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激疑、激思——浅谈语文课的导入设计
浅谈如何利用激趣导入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浅谈如何利用激趣导入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
”由此可见,激趣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运用激趣导入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呢?一、直观形象激趣导入直观导入就是以实物、图片、歌曲、录音、录像、flash等为媒介进行课堂导入,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生动直观的形象。
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海底的视频,让学生看看海底生长有些什么东西,看完后就对学生说:“同学们,海底漂亮吗?生长有什么鱼跟植物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吧,一起到海底去探险。
”利用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能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想作者之所想,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群小蝌蚪,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
老师让学生观察画的是什么,学生齐声说道:“小蝌蚪!”。
老师借机引趣导入:“小蝌蚪一生下来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它多想妈妈呀!我们现在就去帮他们干什么呀?”学生异口同声:“找妈妈!”这样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巧设悬疑激趣导入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疑”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在小学语文导入环节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教学巧设悬念,创设疑问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如:教学《狐假虎威》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会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趣引入的方法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趣引入的方法科目:语文教师:邓业傲单位:庐江县郭河镇福元小学电话: 7961493邮箱:guohefuxiao@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趣引入的方法【摘要】引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绝对不容忽视。
恰当地运用好导入,能融洽课堂气氛,引人入胜。
导入得好,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引入启迪激发情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开场白呢?笔者从教三十多年来,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用激情渲染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用教师激情的语言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如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的导入: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刘洋和高敏学习,学习她们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那同学们要做到“自律”这两个字容易吗?生: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说不难,有的同学,特别是好动的学生可能觉得比较困难。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做的事,可是我们要注意分清对错,如果明知道做得不对还要去做,不能自律就不好了。
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官人,在他的生活中,他就时刻严格自律,从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
可是他的自律精神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秘诀?生:想!师: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一起回到他的时代,看看公仪休是怎样自律的。
语文教学“激趣设疑”导入的六种方法
语 文教 学 “ 激趣 设疑 入 的六种 方 法 寸
... ..
” 口 I
一 '
.
口 博 白县 龙 潭 第一 中 学
傅健凤
李 文 平
充满情趣 、 激发求 知欲的导入 , 以 可 让学 生驾着满鼓 情趣 和好 奇的 帆船 , 既 轻松又快速地驶进求知 的海洋 ,积极地 探讨知识 的奥秘 。 那么 , 如何让语文课 应 堂的导人充满情趣 、 满好 奇呢? 充
一
的 疑 问 ,同 时也 满 足 了学 生 在 课 堂 上 自
悟 , 感 的共 鸣 , 情 由衷 的感 动 ! 时 , 了学生 的主体
地 位。
简洁又富有悬念 的语言 引入新课 :影片 “
中 的 主人 公 幡 然 醒悟 ,想 报 答 抱 养 她 的
感染强烈的歌 曲, 既能 陶冶学生的情操 , 又有助于理解文章 的感情基调 ,找到情 感共鸣 ,从而使他们 的思想情感 得以陶
冶 , 学 才 智 得 以增 长 。 文 四 、 过 具 体 直 观 的 画 面 。 造 求 知 通 营
的 氛 围
未能冲破 感性 的樊篱 ,甚至 还在很大程 度上依赖 感性的认识 ,也就是说 他们喜 欢生 动形 象 、 具体可感 、 情趣盎然 的奇闻 轶事 。 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 , 在导入时教 师可引 用与教学 内容 相关 的故事 趣 闻 , 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 , 兴趣 变浓 。 如在讲 《 出师表》 , 时 针对 文言文难 、
念 :我 们 知 道 ,美 猴 王就 是 后 来 的孙 悟 “ 空 , , 在 哪 里 呢 ? 有 火 眼金 睛 , 能 他 美 他 他 大能小 ; 饮甘露食野果 , 又能懂人语 他 却
事物的认 识能力正在不断增 长 ,但他们
语文新课的导入艺术
语文新课的导入艺术【摘要】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种需要精心、巧妙去构思的艺术,在语文新课导入时,适当运用激趣、欣赏、激疑、故意犯错等方法,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艺术;激趣;欣赏;激疑;故意犯错【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新课的导入呢?一、激趣导入法在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知识自身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感受到认知的愉悦。
