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超量恢复期间的疲劳消除措施

合集下载

运动性疲劳产生与消除

运动性疲劳产生与消除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运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生理功能变化。

疲劳是运动训练达到某种程度的标志,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人体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使人体机能能力得到提高。

了解疲劳产生的机制有助于运动中延缓疲劳的出现,研究消除疲劳的方法有利于运动后尽快恢复体力疲劳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这密切关注。

一、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近年来各国学者对疲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假说以解释不同运动项目产生疲劳的机制。

1、能源物质的消耗。

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大强度运动中,起主要供能作用的能源物质大量消耗所致。

例如,百米跑运动,由于运动强度极大,运动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磷酸肌酸的分解供能,当跑至60 - 80 米处,无论是一般运动员还是世界优秀运动员都会出现跑速降低现象,即出现了运动性疲劳。

究其原因是体内储存的高速率供能物质——磷酸肌酸大量消耗,人体运动中需要的能量不得不依靠糖的无氧酵解,由于糖酵解供能的速率约为磷酸肌酸的二分之一,所以跑的速度出现了下降。

2、内环境的失调。

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ph 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所致。

例如,在高温下作业的工人因泌汗过多,致使不能劳动严重疲劳时,给予饮水仍不能缓解,但饮用含0. 04 - 0. 14 %的naci 水溶液对疲劳就有所克服。

3、护性抑制。

根据巴甫洛夫学派的观点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

运动时各种内外感受器接受的大量信息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细胞,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能量消耗过多,当消耗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产生抑制,这对大脑皮层具有保护作用。

在长时间的运动中这可能是导致疲劳的重要因素。

4、突变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疲劳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大强度的运动中能量供应不能以足够的速率满足运动的需要,或是肌肉力量下降,也可能是兴奋——收缩偶联动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发生疲劳,这些因素之间的变化不呈线性关系。

近年来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检索近年来CNKI 有关中医药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报道,总结中医药治疗运动疲劳的疗效和机制,并阐明未来中医药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医药;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运动性疲劳指机体不能将其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运动员经常承受超强度、大负荷的训练,因此极易产生运动性疲劳。

没有一定程度的疲劳,就不能获得超量恢复。

但是如果运动性疲劳得不到及时消除。

导致过度疲劳,势必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和运动伤病的发生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和缓解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成绩是运动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由于人体是非常复杂的有机体,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消除和恢复具有复杂性、多因素性和可变性的特点,还需要采用现代科学的最新理论和方法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由于西医中许多药物虽然能提高成绩,消除疲劳,但含有违禁成份,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都转向重视中医中药的作用。

中国传统中医药诊治疾病所用皆为天然药物,安全有效,并且十分强调辨证施治及整体观念,重视调节人体自身的抗疲劳能力,通过调补结合,促进机体达到新的平衡而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中医关于疲劳机理的认识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

中医经典文献对疲劳有很多论述。

中国古代没有“运动性疲劳”概念,《黄帝内经》中疲劳通常被称作“罢极”、“疲极”、“倦怠”和“困薄”等。

“疲劳”一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而《诸病源候论》中也提出了“五劳”、“六极”和“七伤”的概念。

[1]1.1中医对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的分析中医强调人体是 1 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健康状态则是阴阳平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各脏腑、组织、器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理论的研究

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理论的研究

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理论的研究摘要:运动恢复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

运动恢复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训练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对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理论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性分析和概括,认为现在运动恢复理论是教育、心理、社会等为一体的系统恢复新理论。

而训练后的恢复应从生物、教育、心理、社会四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去进行。

关键词:田径运动运动性疲劳恢复理论超量恢复运动疲劳与运动恢复是田径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要素,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基本因素。

疲劳与恢复构成了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互为依存,互为补充。

在训练过程,通常只注重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而往往忽视运动后的恢复。

殊不知,长期不重视运动恢复,就会使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发展成过度性疲劳。

田径运动训练中,要求在增加运动负荷的同时,又必须注重对运动后的恢复。

随着田径运动水平日益提高,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已逐渐成为田径运动训练未来的发展趋势。

面对各种高强度训练和高频率的比赛,运动员机体的疲劳程度开始累加,进而影响运动员重新训练的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更早更有效的提高运动训练效果,运动恢复越来越受到各个教练的重视。

于是,高度重视运动后的恢复成为了田径运动训练领域的发展趋势,运动恢复已经成为田径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重视对运动训练中疲劳与恢复的研究,不仅能提升运动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而且能够延长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1 运动性疲劳的概述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运动生理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为: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

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运动性疲劳被定义为: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特定的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这一定义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的认可,并广泛采用。

