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
法律法规体系
二、国务院行政法规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
11月24日)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2000年1月30日)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02
号2001年4月21日) 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
矿山006-215号 7、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2014-59号令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 法律法规体系
建设部
8、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9、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10、勘查设计工程师管理规定 11、建筑师执业资格规定 12、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 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水利部 交通部
地震局
14、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15、水运工程建筑市场管理办法 16、水运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 17、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8、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19、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 法律法规体系
人事部 20、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 处理规定
文物局 21、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 22、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 法律法规体系
另外还包括: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
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13号)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 法律法规体系
三、各部门(委员会)政府法规或规章 国土资源部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主席令21号)(2000 年1月1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主席令71号)(2006年8 月22日)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地质灾害概述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地质灾害概述灾害学原理第一章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第一节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类一、灾害的基本涵义(一)灾害的定义联合国减灾组织(UNDRO,1984):“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联合国灾害管理培训教材:“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包括两个方面:(ⅰ)自然动力过程或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ⅱ)受灾害影响的对象,即人类生命财产以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
前者可称为灾害体,后者可称为承灾体或受灾体,二者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灾害。
(二)灾害的类型1.按成灾条件①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包括两个方面:(ⅰ)自然动力过程或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ⅱ)受灾害影响的对象,即人类生命财产以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
前者可称为灾害体,后者可称为承灾体或受灾体,二者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灾害。
(二)灾害的类型1.按成灾条件②人为灾害人为灾害其有两方面的含义:(i)指由干人类活动在自然界诱发的灾害,如修建水库诱发的地震等;(ii)指在人工环境中发生的灾害,有时被称做技术灾害,如人的身体暴露于含有汞或石棉纤维的空气中而发生的中毒事件。
(二)灾害的类型2.按成灾潜势①高潜势灾害如洪水、飓风、龙卷风、海啸激浪火山、地震、野火等;②中潜势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旱灾等;③低潜势灾害如海岸侵蚀、霜冻胀缩土、虫灾、生物灾害等。
(二)灾害的类型3.自然灾害的圈型分类自然灾害类型自然灾害系列岩石圈型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圈型沙漠化、干旱、滑坡地裂缝水土流失、地而沉降水圈型洪水、暴雨、雪崩冻害、海啸海水倒灌大气圈型暴风龙卷风、台风、酷热、严泉干早生物圈型蝗灾、森林火灾、植被退化、植物病虫害(三)环境灾害史密斯(Keith Smith 1996)提出了环境灾害的概念,他认为“环境灾害”术语涵盖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范畴,并将其概括为“极端的地质事件、生物变化过程和技术事故以能量和物质的集中释放为特征,并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不可预料的威胁及对环境和物质造成极大的破坏。
管道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管道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管道自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确保管道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国家及地方应急预案、公司内部相关制度、管道沿线地理、气候特点和管道运行情况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管道沿线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确保人员安全和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轻灾害风险。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职责。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确保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部门协同配合。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成立管道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管道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应急响应工作。
2.2 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收集、分析管道沿线自然灾害信息,提出预警建议。
(2)组织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3)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专业救援队伍和沿线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4)组织事故调查和总结评估。
