在临近车站设置便民服务点。
4.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完善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并通过启用智能导览系统、增设多语种导游队伍等措施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此外,建立投诉渠道和监督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投诉问题。
5. 推动公私合作发展: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景区经营管理,推动公私合作发展模式。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优化税收政策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总结:针对景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改进。
景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景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描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景点建设。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景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很多景区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次,部分景区过度商业化,丧失了原有生态和文化特色。
再者,并不是所有旅游项目都能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问题分析1. 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管理在许多地方,为了争夺旅游市场份额以及眼前利益的最大化,在景点建设中缺少对长远可持续发展考虑的规划。
没有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控制开发强度以及制定有效管理政策等做法。
2. 过度商业化与传统文化丧失一些景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过度商业化,在保护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上疏于管控。
如允许山寨式模仿、低俗娱乐等不符合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文脉的活动进驻。
3. 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不平衡景点建设常常需要进行环境改造,而过度开发和旅游压力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一些地方在追求旅游经济效益时没有恰当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导致生态破坏或者资源枯竭。
三、对策建议1. 加强规划和管理加强景点建设前期规划工作,确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
严格控制区域内游客容量,并将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也应重视流程化管理,在人员招募、培训以及评估等方面引入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景点建设中坚持以保护生态为首要目标,避免因盲目开发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损害。
更好地整合资源,在自然风貌保存、社会文化传承以及现有业态升级等方面做出努力。
3. 注重功能多样性与文化特色推动各个景区朝着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注重功能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在设计上要追求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相协调,回归传统风格,保留原有特色;以当地产业支撑景区发展,增加经济效益。
4. 强化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建立健全景点建设的长效机制,明确政府责任,在监管中更加有效掌握各种资源配置。
同时也应依托完善的市场机制来推动合理竞争、提高市场透明度,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景区建设中。
景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
景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一、引言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各地纷纷发展景区以满足人们对于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需求。
然而,在景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篇文章将探讨景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景区规划与设计问题1. 缺乏综合规划:部分地方在规划和设计阶段缺乏综合考量,重点偏向单个项目或零散景点,导致整体布局混乱,无法形成统一而有序的场所。
2. 设计理念陈旧:某些景区在设计上缺乏创意和新颖性,可能长期沿用传统设计模式,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
解决方案:加强对于综合规划的重视,通过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总体规划来实现景区内各项目之间的协调发展。
同时鼓励更多新颖且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进入景区建设领域。
三、交通配套与便利性问题1. 交通拥堵:部分景区周边缺乏完善的交通规划和配套设施,导致高峰期交通拥堵,不便游客出行。
2. 公共交通不足:一些景区周边缺乏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
解决方案:加强对景区周边道路及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在景区开放前期注重提升道路容量,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并有针对性地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1. 生态破坏:由于景区发展需要,部分地方可能盲目进行土地开发和建设,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 资源浪费:一些景区可能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包括能源、水资源等的过度消耗与浪费。
解决方案: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监管措施,确保景区开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最小破坏。