鉴于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对新异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探求欲望的特点,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本人在教学《蔚蓝的王国》时,采用了如下的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大海吗?你们想过生活在大海边的快乐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改编的动画片,去感受一下大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不好?(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并让一女生配以“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然而它是很深很深的,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的画外音。
观后,教师:同学们,看了《海的女儿》这个动画片,你对大海有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争先恐后):美丽广阔,浩瀚无边,一片蔚蓝……教师(微微点头):好!那么,你们想进一步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肯定回答),教师接着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它可以给我们每人一张走进大海这个美丽世界的入场券。
板书课题、文体、作者。
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的新课导入,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真正让学生“学中乐,乐中学”。
二、欣赏导入法欣赏导入法,就是在新课导入时,先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引导学生欣赏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诗歌、音乐、名言名句等,从而给学生创设一种积极而又愉悦的问题情境。
激趣、启思、导向——语文课的导语设计及作用
请大家观察实物 , 并把观 察的结果说 出来 。 五个 问题看 似简单 ,语 言也无过 多华丽辞藻 的修
饰, 却紧扣主题 , 层层递进 , 逐步深入 主题 , 让 学 生不 知
家贝多芬的钢琴 曲《 月光 曲》 。在 这部波澜壮 阔的乐 曲
背后有一段感人至深 的故事, 你们 想知道吗 ? 当学生 的
情 绪 体 验 火 花 被 点燃 , 情 与趣 有 机 地 结合 工具 书扫除文字障碍 , 通 读课文 , 初步 了
解 课 文 的 主 要 内 容 , 理 清 文 章 的 叙 述 顺 序 ; 找 出描 写 《 月光 曲》 的 画面 ; 提 出 自己 不 懂 的 问题 。
语 文课 的导 语 设 计及 作 用
口黄承 茹
一
节课的开始就像整 台戏 的序 幕,也像 一首优美
乐章 的序 曲。开始 的情景创 设得好 , 就会 引人入胜 , 燃
起 学 生求 知 的 欲 望 , 收到先声夺人 、 一举成功 的奇效。
一
、
依文而 导, 激情 引趣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只 有 当客 体 信 息 与 主 体 经 验 产
情、 深 刻 的意和 睿 智的理 , 以追求“ 鬼 斧神 工 , 不露 痕
迹” 的效果 。
远 吗? ’ 说到此时 , 笔者稍作停顿 , 用平缓 的语气 说 , “ 诗 朗诵到此 结束, 下面我给大家 唱一首歌 。 ‘ 真情 像梅花
开过 , 冷冷冰雪 不能淹 没 , 就 在最冷 枝头 绽放 , 看 见 春 天走 向你我 。 此 时 同 学们 早 已停 止 了跺 脚 , 陶 醉 在 歌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激趣导入”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激趣导入”作者:陶燕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2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满怀激情主动学习。
因此,在课之伊始,我们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做铺垫。
一是介绍学习内容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好奇有些课文,由于写作或事件发生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
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革命时期带领红军一边打仗,一边搞革命根据地建设,很多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但靠着坚定的信念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凭着落后的武器装备,赶走了侵略者、打败了反动派,建立新中国。
又经过几代人的建设发展,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让我们从课文里去领略一下当年的艰苦环境和革命先辈精神。
这篇文章叫《吃水不忘挖井人》。
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那个年代的好奇,而且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选取合适的辅助手段,引领学生思维教师通过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营造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不自觉的被老师带入学习节奏。
这样方法有很多,我在这介绍几个常用的方法。
1.故事导入法“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认识声母“f”》的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学生兴趣盎然时马上板书“f”,告诉学生像如来这样在天界受膜拜的都称之为“佛”,带学生朗读“f”。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激趣导入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激趣导入作者:杜馨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24期所谓“兴趣”,就是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迁移到语文学习上就是学生个体对语文学习的兴致,喜爱,以及积极投入的程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推出,创新教育理念的普及,我们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师的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观念投入到教学中去。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那么,如何积极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下面是我上班以来对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点肤浅的看法: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汉字的兴趣小学语文是专家名人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既有同学少年,又有风流人物,既有高山峡谷,又有小桥流水,既有祖国山川,又有大江东去等。
就拿我们一年级的课文来说,第一单元以“我上学了”为主题,设置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三个部分。
这一部分虽然只是简单地几个字,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我们通过展示天安门城楼,五星红旗等中国的标志,唤起我是中国人的这种意识。