3. 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3.1 预防预警(1)管道沿线地方政府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向企业提供相关信息。
(2)企业应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与地方政府、专业监测部门的沟通协作。
(3)根据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3.2 信息报告(1)发生自然灾害时,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响应。
(2)企业应及时向应急办公室报告灾害情况、应急响应措施及需要协调的事项。
(3)应急办公室应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灾害情况和应急响应进展,并根据指挥部要求,向地方政府、专业救援队伍等报告相关信息。
油气管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思路探讨
油气管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思路探讨摘要:油气管道工程是一种十分典型的线路工程及附属工程的结合体,本文主要从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入手,简要的介绍了油气管道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类型,分析了各地质灾害的特点,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思想前言:随着长距离油气管道工程不断发展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加剧,地质灾害对管道造成的危害日益的显著。
拟建管道受到了地质灾害威胁而被迫增加了成本绕避改线案例的增多。
地质灾害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道建设成本及工期。
下面就对管道地质灾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管道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种类分析1.崩塌根据崩塌的强度主要分为了剥落、崩落及坠石三种形式,对管道工程影响较大的是坠石及崩落。
土质的崩塌将对管道工程的影响较小,崩塌发育主要是受到了地形、地貌、节理裂隙发育的情况、水文气象等条件的影响,通常来讲,主要有下面几点特点:崩塌的危岩体通常都是位于在陡峭的高边坡地段,危岩体的裂隙、节理、断裂的发育等,容易造成岩体破碎。
软硬岩之间的分布地区因为存在着差异风化,硬岩较为突出。
比如:四川的红层地区,因为河流、溪沟的长期冲刷,坡脚或是人为活动的开挖边坡角,造成了危岩体的临空或是应力场出现了变化,形成了卸荷裂缝。
2.滑坡滑坡作为管道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灾种,特别是在丘陵、山区中分布的管道工程,很多地区受到了滑坡威胁,并且常是以土质滑坡较为常见。
3.泥石流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了地形、地质环境、水文气象、其它人为活动。
比如:陡峭便于集物、集水的地形;有丰富松散物质;短时间里有大量水资源。
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还称之为土壤侵蚀,主要是一种累计性及渐变性的地质灾害。
在管道工程的施工中,日常采用了水工保护措施,以治理其水土流失的现象。
一般都是在山区丘陵、山坡地段、沟谷河床地段、穿越地段。
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加剧下,自然环境变化日益剧烈,使得水土流失的危害也在日益加剧。
油气管道经复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油气管道经复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摘要:文章主要结合油气管道工程的特征分析和探究了复杂区域地带管道周围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危害的类型,进而认识到地质灾害对管道产生的危害性。
通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和复杂区域在管道中存在的影响,提出完善的对策,避免地质灾害对管道造成不良危害,从根本上推动管道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
关键词:油气管道;复杂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0前言当前阶段,油气管道经复杂山区地质灾害普遍存在。
产生该项灾害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地质环境或者地质体发生变化,油气管道工程沿着地质灾害发育,沿线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具体表现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方面。
文章中重点探究了油气管道复杂山区地质灾害情况,提出了有关的治理措施。
1、对于地质灾害类型和产生危害性的探究1.1崩塌危害目前,受到比较陡峭的斜坡上存在岩石或者土体重量因素的影响,岩石或者土体瞬间滑落,最终在山脚下堆积,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崩塌现象。
通常是出现于油气管道施工前期阶段。
在建设管道过程中,也会因为开挖土体和修路产生崩塌。
当建设管道期间,开挖岩土有着较高的难度,相关人员将会对山体进行爆破。
不过爆破施工对管道自身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基于强烈爆破振动之下,油气管道质量受到了影响。
崩塌现象对于管道造成的危害性极大,通常是管道施工程出现崩塌隐患。
当管道上方崩塌体发生高空坠落以后,坠落物直接冲击管道的重要位置,导致人员伤亡或者管道受损。
1.2滑坡危害对于斜坡中的岩石体来讲,基于各项重力因素影响之下朝着斜坡下方进行整体滑动情况被称之为滑坡。
通常情况下,是在油气管道运输之前或者管道建设期间出现滑坡危害,管道建设完工以后也会出现滑坡。
比如建设过程中遇到暴雨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
滑坡对于油气管道产生的影响极高,因为滑坡的现油气管道被掩埋在土层之下,当坡体继续滑动必定会使管道自身发生变化,坡体滑动幅度特别大的情况下,还会增加油气管道断裂现象出现概率。
管道防汛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管道防汛、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规范管道防汛、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有效防御或减轻洪水、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在役管道安全,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辖管道线路的洪水、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防治等有关工作的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地质灾害
本规定所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管道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2 地质灾害防治
本规定所称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地质灾害的防御和治理,针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对管道安全运行造成的隐患或破坏,在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专项防治措施。
4 职责
4.1 管道处
4.1.1 是管道防汛、地质灾害防治的归口管理部门;
4.1.2 负责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的贯彻执行;。
管道施工地灾治理实施方案
管道施工地灾治理实施方案在进行管道施工时,地灾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稳定。
