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下面是为您推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整理:一、字音字形瘫痪(tān huàn)暴怒(nù)沉寂(chén jì)侍弄(shì nòng)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央求(yāng)絮叨(xù dāo)诀别(jué)淡雅高洁烂漫(làn)翻来覆去(fù)喜出望外(wàng)信服(xìn)分歧(qí)取决(jué)一霎(shà)两全粼粼(lín)各得其所煎熬(áo)拆散(chāi)并蒂(dì)梗(gěng)匿笑(nì)沐浴(mù yù)祷告(dǎo)姊妹(zǐ)亭亭(tíng)徘徊(pái huái)遮蔽(bì)心绪(xù)流转荫蔽(yīn)笑嘻嘻(xī)林荫(yīn)嗅(xiù)衍生(yǎn)花瑞(ruì)繁杂(fán)烦闷(mèn)菡萏(hàn dàn)攲斜(qī)二、词语解释憔悴:形容人面色不好,瘦弱。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各得其所:人或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匿笑:偷偷地笑。
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待放。
攲斜:倾斜,歪斜。
攲:倾斜。
三、文常1、《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散步》选自《中国青年报》。
莫怀戚(1951—2021),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作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如下:
1. 词语辨析:区分近义词、反义词、形近词等。
例如:证明与证据、危险与安全、义务与权利等。
2. 词语拼写:常见字词的拼写规则、常见字词的构词法等。
例如:“哥哥”的拼写、检查词的基本构成等。
3. 短语搭配:常见短语的搭配方法、短语的用法等。
例如:看望病人、后天见等。
4. 句子成分: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句子的附加成分等。
例如:找出句子的主语、宾语等。
5.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认识与运用。
例如: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物品的数量。
6. 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课文的细节等。
例如: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7. 课文背诵:课文的背诵与朗读。
例如:熟记课文的内容,并能流利地朗读出来。
8. 写作技巧:书写规范、用词准确、表达逻辑等写作技巧。
例如:注意字迹工整、语言表达准确等。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梳理
《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点梳理【课文内容】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
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
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
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
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
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二单元课堂笔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堂笔记一、知识点梳理1. 文学常识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创作,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发出的战斗宣言。
《最后一课》:都德所著,是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
故事背景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创作,是一篇散文,作者抒发了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2. 词语积累与运用词语积累:本单元涉及大量与爱国、抗争、思念等情感相关的词语,如“澎湃”、“宛转”、“祈祷”、“泛滥”等。
需要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并学会在适当语境中运用。
举例:在《黄河颂》中,“澎湃”一词用来形容黄河水势浩大、波涛汹涌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黄河的雄壮气势。
3. 句子赏析与理解修辞手法:本单元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举例:在《土地的誓言》中,“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之情。
句子深层含义:部分句子不仅表达了表面意思,还蕴含了深层含义,需要仔细体会。
举例:在《最后一课》中,“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语言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在强调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4. 主题思想与情感主题思想:各篇文章均围绕爱国、抗争、思乡等主题展开,通过不同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举例:在《土地的誓言》中,作者通过回忆故乡的美好景象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抗战决心。
5. 写作手法与技巧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通讯:较多地报道人物;叙述比较详尽具体;可以运用描写、议论、 抒情。
消息:以报道事件为主;叙述比较简明;写作比较单纯
2.提示:要注意抓住“最能体现黄河特点”这几个字,主要从“望黄河”和“
颂黄河”两个方面体现。
6 老山界
一、课文文体:回忆性散文
二、作者介绍: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他 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 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 、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党 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 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等。
四、知识链接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主峰海拔 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1934 年1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 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 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 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 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 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 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 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 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的巨大贡献,赢得了“ 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和各课重点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的思想感情。