同时鼓励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并督促景区合理利用资源。
五、服务质量和管理问题1. 人员素质不高:部分景区在招聘和培训服务人员时粗制滥造,从而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2. 管理体制混乱:一些景区的管理体制较为薄弱,导致在日常运作中出现各类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解决方案:加强对景区人员培训的投入,并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
同时完善景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提高管理效率。
国家文物局关于宁波天童寺保护整治方案的批复
国家⽂物局关于宁波天童寺保护整治⽅案的批复
⽂号:⽂物保函[2016]1893号
颁布⽇期:2016-11-25
执⾏⽇期:2016-11-25
时效性:现⾏有效
效⼒级别:⾏政法规
浙江省⽂物局:
你局《关于上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宁波天童寺保护整治⽅案的请⽰》(浙⽂物发〔2016〕284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
⼀、原则同意所报⽅案。
⼆、对该⽅案提出修改意见如下:
(⼀)进⼀步说明该⽅案与相关上位规划的衔接关系。
(⼆)应明确是否调整天童寺中轴线两侧配楼的功能,进⼀步明确并尽快落实⼊⼝区建筑群的利⽤要求。
(三)严格控制太⽩楼区域改建建筑和厕所的建设指标和⾼度。
(四)进⼀步梳理交通道路规划。
应适当控制机动车道规模,尤其是⾹道两侧松林区域;如利⽤现有道路作为消防车道,应按照相关规范的低限控制道路宽度等参数。
(五)全⾯深化完善勘测设计图纸及其标注。
(六)可按照轻重缓急、可⾏性等因素,对⼯程进⾏合理分期。
(七)应切实做好天童寺、林场等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作,涉及功能调整、建构筑物改造拆除的,应做好施⼯及运营衔接。
三、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按照上述意见对所报⽅案进⾏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
请切实加强⼯程监管,督促⽅案设计单位加强施⼯全过程技术指导,落实各⽅责任,确保⼯程质量和⽂物、⼈员安全。
此复。
国家⽂物局
2016年11⽉25⽇
备注:
本条例⽣效时间为:2016.11.25,截⾄2022年仍然有效
最近更新:2021.12.03。
景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景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纷纷投资兴建景点以吸引游客。
然而,在景点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本文将探讨景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主体1. 单一化设计许多景区在设计过程中追求单一特色,忽视了多元化发展。
这导致游客在同一地方看到类似的风格和主题,缺乏新鲜感。
解决之道:鼓励多种不同风格和特色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丰富景区内容;推动深度开发和整合资源,在现有基础上创造更多个性化体验。
2. 景观破坏与环境污染为了打造漂亮且壮观的景观效果,部分地方无视原有自然环境并进行盲目改造。
这不仅损害生态系统平衡还带来环境污染。
解决之道:强调可持续性规划理念,在保护原始自然状态下进行景观设计;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确保建设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3. 服务质量不高由于游客数量的快速增加,部分景区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
游客面临导游素质低下、厕所脏乱差等问题。
解决之道:增加培训力度,提升导游和员工服务意识与能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并定期维护,确保常态化管理。
4. 游客体验不佳一些景区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规划,导致缺少互动性和娱乐性。
这让游客感到枯燥乏味。
解决之道:引入更多互动体验项目、文化活动以及丰富多样的节目表演;结合科技手段设置虚拟现实元素加强趣味性。
5. 商业开发失衡商业开发在景区运营中是必要的,但在一些地方过于依赖商业利益,并将所有注意力放在商业上。
这会削弱真正的文化魅力。
解决之道:制定合理政策引导商业开发,平衡商业利益与文化保护,确保景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能够传承历史与文化。
6. 持续管理不足一些景点在建设后对日常管理缺少跟进,导致各种问题逐渐产生。
例如客流管控、卫生保洁等。
解决之道: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在每个景区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监督和服务;加强交通管控和安全防范,提供更好的游览环境。
7. 建设过程不透明部分地方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让民众难以了解项目内容和进展情况。
景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
景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景区游玩。
然而,在实际体验中,我们也能发现许多景区存在各种问题与不足。
1.1 环境保护不到位一些景区在追求商业利益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工作疏于管理和监管。
比如垃圾乱扔问题、修树伐木过度等,这些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
1.2 服务质量有待改善尽管旅游行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仍有很多景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并且缺乏专业培训。
导致导游解说文化知识匮乏等情况屡见不鲜,给游客留下了深深的不满印象。
1.3 缺乏创新意识一些传统景点对于开发新奇有特色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显得缺乏动力。
很少对原本知名度并没有那么高又极具潜力的小众线路进行细致的挖掘和开发。
二、解决方案2.1 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景区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增加投资用于绿化、废水处理及垃圾分类等方面。
同时,要引入科技手段,如监控系统来严厉打击乱倒垃圾行为并设置提示标牌呼吁游客文明游览。
2.2 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对景区服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素养与服务技能。
在招聘时注重选拔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导游,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此外,要建立用户评价系统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服务。
