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辨析

合集下载

探讨中国和平崛起的浅析

探讨中国和平崛起的浅析

浅析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最早见于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演讲,首次提出这一论题,便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在温家宝总理在哈弗大学《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的含义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努力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从改革开放以来,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等,着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似乎标志着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事实。

但是,围绕中国崛起的问题,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即“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打破现有的世界格局,例如必然对美国的霸权形成挑战,从而打破现有的秩序。

及主要依据是,近代国际社会各大国崛起都是如此。

而后者认为,中国的迅速发展只是一个恢复性发展,而且主要靠增加投入而不是靠效率,因此中国的发展不可能持久。

特别是中国的迅速发展必然激发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将导致中国迅速崩溃。

我自己的观点,就是中国完全可能和平崛起。

下面我将从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理论基础、困难和障碍、“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进行浅析,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和可能的。

因为中国的崛起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崛起同时还基于坚实的国内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明显争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为实现和平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新世纪初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怎样和平看待“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

在新世纪初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怎样和平看待“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

在新世纪初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怎样和平看待“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取得的成功举世瞩目,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威胁论”在世界一些角落几度翻滚,之后又冒出“中国崩溃论”。

这些论调之目的在于丑化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崛起。

直到中国领导人响亮地提出“和平崛起”理论,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同。

温家宝访美提出“和平崛起”的承诺,与他行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相关。

那次“学习”的主题定为“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这“主要国家”,包括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前苏联和美国。

这次集体学习,实际上是中国新领导层的一次集体探索,要在小国为何成霸主、帝国为何会消亡、强国为何不能永续等一系列问题上,摸出兴盛与衰落的规律,探求中国的发展之路。

而“和平崛起”的口号,正是近年来以来经过学界的一番探索,中国新领导层经过一番梳理之后,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一形式表现的成果,再经由温家宝的访美正式提出,既作为“自己“治国理政”的新定位,又作为对外界的一个重要承诺。

和平崛起的传统基因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显赫一世、威震四海的大国,都是依靠武力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奴役起家的。

从古代的亚述、马其顿、波斯、罗马,到近代的奥斯曼、大不列颠、德意志、日本,无一不是用剑与火开辟了通向帝国的道路。

国家靠战争崛起,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并埋下各民族与各国家之间关系动荡的祸根。

结果,表面强大和繁荣的帝国往往不久便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应验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速焉”的古话。

二战的结束,宣告了“战争崛起论”的历史性终结。

战后,日本、德国和其他欧洲大国都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从反面证明,“和平崛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和平崛起”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传统基因,儒家思想历来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历来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厌恶侵略战争。

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

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

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辨析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辨析摘要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中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得到快速地提升,这也是国人值得骄傲的地方。

但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候,世界上却出现一种敌视中国的论调,说中国的发展将会是对世界资源的掠夺以及环境的破坏,更有甚者说中国的发展将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

但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并不是西方的国家观念中的通过战争以及其他野蛮的方式。

并且中国的快速发展威胁到一些大国的国际地位,这也是“中国威胁论”盛行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中国的发展是用和平的方式进行的,“中国威胁论”是不科学不正确的,是片面的言论。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中国威胁论”辨析上世纪90年代,“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喧尘上,甚至本世纪都没有偃旗息鼓。

作为非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主导国际体系几个世纪的西方国家的来说,其影响可想而知。

因此,“中国威胁论”的高调提出与盛行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因此,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解读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态度,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认识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也将会清楚地推断出这两种观点孰对孰错。

一、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发展中国的发展是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这里是说,中国的崛起之路的途径首先是立足自身,其次才是对外,前者是主要的,是基点。

因此,中国的发展是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的,也就是说中国是和平崛起的。

中国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记载:“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虽然历经曲折,中国人民却孜孜以求、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汲取本国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威胁论与和平崛起

