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总结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a
15
• 综合性医著----《外台秘要》 唐 王焘 • 藏医,宇妥·元旦贡布《四部医典》
a
16
医学教育
• 我国正规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时期 • 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是唐代的“太医署”
科分
医科 针科 按摩科(含伤科) 咒禁科
a
体疗 七年 少小 五年 疮肿 五年 耳目口齿 四年 角法 三年
17
第五章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 与医家的创新 (宋—元)
• 代表著作:《儒门事亲》 • 主要学术思想: 1、倡攻邪论。“邪去而元气自复”,“补之适足资寇”,
对攻邪与扶正关系强调攻邪,对汗、吐、下三法应用 的范围很广。 2、发挥了补的含义,认为凡能增益五脏者均可谓之补。 促进病人进补才是真补之道。 3、重视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致病因素。 提出“达时变”—因时、因势、因地,因人制宜。
(3)提出温病的诊断方法,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疒。
a
47
2、薛雪
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
代表作《湿热条辨》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 及诊治,是对湿热病专篇论说第一人。
3、吴瑭
字鞠通,江苏淮阴人。
代表作《温病条辨》
创立三焦辨证,指出温病发展过程中有上焦、 中焦、下焦的不同,并认识到三焦辨证与六经 辨证是不可分割的。
明清临证医学的成就
a
54
五、眼科
傅仁宇《审视瑶函》
六、喉科
郑梅涧《重楼玉钥》
(5)人类的疫病和禽兽的瘟疫由不同戾气引起。
(6)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引起。
a
46
(三)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叶桂
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
代表作:《温热论》
中国医学史总结课件
02
艾灸疗法
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点燃后在穴位上施灸 ,以温通气血,治疗疾病。
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疗法
通过手法推拿,刺激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舒筋活血、缓 解疼痛的目的。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05
中医学在现代的应用和影响
中医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部 分,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管 理、神经系统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等。
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医学的成就不仅影响了东亚地区 ,还传播到了欧洲、非洲等地,为世 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体系
阴阳五行理论
总结: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它认为 宇宙万物皆由阴阳和五行相互作用而形成。
阴阳代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则是指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能量状态。阴阳和五行相互作 用,解释了宇宙万物的生长、变化和相互关系。
中药的主要类型和功效
中药主要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 药三大类,每类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
效和应用范围。
动物药包括昆虫、蛇类、鹿茸等,具 有滋补强壮、活血化瘀、息风止痉等
功效。
植物药是中药中最主要的类型,包括 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果实等,具有 发散解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 筋活络等功效。
矿物药包括矿石、土壤等天然矿物, 具有清热降火、收敛固涩等功效。
02 古代哲学思想影响
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医学理 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医疗实践经验积累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 步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发展历程
艾灸疗法
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点燃后在穴位上施灸 ,以温通气血,治疗疾病。
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疗法
通过手法推拿,刺激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舒筋活血、缓 解疼痛的目的。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手法,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05
中医学在现代的应用和影响
中医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部 分,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管 理、神经系统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等。
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医学的成就不仅影响了东亚地区 ,还传播到了欧洲、非洲等地,为世 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体系
阴阳五行理论
总结: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它认为 宇宙万物皆由阴阳和五行相互作用而形成。
阴阳代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则是指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能量状态。阴阳和五行相互作 用,解释了宇宙万物的生长、变化和相互关系。
中药的主要类型和功效
中药主要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 药三大类,每类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
效和应用范围。
动物药包括昆虫、蛇类、鹿茸等,具 有滋补强壮、活血化瘀、息风止痉等
功效。
植物药是中药中最主要的类型,包括 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果实等,具有 发散解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舒 筋活络等功效。
矿物药包括矿石、土壤等天然矿物, 具有清热降火、收敛固涩等功效。
02 古代哲学思想影响
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医学理 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医疗实践经验积累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 步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发展历程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寒凉派
以研究寒病为主,主张寒凉药物治疗,代表人物有刘 完素、李时珍等。
岭南医学派与地域医学派
岭南医学派
以研究岭南地区特有的疾病为主,结合当地气候、水土等特点,代表人物有葛洪、陶弘景等。
地域医学派
以研究不同地域的疾病特点为主,结合当地地理、气候等特点,代表人物有朱丹溪、汪机等。
针灸学派与正骨学派
针灸学派
经络理论
经络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内有许多经络,贯通全身,将各个脏腑和组织 器官联系在一起。经络理论在针灸疗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治 疗方法之一,它起源于古代,经过长期的 发展和完善,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针 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 小等特点。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和医学家,他编撰的《本 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的经典之作,对中医药学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书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详 细描述了每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和用法等。
伍连德与现代医学在中国的传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现代医学先驱
伍连德是马来西亚籍的华人,他在中国推广和传播了现 代医学理念和技术,为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他积极推动了中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并在鼠疫 防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研究针灸治疗为主,强调穴位与经络的 作用,代表人物有皇甫谧、杨继洲等。