2.3 强调创新与特色景区应不断更新自身形象,在传统资源之外创新推出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体验项目等。
还可以与其他方面合作开展联票销售或打造主题公园等方式来吸引更多游客关注。
三、实施效果评估3.1 环保成效评估定期检查对环境治理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2 服务质量评价建立健全游客满意度调查机制,以广泛征集游客对于景区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3.3 创新成果追踪记录新推出项目的参与人次以及展现效果。
通过观察每个项目的流量变化、收益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筛选与旅游资源相契合且受欢迎度高的特色项目。
景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景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景点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景点建设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环境污染、文化破坏、安全隐患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游客的体验,更挑战着景点管理者的责任与使命。
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景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环境问题景点建设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开垦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游客随意乱扔垃圾等。
即使是农家乐、自然风景区等相对简单的景点,凭借着应有的生态价值,也需要妥善地保护。
对策:景点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景点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例如采用生态农业等方式开发,同时设置提示牌鼓励游客文明旅游,加强监管管理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
二、文化问题景点建设的文化问题主要表现在景点过度商业化、乱搭乱建、破坏传统文化遗产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景点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还影响着游客体验和文化传承。
对策:景点管理者要坚守文化价值,加强景点规划,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乱搭乱建。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可以加强宣传教育、设置专项保护及监管机构等方式,加强整治执法力度。
三、安全问题景点建设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游客人数过多,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等。
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威胁到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影响着景点的声誉和形象。
对策:景点管理者要合理规划游客接待量,加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严格执行,确保游客在景点内安全有序。
四、管理问题景点建设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景点管理水平不高,人手不足、管理机构不足等。
管理问题不仅影响着景点的发展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对策:景点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培训和引进具有管理经验和专业素质的人才,适时组建相关的管理机构,加强景点的监控和管理力度。
总之,景点建设同时伴随着一系列问题,景点管理者应当始终以提升景点质量和游客服务体验为目标,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引入专业化的资源,以不断提升景点品质、满足游客需求、推进景点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景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景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国内外各地的景区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伴随着景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目前景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主要问题1:过度商业化近年来,许多景区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候过度商业化,在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之上塑造了一个个大型购物场所。
这不仅破坏了原本壮美的自然环境,也影响了游客体验和旅游品质。
1.1 红利式开发模式许多地方政府仅看重景区带来的经济收益,过度依赖于票务和商业开发项目带来的红利。
这导致景区成为赚钱工具,而非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的场所。
1.2 缺乏规划与管理一些地方政府在景区规划与管理上缺乏严格标准,导致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破坏严重。
商业设施无序扩张,与景区主题相背离,给游客带来困惑和失望。
三、主要问题2:服务水平不足2.1 人员素质低下一些景区在招聘和培训员工时,对服务态度、专业知识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不高,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游客体验差。
2.2 缺乏个性化服务一些景区在对待游客时缺乏个性化的关注和服务,只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这使得部分游客感到冷漠和排斥。
四、主要问题3:环境保护意识薄弱3.1 资源浪费与破坏一些景区在日常运营中没能有效保护周边环境和资源。
过度开垦土地、乱建楼房,大量消耗水电资源,并造成垃圾处理难题。
3.2 缺乏教育引导许多景区在环境教育方面投入不足,未能及时向游客宣传环保理念与行为规范。
这使得游客对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缺乏意识与自觉性。
五、对策建议5.1 加强规划与管理地方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景区规划和管理标准,确保景区发展符合整体发展规划,商业设施合理布局,控制开发规模。