中国威胁论与和平崛起

中 国 的 应 有 的


认清其原因 分清利弊
从容应对
中国的应有的


认清其原因
利益冲突是当今“中国威胁论”的深层原因
在国际关系中,威胁总是客观存在的。在相互怀 有敌意的国家之间,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 图,就会对另一方产生威胁。 为此,害怕中国的发展强大将挑战其既有的国际 地位,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真正担 忧。在一些周边国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崛起,是 对领土资源现状的可能改变及本国政治、经济利 益的可能冲击。
表一
表二 二是中国人均排放水平低。国际能 源机构统计,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中国是3.65吨,仅为世 界平均水平的87%。1950年到 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二氧 化碳排放量只位居世界第92位。
表三 三是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 弹性系数小。
一是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少
中国威胁论的发展阶段
Part2


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 (1)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健实施产生威胁。 • (2)对我国军事的顺利发展。 • (3)对国家主权的完整及祖国统一的影响。 • (4)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 (5)对我国政治文明及文化的影响
加拿大人看中国
中国威胁论蔓延加பைடு நூலகம்大 仅有9%对华友好
中国威胁论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威胁论与和平崛起
目录
• 一 什么是中国威胁论及发展阶段
1. 出现的背景
2. 中国威胁论的内容
3. 中国威胁论的发展阶段
• 二 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1. 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2. 中国威胁论是一把双刃剑
• 三 理性应对“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

浅谈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是指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方面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这种观点由于种种理由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支持。

然而,我认为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看法。

首先,中国威胁论忽略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利用自身的优势,例如庞大的人口和资源,以及廉价劳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威胁了其他国家。

相反,中国的成功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威胁论基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夸大。

虽然中国在近年来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其他大国相比,它的军事实力仍然较为有限。

中国一直强调自己的国防政策是以防御为主,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

事实上,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发展和互利合作,并提倡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发动过侵略性战争,这一点也应该被充分尊重和认可。

第三,中国威胁论忽略了国际合作对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地区合作机制,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亚洲区域合作等。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亚欧非洲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这一倡议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旨在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中国不仅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行动者,也是一个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安全做出贡献的国家。

最后,中国威胁论容易被政治和经济因素所驱动。

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崛起可能对自身的利益产生影响。

这种担心往往是出于竞争的角度而产生的,而不是真正基于中国的威胁。

作为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建立信任和加强合作来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总之,中国威胁论是一种不切实际和片面的观点。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发展对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误解,通过正确认识和了解来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合作,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目标。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大国发展战略》观后感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大国发展战略》观后感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大国发展战略》观后感二零一二年四月摘要自九十年代初,西方世界通过主导“中国威胁论”来试图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从体系层次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生态威胁论”和单元层次的“中国意识形态威胁论”和“中国文明威胁论”,提出“中国国力增长对国际秩序的‘威胁’”。

而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努力展现一个“和平的,合作的和负责任的大国”(peaceful,cooperative and responsible great power)形象,来实现“和平崛起”看过李稻葵教授的《大国发展战略》,我想对“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讲讲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威胁论和平崛起儒家文化层次分析正文一、中国选择“和平崛起”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浸润到汉民族的血脉之中,儒家文化中丰富的和平思想自古延续形成了中国和平文化的优良传统。

(一)“和而不同”——国家间相处的和谐理念中国儒家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简而言之是指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相近或相似。

“和”、“同”两个概念,都是讲同一性的,但内涵却有很大不同。

“同”是指否认矛盾,不承认差异的同一性,而“和”则是承认有矛盾,有差异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而“和”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引自论文大全网】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使得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

在这次会议中,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于处理国际间关系与外交事务的重要作用,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姿态:和平崛起。

“崛起”是目标,“和平”是前提。

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

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

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2011级法律硕士前卫校区法学院樊玉双 2011224018一、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由来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由来, 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对这一背景的理论研究, 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一是阶段说。

