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__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后习题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后习题新版北师大版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知能演练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能力提升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D.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3.炎热的夏天,小明赤着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发现:岸上的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比较凉。

其主要原因是()A.水吸收的热量少,因此河水比岸上石头的温度低B.水的比热容比石头的大,在受到太阳同样照射的情况下,水升高的温度少C.石头的吸热能力强,因此石头升温快D.这是小明的错觉造成的,实际上岸上石头与水的温度相同4.(多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这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 a=m b,则c a>c bB.若m a=m b,则c a<c bC.若c a=c b,则m a<m bD.若c a=c b,则m a>m b5.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3~6 min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C.在4~6 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6.(xx·四川自贡)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作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7.有一种节能锅,如图所示,它由内锅和外锅组成,内锅底部固定有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物块,烹饪食物时,先把内锅置于火上加热,待内锅的水沸腾、物块被烧红时关闭火源,立即把内锅放在外锅里封闭,烧红的物块继续给内锅加热,直到食物被煮熟。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__物质的比热容导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__物质的比热容导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__物质的比热容导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难点:比热容概念。

针对本块内容,建议在做好“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基础上,引出比热容的定义,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掌握。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来掌握复合单位。

合作探究探究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方法寻找: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①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热的多少,吸热多的吸热能力强;②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温的多少,升温少的吸热能力强。

)实验器材:电加热器、两个烧杯、温度计、天平及砝码、手表等。

设计实验:(1)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利用天平进行称量)(2)怎样确定水和煤油是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控制加热时间相等)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的变化、质量的多少有关。

【导入一】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师: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②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的时间长?③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生: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水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

师:对于不同的物质,比如水和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也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实验室“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导入二】 (“沿海与内陆”气候对比引入新课)师:沿海地区一年四季如春,而内陆地区夏天炎热,冬天寒冷。

这是因为沿海地区有大量的水,那么水具有什么样的特性从而造成了这种气候上的差异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知道其中的原因。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有关。
提示:同样加热到沸腾,一壶水比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
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同样一壶水,温度上
升高的吸收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升高的温度有
关。
参考答案:质量 升高的温度
2.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1)要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


相同,这种方法叫
,内能增加的

,吸收的热量就越

提示:(1)一 多 多 (2)长 多 多
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比热容的概念是什么? 3.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水的比热容是多少?举出利用水比热容大的例子。
探究1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与假设:根据“体验”可猜想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1)实验中,将它们加热至沸腾,植物油所需的时间较长,说明植
物油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多”或“少”)。
(2)为了比较植物油和水的吸热能力,请你写出一种正确的做


【思路导引】解答本题需抓住以下两个关键点
关键点1: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
关键点2: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可以反映吸热能力。
提示:比较表中数据找出答案。(1)分析表中数据除了干泥土和 玻璃、冰和煤油比热容相同外,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故可知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可以利用比热容的不同来鉴别物 质。(2)水的比热容较大,为4.2×103J/(kg·℃),冰的比热容 为2.1×103J/(kg·℃),水与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同种物质状 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冰是固体,冰的比热容是 2.1×103J/(kg·℃),比水银的比热容大。(4)从比热容表中可 以看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能力强,与其他物质相比,升高相 同的温度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

九年级物理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设计
4.导入新课:在学生对比热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兴趣后,正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本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讲授: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阐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所差异。
2.公式推导: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简单的推导,使学生明白公式的含义。
3.案例分析,联系实际:精选一些与比热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拓展,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拓展和提高。
5.总结反馈,查漏补缺: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
6.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知识和拓展提高部分,使学生在课后能进一步巩固所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2.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
3.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基础题:针对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设计一些基础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题:设计一些涉及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3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3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二、引入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2)加热后的温度(3)升高的温度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并演示实验:P15图10-26实验。

(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北师大版69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北师大版69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材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得快、铁架台、水、沙子、煤油、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大屏幕投影大海美丽的图片)提问:美不美? 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

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_《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习要点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_《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学习要点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பைடு நூலகம்习要点
一、比热容 二、热量的计算
一、比热容
1、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 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 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 J/(kg·oC) 3、物理意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 低)1oC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cmΔt
比热容
热量
反映物质的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反映物体吸收或放出 热量的多少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oC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
吸收的热量
递内能的多少
J/(kg·oC)
J
只在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与比热容、质量、温 而与质量、温度、热量无关 度的改变量有关
Q=cmΔt
4、比热容的特征:
(1)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 在升高(或降 低)的温度相同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一般是不同的; (2)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3)比热容不随质量改变而改变; (4)比热容与温度及温度变化无关;
(5)比热容与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无关;
特点 概念 单位 有关因素 联系
二、热量的计算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0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0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