《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歌颂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最后一课》是段篇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从热爱祖国语言的角度,以小见大,反映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作者对沦陷了十年的关东原野的怀念、赞美和甘愿为其牺牲一切的决心。
《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本单元有两个学习重点:一、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二、学习做批注。
《黄河颂》教学重点: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伟大精神。
通过品味作品语言,联系时代背景,把握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引导学生学会为作品中的关键语句、精彩内容做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评价式批注、感想式批注等多种类型的批注。
《最后一课》教学重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圈画、品读文中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述性语句,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揣摩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并注意抓住文中传达着丰富的言外之意的“留白”,反复咀嚼,去填充,去丰富,以深入理解作品。
感悟作品表现重大主题时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文巧妙地选取儿童的叙述视角,并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爱国”这一重大主题的写作特色。
《*土地的誓言》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揣摩精彩语句和段落,理解作品对沦陷了的美丽丰饶的东北大地炽热的眷恋之情,感受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爱国之情。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预习必备!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预习必备!第二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
文章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师生欢迎。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对沦丧故土的怀念不是抽象直白地抒情,而是通过对大量景、物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歌塑造了一位我国古代北方勤劳、孝顺、勇敢、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
主人公木兰的传奇性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诗歌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广受欢迎。
二、单元字词汇总5.黄河颂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谰斓)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zī长zhǎng6.最后一课诧chà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
婉转: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面容)苍白。
惩chéng罚:严厉的处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邓稼先文学常识作者档案作者杨振宁出生年份1922 籍贯安徽合肥评价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主要成就物理学等生难字筹(chóu)划孕(yùn)育宰(zǎi)割鲜(xiǎn)为人知开拓(tuò) 大厦(shà) 奠(diàn)基燕(yān)然勒功元勋(xūn) 颤(chàn)抖彷(páng)徨殷(yān)红挚(zhì)友至死不懈(xiè) 当之无愧(kuì) 锋芒毕露(lù) 古罗布泊(pō) 可歌可泣(qì) 选pìn(聘) 鞠躬尽cuì(瘁)shǔ(署)名仰mù(慕) 妇rú(孺)皆知家yù(喻)户晓马革guǒ(裹)尸温馨提示:同学们,加线的字形、字音都是中考常考的易错字形、字音,必须记住哟!多音字燕⎩⎪⎨⎪⎧yān (燕京)yàn (燕子) 拓⎩⎪⎨⎪⎧tuò(开拓)tà(拓本) 泊⎩⎪⎨⎪⎧pō(湖泊)bó(停泊) 鲜⎩⎪⎨⎪⎧xiǎn (鲜为人知)xiān (鲜花) 形近字⎩⎪⎨⎪⎧铤(tǐng )铤而走险蜓(tíng )蜻蜓 ⎩⎪⎨⎪⎧摄(shè)摄取慑(shè)震慑 ⎩⎪⎨⎪⎧瘁(cuì)心力交瘁悴(cuì)憔悴粹(cuì)纯粹⎩⎪⎨⎪⎧键(jiàn )关键健(jiàn )稳健 重点词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仰慕:敬仰思慕。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不用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5.黄河颂一、助学资料《黄河大合唱》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
诗人用澎湃的热情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全诗语言奔放,意境开阔高远,气势磅礴,充满力量,读来一气呵成,激情澎湃,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二、字词通关1.重点字词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谰斓)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zī长zhǎng2.易混淆字词——多音字屏⎩⎨⎧p íng 屏障bǐng 屏住呼吸 澎⎩⎨⎧p éng 澎湃pēng 澎了一身水3.易混淆字词——形近字婉转 宛转狂澜 斑斓 夜阑 谰语4.易混淆字词——字义辨析气魄 气势这两个词都是名词,都可以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某种力量或态势,有时可以换用。
“气魄”可以表示“气势”和“魄力”两种意思。
“气势”可以用于形象方面的,常用于物。
例句:(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 天安门城楼气势..雄伟。
三、重难点透视(一)层次结构诗人开篇就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需要,直接揭示黄河形象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点明“歌颂黄河”这一主题。