VS
正骨学派
以研究骨折治疗为主,强调手法复位与固 定,代表人物有危亦林、薛己等。
07
中国医学史上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
中西医学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早期接触与碰撞
在明朝和清朝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 西医学开始有了早期的接触和碰撞。
中国医学史精品PPT课件
一、战国以来临证医学发展概况 二、医圣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医药学起源于 人类劳动实践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 活动与实践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社会背景
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春秋
社会经济 青铜器的推广使用
石工、玉工、骨工、铜工——商代
百工——周代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一、对疾病的认识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战国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概况 公元前31年“本草待诏”
二、《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主要成就:载药365种
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2、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君臣佐使; 七情合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的采集加工 炮制 3、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第四节 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清代岭南派画家苏长春所绘医和医缓图。
二、病因学
医和 “六气致病说”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医和在给晋侯 诊疾时提出,天有六气,阴、阳、风、雨、 晦、明,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 疾。这就是著名的“六气致病学说”,为 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内经》的基本精神与成就
(一)注重整体观念 人本身,人与自然
(二)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三)重视脏腑经络
解剖基础 (四)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 (五)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
问、灵枢两部分。 二、《难经》
成书于西汉 “独取寸口”,寸关尺三部 命门学说,三焦学说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医药学起源于 人类劳动实践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 活动与实践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
(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
社会背景
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春秋
社会经济 青铜器的推广使用
石工、玉工、骨工、铜工——商代
百工——周代
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一、对疾病的认识
第三节 药物学的发展
一、战国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概况 公元前31年“本草待诏”
二、《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主要成就:载药365种
1、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2、概括地记述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君臣佐使; 七情合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药物的采集加工 炮制 3、记载了临床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第四节 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清代岭南派画家苏长春所绘医和医缓图。
二、病因学
医和 “六气致病说”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医和在给晋侯 诊疾时提出,天有六气,阴、阳、风、雨、 晦、明,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 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 疾。这就是著名的“六气致病学说”,为 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内经》的基本精神与成就
(一)注重整体观念 人本身,人与自然
(二)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三)重视脏腑经络
解剖基础 (四)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 (五)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
《内经》的价值与影响: 全面总结秦汉以前医学理论的医著,包括素
问、灵枢两部分。 二、《难经》
成书于西汉 “独取寸口”,寸关尺三部 命门学说,三焦学说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情发展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气血理论
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 础,强调对气血的调节和保养。
脏腑理论
将人体分为脏、腑、经络等几部分 ,强调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疗效
方剂组成
中药方剂由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组成,强调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
未来,中西医结合将继续发挥重要作 用,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具体而言,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范围将 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先进,临 床应用将更加普及,同时还将注重培 养中西医结合的人才队伍,加强中西 医结合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中医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 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医学疗 法之一。
03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名医的生平与成就
华佗(145-208年)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剂,还创作了《青囊书 》、《麻沸散》等医学著作。
张仲景(150-219年)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创作了《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发展了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中医的起源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医传承和发展
中医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 同的流派和理论体系,如伤寒学派、温病 学派等。这些流派和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 和丰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02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
04
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古典医籍的版本与校勘
《黄帝内经》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13
标志着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14
补
充 了 《 内 经 》 之 不 足 。
在 脉 学 和 经 络 学 方 面
15
定
了
中 药 学 基 本 理 论 。
药 物 学 专 著 , 奠
16
理著 论, 体确 系立中 。了医
辨学 证临 论床 治专
17
三国初期著名医家
华佗 医家传记---
18
黄疸病流传较广,华佗用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 药效作了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 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
39
十一、近现代:
中医药事业、教育、科研取得长足进步 和发展….