接着,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视频等激起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孩子浓浓的爱国情!继而由他内心里唤起:我是中国人!让他们自豪的喊出:“我是中国人!”二、解析课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题,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吸引读者关注。
一篇好文章的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随之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2、文章主旨的归纳。
文章的题目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这样让别人一目了然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文章的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文章中最能体现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道理的东西作为文章的题目,多年的教学,让我体会到一孔之儒,不足为师。
语文课激趣法浅谈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影响的过程,以“教”促“学”,以“学”来促“教”。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民主意识,注意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创造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从而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和能力都得以提升。
为了在语文课堂上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师生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如,在教学环节“学”这一环节中,我先给学生设置一些针对文本知识的问题,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师生互动解决。然后让学生继续进行文本探索,再向老师和其他学生提问题,这样能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自尊,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运用多媒体,以声传情,以形达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
四、教师以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母语,特别是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语言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目标要求,创设适合本节内容的语言情境,使语文教学具有趣味性、幽默感,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带有强烈的语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非常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学生强化训练式的鼓励、赞扬,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能受益。
导入语的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本节课所讲内容设置恰当的导入语。就拿两种导入法为例来谈一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歌曲导入法,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活力,喜欢唱歌,也喜欢听歌,所以课前放一段能引出本课的歌曲,从而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我在讲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先放一曲电视剧《父爱如山》上的主题曲,不仅吸引学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播放了《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再如:设疑导入法,学生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望,你可以设置能让学生深入文本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轻松完成本节课任务。在讲《沙漠里原奇怪现象》时,可设置疑问:沙漠与平原不同,在那里会产生许多大家没见过的奇怪现象,究竟有哪些奇怪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奇怪现象,大家想了解吗?自然地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疑激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疑激趣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许多学生常常抱有厌倦的态度,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
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他们想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并希望他们能够对语文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设疑激趣,思考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1.我们需要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和应用。
然而,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这些能力往往是分散开来教授的,而缺少整体性和操作性。
例如,学校通常先教授语法,然后是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最后才是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
这种顺序没有错,但缺乏全面性。
我们可以设疑,改变这种传统模式,通过将不同技能整合到一起来教学,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有趣和实用。
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从而巩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2.我们要关注学习语文的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设疑,引入一些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例如,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表达、演绎故事。
在学习诗歌时,可以组织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让学生通过表演和写作来体验诗歌的魅力。
这些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这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书籍。