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经过休息可以恢复。

短跑运动超量恢复训练效应分析

短跑运动超量恢复训练效应分析
最初时期 的水平所需时 间, 但根 据经验可确定为 2 mi。 -4 n 表 1 不同节 奏运动中肌糖元的消耗 与恢 复和休息期 间的恢复 ( %) mg
间、 大强度使用的是磷酸肌酸; 大强度、 长时间使用的是糖元 ;
长时间 、 中强度使用 的是脂肪 。这些 能 量物质 的大 量消耗 将 引起肌 肉活动发生改变 , 运动员将被迫减小 运动强度 , 至中 甚 止运 动的继续进行 。
Ab ta tTh u h rsu ist erc v r riigo mee cl n h r—i a ern ・-,h eu sso ta eo - src : ea to tde h eo eytann f o x el tso tds nc u n l ters h h w h trc v s e t偿机制 , 从而使运
动能够继续进行。能量物质的合成 活动贯穿于运动 之中和运 动之后。超量恢复现象就是与这种补偿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 的。
当运 动员 身体 活动停止 以后 , 身体 各种 能量物 质将恢 复 到高于最初时的水 平。这表明 , 通过运动训练 , 身体 能力 有了 提高。因为在 一定 的时期 内 , 动员 可 以发 挥 出更 大 的潜力 运
( 图 1。 见 )
1 研 究 方 法
( )根据超量恢复 的基本过 程 , 5 1 对 2名运 动员 在不 同节
能 量化合 物 的数量
开 始 水平
奏和运动负荷 训练实验 中的糖元 、 酸肌 酸和 蛋 白硝酸盐 等 磷
能量物质的恢 复情 况进行 现场检测( 表 1 表 2 。 见 、 ) ( )根据超量恢复 的基本过程 , 2 采用 1 0 0 m和 4 0m全 速 0 跑 , 5 名运动员身体 能力 ( 对 2 速度和速度耐 力能力 ) 的超 量恢 复情 况进行检测 ( 见图 2 图 3 图 4 。 、 、 )

运动员减控重的方法

运动员减控重的方法

运动员减控重的方法
运动员减控重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合理饮食控制:运动员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来减控重。

他们可以选择低热量、高蛋白和高纤维的食物,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的摄入。

此外,经常进食小份量的餐饮,避免暴饮暴食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 增加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帮助燃烧体内脂肪,达到减控重的目的。

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每周进行几次,每次20-30分钟。

3. 增加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增加肌肉质量和代谢率,从而帮助燃烧更多的热量。

通过增加肌肉质量,运动员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率,即在休息状态下也能消耗更多的热量。

力量训练可以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

4. 控制饮水量:在比赛期间,运动员可能需要控制饮水量来减少体重。

这可以通过限制饮水量和采取脱水措施,如在比赛前几天减少饮水量、采取排尿剂等方法来实现。

然而,脱水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运动员在减控重过程中应该谨慎,并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

5. 寻求专业指导:运动员在减控重的过程中应该寻求专业的指导,如健身教练或体能训练师等。

他们可以为运动员制定个性化的减控重计划,并监督和指导运动员的减控重进展,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减控重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运动员应该采取科学、健康的方法,避免过度减重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

浅析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前言长久以来,短跑类运动员的训练恢复一直成为田径界较为重视的研究课题。

短跑是一项强度大,耗能多,神经负担重的运动项目,因此必须特别注意训练后的恢复,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效果。

疲劳是由于训练过程中机体发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只需经过适当的调整和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的运动水平。

恢复有消极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

消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静止休息、睡眠等,人体在睡眠时大脑皮质的抑制和能量物质的合成过程占优势,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或被利用或被排除,疲劳得到清除。

积极性恢复一般指的是用转换活动内容的方法进行恢复,如运动后的整理活动、物理和机械的放松与按摩、适当补充维生素、心理放松等。

1.恢复性训练对运动员产生的作用分析现代运动训练中经常采用大负荷训练方法,体能消耗相当剧烈,加重了运动员机体在训练后的身心疲劳程度。

此时,运动员的恢复水平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加快机体的恢复过程,使运动员的体能、肌肉、神经、感觉等从疲劳状态迅速恢复,消除因疲劳导致的反应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各内脏器官的工作能力下降等反应,以最佳的身体状态保证机体继续承受下次训练。

1.1体能恢复。

对于运动员来说,超量恢复的周期很明显,而采用较好的恢复性训练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持体能,达到最佳的超量恢复效果。

比如,合理搭配运动员的膳食可以提供充足的热量和丰富的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和体能平衡,另外,比赛结束后及时补充特定种类的糖制品能够补充体能。

1.2增进反应能力。

良好的恢复性训练可以增进运动员的反应能力。

举例来说,训练之余安排一些负荷小、趣味性强、轻松愉快的简易练习,既可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松弛局部肌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又达到寓教于乐、转变运动训练枯燥无味的感觉,激发训练兴趣。