有些学者认为, 中国和平崛起观点的由来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专家提概念。

2003 年11 月3 日, 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 第二阶段是总理谈要义。

2003 年12 月10 日, 温家宝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 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 明确地把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称作“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第三是高层定战略。

2003 年12 月26 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上, 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4 年3 月14日, 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 重申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 标志着“中国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

二是继承说。

有些专家认为, 和平崛起理论体现“和为贵”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形成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形成了崇尚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的历史传统。

这一历史传统流淌于中华民族血液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 我国政府就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外交政策, 中国成为反对霸权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不仅通过面向世界开放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而且一直采取积极行致力于睦邻友好和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

1989 年以后, 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策略, 使中国有效地获得了国际质量空间。

三是服务说。

有些学者指出,“和平崛起”的战略新思维, 是基于十六大报告对于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 服务于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着眼于抓住今后20 年左右的战略机遇期, 形成一条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独立自主、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之路。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之我见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之我见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之我见新闻与传播学院姓名:赵莹学号:2011300710101摘要:随着中国的崛起与不断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这样一个焦点。

尽管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迅速发展,但这并不意味这有什么企图,中国为了自身的安全而发展,为了世界和平而发展,而非什么称霸活动。

中国的崛起与发展从各方面来说都是有利的,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与世界和平。

而且,中国以大国“君子”心态,“和而不同”的态度求发展,绝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并能保证:我们永远不称霸。

关键字:中国的崛起,维和行动,中国威胁论,霸权主义,“和”思想正文在当今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背景下,发展成为社会主流。

中国在经历了百年屈辱史的磨砺后,作为新起之秀以一股强大的力量不断崛起。

从全局来看,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回顾历史,自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第三世界国家兴起,世界进入一超多强局面,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享有独特优势地位。

伴着欧盟,日本的崛起,中国作为新兴力量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在快速发展着,这自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美苏冷战的格局后自然有种惊弓之鸟的心态,“中国威胁论”也自此俨然而生。

然而,作为中国国民的角度想问一句,中国的崛起究竟威胁了谁?中国始终是秉承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来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朝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发展,却并无要与谁争雄称霸之意。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文明大国,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自古就有“和”的思想,伟大儒学先师孔子在《论语》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1这种思想穿插在为政治国的方方面面。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世界大国,对于世界的治理、国际体系的维护肯定有自己的独特哲学。

尽管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受尽了信奉强权政治的西方列强的凌辱,深切体悟到“落后是要挨打的”历史现实,但这并不证明我们强大了就要去打别人,去欺负别人。

结合威胁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看法

结合威胁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看法

2021/4/11
15
问题解答?
2021/4/11
必然要求。
5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 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我们党着眼于当前国内 外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 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1,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按照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 体布局,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 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妥善解决分歧。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继续 增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 相互帮助和支持,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 发展的原则,拓宽领域,提高合作效果。
2021/4/11
7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致力于建设一 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尊重各 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保障 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鼓励和支持以 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 冲突,实现各国和谐共处;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 经济合作,建立开放、公平、规范的多边贸易 体制,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维护世界多样性 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使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 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实现不同文 明和谐进步。
❖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要表现在我 国的外交政策上我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 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我国外交政 策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外交五项基本原则, 这些外交政策决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走和平 发展道路

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

问题:在新世纪初中国为什么提出和平崛起发展战略?怎样和平看待“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答:“和平崛起”这个词语一度在中国媒体上暴热之后,突然冷却下来并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争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崛起”这个词,一些人质疑:中国自己大讲“崛起”有悖韬光养晦精神,容易为“中国威胁论”提供炮弹;二是“和平”这个词,另一些人认为:讲“和平崛起”似乎是束缚了中国自己的手脚,等于自动放弃了选择其他崛起道路的权力和机会。

选择“和平崛起”,一方面是中国的自愿,另一方面也是别无选择。

说是自愿,一方面是出于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文化与理念;另一方面是出于中国自己的战略需要。

“和平崛起”可以在中国文化中找到传统基因,儒家思想历来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人历来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厌恶侵略战争。