40
附录一
活血化瘀学术流派 及其研究进展
41
血瘀证
Blood-stasis Syndrome (BSS)
(血流不畅,血液淤滞的一种证候) ▪ 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一种综合征诊断 ▪ 国际传统医学界认同涉及病种多,临床实践指导意义重
处 , 若 疾 发 结 于
量 , 针 灸 不 过 数
识 分 铢 , 不 假 称
剂 不 过 数 种 , 心
精 于 方 药 , 处
”
后
汉
书
·
华 佗 传 》
28
华佗《青囊经》医书手抄本(图)
2002年经大连国际商 品拍卖中心鉴定,大连 市民张吉庆祖传的华佗 《青囊经》医书手抄本, 共100页,用细毛笔手 抄于1896年,纸张粗糙 透明。
“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 , 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
19
创用了夹脊穴 ,“ 点背数 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 灸处夹脊一寸上下”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
标志着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14
补
充 了 《 内 经 》 之 不 足 。
在 脉 学 和 经 络 学 方 面
15
定
了
中 药 学 基 本 理 论 。
药 物 学 专 著 , 奠
16
理著 论, 体确 系立中 。了医
辨学 证临 论床 治专
17
三国初期著名医家
华佗 医家传记---
18
黄疸病流传较广,华佗用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 药效作了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 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
39
十一、近现代:
中医药事业、教育、科研取得长足进步 和发展….
40
附录一
活血化瘀学术流派 及其研究进展
41
血瘀证
Blood-stasis Syndrome (BSS)
(血流不畅,血液淤滞的一种证候) ▪ 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一种综合征诊断 ▪ 国际传统医学界认同涉及病种多,临床实践指导意义重
处 , 若 疾 发 结 于
量 , 针 灸 不 过 数
识 分 铢 , 不 假 称
剂 不 过 数 种 , 心
精 于 方 药 , 处
”
后
汉
书
·
华 佗 传 》
28
华佗《青囊经》医书手抄本(图)
2002年经大连国际商 品拍卖中心鉴定,大连 市民张吉庆祖传的华佗 《青囊经》医书手抄本, 共100页,用细毛笔手 抄于1896年,纸张粗糙 透明。
“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 , 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
19
创用了夹脊穴 ,“ 点背数 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 灸处夹脊一寸上下”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
中国医学史课件
清明上河图
宋代的市井生活,有四处反映了我国当时医学的盛况 一处描绘了当时的医药世家赵太丞家。既是一家诊所,又是一家 生熟药店。门前竖起4座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广告牌“本堂法制应 症煎剂”八个大字。
画中的一个儿科诊所,门前挂着一个挑子,上面写着“专治小儿 科”。堂内坐着一位医生,旁边有一人领着小孩请医生诊治。 另一家诊所大门上挂着“小儿科”招牌,门前等待就诊的人很多。 图中还有一处骨科诊所。门前竖起的招牌上写着“专门接骨”字 样。
第一节 医政设施的进步
校正医书局
翰林医官院 开设国家药局 校正医书局 太医局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医官选拔 1. 年龄40岁以上,考核优秀者
2. 师授者
一、改进医事管理
宋初设立了翰林医官院 专职医药行政
设立医疗慈善机构
安济坊:拯疗家贫者 养济院:收四方宾旅患者 福田院:收老疾孤寡者 慈幼局:收养弃婴 漏泽园:家贫无葬地者
(二) 专业分科较细,学生数有增加
时间
科目
学生人数
嘉佑五年 (1060)
大方脉、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 120
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疡 肿兼折伤
熙宁九年 方脉科(大、小方脉、风科)
300
(1076) 针 科 (针灸、口齿、咽喉、眼、耳)
疡 科 (疮肿、金疮、书禁、折伤)
元丰年间 大方脉、风科、小方脉、产科、眼科、 300
理 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
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中期后渐衰。 广义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 狭义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
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批判佛、道哲
中国医学史 PPT课件
《洗冤集录》成书于1247年,是宋慈晚年著作。
《洗冤集录》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中国法医 学的里程碑。
清同治六年,荷兰人首先将这本书翻译成荷兰文,传入西方。 后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世界各国法医学的发展极为深远。 宋慈因此被西方人称作 “ 法医学之父 ” 。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二、《周礼·天官》将宫廷医生分为:
“食医”:是宫廷内的营养医生; “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食医,中士三人,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百酱、八 珍之齐。 疾医,中士八人,掌养万人之疾病。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 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 以五味节之。 兽医,下士四人, 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 之。
中国医学史
The history of TCM
基础课部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前言 一 绪论 二 医学的起源 三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四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五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 六 实用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探索 七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八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九 中医学的新发展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宋
·
九、宋元时代: 针
宋代
灸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铜局;
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事管理局----和剂局 / 药材所人;
发明了世界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洗冤集录》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中国法医 学的里程碑。
清同治六年,荷兰人首先将这本书翻译成荷兰文,传入西方。 后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世界各国法医学的发展极为深远。 宋慈因此被西方人称作 “ 法医学之父 ” 。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二、《周礼·天官》将宫廷医生分为:
“食医”:是宫廷内的营养医生; “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 “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 “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食医,中士三人,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百酱、八 珍之齐。 疾医,中士八人,掌养万人之疾病。 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 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 以五味节之。 兽医,下士四人, 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 之。
中国医学史
The history of TCM
基础课部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前言 一 绪论 二 医学的起源 三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四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医药学·中国医学史
五 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 六 实用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探索 七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八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九 中医学的新发展
绪论 . 第二节 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宋
·
九、宋元时代: 针
宋代
灸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铜局;
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事管理局----和剂局 / 药材所人;
发明了世界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医学史-课件-(全)
特 点:万物有灵,即巫术、 图腾崇拜与客观认识混杂在一 起。属于科学萌芽时期。
医学特点:医学与宗教相混 合对早期医学的考察主要根据 《荷马史诗》与神话。
战地军医手术
《荷马史诗》
( BC1100-900) ,
是该时代唯一留给现代 人可考证的典籍,记载 了当时战争的情况,介 绍了军队中有军医、战 地救护人员,记述了战
日本著名医 科大学—杏
林大学
“建安 三神 医”?