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治理地灾,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确保施工地点的安全和稳定。
首先,我们需要在施工前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水位、地层构造、地形地貌等情况,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对于滑坡灾害,可以采取加固地基、植被恢复、排水排泥等措施;对于地面塌陷,可以采取填充加固、支护加固等措施;对于地下水涌出,可以采取降水排水、加固围护等措施。
在实施防治措施时,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程技术手段,如地质雷达、遥感技术、数字化地质勘测等,以实现对地质灾害隐患的精准识别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他们在施工现场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地质灾害发生的突发情况。
此外,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之,管道施工地灾治理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和认真对待。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稳定,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
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自然力量等因素导致的地质现象引发的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破坏力强等特点,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以提高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管理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因此监测和预警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工作。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准确的预警。
1. 加强监测设备的建设和投入为了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监测设备的投入,并通过购买、更新设备的方式不断提升监测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监测数据是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治工作。
3.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预警是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并加强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受影响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1.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的组织和领导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机构来协调和推动工作。
各级政府和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和沟通。
2.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应用成熟的技术,并建立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确保治理和修复效果。
3. 加强地质灾害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安全防护工程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刘兴国田鸿涛(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云南楚雄675000)摘要: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各地的地质条件存在很大差别,地质灾害频发,要想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副作用就需要按照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做好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本文主要就地质灾害的防治基本原则和防治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文章主要概括了6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分别为:系统分析原则、综合防治原则、整体最优原则、针对性原则、适时性原则、注重人类活动原则;从5个方面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它们分别为避让措施、预测预报、控制治理、抗灾设防、抢险救灾。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防治对策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减灾效益的大小往往会直接关系到防治工作的成败,在地质灾害的研究问题当中,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一直都是最为主要的问题所在。
要想能够在投入最小的情况,获得最大的收益,有效做到防灾、减灾以及抗灾,就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深入了解。
为了帮助地质灾害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理论借鉴,本文将就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的基本原则和对策进行论述。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一)系统分析原则首先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一定学会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借助系统性思考的方式,对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一个整体,需要各个环节做到密切协调与配合,并且还需要遵循相互协调的原则、(二)综合防治原则地质灾害的防治同时还需要做到综合性,在防治过程要保证做到全面规划、综合分析、系统防治,需要重视环境导向性作用。
不要单纯采用工程措施对其进行防治,要学会从多个方面入手。
正确的防治需要能够做到从恢复全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着眼,防治灾害的出现,在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时,辅之以生物措施和其它相关措施,对地质灾害做到全方位防治。
(三)整体最优原则整体最优原则要求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时候要保证综合效应能够实现效益最优化原则,这里强调的整体效益并不是追求每项局部措施的最优,而是要综合应用多种措施,进行巧妙搭配,最终实现用最低的投资达到最高收益。
天然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及其防控措施
天然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及其防控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能源的转型,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
天然气管道建设具有规模大、高投资等特点。
在天然气运输中,采用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管输等方式,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天然气管道运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备受关注。