中华民族向来都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中国在强盛时期没有向海外扩张,郑和下西洋未占别国一寸土地;万里长城是阻挡外敌侵扰中国内地的工具,而不是向外进攻、扩张的武器;这些是中国人比较爱好和平的一个佐证。

与许多民族相比,中国人更少冒险精神,从积极的角度说是更珍惜生命,珍爱生活,因此也更向往和平。

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尝战祸之苦,深知和平之宝贵”。

选择“和平崛起”道路就是尊重中国人民的这种意愿。

20世纪80年代来,邓小平先生根据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未来趋势,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

到21世纪之初,“有所作为”将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着眼点。

“韬光养晦”是积聚力量的过程,“有所作为”是发挥力量的过程。

“中国崛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战略问题。

经济全球化中国崛起的主要历史条件,其主要特点是中国通过内部制度建设和市场潜力发挥,确立其在世界市场体系中的基础和定位。

中国是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崛起的机遇,目前我们与世界体系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经济与全球市场体系的结合问题。

中国作为大国的稳定性、增长潜力、开放度和抗波动能力都是其他转型经济和发展中经济所不具备的。

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反驳论据
■军事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好 和平的国家,中国实行的是“防御 性”国防政策。中国从未参加且反 对参加军备竞赛和军事同盟。在本 土以外,中国未建立任何军事基地, 除执行维和任务外,中国未向任何 国家派驻过一兵一卒。中国的军事 预算是有限的、低水平的。中国现 在不称霸,将来也永远不会称霸。
反驳论据
数据表示
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情况
数据表示
2003-2011年全国经济总量变化情况
数据表示
2003-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5432美元
1135美元
中国在崛起, 中国正向着世 界大国迈进!
反驳论据
■经济上: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象有些人 估计的那样强大,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很难说会对他国 构成威胁,其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向 世界提供巨大的市场。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 中国不发展经济,反倒会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带来威胁。试想,13亿贫穷的中国人将会对世 界造成怎样的冲击。
■文化和意识形态上:中国一 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国家不分大小,一 律平等,坚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口中国威 胁,为自己扩军备战,出售军火 谋取巨额利润。应该看到,真正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威胁的, 不是发展着的爱好和平的中国, 恰恰是那些“中国威胁论”的鼓 吹者。
时事背景
最近美国方面屡屡以 “国家安全”为由阻挠华 为、中兴、三一等一些中 资企业在美进行投资和贸 易,他们认为不论是华为、 中兴还是三一,这些企业 表现出来的竞争力已经对 美国企业产生了某种威胁, 美国政府要借此达到限制 中国国家竞争力的目的。
其实,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部分国家 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媒体、学者、政要或政府借 口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实力的显著增强,猜测中 国将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 方面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从而宣扬中国将对其 他国家或地区的安全、现存国际秩序等构成威 胁的一种舆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摘要: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给现有的世界格局带来很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也日渐猖獗,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国际外交又将如何应对呢?本文从解析“中国威胁论”的内容入手,以相关数据来进行驳斥;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和办法,以清醒的认识、冷静的头脑来积极应对。

关键词:中国威胁;和平发展;和谐世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期间,我国完成了和平交接,完成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变;从对外闭关自守到全方位开放,加入WTO 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伟大进程之中;从国家的贫穷落后到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的转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同于其他大国崛起模式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和平崛起之路。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而这一切也令西方国家感到震惊。

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势将改变现有的国际格局,或者由此而带来中国对历史侵略的各种报复行动;同时,中国的共产模式,是与他们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完全相反的,而日益显现的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令他们感到不安。

而这一切错误的思维模式和利益产生的效应正是为什么“中国威胁论”死灰复燃,日益猖獗的根源。

1 “中国威胁论”背景及内容解析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指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将对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秩序提出挑战,从而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的观点、理论和思潮。