1.3提高身体协调性。

这里所指的身体协调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各运动器官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各功能群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的协同工作能力。

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

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

大康小学田径队训练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我校在田径比赛中的成绩,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做的更好。

二、组建队伍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并将训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我们经过认真筛选,从各年级中找队员组建了学校田径队,并集合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田径队的训练目标。

三、训练计划第一阶段:时间为一周,采用一般的训练强度,进行恢复体力的身体训练。

第二阶段:时间为三周,采用较高强度的训练,加强技术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有意识地把专项素质和技术结合起来.加大训练负荷.在训练中注重技术、战术、作风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三阶段:时间为一周,采用中等强度,调整运动量,降低练习次数,消除疲劳,积蓄并超量恢复,迎接我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同时加强队员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参加镇运动会。

第四阶段:认真总结在小学生田径比赛的得失,及时查漏补缺,改进训练方法。

四、训练措施1、对学生项目的训练,我们体育组的老师也有很明确的分配。

2、为迎接我区的田径运动会,我们选择了一些主训项目:短跑、中长跑;跳远、跳高、铅球。

3、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样,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4、训练必须以学生身体系统训练为主。

注重学生的专长发展。

5、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肯吃苦”的品质,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系统地进行严格训练,加强意志品质培养,争创佳绩。

项目训练计划一、短跑100、200、400米:准备活动1、慢跑:排队慢跑8圈,或以出汗,跑热为准,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2、准备活动操: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

主要目的是为压腿压肩做好准备防止受伤。

3、压韧带:压腿(正压,侧压,抬腿压,背压,拉小腿)压肩(正压,双人配合压)左右两侧交替进行,主要要求多耗时间一点点压开,压腿脚尖向前,要求循序渐进,防止拉伤。

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越明显.如果活动量过大了,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

超量恢复是在运动的休息期来完成的。

在增肌训练的时候,如果是大强度,必须要有三天的休息时间,每次进餐时,必须要有蛋白质。

而且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比重要大些。

训练的当天一定要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这样可以促进蛋白质更好的吸收。

如果训练强度较小可以有两天或者是一天的休息时间,但蛋白质的摄入可以相对减少。

睡眠同样要保证8小时。

)身体进行不同性质的运动时或运动之后,要注意有严格的间歇时间。

要强调是在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身体运动。

有资料证明,跑100米后磷酸肌酸在2~5分钟时可出现超量恢复;在进行大负荷耐力练习后,肌糖元约在第15分钟时便出现超量恢复;力量练习后蛋白质到第3~4天出现超量恢复;马拉松跑后,脂肪要在第3~4天出现超量恢复;大负荷的游泳练习后,整个身体机能在第5~8天才会出现超量恢复。

? 并非是无原则的运动负荷越大,超量恢复越明显。

无论是哪种性质的身体运动都要在生理“极限”范围内进行大负荷练习,负荷过小,则练习无效果;负荷超生理“极限”,则可能伤害身体,影响健康。

生理“极限”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

运动负荷是施加于身体的一种综合刺激,根据刺激与反应的生物学原理,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人体的机能反应也越大,能量也消耗的越多,引起的超量恢复越明显,锻炼或训练效果就越好。

所以,超量恢复是人体从事大运动负荷(极限负荷)的十分重要的生理学依据。

?有氧的耐力性练习:需要休息大约12-24 小时;短跑之类的快速跑练习:需要休息大约36-48 小时;中等以上速度的跑步类练习:需要休息大约48-72 小时;力量性练习(中等强度,偏重于耐力性的练习):需要休息大约36-48 小时;最大力量练习(就是中等以上强度的肌力练习):需要休息大约48-72 小时;力量练习(就是增大肌肉块的练习):需要休息大约48-72 小时;爆发力(就是速度力量)练习:需要休息72 小时;协调性和本体感觉的练习:需要休息大约12 小时;综合性的练习(就是什么都练一点):需要休息大约48-72小时。

运动训练学试题 -

运动训练学试题 -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学》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内,保持特定的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5.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7.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指根据运动训练的结构特点。