之后是“望”中所见,描绘了黄河波涛澎湃、“浊流宛转”、浩浩荡荡的气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1.易错字音诧.(chà)异 郝叟.(sǒu) 踱.(duó)步 磨损.(sǔn) 祈祷..(qí dǎo) 钥匙..(yào shi) 惩(chéng)罚 挚.(z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谰.(lán)语 镐.(gǎo)头 亘.(gèn)古 蚱.(zhà)蜢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哽.(gěng)住 2.易错字形澎湃.. 气魄. 狂澜. 懊.悔 喧.闹 怪诞.污秽. 田垄. 默契. 戎.机 红妆. 云鬓.3.多音字屏⎩⎨⎧ píng(屏障)bǐng(屏气) 强⎩⎨⎧qiáng(坚强)qiǎng(强迫) jiàng(倔强)奔⎩⎨⎧bēn(奔走)bèn(投奔) 柏⎩⎨⎧bó(柏林)bǎi(柏油)帖⎩⎨⎧tiē(服帖)tiě(请帖)tiè(字帖) 匙⎩⎨⎧shi (钥匙)chí(汤匙) 4.形近字⎩⎨⎧锯(jù):锯子剧(jù):剧烈据(jù):根据⎩⎨⎧帖(tiè):字帖贴(tiē):粘贴 ⎩⎨⎧谰(lán):谰语斓(lán):斑斓澜(lán):波澜⎩⎨⎧绕(r ào):缠绕饶(ráo):丰饶娆(ráo):妖娆 ⎩⎨⎧涌(yǒng):涌现踊(yǒng):踊跃俑(yǒng):陶俑九曲连环浩浩荡荡磨刀霍霍扑朔迷离1.比喻: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 巅.(di ān) 劈.头(p ī) 气魄.(pò) 狂澜.(lán) 浊.流(zhuó) 宛.转(w ǎn) 哺.育(b ǔ) 屏.障(píng) 榜.样(b ǎng) 攀.谈(p ān) 峭.壁(qiào) 咀嚼.(jué) 呜咽.(yè) 督.促(d ū) 灌.输(guàn) 誓.言(shì) 胸膛.(táng) 嗥.鸣(háo) 山涧.(jiàn) 斑斓.(lán) 缠.绕(chán) 亘.古(gèn) 默契.(qì) 田垄.(l ǒng) 埋葬.(zàng) 镐.头(g ǎo) 土壤.(r ǎng) 禾稻.(dào) 丰饶.(ráo) 污秽.(huì) 耻辱.(r ǔ) 机杼.(zhù) 军帖.(ti ě) 可汗.(hán) 辔.头(pèi) 啾.啾(ji ū)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红妆.(zhu āng) 云鬓.(bìn) 苛.捐杂税(k ē) 酣.然入梦(h ān) 不可捉摸.(m ō)二、重点词语气魄 狂澜 浊流 宛转 哺育 屏障榜样 攀谈 峭壁 咀嚼 呜咽 督促灌输 誓言 胸膛 嗥鸣 山涧 斑斓缠绕 亘古 默契 田垄 埋葬 镐头土壤 禾稻 丰饶 污秽 耻辱 机杼军帖 可汗 辔头 朔气 金柝 红妆云鬓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不可捉摸 浩浩荡荡三、重点释义(1)气魄:魄力;气势。
(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3)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4)宛转:诗中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5)体魄:体格和精力。
(6)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木兰诗》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下《木兰诗》知识点梳理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木兰当户..织(对着)(门)2.不闻机杼.声(织布梭子)3. 惟.闻女叹息(只)4.问女何所忆.(思念)5.军书十二..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6.愿为市鞍马....(为此)(买)( 泛指马和马具 )7.旦.辞爷娘去(早晨)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水流声)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马叫的声音)10.万里赴戎机..(战争)11.关山度.若飞(过)12.朔.气传金柝..(北方)(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13.寒光照铁衣..(铠甲)14.策勋..十二转(记功)15.赏赐百千强.(有余)16.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17.当户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18.著.我旧时裳(穿)19.对镜帖.花黄(帖同“贴”)20.雄兔脚扑朔..(动弹)21.雌兔眼迷离..(眯着眼)22.双兔傍地走...(并排跑)(三)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火,同“伙”,伙伴。
(四)古今异义1.愿为市鞍马:市:古义:买;今义:集市。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但是。
3.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4.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
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五)一词多义: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六)句子的翻译: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冰冷的铠甲。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总结归纳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总结归纳
以下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总结归纳:
一、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现代文和两篇文言文,主要介绍了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重点知识梳理
现代文基础知识:学习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
散文、小说鉴赏:通过阅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学习如何分析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诗歌欣赏:学习如何欣赏现代诗歌,了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要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文言文,学习古汉语基础知识,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学习方法建议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阅读文章时,既要注重细节,又要把握整体,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注重笔记和总结:做好笔记和总结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多读多练: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多读多练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培养语感:通过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四、拓展性学习建议
课外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同类文体的经典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写作练习: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文学鉴赏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本单元所选的作品,尽管其中有侧重抒情的(如《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有侧重叙事的(如《老山界》《木兰诗》),但都表现了浓郁的家国情怀。