“中国威胁论”有久远的历史,拿破仑曾说过“那里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又形成一定的市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思维,精心炮制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形象、国际发展环境造成了复杂的影响。

中国崛起及中国威胁论的看法

中国崛起及中国威胁论的看法
关于中国崛起中国威胁论的认识
背景:为什么要把“九五”最后一年的,划在这个经济周期里,因为,2000年是一个小转折,经过了97开始亚洲金融危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局面。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国家相应地调整了国内原油基准价和成品油价格,带动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加工产品价格回升,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反弹势头。
《如何看待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导读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经常说的一个观点是: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对于此,学生时常不解,还经常同老师辩论。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这篇文章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具有优势的四个条件:
一是资本主义先发优势。资本主义率先通过机器大工业使资本主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经济跨越,并且,通过殖民掠夺,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原始积累过程,这促成了资本主义的先发优势。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的根本体现,就在于它比资本主义更合理、更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最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新中国成立51年来,尽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折,但从总体上,我们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中国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历史的奇迹。由于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的道路,通过科技、教育和经济相互作用,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世界银行1997年9月公开发表的《2000年的中国》评价:“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了四倍多。在1978年到1995年间,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飞速增长。”

中国在当今世界大国博弈中如何实现和平崛起?

中国在当今世界大国博弈中如何实现和平崛起?

中国在当今世界大国博弈中如何实现和平崛起?第一篇:中国在当今世界大国博弈中如何实现和平崛起?中国探索“和平崛起发展道路”已有半个多世纪,我们寻求这条道路几经曲折,我们坚持这条道路义无反顾。

“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理论意义。

(1)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内经济战略工作重心:应当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改革模式:从“增量改革为主”转变为“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举,同时加快存量改革”。

我们的改革模式应当从“一边保护国有部门、一边发展民营经济”,转变为“改革国有部门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同时加快国有部门改革”,从增量改革转变为“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举,同时加快存量改革”。

市场战略:从重视引进外资转变为更加重视动员国内金融资源,从注重出口创汇转变为更加重视扩大国内需求。

一方面,国内居民手中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仅银行储蓄存款就达11万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我们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甚至高于发达国家。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拓展国内市场。

社会政策:应当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移到“公平与效率兼顾,更加注重通过实现公平来提高整体效率”的轨道上来。

首先,在控制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除了加快城市化步伐以外,还应当开展“新三农运动”。

其次,在控制和缩小地区差距方面,当前迫切需要高超的宏观调控艺术和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再次,在控制和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应当尽快开辟新税种。

最后,在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应当加大扶贫力度。

此外,还应当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拓宽就业渠道,以控制和缩小在职人员与失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2)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提出、推广新安全观并将之付诸实践,使中国的安全战略思想得到实质性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安全的范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安全,日益涉及社会、环境、文化等非传统安全领域。

中国崛起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驳“中国威胁论”

中国崛起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驳“中国威胁论”

中国崛起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驳“中国威胁论”文献回顾关键词:中国威胁论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历史与现实于鑫中图分类号:D829.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6-0082-0和平与发展阎学通:《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黄祸论吕浦.“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越来越不可收拾,更为可怕的是中国威胁论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甚至泛化的对中国存在偏见的理论。

中国威胁论最早由黄祸论1衍生而来,早在当年日本崛起时,西方世界也同样有“日本威胁论”。

实际上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威胁论在逻辑上一种扭曲的关系,中国威胁论的产生本没有正当理由,是西方一些人臆想的妖魔化中国的异端邪说。

其主要依据就是西方一些人的认识偏见和别有用心。

其中包括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妖魔化,冷战思维的延续,用资本主义崛起的经验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妄断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掩盖西方某些国家的扩军备战或为某些战略行动寻找借口和遏制中国崛起等等。

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西方仍以传统的大国崛起的方式来看待中国崛起的方式,认为“崛起比通过战争,战争才能崛起2”,从而对中国崛起产生了极大地不信任感。