经济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的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8.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指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0.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1.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以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高校运动员 为了能够提高身体运 动能力 ,获得较 高水平 的竞 技能力和取得优 异的运动成绩 , 不得不 进行长时间 、 高强度的艰苦 训练 。而事实 上却并不是运动量越 大、 练强度越 高 , 训 就越能产生 好 的成绩 和好 的适应能力 。人 的承受及适 应能力是有限 的, 如果教 练员及运 动员 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在训 练中一味 的加大运动强度 和 训 练时间 , 忽视科学 的训练方法 、 注意训练与恢 复之问 的合理 比 不 例, 其结果就难免会 出现 “ 过度训练” 这一现象。 1过度训练的症状 . 11 . 过度训练早期的症状。运动员训练时看到器械就感 到厌恶 和害怕 , 辨别 能力与改正技术错误 的能力下降 , 成有节奏 的动作 完 不 连贯且容易疲 劳 ; 情绪 低落 , 注意力 、 力下 降 , 体 极易 出汗 , 乏 缺 主动性 和 自 心 , 信 容易放弃训 练计 划 ; 对教练员 和队友的建议很 敏 感 等。 训练后恢复很慢 , 肉常常伴有酸痛 的感觉 。 肌 食欲下降 , 消化 紊乱 , 吃东西不香 。晚上睡眠不好 、 常常伴有失眠现象、 白天脾气很 急躁 , 容易出现皮肤及组织感染 。 12 .过度训练后期 的症状。在心血管 系统方 面, 能出现 心悸 、 可 胸闷、 气短 、 晨脉 明显加快 , 运动心率缓慢心律不齐 , 训练后心率 急
3过 度 训 练 的 消 除 .
白降低 , 易产 生感 冒、 腹泻 、 低热 ; 运动后 , 蛋白 、 动性 血尿 、 尿 运 运 动性头痛、 发、 脱 浮肿 、 排尿 不尽等症状 。当出现下肢过度训练时还 可出现 : 劳性骨膜炎 , 疲 小腿 胫前 间隔和小腿 外侧间 隔综 合症 , 应 力性骨膜炎 , 跟腱 、 髌腱周 围炎 等。 2导致过度训练的原 因 . 21 致过度训 练的训 练因素 .导 211 ..训练与恢复之 间的不平衡。为 了让运动员能达 到超量恢 复 ,在训练 中只有让运动员经 过疲 劳——恢复——再疲 劳— —再 恢复的一个 良性训练过程 。但 如果在运动员机 体 出现疲劳 时没有 及 时采 取足够的措施让运动员 得以积极 的休 息 ,而是让肌体继 续

体育教育生理学复习题

体育教育生理学复习题

2010级运动生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运动性疲劳: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2.氧热价: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价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3.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道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

4.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5.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称为“乳酸阈”6.碱贮备:每100毫升血浆中含有的碳酸氢钠量称为。

7、兴奋: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

8. 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

9、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关系或氧分压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10.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产生的氧的容积之比称为呼吸商11、姿势反射:在身体活动中,中枢不断调整不同部位骨骼几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个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称~~。

12、视野:指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

1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14、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15、排泄:机体将物质代谢的尾产物和过剩的物质,以及机体不需要的物质,经血液循环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16、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力竭性运动中,当氧运输系统中的心泵功能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人体每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

17、物质代谢: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快速恢复的探讨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快速恢复的探讨

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快速恢复的探讨前言:对运动员来说,参加训练和比赛是常有的事。

当训练和比赛负荷超过了机体承受的能力。

而产生的暂时的生理机能渐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所引起的机体机能的变化。

这就是经常所说的运动性疲劳。

而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如何较快的恢复是运动员提高成绩和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运动员训练,生理,心理对运动员较快的恢复进行阐述。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验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

”所以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

疲劳大体分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

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运动者的自我感觉和某些外部表现来判断。

产生疲劳后,一般来说,轻度疲劳,身体会迅速恢复;中度疲劳则需要较好的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要想尽快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原水平或要做到超量恢复。

因此,作为一名教练除了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运动员之外,主要应把重点放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把训练水平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

尤其对运动员来讲,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因素有关。

为此,要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恢复手段,以加速恢复过程,恢复方法是多方面的。

1科学训练1.1科学的安排训练周期科学的安排大小训练周期,负荷的变化,广泛地运用各种训练手段,训练条件,器材和场地。

建立运动员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合理安排完整的生活制度,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养成每天正确的节奏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运动定型”,使得机体的活动“自动化”和“节省化”,减轻机体生理负荷,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疲劳的消除。

生活中克服吸烟和喝酒的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生理机能,促进运动训练,防治运动疲劳的产生。

1.2训练后的放松每次训练课达到最佳效果,运动后并进行合理的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的手段。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后,立即静坐,静卧效果不好。

实践证明:采用慢跑做整理活动,血乳酸消除的速度要比静止休息时快一倍,因此慢跑或有一定速度得步行,是整理活动的共同内容且不可缺少。

运动训练中的疲劳与对策

运动训练中的疲劳与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运动训练中的疲劳与对策洪文华(四川省德阳市业余体校四川618000)摘要:通过文献综述法的总结运动性疲劳的概念产生的原因,表现特点,探究探究运动性疲劳对训练的影响,探讨疲劳消除的具体对策。

为教练员在训练中,能尽快消除运动员的疲劳,提高训练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运动训练性疲劳影响消除对策前言运动性疲劳时指机体运动至一定时候,运动能力下降,经过休息又能恢复的状态。

