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9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5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有哪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二古体诗的特点: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了风光,终被赐金放还。
此次辞别东鲁诸君,准备南游吴越,本文为离别前梦游,也就是真正“南游吴越”之前的梦游。
四诵读课文1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诵强调字音、语调、情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案一: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文学特点,理解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色。
2.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主题、情感表达、意境描绘的理解。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分析和解读水平。
三、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准备教师呈现辛弃疾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向学生简要介绍宋代文学特点。
Step 2 课堂导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1.辛弃疾是宋代哪位诗人?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你们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有什么了解?Step 3 诗词欣赏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品味这首诗,并组织讨论。
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2.诗人通过怎样的情感表达来表达主题?3.诗中的意境描绘是怎样的?Step 4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1.诗的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2.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3.诗中的字句运用和语言特色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Step 5 感悟主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梦游天姥吟留别》所表达的主题,从情感、历史和人生等方面展开讨论。
1.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对应当代生活中的哪些情境和问题?2.从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创作心境来分析,为什么诗人要表达这样一种主题?3.这首诗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反思?Step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和意境,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作业:学生根据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撰写一篇读后感,并选择诗中的一句或两句进行赏析,说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写。
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参考资料:1.辛弃疾全集(诗歌部分)2.《古代诗歌鉴赏辞典》3.网络资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相关解读和研究资料。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01一、导入新课: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
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
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可以随机处理)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寄》③■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云》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诗中不免有些夸张,但正是在这些夸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浪漫主义的诗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李白极具浪漫风格且与夜月相关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解题: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我们从这双明眸中读出了些什么呢?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留别:留恋作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为《别东鲁诸公》。
(是否可做偏义复词理解,留给同学们下去思考)李白早年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推荐了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一介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天宝三年(744)李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由东鲁南下吴越故地,本诗就是在他南下吴越与友人离别前所作,以表其心情。
四、好!就让我们在朗读中去体会其形式的自由和离别的心绪!(过程略)。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10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10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潜力: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资料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透过诵读、讨论,鉴赏诗歌景物,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白生平、作品、风格、成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泽东生前最喜“三李”的诗,这“三李”中的第一位就是李白。
毛泽东称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礡,有脱俗气。
”下面我们一齐读一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诗是否合于毛主席的评价。
……二.检查预习学生介绍李白生平、李白的相关作品及写作风格、李白的成就等。
三.明确学习目标四、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初步感受学生自评朗读感受2.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学生比较评价,教师点评3.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1)题目中是“梦游天姥”,那诗中“梦游”是从哪里开始的,又是到哪里结束的呢?找出相关的语句?明确:由“我欲因之梦吴越”这句,我们可知“梦游”开始;由“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可知“梦游”结束。
(2)据此,我们能够把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如何划分?①由“我欲因之梦吴越”,可知前面部分是“梦游”的原因,我们能够概括为:如梦缘由。
②诗歌的主体部分:梦游天姥。
③诗歌的结尾部分:梦中醒来。
这样,我们就对全诗有了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了。
五.问题探究,具体赏析(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读)“海客谈瀛洲……云霞明灭或可睹”,“瀛洲”是什么地方?明确:海外仙山之一,传说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2.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篇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三、课文分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6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6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梦境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同学们,看这幅对联写的是谁?(李白)对于诗人李白,我们并不陌生,他傲岸不屈、渴望受到重用。