学习本单元,不仅要体会这种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如何来体会,这就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一一精读。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代的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紧密相承。
《黄河船夫曲》描写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干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的情景,以此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学习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老山界》回忆记录真实,生动的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篇采用顺叙的写作手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描写生动,中心突出,语言朴实,凝练细腻。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段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这是一篇类似散文诗的抒情散文,本文众多意象列锦似的排铺,纷至沓来,加上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形成一种气势和力度,不断冲击着读者。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充满了细节的活生生的"关东原野”。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的生活的意愿。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主要包括《诗》、《骆驼祥子》和《在课堂上》,以下是对这三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一、《诗》1. 诗的定义和特点:诗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展示作者感情、思想和想象力的文学形式。
诗的特点包括押韵、对仗、节奏感和意境等。
2. 诗歌鉴赏:学习诗歌鉴赏,要关注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可以通过朗读、分析诗句和理解诗歌内涵等方式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诗歌体裁:包括有诗体、词体、曲体等。
学习不同的诗歌体裁可以拓宽视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
二、《骆驼祥子》1. 作品背景:《骆驼祥子》以1920年代的京城为背景,通过描写祥子的艰辛生活和奋斗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
2. 人物形象:主要的人物有祥子、鸦片小贩、狗妮子、尚小云等。
祥子是一个勤奋、坚强但又不幸的年轻人,他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奋斗,寻求个人的尊严和幸福。
3. 情节:《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奋斗过程以及他与不同人物的交往,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悲惨和无奈,也揭示了个人命运的局限和社会的偏见。
4. 主题:主要包括人生的价值、社会的冷酷以及命运的残酷等。
通过祥子的苦难旅程,揭示了贫困与艰辛的现实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三、《在课堂上》1. 作品背景:该文描述了作者在课堂上观察和思考的情景,呼吁学生珍惜课堂的学习时光。
2. 课堂学习方法:通过作者观察到的学生们的现象和问题,揭示了一些学习方法和态度,如集中注意力、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等。
3. 教育意义:文章强调了课堂的重要性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专心听讲、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以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涵盖了《诗》、《骆驼祥子》和《在课堂上》三个主题。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了解《骆驼祥子》中的社会现实和人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珍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附答案)5.《黄河颂》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
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本单元所选的作品,尽管其中有侧重抒情的(如《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有侧重叙事的(如《最后一课》《木兰诗》),但都表现了浓郁的家国情怀。
学习本单元,不仅要体会这种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如何来体会,这就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精读。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紧密相承。
《黄河船夫曲》描写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的情景,以此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他歌颂黄河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学习榜样,像它一样欢迎使用本资料,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伟大坚强。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小说选取了“最后一课”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将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法语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使得这堂课的任何一个场景、任何一个细节都显示出庄严的意义。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这是一篇类似散文诗的抒情散文,本文众多意象列锦似的排铺,纷至沓来,加上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形成一种气势和力度,不断冲击着读者。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充满了细节的活生生的“关东原野”。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的生活的意愿。
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以一个女子的口吻道出,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
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二、单元字词汇总5.黄河颂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谰斓)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发扬滋zī长zhǎng6.最后一课诧chà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悔不该这样。