在运动训练中,疲劳出现时正常的,训练业是必须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才能引起机体剧烈变化,进而产生适应,提高体力,取得训练效果。

训练中发生疲劳后如何尽快消除疲劳,是教练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高强度,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后,身体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劳,加速疲劳恢复,使机体超量恢复,为下一次训练创造条件,是广大教练员、训练员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运动性疲劳的表现及生化特点1、运动疲劳可分三大类。

第一类,肌肉疲劳:肌力下降,肌肉收缩速度和放松速度减慢,收缩时间比正常时间延长4-5倍,放松时间可延长12倍,严重影响肌肉的快速协调动作,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可能时由于机械负荷使肌纤维发生细小损伤,乳酸等代谢产物的积存和水份的积蓄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第二类,神经疲劳:表现为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如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等。

此时,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及皮导线中下枢功能亢进,膝反射发生改变,脑干及小脑功能低下,动作协调受到了破坏。

第三类,内脏疲劳:多表现为呼吸和心脏的疲劳,呼吸疲劳使呼吸变浅变快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心脏疲劳时心电图发生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同时各内脏器官,肌肉和血液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也促进疲劳的产生,因此,疲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2、运动性疲劳的生化特点(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疲劳的生化特点一般有以下几点:①A TP—CP,肌糖元大量消耗;②V—氨基酸大幅度增加;③肝糖元和血液中血糖下降;④体液的减少(主要是Na+、K+的丢失);⑤体细胞中线粒体变形;⑥糖酵酶海性下降,氧化磷酸分解倡联。

对马拉松项目制胜因素及训练过程控制的分析

对马拉松项目制胜因素及训练过程控制的分析

对马拉松项目制胜因素及训练过程控制的分析作者:郑凯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距离耐力性项目,马拉松项目对运动员体力消耗极大,训练有其独特性,必须充分认识其制胜规律和制胜因素,掌握其供能特点和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多年有计划、有系统、科学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方能取得好成绩。

本文重点分析了训练实践中对马拉松项目制胜因素及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过程控制的基本认识,以供商榷。

关键词:马拉松训练特点方法手段制胜规律训练控制马拉松是以最短时间完成规定比赛距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

马拉松比赛起源于一个希腊故事。

首次马拉松赛是1896年3月10日在希腊的马拉松和雅典之间举行的马拉松锦标赛。

马拉松比赛是最为考验人的毅力的体育项目,它代表着毅力、喜悦、希望及和平。

首次奥运会马拉松比赛,赛程为40公里。

第4届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距离确定为42.195公里,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马拉松这个运动项目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马拉松项目属于典型的体能类耐力型项目。

当今的马拉松运动训练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即训练负荷正从大运动量向大强度方向转化,负荷量逐渐下降,强度逐渐增大;其次,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相结合,两者同时变化,同时达到最大值。

一、对马拉松项目制胜规律和制胜因素的分析从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来看,在马拉松运动中有氧代谢系统的能量供应占主导地位,但由于人体的三种供能系统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所以绝不能把它与其它供能系统分割开来。

在马拉松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代谢物主要来源于糖,虽然糖酵解总是与有氧、无氧状态联系在一起,但SPRIET等(2000年)的研究证明,在肌组织内,即使有氧的充足供应,一样会有糖酵解的发生,进而产生乳酸。

所以在马拉松运动中糖的有氧分解供能和糖酵解供能两种形式是同时进行的,但有氧供能的比例占95%以上,在马拉松比赛中,平均速度约在98~102%无氧阈速度范围内。

田径队训练计划

田径队训练计划

田径队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第一阶段:采用一般的训练强度,进行增强体力的身体训练。

第二阶段:采用高强度的训练,加强技术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有意识地把专项素质和技术结合起来、加大训练负荷、在训练中注重技术,作风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三阶段:采用中等强度,调整运动量,降低练习次数,消除疲劳,积蓄并超量恢复,同时加强队员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

第四阶段:认真总结田径训练的得失.及时查漏补缺.改进训练方法。

训练措施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样,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以身体系统训练为主。

3、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学校、讲文明、肯吃苦”的品质,加强跟班主任、家长、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严格训练,注意加强意志品质培养,争创良好训练佳绩具体训练计划周次训练内容第一周1、田径理论知识学习;2、训练纪律要求。

第二周1、基本队形、队列基本姿势、基础动作训练第三周准备活动练习:1、一般性准备活动(头部、扩胸、腰部、膝关节、高抬腿、手脚腕);2、柔韧性练习(俯背、体转、前压、侧压)。