同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上面的极大差异,使得西方任意冷战思维认定中国将来的走向势必走向对抗,而在注重今天的国际大环境中,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假定。

同时在西方现代社会中,对于中国等亚洲国家人在文化,价值观上有极大的不信任。

西方人认为他们自身的文化和各方面的优越性,因此强加给世界这样的看法。

从而是这一谬论得以广泛传播。

我认为,中国的快速崛起与和平发展并不会对世界造成威胁,反而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有利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一,中国成为了带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0,12两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均接近7%,日本正是得利于中国的发展才缓慢走出经济停滞。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

浅析“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世界形势发展变化中,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软实力上,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中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今,国际事务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包括“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农业威胁论”、“中国人种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等,众多的威胁论几乎涵盖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所有重要方面,在国际上对中国形象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给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中国威胁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的发展真的是世界和平的威胁吗?那些不负责的西方国家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不遗余力的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呢?我们对此很有必要进行深层探讨。

一、“中国威胁论”产生的外部原因首先是中国的迅速崛起。

从经济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连续30年平均以10%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危机萧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GDP增长速依然居高不下,先后超过了英国、德国。

据IMF预测,2010年,中国GDP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已无悬念。

[1](伴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崛起,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也同步崛起,这种崛起的速度和势头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

2006年1月19日,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何汉理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说:“俄罗斯是一个军事强国,而日本只是在经济上称雄。

中国不仅是政治和经济在世界领域突飞猛进,而且国际舞台的‘软实力’也在大大增强。

的确,俄罗斯在军事上是十分突出的,但其经济却滞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经济十分突出,但是政治上受限制于美国,并非政治和军事大国。

唯独中国军事、政治、经济、软实力全面崛起。

”这些了不起的巨大成就,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引起了一些政治强权国家对我国的各种猜测和不负责任的议论。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论二者之辩证统一及运动趋势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论二者之辩证统一及运动趋势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论二者之辩证统一及运动趋势【摘要】: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共同见证了这个东方国度的异军突起。

尤其是在中国进入第四代领导集体的新时代后,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不得不令人称羡。

这就是中国的崛起,准确的来说,是中国的和平崛起。

而矛盾总是相伴而生:中国的和平崛起在令其他国家羡慕不已的同时,也惹来了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非议。

这些非议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并非空穴来风,其一时甚嚣尘上确实与中国自身的崛起有关。

而“中国威胁论”又会对中国自身的“和平崛起”产生一定影响。

二者在相互作用中暂时并存,但“中国威胁论”最终必消亡于“和平崛起”的事实之中。

【关键词】:和平崛起,中国威胁论,辩证统一,绝对运动新中国的飞速发展,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

其以之后罕见的持续高速发展让世界认识到东方这头沉睡的雄狮毕竟还是雄狮,其潜力确实足以支撑起一个泱泱大国的飞跃式崛起。

而这种飞跃式崛起并非是以当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掠夺和硝烟弥漫为基础的。

因此很明显,这种崛起方式是一种和平的崛起方式。

也就是中国2003年首次提出的“和平崛起”。

然而尽管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的崛起也逃不过他国的猜忌:“中国威胁论”一直阴魂不散的缠着和平崛起的倡导者们,甚至,它某些时期更会甚嚣尘上。

那么“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二者最终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抑或是变化?接下来,我们来浅论一下这个话题。

一、相互矛盾,相互影响;共同统一,重振汉唐正如前文所言:“中国威胁论”也并非空穴来风。

它-出现于冷战结束后-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关系的确是属于辩证统一的关系范畴。

既言辩证统一,二者自然就有许多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联……中国的和平崛起源于改革开放后,而“中国威胁论”则始于冷战结束后。

从时间上而言,和平崛起在先,自然,我们就可以先讨论一下和平崛起对“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而要了解这些影响,就饶不过“中国威胁论”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崛起与中国威胁论辨析在和平崛起论和中国威胁论之间,我赞同前者。