天然气管道沿线经过的地质环境条件多样且复杂,必然会承受各类地质灾害风险的考验。
本文将从天然气管道沿线常见的地质灾害风险和对风险的防控两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对保障天然气管道运营安全工作提供帮助,促进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天然气管道作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安全运输责任重大,但具有点多线长、环境复杂、易燃易爆等特点,而且随着天然气市场和管道建设的变化,气源、流向、管网日益复杂,平衡管道安全难度系数和不可预见因素都大大增加,给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
地质灾害不但会破坏天然气管道,而且还容易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产生,给人员、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对此,明确天然气管道在运输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的破坏机理、形式,才能为防范地质灾害风险提供依据。
1.天然气管道运行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一)滑坡滑坡是指山体受到地层岩性降水、地形地貌、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由软弱面向下整体滑落的现象。
依据滑坡对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可以将滑坡分为复杂滑坡、横向滑坡、纵向滑坡。
当天然气管道在运输中经过滑坡区时,不同的经过方式会对天然气管道有不同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①当天然气管道顺坡敷设时,滑坡的主滑方向与管道敷设方向平行、滑坡处于下滑状态,而管道处于静止状态,滑坡和管道之间就会产生相对拉张作用,当管道所受下滑应力小于管道强度允许的应力极限时,管道未受到破坏性损坏,但其外部的绝缘保护层及防腐保护层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当下滑产生的应力超过管道强度允许的应力极限时,则有极大的可能性在管道焊缝、转弯处或相对薄弱处产生裂隙,甚至直接被拉断[1]。
油气储运公司管道地质灾害管理程序.doc
****储运公司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程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指导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控制、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效能评价,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应贯穿于管道的设计、建设、运行阶段;本程序中管道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岩土类灾害、水力类灾害和构造类灾害,主要有:(一)岩土类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包括采空区塌陷和岩溶塌陷)、特殊类土(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盐渍土溶陷盐胀、风蚀沙埋等)等;(二)水力类灾害主要有坡面水毁、河沟道水毁、台田地水毁等三类水毁灾害;(三)地质构造类灾害主要有断层错动、地震等。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有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章术语第四条本程序采用SY/T6828《****管道地质地灾风险管理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第三章职责第五条生产科是公司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道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和监督。
第六条生产调度室负责地质灾害的日常监控、数据收集工作。
第七条各站队负责地质灾害日常巡检,配合开展所辖管道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
第八条其他科室根据相应的专业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章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第九条一般要求(一)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应作为专项工作开展;(二)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应贯穿于管道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三)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四)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依据标准SY/T6828《****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技术规范》执行。
针对区黄土地区应补充使用 Q/SY1300《黄土地区****管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施工技术规范》,针对采空区应补充使用Q/SY1487《采空区****管道安全设计与防护技术规范》。
第十条管道设计阶段(一)生产科负责委托专业机构对拟定管道路由沿线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方案,并出具管道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报告;(二)专业机构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管段和潜在地质灾害点应提出监测方案,明确施工及运营期的注意事项;(三)管道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报告中应包括的内容:1、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详细勘察结果;2、管道地质灾害线路路由风险识别结果;3、管道地质灾害线路路由风险评价结果;4、管道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和防治工程的意见和建议。
地质防治工作制度
地质防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者人类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列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和联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应当设立地质灾害防治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负责本部门和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预防措施第八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开展调查、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第九条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巡查、监测和预警,发现险情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第十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采取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和应急治理等措施,确保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得到有效治理。