(
“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来源?
壶 翁 药 不 二 价 ? )
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
何谓“橘井泉香”?
苏耽 郴州
跨鹤升仙
六、古希腊医学(Greek Medicine)
古希腊医学的分期
第一阶段:图腾崇拜和原始宗 教阶段
荷马时代(Age of Homer BC1100-900 )
塞尔萨斯 (A.Celsus,公元1世纪)
●世界上最早用拉 丁文写医书的医 学家
● 《论医学》 炎症特点:红肿 热痛
●百科全书学说派
诚挚地承认自己所犯 的过错,对于一个有大智 的人来讲是必然的
罗马医学的高峰?
---盖 仑
Galen,130-200
生于希腊;
14岁开始学习数学和哲学 17岁学医,从师著名解剖 学家萨提拉斯;
●强调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认为医生新到一处必须了解当 地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在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做参 考 ●强调病人而非疾病,强调观 察而非理论,强调尊重事实而 非照搬书本 ●认为人体各部分是联系统一 的;局部疾病对整体反应;医 生应全面观察。
医学生宣誓传统的由来?
“希氏面容”?
------临终面容
相关的几种哲学 思想的诞生对中医学 提供了理论借鉴
医学特点:医学与宗教相混 合对早期医学的考察主要根据 《荷马史诗》与神话。
战地军医手术
《荷马史诗》
( BC1100-900) ,
是该时代唯一留给现代 人可考证的典籍,记载 了当时战争的情况,介 绍了军队中有军医、战 地救护人员,记述了战
日本著名医 科大学—杏
林大学
“建安 三神 医”?
(
“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来源?
壶 翁 药 不 二 价 ? )
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
何谓“橘井泉香”?
苏耽 郴州
跨鹤升仙
六、古希腊医学(Greek Medicine)
古希腊医学的分期
第一阶段:图腾崇拜和原始宗 教阶段
荷马时代(Age of Homer BC1100-900 )
塞尔萨斯 (A.Celsus,公元1世纪)
●世界上最早用拉 丁文写医书的医 学家
● 《论医学》 炎症特点:红肿 热痛
●百科全书学说派
诚挚地承认自己所犯 的过错,对于一个有大智 的人来讲是必然的
罗马医学的高峰?
---盖 仑
Galen,130-200
生于希腊;
14岁开始学习数学和哲学 17岁学医,从师著名解剖 学家萨提拉斯;
●强调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认为医生新到一处必须了解当 地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在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做参 考 ●强调病人而非疾病,强调观 察而非理论,强调尊重事实而 非照搬书本 ●认为人体各部分是联系统一 的;局部疾病对整体反应;医 生应全面观察。
医学生宣誓传统的由来?
“希氏面容”?