严密监督运营商的行为,加强对景区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的监管。
5.2 提高服务质量景区经营者应提高员工工资待遇,增加培训投入,提升员工服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推动机构建立与游客需求相契合的管理制度,如引入评价体系激励员工改进服务水平。
景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
景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已成为人们欣赏美景、休息放松的首选地。
然而,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对景区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进建议。
一、服务不尽人意景区服务的滞后是旅游业发展的大敌。
一些景区在技术与人员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服务水平下降。
导游水平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困扰游客,尤其是对于外语不熟练的游客来说感受更明显。
建议:做好人员培训和引进,提升服务态度及水平。
安排专业人员或奖励有热情的掌握外语的导游。
二、缺乏文化导向景区文化内涵不够深厚,导致游客在游览后虽然领略了美景,却无法深度理解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建议:加强景区文化的培养和推广,配合景区的开发和宣传。
安排专业人员讲解,提供多种文化特色活动或展览。
三、恶性竞争近年来,景区在吸引游客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
竞争促成价格战的出现,但景点所谈判的附加费又在起涨。
往往游客在门票价格不高的情况下,最后还会面临其他惊人的费用。
建议:景区应该实现信息透明,告知游客所有费用,避免混淆在低价门票后的非法附加费等收费行为。
加强同业协作,将低价做成产业的优势。
提高景区自身的经济能力,避免过于依赖门票的收入。
四、环境污染景区的游人流通量比一般地区要大,如果长期不加控制,其经营环境的损毁就会不加限制。
景区的游客流量超过经营能力极限,引起了环境的破坏。
建议:设置公共垃圾箱和分类之处,保持景区环境的干净整洁。
省级领导组织森林、林业、环保、纪委等相关部门实行统一管辖;加强对景区内一些不文明行为的规制。
五、游客的素质问题人文素质的提升是旅游产业的事业共同目标。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发展,个别游客对旅游行为的素质严重缺乏,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建议:增强游客的培养,要求旅游从业者做好游客行为规范宣传,通过景区四处设置环境保护提示,充分推动游客敬重场所的文明行为。
总而言之,景区旅游发展应该与时俱进,保持创新,旨在优化服务和质量的提高。
景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工作应该加强对景区环境、旅游资源、内部管理和人员素质等的管理、改进和提高。
景区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景区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景区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1. 过度商业化:许多景区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这导致一些景区出现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原有风貌丧失等问题。
2. 缺乏规划:一些景区在创建过程中缺乏系统规划,导致设施布局混乱、交通难题甚至生态破坏。
缺乏统一规划也会导致景点之间资源重复开发,浪费资源。
3. 资源浪费:部分景区在创建过程中人为地铺设大量水泥和石头,并进行重复造山造水等工作,给自然环境带来伤害。
此外,一些项目质量低劣、寿命短暂,需要频繁修缮和替换,浪费公共财政资金。
4. 缺乏常态化管理:许多景区只注重在旅游旺季进行管理和维护,而在其他时间放任不管。
这种片段式的管理容易导致基础设施变得陈旧脏乱,并且可能出现治安问题。
5. 生态环境破坏:景区的大量开发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紊乱,动植物失去原有栖息地。
过度开发还会引发水资源污染和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
6. 缺乏文化保护:一些景区忽视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倾向于按照外来模式建设,导致当地文化特色丧失。
7. 旅游安全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落实安全措施,一些景区存在安全隐患。
旅游意外事故频频发生,不仅影响游客体验,也给景区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二、改进建议1. 加强规划与管理:建设景区时应制定详细规划,并注重统一管理。
从宏观上明确发展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2. 引导可持续发展:在景区创建过程中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避免过度消耗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
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并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3. 提升服务质量:景区应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和互动平台,方便游客查询相关信息、提出意见和投诉,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行业秩序。
4. 强化文化保护:在景区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推广当地传统艺术、手工艺品等文化产业,并设立专门的展示馆以供游客了解及体验。
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
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一、景区管理不善1. 缺乏规划和监管。
很多景区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导致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 员工素质不高。
部分景区员工对游客服务态度恶劣,缺乏专业知识和礼貌。
3. 安全管理薄弱。
一些景区没有健全的安全措施,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建议:- 制定完整的景区规划,并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开发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意识。
-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急能力。
二、环境污染严重1. 大量垃圾产生与处理不当。