前几天,我们刚刚读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里面有两句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在这里用“梦”类比,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借“梦”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从题目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明确:内容:梦游天姥目的:留别文体:吟(PPT介绍文体知识)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总结: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PPT展示)天姥瀛洲天台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暝殷岩泉澹澹石扉訇然鸾鸟觉时长嗟四、再读诗歌,读懂文意大家自由朗读,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每段内容(PPT展示)梦()梦()梦()明确:梦因梦境梦醒五、三读诗歌,分析体会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李白之所以会梦游天姥,是因为什么呢?(齐读第一段)天姥山在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明确:高耸入云难以寻找(背诵第一段)2、正因为如此,更能引起诗人探求的欲望。
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
(齐读第二段)(1)用原文回答,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心情如何?看到什么?如何登山?(齐读“我欲因之梦吴越”——“身登青云梯”)(2)诗人站在前人开拓的古道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应的诗句。
明确:看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听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诗人梦中的天姥山有奇花异草迷人眼,也有泉水殷殷如雷鸣,幽深寂静,使人战栗。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意象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1、导语: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共同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明确文章思路。
二、师生配合诵读全诗1、学生齐读第一段2、教师诵读梦境三、置身诗境,鉴赏梦境1、介绍鉴赏方法2、分层次鉴赏梦境3、分析“我欲因之梦吴越……送我至剡溪”(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4、分析“半壁见海日……水澹澹兮生烟”(1)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明确:高峻。
(2)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5、分析“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1)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提问: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明确: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3)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1 一、【教材概述】二、【教学设想】〔一〕知识与才能目的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深化鉴赏诗的意境。
2、缘景入情,引导学生结合诗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目的1、课前布置充分预习:读准字音、疏通全诗、提出疑难。
2、诵读吟咏,整体感知诗歌,品味诗歌蕴含的情感。
3、自主赏析,引导学生再现、鉴赏诗中意境。
4、探究考虑,理解梦境对于诗歌主题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以历史的目光正确评价诗人,学习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鉴赏诗中“梦境”,进步联想想象与语言表达才能。
②体味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梦游天姥”与诗歌主题之间的联络,深化把握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经历,创设情境,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诗歌;通过绘声绘色的场面再现,体会、把握诗歌意境;通过比拟讨论,层层推进,完成与教材的零间隔触,并到达知识稳固与迁移的目的。
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并综合运用诵读、自主赏析、探究考虑等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诗歌美的意境中,产生感情的共鸣,进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有效地落实本课教学目的。
五、【教学过程】:〔详见教案〕〔一〕、导入〔二〕、解题1、“吟”:强调读音yín,是一种歌行体。
2、“梦游天姥”:诗歌的内容。
3、“留别”:写诗的动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班朗读课文:学生质疑,老师正音、释疑。
2、“梦游”本诗的主体,那么,这个梦从哪里开场又从哪里完毕呢?3、这是一首留别诗,诗人向东鲁诸公说明什么心迹呢?〔四〕、赏析梦境1、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
第二段便集中写诗人梦游的过程,这也是诗歌最精彩的局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第十五章《唐代诗歌》,详细内容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了解李白豪放洒脱的诗歌风格,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意,掌握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诗歌的韵律、意境,体会诗人的豪放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梦游天姥吟留别》解析资料、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李白游历天姥山的传说,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诵读诗歌:全班齐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修辞手法、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4. 例题讲解:分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中的其他佳句。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表达的情感,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2. 诗人:李白3. 诗歌韵律:七言古诗4. 重点词语:天姥、五岳、仙境、豪放5.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示例:诗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如《将进酒》、《庐山谣》等,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师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因声求气,逐步加深对李白“诗仙”内涵的理解。
2、结合文本,缘景明情,理解“诗仙”艺术的浪漫艺术和人生的理想追求。
3、知人论事,探究并揭示“诗仙”内涵。
教学准备课前通过导学案,疏通字音、诗意,注意停顿起伏,反复诵读,因声求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是贺知章心中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余光中心中的李白;唱红了李荣浩的“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表达了现代人对李白的爱慕。
李白是国人心中的“诗仙”,从古到今,无人质疑。
可同学们知道因何称之为“诗仙”吗?今天,我们以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一起来探究“诗仙”内涵吧!(PPT1)二、因声求气入诗境课前,我们疏通了字音、诗意,反复诵读,因声求气。
现在让我们在朗诵声中进入诗境吧!(PPT2)问:标题是诗文之眼,从诗题中同学们读出了哪些信息?(PPT3)【出示课件】梦游天姥:是写作内容。
(梦前梦中梦后)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很适合抒发起伏跌宕的感情。
留别:本诗写作原因。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这样我们通过诗题就把握了诗的内容,我们一起读出诗题吧!注意停顿。