二战以来世界的局势是以和平为主的,局部战争并未发展到把世界主要大国都卷入其中。

这种局部性的战争的一个特点是,没有大国之间的直接对抗。

许多情况下大国之间的斗争是在双方影响力的缓冲区上进行的,比如通过扶持弱小国家来实现力量的碰撞,比如中国要求统一台湾,而美国却支持台独;或者是一个大国通过军事优势攻打一个小国,比如美国入侵伊拉克。

而且,二十世纪后半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兴起让世界加快了走向多极化和和平化的进程。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发动对外战争必然面临世界舆论的谴责。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大力的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中去。

上图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到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人民币值为23.634万亿元,其中出口12.3176万亿元,进口11.3164万亿元。

2011年我国进出口外贸依存度为50.1%。

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6.1%,进口依存度为24%。

目前,我国为全球出口第一大国和进口第二大国。

这说明,外贸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11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5032.1亿美元,增长10.2%,是两国刚建交时候的180倍。

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038.8美元,增长13.1%;自中国进口3993.4亿美元,增长9.4%。

中国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

中国与美国越来越密切的贸易关系使得双方的经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美之间如果爆发战争,那么对彼此的企业、居民消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都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另据日本海关统计,2011年1-9月日本与中国双边贸易额为2548.9亿美元,增长17.4%。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212.7亿美元,增长13.6%;自中国进口1336.2亿美元,增长21.2%。

日本贸易逆差123.5亿美元,增长251.1%。

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同时日本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由此可见,中国与日本同样存在着唇亡齿寒的关系。

即使中日之间轻微的摩擦都会导致双方经济的巨大波动。

据《产经新闻》报道称,自2010年2月以来,中国人赴日游人数不断被刷新,尤其是在7月日本政府放宽中国人赴日签证条件后,9月份的人数比去年同期激增了40%。

按照这一个增长率,10月中国人赴日游人数至少可以达到15万人左右。

但由于中日撞船事件,10月赴日中国游客事实上减少了40%以上。

那么设想如果中日一旦发生战火,那么不仅仅是旅游业,而且在机械制造业、燃料、纺织品、食品加工业、汽车业〃〃〃〃都将面临寒冬。

2011年1-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600.3亿美元,同比上升10.1%,占大陆对外贸易额的 4.4%。

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351.1亿美元,同比上升18.3%;自台湾进口为1249.2亿美元,同比上升7.9%。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不允许“解放”的事情发生的。

即使是有美国的干预,也不得不考虑所有军事行为在当代能够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

上图是东北亚的贸易结构图。

它直观的显示出东北亚各国和地区之间复杂而密切的贸易联系。

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任何战争都将是不可想象的。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虽然期间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爆发过摩擦,可也都是小规模的。

中国自古以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仁政”观念影响深远,在综合国力最强的汉代和唐代,中国没有穷兵黩武地扩张自己的版图,只是把自己的影响力界定在自己的文化普及得到的范围内。

邓小平以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一直未变,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防御式的军事思想。

中国保证不称霸、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结盟,这些绝不是一个扩张型的国家所能接受的治国理论。

然而它却是中国自邓小平时代以来的一贯理论。

下图显示了自1978年到2010年我国的军费占国家财政预算的比例。

从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中国的军费预算占财政预算的比率正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可见和平崛起已经成为中国高层的共识。

像二战前的德国那种国民经济军事化的迹象在中国根本没有任何兆头。

同时对比世界各国的军费开支占本国GDP的比重,可以看出,中国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仅仅是中等水平。

就开支总额而言,美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几乎是世界所有军费开支的一半。

然而美国却声称自己是一个和平的国家。

在本土以外,中国未建立任何军事基地,除执行维和任务外,中国未向任何国家派驻过一兵一卒。

中国的战略布局并未表明中国是一个侵略型或野心勃勃的国家。

而且,在21世纪的现在,影响力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必须通过版图的扩张来实现。