四、治理责任第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责任制度,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应当对其引发的地质灾害承担治理责任。
第十二条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责任主体。
第十三条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应当依法承担地质灾害治理费用,确保地质灾害得到及时治理。
五、监督检查第十四条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纠正。
第十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
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2012年6月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41号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治地质灾害(隐患),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的防治活动。
地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依照防震减灾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对洪水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边坡工程(含建筑、交通、水利边坡工程,下同)发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依照建设、交通、水利法律、法规及标准、技术规范等规定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隐患,是指具有一定程度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经调查认定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现象.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防治,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的预防、应急、治理和治理工程维护: (一)预防,包括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年度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隐患)基础调查、应急调查、危险性评估、专业监测、专业巡查、汛前排查、群测群防、技术咨询、宣传、培训、奖励、防治管理系统建设等;(二)应急,包括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临时应急抢险处置工作或者市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紧急工作;(三)治理,包括既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专项治理(以下简称专项治理)和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配套防治(以下简称配套防治);(四)工程维护,包括专项治理工程、配套防治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技术咨询等.第四条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行辖区责任、分级负责和职能部门分类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市、区政府及各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单位和个人防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第五条各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以下统称区政府)在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当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逐级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并履行如下职责:(一)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登记排查制度,组织地质灾害(隐患)巡回检查;(二)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处置;(三)负责因自然因素引发或者治理责任无法落实的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治理,代为承担地质灾害(隐患)强制治理;(四)负责因自然因素引发或者治理责任无法落实的专项治理工程的维护。
(完整)第一节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第一节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原则管道周边或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由于地质环境较差、地质构造复杂、人工活动的影响等,要完全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
因此,在选择防治措施前,需详细调查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认真研究并确定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其发育程度,分析灾害形成的主要、次要因素及彼此的联系,并结合工程的重要程度、施工条件及其他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具体可遵循避让和防护原则。
一、避让原则地质灾害体的避让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避灾选线,即在管道建设初期就开展专门的地质灾害勘查,查清管道经过的区域是否有地质灾害发生或有潜在的灾害体存在,尤其是对那些治理难度大、治理费用高的巨型滑坡、不稳定边坡、大型危岩体、大面积的地面塌陷等灾害,应尽量采取避让的方法,使管道一劳永逸,永保安全.二是管道建成后的改线避让,一般是在管道穿越的地区,由于人为工程扰动或断层错动等因素诱发复活的古滑坡或后期形成的地质灾害;对于这一类的灾害体应进行详细的评价论证和经济的比较核算,如果治理需要较大的投资或经过大量的治理后仍无法彻底根治,可采取改变管道的走向或建设备用管道等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避让。
下面对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种最为常见的管道地质灾害的避让原则进行分类阐述。
1.滑坡区避让为主、穿越为辅(1)对于大型、中型深层滑坡,且现今仍有活动迹象,选线时应远离避让。
(2)对于大型、中型老滑坡,经详细调查,确认已经稳定并无复活条件时,可将管道敷设在滑坡前沿以外2~3m的地方,开挖管沟时不要伤及滑坡前缘,也可以从滑坡后缘以外3~4m的地方通过.尽量避免从滑坡体中通过,以免管道施工过程中引起滑坡复活,或竣工后因其他人为工程活动引起滑坡复活.(3)对于小型表部浅层滑坡,滑动面埋深2m以内,管道可敷设在滑坡前缘,但管道内侧坡需做抗滑护坡挡墙进行保护,也可将管道从滑坡中穿过,但需通过计算做抗滑措施,稳定滑坡,保护管道通过.(4)由于地形条件,当管道线路无法避开滑坡体时,可采用隧道穿越滑坡体.在施工前应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以评估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隧道尽量靠近滑坡体上缘,以减少滑坡体对隧道顶部和侧部的下滑压力.2.崩塌体(区)前沿通过,不宜后缘穿越沿河沟选线调查时,若在峡谷段上方有20~30m高的陡崖,下有十余米高的倒石堆到河边,多为崩塌段。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范本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目的: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级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