------临终面容
相关的几种哲学 思想的诞生对中医学 提供了理论借鉴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
挑战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中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医学需要 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点和成果,形成更加完善、科 学、实用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创新
中医学需要不断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创新等方面。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深入研 发,提高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中药的现代 化进程。
04
黄帝
被誉为中医之祖,他对内经进 行整理和总结,奠定了中医理
论基础。
扁鹊
被誉为神医,他首创了四诊法 ,并著有《难经》。
张仲景
被誉为医圣,他著有《伤寒杂 病论》,该书是中医临床医学
的经典之作。
华佗
被誉为外科圣手,他发明了麻 沸散,并首创了五禽戏。
经典医药著作及其价值
《黄帝内经》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 为中医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病因病理学说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外因和内因 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外因包括六淫 和疠气,内因包括七情和饮食等。
中医学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体系,为人类健康做出了 重要贡献。
临床实践经验丰富
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实践经验,为治疗各种疾 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融合了多学科知识
中医学融合了哲学、天文 、地理、气象等多学科知 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02
CATALOGUE
中医学早期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的医学
甲骨文中的疾病记载
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疾病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商代人们 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
青铜器与医药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在医疗方 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针灸、外科手术等。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中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医学需要 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点和成果,形成更加完善、科 学、实用的医学体系。
中医药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创新
中医学需要不断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创新等方面。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深入研 发,提高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中药的现代 化进程。
04
黄帝
被誉为中医之祖,他对内经进 行整理和总结,奠定了中医理
论基础。
扁鹊
被誉为神医,他首创了四诊法 ,并著有《难经》。
张仲景
被誉为医圣,他著有《伤寒杂 病论》,该书是中医临床医学
的经典之作。
华佗
被誉为外科圣手,他发明了麻 沸散,并首创了五禽戏。
经典医药著作及其价值
《黄帝内经》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 为中医临床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病因病理学说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外因和内因 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外因包括六淫 和疠气,内因包括七情和饮食等。
中医学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理论 体系,为人类健康做出了 重要贡献。
临床实践经验丰富
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实践经验,为治疗各种疾 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融合了多学科知识
中医学融合了哲学、天文 、地理、气象等多学科知 识,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02
CATALOGUE
中医学早期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的医学
甲骨文中的疾病记载
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疾病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商代人们 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
青铜器与医药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在医疗方 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针灸、外科手术等。
最新医学史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1.疾病谱的改变:疾病构成的改变;慢性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 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2.传染病的重新出现:已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人类面临新传染病的 严重挑战;全球化多公共卫生带来的严重影响;生物恐怖(生物武器的 威胁) 3.生物伦理学的兴起及其难题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医学产生的影响
1)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成果不断地在医学上得到应用和推广,从而 导致现代医学的面貌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应用都得到了重大发展。 2)科技革命在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的发展,促使现代医学逐渐建立 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源自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逐 步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医学的研究对象也由原来的宏观向微观发展,为 全面深入到分子水平做好了准备。为核医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 及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3)医学的学科门类增加,分化和综合也不断发展,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开 拓和扩展,医疗保健的现代化程度日新月异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其次,在使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药品时,也发现了
许多原来没有预料的危险,是的人们不得不考虑大量生产和使用基因工程类药物的安全
性问题。
总之,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药学领域的应用,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它可能在未来
有助于解决许多当代没有解决的医学难题,但是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造
P107
科赫对医学的主要贡献
细菌学研究的许多基本原则和技术都是由科赫奠定的,其主 要功绩有:
1.在细菌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1.在细菌学研究的 手段和方法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拍摄了第一张细菌的显微镜照片 ,是显微摄影法的开创人。 2.发现,分离和鉴定了许多细菌。他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伤寒杆菌, 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白喉和破伤风杆菌,痢疾杆菌,鼠疫 杆菌等许多病原微生物。同时他对传染病的发病原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为现代传染病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发现结核杆菌。他指出并证明人类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并 系统提出了明确鉴定某种特有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特定疾病的三条原则, 即“科赫原则”。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医学产生的影响
1)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成果不断地在医学上得到应用和推广,从而 导致现代医学的面貌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应用都得到了重大发展。 2)科技革命在物理、化学、生物领域的发展,促使现代医学逐渐建立 起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源自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逐 步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医学的研究对象也由原来的宏观向微观发展,为 全面深入到分子水平做好了准备。为核医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 、 及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3)医学的学科门类增加,分化和综合也不断发展,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开 拓和扩展,医疗保健的现代化程度日新月异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不可逆转的破坏。其次,在使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药品时,也发现了
许多原来没有预料的危险,是的人们不得不考虑大量生产和使用基因工程类药物的安全
性问题。
总之,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药学领域的应用,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它可能在未来
有助于解决许多当代没有解决的医学难题,但是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造
P107
科赫对医学的主要贡献
细菌学研究的许多基本原则和技术都是由科赫奠定的,其主 要功绩有:
1.在细菌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1.在细菌学研究的 手段和方法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拍摄了第一张细菌的显微镜照片 ,是显微摄影法的开创人。 2.发现,分离和鉴定了许多细菌。他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伤寒杆菌, 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白喉和破伤风杆菌,痢疾杆菌,鼠疫 杆菌等许多病原微生物。同时他对传染病的发病原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为现代传染病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发现结核杆菌。他指出并证明人类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并 系统提出了明确鉴定某种特有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特定疾病的三条原则, 即“科赫原则”。
中国医学史(全)ppt课件
• 上品——120味——养命以应天(君) • 中品——120味——养性以应人(臣) • 下品——125味——治病以应地(佐使)
• 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 味等药物学理论。
中国医学史(全)
23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末。
• 张仲景的生平
中国医学史(全)
21
黄帝内经的内容与成就
• 阴阳五行学说 • 藏象经络学说 • 病因病机学说 • 诊法治则学说 • 针灸运气学说
中国医学史(全)
22
《神农本草经》——现存第一部药书
《神农本草经》三卷,大约成书于东汉。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 365种药物: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
矿物药46味。 • 分上中下三品:
中国医学史(全)
32
三
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公元265~960年,西晋~五代)
1、医学理论的提高 2、方书编撰 3、药学的成就 4、临证医学的显著进展 5、中外医学交流
中国医学史(全)
33
朝代年限:(695年)
• 晋:265~420==156年
• 西晋:265~317(280年灭吴后统一) • 东晋:317~420
中国医学史(全)
12
2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夏~春秋)
药物知识的积累和酒的应用以及汤液的制作 对中医药制剂影响深远。 • 药物知识的积累
• 《周礼》、《诗经》、《山海经》、《离骚》
• 酒的应用:夏·仪狄造酒 醫 • 汤液的制作:商·伊尹创制汤液
中国医学史(全)
13
中国医学史(全)
• 气、精、神:《管子》 • 阴阳:《周易》 • 五行:《尚书》 • 天人相应:《礼记》《管子》
• 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 味等药物学理论。
中国医学史(全)
23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末。
• 张仲景的生平
中国医学史(全)
21
黄帝内经的内容与成就
• 阴阳五行学说 • 藏象经络学说 • 病因病机学说 • 诊法治则学说 • 针灸运气学说
中国医学史(全)
22
《神农本草经》——现存第一部药书
《神农本草经》三卷,大约成书于东汉。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 365种药物: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
矿物药46味。 • 分上中下三品:
中国医学史(全)
32
三
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公元265~960年,西晋~五代)
1、医学理论的提高 2、方书编撰 3、药学的成就 4、临证医学的显著进展 5、中外医学交流
中国医学史(全)
33
朝代年限:(695年)
• 晋:265~420==156年
• 西晋:265~317(280年灭吴后统一) • 东晋:317~420
中国医学史(全)
12
2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夏~春秋)
药物知识的积累和酒的应用以及汤液的制作 对中医药制剂影响深远。 • 药物知识的积累
• 《周礼》、《诗经》、《山海经》、《离骚》
• 酒的应用:夏·仪狄造酒 醫 • 汤液的制作:商·伊尹创制汤液
中国医学史(全)
13
中国医学史(全)
• 气、精、神:《管子》 • 阴阳:《周易》 • 五行:《尚书》 • 天人相应:《礼记》《管子》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李时珍
世界影响
该书集明及历代本草之大成,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之一。
世界地位
159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朝鲜、南洋、欧洲等地,被公认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之一。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医药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所著的《傅青主女科》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妇科医学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妇科临床经验,对后世妇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论
