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启东市寅阳初级中学李锦辉《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其文章内涵丰富而深
邃;其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其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不失其含蓄。文中古藤萝的悲剧,是整个幽径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所以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极佳的阅读教学的文本。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设计此课。为达到以上标准要求,可选用教师点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
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
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wān yán ()() jīng
( ) 潋滟抖擞 ( )棘
yè sǒng méng
摇()毛骨()然愚()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调整与
思考
1 激趣导入:
这是一个发生在2003年的澳大利亚
网球公开赛上的故事。一只小鸟被一个高
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鸟儿堕地身亡。接下
来的一幕让世人震撼:击中小鸟的运动员
神情沮丧,马上终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
毫不犹豫的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表示忏
悔。他那深深的一跪已经成为经典的一幕
让世人永远难忘。他那深深的一跪为什么
会成为经典一幕让世人震撼呢?……今
天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同样关爱生命,而且
情感更加丰富的作家季羡林,随他一起走
《幽径悲剧》。
听故事,思考后交
流
可增加
对季羡
林文学
常识的
了解
2 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思考文章写了一个
什么悲剧?
(2)原先你一直以为什么样的事叫
悲剧?
(3)指名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
朗读课文,思考,
交流
3 感受藤萝之美: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事
物毁灭了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
悲剧性就越强烈。那么藤萝有多美呢?美
在何处呢?
(1)讲讲古藤美在哪儿,该怎样读?
(2)指名读,齐读这一部分内容。
小结:幽径上的这棵藤萝不仅有形有声有
色,可观可闻可嗅,而且还是真、善、美
的化身。
(3)本文实际上写的是一株古藤萝
的悲剧,作者为什么从幽径、古藤萝的美
写起?
读后自我评议,同
学评议。批注。
齐读
找出文中具体描
写幽径、古藤萝
形、色、味、声的
语句,领略它们的
美丽,思考、交流
如此写法的用意
与好处。
4 研读课文:
(1)这株古藤萝简直是美的化身,它
的被毁看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文中
最能表达出悲剧感的是哪些文字?
(2)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
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
义?
思考、讨论、交流,
找出相关语句并
有感情的诵读,为
这段描写作内容
或语言上的点评。
讨论、交流
齐读最后一段,讨
论、交流
5 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身边还有愚氓灭美
的现象吗?
(2)请拿起你手中的笔,用简洁的
语言写出古藤萝的哭诉吧!
交流并出示自己
收集的图片
写作,交流
6
课堂总结:
其实在生活当中维护真、善、美的人有很多,弥尔顿有这样一段话:“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 当我们听到这些名人、作家这样的心声时,我们怎能不为之震撼,又怎能不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护美、爱美呢?
不仅是教师总结,学生也要总结
课后学习:
1、课后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在生活中,
你曾为一株草、一朵花的折损而伤心过吗?你曾为一只猫、一
条狗的病痛流过泪吗?如果有,请你将你的感情流露写下来,注意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板书:
幽 径 悲 剧 季羡林
幽径美:(春夏秋冬)充满生机活力
美 烘托
藤萝美:历史、文化、外在美、内在美 衬托 被愚氓毁灭
悲剧(抒发了作者矢志不渝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幽径悲剧》教学反思
季羡林,作为国学大师,其身正,其文亦深。《幽径悲剧》是他对生活中细微处的深刻发思,而折射出的对人的劣根性的发现,体现着智者的思考和光芒。所以,以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这样一篇蕴意深刻的文章进行解读,确有难度。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强调文本的意义和更深层的挖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学生对文本和季羡林本人性格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回答也应证了这一点。当然,这一节课上还有很多的不足,学生的回答并不全面,文章中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不够深刻,这需要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