游客数量增加带来了更多垃圾产生,在缺乏有效处理措施的情况下往往堆积如山甚至被随意丢弃。
2. 自然资源破坏。
为满足游客需求,有些景区过度开采资源或者违法捕捞,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建议:- 宣传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加强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
- 强化执法力度,严惩非法资源开采行为。
- 推行可持续旅游理念,建立合理的游客流量控制机制。
三、价格虚高1. 高额门票费用。
有些景区过度收费或设置隐性消费项目,使得普通游客望而却步。
2. 低价值服务与商品。
一些景区提供的服务、商品质量低劣,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额外利润。
建议:- 合理定价,在考虑保护景区与满足游客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 提升服务品质,确保每位游客能够获得物有所值的体验。
- 建立监管机构并加强对景区商业活动的监督。
四、文化淡化或失真1. 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元素被淡化甚至泯灭。
一些景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而模糊甚至改变了自身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
2. 景点解说缺乏专业性。
许多景区的解说员或导游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无法准确传达景点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建议:- 加强文化保护意识,不仅要在保护自然景观上下功夫,更要重视对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维护。
- 提高解说员和导游的专业水平,进行相关培训。
- 在商业利益与文化传承之间寻求平衡点。
五、缺乏公共设施1. 厕所设施不足。
大量游客集中在景区时存在举步维艰之感,尤其是缺乏足够数量和卫生状况较差的厕所设备。
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
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议景区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
然而,目前许多景区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与不足,给游客的观光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有必要就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景区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部分景区开发过度和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导致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
游客带来的垃圾、污水排放以及建筑扩展等行为都会对景区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一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缺乏考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景区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维护。
首先,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对游客行为的监督,严禁随意乱扔垃圾,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加大对景区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恢复和加强自然植被的种植,加强环境的修复与改善。
最后,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其次,景区的服务水平也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些景区在服务设施、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效率上存在不足。
例如,游客在景区内寻找信息时,缺乏相关互动设施和详细的导览介绍,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同时,一些景区的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态度不热情,甚至存在不文明的行为。
此外,景区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能力和服务效率较低,使游客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为了提高景区的服务水平,需要加强对景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同时,景区管理者应该加大对服务设施的投入,完善景区内的导览和信息展示设施,便利游客获取相关信息。
此外,加强景区管理平台建设,以提高景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服务效率,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权益。
最后,景区的价格问题也是游客关注的热点。
目前,一些景区的门票价格过高,不符合实际价值,给游客带来了经济负担。
此外,一些景区存在价格不透明、收费项目不明确等问题,让游客感到不满。
景区创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景区创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景区被创建,为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景区创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服务质量低下等,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提高旅游质量,有必要采取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景区资源浪费问题景区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比如,一些景区过分强调规模和装饰,而忽略了真正的文化内涵。
为了达到大小规模和装饰的效果,许多景区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建筑材料、装饰品和设备,而这些材料和设备并不能真正提高游客的游览质量。
因此,景区建设时需要注重合理使用资源,反对过度消耗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
景区建设应以文化为核心,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创新,以人为本,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