主要论述杂病的辩证论治,涉及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药物学经典
成书于东汉时期,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中药学成就。
1
《难经》
2
3
成书于东汉至三国时期,主要论述了脉诊、针灸、病因、病机等方面的中医理论。
经典医著
将脉象归纳为27种,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对后世中医脉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期医学典籍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
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前者侧重理论阐述,后者侧重实践应用。
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医学的“四部经典”之一。
03
《黄帝内经》
02
01
东汉张仲景所著,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果,创立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医学巨著
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辩证论治,为后世中医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补土学派
总结词:研究脾胃病及内伤虚损病
主要著作:《脾胃论》
代表人物:李杲
学术特点:重视脾胃,主张“补土生金”,强调饮食调理
滋阴学派
总结词:研究内伤阴虚病
中国医药的发展史PPT
鸦片战争前后的医药发展
01
总结词:外来文化冲击与本土医药的融合
02
西方传教士和商人的到来,带来了西方的医药知识和文化,对
中国传统医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传统医药在与西方医药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吸收了西方的
03
医学理论和诊疗技术,开始了本土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民国时期的医药发展
01
总结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 合
药品审批制度的改
革
1985年开始实施《药品管理法》 ,逐步建立起药品审评审批制度 ,加强药品监管,保证药品质量 和安全。
药品生产与流通的
改革
改革开放后,药品生产与流通领 域逐步放开,形成多元化的市场 格局。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增多, 流通渠道更加丰富。
医疗机构的改革
医疗机构逐步走向市场化,公立 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推进,鼓励社 会资本办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生物医药的崛起与挑战
生物医药的崛起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医药在中国 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医药领域的重要新兴 产业。
挑战与机遇
生物医药的发展面临着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 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中国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 了重要机遇。
跨界融合与创新
生物医药的发展需要跨界融合与创新,推动 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促进中国生物医药产,随着国家统一 和疆域的扩大,医药学也 取得了长足进步。
《神农本草经》等重要医 药学著作的问世,丰富了 中医药学的内容,为后世 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秦汉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名 医,如扁鹊、华佗等,他 们的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 杰出贡献。
02
近代医药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
中国医学史绪论-PPT课件
概说中医
一、中国医学越来越走向世界 二、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三、中医为什么管用 四、独特的疗法 五、学习中医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 我国有不间断的文字记载的历史
中医为什么管用
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 针灸
学习中医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主要为汉医
2.中医具有完整的哲学框架和缜密 的理论体系
3.中医学是一种古代经验医学,几千 年发展使其完善程度大大超过其他古 代医学
4.关于中医现代化问题
一、什么是医学史
概念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 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 科。
绪论
二、中医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原始 社会
“封诊式”: 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
四、战国至三国时代:
1. 发明了外伤创口的药物和酒剂消毒剂; 2.《五十二病方》
①水银制剂治疗癣疥; ②手术治疗痔瘘病。 3. 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发现三联律脉(《足臂十一脉灸经》) 5.腹腔穿刺放腹水(《黄帝内经》 6.华佗“麻沸散”
五、晋 代:
元代 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发明了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
九、明代至清代: 明代——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明末——世界上最早提取生物碱:乌头碱
十、近现代:
中医药事业、教育、科研取得长足进步 和发展….
八、宋元时代:
宋代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宋
·
八、宋元时代: 针
宋代
灸
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铜书局;
中国医学史PPT课件
中国医学史
4
主要内容
• 1.脉学与针灸 • 2.药物学 • 3.炼丹与服石 • 4.重要方书 • 5.养生(自学) • 6.中外医药交流(自学)
中国医学史
5
第一节 脉学与针灸 一、王叔和与《脉经》
• 作者:晋 ·太医令王熙,字叔和
• 《脉经》:10卷98篇,包括诊脉、脉形、 脉象与脏腑关系,妇人、小儿脉辨识等。
中国医学史
25
• 医药学与服石之风的斗争
• 石发、散发,《诸病源候论》列专篇论述 了26种石发病候。发烧、生大痈疽、全身 溃烂、神志癫狂等。
• 孙思邈:“宁服野葛,不服五石”,“有 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水银项说: “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 《抱朴子》认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 者服食,致成废笃,不知若干人矣。方士 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
中国医学史
26
第四节 重要方书
• 道教:创始于民间,东汉末年正式出现,李 唐时期得到提倡。 追求无欲、无为,养生保命,崇尚炼丹。 炼丹实践中成为近代制药化学的先声。
中国医学史
3
宗教文化
•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魏晋时期有了很大发 展,南北朝时期发展进入高峰时期。 传入中带来了很多国外的文化信息和医药 知识。
• 玄学:揉合儒道二家学说的唯心主义哲学思 想体系。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 康、向秀、郭象等。 “思辩性哲学”
9
二、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 作者:晋·皇甫谧,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 生。
• 《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并以原本形 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建立了较完整 的针灸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较强, 理论、经验咸备的针灸学专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汉