第四周1、准备活动慢跑;2、柔韧性练习;3、专门性练习:高抬腿走1组——侧面交叉走1组——蛙跳1组——单腿跳1组;4、结束部分:1)垫上互相磕打放松。

2)行进间放松。

第五周1、准备活动慢跑;2、柔韧性练习;3、专门性练习:摆腿1组——高抬腿1组——后蹬跑1组——加速跑2 ×3 0米;4、结束部分:1)垫上互相磕打放松。

2)行进间放松。

第六周1、一般性准备活动;2、径赛专项训练:1) 蹲距式起跑4×30 米;2)起跑后加速跑; 3 、结束部分:1)放松跑400 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 3 )行进间放松。

第七周1、一般性准备活动;2、径赛专项训练:途中跑——终点跑; 3 、结束部分:1)放松跑200 米;2)垫上互相磕打放松;3)行进间放松。

短跑运动员体能的恢复常用方法

短跑运动员体能的恢复常用方法

短跑运动员体能的恢复常用方法王潘【摘要】运动员在每次训练结束后,需要迅速得到充分恢复,才不会影响在参加其它运动时的成绩.通过采用合理的恢复方法,能使运动员在训练中间的能量再利用,可以缓解疲劳,对大量运动有较大的益处,而且会减少肌肉拉伤等.世界各短跑强国都非常重视运动员体能恢复,也通过各种方法实施加速恢复,将恢复的实施列入体能训练计划,建立体能恢复中心,设置专职体能恢复研究人员等.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体能恢复在现代短跑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年(卷),期】2015(005)026【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短跑;体能恢复;科学方法【作者】王潘【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恢复训练顾名思义是使运动员体能与精神上的疲劳得到恢复与提高,因此做好体能恢复是运动员锻炼的重中之重。

1.1 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目的与任务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目的与任务可由以下几点:第一,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善兴奋和抑制转换协调能力;第二,改善运动器官的营养状况,促进和加深酶的活性;第三,加强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第四,促使大强度运动后局部肌肉纤维的损伤得到修补和康复;第五,调节心理活动。

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休息,保持良好情绪消除紧张、烦躁、恐惧等心理。

总之,恢复是一个包含许多综合手段的系统工程,恢复过程是多方面的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2 短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主要内容短跑运动员能源物质超量恢复的原理,是现代短跑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机体出现超量恢复与许多因素有关。

但如果在超量恢复的基础上,安排下次负荷,可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

短时间的大强度运动后,肌糖元大约在第15 min 后出现超量恢复,而CP在2~5 min则出现超量恢复。

如果大强度运动时间超过15 min,则CP超量恢复的时间是6 h左右,糖元是12 h左右,蛋内质是12 h 左右。

超量恢复及其在跑步中的运用

超量恢复及其在跑步中的运用

超量恢复及其在跑步中的运用2007-08-02 09:42在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被消耗的能源物质的含量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出现超过原来水平的情况,称之为超量恢复。

这里的能源物质包括糖原、磷酸肌酸,其它出现超量恢复的物质还有肌肉蛋白、磷脂、肌红蛋白、酶活性等。

超量恢复理论依据是:运动训练能引起有机体能量物质的耗损、生理机能的下降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

这一系列反应是在一定的生理范围之内,使机体由适应到不适应,再由不适应到适应,周而复始的渐进过程。

适应过程是人体机能提高的生理学基础,但同时机体也会反射性产生自我保护,保护有机体固有的平衡状态。

因为自我保护会阻碍机体能力进一步提高,所以,需要进一步增大训练负荷,打破固有的平衡状态,才能提升身体机能。

超量恢复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动时物质的消耗过程占优势,恢复过程虽也在进行,但当时是消耗大于恢复,所以使能源物质减少,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第二阶段,运动后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占明显优势,这时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第三阶段,在运动时消耗掉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到超过原有水平,这个阶段也叫超量恢复阶段。

超量恢复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有水平。

超量恢复的特点表现为:运动负荷量越大,消耗的能源物质越多,出现超量恢复的程度越明显,但出现的时间延迟;反之,消耗的能源物质亦少,超量恢复效果也就不显著,但出现得较早。

在跑步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人体的超量恢复规律,来提高运动成绩。

例如在马拉松跑比赛前,在赛前六天到三天的时间,可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消耗体内的肌糖原,然后降低负荷量和强度,赛前一到三天,连续吃大量糖类食物,每天糖摄入高达600克左右,这样在比赛前,肌肉中的糖原含量可出现明显的超量恢复,其含量是平时的2~3倍。

在长时间跑结束后,我们也可以利用超量恢复来加快身体的恢复。

比如,为了加快体内糖原的恢复,有必要在恢复初期的10小时内补糖,尤其是在运动后2小时增加糖的摄入量,这样才能有助于肌糖原的迅速合成。

赛前减量训练方法

赛前减量训练方法

赛前减量训练方法
赛前减量训练主要是为了让运动员在比赛时达到最佳状态。

以下是赛前减量训练的一些方法:
1. 逐步减少训练量:在赛前的最后几周,逐步减少每周的总训练量,以降低身体的疲劳度。

2. 保持训练强度:虽然训练量减少了,但训练强度应该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以确保身体在比赛时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要求。