因此,我们可以设疑,为学生开设多样化的阅读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
对于喜欢科学的学生,可以推荐科普读物;对于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推荐名著;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可以推荐文化艺术类的书籍。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通过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增加对阅读的兴趣。
4.我们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略议语文教学“激趣”手段
略议语文教学“激趣”手段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
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一、目的激趣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
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要启发学生懂得:人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悬念激趣在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
用“且听不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
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抓住了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这“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
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导入要注意激趣和激疑
导入要注意激趣和激疑吕凤伟课堂导入,方法很多,作用复杂,其中激趣入情境和激疑求愤悱特别重要。
先说激趣入情境。
这个原则更多适用于语文阅读第一课时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
如果导入中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入了境,那接下来的课堂气氛就可想而知了。
比如,于永正老师执教《新型玻璃》的导入:师: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
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
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
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型——玻——璃。
听了于老师这番话,自然对新型玻璃有兴趣,边写边想:“‘新型玻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玻璃?”自然入境。
导入应该激趣入境,却常常被忽视。
再说激疑求愤悱。
这个原则更多适用于语文阅读第二课时的导入。
下面是于永正老师执教《新型玻璃》第二课时导入语: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全班同学默读课文。
师巡视。
)师:请停一下。
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用笔划。
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
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学生带着“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疑问读书,兴趣自然就浓。
当前重视第一课时的导入,忽视第二课时的导入。
有的干脆说声“接着上堂学”,就算导入了。
其实,第二课时的导入,除了进一步“激趣”,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探究。
而要深入探究,前提是生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
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
”而疑需要激,能激到愤悱的程度是再好不过的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告诉我们不“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不能)”不启发,要在学生“想”到“愤悱”之时再给予启发。
这就需要教师设疑或学生质疑。
语文教学“激趣设疑”导人的六种方法
语文教学“激趣设疑”导人的六种方法充满情趣、激发求知欲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驾着满鼓情趣和好奇的帆船,既轻松又快速地驶进求知的海洋,积极地探讨知识的奥秘。
那么,应如何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充满情趣、充满好奇呢?一、运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增添学习的兴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虽然对抽象事物的认识能力正在不断增长,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还未成熟,认识能力还未能冲破感性的樊篱,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感性的认识,也就是说他们喜欢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情趣盎然的奇闻轶事。
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在导入时教师可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如在讲《出师表》时,针对文言文难、课文篇幅长、人物关系复杂、事件头绪纷繁的特点,可先给学生先讲一个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点出:文学形象中的诸葛亮是如此聪明绝顶,那作为蜀国奇将的诸葛亮又是怎样鞠躬尽瘁的?请看课文《出师表》。
这样,便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运用新奇有趣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设置疑问,给学生抛出一个新奇有趣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再让学生带着疑问,认真研读文本,深入思考,充分讨论,可使学生既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又解答了上课之初的疑问,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上《强项令》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谚语,这谚语,把新官到任时的得意与威风,描绘得多生动形象!可在汉朝有一位名叫董宣的新官,却带了一副给自己装尸的棺材来上任了,这是为什么?要知道答案,请看课文《强项令》吧!再如,讲《美猴王》前,可抛出这样的悬念:“我们知道,美猴王就是后来的孙悟空,他,美在哪里呢?他有火眼金睛,他能大能小;他饮甘露食野果,却又能懂人语说人话。
激趣导学,疑探结合
激趣导学,疑探结合激趣导学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上引入有趣的元素和互动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疑探结合则是通过提出问题和让学生自主探索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激趣导学和疑探结合运用于中文教学中。