3.原则:本管理制度遵循科学防治、综合治理、重点突破、按需管理的原则。
二、地质灾害预警管理1.预警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包括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地震预测数据和气象气候数据等。
2.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等。
3.预警发布: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传递预警信息,包括媒体发布、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
三、地质灾害监测管理1.监测站点选择: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特点,科学选择监测站点,确保覆盖全局。
2.监测设备维护:定期进行监测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数据准确可靠。
3.数据分析与应用: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和预测模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质灾害治理管理1.综合治理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程度,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进行防治工作,包括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工程修建等。
2.工程建设规范:制定严格的地质灾害工程建设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3.治理成果评估: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
五、地质灾害应急管理1.应急预案编制: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项工作任务、责任人和应急措施。
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3.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应对地质灾害事件。
六、地质灾害宣传教育管理1.宣传教育内容:开展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地质灾害知识普及、预防措施宣传等。
2.宣传工具与渠道: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地质灾害宣传,包括宣传手册、展板、宣传车辆等。
3.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地质灾害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常见油气管道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
GB/T XXXXX — XXXXX附录I(资料性附录)常见管道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常见管道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见表I.1 。
序号灾害类型1崩塌2滑坡3泥石流4岩溶塌陷5采空塌陷6河沟道水毁7坡面水毁8台田地水毁表 I.1常见管道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措施措施类型措施名称危岩清理清理危岩缓冲层沙袋、柔性缓冲材料被动拦挡被动防护网、拦石墙主动防护清理危岩、封填和支顶(嵌补支撑)、填充和灌浆、挂网喷混凝土锚杆锚固、素混凝土喷护、锚杆(索)、主动防护网抗滑抗滑桩、抗滑挡墙(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加筋挡土墙、桩板式挡土墙)锚固锚杆(索)减载与反压削方减载、回填反压截排水截水沟、排水沟拦挡防冲墙、防冲墩、重力式拦挡坝、刚性及柔性格栅坝、拦砂坝、停淤场排导排导槽、导流堤、单边防护堤、渡槽截排水截水沟、排水沟其他岸坡防护、沟道整治、坡面治理、植被(生物)工程治水地表及下水截流、排泄、疏导、堵水填垫洞口封闭、洞底填塞、塌陷坑回填夯实、换填、挖填、垫褥灌注钻孔灌注、洞口灌注/注浆、砌筑支撑、开挖回填、强夯护岸挡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石笼护岸、丁坝护岸、草袋植物护岸护底过水面、地下防冲墙、拦砂坝、淤积坝或石谷坊、U 型槽护脚柔性混凝土块板、抛石护脚、石笼护脚、柴枕护脚稳管混凝土连续浇筑稳管、混凝土配重块稳管、石笼稳管、袋装土稳管、打桩护管护坡挡土墙、砌石护坡、骨架护坡、草袋护坡、预制块护坡、换填、回填护面实体护面墙、截水墙、素喷护面、锚杆挂网喷浆护面、冲土墙、灰土干打垒坡面整治堡坎、水平沟、鱼鳞坑、植生带、植树、种草地表排水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挡土墙、堡坎、回填、排水沟40。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生产和生存造成危害的各种自然灾害。
由于地球表面的地形不平衡,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下面就介绍几种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
一、防范为主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首先要尽可能避免灾害的发生。
因此,防范为主的原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则。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强探测、监测、预报和预警,建设地质灾害避险场所等。
二、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其中不仅包括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
因此,综合治理的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处理地质灾害应采取多种手段,如岩土工程、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等,综合治理的手段可以更有效地减轻和消除地质灾害的危害。
三、先治未深在防治地质灾害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因此,当出现灾害时,必须采取足够的措施来避免灾害的扩大。
在处理地质灾害时,特别是在发现地质灾害早期,应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先治未深。
合理的措施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损失,并使灾难的影响最小化。
四、全民参与地质灾害的防治中,全民参与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地质灾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需要人们积极参与防治工作,促进地质灾害防治的顺利实施。
这一原则也包括政府、企业和广大市民,需要积极地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整个社区的防灾意识。
总之,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通过采取正确的防治手段和原则,一方面可以减轻地质灾害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使我们能够更加安心地生活和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毛新福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及防治对策。
寻求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问题的方法,减少国家和人民在地质灾害中的损失。
地质活动灾害的基本防治原则主要有六条,分别是系统分析、综合治理、整体最优、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对人类活动进行限制。