三、缘景明情觅仙踪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缘景明情的依据。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梦前、梦中两段,读时请找找在这两段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又构成了哪些画面?(PPT4)请小组合作,找出你们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
【出示课件】运用了?的手法(或词语)描绘了?的画面融入了?的情感交流小结,点评提升明确:①第1段“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对比,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既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又是一首离别诗。
通过学习这首诗,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唐诗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化。
二、内容设计1.导入通过聆听李清照的《如梦令》,引导学生体验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加深学生对唐代文化的印象。
然后再通过“唐诗简介”环节,让学生大致了解唐诗的特点、体裁和诗人,引入主题。
2.研读课文首先,让学生大致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和诗人,为后面的研读打好基础。
然后,将诗句分段,让学生感知每段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手法。
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课文中的离别情感和意境描述。
3.集体讲解在集体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逐句解析诗句,并领读全诗,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唐诗中的一些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如景物的形象化表达、人物的心理描写、音韵的运用等。
4.创作诗歌通过观察图片、听音乐或是体验一段经历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力,让学生写一首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关的诗歌,通过个人表现来理解诗歌,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收获,激励学生坚持学习和创作,同时也强调唐诗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2.交流式教学法:通过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多元化评价教学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感性评价、审美评价、创造性评价等,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在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表现、课堂随堂测评、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14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14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把握诗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力量目标背诵全诗;情感目标感悟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法学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尤其说起“话别诗”,我们很简单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送别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哀痛,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今日我们来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整体感知(一)析题梦游天姥吟留别1:内容:梦游天姥2:形式: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比较敏捷,犹如散文中的随笔,可不拘一格。
如《游子吟》)3:内容:别东鲁诸公点拨:歌抒情、文载道、诗言志。
这是一首和曲而唱的.歌行体诗——他抒情;这是一篇形式自由的文——他载道;这是一首表达抱负的诗——他言志。
(二)朗读课文品尝语言、感知内涵1、朗读诗歌:同学齐读全诗订正字音,并结合解释强调读音及意义2、同学朗读第一段(节奏轻快雄浑有力)思索:①诗人描写天姥山的奇妙和高大的四个句子是哪四个?②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
③体会夸张、对比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连---横拔---掩倒----倾③神往布满神奇颜色、明知抱负难以实现但还要知难而进。
)3、集体朗读第2段(感情充足语调适合)思索:①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其次段开头用了一个“之”字代哪些内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梦境。
②大胆想象,试述“梦”的过程。
③找出表现诗人梦游时兴奋不已的词及梦醒后的情感。
( ①代第一段内容。
②梦前-梦中-梦后③飞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
抱负之梦:A浪漫:邀明月为伴、著谢公之木屐、登青云之梯----追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常识简介1.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2.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3篇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3篇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
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
(三)深入研读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
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
(1)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
(2)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
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解读:“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二句既言诗人在长安三年所经历的快乐之事,也指向世间一切乐事。“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照应诗题中的“留别”二字。“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这里的“白鹿”是指传说中神仙或隐士的坐骑,这两句最能体现诗人对绝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朗读时应读出诗人的那种自由与洒脱。最后二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主旨句,体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朗读时要读出慷慨之感。(再读第三段)
3.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品味诗人借助梦境中的意象与梦醒后的感慨表现出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
1.赏读第二段中的梦境。
2.体会李白的精神追求。
教学难点
理解梦境中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教法学法
讲授法、吟诵法、师生互动发、小组合作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5min
以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台词为导入,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李白。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一路离奇灭没,恍恍惚惚,是梦境,是仙境。”
李忠超:“梦境奇幻的描写是一种政治上的不得志之反映,诗人在政治上感到极大失落,为排遣这种苦闷来获得精神上平衡,于是求仙。”
解读:“仙之人兮列如麻”以上数句描绘的梦游景象不仅是梦境,同时也是仙境。此处诗人已经超越了梦境而进入仙境,体现了他对神仙世界,即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正如李忠超所言:“梦境奇幻的描写是一种政治上的不得志之反映,诗人在政治上感到极大失落,为排遣这种苦闷来获得精神上平衡,于是求仙。”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吟”这种歌行体特征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资料,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持续用心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三、教学创意《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取了合作朗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