在中文教学中,激趣导学可以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来实现。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如游戏、角色扮演、影视剪辑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诗词时,可以运用游戏形式来教授古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通过朗诵和猜诗的方式来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在教授语法时,可以通过一些有趣而情景化的例子来解释语法规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法知识。
疑探结合则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在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教授阅读理解时,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或让学生看一段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寻找答案的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激趣导学和疑探结合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设计有趣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在教授写作时,可以给学生一个有趣的主题,并要求他们自己构思一个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结构等,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除了设计有趣的学习任务,教师还需要通过互动和反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互动,提问学生的看法和观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入情设疑激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
【 关
键
词】 导入 ; 教 学; 小学; 语 文
惊奇始 。 ” 好 奇 心 是 小 学 生 最 显 著 的心 理 品质 之 一 , 出 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 , 巧 设 疑 问是 语 文
著名特级教 师于漪说 过 : “ 课 的 第 一 锤 要 敲 在 学 生 的心 灵 上 , 激发起 他们思维 的火花 , 或 像 磁 石 一 样
自然学 好 了这 一 课 。
小女孩 》 时, 我是这样导人 的 : 同学们 , 你 们 的大 年 夜 是怎样过的? ( 学 生 非 常 兴奋 的 畅所 欲 言 ) 在 著 名 童 话 作 家安 徒 生 的 笔 下 , 有 一 位 美 丽 的小 女 孩 . 却 有 家 难 归, 在寒 冷 的街 头 卖 火 柴 。 小 女 孩 有 着 怎 样 的命 运 , 在
这 个 大 年 夜 发 生 了 怎样 的故 事 . 这 节 课 就 让 我 们 走 进 那 个 风 雪 交 加 的 大 年夜 。
三、 创 设情 境导入
著 名心理学 家皮亚杰说过 : “ 只有 要 求 儿 童 作 用 于 环境 , 其 认 识 才 能顺 利 进行 。 只 有 当 儿 童 对 环 境 中
师 的 辛 勤设 计 , 也 需 要 学 生 的 积 极 配 合 。 良好 的语 文 课 堂 气 氛 不仅 有助 于提 高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兴 趣 . 加 强 教 学 效 果 ,且 有 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参 与 意 识 和 探 索 精
神, 促 进 教 学 改 革 向 素 质教 育 的方 面 全 面 发 展 。日 【 参 考 文献 】
把 学 生 牢 牢 地 吸 引住 。” 开篇引题 , 诱 发 好 学 之乐 。常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前导入激趣案例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前导入激趣案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语云:“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前导入,把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引入课堂学习中来,而精彩的导入,能够使这个过程缩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采用如下方法:一、故事导入。
一则精彩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很快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进入故事,从而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我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
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
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
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
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
二、设疑导入。
抓住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会很快的进入课堂学习。
如我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时,设计了提问: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她的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也不会识字作文,《山海经》是一部内容深奥的著作,作者却把她们联系到一起,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人呢?学生带着这些的问题,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加强。
同时我在教学中还常常让学生质疑,如在教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就课题提问:鲁提辖为什么打镇关西?鲁提辖怎样打镇关西?打得怎么样?自己提问,更能增强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三、动画导入。
MTV集视频展示、动画放映、音乐播放于一体,让学生多感官接受信息,现代科技的强大吸引力使学生兴趣大增。
例如在上《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播放了贝多芬的名曲《命运交响曲》;讲解《安塞腰鼓》一文前,我利用多媒体优势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方法浅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方法浅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因此,语文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1 导入激趣法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
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
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