题型2 比热容 角度1 对照热容的理解(易错)
典例6 (2023·邹城期末)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比热容跟物体吸取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有关 B.比热容跟物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吸取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升高得多
易错警示 区分比热容的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
[解析]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取或放出相同的 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晚上向秧田 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及用水作供暖介质,均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人中暑 时,在额头上擦冷水,利用的是水蒸发吸取热量,到达降温的目的,与水的比热容 大无关.
典例1 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实验中应称取质量__相__同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 同的电热器加热.当它们吸取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__升__高__的__温__度__来判断它们吸热 能力的强弱. [解析] 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应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即应称取质量相同的 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当它们吸取相同的 热量时,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它们吸热能力的强弱.
角度2 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典例7 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 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C )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用水作供暖介质
思路点拨
水的比热容大的三种应用
角度3 图像法分析物质的比热容
0
1
2
3
4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课件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课件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七、评估
小华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段资料: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三 峡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 峡库区的气候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气 温将比本来降落2℃左右,冬天气温将 比本来升高 2℃左右。”
讨论说明专家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 的预测?
生活·物理·社会
1、海陆风的成因 2、为什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 区温差小?

四、进行实验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加热时,使 用玻璃棒不 断搅拌,目 的是:
使沙子和水 受热均匀。
加热相同时间后
水的温度
沙子的温度
吸取相同热量时,谁升温更快?
如果要升高相同的温度谁需要的时间 更长?
五、分析与论证
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 沙比水需要的时间__短___(长/短), 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吸取的热量
0.29×103 0.88×103 0.84×103 0.46×103 0.39×103 0.14×103
水的比热是__4_.2_×__1_0_3_J_/(_kg ·℃)
它的物理意义是:_一_千__克__的_水__每__升高 (_降_低__)__1_℃_,_吸__取_(_放__出_)_热__量_4_._2_×__10_3J
他们在图12中的A杯装入480g水, 在B杯中装入480g煤油,两液体 的初温均为20℃.用两个相同 的电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 热.表一和表二是前后两次实 验探究时记录的数据
液体 质量 水 480g 煤油 480g 液体 质量 水 480g 煤油 480g
初温 加热 时间
20℃ 10min
20℃ 5min
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思考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物体吸热温度怎样变 化?物体放热呢?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__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0.3探究__物质的比热容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10.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型:新讲课学习目标:1、知道热量的意义、观点、单位、计算公式。

2、会应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学习过程:一、前提测评回首前方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热量是表示的物理量。

2、在热传达过程中,传达的多少,叫做热量。

其单位是。

3、在热传达过程中,物体汲取热量,物体的内能,温度高升;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温度降低。

有些物体汲取和放出热量后,温度不必定改变。

举例说明4、水的比热容是,其物理意义是二、研究新知1、议论:已知铝的比热容是。

0.88× 103J/(kg· C)( 1 )这表示质量是 1Kg的铝块温度高升或降低 1。

C 时汲取或放出的热量是。

(2)若把质量是2Kg 、温度20。

C 的铝块加热到100。

C ,铝块汲取热量是。

(3)若把质量是2Kg 、温度100。

C 的铝块降温到 20。

C,铝块放出热量是。

( 4)若以 Q 吸代表物体汲取的热量, c 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 代表物体的质量, t0和 t 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

你能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吗?Q吸=。

( 5)依据吸热公式,请总结放热公式:Q 放 =,并说出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

( 6)若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所有被低温物体汲取。

即Q吸Q放。

说明:(1)正确理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2)同一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一定一致到国际单位。

2、水的比热容是 4.2× 103J/(kg.0C),将质量为4kg 的水从 20。

C 加热到 70。

C 需要汲取J,将水倒掉一半,它的比热容将为。

3、质量为 100g 的铁块,放在炉子上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拿出,立刻投入质量为250g,温度为 20。

C 的水中,水的温度最后高升到60。

C,求火炉的温度。

三 .诊疗训练1.水的比热容是J/(kg·。

C),读做。

物理: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

物理: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

生活·物理·社会
1、海陆风的成因 2、为什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 区温差小?
3、水稻育秧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 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 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 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 掉,你能解释原因吗?
1、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 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B )
2 、烧杯中装有酒精,现用去一半, 则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量中,发生改 变的是( A )
A.质量 C.比热容 B.密度 D.沸点
3 、新疆民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 着火炉吃西瓜。” 反映了当地昼夜的 温差较大 (大/小),从比热容角度 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来看,这是由于 。
4 、某校课外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通过实验探究 以下两个问题: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变化 相同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质量相 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的温度变 化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他们在图12中的A杯装入480g水, 在B杯中装入480g煤油,两液体 的初温均为20℃.用两个相同 的电热器分别给水和煤油加 热.表一和表二是前后两次实 验探究时记录的数据
比热容的定义: 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 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 (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
常用单位: 焦耳/(千克·℃) 单位符号: J/(kg ·℃) 读作: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由实验可知,同种物质比热容 是 一定 的,不同物质比热容 一般 不同 。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分析比热表,可以找出哪些规 律 ? J/(kg · ℃)
水 酒精 4.2×103 2.4×103 砂石 铝 0.29×103 0.88×103
煤油
蓖麻油 冰 空气
2.1×103