3. 增加恢复时间:在减量训练期间,给身体更多的恢复时间,包括增加睡眠时间和进行轻松的恢复性训练。

4. 调整饮食:在赛前减量训练期间,调整饮食以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减少脂肪的摄入。

5. 专注于技术和策略:在减量训练期间,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技术和策略的练习上,以提高比赛时的表现。

6. 心理准备:除了身体上的准备,心理准备也非常重要。

在赛前减量训练期间,可以进行一些心理训练,如可视化训练和自信心建立。

请注意,每个运动员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具体的赛前减量训练计划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调整。

合肥学院体育在线考试题答案

合肥学院体育在线考试题答案

合肥学院体育在线考试题答案题库1单选题:(1分/题共20题)1、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以本人最高心率的()的强度作为标准55%~70% 60%~75% 70%~85% 75%~90%2、“知而不行”是指知晓()信息,但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健康行为。

健康知识信念价值观3、全国人大常委会()年颁布《关于禁毒的决定》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毒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990年12月20日1990年12月28日1991年12月20日1991年12月28日4、()为世界头号硬性毒品鸦片海洛因大麻吗啡5、学会身体健康状况自我测评的方法,每学期至少进行()次1 2 2~3 3次以上6、运动中腹痛多数在()时发生短跑长跑马拉松中长跑7、脂肪是高能物质,每克脂肪可供热()千卡6 7 8 98、脂肪是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但必须在氧充足的情况下,一般是在运动强度小于最大耗氧量()时,脂肪酸才能氧化供能。

50% 55% 60% 65%9、()对比是形成动作美的重要手段动、静强、弱刚、柔硬、软10、()被称为发挥技术的先导、驾驭比赛的灵魂,是夺取比赛胜利的法宝,也是反映运动员的知识、技术和心理、智力因素的综合指标。

战术技术战术意识技术特长1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至今已举办了29届。

1892 1896 1900 190412、饭后立即运动, 会使参与胃肠消化的血液又重新分配, 流向肌肉和骨骼, 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而且还会因胃肠的震荡及牵扯而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一般认为饭后_______1 213、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 应用_______ 为原则。

少量多次多量少次少量少次多量多次14、运动中韧带扭伤的处理方法应是先________, 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并将受伤部位高抬。