我们可由名言警句、古诗词导入,比如上《隆中对》时,笔者先出示一首小诗:“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由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引入课文所记叙的那令人赞叹不已的“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的画面。
有的也可由故事导入,如学习《生命生命》时,笔者轻微播放音乐《命运》,并动情地讲述了少女默然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故事,又介绍了课文作者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毫不放弃生命的事迹。
“未成曲调先有情”,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总之,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材”设计。
2 活动激趣法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导入”(陶秀菊)
金沙县教研成果申报评审表注:申报教研成果时,请在“学段”和“类别”的对应选择打“√”。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导入”金沙县石场乡岩上学校陶秀菊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讲究文学性与语言美,如何在一堂课的教学开始之初,运用合理的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率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关键词:课堂导入、激趣导入、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因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当中,我特别注重课堂的导入,往往以比较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开发学生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
为学生在和谐、愉悦、活泼、热烈的情境中,进入新课,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一个死板、落入俗套的课堂导入则好比一道难吃的“饭前开胃菜”,不但不能增加食欲,反而败了胃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大减。
每堂新课的开始都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愉快接受学习。
因此,本人觉得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设计得非常科学。
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角色,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而且充分体现了课标所提倡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一理念。
本人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激趣导入的,现总结如下:一、谈话激趣导入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课,本人这样激趣:“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名胜?”“你去过哪些风景区呢?能给大家说说吗?”这时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要说。
等学生说的差不多时,老师赶紧导入新课:“大家说的地方真美呀!老师真想去那儿看看。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导入“激趣”艺术
浅议中学语文教学导入“激趣”艺术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朱熹则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可见只有激趣才能渐入乐学境界。
课堂导入新课,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
因此,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巧妙地激趣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课堂伊始就让学生兴趣盎然,在愉悦的心情中走进求知之门。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激趣导入,增强情趣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呢?笔者在此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联语佳句激趣我在讲《范进中举》这一课时,上课前先板书如下一副对联:“昔日饥荒,柴米无依靠,来到十字街头,借不得赊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谁肯雪中送炭;今科侥幸,衣禄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无论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上课伊始,教师问这幅对联主要写下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
一学生说:写的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一悲一喜的命运。
老师接着说:“说的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进中举》,看看吴敬梓是怎样通过笔下的‘幸运儿’----范进在未中举之前和中举之后人们对他迥然不同的态度,以及前后在生活的不同变化揭露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罪恶的。
”这样的导入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线索指航导向,有目的的提供或暗示思考的路线。
二、故事渲染激趣如钱梦龙老师讲《词义》时,先讲了一个故事:大阿訇经常去找阿凡提理发,但从不付钱。
一天,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刮脸时问:“眉毛要不要?”“当然要。
”阿凡提哗哗两刀把眉毛剃了说:“给你。
”大阿訇气的说不出话来。
阿凡提又问:“你胡子要不要?”大阿訇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忙说:“不要!不要!”哗哗又是两刀。
大阿訇用镜子一照,见自己像个剥了壳的鸡蛋似的,就暴跳如雷地责问阿凡提。
阿凡提却从容的说:“我是遵从你的吩咐做的啊。
”同学问。
阿凡提究竟玩了什么花样,让那个大阿訇上当的呢?原来,阿凡提在“要”这个词上玩了花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妙——词义。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激趣
学生登上知识宫殿 的台阶 , 是开启学生兴趣 闸门的金钥匙 , 因而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 “
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实践也证 明了这一点 。导语精 彩 , 得法 , 片刻之间就能营造 一种浓郁 的学习氛 围, 生上课 的 学
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这就为讲授新
导 语设计 应 遵循 的原则
( ) 一 围绕语 文教 学的 目的