为让学生“缘景明情”,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和庄周梦蝶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比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用心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应对生活困厄依然持续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出示图片:双星伴月)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构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
(李白)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应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出示】金木双星伴明月李杜两峰耀唐诗如果李白应对这奇景,他必须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
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最新7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最新7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一◆设计意图李白为什么“梦游”?为什么“留别”?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弄清这两个问题,体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操守,认识封建社会埋没正直之士、压制贤能之才的落后本质。
◆设计提要本设计紧扣诗题的“梦游”和“留别”,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诗人为什么钟情于“天姥”?2、诗人如何“梦游”?3.如何理解“留别”?◆设计实施导语:李白43岁时写了《行路难》一诗,诗中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什么事竟惹得诗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板书课题、作者、听全诗录音)提问:步入中年的作者为什么写“梦游”呢?他是如何“梦游天姥”的?天下名山那么多,他为什么钟情于“天姥”?(范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点拨:从“梦游”中可以看出,历史上谁游过“天姥”?“谢公”是谁?作者与“谢公”有哪些相似之处?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一?明确:作者是如何“梦游”的?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
提问:“梦游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抛于梦境,“天姥”在诗人眼里是什么样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吗?(范读“海客谈瀛州,……对此欲倒东南倾”)点拨:天姥山,在今浙江省新昌东,是一座并不巍峨的山,可作者极言其巍峨,也许这山名激起了作者的情思,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二?提问:李白写“眼中”的“天姥”及“梦中”的“天姥”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提问:以上我们简析了“梦游天姥”,那么“吟留别”是什么意思呢?(范读“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拨:刚才朗读的这段诗写梦境破灭,慨叹述志,归到“留别”题面。
“留别”难道仅仅是以此诗留赠给分别的人吗?明确:这首诗写于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漫游生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0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0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1一、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__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一)教学内容指导诵读,放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注重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诵读水*。
难点:诵读方法的指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该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属古体诗,内容并不艰深,学生结合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是没有问题的。
但要深入理解从而把握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则并不容易。
传统教法——教师串讲唱独角或师生双边活动唱双簧,效果不会很佳。
鉴于此,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紧扣课文本身的特点(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丰富:既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现啦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更凸现啦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篇幅长短:不似绝句体、律诗体那样短,也不像《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诗歌那样长,可谓长短适中,易于把握,与一节课的容量也相符),在诵读指导的基础上,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去感悟、去体味,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做法。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一)充分体现诗情画意。
李白这首诗描写梦游天姥的具体景象时,诗人的想象力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想象的羽翼随意飞翔,在笔端展现出啦变换万千的景象,创造出啦和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
媒体要尽可能地通过音乐(精选风格迥异、优美动听的配乐)、语言(名家配乐诵读)和画面(精心设计每一幅页面,特别是第二段,为啦展示李白登山所见包括梦中所见,特精选啦大量名山大川的风景图片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把这种美展示出来。
一是为教学服务,把学生带进李白诗歌美妙的意境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请问:这些的是谁?(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专题》。
李白是我们陌生的老朋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二、作者简介:既然要学习李白,我们就应该对李白有个大体的认识,关于李白的生平在基础训练和导学练上有详细的论述,同学们利用自习时间仔细去读,现在我讲几个小故事,咱们感性的了解一下李白。
才华横溢,飘逸洒脱:1、李白刚到长安时,住在旅馆中,贺知章听说他的声名,就前往拜访他。
一见面非常惊叹他的容貌,见到他的诗歌《蜀道难》后更是惊叹说:“子,谪仙人也。
”把身上佩带的金龟取下换来酒与李白畅饮。
据《本事诗》记载:“李白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完,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
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2、唐玄宗第一次召见李白,看到李白“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竟然“不觉忘万乘之尊”。
就像歌迷见到歌星一样,有点晕了,“因命纳屦”,李白就把脚抬到高力士面前说了两个字:“去靴。
”3、李白有个追星族叫魏颢的曾这样形容李白的容貌:“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
”自信自负,自命不凡:1、“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身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王公大人许其义气。
”(《与韩荆州书》)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傲视权贵,笑傲王侯强调追求个性的独立,自由人格,独立人格。
1、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板上,题云‘海上钓鳌客李白’。