冷敷热敷揉搓或抖动15、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肺活量测试时,学生经常出现“漏气”的现象,原因主要是:没有做深呼吸吹速过快两次用力16、以下哪个国家的体育用品在世界总量中已经超过65%,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和美国最大的体育用品进口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和 各 级 教 练 员普 遍认 为 “ 超量恢复” 理 论 是 指 导 运动 训 练 相 对 成 有 氧 氧 化 系 统 只提 供 5 %的 能 量 。 1 4 1 虽然 , 持 续 运动 的 时 间和 运 动 强
熟 的运 动 生 理 学 基 础 理 论 , 被 广 泛 地 应 用于 实践 当 中 并且 对提 高 度 决 定 了三 大 供 能 系 统 参 与 供 能 的 比例 。 但是 , 在 短 跑 项 目中 , 无 运 动 员的 运 动 水平 起 到 了积 极 的 作 用 。 在 一 定 的 生 理范 围内 , 机体 论是 1 0 0 m、 2 0 0 m还使 机体输 出 尽 承受 的 运 动 负 荷越 大 , 体 能 的能 源 物 质消 耗越 多 , “ 超量恢复” 的现 可 能 大 的功 率 来 维 持 运 动 的持 续 进 行 。 由 此 可知 , AT P 、 C P 以及 肌 象越 明 显 。
2 超量恢复原理在短跑项 目训练中的应用
超 量 恢 复 原 理 是 在 对 超 量 恢 复 现 象 的 认 识 基 础 上提 出 来 的 ,
理论 上 认 为 , 在 超 量 恢 复 阶 段 在 进 行 再 一 次 的训 练 时 会起 到 事 半 维 持 预 定 的 运 动 强 度 ” 。 在短跑专项训练过程 中, 为 了达 到 训练 过 教 练 员往 往 采 取 大 强 度 的 训 练方 法 。 进 行 大 强 功倍 的效 果 。 …另外 , 因 为运 动 项 目的 不 同 , 机体 能 源 物 质的 供 应 类 后 超 量 恢 复 的 目的 , 短 跑 运 动 员 出现 运 动 性 疲 劳 是在 所 难 免 的 。 运动 性 型以及能量代谢特点的差异 , 各个 运 动 项 目超 量 恢 复 现 象 出 现 的 度 的 运 动 训 练 ,
练的时间, 形 成 更 高水 平 的 “ 超量恢复” 以 取 得 最佳 的训 练 效果 。 已 包 括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3 . 2 . 1短 跑 项 目运 动 员产 生 中 枢 疲 劳 的 原 因
大量研究证实 , 运 动 中枢 神 经 系统 5 一 羟色胺 、 巴多胺 、 乙 酰 胆
能源 物 质含 量 、 器 官和 系统 的 机 能水 平 超 过 原 来 水 平 的现 象 , 生理 能 减 少 , 乳 酸 能 系 统供 能 比 例 增加 , 有 氧 氧 化 系 统 参 与供 能 的 比 例 学上称之为“ 超量恢复” 。 这 一 理 论 是 由前 苏 联 著 名 运 动 训 练 学 专 很 小 。 有 研 究证 明 : 4 0 0 m跑 时 有8 O %的 能 量是 由A TP —C P 系统 和 糖 家马 特 维 耶 夫 所 提 出 , 经 过 长 期 的发 展 , 我 国 许 多 的运 动 训 练学 专 酵 解 系 统 供 应 的 , 糖 酵 解 系 统 和 有 氧 氧化 系统 供 应 1 5 %的能 量 , 而
2 0 1 4 年( 第4 卷) 第2 4 期
运动 人体科学
短跑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超量恢复期 间的疲劳消除措施①
刘 丽 霞
( 湖 南师范大学体 育学 院 湖 南长沙
4 1 0 0 8 1 )
摘 要: 运 用资料 法、 逻辑 分析 方法等 , 从 超 量恢复 的理论特 点 、 实施 要求和 短跑运 动 员训练时 的能量 代谢 特 点 出发, 分析 短跑运 动 员大 强度训 练后 产生疲 劳的 原因 , 并且提 出相应 的 预防和恢 复 的手段和 方法 。 关键 词 : 超 量恢复 运动性疲 劳 疲 劳恢复 中图 分 类号 : G 8 2 2 .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2 8 l 3 ( 2 0 l 4 ) o 8 ( c ) 一 0 0 l 8 - 0 2
1 超量恢复的定义
个 能源 系统 参与 供 能 的比 例 也有 所 不 同 。 例如在l 0 0 m跑 中 , 运 动 刚
机 体 在运 动 训 练 后 的 恢 复期 间 , 机 体 会 出现 运 动 时 所 消 耗 的 开 始 的 6 ~8 s 主 要 依 靠磷 酸 原 供 能 系统 供 能 , 随后 AT P -C P 系统 供
碱 等 神 经 递 质 可 能 是 导 致 运 动 性 疲 劳 的 神 经 学 因素 。 【 5 ] 5 一羟 色 胺
运 动 员的 速 度 以 及 速 度耐 力 。 教 练 员可 以 根 据 短 跑 项 目超 量 恢 复 是一 种 神 经 递 质 , 在 人体 中起 到 控制 机 体 疲 劳 和 睡 眠 的 作 用 。 大 强 短跑运动 员大脑内5 一 羟 色胺的浓度升 高 , 导 致 中 枢 疲 的时间规律 , 结 合 运 动 员 的 实 际情 况 制 定 相 应 的 训练 计 划 , 确保 下 度 运 动 后 ,
糖 原 是 短 跑 项 目主 要 的 能 量 代 谢 物 质 。 3. 2 短跑 项 目运 动 员运 动性 疲 劳产 生原 因
l 9 8 2 年 第五 届 国际 运 动生 物 化 学 会 议 上 将 运 动性 疲 劳统 一 定 义为 : “ 机 体生 理过 程 不 能 维 持 其 机 能 在 一 特 定 水 平 上 和 ( 或) 不 能
后 机 体 出 现 超 量 恢 复的 时 间规 律 , 合 理 安 排 进 行 下 一 次 大 强 度 训 有 实 验结 果表 明 , 在速 度能 力项 目 中 , 机 体 的 超 量 恢 复 可在 运 动 后 1 2 —3 6 h 内完成 , 而 在 速 度 耐 力能 力项 目 中 , 机 体 的 超 量恢 复可 在 3 6 h 之后实现。 短 跑项 目的训 练 目的 主 要 是 提 高 强 度 刺激 来 提 高
时 问 以 及 完 成 的时 间也 存 在 差 异 。 教 练 员应 该 掌 握 不 同项 目训 练
疲 劳 主要 包 括 中 枢 疲 劳 和 外 周 疲 劳 , 结 合 短 跑 项 目的能 量 代 谢 特 点 与 疲劳 发 生 的 可 能机 制 , 短 跑 运 动 员发 生 运 动 项 性 疲 劳 的原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