权力中心的转移也更不是一场战争就能实现或阻止的事情了!追根究底,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权力转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崛起国随着实力的壮大,必然挑战主导国的体系领导权地位,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其实这和20世纪初美国的崛起引起的“西方的没落”是同样的心理。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世界大多数地区保留了自己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其影响力将长久存在。

中国作为其世界霸权的首要挑战者,必将成为美国军事防御的主要对象。

为了制衡中国,美国在中国周边设臵了朝鲜半岛、钓鱼岛、台湾岛、南海诸岛等四个火药库。

同时,美国在阿富汗保留大量军事存在,并与印度关系紧密。

利用中国与印度在藏南地区的大面积领土争端,美国也通过极力扶持印度来制衡中国,企图引起所谓的龙象之争。

这和它在二战后通过扶持日本来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北亚的蔓延用的是一样的伎俩。

总之,通过在中国周边保持自己的影响力,美国已经堵死了中国可能向外扩张的出口,并竭力遏制中国走向统一的步伐。

下图是所谓的C型包围,美国通过向中国周边国家的灌输自己的意志,以使他们埋下仇视中国的种子,希望达到借他国之手摘自己想要的果实的愿望。

从中也可以看出,在当今时代,美国与中国的“硬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要是二国开战,唯有两败俱伤。

可是如果选择借扶持中国周边国家遏制中国,则美国就可以居心叵测的达到自己一枝独秀的目的了。

细心研究中国东部沿海的疆域,就会发现所谓的第一岛链和第二第二岛链。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演进的如火如荼的现代世界,海洋不仅是对外联系、观察世界的窗口,而且是一个国家能源补给、产品进出口的门户,是一个国家生命力的咽喉。

中国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5个月,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或达65- 70%。

而现在中国进口石油的运输有90%都是走海运的,其中又有90%是通过外籍油轮运输的,其中的80%还是要经过世界上最不安全的马六甲海峡。

这些都证明,一旦东南亚或中国南海爆发大规模战争,那么对中国经济将是一个万劫不复的打击。

可见在经历中国的经济的改革开放,在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引进了巨大的经济风险。

但是中国高层并不是没有注意到美国企图遏住中国咽喉的战略布局。

据了解,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供应商,中石油率先启动“气壮中国”战略。

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能源巨头纷纷参与进来。

一项以扩大天然气消费为内容的规模宏大的石油替代计划开始全面实施。

现在我国已经在中亚建成了多条油气进口的管道,我国也在缅甸开通了输油输气的管道,东南亚的进口也在增加。

因此,这种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战略将会逐渐分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同时,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增加海外投资,加大外资石油公司的兼并收购,都将进一步减轻我国石油的尴尬现状。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和《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0)》,称中国综合国力全球排第七,军事实力全球第二,而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将处于更进一步的地位。

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将通过军事威慑力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促进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据乐观的估计,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之前成为全球第一。

显然中国现在不断扩大的对外影响力是经济成长的产物,而非军事实力增强的结果,因此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继续腾飞将为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愿景的能力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之所以无法成功,首先就在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影响力不仅仅可以通过地缘政治来实现,而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的有效的途径。

各种各样的软文化、无形的沟通、互联网加上开放的中国是无法达到抑制中国的目的的,就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无法逃脱美国的和平演变一样,西方国家也无法遏制中国文化、经济、政治影响力的扩散。

其次,中国的国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战略纵深大,虽然面临漫长的国境线,可是真正争议的领土是很少的一部分。

而且包围中国的是不同文化的国家,特别是一些小国,即使他们的初衷也是平衡日益强大的中国与美国的实力而已,而且他们无一例外的在加深与中国的贸易联系。

他们是不可能同时接受美国的指使而贸然与中国为敌的。

如果炮声响起,那么极有可能敌人自己的炸弹轰毁的是自己在彼国的工厂和商人。

因此,和平崛起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300040012王年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