胎产书
治病百方
武威汉简:大风方
华佗:麻沸散
东汉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蜜煎导、人工呼吸 三国
年代 晋代
南北朝
医学家 葛洪
著作 肘后备急方
僧深集方
成就 器械加药物灌肠;腹腔穿刺放腹水法; 天花;脚气病;疥虫病;恙虫病。
五瘿丸;脏器疗法
梁代 隋 巢元方
王涛 唐
类苑 诸病源候论
外台秘要
药物牙粉 肠吻合术、漆过敏症、鉴别天花和麻疹、 血管结扎止血
消渴病人尿甜、黄疸尿检、金针拨内障、 制作义眼 开办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
苏敬 李勣
《新修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三、经验总结与探索时期(宋金元)
年代 名称 药事管理机构 成就 制剂管理:和剂局 收购检验和鉴别药材:药材所 销售药物:卖药所 慈善机构:惠民局
宋
医学教育 医学研究 法医成就
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 烧烙断脐,烙脐饼贴敷:预防脐风 人尿中提取秋石 宋慈《洗冤集录》 悬吊复位法,外科缝合针
元
骨科外科
时间 明代(隆庆) 明末
成就 安徽太平县种痘 白猿经:提炼乌头碱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原始社会)
一、早期人类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包括: 居住、衣着、食物和用火、导引、婚配 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二、与医学起源关系密切的是: 原始农业(神农);原始畜牧业(伏羲) 三、针灸术起始定在新石器时期,但可追溯到旧 石器时代
砭石: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四、导引:一种医疗保健体操,起源于原始舞蹈,
是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摇筋骨、
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
五、多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中医学术方向
奴隶社会
一、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是显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 卜辞;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者居多。 二、《周礼·天官》中有对内科传染病的记载:“春有痟 首疾,夏有痒疥疾,秋有疟寒疾,冬有漱(同嗽)上气 疾”;外科则分为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四类。 三、《周礼·天官》中载:“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五气 养之,五药疗之,五味节之”。其中,“五毒”是我国使 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
十、酒的作用:通经活络、令精神兴奋、驱寒散 瘀、麻醉镇痛、消毒杀菌、溶媒的作用。为“百 药之长”。最早记载是甲骨文中的“鬯其酒”。 十一、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相传由商代伊 尹创制。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而转变为用 熟药,由单味药转为复味药,有利于后世方剂学 的发展。 十二、《周礼·天官》记载:“凡民之有疾者, 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这 是最早关于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的记载。
四、与中医学相关的哲学思想:气、精、神;阴阳、五行、 八卦;天人关系。阴阳的记载源于《周易》,五行最早见 于《尚书·洪范》。
五、“六气致病说”:由秦医和最早提出,为我国现存最 早的病因学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六、《周礼·天官》载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 病”,汉代郑玄注:“五药,草木虫食谷也”,这是目前 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的分类。 七、《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也是收入药 物最多的书籍。 八、《礼记》中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医学 指的是《神农本草经》、《黄帝针灸》、《素女脉诀》 )。 九、《左传》中关于居住环境的记载:“土厚水深,居之 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
四、《黄帝内经》
1. 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大约成书于 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 为“言医之祖”。 2. 主要内容:《内经》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 本问题。《素问》所述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病理及疾病 的诊断、治疗、预防等。《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 因、病机之外,还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 原则等。 3. 基本精神:⑴注重整体观念:①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 的②人体自身是统一的③人的心身是统一的④人与社会是 统一的;⑵重视脏腑经络;⑶运用阴阳五行学说;⑷此外, 《内经》对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等内容 也都有丰富的阐述。
中国医学史 总结
绪 论
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 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1.原始医药经验积累期(远古-春秋)原始社会 2.学术体系形成期(战国-两汉); 奴隶社会 3.实用经验积累期(晋唐时期); 封建社会前 4.理论总结与探索期(宋元时期); 封建社会中 5.体系成熟与创新期(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后 6.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近代)。
2. 竹木简 ① 性医学:《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 谈》(养生学和房中术) ② 《杂禁方》:木简,为祝由方,通过迷信祈祷 的方式治疗疾病 二、江陵张家山汉墓医书 1.《脉书》: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 2.《引书》:迄今发现最早的导引术专著 三、东汉武威汉墓医书:《治百病方》
第三章 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封建社会)
一、马王堆汉墓医书 1. 古医书 ①《足臂十一脉灸经》:我国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 的文献;《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 ②《脉法》: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确立治病当取 有余而益不足等虚实补泻概念 ③《阴阳脉死候》:最早的诊断专书 ④《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医方书 ⑤《却谷食气》: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⑥《导引图》: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⑦《养生方》、《杂疗方》 ⑧《胎产书》:我国最早妇产科著作;“胎教”为医学史 中最早的论述
各个时期主要内容
古医籍及其注释 药物学的发展 医学各科的发展 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 中外医药交流
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年代 著作 成就
周代 周礼· 天官
医学分科:医师、疡医、食医、兽医、疾医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 疠迁所、封诊式
战 国
五十二病方 外伤创口药物和酒剂消毒 三联律脉搏 手术治疗痔瘘病 灵枢 腹穿刺腔放腹水 医疗体操图:马王堆汉墓帛画导引图 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