婉转:形容抑扬动听。
惨白:(面容)苍白。
惩chéng罚:严厉的处罚。
踱duó:慢步行走。
祈qí祷dǎo: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赚zhuàn钱钥yào匙shi思量:动词,考虑。
字帖:供学习写字的人临摹的范本。
(贴)哽gěng住7.土地的誓言蕻hóng(端木蕻良)蕻hòng(菜蕻)碾niǎn谷(辗zhǎn转)挚zhì痛:诚恳而深切。
泛滥:动词,汹涌。
呻shēn吟:由于痛苦或兴奋,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
嗥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bān斓lán:灿烂多彩。
谰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奇怪,古怪。
亘gèn古:远古。
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丰饶:形容词,富饶。
(求饶挠)白桦huà树(喧哗huá)镐gǎo头:刨土用的工具。
(蒿hāo篙gāo)田垄lǒng: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蚱zhà蜢mě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污wū秽huì:肮脏的东西。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一)课文字词详解木兰诗唧唧①复唧唧,木兰②当③户织。
不闻④机杼声,⑤唯闻女叹息。
①复:又。
②当:对着。
③户:门。
④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⑤唯:只。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①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②军帖(tiě),③可汗大①忆:思念。
②军帖:军中的文告。
③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①点兵,②军书③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④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点兵:征兵。
②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
③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④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东①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②鞯(jiān),南市买③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①市:集市。
②鞯:马鞍下的垫子。
③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①旦:早晨。
②但:只。
)鸣②啾啾。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①燕山胡骑(jì①燕山:当时北方的山名。
②啾啾:马叫的声音。
万里赴①戎机,关山②度若飞。
③朔气传④金柝(tuò),寒光照⑤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戎机:战事。
②度:越过。
③朔气:北方的寒气。
朔,北方。
④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
⑤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①明堂。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③强。
①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②策勋:记功。
③强:有余。
可汗问所①欲,木兰不②用尚书郎,③愿驰④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欲:想要。
②用:愿做。
③愿:希望。
④千里足:千里马。
闻妹来,当户理①红妆;;阿姊(z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①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弟闻姊来,磨刀①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②著(zhuó)我旧时③裳。
①霍霍:磨刀的声音。
②著:穿。
③裳:古代女子的下裙。
当窗理①云鬓(bìn),对镜②帖③花黄。
出门看④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①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②帖:同“贴”。
③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④火伴:同伍的士兵。
雄兔脚①扑朔,雌兔眼②迷离;双兔③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①扑朔:动弹。
②迷离:眯着眼。
③傍地走:贴近地面跑。
④安:怎么。
(二)重点句子翻译(特别注意括号内的字词)1.不闻机杼声。
(机杼声)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流水鸣溅溅)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骑鸣啾啾)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好看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三)揣摩语言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四)课文分析1.整体把握。
主要情节:①停机叹息,决定从军。
②出征准备,奔赴沙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封赏,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歌颂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深明大义、不慕功名等美好品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
2.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木兰还成为美国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
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①木兰的形象既有传奇性,又有丰富性。
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②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
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这是其形象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3.“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是什么?可汗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但父亲已经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不禁忧愁。
4.表明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语句是什么?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__根本原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