相问曰‘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
’相曰‘何物为饵?’白曰‘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
’时相悚然。
”3、“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4、力士脱靴,国舅研磨,贵妃拂纸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理想崇高,信念豪迈,“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然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一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存交重义,轻财好施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禅服恸哭,若丧天伦。
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遂权殡放湖侧,使之金陵。
数年来观,筋肉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之迁窆,式昭朋情,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上安州裴长史书》)这就是李白!他的思想儒、道、侠完满的融合为一。
关于李白诗歌的总体特色,我们学完以后再来概括。
下面我们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学生诵读。
四、背景简介李白是在天宝元年(742年)来到长安的。
此时唐玄宗已作了31年皇帝。
唐玄宗是一位有为的皇帝,他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开创了繁荣富强的“开元盛世”。
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是这样了,他已经迷醉在唐朝的繁盛景貌中了。
此时,狡猾的高力士已侍奉他11年,奸诈的李林甫为他做宰相已经8年,而24岁的“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杨玉环也以“太真道士”的身份出入宫掖,陪侍在他的左右。
唐玄宗需要的已不再是忠言直谏,而是粉饰太平;已不再是辅弼大臣,而是逢迎小人;已不再是开拓创新,而是安享太平。
此时的大唐虽然经济依然繁荣,文化依然鼎盛,军事依然强大,但政治已不再清明。
权谋机诈管控着臣僚,龌龊卑鄙侵蚀着官场,腐败业已产生,黑暗开始降临,危险正潜滋暗长。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高歌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到了长安。
那么很明显,才华横溢、品行高洁、行为狂放、志向远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这样的政治环境、官场风气是格格不入的。
此时我们为他的狂放不羁而惊叹,但也可以深深感知他遭遇的挫折磨难,内心的愁闷彷徨。
所以度过了近两年纵酒高歌、闲适无聊的生活后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选择了离开,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也重新开始了自由洒脱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写了这首诗歌与友人作别,我们可以看作这是他新的理想信念、新的人生抱负的展现。
四、文段赏析:1、分析第一小节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
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超出五岳,遮蔽了赤城。
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对它象要拜倒,向东南方向倾斜。
讨论:诗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走访过众多名山大川的李白,怎么会梦游天姥山?天姥山有什么特点?请概括。
神秘、高峻、伟丽寄予的情:景仰向往。
2、分析第二小节第二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
可划分为梦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间景象、神仙洞府、梦境消失五个层次,请概括景物的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
(1)梦到剡溪:清幽寂静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
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
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直挂云帆济沧海——飘然快意春风得意的李白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李白(2)著屐登山:壮美奇绝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
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3)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
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4)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美妙无比电闪雷鸣,山峦崩塌。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
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
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飘飘欲仙的李白(5)梦境消失(过渡句,写面对现实的无限痛苦):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
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怅郁闷的李白总说:这里的象征意味是多重的。
梦游天姥的历程与作者寻梦长安的经历何其相似。
这不也是人生历程的写照吗?满怀理想,苦苦追寻,始达目的,但曲终人散,终归沉寂。
但这里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发作者深沉的思考:什么才是人生的至境?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一个梦境即如是美好,那么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3、分析第三小节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
所以梦醒后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对权贵的憎恶和蔑视,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后的舒畅心情。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是诗中的思想精华。
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是对权贵的憎恶和蔑视,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后的舒畅心情。
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板书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梦之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景仰向往对比衬托夸张二、梦之境梦到剡溪清幽寂静兴奋、轻松愉快著屐登山壮美奇绝陶醉、乐而忘返夜间景象离奇险怪迷惘、困惑神仙洞府绚烂辉煌极度兴奋、愉快绘声绘形绘色梦境消失无限哀痛、留恋三、梦之感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解放清平调三首①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④。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⑤。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⑥。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⑦。
注释[注释]①清平调:题为乐府调名,实际上这组清平调是李白用七绝格律自创的。
②槛:栏杆。
华:花。
③群玉山: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
瑶台:传说在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红艳:指牡丹。
云雨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事,典出宋玉《高唐赋》。
⑤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
⑥倾国:喻美色惊人。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⑦解释:消散。
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赏析]这三首诗第一首以牡丹比贵妃,歌咏她的美艳;第二首运用典故,以带露之花比贵妃得宠;第三首兼咏贵妃和牡丹。
这组诗构思精巧,咏花咏人,紧密结合。
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等都是清新自然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