语 文导语 的设计一定要根 据既定 的教学 目标来精心设 计, 不可为了使学生产 生兴 趣而离 题万 里。教学 目的是 上
考 科 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每上一堂课, 始至终都要紧紧围 自 导入 的语言艺术 , 虑语 言艺术 的前提是语 言的准确性 、 学性和思想性 , 同时语 言应该 富有感 染力 , 风趣 幽默 , 或 或 绕教学目的来展开。所以, 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 目的。导入 只是一个开头 , 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来 看 , 的作 它 平实 、 生动 , 或准确严谨 ……
五注重导入的启发性趣味性和语言的艺术性要想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需要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考虑语言艺术的前提是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语言应该富有感染力或风趣幽默或平实生动或准确严谨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8 20 O6年 7月
语 文 课 堂教 学 的导 入 与 激 趣
许咏华
( 益阳市资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 湖南 益阳 430) ] ]) o
摘
要: 导入是 导学 生登上知识 宫殿 的台阶, l 是课堂教 学 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 环节。 因此设 计好 的导入语是 非常重要
的。好 的导入 , 出神入化 , 婀娜多姿 , 富有 艺术魅力 , 拓宽学生 思路 、 对 陶治学生 审美感 受, 激发学 生兴趣 , 提高课 堂教学效 果, 具有 重要作用 。 关键词 : 语文 ; 教学; 导入 ; 激趣 中图分 类号 : 34 H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4220 )4 11 3 10 4 8 (06 0 —04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如教材中的有 些课 文是极 富 有情感 的 , 尤其 是 文质兼 美的抒 情散 文 , 文本 的 内涵对初 一学生 来说 很 难 把握 的。那 么如何拔 动 学生 的心 弦 , 学生 找到 情 让 感共鸣 。找准切入点是很关 键的 。如学 习朱 自清 的散
小橘灯是谁制作的?为何要制作 小橘灯 ?学生 带着好
奇 和 种 种 疑 问 会 很 快 的 沉 入 文 本 。再 如 学 习 “ 舟 核
文 “ ” 导入时播放了斯特劳斯 的“ 春 , 春之声 圆舞 曲” 让 ,
学生在美妙的音 乐 中感 受朱 自清笔 下的春 天之美 景。 又如学 习李 汉荣 的“ 山中访友 ” 则 用 了配乐朗诵作 为 , 导人的设计 , 使学 生在 聆 听的过 程 中也 将 自己的心 沉
读课文。也为最后理解 文章的 中心—— 民间艺人技 艺
高超做 了巧妙 的铺垫 。针对学生爱 听奇 闻轶事 的 心 理 课文编排 内容进 行 口语 交 际教学 , 二是 有计 划 的划 出 “ ” 说 的时间 , 定出“ 的任务 , 出“ ” 说” 给 说 的环境 , 订出
“ ” 说 的标 准 。
格 魅 力 和 人 生追 求 。
导入 , 方法与手 段也 是层 出不穷 。其 实导入 设计 是课 堂教学 的有效 环节之 一 , 为引导 学生 沉入 文本创 设 良 好 的氛 围, 从而为落实教学 目标做铺垫 。那 么 , 怎样的 导入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解读和钻研文本 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激 趣 导 入
介绍 自己, 口头描述人和事 ; 结合课 文 中诗 歌、 ③ 散文 、
戏剧 、 小说 的不 同语 言 特点 , 开展 故 事会 、 朗诵 、 诗 演
剧 、 讲 等 活 动 , 学 生 在 一 种 浓 厚 的 语 言 氛 围 中 紧 张 演 让
活泼 , 快乐有趣 地训练 口头表 达技 能技 巧。④ 课 堂教
多样 ; ②进 行课堂 内叙述 、 明等 实践 。可介绍 课 文 、 说
荡的, 腰鼓是激 昂的。每一位 看过腰鼓 表演 的人 , 无不
为之深深地震撼 。当学生 看着画面 , 听着老师深情 的导 言, 从学生的眼神 中你感受到 他们 的情 感被激发 了, 学
生 再 沉人 文 本 去 体会 , 去感 悟 中 华 民 族 那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⑤提醒学生看电视 节 目时 , 注意领略 主持人优雅 、 要 自 然 、 方的仪 态与精 练 、 趣 、 体 的语言 并模 仿其 灵 大 风 得
民间舞蹈艺术伟大的神韵 , 也就显得水到渠成 了。 导人是为学生 更好 的学 习文本 服务 的 , 让学 生有 效的学习和钻研 文本 , 发兴趣 的导 人是 有效 的教学 激
手 段 之 一 。 因 此 , 师 在 设 计 导 人 追 求 新 奇 性 与 艺 术 教
学要创造机会 给学生 , 让学 生 问 问、 读 、 议 、 辩 ; 读 议 辩
・
3 O・
科 学教 育 S i c d ct n c n eE u a o e i
2 1 年第 1 第1 卷) 00 期( 6
激 趣 、激 疑 、激 思
浅谈 语 文课 的 导入 设 计
郁 萍 ( 市梅陇中 2 3 ) 上海 学 0 3 03
语 文 课 的 导入 设 计 早 已成 了 教 学 中 一 个 必 不 可少 的 环 节 。 很多 导 人 重 形 式 , 表 象 , 热 闹 , 导 入 而 重 重 为
记 ” 拿 了一个桃核展现给学生看 。并 告诉 学生这 个一 ,
寸 大 小 的 桃 核 上 共 雕 刻 了三 十 多 种 物 品 , 生 大 为 惊 学
讶, 学生在这好奇心的驱使下 , 下意识 的急 切的想 去阅
人里面 , 仿佛也在 与作 者一 起访 问 了山 中的许 多老 朋 友 , 而为后面深 入探 讨文 本做 了有效 的铺 垫。在学 进
习“ 安塞腰鼓 ” 一文时 , 一面展示腰鼓表演场景 , 同时我 配 了这样一段解 说词 : 说起 中华 民族 的悠 久历史 , 人们 自然想 到我们 的母亲河——黄河 , 说起 黄河 , 自然 会联 想起那茫茫一片 的黄土 地。黄土地 它承载 了太多 的痛
苦 , 多 的 希望 。积 聚 了 太多 的 力 量 , 抚 平 了太 多 的 太 也 沧 伤 。具 有 两 千 多年 历 史 , 被誉 为 “ 下 第 一鼓 ” 安 塞 天 的
口语交际训 练可采 用以下 几种 方式进 行 : 开展 ① 课前 3分钟说话活动 。按学号顺序 , 每课一人 , 轮流进
腰鼓 , 就是诞生在这片神奇 的土地上 的一种大型民间舞 蹈艺术 。黄土地是 宽厚的 , 鼓是豪迈 的 ; 土地使坦 腰 黄
行, 登台作即席讲话 。要做到 内容 自由广 泛 , 式灵活 形
教育家孑 子说 过 : 知 之者 不如好 之者 , 之者不 L “ 好
如乐之者 。 可见 , 趣是学 生学 习的主动 力。一篇课 ” 兴 文有 效 的导 人 设 计 一旦 激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生 就 会 主 学
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 知识 的奥秘 。如上 “ 小橘灯 ” 一课 时, 在课 堂上 向学生展示老师制作 的一盏 “ 小橘 灯” 学 , 生看 了小橘灯后 , 他们 自然很有兴趣 阅读课文 , 章究 文 竟围绕这盏“ 小橘灯” 发生了一件怎样 的事情 。文 中的
特点 , 在导人时引用与教学 内容 相关的故事趣 闻 , 而 从 使学生思路开拓 , 兴趣变 浓。学 习“ 清塘荷韵” 一文时 , 由于文本 比较长 , 部分 内容 比较深奥 , 相对初 一学生要 整体理解文本在认 知 上有 一定 的难度 , 是我现讲 述 于 了季老先生 晚年生活 的趣 事 , 为教学 的导人 , 作 让学生 在绘声绘 色的故事 之 中增添 浓厚 的兴趣 , 近距 离 了解 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 的季羡林 。这样 学生 就会集 中注 意力 , 积极 主动地走近季 老先生 , 会认真 品读季老先 生 笔下的文字 , 他 的文字 中学 生会 慢慢感 受先 生的人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