首先对地质进行系统分析,在地质灾害的研究过程中遵循整体研究的思想,通过对多因素的分析,解决问题。
在防治的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手段的结合。
在解决灾害的过程中,针对地理特点实行分段的控制,达到整体最优。
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要有针对性。
做到及时地预防,注重及时性。
对人类活动进行限制,预防某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有避让措施、预测预报、控制治理、抗灾设防和抢险救灾。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预测;地质环境治理我们通过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是我国地质灾害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地质灾害研究,可以对地质灾害做到有效地预防。
科学防治可以将地质灾害的损失情况降到最小。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地质灾害防治收益。
对于地质灾害要做到有效防治,我们需要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是解决地质灾害问题的根本方法。
笔者通过系统研究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几项关于地质防治的基本对策。
1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原则1.1 系统分析在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通过逻辑思考的方式对防治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过程模拟,研究地质灾害产生因素。
地质灾害一般是多种环境因素下产生的综合特征。
多种因素诱导地质灾害产生,多种因素相互联系。
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多层次的组合模式。
在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通过对发生因素联系进行分析,将地质灾害看成是整体的系统问题,对于系统庖丁解牛,可以有效地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的类型、防控措施和预测方法
长输管道地质灾害的类型、防控措施和预测方法摘要:地质灾害对管道安全影响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管道工程本身的学科,还涉及到灾害学、环境学、地质学、管理学等许多学科,虽然对于管道地质灾害的防控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囿于所涉及到的学科交叉还有许多间题,对管道地质灾害的预测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人。
相信通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可以将管道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管道;灾害;预防地质灾害一旦发生。
不仅会造成管道变形、断裂和大范围破坏,从而导致油气泄漏、管线停输。
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对生命财产、自然环境和社会安定带来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
因此,调查管道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研究灾害作用下管道的破坏行为和评价方法,制定灾害防治对策。
对于保障管道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一、常见的管道地质灾害1.1滑坡滑坡主要是指在自然的条件下与地质的共同作用下,组成的斜坡部分对岩体进行的破坏,在重力下随着坡体出现下滑,造成一定的灾害。
滑坡一般是滑坡体和滑坡壁以及滑坡鼓丘之间的相互运动,使得坡体表面的成分出现位移,按照滑坡的坡体组成物可以分为粘土滑坡、黄土滑坡、堆积土滑坡和碎石岩石滑坡。
在我国的中南地区岩石的分布较为广泛,山体的面积较大,在进行滑坡灾害的发生时主要的还是以岩石为主,造成的灾害也较为严重。
1.2崩塌崩塌主要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地质的运动对斜坡的岩石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山体物质的下落,大规模的变动称为山崩。
地壳是不断的进行运动的,在运动中对山地的基本结构造成一定的位移,使得山体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改变原有的状态,发生性质的转变,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就会造成岩层的松动,从而造成大量的石块下落。
1.3泥石流泥石流是介干流水和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是石块携带大量的泥沙以及冲刷的草屑等物质,随着山洪的爆发或者是洪水从山顶进行冲刷。
泥石流的危害较大,在重力的作用下,当管道铺设在泥石流多发区域时,碰到泥石流的腐蚀破坏,就会出现泄漏的现象,对管道周围的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原则管道周边或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由于地质环境较差、地质构造复杂、人工活动的影响等,要完全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
因此,在选择防治措施前,需详细调查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认真研究并确定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其发育程度,分析灾害形成的主要、次要因素及彼此的联系,并结合工程的重要程度、施工条件及其他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具体可遵循避让和防护原则。
一、避让原则地质灾害体的避让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避灾选线,即在管道建设初期就开展专门的地质灾害勘查,查清管道经过的区域是否有地质灾害发生或有潜在的灾害体存在,尤其是对那些治理难度大、治理费用高的巨型滑坡、不稳定边坡、大型危岩体、大面积的地面塌陷等灾害,应尽量采取避让的方法,使管道一劳永逸,永保安全。
二是管道建成后的改线避让,一般是在管道穿越的地区,由于人为工程扰动或断层错动等因素诱发复活的古滑坡或后期形成的地质灾害;对于这一类的灾害体应进行详细的评价论证和经济的比较核算,如果治理需要较大的投资或经过大量的治理后仍无法彻底根治,可采取改变管道的走向或建设备用管道等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避让。
下面对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种最为常见的管道地质灾害的避让原则进行分类阐述。
1.滑坡区避让为主、穿越为辅(1)对于大型、中型深层滑坡,且现今仍有活动迹象,选线时应远离避让。
(2)对于大型、中型老滑坡,经详细调查,确认已经稳定并无复活条件时,可将管道敷设在滑坡前沿以外2~3m的地方,开挖管沟时不要伤及滑坡前缘,也可以从滑坡后缘以外3~4m的地方通过。
尽量避免从滑坡体中通过,以免管道施工过程中引起滑坡复活,或竣工后因其他人为工程活动引起滑坡复活。
(3)对于小型表部浅层滑坡,滑动面埋深2m以内,管道可敷设在滑坡前缘,但管道内侧坡需做抗滑护坡挡墙进行保护,也可将管道从滑坡中穿过,但需通过计算做抗滑措施,稳定滑坡,保护管道通过。
(4)由于地形条件,当管道线路无法避开滑坡体时,可采用隧道穿越滑坡体。
在施工前应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以评估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隧道尽量靠近滑坡体上缘,以减少滑坡体对隧道顶部和侧部的下滑压力。
2.崩塌体(区)前沿通过,不宜后缘穿越沿河沟选线调查时,若在峡谷段上方有20~30m高的陡崖,下有十余米高的倒石堆到河边,多为崩塌段。
在崩塌段管道只能敷设在倒石堆前沿,不能从后缘陡崖边穿过,因为陡崖还会不断坍塌,使管道悬空破坏。