北师大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试卷教案:10.3 比热容1精选汇总

北师大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试卷教案:10.3 比热容1精选汇总

主备人:张丽娟
课题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在烧水时,你发现水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水升高的温度有关
结论: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
.探究实验: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多媒体演示)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内容:①
④算出加热过程中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各升高多少摄氏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
为了比较物质的这方面特性(容纳热的本领不相同)引入比热容。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类比密度单位引入比热容单位。

早穿皮袄午穿
的成因以及
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充分发
(教师可以上网查询更多的相关内
(4,用水作输送
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
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
归纳比热容表
中的物理规律
签查(盖章):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10.3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比热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10章第3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比热容是第10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比热容有关,但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按照新课标要求,体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故本节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比热容实验.第二课时:总结热量公式。

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2.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热容的含义。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五.说教学设计1.新课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沿海和内陆地区温差不同的问题,以及夏天在水里比站在沙滩上凉快等生活实例引出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进而引入课题。

2.生活感知:(出示课件)①烧水时,一壶水和半壶水烧至沸腾,一壶水需要时间长。

②都是一整壶水,一个烧至50度,一个烧至沸腾,沸腾需要时间长。

【教育资料】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初三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学习专用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法建议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比热容”探究活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 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材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得快、铁架台、水、沙子、煤油、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大屏幕投影大海美丽的图片)提问:美不美? 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

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材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3.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得快、铁架台、水、沙子、煤油、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大屏幕投影大海美丽的图片)提问:美不美? 想不想去?想象是无限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假如我们现在身临其境,在海边玩耍,赤着脚走在沙滩上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走在海水中又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

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那么为什么会觉得沙滩上烫脚而海水中却不怎么烫呢?(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二、【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一)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学生回答)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学生回答)。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继续提问)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它们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2.作出猜想学生可能从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多种猜想:如:吸热能力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沙子的温度高,说明沙子的吸热本领大。

如:吸热能力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教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

怎样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呢?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学生可能设计的方案:(1)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能力强弱。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并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讨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3)设置问题:a.你会选择什么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应该用什么实验方法?(选择水、干砂石既可满足“不同物质”,又可使探究对象更具普遍性,因此地球表面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水、土、砂”;在探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水、砂的质量相等,因为质量也是影响吸热的因素。

)b.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c.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d. 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能否很好的完成本次探究活动?本套装置有何缺陷?该如何改进?(建议学生用“热得快”,能更好的控制不同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并且在给沙子加热时需要不断地搅拌,让沙子的各个部分均匀受热。

)e.怎样确定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回答,教师作正确引导,把学生的方法引向更合理的途径上。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表1 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升高的温度/℃请同学们从这些数据中,总结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谁的吸热能力强,谁的吸热能力弱。

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结论。

可能存在的分歧:在第一种设计方案中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时。

很多同学都可能认为沙子温度升高的要高,所以沙子的吸热能力强。

这实际上是学生已习惯的顺向思维方式阻碍了学生正确判断。

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分析:同样是一篇课文,有些同学需要40分钟才能背下来,而有些同学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以背熟了,很显然需要时间短的同学的记忆能力更强。

所以我们可这样理解:在给等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时,水只需要升高较小的温度就可以吸收与沙子相同的热量,当然水的吸热能力强。

其实这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在速度、功率中也有体现。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结论,在学生结论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并明确谁的吸热能力强(或弱)?为什么它的吸热能力强(或弱)?教师指出其中不严密的地方,加以引导和纠正。

6、得出结论a、在给等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时,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低,吸热能力强;沙子升高的温度高,吸热能力弱。

b、在给等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时,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水的吸热能力强;沙子吸收的热量少,沙子的吸热能力弱。

(二)比热容概念在物理学中怎样表示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呢?类比分析:在研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我们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定的,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是不同的。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密度来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

物理学中我们也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特性。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oC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oC是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J/(㎏·℃)】,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a焦耳/(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该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 ℃时(或降低1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耳。

几种物质的比热:(屏幕投影)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讨论从这个表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三)比热容与生活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沙子烫,而海水凉的道理了吧?那么到了晚上谁的温度要高?为什么?(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后回答)教师继续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

问题:1.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呢?2.为什么北方冬季供暖和汽车发动机冷却剂都用水作为工作物质呢?(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回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物理是有用的。

)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巩固练习。

(用屏幕显示)(四)热量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2kg铝温度从30℃加热到100℃,怎样计算铝块吸收的热量?(屏幕显示)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做出解答。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热量计算公式:Q=cmΔt。

三、【定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1.为比较不同物质的_吸热_能力,引入了比热。

水的比热是4.2×l0³J/(kg·℃。

2. 水的比热是4.2×l0³J/(kg·℃),这说明1kg的水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l0³J 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C.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D.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的多少以及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都无关。

4.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发生改变的( B )A.一杯水倒掉半杯B.水凝固成冰C.0℃的水变成4 ℃的水D.将铁块锉成铁球5.质量为8kg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四、【思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本节课采用了抛锚式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个人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