二、景区的环境破坏问题景区建设过程中,有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比如,为了扩大观赏区域,大面积开垦土地,摧毁山林植被。
同时,一些游客也会不文明旅游,乱扔垃圾,破坏景区环境。
因此,景区建设时一定要注重生态建设,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爱护自然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三、服务质量低下问题景区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服务质量低下。
很多景区常常只看重景点和设施的数量,忽视服务工作。
游客到达景区可能会遇到诸如导游服务、咨询服务、交通接送等问题。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旅游服务规范和标准,强制性地要求景区和景点必须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交通接送等服务。
同时可以采用一些新技术,比如智能导游,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和环境。
以上三个问题均是景区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只有注重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才能有效提高景区建设的水平和旅游质量,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天童风景名胜区设计不足与改进建议作者:庞超来源:《设计》2019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以天童景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天童景区目前设计存在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文章通过对天童景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有关天童景区、天童寺相关的历史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天童景区目前在引导、介绍标志的设立;景区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展现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天童景区在之后的运营中,需要从游客旅行便利的角度,对景区引导、介绍标志进行重新设计,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在景区之后的设计规划中,天童景区也应该立足于景区特点,对于景区内绿化景观、建筑用途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展现自身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
关键词:天童景区设计不足建议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2-0053-03引言伴随着近年“一带一路”的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推进。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全国获得了广泛关注。
宁波是中国东部的港口城市,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流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时至今日,宁波仍有大量与海上丝绸之路、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遗迹,天童寺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说,天童寺和太白山(一些史籍中称为天童山)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然而,笔者在调研天童寺所在的宁波天童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天童景区)时,发现天童景区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参观以及自身影响力的提高。
一、天童景区简介天童景区位于宁波鄞州区太白山麓,景区内主要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部分。
自然景观以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为主,内有凤岗修竹、玲珑天凿等景观。
[1]人文景观则是以天童寺为代表的佛教历史文化建筑。
天童景区以天童寺与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古香道连接天童景区主入口与核心区。
从主出入口往核心区域方向,古香道的右侧为绿地(公园)、左侧为道路或山林。
寺院山门建立在古香道上,沿着古香道的道路两侧则种植着高大的树木以及紫阳花。
古香道尽头右侧为广场,左侧为天童森林公园入,向前则通过宝天线进入天童寺。
前往天童寺的道路(宝天线)左侧有较多店铺,司供游客进行短暂休息,右侧便是天童寺的佛塔、万佛塔遗址公园与放生池。
夭童寺坐落于道路的尽头,而塔院、古天童、干佛塔(新建)则位于寺院的一侧。
二、宁波天童风景名胜区设计出现的问题(一)部分区域指示引导标志缺乏,人性化不足天童寺是宁波天童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一些外地游客参观、游览天童景区的重要原因。
古天童、塔院作为天童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位置相对偏僻。
天童寺前往古天童的道路较远,景区并未在道路两旁布置较多指示引导标志,告知游客距离景点的距离。
由于指引标志的缺乏,导致前往古天童、塔院的道路略显冷清。
天童寺前往古天童道路位于山坡,两边以树木为主,景区并未在合适位置布置供游客休息的座椅,垃圾桶也稍显不足。
此外此道路距离卫生设施的距离也相对较远,这种设计方式并不方便游客对于景区的游览,也不利于景区环境的保护。
前文提到,干佛阁距离古天童较远,而道路两侧均未设置垃圾桶、椅子等设施(如图1)。
这条道路开发较少,景区最初的目的可能是希望保护生态环境,但垃圾桶、椅子的设置并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相反,由于距离较长,且未设置垃圾桶,会使部分游客选择将垃圾丢弃在道路两侧的树林中,这反而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此外,椅子等设施的缺失也会使游客在路途中没有休息之处,使游客的体验有所下降。
(二)主出入口距离公共交通过远天童寺是中日宋代禅宗交流的重要寺院,外地游客众多,外地游客参观景区,不少会选择公共交通,而天童风景区的主出入口却距离公共交通有一定的距离。
天童景区主出入口前,建造了大量建筑,这在设计之初是为了建立日式风格小镇,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小镇内很多建筑并未有对外营业的迹象,相反,这些建筑的存在使游客需要步行较长距离才能到达天童寺的主出入口。
笔者曾多次到过天童景区,当地公交司机建议如果前往天童寺或天童森林公园(即天童景区核心参观区),在“公交天童站”下车从偏门进入沿道路(供内部汽车行驶)行走距离更近。
而外来游客并不一定知道这一点如果游客受到公交车站名以及指示标志的影响,从“天童风景名胜区”站下车穿过小镇到达天童景区主出入口,需要行走较长距离。