从崩塌体前沿通过也有以下两种方式:(1)紧靠崩塌堆积体前沿,从下伏原始松散土层深埋通过,即使还有崩塌块石堆在管道顶上,也不会伤及管道。
这种方式施工比较困难,若方法不当,可能引起危岩体的崩塌,如图5—1(a)所示。
(2)紧靠河床边深埋通过,这种方式需做水工保护,防止河水冲刷造成管道悬空,如图5—1(b)所示。
图5—1 管道于崩塌体前沿敷设示意图(a)敷设在堆积体前沿原始土层中;(b)敷设在河床边原始稳定性地层中3.泥石流沟扇沿沟口通过,切勿从堆积体穿越输油气管道沿河沟选线,会遇到很多小冲沟,其中一些可能为泥石流沟,沟口至主河边缘大多有洪积扇。
管道通过泥石流堆积扇,一般有三种布线方式,即沿沟口、沿堆积体中部和前部扇布线。
其中,沿堆积体中部布线方式不可取。
因为泥石流堆积体不稳定,且堆积厚度较大,一般都在3m以上,若将管道敷设在3m以下的原始土层中,工程量很大;若敷设在泥石流堆积体中,则会增加管道被冲刷掏蚀以致悬空、露管的可能,所以管道不能从泥石流堆积体中通过,可考虑下面两种管道敷设方式:(1)从泥石流沟口通过。
因为泥石流沟口是一个相对稳定区,冲淤都不明显,是泥石流堆积扇的起点。
管道从泥石流沟口深埋通过(图5—2),为防止冲刷,还需在穿越管道下游侧修一拦沙坝(固床坝)保护,进一步加强管道顶部防护层,保护管道不受泥石流的危害。
(2)从泥石流堆积扇沿通过。
若泥石流堆积扇沿与主河床还有较大的距离,管道敷设在扇沿可不做水工保护(图5—3)。
若泥石流堆积扇沿紧靠主河床边,管道的敷设还应考虑主河床的冲刷。
管道应深埋至此段河床最大冲刷处以下,必要时还应采取稳管措施。
图5—2 管道从泥石流沟口通过防治对策布置示意图图5—3 管道从泥石流堆积扇沿通过防治对策布置示意图二、防护原则1.主动防治管道地质灾害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及早发现和尽快治理,很多灾害在发生前或在一定的区域均有前兆,如果在灾害尚未发生或处于萌芽阶段时就进行及时治理,很多管道地质灾害是可以避免的。
在管道选线阶段、建设期间或建成后,采取主动防治的方法,提前对管道沿线的地质灾害进行必要的治理,消除或减小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在治理时要有前瞻性,采取综合的工程治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对管道造成的威胁。
2.被动防护被动防护是对管道及其附属设施采取防护,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发生后对管道的影响。
长输油气管道分布广阔,经常不可避免地穿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会发育各类地质灾害,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灾害的规模、数量、形态也在不断地发育、变化,要想将管道沿线的所有地质灾害进行全部治理非常困难,因为一是投资巨大,二是耗时太长,可能在前期的治理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新的灾害又发生了。
因此,对一些难以治理或彻底根除的地质灾害,可以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对管道及其附属设施进行被动防护,如设置套管、堆砌沙袋、建造管道防护拱、改变管道埋深、开挖管道释放应力等;同时在进行治理方案审查时,要充分考虑工程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二节管道滑坡灾害的防治一、防治原则管道滑坡工程防治措施的确定,必须在掌握了滑坡或将要发生滑坡的坡体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明确了滑坡的类型及其发展的阶段,正确分析了影响形成滑坡的主要、次要因素及彼此的联系,评价了滑(边)坡的稳定性,结合工程的重要程度、施工条件及其他各种情况等基础上综合加以考虑。
从治理要求上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力求一次根治,不留后患。
管道滑坡灾害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管道线路走向范围内通过详细调查、收集资料及勘察手段判定存在滑坡时,对性质复杂以及存在发展中的大型滑坡应在选线阶段绕避,如绕避困难,应根据滑坡规模大小,设计人工构造物绕越的方案。
(2)对于性质简单处于稳定状态的中、小型滑坡,一般可以进行整治,但应避免大填大挖,并力求整治简单、工程量少、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3)整治滑坡首先是做好排水工程,然后才是针对滑坡滑动的主要因素,结合管道的施工条件及其他要求,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二、防治措施1.清除滑坡体(1)对无向上及两侧发展可能的小型滑坡,可考虑将整个滑坡体挖除;(2)用某些导滑工程,将滑坡的滑动方向改变,使其不危害建设工程。
2.治理地表水(1)在滑坡体周围作截水沟,使地表水不能进入滑坡体范围以内(图5—4)。
(2)在滑坡范围内修筑各种排水沟,使地表水排出于滑坡体范围以外,但应注意沟渠的防渗,防止沟渠渗漏和溢流到沟外。
(3)整平地表,填塞裂缝和夯实松动地面,筑隔渗层,减少地表水下渗并使其尽快汇人排水沟内,排出于滑坡体外。
3.治理地下水1)治理滑体中的地下水(1)加强滑坡范围以外的截水沟,切断其补给来源;(2)针对出露的泉水和湿地等,做排水沟或渗沟,将水引出滑坡体外;(3)滑坡体前缘,常因坡体内的地下水活动而松软、潮湿,引起坡体坍塌滑动,为此可做边坡渗沟疏干,或做小盲沟,兼起支撑和疏干作用;(4)整个坡面植树,加大蒸发量,保证坡面干燥。
2)治理滑带附近的水(1)拦截。
要求所设排水构筑物的走向垂直于地下水的流向。
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深度、部位和土的密实程度而使用不同的排水构筑物,一般浅层地下水可以使用截水渗沟、盲沟(图5—5);深层地下水则用盲洞、平孔等。
图5—4截水沟断面构造图(单位:m) 图5—5支撑盲沟(2)疏干、排除。
一般在滑坡前缘附近作支撑盲沟疏导这部分滑动带的水,而在其他部位作排水构筑物排除滑动面上的地下水,后者通常多为盲洞(也称为泄水隧道)或平孔等措施。
(3)降低地下水位。
若滑动带上的水是由下向上承压补给时,多采用将补给水源排走的盲洞或平孔,及将补给水源向下漏走的垂直排水等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滑动面以下。
(4)长水平钻孔。
土层和基岩均可采用,但当穿过滑动面时,由于滑坡运动,有可能塌孔,遇到坚硬的孤石或软硬悬殊的岩石,容易引起钻孔弯曲而不能达到预定位置。
(5)集水井。
最适于集中汇集基岩面上及其附件的地下水。
在滑坡区内外,地下水最集中的地段附近,设置直径达3.5m以上的竖井,并在井壁上打辐射状的短水平钻孔,使附近的地下水汇集于水井中,利用带有浮动开关的水泵抽出,或从竖井底部,设置长的水平钻孔,使集水自然流出滑坡下方地表。
4.减重和反压工程1)上部减重对推动式滑坡,在上部主滑地段减重,常起到根治滑坡的效果。
对其他性质的滑坡,在主滑地段减重也能起到减小下滑力的作用,减重一般适用于滑坡床为上陡下缓、滑坡后壁及两侧有稳定的岩土体,不致因减重而引起滑坡向上和向两侧发展造成后患的情况。
2)下部反压在滑坡的抗滑段和滑坡体外前缘堆填土石加重,如筑成堤、坝等,能增大抗滑力而稳定滑坡。
但必须注意只能在抗滑段加重反压,不能填于主滑地段。
而且填方时,必须做好地下排水工程,不能因填土堵塞原有地下水出口,造成后患。
3)减重与反压相结合对于某些滑坡可根据设计计算后,确定需减小的下滑力大小,同时在其上部进行部分减重和在下部反压。
减重和反压后,应核算滑面从残存的滑体薄弱部位及反压体底面剪出的可能性。
5.抗滑工程1)抗滑挡土墙一般常用重力式挡土墙,其截面形式如图5—6所示。
抗滑挡土墙的设置位置,一般设置于滑体的前缘;滑坡中部、下部有稳定的岩土锁口者,设置于锁口处;如滑坡为多级滑动,当总推力太大,在坡脚一级支挡工作量太大时,可分级支挡。
图5—6抗滑挡土墙截面形式图2)抗滑桩抗滑桩也称锚固桩,是利用锚固在稳定地层中桩的锚固力,支挡滑坡变形的一种抗滑措施(图5—7)。
抗滑桩适用于滑面深、推力大的大型和巨型滑坡。
具有支撑力大,施工简便,施工中对滑体的扰动小等优点。
抗滑桩的横截面有圆形、方形和矩形三种,在国外因是采用机械化施工,都设计成圆形,如日本常采用直径3~5m的圆形桩;意大利曾采用直径达13m的抗滑桩。
在我国因多是采用人工挖孔,所以大多为矩形桩,方形桩因受力条件不佳,很少采用。
通过工程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抗滑桩虽好,但工程太大,造价太高,不利于普遍推广。
因此,为节约投资,增加桩的稳定性,近年来出现几种新型的抗滑桩,如椅式桩、排架桩和带锚杆或锚索的抗滑桩(图5—8)等。
总之,为了节约工程投资,目前抗滑桩在向多样化发展。
图5—7抗滑桩平面、剖面示意图图5—8几种抗滑桩的截面形式3)锚杆挡墙锚杆挡墙是铁路路基支挡工程中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