如果游客知道此情况,选择在“公交天童站”下车进入景区,则只能通过偏门进入。
古香道及两侧绿地是天童景区的参观景点之一,游客从偏门进入,需要穿过绿地才能到达古香道,而这样也增加了游客的行走距离。
游客如果选择沿着道路行走,则绕开了古香道及绿地上的景观,到达了寺院前的商业街。
此外,从偏门进入沿着道路行走还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由于道路是为景区内车辆设计,并未预留独立的人行道,如大量游客在路中行走,则会影响车辆的同行或产生不必要的交通事故。
(三)景区特色不足天童景区设计存在的第三个问题便是同质化现象明显。
无论是古香道旁边的绿地,还是靠近核心区域的商业化地带,均没有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笔者在天童寺门前商业区看到,这些紧邻游客参观主要道路的小店,除食品、饮料、香烛外,主要销售玩具、小工艺品等在市场上随处可以购买的物品,带有景区特色的物品很少出现(如图2),蜂蜜虽然为本地特产,但由于全国蜂蜜产地较多,天童蜂蜜影响有限,所以难以称作特色商品。
景区特色的不足,与其他公园或景点相近,使天童景区难以给游客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也是国内很多景区都有的通病。
笔者认为,景区的设计者在设计景区时,重要的一点便是明确景区让游客欣赏什么,景区怎样吸引旅客。
景区吸引游客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而这种特色需要建立在当地文化的基础上,盲目模仿只会使景区在设计上出现同质化,难以在众多相似的景观中脱颖而出。
(四)历史文化感较少姜春林与王良增在《现代城市公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中提到,现代城市公园一个问题便是对文化传承和保护不够重视。
[2]天童景区虽然做到了对于天童寺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但在细节方面仍然需要关注,例如部分石碑的露天放置问题。
天童寺中有不少石碑具有一定的历史,这些石碑是天童历史的见证。
然而,不少石碑却因为被放置在室外,存在明显的破损。
(如图3)的石碑,根据文字应该为光绪年间树立,虽然历史价值相对有限,但是作为寺院历史的一部分,应该得到保护。
但从实地看,这块石碑并未得到很好的保护。
此外,天童景区中虽然有天童寺等历史文化建筑,但整个景区历史文化感相对较弱。
在宋代日本僧侣的著作中,很多都提到了天童寺(天童山),如荣西《兴禅护国论》“从虚菴禅师于天台天童两山之際有年矣。
”[3]道元《正法眼藏》“入宋シテ終ニ明州天童山ニ登リ。
如淨禅师ニ参谒シ。
”[4]这说明这些僧侣都在天童寺都有停留、学禅,而在天童景区内,关于他们的介绍则相对较少,仅在天童寺天王殿内有视频介绍天童寺历史时提到。
在设计之初准备陈列日本曹洞宗开山祖师道元法师雕像及其在天童求法事迹介绍的弘法馆,目前也处于半荒废状态(笔者于2018年7月28日看到,通往弘法馆的道路仍处在碎石子路阶段,弘法馆内无任何装修迹象。
弘法馆前的佛塔基座,也有明显的杂草)。
宋代,中国有大量僧侣赴日,很多也与天童寺有干丝万缕的联系,如兀庵普宁曾担任天童寺首座,西碉子昙曾在天童寺担任藏主,一山一宁曾师天童寺环溪唯一,这些在天童景区内均未有明确介绍。
此外,还需要关注的是天童景区内的干佛塔,荣西回日本后曾为干佛塔建设贡献木材,“天童山干佛层阁改作之事。
师力居多。
众皆美之。
勒功刻石。
详于宋国学士楼钥所撰太白名山干佛阁。
并都税虞樗所述日本国干光法师祠堂”[5]。
《天童寺志》对此也有介绍。
但是,天童内仅有一座现代建造的干佛塔(如图4),干佛塔遗址处(遗址公园)也很难看到与原干佛塔相关的历史痕迹。
(五)相关介绍标志过于简洁甚至缺失宁波天童景区的设计存在的第五个不足,便是相关介绍标志过分简洁甚至缺失。
笔者在天童景区发现,很多人.文景观天童景区并未进行详细的介绍,也并未发现二维码等使游客可以通过网路方式获取介绍的方式。
无论是自然景观亦或是人文景观,相关的介绍是游客了解景观或遗迹的有力帮助,也是景区将当地人文文化传播给参观者的有效方式。
介绍得过分简洁甚至缺失使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游客很难理解景观的价值或美感,甚至会使游客忽略部分景观。
(如图S)对古天童的介绍仅有寥寥数语(未提及寺院修缮、古代发展等情况),且未采用二维码等方式为希望进一步了解古天童的游客提供检索渠道。
天童寺内的介绍同样有需要改进之处。
如天童寺虽然对一些殿的情况进行介绍,同时提供了微信公众号供游客了解寺院情况。
但是在一些碑刻附近,缺乏介绍或提供有效的检索方式,游客依旧难以了解这些碑刻的相关情况。
三、设计改变建议(一)对于古香道的再设计古香道旁两侧的绿地目前由于缺乏维护,整体状况并不佳,一些区域甚至处于半荒废状态。
这对天童景区的整体风貌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前文提到,天童景区特色不足,对于古香道两旁的再设计是增加天童景区特色,提高天童景区风貌的手段之一,也可以改变目前绿地维护不佳所产生的一些后果。
在媒体的新闻中,“弘法馆入口景观主题风格以简约轻松的日式枯山水为鉴,采用大面积灰白色砂石铺地,还将散点式布置大小不一的微地形植物进行造景”[6]。
而这种设计可以继续沿用,作为弘法馆附近绿地的改建方式。
目前天童景区免费对外开放,简约的设计以及依靠植物组合形成的造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与弘法馆以及天童寺的禅宗特色相融合,增加文化色彩。
除了弘法馆附近的日式园林外,天童景区可以将古香道两旁的绿地进行适当改变,即将部分由于缺乏维护而呈半荒废状的绿地重新平整,种植树木、花卉,放置假山,设立亭台等,与现有的湖泊、水流相结合,形成不同的景观。
植物、花卉在不同季节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古香道旁的绿地在不同季节便有了不同的景观,游客在游览天童寺以及森林公园之余,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欣赏到充满禅意的园林美。
(二)弘法馆的再利用佛教交流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僧侣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天童寺作为宁波多元文化遗产n[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宁波遗产的一部分[8],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天童景区作为天童寺的所在地,在设计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将历史文化因素加入其中,使景区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背景下,更具有历史文化感。
目前天童景区内对于天童寺历史的介绍仅有寺院天王殿一角的视频而已。
这对于景区展现历史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视频对于史料瞬间即逝的展示对于游客来说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需要了解特定历史的游客,作用更难体现。
天童寺和天童景区需要更多的方式,展现自己历史文化,而弘法馆就是一个比较合适之处。
弘法馆建筑基本已建成,天童寺与天童景区可以将它改造成景区历史文化的展览馆。
弘法馆内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考虑,展览可以以历史年代为轴,将不同时代寺院的变化以及史料记载通过沙盘、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使游客对于寺院的历史状况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